构建和谐社会造就美好人生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9180836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和谐社会造就美好人生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构建和谐社会造就美好人生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构建和谐社会造就美好人生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构建和谐社会造就美好人生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构建和谐社会造就美好人生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和谐社会造就美好人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和谐社会造就美好人生(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造就美好人生造就美好人生东辽县平岗中学东辽县平岗中学 管管 凤凤 波波一、正确认识和理解一、正确认识和理解 “和谐”及“和谐社会”如何理解“和谐”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的关系。 中国和西方的“和谐”理念(一)(一)中国中国古代的古代的“和谐和谐”理念理念 1.“和而不同和而不同”、事物、事物的对

2、立统一,即具有差异的对立统一,即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统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统一共存。一共存。 2.政治和谐,一种社政治和谐,一种社会政治安定状态。会政治安定状态。 3.遵循事物发展客观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追求规律,追求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的和谐。谐。(二)西方的(二)西方的“和谐和谐”理念理念 1.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认为,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 2.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认为,认为,和谐产生于对立的东西。和谐产生于对立的东西。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后许多思后许多思想家都把想家都把“和谐和谐”视为重视为重要的要的哲学范畴哲学范畴。 4.马克思真正把握了马克思真

3、正把握了“和谐和谐”理念,提倡社会理念,提倡社会和谐。和谐。 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现代意义的现代意义的现代意义的现代意义的“ “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和谐社会” ”: 社会成员、群体、阶社会成员、群体、阶社会成员、群体、阶社会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相处、层、集团之间相处、层、集团之间相处、层、集团之间相处、融洽、协调,人与人融洽、协调,人与人融洽、协调,人与人融洽、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之间相互尊重、信任之间相互尊重、信任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帮助,人与自然和和帮助,人与自然和和帮助,人与自然和和帮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社

4、会。社会。社会。社会。“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的六大特征民主法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公平正义诚信友爱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构建和谐社会二、构建和谐社会提出背景这十几年是我国这十几年是我国经济经济发展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不是群众意见最少的时期。不是群众意见最少的时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执政党,要,要“坚持最广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素,不断提

5、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建设、政治建设、文化文化建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十六届四中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议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党中央第一次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和谐社会”构构建建和和谐谐社社会会四四个个尊尊重重 尊尊重重劳劳动动 尊尊重重人人才才 尊尊重重知知识识 尊尊重重创创造造妥善协调利益关系妥善协调利

6、益关系 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充分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要高度重视和落实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 重要原则重要原则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必须树立

7、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心,坚,坚持持“五个统筹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发展 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

8、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构建和谐社会的七大措施构建和谐社会的七大措施扭转财力过分向上集中的扭转财力过分向上集中的态势态势 继续加强反腐败、反贿赂继续加强反腐败、反贿赂的力度的力度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税收执法力度强税收执法力度 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促进城市化,改变就业结促进城市化,改变就业结构构 变变“人口大国人口大国”为为“人力人力资源资源”大国大国 建立全民的节约型社会建立全民的节约型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四大要点构建和谐社会的四大要点第一、要实现社会阶第一

9、、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层之间的和谐第二、要运用社会组第二、要运用社会组织实现和谐社会织实现和谐社会第三、要从调整社会第三、要从调整社会结构入手建设和谐社结构入手建设和谐社会会第四、关键在于制度第四、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创新三、构建和谐社会的三、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迫切需要1、现在的小康社会是、现在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2、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1 1、农民失地引起社会矛盾加剧农民失地引起社会矛盾加剧农民失地引起社会矛盾加剧农民失地引起社会矛盾加剧(40004000万农民失去土地,而且速度加万农民失去土地,而且速度加万农民失去土地,而

10、且速度加万农民失去土地,而且速度加快,每年快,每年快,每年快,每年34363436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沙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沙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沙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沙漠化,以世界漠化,以世界漠化,以世界漠化,以世界9 9的土地,的土地,的土地,的土地,6 6的水的水的水的水资源,资源,资源,资源,4 4的森林,养活世界的森林,养活世界的森林,养活世界的森林,养活世界2222的人口)的人口)的人口)的人口)2 2、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城乡收入拉大:城乡收入拉大:城乡收入拉大:城乡收入拉大: 城市居民收入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增加

11、7 79 9,民只有,民只有,民只有,民只有4 4; 收入比:收入比:收入比:收入比:19781978年:年:年:年:2.47:1,2.47:1, 1994 1994年:年:年:年:2.60:12.60:1 2003 2003年:年:年:年:3.20:13.20:1如果再考虑城市补贴,实际上城乡居如果再考虑城市补贴,实际上城乡居如果再考虑城市补贴,实际上城乡居如果再考虑城市补贴,实际上城乡居民收入:民收入:民收入:民收入: (5 56 6):):):):1 113 3、就业局面依然面临就业局面依然面临长期的困难长期的困难每年需要就业人数为每年需要就业人数为2500万,而社会只能万,而社会只能解

12、决解决900万,还有万,还有1500万的缺口。企业万的缺口。企业职工下岗,部队专业职工下岗,部队专业干部需要安置,干部需要安置,300万万学生毕业,学生毕业,1.5亿农民亿农民需要向城市转移需要向城市转移4、贫穷问题按照联合每人每天收按照联合每人每天收按照联合每人每天收按照联合每人每天收入或消费入或消费入或消费入或消费2.52.5美元计算,美元计算,美元计算,美元计算,我国还有我国还有我国还有我国还有1 1亿贫穷人口,亿贫穷人口,亿贫穷人口,亿贫穷人口,占农民人数的占农民人数的占农民人数的占农民人数的1010四、构建和谐社会的四、构建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终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质明显提高 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社会的目标 1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