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的交际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幸福及群体情绪的影响研究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9149879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交网络的交际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幸福及群体情绪的影响研究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交网络的交际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幸福及群体情绪的影响研究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交网络的交际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幸福及群体情绪的影响研究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交网络的交际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幸福及群体情绪的影响研究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交网络的交际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幸福及群体情绪的影响研究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交网络的交际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幸福及群体情绪的影响研究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交网络的交际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幸福及群体情绪的影响研究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交网络的交际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幸福及群体情绪的影响研究本题的根据:1、本题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社交网络,即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它通过将人们现实生活的社交圈复制到网络环境中,以便用户更大范围的建立社会关系,更大程度的拓展人际网络,换句话说,就是创建社会化网络。SNS理念以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Milgram教授的“六度空间理论”为基础,StanleyMilgram教授认为,每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任一用户,借由社交网站这一平台,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近年来,社交网站正迅速成为大学生中最流行的社会交

2、往和信息交流的工具之一。在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拥有5亿活跃用户(Zuckerberg M.2010),其中大学生用户(18-25岁)是最大的用户群,大约占整个用户群的30%(Inside Facebook,2010)。大学生用户每天有28分钟的时间用于上Facebook,Facebook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Pempek TA,et al,2009)。在我国,第一个校园社交网站校内网(现更名为人人网)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覆盖率也超过了90%,此前校内网对外公布的资料显示,该网站目前拥有真实注册用户超过1亿,日登陆2400万人次。既然社交网站在大学生中如此风靡,那么探究社交网站对他

3、们生活产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尽管社交网站的使用动机各不相同,但如果它不能为用户带来某种乐趣或心理益处,它不可能如此流行。Ellison等人和Valenzuela等人的研究都发现使用facebook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主观幸福感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Weiss(1974)研究发现,个体只有在得到各种社会支持时才能获得较高的幸福感。Kahn和Antonucci(1980)也指出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

4、要影响因素。在大学生群体中,社交网站主要用于社会互动,和那些在线下已经建立联系的朋友进行一对多的交流,他们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TiffanyA,et al,2009)。相较于现实生活,社交网站诱发了人们更高水平的自我表露,即交流更多的个人信息(Christofides,et al.2009)和社会信息分享(Brandtzag,et al.2010)。自我表露(Jourard,1958)是指有目的性地去告诉别人一些关于自己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学者Devito进一步指出,自我表露也包括对自我情感的表露,要让他人感受到个人表露时的感情状态。社交网站中用户的自我表露形式多种多样

5、,主要有主页建设,个人状态更新,发布照片,评论,收发消息等。自我表露是建立亲密感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方式之一,有益于用户的主观幸福感。在自我表露的过程中,一些用户可能更倾向于以一种选择性的方式来展示他们自己,强调他们“正面的和积极的”形象;相反的,有的人可能更偏好以一种真实的方式展示自己,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表露。这两种不同的自我表露的方式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作用的机制可能不同。现实生活中朋友是情感和实际支持的重要资源,因此被认为是幸福的关键因素,因而社交网络中所拥有朋友的数量可能也会对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大学生们同时也通过社交网络进行社会信息,即关于某一社会对象信息的分享。对于现实生活社会

6、性交谈的研究表明,社会交谈中传递的社会信息可能具有一个特性唤起情绪的能力。当戴安娜在一起车祸中丧生时,她死亡的消息唤起了强烈的情绪反应,并且成为人们交谈中一个经常性的话题。可能是人们对戴安娜死亡产生的情绪反应强度提高了关于她的信息的交流。Christophe和Rime(1997)发现当被试听到关于他人的自传体故事时,在某种程度上如果他们报告体验到高强度的情绪,他们更可能会分享这些故事。有研究表明,通过符号化表达间接接触情绪事件也可能导致情绪在人们之间传播。由此可见,在社交网络中人们更可能分享情绪性的社会信息换言之也就是情绪性的社会信息特别具有感染性。社交网络的开放性和传播性本质意味着这些具有感

7、染力的社会信息通过社交网络被重复分享交流,变成关于个人和群体社会信念的一部分,产生重要的社会后果,在在分享者之间唤起一致的情绪,即产生了群体情绪,进而可能会演变成群体性社会事件。例如,Peters和Kashima(2007)发现情绪性的社会交谈引发被试对他们所热爱对象更狂热的崇拜,对令他们感到愤怒的对象更具有攻击性,远离使他们感到害怕的对象,并且抵制使他们感到恶心的对象。特定情绪在感染性上可能存在差异。尽管情绪社会分享的文献已经发现人们分享唤起不同情绪的个人事件的倾向没有差异,但是Heath,Bell和Sterberg发现都市传奇(包含着一些社会信息)更具有感染性而且网络上那些在某种程度上唤起

8、恶心的故事比那些唤起兴趣,惊奇,喜悦和轻蔑的故事更流行。2、综述国内外有关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2、群体情绪的相关研究3、问题提出 3.1社交网络中的自我表露方式、朋友数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以人人网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大学生在人人网中所采取的不同自我表露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探究其产生作用的机制。同时考察社交网络中朋友的数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3.2社交网络中社会信息的分享对群体情绪的影响 社交网站为社会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网络,社会信息在这个网络中被重复的分享交流。但是什么样的社会信息更容易被分享和交流,并可能产生重要的

9、社会后果呢?研究二将探讨该问题。本研究认为情绪性的社会信息特别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在社交网络中人们更易于分享情绪性的社会信息,这些情绪性的社会信息会在社交网络分享链中唤起相同的情绪反应,进而可能引发群体情绪。本研究还将进一步考察具体情绪在社交网络中的分享和交流上存在的差异,是否恶心、愤怒、快乐和轻蔑情绪对于增加社会信息的分享更有效。本题主要内容1. 研究总体设计 1.1研究总目标 (1)探索在人人网中自我表露方式,朋友数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以感悟到的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 (2)探索在人人网中社会信息分享,情绪性以及具体情绪之间的关系。 1.2研究总体假设 (1)真实的的自我表露方式和积极

10、的自我表露方式对主观幸福感都会产生有益影响,但是它们作用的机制不同,真实的自我表露可能会以感悟到的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但是积极的自我表露可能并不是如此。 (2)情绪性增加了社交网络中社会信息的分享,而且恶心,愤怒,快乐和吃惊情绪对增加社会信息的分享更有效。2、实验设计研究一:自我表露方式、朋友数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1、 研究目的探索在社交网络中不同的自我表露方式,朋友数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机制,以感悟到的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2、 研究假设积极的自我表露方式和主观幸福感成正相关,真实的自我表露方式和主观幸福感成正相关,并且以感悟到的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朋友的数量和主观

11、幸福感之间也成正相关,但是朋友数量和感悟到的社会支持成负的曲线相关(例如,倒U形曲线)。3、 实验设计3.1被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某高校共抽取100名拥有人人账户的大学生参加了调查。3.2实验材料3.2.1人人网上朋友的数量:询问被试在人人网上朋友的数量,为了增加回答的准确性,该问题特别要求被试打开另一个网页浏览器登录他们的人人网账户,然后报告显示在他们个人主页上的确切的朋友数目;3.2.2感悟到的社会支持量表:该量表为5点量表(1=“”,5=“”),共有7个项目,改编自ISEL量表,特别反映了人人网使用的背景。3.2.3积极的自我表露量表:自编3.2.4 真实的自我表露量表:3.

12、2.5主观幸福感量表:采用主观幸福感7点量表(1=7=),共有四个项目。3.3预期结果 使用AMOS对假设的路径模型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二:社交网络中社会信息分享的情绪性与传播性1、 研究目的探索社交网络中社会信息分享的情绪性以及是否某些情绪对增加社会信息的分享更有效。2、 研究假设情绪性确实增加了社会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分享,恶心,愤怒,快乐和轻蔑情绪对于增加社会信息的分享传播更有效。3、 实验设计一3.1被试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某高校共抽取100名拥有人人账户的大学生3.2变量 自变量:情绪性(高,中,低),具体情绪(8种基本情绪) 因变量:分享性3.3实验材料 问卷材料是96

13、则据推测中国大学生们会分享的社会轶事。这些轶事包括的行为范围很广,也就是大学生可能从事并且可能唤起低,中或者高强度八种基本情绪的行为。艾克曼的八种基本情绪:兴趣,快乐,恶心,惊奇,悲伤,愤怒,恐惧和轻蔑。每种情绪的每个强度都有四个轶事,因此一共有96则独特的轶事。 8类情绪的12则轶事被分成不同的问卷版本,以便每一类包括的轶事唤起一系列的情绪:低强度和高强度情绪的轶事各四个(8个轶事),以及中等强度情绪的轶事还有四个。除了这些限制,轶事的分配是随机的。每一则轶事下面都配置12个同样的问题,用来评估被试对这些轶事的情绪反应以及在人人网中分享它的意愿。问题和答案量表基于heath等人使用的量表(2

14、001)。第一部分的8个问题问被试他们体验到目标情绪的多少,被试在一个7点量表上作答(1=非常少,7=非常多)。第二部分的问题问被试他们是否会在人人网上分享这件事情:他们将会分享它吗?他们会如实分享它吗?他们会更有趣的分享它吗?如果其他人告诉他们这件事,他们会分享它吗?这些交流的问题也在一个七点量表上测量(1=强烈同意,7=强烈反对),然后进行反向计分以便得分越高代表所测量的特性越强。 20个被试完成了8个版本问卷的每一种,依次对每一个轶事的情绪性和分享性进行打分。因此,这20名被试评定了这96个轶事。3.4预期结果 一件社会事件唤起的情绪越多人们越会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它,然而一些情绪比另一些情绪更能增加分享性,被试更乐意分享唤起吃惊,恶心,快乐和愤怒的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