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关于《劝学》获奖说课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8995292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关于《劝学》获奖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4年关于《劝学》获奖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24年关于《劝学》获奖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24年关于《劝学》获奖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24年关于《劝学》获奖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关于《劝学》获奖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关于《劝学》获奖说课稿(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关于劝学获奖说课稿劝学获奖说课稿 篇1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荀子的经典散文劝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及教学设想。恳请批评指正。一、说教材劝学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模块)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里的课文。这个单元是文言文单元。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论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是一篇论述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态度及方法的散文。其中不少观点对现代人、特别是对我们中职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比如学习要积累、学习要持之以恒、学习要用心、专一等观点,都是我们中职生特别需要借鉴的东西。虽然这篇课文在第

2、23课,但是我感觉完全可以把这篇课文放在开学之初来讲,为的是让同学们在进入职教中心的一开始便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态度和强大的学习信心。二、说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能够疏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意义用法,并注重在实践中举一反三。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特点我从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等。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

3、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2、掌握背诵的技巧。(三)德育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形成谦虚好学的风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说教学重点、难点这篇文章气象清新,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全文短短290字,却能表达出三层意思七个方面,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根据课文特征以及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点难点:1、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扩大、引申、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劝学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说理性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学习

4、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掌握好论证方法,是学习的难点。劝学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所以我把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确立为教学的难点。四、说教法。一年级的中职生通过初中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比如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设定在教法上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具体如下:1、诵读法。语文教学应特别重视整体教学,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在不断的诵读中能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诵读能够增强语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掌握实词以及句式的用法。2、串讲法:文言文的学习,词语句式是教学的重点,用

5、串讲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含义,把握文章的论证。3、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职业特色,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为主体老师正确引导的原则,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探究拓展法。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如:“劝学到底劝人们学什么?”“荀子在劝学中的劝勉,在哪些方面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等等,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五、说学法由于中职语文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比初中要高、要深,所以这对于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就听不懂、看

6、不懂。这时候,学生只有从老师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才能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定:1、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让学生借鉴中华好诗词对决形式,分组比赛,自定要求,实现轻松背诵。2、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3、在老师指导下,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疑问,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同学们在讨论中得到提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六、说教学过程。(共八步)第一步:布置课前预习与分组对决背诵。包括作者出生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化成就等。第二步:导入。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

7、好的导入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有一句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么你知道什么是青?什么是蓝?青为什么会胜于蓝吗?用这个轻松活泼的问题引发今天的讨论,这样导入感觉很自然,让课堂变得很轻松。第三步:解题1、“劝”的意思。劝勉、鼓励、勉励。2、荀子简介,简单说说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解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的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第四步:播放名家朗读录音,让学生对照注释,正字正音。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教学过程中来。第五步:课文分析。(全文共分三段)第一段。(学习的意义)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

8、可以已)。理解中心论点在全文中的作用。找出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第二段。(学习的作用)让学生找出这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第三段:(学习的方法和态度)1、让学生找出这段中的十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2、指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第六步:讨论归纳论证方法。提问:1、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2、本文在设喻的运用上有哪些特点?请学生六人小组合作讨论完成。第七步:总结本课: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学习之后,我们对荀子关于学习的论述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大家能从中得

9、到启发。同时,这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和效果。希望同学们可以活学活用,把这一论证方法很好的利用起来。第八步:布置作业:1、巩固背诵全文。2、“自拟学习格言”。然后用硬笔书法或毛笔书法的形式创作出来。然后在教室内张贴展示。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书写能力。同时自拟格言也能起到自我鼓励、自我监督的作用。劝学获奖说课稿 篇2知识与能力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过程与方法1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2掌握绝、强、假、望等多义词,积累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认识学习重要性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

10、、专一的道理。高二的学生在初中文言文积累的基础上,有阅读较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是探讨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必须以个人对文本的基本理解为前提。本文文言基础知识点这一内容理解上的障碍应当先扫除,例如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的归纳整理和特殊句式的总结应该在探讨前先让学生基本掌握。学生结合课下注解理解文本并未有太大的难点,在对文本大意理解的基础上,则要启发学生要有探究意识,让他们懂得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能力是最有价值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围绕“如何获得教养”和“求学之道”,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相互间对话。要引导每位同学积极思维,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能

11、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保持和发展探讨的兴趣,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平等对话的意识,倾听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一、导入新课在学习方面,不少同学存在着疑惑。没关系,荀子的劝学也许可以帮我们解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板书)、关于荀子这个人和荀子这本书,我们看一下注释补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他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恶的本性,故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

12、的重要。荀子这本书现存32,今天我们要学的劝学就是这本书第一篇的节选。、题目中“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提问)明确:劝勉、勉励。勾践灭吴中“国人皆劝”中的“劝”也是这个意思。“劝”的繁体字写作“勸”,这是一个形声字。凡是“力”作形旁的字大多有勉励的意思,如努、励。因此,“劝学”就是勉励人们学习的意思。那么,荀子是怎样勉励人们学习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首先,听老师范读一遍,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注意字音、句读及语调。、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抑扬顿挫。、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正音及强调某些句子的句读。、这篇文言文比较浅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结合注释看能否读懂文章内容,遇到不能

13、理解的字、词、句先圈出来,过会儿提出来集体解答。、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如解决不了,老师讲解。如果学生没提出疑问,那么就提问学生。(同时板书)、重点讲解。学不可以已(停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的“已”也是此义。)于:青,取之于(从)蓝,而青于(比,用在形容词后的介词“于”都当“比”讲)蓝。指名翻译:木直中(合乎)绳,輮以为轮,其曲(弧度、弯度,形容词作名词)中规。明确: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他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虽有槁暴(即使,如勾践灭吴中“虽无四方之忧”的“虽”也是此义)不复挺者(直)指名翻译:君子博学而日(名词作状语)参省乎己,则

14、知(通“智”,智慧)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指名翻译:顺风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动词的“而”往往表修饰。)呼,声非加疾也,而(表转折)闻者彰(明显,显著。同“欲盖弥彰”的“彰”)。明确: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很清楚。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利爪牙,强筋骨”),上食埃土,下(“上”、“下”名词作状语)饮黄泉,用心一也。、对“跬步”加以讲解:“步”为会意字,左脚向前跨出去,右脚再向前跨出去称为一步;“跬”是半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同时指出文中的两个错误:蛟龙为人们虚构出来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螃蟹也会打洞,只是偶尔寄居于蛇鳝之穴,可见荀子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如同学们来得丰富。当然也有人认为荀子是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才用此例。指出教材中的一个注释错误:“功在不舍”的“舍”应为“停”的意思,注释把意思译反了。、掌握了这些字、词、句再结合注释,文章内容就不难理解了。请同学们带着理解把课文再齐读一遍。刚刚同学们读得很好,说明大家对于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如果仅停留在理解字词、能翻译的层面上,是不能把握古人的思想精华、文章精髓的。因此,我们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预习过了,文中荀子提出的一个总观点是什么?(齐答)“学不可以已”。荀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