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4 能力提升训练(十四)(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917388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4 能力提升训练(十四)(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4 能力提升训练(十四)(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4 能力提升训练(十四)(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4 能力提升训练(十四)(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4 能力提升训练(十四)(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4 能力提升训练(十四)(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4 能力提升训练(十四)(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能力提升训练(十四)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亳州期末)苏共领导人在总结某项政策时说:“我们为热情的浪潮所激励,我们首先激发了人民的普遍政治热情,然后又激发他们的军事热情,我们曾打算用这种热情直接实现与一般政治任务以及军事任务同样伟大的经济任务。”这项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斯大林模式 D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解析:选B。苏俄建立之初面临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苏共借助人民的政治热情,与军事任务、政治任务结合起来,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在内外反动势力基本平定的基础上实行的经济政策,故A项

2、错误;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1949年在社会主义阵营成立经互会,故D项错误。2(2019常州期末)1922年,苏联(俄)在重申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和禁止买卖的同时,从法定意义上确认了个体农民的存在和农民自由选择土地利用形式的权利。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苏联(俄)()A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B农村改革进一步发展C土地国有政策的动摇 D小农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解析:选B。材料中“重申从法定意义上确认了个体农民的存在和农民自由选择土地利用形式的权利”,表明苏联(俄)进一步进行农村改革,故B项正确;苏联(俄)民主革命任务完成的标志是1917年土地法令的出台,故A项错误;材料中“重申全部

3、土地归国家所有和禁止买卖”,故C项错误;苏俄的土地制度是国家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3(2019资阳诊断)1923年托洛茨基在苏共第12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说,由于苏联经济落后,所以我们不能用集中的计划来裁夺和调整经济生活,“于是就向市场这个魔鬼说:请你来帮帮我们的忙”。据此可知()A苏共全党高度肯定新经济政策B苏联(俄)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的必然选择D新经济政策存在严重弊端解析:选B。材料“不能用集中的计划来裁夺和调整经济生活于是就向市场这个魔鬼说:请你来帮帮我们的忙”,表明苏联(俄)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不断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故B项正确。4(2019哈尔滨三中验收考

4、试)下面是19221926年间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中的变化反映了苏联()A新经济政策逐渐废止 B收缩外来资本的比重C反击西方的经济封锁 D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解析:选B。根据材料图表可知,苏联在19221926年间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呈现先上升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说明苏联当时已经开始收缩外来资本的比重,故B项正确。5(2019湛江测试)1930年6月,斯大林在苏(联) 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我国改造国民经济不仅限于改建它的技术基础。同时还要改变社会经济关系已经联合起来并实行社会主义化的工业方面,技术改造基本上已经具备现成的社会经济基础。”斯大林这一讲话()

5、A推动工业化的全面开展B加快了农业集体化步伐C促使新经济政策的废除D抓住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解析:选B。据“在我国改造国民经济不仅限于改建它的技术基础。同时还要改变社会经济关系技术改造基本上已经具备现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斯大林这一讲话的主要意图是对农业进行必要的改造来适应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6(2019梅州模拟)苏联在实施斯大林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没有居民证及相关的证明文件,苏联公民就不能异地流动;居民证只发给城镇居民,农民则没有居民证。该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强化城市政权以镇压反革命C加大劳动力的计划管理力度D杜绝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解析:

6、选A。根据材料“没有居民证及相关的证明文件,苏联公民就不能异地流动”“居民证只发给城镇居民,农民则没有居民证”,结合所学可知,这项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禁止农民随便流动,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为工业发展生产所必要的粮食和原料,故A项正确。7(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全真模拟)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图一、图二为苏联工业化时期宣传其成就的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该海报()A客观地宣传了纺织业取得的巨大成就B展现了工业化促进纺织业发展的成果C反映纺织业为苏联工业化奠定了基础D忽视了当时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事实解析:选D。因为苏联工业化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出现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事实,而图一的海报则掩盖了

7、这一事实,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8(2019潍坊模拟)20世纪30年代,苏联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专家建成了当时世界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1932年苏联购买了约50%的世界出口机器;这一时期先后有10万美国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居苏联。这表明()A当时国际意识形态对抗趋向缓和B苏联利用国际形势推进国家工业化C美国扩大资本输出应对经济危机D美苏积极探索经济合作的新模式解析:选B。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可知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经济危机,此时苏联为了摆脱帝国主义的威胁,利用经济危机大量购买机器,优先发展工业化,故B项正确;依所学,“国际意识形态对抗趋向缓和”描述的主要是二

8、战后美苏两国对抗形式的演变,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联引进西方技术,开展工业化,而不是围绕美国的资本输出、美苏两国的经济合作,故C、D项错误。9(2019全国卷百校联盟联考)威廉艾伦怀特在1933年对胡佛如是评价:“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中的第一人,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人。事实上,他两者兼具。”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第一人”的是()A号召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互助B推动生产者联合以稳定农产品价格C签署紧急救济法并扩大政府公共工程D通过“关税法令”大幅度提高关税税率解析:选C。新时代是指在自由放任经济之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即国家干预经济,号召工商界和劳

9、工组织自愿联合互助、推动生产者联合以稳定农产品价格,都是发挥经营者自身的作用,与国家干预经济不符,故A、B项错误;签署紧急救济法并扩大政府公共工程是发挥政府作用,干预经济,故C项正确;提高关税是政府财政权之一,不属于新增的国家干预经济措施,故D项错误。10(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盟联考)“我们的政府不是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国家的责任之一,就是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基于此,罗斯福政府的施政()A加强了对经济全面干预 B催生了“福利国家”模式 C使美国避免了法西斯化 D采取了“以工代赈”措施解析:选B。罗斯福关注处于逆境中的公民生存状况,有利于发展

10、国家福利事业,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罗斯福关注的公民必须依靠赈济才能生存,不适合“以工代赈”,故D项错误。11(2019稽阳联谊学校联考)罗斯福在第三次炉边谈话中说:“夜战中,战士们都在肩头带着明亮的标志,以避免自相射击。根据同一原则,在这项计划中合作的人,也必须随时相互识别。因此,我们已为此提供了一种荣誉标志我要求所有同我站在一起的人,都突显这一标志。”谈话中提到的这一“荣誉标志”是下列哪项内容的配套措施()A农业调整法 B公平劳动标准法C全国工业复兴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解析:选C。谈话中的“荣誉标志”指的是蓝鹰标志,出

11、现在全国工业复兴法中,故C项正确;农业调整法公平劳动标准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中没有涉及荣誉标志,故A、B、D项错误。12(2019合肥质检)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和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两项水利工程都()A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B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为了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D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解析:选D。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而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苏联“一五”计划的内容,因此两者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

12、分,共37分)13(2019昆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政府支出具有一种大于原始支出数额的连锁效应,一笔政府支出可以取得几倍于原始支出额的收入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乘数效应。”泰晤士报记者对其理论进行了广泛宣传,并报道了当时“乘数效应”在三个国家取得的经济奇迹。从1928年起,苏联投资10亿卢布的高尔基汽车厂整套设备由美国生产,约有20家美国厂商为其提供了技术。1930年,意大利、瑞典等国对苏贷款达8亿美元,1931年增加至12亿美元。1932年,有2 000名德国工人、73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工作。1933年,美国政府投资40多亿美元成立公共工程

13、署,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下水道、防护林、邮局等,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1934年,美国国会拨款50亿美元成立的全国青年总署,总计雇佣人员达2 300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1935年,国民党通过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施大纲案,全面指导经济建设。财政部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推行法币政策。1936年,中国实业部建成各类机器厂2 387家,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1)根据材料,概括凯恩斯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泰晤士报记者对其广泛报道的原因。(13分)(2)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美

14、、中三国“乘数效应”呈现的特色。(12分)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政府支出具有一种大于原始支出数额的连锁效应”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危机、国际局势、国内矛盾、自由主义失灵以及“乘数效应”等方面分析。(2)结合材料分别就苏、美、中三国的具体措施进行归纳即可。答案:(1)观点:政府投资取得的效益巨大;国家应对经济进行干预。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受到挑战;国际局势紧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失灵;“乘数效应”在苏、美、中三国取得的经济奇迹。(2)苏:积极引进外国技术、资金、人才。美:成立专门机构,举办公共工程

15、,扩大就业。中: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发行公债充实资本,推行法币政策;政府投资实业。14(2019宣城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大历史教授何顺果在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中指出:“美国的崛起在一个阶段,必有一两种因素起主要作用。”下图体现了美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动力。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任选两个阶段加以论证。(12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中的图表分清阶段;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动力”。如从“发展”阶段,时间是18651930年,根据材料中“福特生产方式”,结合所学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大企业时代到来,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如从19301945年的调整阶段,主要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使美国走出危机的阴影,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答案:(1)立国:独立战争,美国建立;1787年召开制宪会议,制定联邦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2)扩张:“蒸汽”时代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