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课件 长春版.ppt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9172881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课件 长春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课件 长春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课件 长春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课件 长春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课件 长春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课件 长春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课件 长春版.ppt(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把握李白诗歌特色;积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名句;并赏析这些精彩语句。2、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蕴含的复杂思想情感;有感情诵读、并努力背诵;扩展李白与月与酒有关的诗句。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李白不与世人同流合污、豪迈而洒脱的情怀。走进作者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性格豪放浪漫。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

2、“纵逸”豪放的风格。情景导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台湾诗人余光中笔下的这个人,他嗜酒爱月,剑胆琴心;他豪迈洒脱,浪漫出尘。他就是大诗仙李白!今天我将和同学们再一次走近李白,继续去品味他带给我们的洒脱与浪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蓬莱文章建安骨建安骨,中间小谢,中间小谢又清发。又清发。俱怀逸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明月。抽刀

3、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弄扁舟。注释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一八。宣州,今安徽宣城。谢朓楼,又名北楼或谢公楼。相传为南朝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唐时重建,该名为叠嶂楼。校书书云,或谓即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且与李白相知甚深,故而能与饯别席上倾吐心曲,挥洒愤激,表现其豪放的本色。此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此诗饯别的对象当是文学家李华。蓬莱文章指文章繁富。东汉时学者称当时皇室著述和藏书处东观为“道家蓬莱山”,形容东观藏书之多(蓬莱为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藏有仙家典籍)。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

4、七子”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学风格。建安,为汉献帝(196-220)的年号。小谢谢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其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并列,称他为“小谢”。这里用以自喻。逸兴飘逸豪放的兴致。览通“揽”,摘取。散发这里是狂放不羁。弄扁(pian)舟指隐逸于江湖之中。扁舟,小船。作品分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第一、二句:连用十一字长

5、句,喷涌出郁结抑塞之气。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表现出他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既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有着一泻千里之势,可谓奇矣。作品分析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一个“酣”字摒弃了哀怨的消极情绪,凭添了几分豁达与豪放。第三、四句:借景抒情。上两句的壮志难酬而时不我待的苦闷之气吐出后,李白的心情为之一弛。第三句忽作转折,接以即

6、席所见之景,第四句连类而下,始落到题面。目接风送秋雁之景,“秋”字点明饯别的季节,精神为之一振,烦忧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的舒畅,于是“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点明了饯别的地点和方式。此:指上句所写的长风秋雁的景色。酣高楼:在高楼上开怀畅饮。酣,畅饮;高楼,谢朓楼。作品分析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眺)自指,说自己的诗

7、象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第五、六句:接下来赞美李云的文章可上追两汉,有建安风骨;自己的文章,可与谢朓媲美。蓬莱文章:指汉代文学作品。蓬莱,传说中的海中仙山,藏有仙家典籍。东汉中央校书处东观,藏书很多,被称为“道家蓬莱山”。周代的藏室、汉代的东观和唐代的秘书省,都是国家的藏书机构。唐人则多以蓬莱山,蓬莱阁指秘书省,李云任秘书省校书郎,故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东汉末年,以曹操父子为首的作家,文章刚健清新,辞情慷慨,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把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建安,汉献

8、帝的年号。骨,比喻文学作品刚健遒劲的诗文风格。故诗中用“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指从建安(东汉末年,汉魏)到唐代之间的南朝。小谢:世称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为“大谢”,南朝齐代谢朓为“小谢”。清发:清新秀发,指谢朓的诗风。因李白非常推崇南朝诗人谢朓,这次又是以谢朓楼上饮酒,所以,他自喻小谢,显得非常自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负。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意兴: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

9、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飞动健举的形象却隐寓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高楼壮景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第七、八句:主客双方谈古论今,喝酒谈诗,豪放的李白情绪不禁高涨,雄心勃发,连天上的明月也想摘下来。俱怀:两人都怀有(也可包括汉代作家、小谢)。逸兴:豪迈高雅的超越凡欲的兴致。壮思:雄心壮志。览:同“揽”,摘取。可见,五到八句写了对才能的自负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第八句中十分

10、形象地表现出来,豪情达到极点。然而这不过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而已,当他从幻想回到现实,低头却见楼下宛溪水长流不断,就会更加强烈地感到理想与现实难以统一的苦闷无以排遣。这种无以排遣的苦闷诗人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以下四句就表达了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慨。作品分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当他从幻想中回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转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的。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比喻,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眺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

11、间本极易产生联想,故自然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具有“兴”的意味,读来自然天成。“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第九、十句:是本诗的又一大转折,也是本诗的名句。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溪水如带绕城而过,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极易产生阳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第九句借用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这一比喻源于眼前景,合乎心中情,因此读来感到自然天成。李白一生借酒浇愁,原想解脱,结果是愁上加愁。第十句三个“愁

12、”字,足见愁思之多,与开头“多烦忧”呼应,道出了不得志的苦闷之深。诗人长期陷于一种“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方式,即“散发弄扁舟”。作品分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人回首“昨日”,痛感人生的“不称意”;放眼“今日”,烦忧不堪,不平满目;于是,他决心与世决绝,从此浪迹江湖。表现了诗人一贯的叛逆与反抗的精神。尽管“明朝散发弄扁舟”里也含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世决绝之语,实为诗人的愤极之语,并非赌咒发誓之言。李白晚年流放归来仍壮心不已地欲请缨杀敌,可见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高昂的爱国热情。我们所听到的并非颓唐绝望的哀吟

13、,而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灵对黑暗社会所发出的强烈抗议和愤怒控诉。第十一、十二句:不称意:不如意;散发:古人束发戴冠,而散发就是不束发、不戴冠,有不受拘束、狂放不羁和隐逸不仕两重意思。明朝:第二天早晨。弄扁舟:驾小舟泛游于江湖之上。扁舟,小船。这里有泛游江湖、归隐江湖之意。艺术特色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的完美统一跳跃发展的完美统一。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

14、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小结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跳跃,语言明朗朴素,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豪放与悲愤共存,天真与苦闷统一,形成太白独特的“纵逸”风格,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也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另外,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课堂练习1、诗中表明“云”与己都有凌云壮志的诗句:,;诗中李白用比兴手法写出愁多的诗句:,。欲上青天览明月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举杯消愁愁更愁俱怀逸兴壮思飞俱怀逸兴壮思飞2、诗中诗人心理变化的历程是什么?愁苦烦忧振奋更加愁苦3.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祝同学们学习进步!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