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8920213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荐作品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陶庵梦忆序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作家名片作家名片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 晚年又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清代 散文家。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 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大学士 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 无此作也”。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进 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康熙 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下狱。后官至礼部右侍郎。方苞首创“义法”说,倡“道”“文”统一。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后来桐城派文章的理论,即以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完善,于是形成主盟清代文坛

2、的桐城派,影响深远,方苞也因此被称为桐城派的鼻祖。张岱(1597168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蝶庵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又自称“蜀人”“古剑”。张岱出身于仕宦之家。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以寄托故国之思。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张岱的小品文内容十分丰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十分复杂,而最值得注意的是郁积其中的黍离情结。背景探秘背景探秘1狱中杂记方苞曾为南山集作序,刻书的木板又藏在他家。后来有人告发南山集中有攻击清廷的话,戴名世被杀,方苞

3、也因此被牵连,于康熙五十年(1711)被逮捕。开始下江宁狱,不久解往京师,下刑部狱,初定绞刑,后经大学士李光地多方营救,又因他当时已有文名,才在康熙五十二年三月被释放。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2陶庵梦忆序陶庵梦忆(共八卷)为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也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虽有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本文就是作者在其穷困潦倒之时为其陶庵梦乙一书所作的序言。启迪智慧

4、启迪智慧1狱中杂记(1)朴实、严肃的笔法作者因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几乎送命。所以他对狱中骇人听闻的罪恶的感受是极为深刻的。作者的貌似客观冷静的叙述,实质上是经历过大痛苦、大愤怒之后的冷峻,正如痛哭之后的无泪,悲痛之后的木然。这种客观的冷静,给读者的又一印象是作者对这样的罪恶所见所闻甚多,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这就更易引起读者的震撼。(2)准确精练的用词写刽子手向被判死刑的囚徒勒索时的三种情况时,刽子手对受极刑者和受绞缢者说的话冷酷无人性,但又仅是貌似轻描淡写的寥寥数语,却把他们冷酷成性,以囚犯是否安然就死作为牟利手段相要挟的令人发指的行径刻画出来;对斩首者“无可要”,仍“质其首”,把受刑者的

5、头颅据为己有来牟利,可见其贪婪已到了敲骨吸髓,毫无人性的地步。2陶庵梦忆序(1)应用文与散文的有机融合由于本文是一篇“自序”,故作者简括地回顾了著述的起缘、宗旨以及全书的内容和特色。张岱尽管在落墨时情绪跌宕起伏,但对于以上这些要点仍给予了冷清的关照,他以抒情为线索,巧妙地嵌入记叙与议论,这就使全文虚实相依,静深而又灵敏,实用而又好看。一般认为,张岱的文章凝练得有如“唐人绝句”,其间点染依稀,给人以神思荡漾的奇趣。此篇虽属“应用文体”,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功力仍然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人读罢免不了要心驰神往,再三吟哦。(2)对比手法本文在对比方面最具特色。尤其在第二段中,用排比句,作十几种对比,生

6、活的巨大转变,历历如在眼前。末段以幻想真事成梦的脚夫与惟恐真事乃梦的寒士故事作对比,指出自己与他们一样,俱为“痴人”。这些对比,正是建立在作者个人生活的前后对比之上,“梦”的命名,意味深长。而作者早年的豪华生活均在明代,这忆旧便不免有对朱明王朝的缅怀和留恋,遗民情结暗蕴其中。画龙点睛画龙点睛司法制度黑暗一、基础达标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迩年狱论迩:近B术不可不慎 术:职业C狱具矣 具:已经判定D经秋审入矜疑 矜:夸耀解析:矜:可怜。答案:D2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当的一项是 ()A鸡鸣(于)枕上 B车旅(于)蚁穴C异年(之)谱也 D别(于)志林也解析:C项,不列年谱。答案:

7、C3下列文中运用的典故,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黍熟黄粱 B车旅蚁穴C邯郸梦断 D卢生遗表解析:ABC项是说大梦初醒的人生。D项是自比,还想留名后世。答案:D4文学常识填空。方苞,字凤九,号令皋,晚年又号_,_朝_派古文的创造人,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作文章“_”“_”,提倡_、_、_三者并重,著有_。望溪清桐城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义理考据辞章望溪全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尽。”其绞缢,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

8、死。”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用此,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每岁大决,勾者十四三,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二、阅读鉴赏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主梏扑者亦然。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9、!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者就其戚属就:靠近,与联系B贫亦罄衣装 罄:尽,卖光C期有得耳 期:想,希望D或叩之曰 或:或者解析:或:有人。答案:D6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C项副词,才能;A项,介词,在/介词,比;B项,代词,他的/代词,那里;D项,介词,用/介词,凭借。答案:C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通过作者的见闻,运用具体事实和典型事例,深入地揭发了封建官吏狱卒狼狈为奸榨取钱财玩弄法令的情景,使读者认清了封建监狱残酷黑暗的本相。B本段写胥吏对待囚徒的宽严,以钱的多寡为据,除了作一般性的叙述外,还录下与老胥的对话,举出“同逮以木讯者三人”的事例加以证明。C“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一语,直接表明作者对绞尽脑汁进行敲诈勒索的胥吏的深恶痛绝。D文章表现吏之毒与民之苦,吏毒则民苦,而造成二者矛盾的根源是一个“利”字,这既是明代监狱黑暗的根源,又是封建王朝黑暗的根源。解析:“明代”应改为“清代”。答案:D8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译文:_ 。(2)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译文:_。(1)这是为了立下规矩来警告其余的犯人,而且也用来惩戒后来的人。(2)孟子说:“选择职业不可不慎重。”(这句话)真对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