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9174267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DF 页数:95 大小:4.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教案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位置位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一、导入1、 我们全班有 53 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2、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二、新授1、 教学例 1(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

2、同学的位置吗?(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 (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 (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 (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回答)2、 小结例 1:(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 个)(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3、 练习:(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4、 教学例 2(

3、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 ,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2)依照例 1 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3,0)(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 “猩猩馆” “狮虎山”的位置。 (投影讲评)三、练习1、 练习一第 4 题(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2、 练习一第 3 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3、 练习一第 6 题

4、(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2)顶点 A 向右平移 5 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 再向上平移 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照点 A 的方法平移点 B 和点 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五、作业练习一第 1、2、5、7、8 题。教学追记: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

5、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这样由直观到抽象、 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分数乘法单元目标:单元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3、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4、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单元重点:单元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单元难点:单元难点:1、 理

6、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2、 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1、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7、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 个 12 是多少? 9 个 11 是多少? 8 个 6 是多少?(2)计算:3123336661010102.引出课题。333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101010二、新授1、 利用333教学分数乘法。101010(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3)1033)10(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 (乘法,(3)333333339,那么3,所以3_9。1010101010101010同学们想想看,339 计算

8、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102、 出示例 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222111111(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11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 “1” 。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 11 份,其中的 2 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 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2,那么“人跑 3 步的距离相当11622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 个是多少?(列式:3 =)1111113、 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4、 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

9、第2 题。5、 教学例 2(1)出示36,学生独立计算。8(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1、 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 (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2、 “做一做”第 3 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作业练习二第 1、2、4 题。(2)一个数乘分数教学目标:1、

10、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教学过程:一、导入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5315128107、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新课1

11、、教学例 3(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1,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541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列式:54面墙的(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 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111111,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这54545411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多少?”54111(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5420111 11法:=。545 4203(4)提出问题: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4问题。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 题。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

12、意义和计算方法。(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4、教学例 4(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2。103(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11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km)51310233 210 315(3)学生独立解答“5 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 (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三、练习1、练习三第 6 题33是多少?算式:244

13、123132(2)求枝或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的是多少,或的是多少。234243(1)求 2 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 个2、练习三第 9 题。 (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四、作业练习二第 3、7、8、10 题。教学追记: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这两堂课,我都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课中,我能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3)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

14、、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

15、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36215(2)5673(3)15(3427)二、新授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1)373411229451(2)(3)()(4)59582155932235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

16、分数。(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 5 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4、教学例 6(1)出示:315,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56(应用乘法交换律)(2)出示:(11)4,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104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便计算)114 和4 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104(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

17、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三、练习P14“做一做” :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4)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 、复习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

18、分配律:(ab)c=acbc二、巩固练习1、练习三第 1 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 。2、练习三第三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可以应用韵律进行计算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5555512(1) ;(5)7977963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3、练习三第 2 题:一朵花要用11张纸,一个同学做了 9 朵,列式9,另一个同学做了44111111 朵,列式11,他们一共做了911(朵) ,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4444(911) ,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

19、式。4、练习三第 8 题: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5、练习三第 6 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6、练习三第 4、5、9 题: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计算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三、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的练习册。教学追记:本节课本只是一节计算课, 但我不想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告诉学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同样适用分数,然后按部就班的教学例题,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教法来解题。 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

20、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 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2、解决问题(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难点

21、: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一、复习、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1232145213是多少?()的是多少?54、列式计算。()的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二、新授1、教学例 1(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 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 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 2500 的2” ,结合线段图52是多

22、少)521000(平方米)5(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500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3、巩固练习: “做一做” ,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三、练习1、练习四第2 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 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 2000 只。2、练习四第 3 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 ,再独立列式解答。四、总结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 ,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教学追记: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

23、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能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 的 是多少?”的文字题, 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由于本节课是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教学中,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15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上,更是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2)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

24、所求量的对应分率。教学过程:一、 复习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32。(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5531(3)一条路,已修了。(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10111(5)甲数比乙数少。5(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2、口头列式:(1)32 的31是多少?(2)120 页的是多少?861,降低87,8(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 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了多少分贝?(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 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 (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4、根据学生回

25、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新授1、教学例 2(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18(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80 分贝现在?分贝降低?分贝18(3)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解法一:80801801070(分贝)8(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80 分贝现在?分贝18解法二:80(117)8070(分贝)88(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

26、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3、教学例 3(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表示什么意思?(组5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4” 。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5(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 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47560135(次)549解法二:75(1)75135(次)55解法一:75754、巩固练习:P21“做一

27、做” (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三、练习1、 练习五第 2、 3 题: 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 找到谁与谁比, 谁是表示单位 “1”的量。2、练习五第 3、4 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 题。四、布置作业练习五第 7、8、9、10 题。教学追记:例 2 和例 3 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 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1 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找出单位“1” ,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

28、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3、倒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口算:328338(2)83(1)5176157317153157314080180802、今天我们一起

29、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二、新授1、教学倒数的意义。(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1)写出3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 3 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5置处)、分母(数字 5 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2)写出 6 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 的分数,再交

30、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66116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1)1 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 1 的倒数是 1。)(2)0 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 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 0 没有倒数)3、巩固练习:课本 24 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三、练习1、练习六第 2 题:同桌互说倒数。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 题“判断题”。3、开放性训练。()()()()四、总结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教学追记: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

31、,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 针对本课的特点, 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 ,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倒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对于“ 0” “1”的倒数这种特例,我并没有忽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认识。4、整理和复习复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2、 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3、引导学生准

32、确地找到单位“1” ,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复习重点: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复习难点: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复习过程:一、复习分数乘法1、学生独立计算 P26 第 1 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2、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4、练习:练习七第 1

33、 题。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3、 观察 P26 第 2 题,说说这三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4、 练习:练习七第 4 题。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2、P26 第 3 题(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 ,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34、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3、练习:练习七第 6 题。四、复习倒数1、复习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位置) 1 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3、复习写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交换原来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注意强调如果是整数要先把它写成分母为 1 的分数,然后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4、练习:练习七第 7 题。五、练习练习七第 2、3、5 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单元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2、会解答

35、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单元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单元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1、 分数除法(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教学目标:1、 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2、 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

36、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 (3056,3065)2、口算下面各题132384315136543839412115二、新授1、教学例 1(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A、3 盒水果糖重 300 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

37、B、300 克水果糖,每盒 100 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13千克,300 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1010133133(千克)3(千克)33(盒)1010101010(3)将 100 克化成(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3、教学例 2(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4平均分成 2 份,并通过54

38、2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这张纸的。55(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42421 A、2,每份就是 2 个。55554412412,每份就是的。5525524(4)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 3 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5B、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4、引导学生观察442 和3 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55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三、练习61155593320510672168313四、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2、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

39、?(2)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目标: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小明 2 小时走了 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2、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215143269712158352432697652553612二、新

40、授1、默读例 3,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2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32(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 1 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小时走了 2 km 这个条件?(将线32段平均分成 3 份,其中 2 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3(1)21 小时走了?千米?2小时走 2 km3再算什么?(3)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已知2小时走了 2 km,要求 1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3(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11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 个,算式:232211再求 3 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332213(5)综合整个计算过

41、程:2232322先求2、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3、计算55,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615555122(km)61265(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4、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 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三、练习1、P31“做一做”的第 1、2 题。2、练习八第 2、4 题。教学追记:虽说现在的教材已经把意义淡化了, 但我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了整数与分数对比,乘法与除法对

42、比的方式,揭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我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没有强调口述,而是重点让学生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 根据给出的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由于有了整数的基础和前面对于意义的理解,学生掌握得也较顺利。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集思广益,根据操作计算方法。于是学生们有的模仿分数乘整数的方法,分母不变,把分子除以整数;有的根据题意及直观操作,得出除以 2 也就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因而除以 2 就是乘上 2 的倒数。 对于学生的想法,我都充分予以肯定,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比较,选出他们认为适用范围更广

43、的方式。由于学生理解透彻了,所以后面分数除以分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教学上,学生轻而易己地就掌握了计算方法。(3)分数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

44、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 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428+639175(2)1.8+1.5430.4(3)3.2(1.6+0.7)2.5(4)7+(5.783.12)(41.239)二、新授1、教学例 4(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

45、长 8m ,每朵花用2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3朵花。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2、巩固练习:P34“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后全班校对。引导学生比较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统一约分后再计算比分步计算简便。(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三、练习1、练习九第 1 题:前三题提倡学生选择统一成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2、练习九第 2-4 题(1)第 2 题:可以先求每层有多高,再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

46、导学生意识到 6 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 层楼的高度。(2)第3 题可引导学生形成两种思路:A、先求每小时录入了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再求8小时可录入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 B、先求 8 小时是 3 小时的几倍,再求 8 小时录入几分之几。(3)第 4 题同样有两种方法:A、可以先求一共能装多少袋,列式:240以先求装完的13;B、可44331有多少千克,综合算式是 240。444四、布置作业练习九第 5-9 题。教学追记:本堂课虽是应用题形式的例题,但实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课,因而在课初始,我便从复习整数及小数的运算顺序入手, 重点让学生回忆、熟悉运算顺序,然后再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现

47、分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习加强计算的训练。2、解决问题(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4,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六年级学35生小明的体重为 35 千克,他体内的

48、水分有多少千克?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 ,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体内水分的重量5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二、新授1、教学例 1 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水分 28 千克体重 ?千克水分占体重的45(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小明的体重4体内水分的重量体内水分的重量5(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4

49、)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列方程来解决问题)(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 (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体内水分54小明的体重)57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5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出示线段图)爸爸:小明:千克爸爸体重的71535 千克爸爸的体重爸爸的体重7小明的体重小明的体

50、重15775(千克)15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千克。算术解:35735157153575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三、练习1、练习十第 13 题。 (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 ,最后再进行解答。第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 250ml 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2、练习十第 6 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 15001000,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教学

51、追记:本堂课我设计了“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这样四个环节来教学例题的第(1)个问题,本是很清晰的一个教学思路, 意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教给他们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但由于教学时,我对线段图环节的教学引导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有些流于形式,因此学生在等量关系的推导上就未能如教师预计般顺利。下次如果再有类似的教学,我将注重思索如何将题目、线段图和等量关系式三者更有机地结合起来。(2)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

52、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 千克,吃了5,还剩多少千克?8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 1” ,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二、新授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1)吃了5

53、,还剩 15 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85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8(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千克剩下 15 千克吃了58“1”(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 =剩下的重量剩下的重量(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 X 千克。x5x=1582、教学例 2(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2)比航模组多1 1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美术组4 41 1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4 4(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

54、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解:设航模小组有人。(11 1254 41 1)254 425205 54 4三、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 ,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四、练习练习十第 4、12、14 题。教学追记:本堂课, 我吸取上节课对线段图不够重视导致学生解题困难的教训,在基本了解题意之

55、后, 就和全班学生一起画出相关的线段图,引导学生看懂线段图,在此基础上再列出数量关系式。由于有了上节课的模式,再加上本节课我对线段图比较重视, 因而学生在列数量关系式时顺利多了。3、比和比的应用(1)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1 某车间有男工人 5 人,女工人8 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2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二、新授。1 教学比的

56、意义。(1) 教学同类量的比。A、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 15cm,宽 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 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 15 比 10,或宽和长的比是 10 比 15。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

57、是同类的量。(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A、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 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 90 分钟绕地球一周, 大约运行 42252km。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 比 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 90 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3) 归纳比的意义。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B、练习: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甲数是 9,乙数是 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9 比

58、 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 7 比 9。拖拉机 45 分耕了 2 公顷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 比 45。足球比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3 比 2。2 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比的写法。15 比 10 记作 151010 比 15 记作 101542252 比 90 记作 42252: 90比的各部分名称。A、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B、小组汇报并举例:“: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32=32=1前项12比后号项比值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1)比与除法的关系A、观察上面的式子,

59、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被除数) ,后项相当于什么?(除数)比值相当于什么?(商) 。B、比的后项能不能是零?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是零。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除数不能是 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C、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2)比与分数的关系。A、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a)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例如15:10,可写成结合上面的讲解,板书下表:除法分数被除数分子(除号)(分数线)除数分母商分数值1515,读作 15 比 10。1010比三、巩固练习。1

60、完成课本“做一做” 。2 练习十一第 1、2 题。四、布置作业。前项: (比号)后项比值1 课本练习十一的第 3 题。2 补充:求出比值。0. .3750. .875比的基本性质教学目的:1、 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0 的不同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

61、什么关系?比除法分数前项被除数分子: (比号)(除号)(分数线)后项除数分母比值商分数值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68(62)(82)1216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二、新授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 ,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 ,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1 13 32 20. .752. .63. .98 84 45 56 63 3628 84 482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68=(62)(82)=12166:8

62、=(62)(82)=12:166:8=(62)(82)=3:468=(62)(82)=343、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4、 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 ,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5、 教学例 1(1)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5101 12 20. .7526 69 9(2)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3)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三、练习1、P46“做一做”2、练习十一第 2 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 ,短的那条为“宽” )四

63、、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教学追记:本堂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教学中, ,由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和 “分数的基本性质“就能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是否也存在着“比的基本性” 。对此,我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并通过举例、论证等方法小心验证,最后确切地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 。在“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我尽量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课堂, 步步深入, 而教师只在关键处起点拨作用。 这样, 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成就感足,理解和记忆也就自然较为深刻。(3)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 结合生

64、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65、、 一瓶 500ml 的稀释液, 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 和 400ml, _? (补充问题并解答)二、新授。1、教学例 2。(1)出示例 2:(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 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 进行分配。 )(3)问: “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1:4” ,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 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 份,水的体积占 1 份,一共是 5 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 5 分之 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 5 分之 1。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 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1

66、浓缩液的体积:5001+4=100(ml)4水的体积:500=400(ml)1+4答:稀释液 100ml,水 400ml。(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6)学生试做:练习:做一做第1 题。 (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补充练习(1)出示:学校把栽 280 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 47人,二班有 45 人,三班有 48 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 棵树按

67、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 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 (即总份数) ,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一班应栽的棵数: 2804747= 94(人)1401404545= 90(人)1401404848= 96(人)140140二班应栽的棵数: 280三班应栽的棵数: 280答:一班栽树 94 棵,二班栽树 90 棵,三班栽

68、树 96 棵。(5)学生进行检验。(6)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 题。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的第 1、3 题。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二第 2、4、5、6、7 题。教学追记: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而言较容易掌握, 因而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出现什么困难。教学中,我两种方法并重,并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殊途同归之处。对于类型稍有不同的题目,如“做一做”第2 题,以人数为比例进行分配的,我在教学时添加了一道例题,教学后再让学生独力完成第 2 题,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学得较为轻松,也对这种类型题掌握得较扎实。4、整理和复习整理复习(1)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

69、力。复习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化简比。复习难点:正确计算分数除法。复习过程: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 55;9 94 4;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9 9(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5 55 5。24241616(3)做第 52 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 题。2、分数除法的意义(1)第52 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 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根据乘、 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 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

70、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 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3)完成 P52“整理和复习”第 2 题。(4)P53 练习十三第 2 题。二、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比的意义(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2) 以“32”为例,让学生分别说出“比号”“前项”和“后项

71、”。32 1.5前比后比项号项值(3)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还是整数。而比所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如32,虽然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4)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分数比2、比的基本性质(1)复习概念及化简方法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对整数比进行化简?不是整数的比应该怎样化简?(2)学生做 P52“整理和复习”第 3 题(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三、课堂练习1、练习十三的第 1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判断正误的理由)2、做练习十四的第 2 题3、做练习十四的第 3

7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察看学生所用算法是否简便)4、做练习十四的第 7 题整理复习(2)被除数分子前项(除号)(分数线): (比号)除数分母后项商分数值比值3 3,但仍读作 3 比 2。特别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2 2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一、推理训练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2、一堆煤,用去了3 3,女生占全班人数的()。5 54 4,还剩下()。7 72 23、今年比去年增产,今年相当于

73、去年的()。9 9二、对比训练:1、一步分数应用题张大爷养了 200 只鹅,500 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2 2,养了多少只鹅?5 52 2张大爷养了 200 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养了多少只鸭?5 5张大爷养了 200 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 ,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 1” ;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2)比较完后

74、,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2、出示题组: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 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 已经行了 3/5,离汉口还有 450 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3、出示题组: 停车场有 8 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停车场有 8 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停车场有 21 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停车场有 21 辆小汽车,小汽车

75、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2)对比:1、2 两题有什么异同?3、4 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 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三、课堂练习:1、第 53 页“整理和复习”的第 4 题(根据题目的条件应该确定把谁看作单位 “1”? 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2、练习十三第 4、5 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作业:练习十四的第 6-10 题第四单元第四

76、单元圆圆单元目标:单元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单元重点:单元重点: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单元难点:单元难点:理解圆周率“”;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1 认识圆(1)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

77、直径与半径的关系。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复习。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3、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i.二、认识圆的特征。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2、动手折一折。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1)折过 2 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

78、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3、认识直径和半径。(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r0(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 (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d(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4、讨论:(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

79、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d=2rd=2rrd26、巩固练习:课本 58“做一做”的第 1-4 题。三、学习画圆。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四、巩固练习。1、画一个半径是 2 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 厘米的圆。2、判断,并说为什么。(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3)直径是半径的 2 倍。()(4)圆的半径都相等。()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 米的大圆?五、布置作业。书 P60 第 1-4 题。(2)轴对称图形教学目

80、标: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教学重点:圆的对称轴。教学难点:画对称轴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观察以前认识对称图形。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如:蝴蝶 、飞机、门窗、圆中的钟面、月饼等。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观察、概括。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二、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1、出示例 3: 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

81、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三、巩固练习。1、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2、小结: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3、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4、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长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正方形圆环形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五、布置作业:练习十四第 59 题。教学追记:本堂课是对圆的初步认识,概念较多,也能会较乏味。为了避免学生学得枯燥、没兴趣,我采用了课件与动手

82、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但在教学“画圆”时,我的讲授部分似乎就多了一些,如能让学生自己来讲述、演示画圆的步骤,有何不足在相互补充的话,这样的教学似乎会更好一些。2、圆的周长和面积(1)圆的周长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认识圆的周长。1、出示一个正方形。这是什么图形?

83、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C=4a2、什么是圆的周长?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1、探索学习。(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2、动

84、手实践。(1)4 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 倍多一点吗?(4)阅读课本 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3、解决新问题。(1)教学例 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 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第一个问题:已知 d = 20 米求:C = ?根据 C =d 203.14=62.8(m)第二个问题:已知: 小自行车 d = 50cm先求小自行车 C = ? c=d 50cm=0.5m 0.53.14=1.57(m

85、)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 1.57=40(周)答:它的周长是 62.8 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 周。三、巩固练习。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书本65 页练习十五的第 1 题2、判断正误。(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 倍。()(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 倍。()(3)C =2r =d()(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四、作业。P64做一做 ,练习十五的第 5、8 题圆的周长(圆的周长(2 2)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教学重点:求圆的直径和半径。教学难

86、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 4 2 5 10 8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C=d c=2r2厘 米 4厘 米 0 3.142 23.1440 =6.28(厘米) =83.14 =25.12(厘米)二、新课。1、提出研究的问题。(1)你知道表示什么吗?(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d C=2r(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直径=周长圆周率半径=周长(圆周率2)2、学习练习十四第 2 题。(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 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已知:c=3.77m求:d=?解

87、:设直径是 x 米。3.773.14 3.14x=3.771.2(米) x=3.773.14x1.2(2)做一做。用一根 1.2 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已知:c=1.2 米 R=c(2)求:r=?解:设半径为 x 米。 3.142x=1.2 1.223.14 6.28x=1.2 = 0.191 x=0.1910.19(米) x0.19三、巩固练习。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 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3.148D=8 厘米 3.1482 3.1482+83、一只挂

88、钟分针长 20cm,经过 30 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1)想:钟面一圈是 60 分钟,走了 30 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的30,也就是走了整个圆601。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245(2)想:钟面一圈是 60 分钟,走了 45 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603的。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23.14=125.6(厘米)4345 分钟走了多少厘米? 125.6=94.2(厘米)44、P66 第 10 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5 厘米四、作业。P65-66 第 3、6、7、9 题教学

89、追记: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复杂, 但这个公式如何得来, 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来的,都是值得学生研究的问题。因次,教学中,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 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因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课中介绍了一些相关资料及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所以学生对 “”的含义就理解得特别透彻,也学得有兴趣。圆的面积教学内容:圆的面积第 67-68 页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例 1 及做一做的第题。 练习十六的第、2、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 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圆面积

90、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1、已知 r,周长的一半怎样求?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并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 s=ab s=a二、新课。 s= ah s=11ah s=(a+b)h221、什么是圆的面积?(出示纸片圆让生摸一摸)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1)演示:将等分成 16 份的圆展开,问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1)找:找出拼出

91、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长方形面积 = 长 宽所以:圆的面积 = 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S = r r S 圆 = rr = r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吗?(1)将圆 16 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圆面积的11。这个三角形底是圆周长的,三角形的高是圆的半径。16162因为:三角形面积=圆面积=1底高21c1r 21616 =21rr2162 =r(2)将圆 16 等分,取其中两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圆面1c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高即一个半径

92、,168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c1r1682 =r8162 =r圆面积 =还可以取 3 份、4 份等,同学们可以一一推算。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例 1一个圆的直径是 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已知:d=20 厘米求:s=?r=d2 202=10(m)s=r2 3.14102=3.14100 =314(平方厘米)2、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r=5cm d =0.8dm3、解答下列各题。(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四、作业。课本 P70 第 1、5 题。圆的面积(圆的面

93、积(2 2)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并学会环形面积。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3 4 5 8 9 20 2 3 6 10 7 52、思考:(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3)知道圆的周长能够求它的面积吗?三、新课。1、教学练习十六第 3 题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已知:c=125.6 厘

94、米 s=r2222222 r:125.6(23.14) 3.1420 =125.66.28 =3.14400 =20(厘米) =1256(平方厘米)答: 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1256 平方厘米。3、教学环形面积。(1) 例 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 内圆半径是 2cm, 外圆半径是 6cm。 它的面积是多少?已知:R=6 厘米 r=2 厘米求: s=?23.146 3.14222 =3.1436 =3.144=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22第二种解法:3.14(6 2 )=100.48(平方厘米)(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

95、算公式:S=R r 或 S=(R r )(3)完成做一做: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 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 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三、巩固练习。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 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选择正确算式 A、(18.843.142) 3.14 B、(18.843.14) 3.14 C、18.84 3.14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 分米,内圆半径 7 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3、课堂小结。(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已知半径求面积 S=r已知直径求面积 S=(已知周长求面积

96、S=(3)环形面积: S=(R -r )四、作业2222222222d2)2c2)2r课本 P70 第 4、6、7 题。教学追记:本堂课,在我带领着学生利用教具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长方形面积的关系, 圆的周长、半径和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领悟出求环形的面积是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并引导他们发现这两种算法的一致性,同时提醒学生尽量使用简便算法,减少计算量。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

97、生的空间观念。3、灵活解答几何图形问题。教学重点: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教学过程:一、复习。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 C=d S=rd=7 厘米22R=3厘 3.147 3.143 =21.98(厘米) =3.149=28.26(平方厘米)2、分辨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1)概念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2)计算公式求圆的周长公式:C=d 或 C2r求圆的面积公式:S=r(3)使用单位2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二、练习。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

98、10 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2)半径为 2 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3) 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 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 米, 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 (栓绳处不计算在内)()(4)面积:3.146 =3.1412=37.68 ( )6厘 米2、量出求半圆面积所需的数据,测量时保留整厘米数。再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半圆的面积: 3.14222 3.142+22 r=2cm =3.144 =6.28+4=12.56(平方厘米) =10.28(cm)3、一个圆的周长是 25.12 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已知:C=25.1

99、2 米求:S=?r=25.12(23.14) S=r2=4(米) =3.1442 =50.24(平方米)4、 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 7 厘米,内圆半径是 0.5 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已知:R=7 厘米=0.7 分米 r=0.5 分米求:S=? S 环=(R r )3.14(0.7 0.5 ) =3.140.24 =0.7536(平方分米)三、巩固发展.1、思考题 p71 (8)一条绳子长 31.4 米,用它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围成圆的面积大?(分组讨论,探讨面积的大小)2222(1)围成长方形: 31.42=15.7(m)(长和宽的和)长 宽 = 面积当长和宽

100、越接近面积也就越大,长和宽相等时,此时正方形面积最大.(2)围成圆形直径:31.43.14=10(m)半径:102=5(m)面积:3.14 5 =78.5(m )(3)比较:长方形面积:61.6 m正方形面积:61.6225 m圆面积:78.5 m围成圆的面积最大。2、思考题 p71 (9)、(10)四、作业。课本 P71 第 6、7 题。22222教学追记:学生在学完圆的面积后, 往往容易把圆的面积与周长混淆。 因此我特意设计了本堂对比课。对比我,我引导学生分清以下几点: (1)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2)求圆面积公式是S=r2,求圆周长的公式是C=

101、d 或C2r。 (3)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根据以上三方面,帮助学生理清了圆的面积和周长的不同之处, 练习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也较好。整理和复习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周长与面积的区别。1、什么是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计算下题。求出它的周长与面积。(1)学生动手计算。(2)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概念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

102、不同。3、判断。两个图形相比较,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错。周长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4 米,周长是多少米? 3.144=12.56(米)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2.56 米,直径是多少米? 12.563.14=4(米)3、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2 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2 =12.56(平方米)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2.56 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r=12.56(23.14)= 2(米) 3.142 =12.56(平方米)5、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6 米,内直径是 4 米,它的面积是

103、多少平方米? 3.14( 3.14(62) =28.26(平方米)242) =12.56(平方米)222r=2 厘 米O 28.2612.56=15.7 (平方米)( )( )= 5(平方米) 3.145=15.7(平方米)6、先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半圆的周长和面积。 (解答结果保留整厘米数)7、 一个圆形餐桌面直径是2m, 它的周长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三、综合练习。1、判断对错,(1)圆的半径都相等。()(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周长约是半径的6.28 倍。()(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6 62 22 24 42

104、 22 22、只列式不计算。(1)一个圆形铁板的半径是5 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一个圆形的铁板的直径是6 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3)一个圆形铁板的周长是28.26 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解题思路。(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5 米,小明围着它跑了5 圈,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2)在草地的木桩上栓着一只羊,绳长3 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七 13,思考第 4 题。确定起跑线教学目标: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

105、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教学难点: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教学过程:一、 提出研究问题。 (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1、小组讨论:田径场400m 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 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二、 收集数据1、看课本 75 页了解 400m 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直跑道的长度是 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 72.6m,每一条跑道宽 1.25m。 (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

106、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三、 分析数据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四、 得出结论1、看书 P76 页最后一图: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 (由于每一条跑道宽 1.25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2.5)五、 课外

107、延伸200m 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第五单元第五单元百分数百分数单元目标:单元目标:1、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2、 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3、 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4、 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单元重点:单元重点: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单元难点:单元难点: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1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目标:1、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

108、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2、 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 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复习。1回答: (1)7 米是 10 米的几分之几?(2)51 千克是 100 千克的几分之几?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81米。10081(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100818181(引导学

109、生说出:米表示 0.81 米, 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 100 份,100100100(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桌子高度占 81 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新授1、 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 这次半期考, 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 优秀率超过了 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 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 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

110、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百分之九十写作:90%;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 .5%。(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三、练习1、完成 P78“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2、完成 P78“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3、P79 练习十九第 4 题:读出或写出报栏

111、中的百分数。4、 “做一做”第四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九第 13 题。教学追记:本堂课, 我从三个层次入手。 第一层: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二层: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第三层:教学百分数的读写。三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2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2、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的

112、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过程:一、复习。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一说是怎样化的?0.45 1.2 0.367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说一说是怎样化的?633711002584写出下面各百分数。百分之十六百分之七十二点五百分之一百八十百分之五百5把下面各数扩大 100 倍是多少?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如果把它们缩小100 倍是多少?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2.5 5 0.48 1.25 10.3二、新授。

113、1教学例 1。(1)出示例 1:把 0.24、1.4、0.123 化成百分数。(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 的分数,然后再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0.24242424%1001004 41414140140140%101010101001001231231212.3 312.3%100010001001001.41 10.123(3) 请大家观察一个, 如果不看先化成分数的这个过程, 小数可以怎样直接化成百分数的?(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4)说明: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114、时, 原数就扩大 100 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 100倍。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5)完成第 80 页“做一做”第(1)题。2教学例 2(1)出示例 2:把 27%、135%化成小数。(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 的分数,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3)启发学生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板书:2727271000.27100100135135135%1351001.3510010027%(4)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百分数怎样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5)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

115、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了100 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 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6)完成第 80 页“做一做”的第(2)题。3. 引导学生进一步综合归纳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4教学例 3(1)出示例 3: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 20%,没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 80%。(2)引导学生:百分数是分数的一部分,可以写成分数形式。请大家运用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试着把上面几个百分数改写成分数。(3)根据学生回答,

116、板书:20%20201 180804 480%1001005 51001005 5(4)想一想:2.5%怎样化成分数?(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的,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分子变成整数后,再约分。 )(5)完成 P81“做一做”第 1 题。5、教学例 4(1)学生通过小组自学讨论,找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2)小组汇报,并举例说明。 (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3)完成 P82“做一做”第 1、2 题。三、巩固练习1、练习十九第 1、2 题。2、练习十九第 3 题。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九第 5、6、8 题。教学追记:百

117、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 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观察例题,再结合“做一做”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这部分内容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编排类似, 因此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学、尝试、实践,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 比较和总结,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用百分数解决问题(2)教学目标:1、 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2、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

118、一、复习1、 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0.631.0870.0441 13 37 75 54 45 520208 82、 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是怎么求出来的? (哪两个数相比, 把谁看作单位 “1” )(1)某种学生的出油率是36%。(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二、新授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出示例2 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4)计划早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解

119、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 哪个数是单位“1” ,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实际:14 公顷原计划:12 公顷比原计 划增加的(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方法一: (1412)122120.16716.7%方法二:14121.16

120、7116.7% 116.7%100%16.7%(4)小结解题方法: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 ,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该怎么解决呢?学生列出算式: (1412)14(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 。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课本第

121、 90 页“做一做”的题目。2、练习二十二第 1、2 题。四、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二第 3、4 题。教学追记:求“相差率”的应用题,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发展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给出, 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理解这一点,理解了这个道理,对于学生的解题起到了不小的帮助作用。同时,我紧扣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并理解两种不同解法的含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3)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122、, 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 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少册图书?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二、新授1、教学例 3(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 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2)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3)引导思考:从

123、“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4)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第一种:140012%=168(册)1400+168=1568(册)第二种:1400(1+12%) =1400112% =168(册)2、 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3、巩固练习:完成 P93“做一做”第 1 题。三、练习3 3。现在图书室有多25253 3)25251、补充练习(1)出示练习:油菜子的出油率是 42%。2100 千克油菜子可榨油多少千克?油菜子的出

124、油率是 42%。一个榨油厂榨出油菜子2100 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2)分析理解:A、出油率是什么意思?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B、第(1)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什么方法计算?第(2)题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可以怎样解?(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2、学生做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3、4 题。教学追记:本部分内容是“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部分内容与“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似,只是相应的分率转换成了百分率。因此,在复习上,我安排了与例题较为相似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对题目的改变,让学生了解二者的联系。因为题型及解题方法几乎都相同,学生学起来也

125、较为容易。折折 扣扣教学目标:1明确折扣的含义。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一、导入新课。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 (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二、在生活情境中,讲授新知。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 ,你怎么理解?(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

126、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 (电脑显示)大衣,原价:1000 元,现价:700 元。围巾,原价:100 元,现价:70 元。铅笔盒,原价:10 元,现价:?橡皮,原价:1 元,现价:?(3)动脑筋想一想:如果原价是 10 元的铅笔盒,打七折, 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 1 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5)讨论,找规律。A、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B、学生汇报寻找的方法: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

127、大约都是 70%;或查书,等等。(6)归纳,得定义。A、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八五折呢?B、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 “几折”是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7)练习。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九二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2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例 4: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 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1)指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128、?(2)学生试做,讲评。3、巩固练习:(1)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 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A、打九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B、学生试做,讲评。(2)判断: 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 ,即标准量。 () 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3)完成课本中 P97“做一做”练习题。四、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三第 1、2、3 题。纳纳税税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

129、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教学过程:一、 复习1、 口答算式。(1)100 的 5%是多少?(2)50 吨的 10%是多少?(3)1000 元的 8%是多少?(4)50 万元的 20%是多少?2、 什么是比率?二、 新授1、阅读 P122 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2、税率的认识。(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A、商店按营业额的 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

130、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3、税款计算(1)出示例 5(课本 99 页)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 30 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2)理解:这里的 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4)让学生独立完成?4、看课本 98 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三、练习1、巩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 4 题。 (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2、依据第 5 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利利息息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

131、、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 导入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二、新课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2、阅读 P99 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题,理解本金、利息、

132、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 (例如:小丽2001 年月 1 月 1 日把 100 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 2002 年 1 月 1 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 100 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确1.8 元,共 101.8 元。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小丽存入的 100 元就是本金。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税后利息: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 20%的税率纳税。小丽实际得到的 1.8 元是税后利息。国债的利息不纳税。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2)阅读 P99 页表格

133、,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 (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 、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4、利息的计算。(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计算方法:按照以上的利率,如果小丽的100 元钱存整取三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1002.70%3=8.10(元)(3)三年后取款,小丽能得到 8.10 元利息吗?为什么?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1999国家规定存款时,要按利息的确20%缴纳利息税,你能再算一算如果你存入 100 元,3 年后实际能得多少利息吗?(4)学

134、生计算后回答,教师板书:利息税金:8.1020%=1.62 元税后利息:8.10-1.62=6.48 元加上她存入本金 100 元,到期时她可以实际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106.48 元。5练习。1、完成二十三的第 6 题,学生读题后,提问:贝贝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利率是多少?存期是多少?然后由学生解答,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9 题。教学追记:折扣、纳税、利息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折扣是学生们日常生活最熟悉的,教学中,我没有剥夺孩子们想说的权利,让他们自由地来说说他们对折扣的理解, 并引入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 但教学中我没有说

135、清楚几折就是十分之几, 因此个别孩子对于七五折这样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而纳税和利率,则主要是通过公式的掌握教给孩子解题的方法。整整 理理 和和 复复 习习 (一)(一)复习内容:复习内容: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整理和复习第 1-3 题)复习目的:复习目的:1、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写法。2、 掌握百分数和小数、 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熟练解答求一个数是 (比) 另一个数 (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以及百分比应用题。复习过程:复习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下面表格。小数分数百分数2

136、、只列式,不计算。(1)40 占 50 的几分之几?(2)50 是 40 的百分之几?(3)5 比 8 少百分之几?(4)8 比 5 多百分之几?二、知识梳理1、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百分数写法有什么特点?2、说一说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解答?如:甲数是 200,乙数是 150。(1)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算式:_,把_看作单位“1” 。(2)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算式:_,把_看作单位“1” 。(3)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算式:_,把_看作单位“1” 。(4)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算式:_,把_看作单位“1

137、” 。三、深化练习:1、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其中合格率是95%,这里的 95%表示什么?2、一条水渠已修的比未修的长25%,这里的 25%表示什么?未修的比已修的短百分之几?四、布置作业:0.1624.5%0.9%112516P104 第 1、2、3 题。整理和复习(二)复习内容:复习内容: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练习三十四第 1、3、4 题)2、折扣、纳税、利息复习目的: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

138、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复习过程:复习过程: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1)10 万元的 5%是多少? (2)一个数的 80%是 100,求这个数。(3)500 减少 20%后是多少? (4)1000 元增加 2%后是多少?(5)100 比某数多 10%,求某数?二、知识梳理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谁是单位“1”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已知女生有 500 人,求男生有多少人?已知男生有 450 人,求女生有多少人?2、把、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3、课本 104 页第 3 题,105 页第 1 题。二、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2、复

139、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要叫 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 80%)3、 什么利息不纳税?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三、巩固与深化练习1、课本 104 页的第 4 题。2、课本 105 页的第 6 题。四、作业课本 105 页练习二十四第2、3、5 题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教学目的:教学目的: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

140、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2、 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二、新授1、 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2、 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3、 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游泳的数学信息?(学生甘居直观观察,发表见解)4、 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5、 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6、 “做一做” :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分析后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核对)三、应用

141、练习1、 练习二十五第 1 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2、 练习二十五第 2 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 (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四、总结学生总结、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教学追记:扇形统计图的教学, 我主要联系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例题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

142、点, 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一、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 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 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1、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2、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

143、的问题3、 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 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 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二、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 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

144、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 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2、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 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 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

145、,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 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3、差异性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 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4、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

146、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5、可操作性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6、考虑变化性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 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 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 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

147、的问题, 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 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三、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 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1、课件的长度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可多可少、 一个大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包括一门完整的课程内容,

148、可运行几十课时;小的只运行10-30 分钟,也可能更少时间。2、多媒体课件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 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3、常用制作方式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课件形式是 PPT(用 office PowerPoint 制作的幻灯片) ,由于它编辑、播放,各种操作简单易学,而且能够很方便地找到资源,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善和加工, 对技术的要求相对不高,并且多加钻研也可以有反复多彩的效果, 能满足许多需要,因此广受欢迎。其他应用较广的还有 Flash 和 Authorware 以及几何画板(数学老师常用)等等4、课件

149、制作的几个原则教学性 课件的应用必须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可操作性 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交互操作层次不应太多。科学性 课件制作要符合科学性,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否则用课件还不如做实验,但课件永远不可以取代实验。简约性 课件的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要突出重点,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太多,避免对学生注意力产生干扰。 注意动与静的对比,前景与背景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每屏文字显示数量,尽量用配音替代叙述文字,过多的文字阅读容易使人疲劳。艺术性 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追求

150、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应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信息量 多媒体课的信息量自然比一般教学形式的信息量要大,但不能太大,要适当地留有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产生“电灌效应”。适度使用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注意不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数学的方程求解、物理的公式推导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一定比教师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板书效果好; 化学实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有时就不如实际演示实验更直观更有说服力;理论问题、微观世界的活动、宏观世界的变化等,采用多媒体课件则有其明显的优势。写教案要几个步骤写教案要几个步骤一课题(说明本课

151、名称)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说明本课所要,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五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七七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或称课堂结构,(或称课堂结构, 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 方法步骤)方法步

152、骤)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九九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 使用的工具)使用的工具)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二)讲授新课(二)讲授新课

153、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三)巩固练习(三)巩固练习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需要多少时间?需要多少时间?(四)归纳小结(四)归纳小结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需用多少时间?需用多少时间?(五)作业安排(五)作业安排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154、。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教案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内容简要而有序的记录教案是备课内容简要而有序的记录 , ,是支持教师上课的范本是支持教师上课的范本 , ,简单说简单说,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备忘录。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中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备忘录。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中, ,如何撰写教案如何撰写教案, ,才能才能带动教师的积极性带动教师的积极性, ,发挥教案在常规教学中的应有的作用发挥教案在常规教学中的应有的作用首先,要打破传统教案的固定、僵化模式,允许教案因人、因课程、首先,要打破传统教案的固定、僵化模式,允许教案因人

155、、因课程、因教学内容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倡导书写个性化、倡导书写个性化、创新性教案。创新性教案。同时要改变教案检同时要改变教案检查的传统理念和标准,查的传统理念和标准, 重新界定教案的功能和地位。重新界定教案的功能和地位。 书写教案的终极书写教案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检查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实现个性化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检查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不是苛不是苛求环节的完备与否而是充分张扬教师的个性;求环节的完备与否而是充分张扬教师的个性; 不是约束教学活动的范不是约束教学活动的范式而是促进教学生成的载体。式而是促进教学生成的载体。 唯其如此,唯其如此, 才能调动教师写教案的积极才

156、能调动教师写教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性,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倡导教案“留白”其次,倡导教案“留白” 。所谓的教案“留白”。所谓的教案“留白” ,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和灵活性。 具体来说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具体来说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 形式上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不要过于琐碎, 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式化,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式化, 而是要体现出内容上而是要体现出内容上的概要性、的概要性、 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 以便能够适应新情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间

157、的互动共振、互生新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互生新知、知、 互建新情留有余地。互建新情留有余地。 这样的教案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这样的教案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一种特殊的“张力” ,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放的观念,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适应新的情境,适应新的情境,随时改变原有的设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计,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是每次教学的基本计划,一是每次教学

158、的基本计划, 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划;划;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对教材、教案是对教材、学生、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成果;四是教学实施的工具,四是教学实施的工具, 教学过程中教案是参照系,教学过程中教案是参照系, 可以提示教学内容、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学。重点、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学。教师写好教案应做到以下方面:教

159、师写好教案应做到以下方面:一、项目填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备。教案项目包括题目、教具、一、项目填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备。教案项目包括题目、教具、教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任课班级、授课时间等,一教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任课班级、授课时间等,一般都有固定表格,填写要规范,如有变动必须马上注明。教学重点、般都有固定表格,填写要规范,如有变动必须马上注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是在对学生教材与培养目标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教学目标是在对学生教材与培养目标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必须准确、科学,教学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总和,一般包成的,概括必须准确、科学,教学环

160、节是教学全过程的总和,一般包括导入语(由旧课导入新课)括导入语(由旧课导入新课) 、教学主要内容、板书设计、重点提问、教学主要内容、板书设计、重点提问(互动环节)(互动环节) 、课后思考(或作业)、课后思考(或作业) ,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才能完,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才能完整。整。二、二、 重点、重点、 难点要突出。难点要突出。 重点、重点、 难点和教学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表格中,难点和教学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表格中,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予以体现,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予以体现, 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课的重点、难点和目标展开,对重点给与重视,对难点分析明白,这

161、课的重点、难点和目标展开,对重点给与重视,对难点分析明白,这一切都在于服务实现这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一切都在于服务实现这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而这一具体目标是一门而这一具体目标是一门课程总目标的一个子目标,课程总目标的一个子目标, 因而要做到每一课教案和全部课程目标体因而要做到每一课教案和全部课程目标体系上的有机统一。系上的有机统一。三、三、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因为教材是死的,因为教材是死的,教学是鲜教学是鲜活的;活的;教材只是提供

162、了教学参考材料,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参考材料,不能代替全部教学,不能代替全部教学,更不能代更不能代替教师备课和教学中的创造性劳动。替教师备课和教学中的创造性劳动。 所以教案中对教学材料的处理要所以教案中对教学材料的处理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形成有机整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形成有机整体,一要完整,一要完整,二要逻辑严密,二要逻辑严密,三要通三要通过创新形成特色。过创新形成特色。四、案例教学材料要绝对“新鲜”四、案例教学材料要绝对“新鲜”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使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使世界变小了,市场变大了,技术更新快了。教材即使最新出版,由于其组变小了,市场变大了,技术更新快了。教材即使最新出

163、版,由于其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有些内容很快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稿、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有些内容很快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技术应用的实践。技术应用的实践。 高职教育是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的教育,高职教育是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的教育, 教育内容很教育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靠教师的创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性劳动, 即在备课过程中树立最新的实践性教育理念,即在备课过程中树立最新的实践性教育理念,用最新鲜的材用最新鲜的材料去充实教学内容,料去充实教学内容,用最新、用最新、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去阐发理论,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

164、去阐发理论,才能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所以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所以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 科学规定教师一课时科学规定教师一课时的备课工作量是的备课工作量是 2 23 3 小时,一个高校教师每周课时量规定在十课时小时,一个高校教师每周课时量规定在十课时左右。左右。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和具体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和具体保证。保证。五、五、 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劳动, 其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其个性特征最突出

165、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所以教师备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课时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 为每一节课设计出具有如下特点的为每一节课设计出具有如下特点的板书方案:板书方案: 一是严密的逻辑性,一是严密的逻辑性, 板书顺序是逻辑推理的高度概括再现;板书顺序是逻辑推理的高度概括再现;二是概括性,二是概括性, 高度凝练概括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高度凝练概括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 三是符合审美要求,三是符合审美要求,板书设计要符合审美规律,板书设计要符合审美规律, 给人以明确清晰、给人以明确清晰、 美观大方的良好审美感美观大方的良好审美感受;受;四是结构的完整性,四是结构的完整性,即对一

166、个知识点的全面完整表述;即对一个知识点的全面完整表述;五是创新五是创新性,性, 每个人即使在讲同一内容时由于文化背景、每个人即使在讲同一内容时由于文化背景、 思维方式、思维方式、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作用,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作用,板书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板书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即个性化。即个性化。因此因此板书设计可以借鉴、参考,但决不能照搬照抄。板书设计可以借鉴、参考,但决不能照搬照抄。六、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案撰写不是一次性劳动,初稿完成后,需要六、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案撰写不是一次性劳动,初稿完成后,需要不断充实完善。不断充实完善。 一是因为初稿往往有顾此失彼之处;一是因为初稿往

167、往有顾此失彼之处; 二是教材研究与二是教材研究与教学实施常有灵感产生,教学实施常有灵感产生, 出现新的闪光点及时补充进去;出现新的闪光点及时补充进去; 三是需要用三是需要用新材料与新信息对教案进行补充;新材料与新信息对教案进行补充; 四是备课不是一次性劳动,四是备课不是一次性劳动, 一节课一节课的备课也不是一次有效,的备课也不是一次有效, 过期作废,过期作废, 需要从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角度补需要从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角度补充不足;充不足; 五是集中备课或教研组活动中从课程之间的衔接上或交叉中五是集中备课或教研组活动中从课程之间的衔接上或交叉中获得提示、补充。充实完善不是推翻重来,可以利用备注栏,也可

168、以获得提示、补充。充实完善不是推翻重来,可以利用备注栏,也可以形成一页纸粘在一角,对照研读。形成一页纸粘在一角,对照研读。七、七、 教案以手写为主,教案以手写为主, 条理清晰,条理清晰, 字迹工整。字迹工整。 教案撰写是创造性劳动,教案撰写是创造性劳动,是对教师研究能力、是对教师研究能力、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概括分析能力的有效训练,概括分析能力的有效训练,也是对教也是对教师书写水平、师书写水平、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材料组织等综合素质的反映,材料组织等综合素质的反映,所以教案是教所以教案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也是检验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检验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169、 手写教案手写教案对教师要求更高,对教师要求更高,更能真实检查教师备课质量、更能真实检查教师备课质量、更具有可比性,更具有可比性,因此因此客观上要求教师要写一手好字。客观上要求教师要写一手好字。 出色的手写教案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出色的手写教案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鲜活样本。学习的鲜活样本。八、八、关于电子课件。关于电子课件。电子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电子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信息是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改进的成果,化时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改进的成果, 对传统教学手段是一种改进和对传统教学手段是一种改进和有益补充,有益补充, 但高职教育实践证明,但高职教育实践证明, 电

170、子课件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电子课件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的一个工具条件,的一个工具条件,它直观、它直观、容量大,容量大,许多用讲授法难于实现的教学目许多用讲授法难于实现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展示、标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展示、演示、演示、模拟得以实现,模拟得以实现,还可以节还可以节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板书时间,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板书时间, 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但是教但是教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电子课件的过度电子课件的过度使用易于禁锢教师思维,限制了教师临场发挥和创造能力的提

171、高。使用易于禁锢教师思维,限制了教师临场发挥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一、符合科学性一、符合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 是指教师要认真贯彻大纲精神,是指教师要认真贯彻大纲精神, 按教材的内在规律,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现知识性错误, 那种远离大纲、那种远离大纲、 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编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纲扣一套的编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纲扣本、有科学性。本、有科

172、学性。二、加强创新性二、加强创新性教材是死的,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不能随意更改,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教师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 向有经验的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教师请教, 同时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同时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 要对别人的经验在思考的要对别人的经验在思考的基础上消化、吸收,结合个人的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写出水基础上消化、吸收,结合个人的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写出水平和个性。平和个性。三、注意差异性三、注意差异性由于每一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

173、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由于每一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工作,作又是一项创造性工作, 因此编写教案也就不可能有千人一面的固定因此编写教案也就不可能有千人一面的固定模式,模式, 为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为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学校领导和教育行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应过分强调要求整齐划一,在保证教案的基本常规不漏向政部门不应过分强调要求整齐划一,在保证教案的基本常规不漏向外,具体的写法不宜多干预,要因人而异,形式多样,如果领导对老外,具体的写法不宜多干预,要因人而异,形式多样,如果领导对老师的教案要求整齐划一师的教案要

174、求整齐划一, ,统一模式,这表面上看来很规范,但在实际统一模式,这表面上看来很规范,但在实际上束缚了老师的手脚,上束缚了老师的手脚,扼杀了创造力,扼杀了创造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没有固定不变得,教师的教案就不能有统一的模式。没有固定不变得,教师的教案就不能有统一的模式。四、讲究艺术性四、讲究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知识,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尤其是要设计好开头、尤其是要设计好开头、结尾,结尾,首首位呼应,位呼应,要层层递进、

175、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效果,达到立体效果,教师的说、教师的说、谈、谈、问、问、讲等课堂语言都要经过设计,讲等课堂语言都要经过设计,字斟句酌,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多说,说的一个字也不多说, 该什么时候说,该什么时候说, 用什么语调说等都应经过精心用什么语调说等都应经过精心安排。安排。五、强调操作性五、强调操作性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一种方案,是施工的一种“图纸”他贵在使用,能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一种方案,是施工的一种“图纸”他贵在使用,能操作。操作。有的教师写的教案繁琐,有的教师写的教案繁琐,上课时还得时不时地看教案,上课时还得时不时地

176、看教案,因此在因此在基本观点都阐述不清楚,基本观点都阐述不清楚,更谈不上旁征博引,更谈不上旁征博引,开发学生智能了,开发学生智能了,因此因此写教案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写教案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该简则简,该简则简,该繁则繁,该繁则繁,好的教案文字很简练,好的教案文字很简练,但从中却能看出教师理但从中却能看出教师理解教材挖掘教材,解教材挖掘教材,有相当的深度,有相当的深度,教学思路十分清晰,教学思路十分清晰,能力训练层次能力训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有提示性。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有提示性。六、考虑变化性六、考虑变化性教学进度中常

177、常出现离开教案所预见的情况,教学进度中常常出现离开教案所预见的情况, 教师不能死抠教案而打教师不能死抠教案而打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遇到这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要根据实际改变原先的教教师要根据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学计划和方法, 满腔热忱地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满腔热忱地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针对疑点积极引针对疑点积极引导。导。答案补充答案补充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 教师在备课时,教师在备课时, 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可能在什么地方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

178、和关键,学生可能在什么地方出问题,出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方案,这样,出现打乱出问题,出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方案,这样,出现打乱教案的现象,教案的现象,也不会紧张,也不会紧张,可以因势利导,可以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取精神。 如果我们的教案过于详细、完美,将在无形中对教师的教如果我们的教案过于详细、完美,将在无形中对教师的教学形成束缚,学形成束缚, 剥夺了课堂教学生成的契机和充分拓展的空间,剥夺了课堂教学生成的契机和充分拓展的空间, 其教学其教学效果未必理想。我们经常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眼睛里有学生”效果未必理想。我们经常强调教师在教学

179、中要“眼睛里有学生” ,就,就是指要根据学生和课堂不断变化的实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是指要根据学生和课堂不断变化的实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无论我们无论我们备课、备课、写教案多么详细、写教案多么详细、充分,充分,都无法穷尽课堂上将要发生的一切情都无法穷尽课堂上将要发生的一切情况,意外事件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机智来应对。况,意外事件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机智来应对。(最近,南安进修学校开展南安市(最近,南安进修学校开展南安市 20122012 年中学数学、地理、英语优年中学数学、地理、英语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为使教师对教学案例有一定的了解,为使教师对教学案例有一定的了解,

180、特找一些特找一些相关知识与案例范文)相关知识与案例范文) 1 1什么是教学案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 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 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 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或疑难情境在内, 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 正因为这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181、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 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 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 “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2教学案例的特征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 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

182、兼有议论和说明。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 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 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

183、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3 3、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1 1)背景)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 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

184、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 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3)细节有了主题, 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 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 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

185、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 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 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5)评析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 “差生”

186、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案例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案例【案例背景】【案例背景】这是一所农村初中校,这是一个活蹦乱跳的班级,这是一堂临时接到通知的公开课,这是一名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这是一群刚刚接手的学生。前天,教研组长临时通知我说今天要开一堂学校的公开课,并说要请摄像师随堂拍摄。完了,只有一天的时间准备,太急了!按照教学计划,我这一堂课要上的应该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公

187、开课倒是上过不少,但面对摄像机还是头一遭,学生们也是如此,并且时间这么急,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没办法了,只好抓紧时间搜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案例描述】【案例描述】课前,同学们纷纷走进多媒体教室,教室后面齐刷刷地坐着一排老师, 一前一后摆着两台摄像机, 这阵势真的是有点让人“毛骨耸然”,就连我这身经百战的老师都有点腿软。事实证明,这两名 “大炮”还是相当有杀伤力的, 原本活跃的班级在它们的“火力覆盖”下变得战战兢兢、鸦雀无声,这让我费了不少力气,努力调动课堂的气氛,所以也浪费了不少时间。上课铃响了,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并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

188、家帮帮忙。这时,学生们满脸疑惑:老师竟然要我们帮忙?于是,我顺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寒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国的风光;夏东海准备带上小雨、小雪到海南旅游。一家人在讨论准备行李的时候犯愁了,该如何准备去两地旅游的衣物呢?请大家帮帮忙。用这几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角色来导入新课确实很不错, 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纷纷给出了建议,从而打破了刚才的恐惧心理。其实这个问题我并不要求学生给出准确的答案, 只不过想调动一下气氛并给学生建立“南北温差大”的初步印象。接下来好戏开场:我模仿电视节目创设了这样一个环节:“大家猜猜看”并进行了抢答,用大屏幕打出几幅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 让学生猜这是

189、我国的北方或南方, 具体是什么地点?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起来, 最终,学生们猜出了哈尔滨和海南三亚, 这时我顺便也引导学生复习了“我国的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巩固了旧知识也初步认识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的特点。“同学们, 刚刚我们看到的这几幅图是真的吗?我们能不能来验证一下呢?”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于是,我请同学们打开了“我国 1月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阅读了本图的图例,接着要求学生讨论几个问题: (1)分别读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的气温值。(2)找出 1 月 0等温线的位置并用彩笔描出。(3) 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经过了各组的讨论之后, 我每个小组各抽出一名同

190、学来读出上面 4 个城市的气温并按照南到北的顺序把这 4 个城市的气温写在黑板上, 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结论:随着纬度的不断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接着,我又请了一名学生上台指出了 1 月 0等温线的位置,并说出这条线最弯曲的部分在哪里, 学生调用了上节课的知识指出最弯曲的部分在横断山区,从而复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最后,我请一名学生上台计算出了海口和漠河的温差是 44。经过一步步的启发和引导,培养了学生阅读“气温分布图”的能力并最终得出:“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结论,从而也验证了上个环节中同学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并且知道了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有了前面的经验,我又

191、要求学生阅读了“我国 7 月平均气温图”,并和“1 月平均气温图”进行比较,同时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得出了:“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得出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的原因是地势太高造成的。“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现在能不能初步知道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在哪里呢?”这时,有学生说冬季最冷地方在黑龙江,夏季最热的地方在海南。为了验证学生的答案,我引导学生们齐读了书本的阅读材料“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同时要求学生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地方一一在地图上标出, 并且与学生们探讨了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之所以出现在吐鲁番的原因。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

192、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区,到底是哪些呢,大家看一看书本的地图“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在学生们看图的时候,我很快在黑板上画出了中国轮廓图, 说实话这幅板图一直都让我引以自豪也是学生们佩服我的一个地方。接下来,我请了一名学生在我的轮廓图上填出了这几个温度带的名称,至此, 学生们对本图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们认识了这几个温度带在位置排列上的规律,巩固了知识。这时, 我又卖了一个关子: 唉, 这幅图上有几条分界线我们似曾相识!于是,我又请了几名学生在我的轮廓图上分别标出了:北回归线、1月 0等温线、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至此,学生们深刻地认识了温度带的划分与旧

193、知识的关联。 在画线的时候有个学生用一条直线表示了北回归线,我马上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纠正, 这时同学们都意识到北回归线应该用虚线来表示,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作图能力。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我们学校所处的是哪个温度带?学生马上答出是亚热带。 接着我又分别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几个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名称。 至此,中国温度带的划分这一幅地图已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 并且也很好地复习了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不同的温度带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老师则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不同形式的建筑、不同的运动方式、不同的水果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且得出答案。至此,本课在老师的引导下

194、,在融洽的气氛中,学生们通过读图、 画图、 讨论、 计算等方法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最后,老师又引导学生通过分组抢答的方式完成了本课的随堂练习, 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抢答的过程中,一位平时被学生们称为 “傻子”的同学表现十分积极,所以我又引导学生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可以看得出这位学生满脸的欢喜,我想,学生的自信比什么都重要!【案例反思】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1、学习生活化的地理,挖掘生活素材,把枯燥的地理知识融入其中。本课中,“大家帮帮忙”和“猜猜看”这两个环节,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气氛空前活跃。我想,难怪新课程要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

195、的融合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策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一些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培养良好的地理观。2、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就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一堂课,师生若能在轻松活泼中自由交流,激热讨论,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196、”,学生喜欢你了,学习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3、学生的读图和作图能力要用心去培养。新课程倡导“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读图和作图以及应用知识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就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地理能力, 也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能力,所以值得我们用心去培养。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在教学中重视地图教学,帮助每位学生不仅学会读图与析图而且用好地图,用活地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与能力,这既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又是提高学生能力促进终身发展的有效途径。4、 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我们去保护和激发。 “傻子”在抢答中的表现让我动容,值得我们去关爱和保护。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常说“为了一切孩子,为

197、了孩子的一切”,我想,这就是了。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他将有无穷的力量去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印度教学案例及分析印度教学案例及分析一、案例背景:一、案例背景:七年级地理下册学习的是区域地理,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生已初步具备读图分析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的能力和具备从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案例主题:二、案例主题: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三节是文明古国 印度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我在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等方面的教学中, 事先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并以地理“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利用地理“导学

198、案”引导学生读书读图,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地理课堂更高效。三、案例过程:三、案例过程:片段一片段一师:师:我们已经学了亚洲、日本和东南亚,学会了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那印度在哪里呢?请大家看地理导学 (教师事先设计与准备并在课前分发)展示学习任务一:认真观察图7.31、7.34,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1)印度的地理位置a.半球位置: 从南北半球看, 位于半球,从东西半球看, 位于半球。b.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在纬线和纬线之间,(纬)线从其中部穿过,所以大部分属于带。c.海陆位置:位于洲南部、南临洋、东临湾、西临海。(2)找出邻国位置东 北

199、 部 与、国 家 相 邻 , 西 北 邻国, 东邻国、国。南与岛国隔海相望。我让前后桌四个同学进行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相关内容。话刚一落下,全班同学就讨论开了。而我巡视整个教室,悄悄地走到学生小组中,倾听学生的讨论并适时地给予指导。讨论结束后,我请两三个学生上讲台利用相关地图对学习任务一中的每一个该掌握的知识进行说明,并让其他同学充当评委进行评价。最后我总结“不管学习哪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重点都是找出重要的纬线和周围的海洋与相邻的国家。”片断二师: 先与学生共同复习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并抛出问题“请大家思考: 如何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描述地形的特点与地形的分布特点?”这一问题一抛

200、出,全班沉默了,我看到这一情况,鼓励大家说到“同学们,请先别着急,再想想,如若真的无从下手的话,请先完成地理导学中的学习任务二并进行小组讨论, 比一比哪一小组更有效率,答案也更准确,更规范。”展示学习任务二:读图 7.34“印度的地形”,完成下面任务(1)查找并标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2)总结印度地形分布特点:印度北部为山脉,中部为平原,南部是面积广大的高原。印度的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以、地形为主,大部分地区地势。听到这话,全班又讨论开了,我又一次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我发现,这一次学生的讨论更激烈也更投入, 似乎都想着尽快地把问题的答案找出来。很快就有了结论,我

201、请一位学生代表上讲台指着图进行回答“首先应该看图例,确定哪种颜色表示的海拔高度,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平原用绿色来表示;地形分布特点通常描述为哪个方位有什么样的地形类型,地形的特点则通常描述为地形以什么类型为主”然而我发现该学生在指图的时候,不管是山脉,还是平原高原都只是指着某一点来进行说明。 为此,我首先肯定了该生的回答并指着地图补充到“山脉在地形图上是用线来表示,而高原平原是用面来表示。四、教学反思:四、教学反思: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两个普通的案例,却始终围绕着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而进行的。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 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要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进

202、步和发展,实现教学目的,达到预期效果显著,实现投入与产出比率的最大化。具体体现在:(一)(一) “ “地理导学案地理导学案” ”的应用让学生易学。的应用让学生易学。在导学案中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环节, 而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的目标来进行,设计的问题也比较有讲究,既让学生容易理解,又突出了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真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导学案的设计突出“地图和图表”。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牵涉到方方面,都是以一定空间分布作为基础的。 教学中牵涉到某个地理事实、地点或者地区,无论其大小,应该在落实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是地图中。通过地图, 判断其地理位置

203、的特点、周围的环境及其相互影响。 所以, 教师事先进行地理导学案设计, 设计时始终坚持“以图导学”的原则,比如“请大家观察图 7.31、7.34,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等;在课堂教学中也始终要求学生一定要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来学习,在进行总结的时候也总是围绕着地图来进行, 将读地图、用地图贯穿在地理课堂的始终,紧扣学科特点。2、导学案的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事先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层次安排成员,即基础好与基础一般和基础较差的相互搭配。 设计地理导学案时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并注意分层次设计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毫无目的。教学中以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小组间的互动,让学生以“主人”的角色融入到课堂中,学生乐学课堂也更高效。(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学(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学“我巡视整个教室,悄悄地走到学生小组中,倾学生的讨论并适时地给予指导”、“鼓励大家说到“同学们,请先别着急,再想想”等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和谐, 学生在参与讨论时更投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教师不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而是置身于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搭起平等交流的桥梁,使学生真正投身到地理课堂的学习中来,变被动为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