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训练31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9152020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训练31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训练31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训练31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训练31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训练31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训练31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训练31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训练31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9重庆一中高二期末)山西恒山悬空寺建于北魏后期,建筑包括禅房、太乙殿、送子观音殿、三教殿等。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这种建筑风格反映了北魏时期()A建筑水平达到了古代顶峰B佛教在中国境内迅速传播C儒学已失去社会主流地位D“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材料“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说明,出现佛教、道教、儒学三教合流现象,D项正确。A、B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2019吉林长春实验中学期末)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伦理

2、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A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C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答案C解析理学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从理论上阐明了伦理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故C项正确。3(2020河北衡水摸底)宋代理学家程颐说:“人与圣人,形质无异,岂学之不可至耶?”“(圣人)大抵须是自强不息,(人)将来涵养成就到圣人田地,自然气貌改变。”材料反映出宋代理学()A否定了封建等级秩序B推崇“格物致知”思想C强调“人”的自主性D否定“君权神授”理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

3、“人与圣人,形质无异”“大抵须是自强不息”可知,宋代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先天平等,并无高低贵贱之别,人只要“自强不息”就能“成就到圣人田地”,这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故C项正确。A项错误,宋代理学并未否定封建等级秩序;B、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4(2019重庆一中高二期末)“汉儒多言礼,宋儒多言理。”在朱熹的注释中,“仁”被重新界定为“爱之理”,王阳明则将“良知”界定为天理。这说明宋明理学家()A否定了汉儒的仁礼之道B对社会人伦秩序看法不一C探求自然万物本源之道D以新的视角阐释传统儒学答案D解析根据“仁”被界定为“爱之理”,王阳明将“良知”界定为天理可知,宋明理学家把传统儒学以新的视角

4、重新阐释,使儒学思想更加完善,D项正确。宋明理学发展了传统儒学,排除A项;宋明理学家把传统儒学以新的视角重新阐释,并非对社会人伦秩序看法不一,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5(2019甘肃兰州一中高二期末)“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王阳明主张“心即理也”,理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突破了程朱理学的理论。诗歌后半句嘲笑以前从外头入手的求理方法,故选C项。6(2019北京四中高二期末)古代某学者主张“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为知”,“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

5、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此种主张()A奠定了理学形成的思想基础B提倡“存天理”和“格物致知”C推动了佛教思想理论的中国化D提倡“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答案D解析材料“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反映了王阳明的主张,他提倡“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故D项正确。王阳明的心学是理学的继承与发展,并不是奠定理学形成的思想基础,故A项错误;朱熹提倡“存天理”和“格物致知”,故B项错误;佛教思想理论的中国化是“知行合一”思想产生的条件之一,故C项错误。7(2019辽宁沈阳教学质量监测)王学(王即王阳明)在明中后期广泛传播,其“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不仅使士大

6、夫大开眼界,也受到庶民百姓的欢迎。这表明王学()A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B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C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D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可知,王阳明认为庶人百姓也都拥有良知良能,有利于庶人百姓个体意识的觉醒,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封建伦理纲常,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自由思想,故排除B项;程朱理学是明清的主流思想,故排除C项。8(2020福建三明一中返校考)元中叶以后,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元代编修的宋史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不列陆九渊一派;元末张九韶所撰理学类编仍将陆九渊心学排斥在外;明代王阳明折衷二家之说,使用“理学”的概念。据此可知()A“

7、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B陆九渊的“心学”缺乏理论基础C王阳明混淆了“理学”和“心学”概念D程朱和陆九渊的思想不可调和答案A解析材料“上升为官学”“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使用理学概念”,表明“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的“心学”具有理论基础,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王阳明调和了两家学说,故C、D两项错误。9(2019湖南期末)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

8、林。”这主要说明当时()A李贽思想引起保守势力不满B李贽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C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政治环境D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社会环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专制统治愈加强化,思想束缚明显,社会新因素的发展受到压制,故D项正确。材料未强调保守势力对李贽思想的不满,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李贽思想对专制统治的不利作用,排除B项;李贽的悲剧不仅仅是当时政治环境的反映,更是受到整体社会环境的影响,排除C项。10(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应从

9、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君主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C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答案B解析从两幅结构图看,在黄宗羲理想的社会治理结构中,学校是议政和教化万民的核心机构,对君主专制有抑制作用,而在传统社会治理结构中,君主高高在上,没有任何牵制力量,故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B项正确。黄宗羲并没有否定君主制度,故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和谐的君臣关系,故排除C项;统治者并不直接教化万民,故排除D项。11(2019江苏盐城高二期末)日知录序言中记载:“朝章国典,民土风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由此可推断顾炎武()A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B

10、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缚C具有革命进取的精神D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日知录实用性较强,体现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说明顾炎武摆脱了理学空谈心性天理的束缚,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思想的影响有限,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经世致用思想,而非革命进取精神,排除C项;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是对理学空谈心性的批判,排除D项。12(2019云南临沧四模)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亦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

11、解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中国民本与民主思想萌芽的代表人物,D项正确。A项不属于“差别”,排除;B、C两项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不符,排除。题组二模拟小题13(2019陕西二联)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A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B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答案A解析道学传认为“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强调程朱理学是对先秦儒学的传承与发扬,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以仁和礼为核心的儒家之道

12、,并没有混淆儒家与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C、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4(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A推广儒家礼仪 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朱熹简化儒式婚礼目的在于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D项正确。据材料没有体现其推广儒家礼仪,只是由繁琐走向简化,A项错误;生活化属于手段,不是其目的,题目考查的是行为背后的目的,B项错误;朱熹只是简化了婚礼仪式并没有重塑儒家伦理规范,C项错误。15(2019四川成都三诊)王守仁将

13、陆九渊“本心”的概念发展为“良知”。在王守仁的弟子王钱(王龙溪、钱德洪)进一步阐发“良知”的基础上,李贽又将“良知”的概念发展为“童心”。这表明,陆王心学()A衍生出思想解放倾向 B传承了士林实学风气C颠覆了儒家思想核心 D开创了三教合流局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李贽是明清之际思想家,其思想有别于程朱理学,批判理学,具有启蒙性。根据材料可知,李贽童心说源自陆王心学,由此可知陆王心学衍生出思想解放倾向,A项正确。陆王心学强调内在反省,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特征,而实学风气更倾向于程朱理学,排除B项;陆王心学及其演变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非颠覆,排除C项;三教合流局面出现于唐朝,陆王心学出现

14、于宋明,排除D项。16(2019陕西一模)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B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C征收工商税减轻农民负担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答案D解析材料并未论及农业和商业关系,故排除A项;王夫之反对政府干预粮价,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征收工商税的主张,故排除C项;王夫之反对政府强制干预,主张粮价遵从市场调节作用,故D项正确。题组三高考小题17(2019全国卷)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

15、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诗句的作者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作者以轻松的笔触、悠然的心态欣赏秋日的晨景,忽觉万物的消长荣衰、季节的变幻更迭与人生经历感悟一样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揭示了“理”是万物的本原,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A项错误;诗中表现的是理学家所强调的“道”,是静观,是去欲,是富贵不淫贫贱乐的人生境界,不是“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思想,D项错误。18(2019全国卷)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