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897858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4年《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4年《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4年《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4年《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1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很有帮助。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加法运算定律的例子,只是他们没有明确的概念,只知道这样算起来简便,特别是对于加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节课知识的认知基础。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本节课,我依据“引导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理念设计

2、并实施教学,纵观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趣促学在复习旧知时设计了对口令的游戏, 不但复习了加法交换率的意义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有了探究渴望的基础上,我提出继续跟随老师做游戏,学生很快的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知识。2、以学代教课堂上把学生的思考放在了第一位,为学生创设了思考、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交流等方式轻松愉快的展开了“加法结合律”的推理和验证,在教学中我力求把知识学活了,为学生构建了发表见解的空间,这个环节中我采取的是小组内交流的方法,转变枯燥的计算为口语数学,在小组内说说你想怎样进行计算,这既是对加法结合律的应用,又是

3、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的探究过程,同时在学生的交流中也生成了加法结合律的特点和优点。在水到渠成之际我直接点题,这就是加法的结合律。接着让学生尝试用字母,符号来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表示的形式很多,真正的实现了新课改理念中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思想。最后适当的贯穿了运算定律的好处,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题就点明了要点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整个课堂宽松,学生学起来轻松愉悦。3、查找不足本节课在实施教学中暴露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1)在学生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时,有的学生表达的不够清晰,这时我只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没有做过多的强调。(2)在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上自我感觉还不够丰富,缺少创新的激

4、励性评价。(3)在最后反馈测评过程中时间过于仓促,易错的地方强调不够。(4)课堂用语还不够规范,欠精欠准。总之,通过这次活动的历练,让我对数学教学研究更加渴望,渴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钻研对数学教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出具有独特风格的高效课堂。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2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很有帮助。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加法运算定律的例子,只是他们没有明确的概念,只知道这样算起来简便,特别是

5、对于加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节课知识的认知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本节课,我依据“引导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理念设计并实施教学,纵观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趣促学在复习旧知时设计了对口令的游戏不但复习了加法交换率的意义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有了探究渴望的基础上,我提出继续跟随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学生很快的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帮助李叔叔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知识。2、以学代教课堂上把学生的思考放在了第一位,为学生创设了思考、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交

6、流等方式轻松愉快的展开了“加法结合律”的推理和验证,在教学中我力求把知识学活了,为学生构建了发表见解的空间,这个环节中我采取的是小组内交流的方法,转变枯燥的计算为口语数学,在小组内说说你想怎样进行计算,这既是对加法结合律的应用,又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的探究过程,同时在学生的交流中也生成了加法结合律的特点和优点。在水到渠成之际我直接点题,这就是加法的结合律。接着让学生尝试用字母,符号来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表示的形式很多,真正的实现了新课改理念中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思想。最后适当的贯穿了运算定律的好处,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题就点名了要点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整个课堂宽松,学生

7、学起来轻松愉悦。3、 查找不足本节课在实施教学中暴露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1)在学生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时,有的学生表达的不够清晰,这时我只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没有做过多的强调。(2)在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上自我感觉还不够丰富,缺少创新的激励性评价。(3)在最后反馈测评过程中时间过于仓促,易错的地方强调不够。(第3题可以删掉,节省的时间用来强调易错地方)(4)课堂用语还不够规范,欠精欠准。总之,通过这次活动的历练,让我对数学教学研究更加渴望,渴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钻研对数学教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出具有独特风格的高效课堂。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3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为运算律的第一课时,而

8、在这一单元之前,学生经过了三年多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并对这些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着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万以内的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结果不变这个道理。最近教学完“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后,我进行了反思,对如何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如何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一、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索过程。教学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解决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初步感受运算的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

9、例子,进一步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二、注意数学学习方法的渗透。加法结合律是本课教学难点,由于在探索加法交换律时,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索加法结合律,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将已有学习方法渗透到探索加法结合律中,很容易感受到三个数相加蕴含的运算规律。学生不但理解了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三、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在教学完加法交换律

10、时,我及时把新学的知识和加法计算的验算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忆交换加数验算的方法,明确与加法交换律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完加法结合律时,又出示了两道口算题9+7、34+27,让学生回忆口算过程。这样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及时沟通,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同时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在最后的提高巩固阶段,结合练习为下节课学习加法简便计算垫下了基础。总的来说,这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数学方法,所以到课尾出现了学生由加法运算律联想到减法、乘法、除法运算中,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呢这一想法。并产生运用这一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的愿望和热情。这些数

11、学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客观的,有些是由于本人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设计还不够。总之,在学习洋思、杜郎口经验及实施新课改中,我会不断地反思,及时地总结,适时地改进,充分地完善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4一、导入,加法结合律,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所以我设计的导入是复习式的导入,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服务于生活的,加法的交换律不是为了交换而交换,而是为了简算,二是让学生回忆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为今天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做好铺垫。二、教学过程、

12、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猜测、举例、印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律、领悟加法交换律在计算中的重要性。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学生课上进行的是不完全归纳的方法,但是他们体会的是一种数学方法的渗透。三、练习题的设计、是在学生归纳总结出了交换律的基础上,解决学生疑问“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而设计的。通过通过猜测、尝试,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四、拓展创新。这一问题的设计,我认为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借助知识延伸学习新知识,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猜想的机会,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为下一次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当然,这节课当中仍然很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再细心琢磨,用心经营,以待能够更好地诠释教材,实现课堂学习的最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