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1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简单的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 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
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四、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在《标准》中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因此,《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并在不同的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数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步体验和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每一学段、每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本册实验教材结合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建立数感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表内除法是第一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计算也是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与现行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变化较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十分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五、本册教材的设计理念: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七、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了,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责任心也非常强,部分学生的书写仍旧比较潦草,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必须要改进,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信心学好数学这门学科。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