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8957700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卷及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卷及答案可打印 高一的学生就要准备必修一的历史考试了,不妨一起来做一份高一历史测试卷吧,以下是我准备的一些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良夜骊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姒笑一场。”诗中体现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世袭制 2.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

2、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 3.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在本质上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4.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仁政”思想的消失 B.

3、礼乐制度的彻底瓦解 C.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5.“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被后世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 A.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 C.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 D.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6.西周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共275年,至少在200多年里地方诸侯都没有搞分裂。其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周初分封时王室势力强大 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C.礼乐制度强化了等级观念 D.周王对地方拥有绝对集权 7.下图为中国政治制度史封面,该书对我国历史上的政治

4、制度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下列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在该书不会出现的是() A.王位世袭 B.等级森严 C.有浓厚血缘色彩 D.中央高度集权 8.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 9.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庭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责细化,各负其责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10.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

5、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11.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12.“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

6、人唯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13.“(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家。”这一制度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14.“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 15.西周的礼乐文明造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的宗法专制特征,依靠族权和政权的

7、结合来实现宗法专制。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6.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扩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7.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

8、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削弱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18.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19.孙中山在评价“科举制”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

9、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 A.利弊参半 B.利大于弊 C.弊大于利 D.主张废除 20.“贡院”,就是古代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那座院子的简称,民间称之为“考棚”。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1.“今世用人,大率以文士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文中的“今世”当指()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2.北宋时,真宗欲立刘氏为贵妃,因宰相李沆反对,只得收回成命;仁宗想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为官,遭台谏官集体谏诤,只能怏怏

10、作罢。类似的事情在有宋一代时有发生。由材料可知()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遭削弱 B.皇权受到文官政治的制约 C.分化事权致行政效率低下 D.相权和谏议权进一步加强 23.“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丞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24.下列中国古代职官或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刺史 御史大夫 都察院 六科给事中 A. B. C. D. 2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11、() 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26.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唐玄宗在边境要地设置节度使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 A. B. C. D. 27.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12、.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28.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29.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

13、司使 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30.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A.中朝内阁军机处 B.御史府内阁军机处 C.中朝御史府军机处 D.尚书台都察院内阁 31.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 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32.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一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是( ) A.史记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观点 D.秦简的记载 33.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 ) A.社会经济形态 B.地方行政组织 C.专制集权的程度 D.生产力的发展阶段 34.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