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8929400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点一、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

2、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二、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意境美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蜡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等。特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形容某一意境,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表示坚贞不渝;留得残荷听雨声、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海棠,为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之意。枇杷则产生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石榴花则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宜多。树木的选用也有其规律:庭园中无松,是无意

3、画龙而不点睛也。南方杉木栽植房前屋后,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利用树木本身特色槐荫当庭;院广梧桐,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三、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诗意植物的种植,符合诗情、包涵文气,也就是说园林中配置植物,要有文化气息,要立“意”。选用反映花木性格内涵、歌颂其花姿树容等为主题的诗词、或反映友谊等内容的诗格,进行配置。现简要分析按“诗格取裁”的植物景观手法。(1)按“诗格取裁”反映春色的景点问梅阁问梅阁是狮子林中部山丘上的赏春用建筑。阁东向,早晨和煦阳光射入阁中,使人联想起王维的名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于是在阁周遍植梅花,并用海棠、构骨冬青、夹竹桃等相配,使繁荣春色并以

4、常绿树相配景。(2)按“诗格取裁”反映暑意的景点涵青亭位于拙政园之东部。亭前一方池水,池北隔路是河,河北为山。讼、枫香在山头,河岸旁栽香樟、杜仲等乔木,又有海棠等花木组成下层空间,上下参差,绿荫秀丽。池中萍藻浮翠。就是取自储光曦“池草含青色”诗意而取名涵青。亭前景色浮翠满池,极目清凉之地,最宜夏日小坐。(3)按“诗格取裁”反映秋景的景点梧竹幽居亭位于拙政园中部山水大空间内,这里环境幽美,池水清澈,亭子洞门与月影相映成趣,梧叶三五、修竹丛丛。取自“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的句意。()按“诗格取裁”反映冬景和雨景的景点苏州留园北部有一亭亭中题匾“佳晴喜雨快雪”,亭前时常花开,黑松枝头积雪最能表现冬

5、景。雪霁,阳光映照在翠绿白雪之间最是引人入胜。听雨轩是拙政园中部的园中园。前院后院均配置芭蕉、修竹。雨滴滴落叶上,滴答有声。杨万里秋雨叹中有句:“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故题此小屋为听雨轩。四、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主要选用当地传统的观赏种类,一则可提高其成活率,二则体现地方特色。按观赏植物学特性分类如下:观花类,花是植物中变化最多也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色艳而芬芳,是园中主要观赏对象,常绿和半常绿的有山茶、桂花、广玉兰、杜鹃、栀子、金丝桃等;落叶的有牡丹、芍药、月季、白玉兰、紫玉兰、梅、桃、杏、李、海棠、紫薇、丁香、木槿、木芙蓉、蜡梅、紫荆、绣球、迎春、连翘、珍珠梅、棣棠等。其中牡丹有花

6、王之称,花大色艳,是园中花台上主要品种;海棠、紫薇姿态花色都美,山上、水滨、庭院都可种植;山茶和桂花常绿且耐荫,茶花色艳花期长,桂花芬芳,种植也多;蜡梅、梅花傲雪开放,是冬季观赏的主要品种。另外,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迎合着玉兰春富贵之吉祥意义,更被广泛应用。观果类,这类植物主要作为夏秋观赏用,或作为冬季点缀。常绿的有枇杷、桔子、南天竹、构骨、火棘;落叶的有石榴、柿、无花果、枣等,其中枇杷、桔子果实金黄,味美,园中常作为专类园布置;南天竹、构骨、火棘红果经冬不衰,是冬季的重要观赏树种。观叶类,主要分为秋色叶类、彩色叶类和特色叶类树种。观秋色叶的有枫香、乌柏、银杏、槭等,观彩色叶的有红叶李

7、、山麻杆、洒金桃叶珊瑚、南天竹、红枫等,观特色叶的有八角金盘、棕榈、瓜子黄杨等。其中槭树种类很多,叶色姿态均不尽相同,独植或群植都很适宜。林木、荫木类,是构成园中山林与绿荫的主要树种,常绿的有罗汉松、白皮松、黑松、马尾松、桧柏、柳杉、香樟等,落叶的有梧桐、银杏、榆、榔榆、朴、榉、槐、枫杨、楝、臭椿、合欢、梓、黄连木、皂荚等。其中枫杨生长较快、冠大荫浓,园中应用很多。藤蔓类,是园中依附于山石、墙壁、花架上的主要植物,因其习性攀缘,有填补空白、增加园中生气的效果。常用的有蔷薇、木香、薜荔、络石、常春藤、金银花、铺地柏、紫藤、凌霄、葡萄等,其中紫藤还可修剪成各种形态,木香花清香秀丽,园中较多运用。竹

8、类,四季常绿、姿态挺秀、不择阴阳,池畔宅旁皆可种植,苏轼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与松、梅同喻为岁寒三友在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的有象竹、慈孝竹、紫竹、方竹、斑竹、罗汉竹、金镶碧玉竹、箬竹等。其中象竹大且直,多成片种植,紫竹、方竹竿叶纤细,多植于墙角,箬竹低矮成丛,多植于山上、石间,增添山林野趣。草本及水生植物,草本常用的有芭蕉、芍药、菊花、萱草、书带草、诸葛菜、鸢尾、玉簪、紫萼、秋海棠、鸡冠花、蜀葵、虎耳草等,常植于花台;水生植物常用的有荷花、睡莲、芦苇等。五、植物配植方式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植师法自然,讲究入画,主要配置方式有孤植、点种、丛植或群植等。孤植,此种配置方式能充

9、分发挥个体的色香姿特点,所选植物一般为姿态优美或有独特个性的植株,常用于桥头、路口、水池转折处,尤其适合小空间的近距离观赏,常作为庭院植物的主题,如拙政园玉兰堂前的玉兰与桂花,网师园射鸭廊前的红叶李,小山丛桂轩侧的槭树等。孤植作为树群的点缀也很多,主要作用是打破同一树种单调,丰富观赏内容,如留园东北部象竹林前的广玉兰,西部枫林前的银杏。对于稍大的庭院空间,孤植的树难以庇荫整个空间,为此还须以点种的方法在院内点种几株乔木,才能与环境协调。厅堂前的庭院若植树两株,宜一大一小,忌完全对称,如拙政园玉兰堂庭院,共有乔木两株,一大一小,大者为玉兰,是院内主要观赏对象,小者为桂花,起烘托陪衬作用。点种宜疏

10、密有间并保持均衡,忌排成一直线或呈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此外,还须配置灌木花草,作为点种树的陪衬。随着庭院空间的进一步扩大,仅点缀数株乔木依然不能使浓荫匝地,这时就须点种与从植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才能形成枝繁叶茂的气氛。点种与丛植本身就包含有疏与密的对比,而乔木与灌木也自然有主从差异,因而只要配置适宜,便可自成天然之趣。群植适用于面积大的空间,如山林等,大面积的群植,可形成郁郁葱葱的树林,只是布置方式也不宜整齐划一,形体重复,而应做到大小、前后、左右相互呼应,错落有致。如怡园的梅林等,就是效果较好的实例。六、具体植物配植详解与建筑配合成景:建筑周边的绿化多起陪衬作用,选择树种应配合建筑的风格、

11、形式,使其立面效果丰富,构图美观。建筑前面布置花木,宜选色香姿兼备者,并应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影响通风与采光;临水的房屋,临池一面多不植灌木丛,大树也以不遮挡视线为宜,以方便欣赏水景;向外眺望的窗前多栽植枝叶扶疏的花木;走廊、过厅或花厅等处的空窗或漏窗是为了沟通内外,扩大空间,窗外花木限于小枝横斜,一叶芭蕉或几竿修竹,若隐若现,富于画意。由于古典园林是封闭的,是由围墙与外界隔离的,围墙被藤蔓植物所围绕后,就可使整个园林处于绿色之中:平直单调的围墙在藤蔓包围隐约可见,就显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了。在实施手法上要注意隐约两字,在配植藤蔓植物时一是不宜沿墙密植,二是可用两种或多种藤本,有叶型较大

12、的爬山虎,也可用叶型较小的如络石;常绿如忍冬;落叶的如紫藤、凌霄等。与山石配合成景:对于土多石少的假山,多半以较高的落叶树和较矮的常绿树错综配植,其下再配以低矮的灌木丛和草花。整个山林从远处看去,莽莽苍苍、青翠欲滴,山林内枝叶相接,浓荫蔽日。对于以石为主的假山,主要针对于湖石假山,为了显示山石峭拔,一般树下少植灌木丛,树木数量和层次亦少,一般选择姿态古朴的个体。与石峰石笋的配植力求自然、入画,以南天竹、迎春、芭蕉、竹子、红枫为多。与水体配合成景:水池旁的植物配植,对丰富水面构图起着重要作用。池两岸配置的植物,形体、色调往往互相变换,产生有节奏的对比。池岸路边的花木配植以稀疏为宜,常间植几株乔木

13、或少许灌木,丰富景面的同时又不遮挡视线。水面倒影也是园内的一个重要景观,荷花睡莲栽植都应控制其过度扩展,山下、桥下与临水亭榭附近,一般不宜栽植荷花。七、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中,置景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置景又称“造景”,是按艺术构思对景物进行巧妙布局,突破空间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常用的置景手法有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运用最普遍的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湖万里船”,这是古代诗人的“远借”。分景是运用廊、园门、假山、墙垣等形

14、式,把园林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景区,形成曲折多变、层层深入的艺术空间。岭南庭园中的“余荫山房”,以亭桥为界,将园林景色分成东西两区,东区以玲珑水榭(八角亭)为中心,水池绕亭与外界沟通;西区的深柳堂、临池别馆,中间隔以荷花;各建筑又以风雨廊相连,极富岭南特色。隔景是在园林中另辟相对独立的小空间,也就是大园林中的小园林。扬州瘦西湖的岛屿、土岗、湖滨等处,因地制宜地建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小园,以湖水相连,引人入胜。对景是于景之间,动与静、大与小、曲与直、虚与实相互对应,丰富景观的内蕴。常用的实际配植手法:遮、挡是通过植物将园中一些非观赏重点,部分或大部分挡住,使观赏重点可以突出。用作遮挡的植物与被挡对象间的距离,影响着遮挡的效果。两者之间的距离大,则遮挡的范围宽,但欠严密;反之则遮挡范围狭,则较严密。根据现存古典园林的实际景观看,遮挡手法在景点恢复、改造方面尤为适应。露、衬是通过植物将园中一些观赏重点,部分或大部分显露,使之更为突出。有时遮挡合意也具有衬托作用,使重点显露。通过露、衬、遮、挡的配置手法,常可达到修正、弥补景点之某些缺陷:渲染、强化某些特点。总之,古典园林中,不论任何一种配置形式,都非常注意树木与群体、周围环境、时令季相、主人情怀等得协调,也即是十分重视意境的形成和特色。这就是古典园林的显著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