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操作系统试题课程代码:0232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1.在分时操作系统中,( )是衡量一个分时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A.响应时间 B.高可靠性C.吞吐量 D.时间片轮转2.在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 )不是重点考虑的A.及时响应,迅速处理 B.有高安全性C.有高可靠性 D.提升系统资源的利用率3.文献管理面对用户实现( ) A.存储用户文档 B.迅速数据传送C.虚拟存储管理 D.按文献名存取文献4.使中央处理器的状态从管态转换到目态的原因也许是( )A.系统初始开启 B.发生了中断事件C.系统调用功效的完成 D.执行完一条访管指令5.在下列的论述中,正确的表述是( )A.中央处理器只能从主存储器中存取一个字节的信息B.中央处理器不能直接读磁盘上的信息C.中央处理器在目态工作时可执行所有的机器指令D.中央处理器在管态工作时只能执行特权指令6.每个进程在执行过程中的任一时刻它所处的状态有( )A.1种 B.2种C.3种 D.4种7.采取多道程序设计能( )A.减少调度次数 B.减少处理器空闲时间C.缩短每道作业的执行时间 D.防止发生资源竞争现象8.把一个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称为一个进程。
因此( )A.进程与程序是一一对应的B.一个进程没有结束前另一个进程不能开始工作C.每个进程都有一个生命周期D.一个进程完成任务后,它的程序和数据自动被撤消9.页式存储管理中,每取一条指令或取一个操作数,访问主存的次数最多是( )A.1 B.2C.3 D.410.表示可执行的批处理文献的文献扩展名是( )A.BAT B.EXEC.COM D.SYS11.目前微型计算机中普遍使用的文献存储介质是( )A.磁带 B.硬盘C.磁带机 D.磁盘驱动器12.磁带机输入输出操作的信息传输单位是( )A.字节 B.块C.字 D.文献l3.为了对交互式作业进行控制,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某些常用的操作使用接口,不属于操作使用接口的是( )A.操作控制命令 B.系统调用C.菜单技术 D.窗口技术14.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希望进入“输入井”的批处理作业的_____尽也许小 )A.等候时间 B.执行时间C.周转时间 D.平均周转时间15.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包括共享变量的( )A.程序段 B.管理信息区C.公共数据区 D.信息保存区l6.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互斥使用、( )、不可抢占和循环等候资源。
A.祈求并阻塞 B.占有并等候C.祈求并释放 D.释放并阻塞17.某系统中仅有4个并发进程竞争某类资源,并都需要该类资源3个,那么该类资源最少( )个,这个系统不会发生死锁A.9 B.10C.11 D.l2l8.UNIX的内核是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它们被提成能独立编译和汇编的几十个源代码文献,这些文献按编译方式大体能够分为:( )A.汇编语言文献和C语言文献B.汇编语言全局文献和C语言全局文献C.汇编语言文献、汇编语言全局变量文献和C语言文献D.汇编语言文献、C语言文献和C语言全局变量文献l9.UNIX系统中,一个proc文献的内容是:cc $1mv a.out $2$2这么,使用命令csh proc progl prog2其意义是:( )A.对源程序proc进行编译,目标程序名修改为progl,最后运行目标程序prog2B.对源程序progl进行编译,目标程序名修改为proc,最后运行目标程序prog2C.对源程序prog1进行编译,目标程序名修改为prog2,最后运行目标程序procD.对源程序progl进行编译,目标程序名修改为prog2,最后运行目标程序prog220.对于UNIX系统运行期间维护的系统打开文献表和进程打开文献表,正确的阐明是:A.系统打开文献表是UNIX系统自身使用的B.用户进程是使用进程打开文献表来管理进程自身对文献的操作C.系统打开文献表重要用于对文献读写操作的控制D.进程打开文献表重要用于对文献读写操作的控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下列论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进程的切换由进程调度完成B.进程的切换由进程状态的变化引起的C.进程的切换使得每个进程都有机会占用处理器D.进程状态的变化与发生的中断事件无关E.对中断事件处理后要进行队列的调整22.计算机系统中,能够用于实现虚拟存储管理的软件技术有( )A.移动 B.快表C.FIFO D.LRUE.LFU23.如下所列的“文献操作”中,( )是文献系统提供的功效模块,可供用户调用A.建立文献 B.压缩文献C.打开文献 D.读文献E.关闭文献24.PV操作是操作系统提供的具备特定功效的原语利用PV操作能够( )A.确保系统不发生死锁 B.实现资源的互斥使用C.推迟进程使用共享资源的时间 D.提升资源利用率E.协调进程的执行速度25.UNIX系统中,对目录文献的存取权限有读、写和执行三种,正确的阐明是:( )A.读:能够读该目录B.写:能够增、删这个目录中的目录项C.写:能够修改目录的内容D.执行:能够变化这个目录的内容E.执行:能够为查找一个文献而搜索这个目录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l4分)26.操作系统的两个重要设计目标是:使计算机系统的使用_______和工作_______。
27.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软件,它归属于_______软件28.能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初始化且把操作系统核心程序装入主存储器的程序称为_______29.能被多个用户同时调用的程序称为_______程序30.为了减少或防止中断的嵌套处理,计算机系统一般采取_______技术31.虚拟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是与程序运行的两个特点有关:第一,程序执行时有些部分_______第二,程序的执行往往_______32.Spooling系统由三大部分程序组成:预输入程序、_______和_______33.作业控制方式有两种:_______和_______34.处理死锁问题有三种方式:死锁的预防、_______和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35.假设某计算机系统的内存大小为256K,在某一时刻内存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起始地址0K20K50K90K100K105K135K160K175K195K220K状态已用未用已用已用未用已用未用已用未用未用已用容量20K30K40K10K5K30K25K15K20K25K36K此时,若进程次序祈求20K、10K和5K的存储空间,系统采取某种算法为进程依次分派内存,则分派后的内存情况如下表所示:起始地址0K20K40K50K90K100K105K135K145K160K175K195K200K220K状态已用已用未用已用已用未用已用已用未用已用未用已用未用已用容量20K20K10K40K10K5K30K10K15K15K20K5K20K36K请回答,采取的是什么分派算法?36.什么是文献的保护?简述实现用户共享文献进行文献保护的措施。
37.当磁头处在100号磁道时,有9个进程先后提出读写祈求包括的柱面号为63、57、34、88、91、103、76、18和128要求:(1)写出按最短寻找时间优先算法SSTF时的调度次序;(2)计算按SSTF调度算法时的平均寻道数38.分别论述无关的并发进程和有交往的并发进程及它们执行时的特性39.某系统有同类资源m个,可并发执行且共享该类资源的进程最多n个,而每个进程申请该类资源的最大数量为x(1≤x≤m),只要不等式n(x-1)+1 ≤m成立,则系统一定不会发生死锁请解释阐明为何?五、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40、43小题各10分,第41、42小题各8分,共36分)40.试论述影响缺页中断率的原因并阐明怎样影响41.某文献以次序结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该文献有9个等长逻辑统计,每个逻辑统计的长度为256个字节文献在磁盘上的起始块号为88,而磁盘物理块长度为512个字节,系统缓冲区数据长度也为512字节要求:(1)采取统计成组方式存储该文献时,块因子为多少最适宜;(2)该文献最少要占用磁盘块的数目;(3)若把文献的第4个逻辑统计读入用户区10000单元开始区域,写出重要过程42.设有四道作业,它们进入系统的时间及需要执行的时间如下表所示,并要求当第一个作业进入系统后立即调度,忽视调度的时间开销。
作业号进入系统时间需执行时间(分钟)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周转时间19∶007029∶403039∶5010410∶105要求:分别采取先来先服务和最短执行时间优先调度算法时的调度次序和作业平均周转时间43.有三个并发进程A,B和C,共享一个缓冲器FF中每次只能存储一个数进程A每次产生一个随机数R,将其存入F中若存储到F中的数是5的倍数,则由进程B将其取出并打印,否则由进程C将被5除后的余数打印出来为预防数的丢失和重复取同一个数,现用PV操作进行管理请在下面程序的空格中填上适宜的操作,以达成上述要求begin S1,S2,S3:semaphore;F:integer;S1:=1;S2:=0;S3:=0;cobegin process A process B process C begin begin begin L1:{产生随机数R}; L2:⑤ ; L3:P(S3)① ; x:=⑥ ; y:=⑧ ;F:=② ; ⑦ ; ⑨ ; if R mod 5=0 then print x; y:=⑩ ;③ goto L2; print y;else ④ ;end; goto L3 goto L1 end;end; co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