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9063572 上传时间:2024-03-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重点难点】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学习欣赏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过了朱自清、老舍、刘湛秋先生笔下的四时之景,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古代,走进古代诗歌四首,去欣赏古诗中

2、的风景,体会诗人写作时的心情。 二、教学新课 观沧海 1.古代诗歌分类 2.古体诗 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观沧海是一首四言古诗。 1.背景资料 观沧海选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

3、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作者名片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i)国谯(qio)县今安徽亳(b)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1.课件播放朗诵录音并展示: 2.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读音准确 停连恰当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师生共同完成译读诗文)课件展示: 译文: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面浩渺,水波荡漾,山岛高高地耸立着。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各种草木长势丰茂繁密。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波澜壮阔的海水不断涌起。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地运行,好像是从大海里升起

4、的;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好像也是从这大海里产生出来的。幸运得很,好极了。就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1.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 预设:“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师补充:开篇两句点题,交代观海的地点。虽未写人,但可想象诗人登山望海时的勃勃英姿。 2.作者“观到的景物有哪些? 预设: 3.哪些景物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预设:“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两个“若”字表明所写为虚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4.诗的最后两句有什么作用? 预设: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

5、末尾都有,应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5.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想一想,这首诗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诗言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6.反复诵读观沧海,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预设: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 “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 闻王昌龄左迁

6、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名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誉为“诗仙”。他是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李太白集传世。 2.知识链接 王昌龄 (?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3.背景资料 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数次遭贬,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

7、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 1.课件播放朗诵录音并展示: 2.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读音准确 停连恰当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师生共同完成译读诗文)课件展示: 译文:柳絮已经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1.该诗首句写景,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写?有何作用? 预设:撷取了“杨花落尽”“子规啼两个意象。“杨花”给人飘忽不定之感,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这两个意象,点明时令是暮春时节,渲染出凄凉悲惋的氛围,满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2.“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尽和“啼”字用得很精

8、彩,请简要赏析。 预设:“尽字既点明是暮春时节,又含有飘零之感。“啼”字写杜鹃的叫声,带有悲凉之意。两个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苦哀伤的氛围,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3.该诗次句言事点题,你从“闻道“过五溪”读出了什么? 预设:“闻道,听说,可想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过五溪”,可见被贬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现出诗人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同情与关心。 4.该诗后两句紧扣诗题中“遥有此寄四字,转为抒情寄慨,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通过把明月人格化

9、,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这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5.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预设: 【示例一】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把明月当作传递情思的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奇特的想象:诗人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它把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

10、:诗人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新课 次北固山下 1.作者名片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 2.背景资料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古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3.知识链接 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的规格和

11、要求。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1.课件播放朗诵录音并展示: 2.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读音准确 停连恰当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师生共同完成译读诗文)课件展示: 译文: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尽新春已来。我多么思念故乡,家书早已写好,如何寄回故园?希望北归的大雁将它捎到洛阳。 1.“客路在青山之外,诗

12、人是看不见的,首联为什么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 预设: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青山”“绿水互文见义,开笔清新自然,寓情于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预设: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堤岸相平。大江之上一叶孤舟,海风吹来,船帆满起,江水不停地拍打船身,小舟奋力地向前驶去 “两岸阔“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尤其是“阔字,既表“潮平”的结果

13、,又抒发胸怀,展示诗人开阔的胸襟;“悬字说明风力强劲,船帆被风吹得鼓成弧形。可见船在江正中,而写景的观察点又是在船上,所以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这样的诗句。这两句还有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它好在哪里? 预设: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

14、,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4.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预设:尾联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见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使全诗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 天净沙秋思 1.知识链接 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散套(又叫套曲、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小令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通常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曲牌表示曲调,小令另有题目。 2.作者名片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现在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3.背景资料 马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