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_苏教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9026835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_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_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_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_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_苏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比例和反比例一、教学目标分析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过程 ,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正比例、反比例都是表示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 ,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 ,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本单元的教材分“成正比例的量和“咸反比例的量两个局部 ,先教学正比例的认识 ,再教学反比例的认识。在同一节课里引导学生探索两种量在变化过程中存在的规律 ,并用关系式表示出规律 ,有助于学生把握正比

2、例、反比例概念的本质 ,因此我们抓住知识的内联与本质规律 ,重组正比例、反比例教学:把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两个例题整合起来 ,安排在一节课里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同一实例的情境中 ,感悟、体会并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重组教材 ,创编文本。将教材中的例1(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例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认识成反比例的量)整合成同一问题情境下有前后联系的两道例题:保存原教材中的例1 ,引导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根据例1的情境 ,创编新的例2 ,替代原教材中的例3 ,引导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将教材中的例2(认识正比例图像)放到认识正比例、反比例之后进行教学。抓住本质 ,

3、内联教学。成正比例的量的本质规律是“比值一定 ,成反比例的量的本质规律是“积一定 ,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这两种本质规律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教学时应把握好这一点。本设计将例1和例2整合到同一情境下 ,从学生熟悉的时间、速度和路程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出发 ,引导学生比照研究 ,在观察、讨论交流中发现:例1和例2中的两种量都是相关联的量 ,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 ,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例1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方向是相同的 ,一种量扩大(或缩小) ,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例2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 ,一种量扩大 ,另一种量反而缩小。例1中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比值一定 ,例2扩大

4、、缩小的规律是“积一定。这样抓住正比例、反比例的本质和联系进行教学 ,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从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比照练习 ,沟通联系。学生对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后 ,还需要一定的练习。为了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能力 ,本设计中的练习分三个层次:一是判断咸正比例的量的练习;二是判断成反比例的量的练习;三是正比例、反比例比照练习 ,成比例的量与不成比例的量的比照练习。比拟和辨析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正比例、反比例概念的本质。二、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引探究 ,由表及里教学例1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一辆

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时间时123456路程千米80160240320400480在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有关系吗?行驶的时间是怎样随着路程的变化而变化的?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探究第3个问题时 ,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 ,如引导学生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比 ,并要求学生求出比值。)2引导学生交流并聚焦以下内容: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 ,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关系式)。3教师对两种量

6、之间的关系给予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时间变化 ,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 ,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咸正比例(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4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的来源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从实际经验中概括得出;二是在原有的初级概念根底上通过新旧概念的相互作用而获得。正比例概念的形成属于前者 ,因此例1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表格 ,让学生通过对表中数据的观察和分析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逐步认识成正

7、比例的量的特点。本环节先让学生观察例题中的表格 ,说一说表中列出的是哪两种量;接着用三个引探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发现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最后 ,聚焦、明晰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经历正比例概念的形成过程。(二)自主棵究 ,尝试归纳出例如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行驶的速度和所用时间如下表 ,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速度千米/时406080100120时间时30201512101出示供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当速度变化时 ,时间是否也随着变化?这种变化与例1中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

8、、交流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速度变化 ,时间也随着变化;例2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 ,另一种量反而缩小;速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的乘积一定 ,可以表示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板书关系式)。3在发现变化规律的根底上 ,让学生仿照正比例的意义 ,尝试归纳反比例的意义 ,引出反比例概念(板书“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从生活原型中逐步抽象 ,从已有概念中衍生 ,从数学概念的学习中迁移等 ,都是建构数学概念的有效方法。有了学习正比例的根底 ,反比例意义的学习应更加表达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本环节除了让学生发现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还让学生仿照正比例的意义

9、,尝试归纳反比例的意义。这样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经历反比例概念的形成过程。(三)比照棵究 ,把握本质规律1将各例1、例2教学时探究发现的内容用多媒体呈现出来 ,揭示正比例、反比例的内涵本质。多媒体呈现:例1路程时间=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例2速度时间;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2探究活动。(1)让学生仿照例1完成教材第62页“试一试(题略) ,仿照例2完成教材第65页“试一试(题略)。(2)引导学生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进行比照探究 ,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例1中路程和时间相依互变 ,速度不变 ,例2中速度和时间相依互变 ,路程不变 ,这样

10、的比照有利于学生从变中看到不变;例1中速度是不变量 ,例2中路程是不变量 ,同样都有不变量 ,例1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而例2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这样的比照有利于学生从不变中看到变。变与不变关键要抓住本质“比值一定还是“积一定。比照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把握概念内在的联系与区别 ,形成正比例、反比例概念的认知结构。(3)引导学生尝试用字母表达式对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进行抽象概括。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 ,正比例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 ,用k表示它们的积 ,反比例关系可以怎样表示?根据学生的答复 ,板书关系式

11、“正比例yx=k(一定) ,“反比例xy=k(一定)。概念符号化在概念教学中很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符号感主要表现之一是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并用符号来表示。学生概念形成的主要过程为:感知具体对象阶段、尝试建立表象阶段、抽象本质属性阶段、符号表征阶段、概念运用阶段。在符号表征阶段 ,学生尝试用语言或符号对同类对象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本阶段教学是概念符号表征阶段 ,在这个阶段之前 ,学生对正比例、反比例的本质属性及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可以开始尝试用符号对正比例、反比例进行概括。“yx=k(一定) ,“xy=k(一定) ,是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抽象表达 ,是揭示正

12、比例、反比例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3组织比照性练习。(1)成正比例、反比例的比照练习。笔记本的单价、购置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表1数量/本2030405060总价/元3045607590表2单价/元1.52456数量/本4030151210在表1中 ,相关联的量是和 ,随着变化 ,是一定的。因此 ,数量和总价成关系。!在表2中 ,相关联的量是和 ,随着变化 ,是一定的。因此 ,单价和数量成关系。将获得的新概念推广到其他的同类对象中去 ,是概念运用的过程 ,也是进一步理解概念的过程。表1是成正比例的量 ,表2是成反比例的量 ,这种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比照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正比例、反比

13、例意义的认识 ,对正比例或反比例中两种量变化趋势和规律的把握。(2)成比例与不成比例的比照练习。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哪些成正比例 ,哪些成反比例?哪些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圆的直径和周长。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 ,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书的总页数一定 ,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这一类型题比拟抽象 ,学生只有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才能正确地作出判断。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关系 ,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能力。此题型在新授课上还只是让学生初步接触 ,重点训练还要放在练习课。(3)从生活中寻找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实例 ,进行比照练习。举例练习是概念稳固阶段的重要组成局部。如果让学生独立找生活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实例 ,可能有一定难度 ,我们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此练习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