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3.1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906276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3.1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3.1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3.1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3.1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3.1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3.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3.1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核工业高级技工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人社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2、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二、合作原则(一)服务企业原则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二)校企互利原则校企合作坚持“互利双赢”的原则,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达到学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师资队伍建设、企业在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双赢。(三)统一管理原则校企合作是双向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四)校企互

3、动原则学校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现场参加生产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同时,学校也承担对企业在职职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的鉴定。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三、领导组织机构(一)组织机构1、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2、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成员:(二)主要职责1. 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2. 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3. 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4. 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四、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一)总体设计原

4、则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训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二)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规划与设

5、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四部分组成: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

6、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提供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三)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对公共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和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公共

7、学习领域课程及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实行在全校范围内打通,大力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搭建合理的知识平台。(四)配套的改革措施1、制订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与之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教育观念的关键环节。编制课程教学标准时,应将企业真实任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纳入其中,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中。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以职业能力来描述,而不是掌握知识程度的描述;教学内容的选取范围、教学组织的顺序应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分析;教学内容陈述的方式应以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的形式来叙写,尽可能地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

8、过程中去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课程观。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依据国家岗位职业标准;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序化课程内容,通过理出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3、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打通,各专业素质拓展领域课程按专业大类打通,最后一学年各专业一律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

9、质领域的课程要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渗透。4、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五、培训类别(一)面向企业职工,实施岗位适应性培训、转岗培训、技能提高培训等。(二)面向当地区域各企业,开展委托培训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三)面向技工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级技术工人,开展高级技工学制教育。(四)面向高等教育毕(结)业生中尚未就业的人员或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培

10、养具备较高文化层次的高技能人才。(五)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培养高技能人才。(六)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劳动力市场求职人员及社会其他人员,开展技能训练和职业资格培训。六、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一)“订单”合作模式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

11、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二)工学交替模式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院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院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三)教学见习模式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

12、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质量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四)顶岗实习模式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五)产学研模式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六)岗前培训模式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校可以借助企业

13、生产投入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和新的事物,更早、更好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变,可以实现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的无缝连接,缩短学生的适应期,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七)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八)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

14、地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如电工、电焊、工程机械操作工培训基地。(九)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学校长设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

15、地。七、保障措施(一)经费保障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期间,人员培养经费在企业和学校共同商订的前提下,由双方按协议规定共同承担。(二)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由学校制作统一的牌匾,并采用一定的方式举行挂牌仪式。对已挂牌的校外合作单位,要建立定期联系和走访制度,并做好记录,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式、进展情况、顶岗实习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三)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四)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四川核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二0一一年十二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