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专题组合练(十二)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902455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专题组合练(十二)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专题组合练(十二)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专题组合练(十二)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专题组合练(十二)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专题组合练(十二)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专题组合练(十二)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专题组合练(十二)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要_日本的右翼政客们,历史是绝不容_的。昧良心者多噩梦,长此以往,弄出个_不齐的毛病来,可对健康不利。当然,我们更要警惕的是,逆潮流而动者最终易成为_。A正告窜改心率不逞之徒B警告篡改心率亡命之徒C正告篡改心律不逞之徒D警告窜改心律亡命之徒解析正告:严正地规劝,语气庄重,多用在外交场合,含严正警告的强硬语气,一般用在事前。警告:提醒,使警惕;对有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个人、团体、国家提出告诫,使其认识所应负的责任。这是对犯错误者的一种处分。

2、窜改:指改动、删改,“窜改”的对象一般是文字、词语、成语、文件、古籍、账目等,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里的字句。篡改:多指精神实质方面的改动,“篡改”的对象一般是历史、经典著作、理论、学说、政策、指示等,即用假的、错的代替正确的东西,用作伪的手段对某些理论或精神实质进行改动或曲解。心率:心脏搏动的频率。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律,心跳时快时慢,就是节律异常。不逞之徒:指那些欲望没能满足,因失意而故意破坏捣乱、为非作歹的人。亡命之徒: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答案C2下列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B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C绿遍山

3、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D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解析D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答案D3下文选自江南的冬景,将诗句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_”,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寒沙梅影路,

4、微雪酒香村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A BC D解析把握文段的语境和诗句的语境,要求相统一。答案C4下列标语中,符合张贴场所要求的一项是()A争分夺秒,多拉快跑。(某铁路道口)B严禁吸烟。(某卷烟厂厂区)C失败是成功之母。(某考场)D陡坡,慢!(某盘山公路下山方向)解析A项,不能鼓励超速。B项,应为“严禁烟火”。C项,考场不应提“失败”。答案D5下列可作“万象更新新世纪”的下联的一项是()(3分) A燕子翻飞一世春 B五羊献瑞瑞门庭C五羊献瑞报佳音 D百鸟鸣春春盈门解析上联中运用了对联中常用的顶针手法,A、C两项明显不符。上联中的“新世纪”明显是定中结构,D项“春盈门”则为主

5、谓宾结构。答案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卖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

6、。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有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让他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

7、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因为爱他的画。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需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

8、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9、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

10、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客人只好怅然而去。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1982年2月28日(有删改)6小说题目是“鉴赏家”,但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你认为作者有什么用意?答:_答案本文写了果贩叶三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表现了他乐观的(或:热情的、诚实的、有智慧的)人生态度,体现他有审美情趣,为下文写他是个不谄媚、懂艺术的鉴赏家做铺垫。(本文是篇小说,小说要有情节、人物,而情节的展开也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所以,本

11、题应从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两个角度去思考。)7小说写叶三是鉴赏家,写了四个层次,按照下面的示例,对另外三层进行简要概括。叶三看画_答案叶三懂画叶三评画叶三与画共存亡(将故事情节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填写的内容还要保持结构上的一致,答案语言要精练,一般不要超过7个字。)8“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这句话写出了季陶民怎样的性格特点?这对叶三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这句话表现出季陶民清高(或:雅、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这与他对叶三另眼相看的态度形成对比,突出了叶三既不像那些附庸风雅的假名士那样假充内行(或:不懂装懂)、也不谄媚的特点。(结合文中的语言描写,对题中句子的

12、理解就更能切合人物实际,更能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9作者以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作为小说的结尾,你认为这个结尾合适吗?为什么?答:_答案(示例一)这个结尾很好,是全文的升华。因为本篇小说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重友谊、重知己。正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示例二)这个结尾不合适,是全文的败笔。因为叶三把画作带进棺材,不过是文化痼疾之一:自私。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将兰亭序带进坟墓,只为了满足他个人的占有欲望,却让文化瑰宝永远不见天日。三、名句名篇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_。 (诗经蒹葭)(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 (陶渊明桃花源记)(3)_,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4)_,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6)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防民之口,_。 (国语周语上)(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无欲则刚。 (林则徐)答案(1)在水之湄(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位卑则足羞(4)庄生晓梦迷蝴蝶(5)舞幽壑之潜蛟(6)舞榭歌台(7)甚于防川(8)壁立千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