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胁痛》教学文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9080318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胁痛》教学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医内科学《胁痛》教学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医内科学《胁痛》教学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医内科学《胁痛》教学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医内科学《胁痛》教学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胁痛》教学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胁痛》教学文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yyun) 内科教研室内科教研室 康善平康善平2014年年12月月1日日中 医 内 科 学 胁痛第一页,共31页。教学目的教学目的(md)与要求与要求了解胁痛的相关西医疾病,调摄了解胁痛的相关西医疾病,调摄(tiosh)预预防与研防与研 究进展。究进展。熟悉胁痛的病因病机,辩证要点,与治疗熟悉胁痛的病因病机,辩证要点,与治疗 原则。原则。掌握胁痛的证侯特征,诊断,四个证型的掌握胁痛的证侯特征,诊断,四个证型的 辩证论治。辩证论治。第二页,共31页。一、概述一、概述(i sh) 定义定义(dngy)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

2、证。古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古称季肋痛。称季肋痛。第三页,共31页。历史源流历史源流灵枢灵枢五邪篇云五邪篇云:“邪在肝则两胁中痛。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素问脏气法时论脏气法时论(sh ln)云云:“肝病者肝病者,两胁痛引少两胁痛引少腹,令腹,令 人善怒。人善怒。” 素问素问举痛论篇说举痛论篇说:“寒气客于厥阴寒气客于厥阴之脉,之脉,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素问素问刺热篇说刺热篇说:“肝热病者,肝热病者,胁满痛,手足胁满痛,手足 躁,不得安卧。躁,不得安卧。”灵枢灵枢五邪篇说五邪篇说:“邪在肝,则邪在肝,则两胁中痛两胁中痛恶血

3、在内。恶血在内。”一、概述一、概述(i sh)第四页,共31页。景岳全书:景岳全书:“胁痛有内伤外感之辨胁痛有内伤外感之辨有寒热表有寒热表 证者方是外感,如无表证悉属内伤。但内伤胁痛证者方是外感,如无表证悉属内伤。但内伤胁痛 者十居八九,外感胁痛则间有之耳。者十居八九,外感胁痛则间有之耳。”证治汇补证治汇补胁痛胁痛:“因暴怒伤触因暴怒伤触,悲哀气结悲哀气结(q ji),饮,饮食过食过 度,风冷外侵,跌扑伤形度,风冷外侵,跌扑伤形或痰积流注,或瘀血或痰积流注,或瘀血 相搏,皆能为痛。相搏,皆能为痛。”一、概述一、概述(i sh)第五页,共31页。 相当于西医以下疾病:相当于西医以下疾病:肋间神经

4、痛、胸膜炎、胆道感染、胆石症、胆道蛔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胆道感染、胆石症、胆道蛔虫虫(huchng)、肝脏病(急慢性无黄疸型肝炎、肝、肝脏病(急慢性无黄疸型肝炎、肝硬化早期)等。硬化早期)等。一、概述一、概述(i sh)第六页,共31页。二、证候特征二、证候特征(tzhng)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症;疼痛性质不一:窜、胀痛为气滞,刺、疼痛性质不一:窜、胀痛为气滞,刺、 剧痛剧痛(j tn)为血瘀。反复发作。为血瘀。反复发作。第七页,共31页。三、病因三、病因(bngyn)病机病机肝气郁结肝气郁结疏泄不利疏泄不利气阻络痹气阻络痹瘀血阻络瘀血阻络气血不畅气血不畅肝络阻

5、塞气滞络阻(不通)肝络阻塞气滞络阻(不通) 湿热蕴结湿热蕴结脾失健运脾失健运肝失条达肝失条达 胁痛胁痛肝阴不足肝阴不足精血精血(jn xu)亏损亏损水不函木水不函木络脉失养(不荣)络脉失养(不荣)第八页,共31页。三、病因三、病因(bngyn)病机病机病位:胁,主要病位:胁,主要(zhyo)责之于肝胆(且与脾胃肾有关)责之于肝胆(且与脾胃肾有关)病性:虚证病性:虚证多为精血不足多为精血不足 实证实证多为气滞,血瘀,湿热。多为气滞,血瘀,湿热。病因:外因病因:外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不随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不随 内因内因 体虚久病,劳欲过度。体虚久病,劳欲过度。基本病理:不通则痛,不荣则

6、痛。基本病理: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演变:虚实转化,癥瘕,肝痈等。演变:虚实转化,癥瘕,肝痈等。第九页,共31页。四、诊断四、诊断(zhndun)要点要点1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2疼痛性质可为刺痛、疼痛性质可为刺痛、 窜、胀痛或窜、胀痛或 隐痛。隐痛。3反复发作史。反复发作史。4血象血象(xuxing)、肝功、肝功、B超等有助于诊断。超等有助于诊断。第十页,共31页。五、鉴别五、鉴别(jinbi)诊断诊断与胸痛及胃脘痛鉴别与胸痛及胃脘痛鉴别 胁痛胁痛 胸痛胸痛 胃脘痛胃脘痛 疼痛部位疼痛部位 一侧或两侧胁肋一侧或两侧胁肋 胸部胸部 胃脘部胃脘部疼痛性质疼

7、痛性质(xngzh) 胀痛多见胀痛多见 窜痛多见窜痛多见 胀痛胀痛多见多见伴随症状伴随症状 口苦目眩口苦目眩 心悸少寐心悸少寐 嗳气呃逆嗳气呃逆 胸闷不舒胸闷不舒 吞酸嘈杂吞酸嘈杂第十一页,共31页。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binzhnglnzh) (一)辨证要点(一)辨证要点 辨外感内伤辨外感内伤 (1)外感胁痛乃湿热外邪侵犯肝胆外感胁痛乃湿热外邪侵犯肝胆(gndn),肝失,肝失疏泄条达。疏泄条达。具有起病急骤、发热恶寒、恶心呕吐、目睛发黄、舌具有起病急骤、发热恶寒、恶心呕吐、目睛发黄、舌红、苔黄腻、脉浮数。红、苔黄腻、脉浮数。 (2)内伤胁痛则由肝郁气滞,瘀血内阻,肝阴不足内伤胁痛则由肝

8、郁气滞,瘀血内阻,肝阴不足所致。不具有发热恶寒表证,且起病缓,病程长。所致。不具有发热恶寒表证,且起病缓,病程长。第十二页,共31页。 (一)辨证要点(一)辨证要点 辨在气在血辨在气在血 (1)在气:气滞疼痛以胀痛为主,且痛无定处,游在气:气滞疼痛以胀痛为主,且痛无定处,游走不定,时轻时重,每每走不定,时轻时重,每每(mimi)与情绪变化有关。与情绪变化有关。 (2)在血:瘀血疼痛以刺痛为主,且痛处固定不移,在血:瘀血疼痛以刺痛为主,且痛处固定不移,局部按,入夜痛甚。局部按,入夜痛甚。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binzhnglnzh)第十三页,共31页。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binzhng

9、lnzh)3辨虚实辨虚实(xsh)肝郁肝郁(n y)气滞气滞血瘀痹阻血瘀痹阻外感湿热外感湿热病程短来势急病程短来势急证见疼痛剧烈证见疼痛剧烈拒按拒按脉实有力脉实有力实实虚虚肝阴不足肝阴不足络脉失养络脉失养病程长来势缓病程长来势缓证见疼痛隐隐证见疼痛隐隐喜按,持久不解,喜按,持久不解,脉虚无力脉虚无力第十四页,共31页。 (二)治疗(zhlio)原则 胁痛之病位在肝胆,循“通则不痛”之理论,治疗(zhlio)上以通为主。 实证胁痛以理气活血为主,外感胁痛宜利湿清热解毒。虚证胁痛则滋阴柔肝。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binzhnglnzh)第十五页,共31页。(三)分证论治(三)分证论治1肝气肝气

10、(gnq)郁结郁结2瘀血阻络瘀血阻络3湿热蕴结湿热蕴结4肝阴不足肝阴不足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binzhnglnzh)第十六页,共31页。 (三)分证论治 1 肝气郁结(yji)症状: (1)两侧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背; (2)每因情志激惹而痛剧,胸闷、嗳气、善太息; (3)舌苔薄白,脉弦。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binzhnglnzh)第十七页,共31页。 治法治法 :疏肝理气:疏肝理气(lq)。 方药方药 :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散 柴胡柴胡疏肝解郁疏肝解郁 香附、枳壳、陈皮香附、枳壳、陈皮理气理气(lq)除除胀胀 川芎川芎活血行气通络活血行气通络 白芍、甘草白芍、甘草缓急止

11、痛缓急止痛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binzhnglnzh)第十八页,共31页。临床临床(ln chun)加减:加减: (1) 胁痛重:酌加青皮、川楝子、郁金、元胡索胁痛重:酌加青皮、川楝子、郁金、元胡索; (2) 若气郁化火:加丹皮、栀子、黄连、龙胆草等清肝之品;若气郁化火:加丹皮、栀子、黄连、龙胆草等清肝之品; (3) 若肝气横逆,脾运失常而见胁痛、肠鸣腹泻者:可加白若肝气横逆,脾运失常而见胁痛、肠鸣腹泻者:可加白 术、苡术、苡 米、云苓、泽泻以健脾止泻米、云苓、泽泻以健脾止泻; (4) 若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证见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陈若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证见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陈

12、皮皮 、 生姜、砂仁等以和胃止呕。生姜、砂仁等以和胃止呕。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binzhnglnzh)第十九页,共31页。 2瘀血阻络 症状: (1)胁肋刺痛,痛有定处; (2)拒按,入夜更甚,或面色(mins)晦暗; (3)舌质紫暗,脉沉弦。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binzhnglnzh)第二十页,共31页。治法治法 祛瘀祛瘀(q y)通络,理气止痛。通络,理气止痛。方药方药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 柴胡柴胡行气疏肝行气疏肝; 枳壳枳壳行气宽中行气宽中; 桃红四物桃红四物活血化瘀通络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养血; 牛膝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通利血脉,引血下行 桔梗桔梗宣开肺气,载药上行宣开

13、肺气,载药上行; 此方活血化瘀而不伤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此方活血化瘀而不伤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binzhnglnzh)第二十一页,共31页。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有外伤或瘀血重者用复元有外伤或瘀血重者用复元(f yun)活血汤;活血汤; 痛剧者加三七粉吞服。痛剧者加三七粉吞服。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binzhnglnzh)第二十二页,共31页。3湿热湿热(sh r)蕴结证蕴结证症状:症状:(1) 胁肋胀痛,甚则牵引肩背,触痛明显,拒按胁肋胀痛,甚则牵引肩背,触痛明显,拒按;(2) 口苦口干,恶心纳呆,或见黄疸口苦口干,恶心纳呆,或见黄疸;(3) 舌苔黄腻,脉弦滑。

14、舌苔黄腻,脉弦滑。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binzhnglnzh)第二十三页,共31页。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binzhnglnzh)治法治法 :清热化湿,理气通络。:清热化湿,理气通络。方药方药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 柴胡柴胡疏肝理气疏肝理气; 栀子、黄芩栀子、黄芩清热泻火清热泻火; 龙胆草龙胆草清泻肝胆湿热清泻肝胆湿热(sh r); 木通、泽泻、车前木通、泽泻、车前清热利湿清热利湿; 生地、当归生地、当归养血益肝。养血益肝。第二十四页,共31页。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binzhnglnzh)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 可加郁金、青皮可加郁金、青皮(qngp)、川楝子、半夏

15、以疏、川楝子、半夏以疏肝和胃,肝和胃, 理气止痛理气止痛;(2) 发热、黄疸:加茵陈、黄柏以清热利湿退黄。发热、黄疸:加茵陈、黄柏以清热利湿退黄。第二十五页,共31页。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binzhnglnzh)4肝阴不足肝阴不足(bz)症状:症状:(1) 胁肋隐痛,绵绵不已,遇劳加重胁肋隐痛,绵绵不已,遇劳加重;(2) 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两目干涩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两目干涩;(3)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第二十六页,共31页。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binzhnglnzh)治法治法 :养阴柔:养阴柔(yn ru)肝,养血通络。肝,养血通络。方药

16、方药 : 一贯煎。一贯煎。 生地、枸杞生地、枸杞滋养肝肾滋养肝肾; 沙参、麦冬、当归沙参、麦冬、当归养阴柔养阴柔(yn ru)肝肝; 川楝子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疏肝理气止痛。第二十七页,共31页。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binzhnglnzh)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头晕目眩甚者:加菊花、黄精头晕目眩甚者:加菊花、黄精(hun jn)、女贞子、女贞子、 天麻以益肾清肝天麻以益肾清肝; 目涩、视物昏花:加草决明、谷精草、女贞子。目涩、视物昏花:加草决明、谷精草、女贞子。第二十八页,共31页。七、预防七、预防(yfng)调调摄摄(一一) 保持身心愉快,避免情志刺激。保持身心愉快,避免情志刺激。(二二) 清淡饮食,忌刺激性食物。清淡饮食,忌刺激性食物。(三三) 劳逸结合,注意劳逸结合,注意(zh y)休息。休息。第二十九页,共31页。八、转归预后八、转归预后(yhu)1轻者、治疗得当、及时,预后良好轻者、治疗得当、及时,预后良好(lingho)。2反复发作者,病久难愈。反复发作者,病久难愈。3病情可发展为肝癌、积聚、黄疸、鼓病情可发展为肝癌、积聚、黄疸、鼓 胀等,预后不良。胀等,预后不良。第三十页,共31页。 谢谢谢谢(xi xie)第三十一页,共3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