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专题专练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试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911762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专题专练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专题专练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专题专练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专题专练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专题专练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专题专练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专题专练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练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1(2015南京一模)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

2、”型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从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人类活动会导致农用地的表层土壤中动物个体数较人工广场绿地和某植物园少;从表中数据无法判断各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趋势。答案B2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各题。(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身体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理由是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理由是_。(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

3、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4)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5)实验中各种小动物构成了一个群落吗?答案(1)较强微小(2)B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D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竞争捕食(4)A(5)

4、否,一个群落中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高考选择题答题策略题型(六)种群与群落题型诠释此类试题以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为主,充分体现“模型”思想,重点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各种模型和种群与群落特征的区别与联系。解题策略(1)准确把握题干信息,特别是曲线图的纵横坐标的生物学含义,以及曲线中某点具有的重要的意义。(2)回顾相关知识建立与题枝的相互联系。(3)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Nt表示该种群第t代的种群密度,Nt1表示该种群第t1代的种群密度,如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密度Nt与Nt1/Nt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b和e都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c点时,该种

5、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D种群密度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解题程序(1)准确把握题干信息:纵坐标为Nt1/Nt,其生物学意在于当Nt1/Nt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长,小于1时种群数量下降,等于1时种群数量稳定。横坐标为代次。a时,Nt1/Nt1,种群数量增长,且c时增速最快。(2)联系相关知识:与种群密度直接相关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率);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增长,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稳定,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下降为衰退型。(3)逐项分析、准确判断。名师解析A种群密度为a时,Nt1/Nt1,种群数量逐步增长

6、,e点时再次稳定,即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C.c点时,Nt1/Nt1,且种群增长率最大,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最大,正确。D.种群密度为d时,Nt1/Nt1,种群增长,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正确。综上所述,选B。答案B 题型集训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B群落中的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多种种间关系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一直在增加,优势物种也一直在改变D群落中无论是植物分层还是动物分层,都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解析某些小动物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如蚯蚓),适合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群落中的两种生物可以存在多种种间关系(如同时存在捕

7、食和竞争关系),B正确;由于群落演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可能稳定或减少,优势物种也不会一直改变,C错误;群落中无论是植物分层还是动物分层,都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D正确。答案C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观察到血球计数板(图1,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如图2分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B实验中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C该血球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 mmD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答案B3(2016河南洛阳第一次联考)右图表示某

8、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0和t2时种群数量相等B若t0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t2时其为2NC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在t1t2时间内,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C4.如图是某海洋中大黄鱼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处于bc阶段的大黄鱼种群的出生率为0,种群数量不增加B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为bC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构成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人类活动会影响海洋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解析种群数量处于bc阶段的大黄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不是出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仍在增加,A错误;

9、为了能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捕捞后种群的数量稳定在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强,B正确;鱼类由于食性等原因在不同水层生活,从而形成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人类活动会影响海洋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答案A5(2015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下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S”型增长B导致种群乙变为曲线丙的原因最可能的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C一般情况,食物是影响曲线中ab段波动的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D曲线乙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长期动态变化规律答案A6某科研小组为研究外界因素对种群数

10、量的影响,调查了野生桑蚕种群的数量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甲)和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对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图甲和图乙可知,外源性因素会影响种群的数量B不适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桑蚕的种群密度;桑蚕种群密度增大,病毒感染率也增加C长须鲸种群数量不呈“J”型增长D蓝鲲鲸在1928年左右捕获量即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解析图甲和图乙(如各种鲸的数量变化属于非周期性波动)说明外源性因素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A正确;桑蚕活动范围小,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由题图可知,图甲中上面的曲线表示桑蚕的种群大小,下面的曲线表示病毒感染率,曲线反映的含义是桑蚕种群密度增大,病毒感染率与增加,使宿主桑蚕大量死亡,又导致病毒减少,感染率降低,B正确;由于人工捕捞及环境条件的影响,长须鲸种群数量不呈“J”型增长,C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在该地区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而不是捕获量,D错误。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