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课件:第8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8982317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课件:第8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环境影响评价课件:第8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环境影响评价课件:第8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环境影响评价课件:第8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环境影响评价课件:第8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课件:第8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课件:第8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规规规 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内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内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内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内容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生态环境影响案例分析生态环境影响案例分析生态环境影响案例分析生态环境影响案例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概

2、念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1.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指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作用。v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v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v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2.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以科学的方法推断生态环境在某种外来作用力下所发生的响应过程、发展趋势和最终结果,提示事物的客观本质和规律。v影响因素分析:即工程影响因素分析;v生态环境受体分析:即受影响对象的确定;v生态影响效应的分析:即发生了什么问题。3.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某种生态环境影响是否显著、严重,以及是否为社会生态接受进行的判断。l目

3、的:目的:v评价影响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影响的显著性,以决定行动;v评价生态影响的敏感性和主要受影响的保护目标,以决定保护的优先性;v评价资源和社会价值的得失,以决定取舍。l评价指标:评价指标:v生态学评估指标与基准:v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与基准:v政策与战略作为评估指标与基准:v以环境保护法规和资源保护法规作为评估基准:v以经济价值损益和得失作为评估指标和标准:v社会文化评估基准:第一节第一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有关术语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有关术语 1.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命系统及其生存环境在特定空是指生命系统及其生存环境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

4、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如下图。如下图。v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各环境因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各环境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物质循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综合系统。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综合系统。v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系统存在和运行的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系统存在和运行的基础,这种过程一经破坏和停止,系统也随之崩溃。础,这种过程一经破坏和停止,系统也随之崩溃。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生态态系系统统生物因子生物因

5、子非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肉食动物肉食动物草食动物草食动物杂食动物杂食动物腐食动物腐食动物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微生物、小型动物、真菌微生物、小型动物、真菌气候因子:光照、热量、降水、空气等气候因子:光照、热量、降水、空气等无机介质:无机介质:Air, water, soil etc.营养因子营养因子:无机物质、有机物质、矿物质等无机物质、有机物质、矿物质等绿色植物自养生物(光合细菌)典型生态系统典型生态系统典典型型生生态态系系统统自然自然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荒漠淡水淡水海洋海洋湿地湿地人工人工城市城市农业(半自然)农业(半自然)陆地陆地水域水域生态环评的第一步:明确评价对象类型

6、生态环评的第一步:明确评价对象类型2.2.生境:生境:也称栖息地,是生物或其群体具体居住地段的所有也称栖息地,是生物或其群体具体居住地段的所有生态因子的总体。生态因子的总体。3.3.种群:种群:某一区域同种个体的集合。某一区域同种个体的集合。4.4.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生活在某一地区或生境内的所有种群的集合。(植物群生活在某一地区或生境内的所有种群的集合。(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或(陆地生物群落、水域生物群落等)。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或(陆地生物群落、水域生物群落等)。5.5.优势种:优势种:是指群落的优势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和是指群落的优势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

7、在数量、体积和群落学作用上影响最大的各类。各层的优势种不止一个。群落主要层的群落学作用上影响最大的各类。各层的优势种不止一个。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优势种,称为建群种。6.6.优势度:优势度:群落中各个成员相对重要性的量度,即优势程度。通过群落中各个成员相对重要性的量度,即优势程度。通过“优势度优势度”和重要值来反映。优势度和重要值的求取,需要用物种的密度、和重要值来反映。优势度和重要值的求取,需要用物种的密度、盖度、频度和生物量等指标。盖度、频度和生物量等指标。7.7.密度: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物种的个体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物种的个体数。D=ND=N(样地内某物种的个体数)(样地内某

8、物种的个体数)/S/S(样地面积)(样地面积)8.8.盖度: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土地面积叫投影盖度,简称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土地面积叫投影盖度,简称盖度。9.9.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10.10.频度:频度:群落中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常按包含该物种个群落中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常按包含该物种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来计算。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来计算。频度频度= =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 /样方总数样方总数11.11.生物量:生物量:指单位面积或单

9、位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12.12.异质性:异质性:是指在一个区域里对一种或者更高级的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是指在一个区域里对一种或者更高级的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或某种性状)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定作用的资源(或某种性状)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13.13.景观:景观:一般指视觉意义上的景物、景色、景象和印象,即美学意义上一般指视觉意义上的景物、景色、景象和印象,即美学意义上的景观。的景观。14.14.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物体及其所生活的生态系统的多种变化。生物体及其所生活的生态系统的多种变化。v物种多样性:包括不同物种

10、的多样性v基因多样性: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v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内和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 14.14.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在环境中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直接作用的在环境中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直接作用的那些环境要素。那些环境要素。15.15.群落演替:群落演替:生物群落常随环境因素或时间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生物群落常随环境因素或时间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在某个地段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在某个地段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叫群落的演替。最终建立一个稳定的生态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叫群落的演替。最终建立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或进入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期

11、,叫作演替顶极。系统或进入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期,叫作演替顶极。16.16.生态制图:生态制图:将生态学的研究结果用图的方式表达。将生态学的研究结果用图的方式表达。三、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三、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1 1、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运行的连续性:、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运行的连续性:l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以系统完整的结构和良好的运行为基础的,功能存在于结构中,体现于运行过程中;功能是系统结构特点和质量的外在体现,高效的功能取决于稳定的结构和连续不断的运行。因此,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从功能保护着眼,从系统结构保护入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水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包括:v地域连续性

12、:v物种多样性:v生物组成的协调性:v环境条件的匹配性2 2、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v组成生态系统的层次越多,结构越复杂,系统越趋于稳定,受到外力干扰后,恢复其功能的自调节能力也越强。否则,则相反。v再生和恢复受两种作用左右:生物的生殖潜力、环境的制约能力:保持一定的生境范围或寻找条件相似的替代生境,使生态环境得以就地保持一定的生境范围或寻找条件相似的替代生境,使生态环境得以就地恢复或异地重建;恢复或异地重建;保护生态系统恢复或重建所必需的环境条件;保护生态系统恢复或重建所必需的环境条件;保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即保护能决定生态系统结构和动态保护生物群落和生

13、态系统的关键种,即保护能决定生态系统结构和动态的生物种或建群种;的生物种或建群种;保护居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及其生境;保护居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及其生境;对于退化中的生态系统,应保护主要生态条件的改善;对于退化中的生态系统,应保护主要生态条件的改善;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资源。3 3、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避免物种濒危和灭绝;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防止生境损失和干扰;保持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可持续地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和生境。4 4、关注特殊性问题、关注特殊性问题保护特殊重要生境:热带森林、原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荒野

14、地、珊瑚樵和红树林。保护脆弱生态环境与生态脆弱带;保护地方性敏感生态目标。保护生态安全区;5 5、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自然灾害6 6、保护生存性资源:、保护生存性资源:第二节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和法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一、有关法律、法规一、有关法律、法规v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v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v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v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v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v生物多样性公约v风景名胜区暂行条例v土地复垦规定v中国自然保护纲要v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二、评价标准来源:二、评价标准来源

15、:1. 1.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v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v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2. 2.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和区划功能: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和区划功能:v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及其详细规划的目标、指标和保护要求;v敏感保护目标的规划、区划及确定的生态功能与保护界域、要求,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饮用水源保护区所提出的保护要求。v城市规划区的环境功能区划及其保护目标与保护要求,如城市绿化率等;v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目标、指标与保护要求。3.3.背景或本底值:背景或本底值:v区域土壤背景值;v区域植被覆盖率与生物量;v区域

16、水土流失本底值;v建设项目进行前项目所在地的生态背景值:植被覆盖率、生物量、生物种丰度、生物多样性等。v以科学研究已证明的“阈值”或“生态承载力”作为标准;4. 4.特定问题的限值:特定问题的限值:v水行政主管部门按不同地区和不同侵蚀类型确定的水土侵蚀模数值:土壤容许流失量;v土地沙漠化指标:潜在水沙漠化、正在发展中沙漠化、强烈发展中沙漠化、严重沙漠化等级。或轻度、中度、强度沙漠化。v生物物种保护:受威胁、濒危、灭绝物种等。第三节第三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1 1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和评价范围: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和评价范围:2 2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范围的确定

17、:综合考虑评价项目与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3 3生态环境影响识别:生态环境影响识别:v目的:明确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从而筛选评价工作的重点内容。v要求:对影响主体,即对人类活动的分析要求全面性;对影响受体,即生态系统的分析要求有针对性;对影响效益,即一般所谓的影响的分析要求科学性。1.1.影响因素的识别:影响因素的识别:就是对作用主体(即开发建设活动)的识别。有物理性作用、化学性作用、生物性作用。l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的直

18、接物理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的直接物理影响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生物组成成分影响生物组成成分影响生物功能影响生物功能影响收获生物资源收获生物资源系统简化,物质循环受阻,系统稳系统简化,物质循环受阻,系统稳定性降低定性降低生物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生物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功能减弱降低,功能减弱清除植被清除植被原系统结构破坏原系统结构破坏多种功能损失多种功能损失, ,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清除动物清除动物系统简化,生态平衡打破系统简化,生态平衡打破生物多样性降低,诱发灾害生物多样性降低,诱发灾害人工生态代替人工生态代替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系统变换,遗传均化,稳定性降低系统变换,遗

19、传均化,稳定性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功能可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功能可能减弱能减弱引进外来物种引进外来物种系统变化,遗传均化或特种替代,系统变化,遗传均化或特种替代,系统分隔或破坏系统分隔或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多种功能损生物多样性减少,多种功能损失失栖息地破坏栖息地破坏生态系统变换或毁灭生态系统变换或毁灭生物多样性降低,多种功能变生物多样性降低,多种功能变化或损失化或损失河流截流河流截流水生生态破坏或影响水生生态破坏或影响水生生物减少或灭绝水生生物减少或灭绝l建设项目使生态系统支持条件变化导致的生态影响建设项目使生态系统支持条件变化导致的生态影响原因原因支持条件变化支持条件变化生态系统影响生态

20、系统影响环境功能影响环境功能影响截流、调水、抽取地下水等截流、调水、抽取地下水等水分供给减少水分供给减少 类型变化,植被恶化多种功能减弱清除森林和破坏植被、水利清除森林和破坏植被、水利工程工程水文变化水文变化结构恶化或改变,水生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加剧多种开发建设活动多种开发建设活动土地占用土地占用结构变化或肢解多种功能损失多种开发建设活动多种开发建设活动耕地占用耕地占用农业生态系统变化多种功能损失,农业损失侵蚀作用和收获生物质侵蚀作用和收获生物质土壤退化土壤退化系统结构恶化生物量减少,多种功能削弱振动土壤和破坏植被振动土壤和破坏植被土壤流失土壤流失系统结构恶化或毁灭多种功能削弱、淤塞植

21、被破坏和减少供水等植被破坏和减少供水等土地沙化土地沙化系统结构恶化或毁灭多种功能损失,灾害加剧灌溉不当,排水不良灌溉不当,排水不良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系统结构恶化或改变部分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降低工程动土、塌陷工程动土、塌陷地面变形地面变形结构恶化,稳定性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植被减少,城市化等植被减少,城市化等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结构恶化功能减弱0 0l化学性作用是指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化学性作用是指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v如大气中的铅、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对植被或作物的影响;水中的重金属、有机耗氧物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等。v直接毒杀作用:v间接改变生物生存条件:如土壤板结、水质恶化等。v急性作用:如酸

22、雨导致大面积水稻失收;v累积性影响:如重金属在食物中毒链中的逐渐富集过程。l在很多情况下,生态系统都是同时处在人类作用和自然压力在很多情况下,生态系统都是同时处在人类作用和自然压力的双重作用之下,而且两种作用常常相互叠加,相互推波助的双重作用之下,而且两种作用常常相互叠加,相互推波助澜,加剧危害。澜,加剧危害。2. 2.影响对象的识别:影响对象的识别:识别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识别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v如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因子(动植物)和非生物因子(土壤、水分等),特别是生物群落建群种和主要限制性环境因子。识别影响对象的敏感性:识别影响对象的敏感性:v需要特别保护的对象:如水源地

23、、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生境;v法定的保护目标: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v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目标,如特产地、生物多样性的的生态系统;v特别脆弱的生态系统:如沙漠化地区、石漠化地带、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带、高原峡谷等;v稀有和特别自然资源或稀缺性资源。3.3.影响效应的识别:影响效应的识别:v影响性质:v影响的程度:v影响效应的特点:v影响效应的相关性:活动活动影响方式影响方式有害有害有利有利清除植被清除植被建立新环境建立新环境产生适合啮齿类动物大量生长的条件产生适合啮齿类动物大量生长的条件丧失栖息地丧失栖息地丧失食物和隐蔽物丧失食物和隐蔽物丧失本地动植物丧失本地动植物降低物种的

24、多样性降低物种的多样性伐木伐木增加增加“边际效应边际效应”破坏栖息地破坏栖息地丧失演替顶级物种丧失演替顶级物种农业农业促进少数物种的繁衍促进少数物种的繁衍破坏栖息地破坏栖息地丧失本地动植物丧失本地动植物增加杂草种增加杂草种水坝与水库水坝与水库建立滨线生态系统建立滨线生态系统可能增加物种可能增加物种破坏栖息地破坏栖息地丧失本地动植物丧失本地动植物河流改道河流改道破坏栖息地破坏栖息地洄游方式变化洄游方式变化四、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四、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1.生态背景调查:生态背景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图件构成要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图件构成要求生态调查内容生态调查内容l自然环境调查:自然环境调查:调查地形

25、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土壤基本情况。调查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土壤基本情况。l生态系统调查:生态系统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首先须分辨生态系统类型,包括陆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首先须分辨生态系统类型,包括陆地生态与水生生态系统,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系统,然后对各类生态系统按生态与水生生态系统,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系统,然后对各类生态系统按识别和筛选确定的重要评价因子进行调查。识别和筛选确定的重要评价因子进行调查。l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l区域敏感保护目标调查:区域敏感保护目标调查:即调查地方性敏感保护目标及其环保要求。即调查地方性敏感保护目标及其环保要求。l区域

26、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的调查。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的调查。l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2.2.主要生态问题调查:主要生态问题调查:调查影响区域内已经存在的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和污染危害等,指出其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一般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调查主要内容一般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调查主要内容生态问题生态问题指标指标评价作用评价作用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历史演变,流失面积与分布、侵蚀类型,侵蚀模数,水分肥分流失量,泥沙

27、去向,原因与影响。分析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环境功能保护需求,控制措施与实施地。沙漠化沙漠化历史演变,面积与分布,侵蚀类型,侵蚀量,侵蚀原因与影响。分析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环境功能需求,改善措施方向。盐渍化盐渍化历史演变,面积与分布,程度、原因与影响。分析生态系统敏感性。水土关系,寻求减少危害和改善的途径。污染影响污染影响污染来源,主要影响对象,影响途径,影响后果。寻求防止污染,恢复生态系统的措施。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类型、地区、面积、历史变迁、发生率、危害等。评价规划布局、确定防护区域、编制生态建设方案和管理计划。3.调查方法调查方法资资料料收收集集法法:从从农农、林林、牧牧、渔渔业业资资源源管管理理

28、部部门门、专专业业研研究究机机构构收收集集生生态态和和资资源源方方面面的的资资料料,包包括括生生物物物物种种清清单单和和生生物物群群落落,植植物物区区系系及及土土壤壤类型地图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等形式的资料。现场勘察法:现场勘察法:整体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整体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专家和公众咨询法:专家和公众咨询法:生态监测法:生态监测法:植物的样方调查、水生生态环境调查植物的样方调查、水生生态环境调查遥遥感感调调查查法法:建建立立地地理理信信息息系系统统,并并进进行行野野外外定定位位验验证证(“3S”技技术术)。五、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五、生态环境现状评价1.生态系统现状评价生态系统现状评价2

29、2、生态因子现状评价、生态因子现状评价3 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评价、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评价4 4、自然资源评价、自然资源评价5 5、评价因子的再确定、评价因子的再确定六、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六、生态环境现状评价1 1、生态系统现状评价、生态系统现状评价生态系统整体性评价生态系统整体性评价生态系统整体性评价生态系统整体性评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评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评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评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评价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存在问题评价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存在问题评价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存在问题评价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存在问题评价主要是植被的连续性

30、或地域连续性评价。整体性评价对湿地生态系统尤为重要。生态类型、分布、面积 、系统多样性、系统抵抗力、恢复力。系统生产力、系统的环境功能(水源涵养能力或水源林功能,防风固沙功能、净化环境功能,吸收CO2和释放氧气,养育生物或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等)植被破坏、资源开发过度、系统土壤侵蚀、系统脆弱性、系统受某种生态因子严重制约、系统进行性退化或恶化、物种灭绝、系统受到严重威胁。2 2、生态因子现状评价、生态因子现状评价植被植被植被植被动物动物动物动物土壤土壤土壤土壤水水水水植被的现状类型、分布、面积和覆盖率、历史变迁及原因、植物群系及优势植物种,敏感物种的生态学特征等。动物生境现状,破坏与干扰,野生动物

31、的种类、数量、分布特点等,敏感物种的的生态学特征等。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理化性质、土壤类型、土壤质量、土壤厚度、受外环境影响如淋溶、侵蚀的影响程度,保水蓄水性能等以及污染水平,土壤侵蚀、土壤退化等。降水量及降水稳定性;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质、水文情势、水生生态结构六、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续)六、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续)3 3、生态资源评价、生态资源评价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土地利用1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2其它资源:水土资源其它资源:水土资源其它资源:水土资源其它资源:水土资源/ /动植物资源动植物资源动植物资源动植物资源3土地利用类型系统,阐明其适宜性与限制性,现状利用情况

32、、开发利用潜力;耕地等级,肥力、通透性、利用情况、水利设施、抗洪涝能力、主要受到的威胁等,评价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水质、水量。一是评价水的资源量,如供需平衡和生态用水需求等。二是水生生态评价。六、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六、生态环境现状评价4 4、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评价、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评价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水土流失1沙漠化沙漠化沙漠化沙漠化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自然灾害自然灾害3污染危害污染危害污染危害污染危害4七、工程分析七、工程分析1 1、工程分析内容:、工程分析内容:v 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处的地理位置:v工程概况:工程概况:v工程类型:工程类型:v项目组成项目组成v占地规模

33、、工程总投资与环保投资占地规模、工程总投资与环保投资v总平面及现场布置总平面及现场布置v 施工规划(施工方式、施工时序、相应的支持性工程)施工规划(施工方式、施工时序、相应的支持性工程)v替代方案:替代方案:v设计方案的生态保护措施设计方案的生态保护措施 2 2、生态工程分析技术要点、生态工程分析技术要点v工程组成全面: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环保工程。v重点工程明确:v全过程分析: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退役期v污染源分析:八、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八、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 1、影响预测内容:、影响预测内容:影响因素(如建设项目)分析:即工程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如建设项目)分析

34、:即工程影响因素分析;生态环境受体分析:即受影响对象的确定;生态环境受体分析:即受影响对象的确定;生态影响效应的分析:即发生了什么问题。生态影响效应的分析:即发生了什么问题。 预测内容:预测内容:生态系统及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评价:生态系统及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评价: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对区域现存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预测:对区域现存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预测:自然资源的变化态势以及其他影响:自然资源的变化态势以及其他影响:l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退化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退化预测:v土地利用变化:占地、淹没、破坏土地资源的面积,因表层土壤过度侵蚀造成的土地废弃面

35、积,地貌改变而损失和破坏的面积(包括地表塌陷、沟谷堆填、坡度变化等),因严重污染而废弃或改为他用的耕地面积等。v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预测:通用土壤侵蚀方程。v区域性水土流失量计算:v土壤次生盐渍化预测:v土壤污染影响评价:如农药残留模式,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累积模式。l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l视觉影响预测评价:视觉影响预测评价:2 2、生态影响预测常用方法:、生态影响预测常用方法:l列表清单法:列表清单法:l图形叠置法图形叠置法l生态机理分析:生态机理分析:l景观生态学方法景观生态学方法l指数和综合指数法指数和综合指数法l类比分析法类比分析法l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法l生物多样性

36、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九、九、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体现法规的严肃性:体现法规的严肃性: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明确的目的性:v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v对建设项目的环保工程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和提供科学依据;v为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实现对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具有约束力的文件。具有一定超前性:具有一定超前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v采取的措施应满足生态系统环境功能保护的客观需求;v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水平上可能实施的保护措施和所能达至的保护水平。体现体现“预防为主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原

37、则:首先是避免干扰,即采用避首先是避免干扰,即采用避让措施,为些须实行全过程管理。然后实施替代措施或替代方案。让措施,为些须实行全过程管理。然后实施替代措施或替代方案。遵循生态环保保护基本原理:遵循生态环保保护基本原理:v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运行的连续性;v保护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v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v关注特殊性问题v解决区域性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v保护生存性资源实施功能补偿:实施功能补偿:v生态系统补偿:如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v生态因子补偿:如植被补偿、v自然资源补偿:强化保护重点:强化保护重点:v凡涉及生态系统主导生态因子发生不可逆影响时;v凡涉及珍稀濒危

38、物种或重要生境和敏感保护目标发生不可逆影响时;v凡造成再生周期较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自然资源的损失时;v凡可能造成一定区域内某种生态系统(如湿地)消亡或造成某种生态系统中生物工程多样性减少时;v凡可能造成或加剧区域自然灾害时。九、九、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2. 2.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原则: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原则:应按照避让、减缓、恢复、重建和补偿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应按照避让、减缓、恢复、重建和补偿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强区域生态功能。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

39、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并提出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施时限和估算经费。3 3

40、、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保护:以预防为主,尽量减少干扰与破坏。保护:以预防为主,尽量减少干扰与破坏。v更合理的构思和设计方案;v影响最小的选址和选线;v选址、选线和工程活动避绕敏感保护目标或地区;v避免在关键时期进行有影响的活动;v不进行或否决有影响的活动等。减缓:减缓:v屏蔽以减少噪声或光及其他视觉干扰;v为野生动物修建生物走廊隧道或桥梁、涵洞;v建立栅栏以防止野生生物进入危险地区;v管理某些道路或水道、闸门,以保证迁徙生物或回游性鱼类通过障碍物;v异地保护珍稀、濒危生物;v改善退化的生境以满足野生生物的需求等。恢复:主要是指恢复其生态环境功能;恢复:主要是指恢复其生态环境功能;

41、v破坏土地的复垦、堆渣场的事后覆盖与绿化、工厂以绿化植被替代原来的农田或草原植被等。补偿:就地补偿、异地补偿(如耕地、植被补偿)补偿:就地补偿、异地补偿(如耕地、植被补偿)建设:建设:采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更高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的采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更高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的措施。措施。替代方案:替代方案:场址或线路走向的替代、施工方式的替代、工场址或线路走向的替代、施工方式的替代、工艺技术替代、生态保护措施的替代。艺技术替代、生态保护措施的替代。生产技术选择:生产技术选择:采用清洁和高效的生产技术和减少环境破坏的施采用清洁和高效的生产技术和减少环境破坏的施工方式是从工程本身来

42、减少污染和减少生态环境影响或破坏的根本措施。工方式是从工程本身来减少污染和减少生态环境影响或破坏的根本措施。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一般工程性措施、生态工程措施一般工程性措施、生态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管理措施:4 4、绿化方案:、绿化方案:补偿植被破坏、满足水土保持、美化、补偿植被破坏、满足水土保持、美化、绿化要求绿化要求l绿化方案一般原则绿化方案一般原则v采用乡土物种。v生态绿化v因土种植v因地制宜5 5、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程序与内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程序与内容v水水土土保保持持方方案案编编制制包包括括:建建设设项项目目概概况况调调查查和和环环境境概概况况调调查查,水

43、水土土流流失失预预测测、水水土土流流失失防防治治措措施施编编制制,水水土土保保持持投投资概资概( (估估) )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与实施等。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与实施等。v水水土土流流失失防防治治措措施施应应包包括括:防防治治目目标标、防防治治时时段段和和区区段段( (点点段段) )的的具具体体措措施施部部署署,开开发发建建设设单单位位和和责责任任范范围围,措措施施实实施施的的进进度度安安排排,投投资资估估算算及及预预期期效效益益,水水土土流流失失监监测测与与管理等。管理等。( () )水土流失预防水土流失预防v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和合理的施工方案设

44、计,减少土地占用和植被破坏。v合理选择弃渣弃土场,保证弃渣场安全,并对弃渣弃土场实行先挡后弃(先修建挡土墙,再弃渣)的操作方案。v实行集中取土、集中弃土方案,既减少破坏又相对易于防治。v合理确定施工期,避开集中的降雨季节施工可避免土壤和水土流失。v施工期备齐防止暴雨的挡护设备。v矿业和工业项目做好弃渣、尾矿、矸石的回用和堆放,防止风吹雨蚀的流失。v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措施,尤其须加强施工期的水土保持监理工作。( () )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治理a.a.工程治理措施工程治理措施v拦渣工程:如拦渣坝、拦渣墙、拦渣堤、尾矿坝等;v护坡工程:如削坡开级、植物护坡、砌石护坡、抛石护坡、喷浆护坡、综合措施护

45、坡以及滑坡护坡等;v土地整治工程:如回填整平、覆土和植被等;v防洪排水工程:如防洪坝、排洪渠、排洪涵洞、防洪堤、护岸护滩等;v防风固沙工程:如沙障、化学固沙等;v泥石流防治工程:b.b.生物治理措施:生物治理措施:v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生物治理措施首先应考虑采用的措施,这就是人工再植被过程。v首先应考虑农业利用,即恢复为农田。v考虑土地生产力的恢复和培植。v根据具体条件,考虑土地综合的、合理的、高效的利用,并须根据土地和利用方向,主要功能,配备必要的配套措施。第四节第四节 生态环境影响案例分析生态环境影响案例分析(以公路建设项目为例)一、公路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的技术要点:一、公路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的

46、技术要点:v点线结合,做好现场调查;v分期评价,分段阐述;v识别敏感保护目标:v注意区域重点生态环境问题:v注重预防,强化措施:2 2公路的建设期的生态环境影响公路的建设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路基工程影响:路基工程影响:v路基填埋或开挖,直接破坏地表植被和植物物种,使影响区域植被分布面积减少,植物群落盖度和植物物种多样性下降。v路基影响野生动物的迁徙和交流。v路基改变地表径流方向,导致生态系统萎缩或退化。桥涵工程:桥涵工程:v改变地形地貌、水文过程和地表植被,使区域植被覆盖和植物多样性下降,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隧道工程:隧道工程:取土场和弃土场:取土场和弃土场:v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改变地形

47、地貌以及自然景观,使区域植被和植物多样性下降,自然景观破碎化,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降。v取土弃土加剧水土流失及风沙活动等生态问题。砂石料场:砂石料场:v采挖砂石,改变地形地貌、自然景观及地表植被,造成坍塌或改变河床,降低河道过洪能力,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加剧。施工便道:施工便道:v通过运输机械(车辆)碾压,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物理结构,在风动力作用下极易散失,不仅造成扬尘影响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并且在表土在风动力作用下易造成土地沙化。生活营地和施工场地:生活营地和施工场地:3 3公路营运期的生态影响:公路营运期的生态影响:土地和耕地的占用:水文的影响:生态敏感地区的影响:湿地生态影响:荒地生态影

48、响:自然保护区影响:生态脆弱区影响:景观的影响:道路的廊道与分割效应:迫近效应:诱导效应:案例分析案例分析l某地区山岭重丘区拟建一个高速公路工程,全长某地区山岭重丘区拟建一个高速公路工程,全长62.05km62.05km,其中山岭区长,其中山岭区长18.9km18.9km,设计行程速度,设计行程速度80km/h80km/h,路基宽,路基宽22.5m;22.5m;重丘区重丘区43.15km,43.15km,设计行程设计行程速度速度80km/h,80km/h,路基宽路基宽24.5m24.5m。l主要工程数量如下:土方主要工程数量如下:土方287.5287.5万万m m3 3, ,石方石方320.4

49、320.4万万m m3 3; ;特大桥特大桥5 5座座, ,大桥大桥2020座座; ;隧道隧道5 5座座, ,长长4740m;4740m;立体交叉立体交叉9 9处处; ;永久占地永久占地291.79km291.79km2 2; ;拆迁建筑物拆迁建筑物10300m10300m2 2; ;拆迁户数拆迁户数5858户户,210,210人人. .l沿途永久占用土地包括水田沿途永久占用土地包括水田19.9hm19.9hm2 2, ,荒地荒地70.3hm70.3hm2 2, ,经济林经济林0.56hm0.56hm2 2, ,松杂林松杂林68.2hm68.2hm2 2, ,河沟水体河沟水体10.89hm10

50、.89hm2 2, ,道路道路1.09hm1.09hm2 2; ;临时占用旱地临时占用旱地104hm104hm2 2, ,荒地荒地125.2hm125.2hm2 2。l该项项目选线横跨东江,经过作为当地水源地的某水库区。该项项目选线横跨东江,经过作为当地水源地的某水库区。1.1.本项目工程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本项目工程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2.该项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该项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评价重点是什么评价重点是什么? ?3.3.如何进行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如何进行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 ?4.4.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5.5

51、.主要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如何确定主要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如何确定? ?6.6.该公路竣工通车前具备哪些条件方可进行环保验收该公路竣工通车前具备哪些条件方可进行环保验收? ?应提交应提交什么文件什么文件? ?l 1. 1.本项目工程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本项目工程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l (1)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的全面介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的全面介绍:地理位置、路线方案起讫点名称及主要控制点、:地理位置、路线方案起讫点名称及主要控制点、建设规模、技术标准、预测交通量、工程内容(技术指标与技术工程数量、筑路材料建设规模、技术标准、预测交通量、工程内容(技术指标与技术工程数量、筑路材料与消耗量、路

52、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涵洞、交叉工程、措线设施)、建设进度计划、与消耗量、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涵洞、交叉工程、措线设施)、建设进度计划、占地面积、总投资额。占地面积、总投资额。l (2) (2)重点工程的详细描述重点工程的详细描述:如重点工程名称、规模、分布,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应:如重点工程名称、规模、分布,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应包括取土场、弃土场、综合施工场地(可能包括拌和场和料场)、桥梁施工场、施工包括取土场、弃土场、综合施工场地(可能包括拌和场和料场)、桥梁施工场、施工便道等,占用基本农田的数量。便道等,占用基本农田的数量。l (3) (3)施工场地施工场地、料场占地及其分布;、料场占

53、地及其分布;取、弃土量与取、弃土场设置取、弃土量与取、弃土场设置,施工方式施工方式。l (4) (4)服务区设置情况(规模)服务区设置情况(规模)l (5) (5)拆迁安置及环境敏感点分布拆迁安置及环境敏感点分布,包括砍伐树木的种类和数量。,包括砍伐树木的种类和数量。l (6) (6)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活动,主要考虑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活动,主要考虑施工期、运行期施工期、运行期,一定要给出,一定要给出各环境要素污各环境要素污染源强染源强。l (7) (7)根据以上要求对路线根据以上要求对路线比较方案比较方案进行描述,方案比选进行描述,方案比选重点考虑工程路线是否涉及重点考虑工程路线是否涉及敏感区及少

54、占用耕地。敏感区及少占用耕地。l 2. 2.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评价重点是什么?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评价重点是什么?l 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l (1) (1)运营期的运营期的噪声噪声影响。影响。l (2) (2)运营期的汽车运营期的汽车尾气尾气影响。影响。www.Ewww.El (3) (3)施工期的施工期的扬尘、水土流失扬尘、水土流失影响。影响。l (4) (4)水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项目部分路段经过水源地,施工过程以及运营期风险会:项目部分路段经过水源地,施工过程以及运营期风险会对饮用水源水质造成影响。对饮用水源水质造成影响。l (5) (5

55、)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建设造成的植被破坏等。:工程建设造成的植被破坏等。l (6) (6)景观影响景观影响。l 评价重点:评价重点:运营期运营期机动车辆对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点的声环境、大气环境机动车辆对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点的声环境、大气环境的影响和对饮用水源水库的环境风险。的影响和对饮用水源水库的环境风险。l3.3.如何进行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如何进行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l 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施工期,结合公路设计、实地调查以及当地水文资料,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施工期,结合公路设计、实地调查以及当地水文资料,采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采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USLE

56、)确定不同施工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受侵蚀面积,)确定不同施工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受侵蚀面积,计算得到水土流失量,或者根据当地的实际水土流失观测资料对不同坡度和路段的水计算得到水土流失量,或者根据当地的实际水土流失观测资料对不同坡度和路段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土流失进行预测。l4.4.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l 本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本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l (1) (1)对农业(耕地、果园)的影响。对农业(耕地、果园)的影响。l (2) (2)对沿线植被、动物影响。对沿线植被、动物影响。l (3) (3)水土流失的影响。水土流失

57、的影响。l (4) (4)搬迁、占地等是否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搬迁、占地等是否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l (5) (5)调查确定是否有风景区或者文物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以及是否造成影响。调查确定是否有风景区或者文物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以及是否造成影响。l 5. 5.项目主要环境风险有哪些?如何评价?项目主要环境风险有哪些?如何评价?l 项目主要风险:项目主要风险:l (1) (1)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没有落实导致施工场地周围生态环境、水环境严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没有落实导致施工场地周围生态环境、水环境严重恶化。重恶化。l (2) (2)危险品运输风险:公路投入运营后,存在着由于交通

58、事故、储罐老化危险品运输风险:公路投入运营后,存在着由于交通事故、储罐老化破裂、桥梁坍塌等导致车运危险品泄露流入河流或水库从而影响水质的风险。破裂、桥梁坍塌等导致车运危险品泄露流入河流或水库从而影响水质的风险。l (3) (3)隧道施工期爆破作业的环境风险。隧道施工期爆破作业的环境风险。l 环境风险评价:根据技术道则规定的风险评价原则,进行风险值计算,风环境风险评价:根据技术道则规定的风险评价原则,进行风险值计算,风险可接受分析采用最大可信灾害事故风险值险可接受分析采用最大可信灾害事故风险值RmaxRmax。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RLRL相比:相比:RmaxRLRmax

59、RL则认为本项目的建设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则认为本项目的建设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RmaxRLRmaxRL则对该则对该项目需要采取降低事故风险的措施,以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否则项目的建设是项目需要采取降低事故风险的措施,以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否则项目的建设是不可接受的。不可接受的。l6.6.主要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如何确定?主要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如何确定?l 主要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根据各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分级依据确主要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根据各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分级依据确定。定。l 生态、大气、地表水、噪声的评价等级均为三级:生态、大气、地表水、噪声的评价等级均为三级:l (1)

60、 (1)该项目建设区涉及工程区域无珍稀动物,树木均为经济林,路线附近环境敏感该项目建设区涉及工程区域无珍稀动物,树木均为经济林,路线附近环境敏感点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生态环境影响范围较小,评价等级应该是三级。点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生态环境影响范围较小,评价等级应该是三级。l (2)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划分。公路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等标排放应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划分。公路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等标排放量小。量小。l (

61、3) (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受纳污水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受纳污水的地面水域的规模以及对其的水质要求进行划分。地面水域的规模以及对其的水质要求进行划分。l (4) (4)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根据按投资额划分的建设项目规模、噪声源种类及其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根据按投资额划分的建设项目规模、噪声源种类及其数量、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等级的变化程度、建设项目噪声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数量、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等级的变化程度、建设项目噪声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进行划分。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进行划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