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历程PPT课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8918100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发展历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学校发展历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学校发展历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学校发展历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学校发展历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发展历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发展历程PPT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发展中的教育历史发展中的教育主讲人:丁良晓主讲人:丁良晓小组成员:丁良晓、刘庆(小组成员:丁良晓、刘庆(12教经管)教经管) 应珂、李静、李娟(应珂、李静、李娟(12高教)高教)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近代教育产生的条件和特点近代教育产生的条件和特点2大大学的的产生和生和发展展3历史发展中的教育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教育是和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社会活动,而学校作为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构,则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要条件:必要条件: 学校产生的必要条件,按最通俗的道理,一是要有人来学、有人来教,二是要有的可学、有的可教。 (政治、经济、文化

2、)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政治上政治上: 氏族首领的民主推选转变为世袭,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 经济上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文化上文化上: 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政治背景:在奴隶制社会中,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社会的分工提供了最主要的条件,社会的分工又进一步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地,社会分工从单纯的生产劳动领域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出现了体脑分工,使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活动,作为广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教育也就逐渐演变

3、为一种专门和固定的职业。经济背景: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借助于国家机器对被统治的奴隶阶级进行管理,镇压他们的反抗,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以巩固其经济基础和社会秩序,而要做到这一切,需要有自己的各种国家机关和力量,如政府、军队、监狱等等,也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同时,也就需要论证这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合理性的意识形态,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官员、文士、僧侣和军人,这些专业人员都须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这就产生了设立专门学校的需要。 文化背景:学校的出现除了以上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原因外,还有着文化发展方面的原因。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

4、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等,对这些知识和学问的掌握已不可能通过日常实践活动中的非正规教育来进行,客观上要求有专门的学校教育来传授这些知识。第二,伴随着人们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丰富,以及经验向知识的演变,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产生了原始的文字。 小组讨论: 从以上的阐述中不难看出,学校教育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已政权的需要而设立的,它的产生极大地促进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发展,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学校产生

5、的条件和特点近代学校教育首先在西方社会出现,这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首先分析西方近代西方近代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以及发展进程和特点。(历史背景、以美国为例)然后分析我国近代我国近代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和特点。 西方近代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以及发展进程和特点 历史背景1 6 40 一1 6 8 8 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首次在西方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 引导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相继, 1 7 8 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 1 8 4 8 年革命烈火烧遍欧洲, 美国的1 7 7 6 年、1 8 6 1 年两次革命, 都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西方封建统治势力, 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普遍确立和

6、巩固。在这整个过程中, 一方面由于人民群众的斗争和争取, 另一方面由于资产阶级意识的不断深化, 西方近代教育制度也得到了巨大的改革和推进, 呈现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面貌。18 世纪后期的产业革命, 又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发展, 对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适应社会需要,广兴科技教育已经作为一个迫切的话题提到各国统治者和人民面前。西方近代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以及发展进程和特点 以美国为例 纵观美国近代学校教育, 可以看出美国的教育由于没有沉重的封建历史负担, 同时注重向欧洲的进步教育理论和措施学习, 并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所以教育发展相当快,为美国的科技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起了巨大的促进

7、作用。它在教育上强调民主、自由、独立, 采用地方分权管理教育的体制, 注重实用科技教学, 适应了美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其独到的优点, 从而在南北战争后迅速发展成为具有本国特色的完整教育体系。我国近代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和特点。 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在清朝末年就已经产生,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同时也把西方的教育思想带进了中国落后的封建教育领域。近代教育制度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原因原因有两个: 首先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在封建社会的中国看来华夏就是世界的中心: 第一, 民族国家的民主政治想象提出了建立学校教育制度的要求。 第二, “国民的发现”也诉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其次、

8、清末学校教育制度得以建立的深层次原因是一种文化、认知上的转变,即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的文化。而文化、认知上的转变往往导致同形的现象。 国外: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与发展1国内:近代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内:近代大学的产生与发展2洪堡大洪堡大学改革改革3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大学的产生与发展洪堡大学对民国时期大学的影响洪堡大学对民国时期大学的影响4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 背景背景: 西方中世纪一向被视作是黑暗、蒙昧与落后的同义词,随着古希腊罗马高度的文明殒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基督教文化,文化生活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长期以来,我们对中世纪采取

9、了隔离与诋毁的态度,但实际上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西方文化史中的价值和意义被低估了。实际上,中世纪给人们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大学便是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重要遗产之一。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产生:产生:欧洲地区大学的诞生是自发性内生型的,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而然结出的璀璨果实。中世纪盛行的基督教以古希腊文化和古希伯来文化为精神内核,在教义的宣传、讲解和争辩过程中,古希腊的哲学文化思想得以保存。 11 世纪末开始的十字军东征,前后历时将近200 年,在造成巨大社会动荡的同时又促成了东西文化的沟通与交流,阿拉伯人所保存的希腊文化又重新回流到欧洲

10、。 12 世纪,随着城市生活的兴起以及对知识的需求日趋增多,这迫切要求新的机构来承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职能。 “13 世纪是大学的世纪”,这个世纪欧洲各地承载高等教育职能的组织机构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的组织形式:中世纪大学的组织形式: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是从教会办的师徒结合的行会性质学校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大学仿照了行会的组织形式,师生组成教师行会或者学生行会,借以保护他们在城市中的利益。教师按照学科组成“教授会”(facultas), 学生按照籍贯组成“同乡会”(nation)。这两者之间的联合被称为“组合”(u

11、niversitas),这是“大学”(University) 一词的起源。根据学生团体和教师团体在大学中所占的地位不同,可将中世纪大学分为两种组建模式和管理体制。一是学生大学一是学生大学,学生团体共同决定聘任校长、主管校务、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时限和授课的时段,博洛尼亚大学是这类大学的代表;二是教师大学二是教师大学,由教会创办或者经过帝王和教皇的认可,在校长的领导下结成师生紧密配合的团体,以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为代表。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11581158年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法律学校的基础上形成了博洛尼亚大学,这是欧洲最早的近代大学。1

12、1671167年年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1801180年年法国在巴黎圣母院的基础上形成巴黎大学。巴黎大学是欧洲学的样本,以研究神学而著称,学生最多时达五万人,被称为“大学之母”。12091209年年,牛津大学学生与市政府发生冲突,部分教师和学生移居剑桥,创立了剑桥大学。1231 年意大利创办了萨勒诺大学,这是欧洲最早的分科大学。1300 1300 年之前年之前,西方出现了18 所大学,其中16 所至今仍然十分活跃。到文艺复兴时文艺复兴时,欧洲大学已经发展至80 余所。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总结:总结: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主要有三种形式:教会大学教会大

13、学,学生和教师在一个校长领导下形成一种密切配 合的团体,像巴黎、牛津和剑桥等大学。公立大学公立大学,由学生选举出来的校长总揽校务,如波伦亚和帕多瓦等大学。国立大学国立大学,由帝王征得教皇认可而建立的,如西西里的腓特烈二世成立的那不勒斯大学,卡斯蒂拉的斐迪南三世成立的萨拉曼卡大学。1088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Bologna)建立的波隆那大学,被认为是欧洲第一所大学,这所学校先由学生组织起来,然后再招聘教师。而有“欧洲大学之母”之称的巴黎大学,则是先由教师组织起来,之后再招收学生。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制度: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制度:院系

14、制度、分科教学院系制度、分科教学 中世纪大学确立了院系制度和分科教学的组织方法,一般按照学科划分为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等四个学院。大学创建之初,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没有固定的程式,大学教师有很强的自主权。从13 世纪起,经教皇命令和大学法规确定,课程逐步趋于统一和稳定。中世纪大学一般有文、法、医、神四个学科。其中,神学是地位最高的学科,主要学习圣经及经院哲学家的神学著作。文科主要学习“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文科是预科,为进入其它学科学习做准备。学位制度学位制度 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参照了行会师傅、学徒和帮工的等级制度,用来表示任教资格。学士表明完成了大学

15、初级阶段学习,有资格申请执教许可。硕士、博士和教授在中世纪没有明显的界线,都用来指称教师,硕士主要指人文专业的教师,博士和教授指高级教师。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为教师的选拔提供了一套相对客观的标准,同时也是衡量高等教育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基础。中世纪不但初步地形成了学位名称的雏形,还形成了一套与学位相适应的课课程、授课、考试、答辩制度程、授课、考试、答辩制度。大学里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演讲和辩论,演讲可以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辩论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考试是中世纪大学中的重要议程,考试的名目繁多,历时也极为漫长。进入学士阶段要进行考试,学士考试之后还要组织一次考试,考试极为严格。大学的产生与发

16、展(国外)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理念中世纪大学理念: : 中世纪大学酝酿了现代大学最为悠久、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即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校。在欧洲,这三者是中世纪大学宝贵的遗产,已经形成一种传统持续到现在,为高等教育的繁荣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尽管这三大价值观不时受到外来势力的干扰,但仍是现代大学和学者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小组讨论并总结小组讨论并总结: : 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积淀后,欧美国家的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确立。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基石,经过一代代教育家的锐意改

17、革、一代代学者的呕心沥血、一代代学生的精心雕琢,这块粗糙的原石才打磨成西方历史上灿烂夺目的奇葩。中世纪大学遗留下来的制度和理念,并没有随着历史尘埃的堆积变得黯然失色,相反,变得熠熠生辉。大学是中世纪留给人们最宝贵的财富,大学是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最重要的遗产。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内)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内)-历史回顾历史回顾大学大学原为原为礼记礼记中的一篇。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上古和封建时代上古和封建时代“大学”一词除了指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外,

18、还指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根据文献记载,大学作为一种具有高等教育职能的机构,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的成均和上庠;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则虞痒近是也”。虞舜时成立上庠,“上庠”即“高等学校”的意思;郑玄:“上庠为大学,在王城西郊。”以后夏朝的东序,商朝的瞽宗,周朝的辟雍,是当时位于京师的最高学府。皇朝帝国时代到了汉朝皇朝帝国时代到了汉朝,中央设立太学,为最高学府,而地方也开始设立郡学、州学、府学、县学等供同龄学生学习的的地方官办高等学校,相当于不同阶级的公立大学,低阶大学学业出色的学生可以进至高阶大学学习。隋唐以后隋唐以后太学改为国子监,唐朝的国子监设有律学馆、书

19、学馆、算学馆。唐朝以后唐朝以后出现书院。书院可以分为大学部、小学部,有些并不严格区分,有官办,有私立,不少是私办官助。白鹭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都是著名书院的代表。明朝明朝时设有专门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四夷馆。此外还有兼具人才培养功能的专门性的科研及应用服务机构,如医学领域的太医馆等,天文历法领域的司天监或者钦天监等。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内)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内)-历史回顾历史回顾总结:总结: 虽然中国古代的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不过,中国古代的高等学校和西方现代的大学存在差别,尤其官办学校以培养公共政治服务的官员仕人及从事文化教育的

20、文人为主,偏重儒学人文教育,学科上自然科学尤为缺乏,所以到近代整个的传统教育体系都面临着转型、革新。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内)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内)-近代大学近代大学 1919世纪末世纪末2020世纪初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西学(美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廷的视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网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新学制将学校分为“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和“大学堂”等几个等级,“高等学堂”和

21、“大学堂”属高等教育;宣统元年(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中国的现代教育得以迅速发展。 日本的学校成为当时官办高等学堂最主要的借鉴对象。北洋西学学北洋西学学堂堂(今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大学的萌芽,成立于1895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转为效法美国的大学制度,延续至今。民国以后“大学”则成为正式称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则为全苏联式的教育全苏联式的教育。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恢复民国的道路,使美国的大学教育模式成为华人地区主要的借鉴指针。洪堡大学洪堡大学洪堡大学介绍:洪堡大学介绍:概述:概述:柏林洪堡大学成立于1810年10月,这所国家资助、男女合校的高等学府是当时

22、的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创办的。柏林洪堡大学在成立之初共有4个传统学院,分别是:法律、医学、哲学与神学,学校共有52名教师及256位学生,而哲学院的黑格尔、法学院的萨维尼、古典语言学家奥古斯特柏克、医学院的胡费兰及农学家特尔,则象征了当时洪堡大学各学院的精神。洪堡大学洪堡大学人才辈出人才辈出:许多知名学者、政治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产生过29位在化学、医学、物理和文学等领域的诺贝尔得主,成就惊人。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就出自柏林洪堡大学即当时的柏林大学,他是1901年获奖的荷兰教授雅可比雅可比亨里修斯亨里修斯凡霍夫凡霍夫因研究出化学动力学定律而获得诺贝尔奖。

23、包括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普朗克普朗克,哲学家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神学家施莱马赫施莱马赫,法学家萨维尼都曾在此任教。与此同时,共产党理论的创始者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都曾就读过柏林洪堡大学,其他曾在此就读过的还包括欧洲议会主席舒曼舒曼、哲学家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名诗人海涅海涅、铁血宰相俾斯麦俾斯麦及作家库尔特图霍尔斯基等。倡导以知识学术为最终目的创始人威廉威廉冯冯洪堡洪堡(17671835年)是德国近代著名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教育家、外交家、比较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洪堡大学洪堡大学没有洪堡大学就没有光辉灿烂的德意志文明,曾经一度是没有洪堡大学

24、就没有光辉灿烂的德意志文明,曾经一度是世界学术中心,为什么?世界学术中心,为什么?引入:德国洪堡大学改革措施:在19世纪中期高校改革浪潮的影响下,柏林洪堡大学在原先占优势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研究条件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取得较大发展。洪堡提出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去追求纯粹知识的思想,科学研究第一次成为大学职能。影响:洪堡的办学思想和柏林大学的改革已经成为近代大学的典范,它和法国近代高等教育模式共同构成欧洲近代高等教育两大模式,不仅影响着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而且还影响到世界其他各国。美国的教育家吸取了德国改革的经验,“赠地学院运动”和“威斯康星思想”进一步强调大学

25、与社会的联系,凸现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使高等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洪堡大学改革不仅对国际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之一度成为世界学术中心,还带动了整个国家的进步,没有洪堡大学就没有辉煌的德意志文明。洪堡大学洪堡大学影响:影响: 洪堡的办学思想和柏林大学的改革已经成为近代大学的典范,它和法国近代高等教育模式共同构成欧洲近代高等教育两大模式,不仅影响着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而且还影响到世界其他各国。美国的教育家吸取了德国改革的经验,“赠地学院运动”和“威斯康星思想”进一步强调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凸现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使高等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 洪堡大学改革

26、不仅对国际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之一度成为世界学术中心,还带动了整个国家的进步,没有洪堡大学就没有辉煌的德意志文明。洪堡大学对民国时期大学精神的影响洪堡大学对民国时期大学精神的影响 洪堡认为,大学是学者的社团,是高等学术机构,是带有研究性质的学校。大学具有发展科学和培养人才双重职能,人才培养是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实现的。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完人”,而大学要培养完人,就必须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重视普通教育,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而这一理念在民国时期,众多的大学精神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这些大学对这些大学精神进行提炼:精神进行提炼: 1、发展科学、培养

27、人才; 2、培养“完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3、重视普通教育,重视学生自我教育,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洪堡大学对民国时期大学精神的影响洪堡大学对民国时期大学精神的影响洪堡大学不仅对民国时期大学精神影响甚多,而且许多制洪堡大学不仅对民国时期大学精神影响甚多,而且许多制度多是受洪堡大学影响借鉴或创造的。度多是受洪堡大学影响借鉴或创造的。民国时期中国大学,何以能在不甚理想的环境中克服重重困厄,取得如此成就?于今观之,个中原因确乎不少,比如人才储备、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的政局、军政界的相对弱势等。然而,内中尤为切要的一点,乃是办学理念和制度设计。其核心的理念,则是“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

28、、学生自治、通才教育、文体并重”。这些抽象的理念相应地表现为一系列具体的制度设计,这些制度设计主要涵盖了三个层面三个层面: : 民政制度民政制度 知识共同体制度知识共同体制度 大学制度大学制度洪堡大学对民国时期大学精神的影响洪堡大学对民国时期大学精神的影响大 “三会制度”(评议会、校务会、教授会制度) 学生会制度学 自主招生制度 破格取才制度制 转系转学制度 公费留学制度度 高薪养教制度举例举例民国时期大学制度民国时期大学制度破格取才制度破格取才制度民国时期大学制度民国时期大学制度转系转学制度转系转学制度民国时期大学制度民国时期大学制度公费留学制度公费留学制度民国时期大学制度民国时期大学制度民

29、国时期大学制度民国时期大学制度- -举例举例民国时期大学制度解读破格取才制度:破格取才制度: 破格乃特事特办,意在突破格套,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制度的扬弃,以便为拔尖人才预留宝贵的空间。人才破格制度涵盖了多个层面,于学生而言,在招考过程中对非常优秀的考生,可以破格录取;对教师来说,破格制度尤为重要。这在清华、北大体现得尤其明显。如:蔡元培长北大时就破格录用了梁漱溟等人;1931年胡适长北大文学院后,则继续破格聘请了中学毕业的钱穆。民国时期大学制度解读转系转学制度转系转学制度: 转系制度在清华、联大体现得尤其突出。该制度的受益者为数极众。就本质言,转学制度是对升学制度的救济,对不少优秀学子而言,即便

30、高考因故受挫,仍有望通过转学考试进入理想学府,而不至于因环境埋没人才,这在客观上亦促进了资源的良性互动。民国时期大学制度解读公费留学制度公费留学制度: 当时,对青年学子来说,公费放洋的主要渠道有三:一是庚款留学,二是中央各部门的选派,三是省一级的选派。其中,庚款留学最为主流,极受青睐。公费放洋的制度意义重大,一方面它有利于学人专业水准的提升;另一方面亦能强化放洋者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产生感恩之心,促其日后更积极地回报社会,服务于知识界。如徐悲鸿当年以公费赴法留学,受惠极深,此后徐对此念念不忘,始终以为:“前后用国家五千余金,盖必所以谋报之者也。”民国时期的大学-观点总结个人思考个人思考:

31、民国时期实行的是精英教育,一方面受教育者是精英,教育者本身也是精英。于生源而言,抗战前夕每年招生万人左右,考生约七八万,无论是毛入学率还是录取率都极低,如清华、北大、中大、交大、协和、北洋等的录取率都长期保持在10左右甚至更低;对教师来说,半数以上都有留学背景,少数土著学者也是从优等生中选拔出来的,这样的反复筛选使大学教授的精英率相当可观。生源和师资的条件,都决定了民国大学较高的整体水平,而这一切在现今大众化教育的条件下都已难以复现。民国时期的大学民国时期的大学- -观点总结观点总结 小组观点:小组观点:中华民国时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大学教育精神的引领和传递,才造就中国高等教育的丰富、烂漫、活

32、力的童年。半个世纪之前,教育前驱者的探索和思考,即使在今天还是明天都不会过时。蔡元培、蒋梦麟“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精神,竺可桢的“求是”浙大精神,梅贻琦等人在清华搞的“通才教育”。这些精神都深受近代文明熏陶,追求真理,使民国这些大学迅速与世界接轨,融入了人类主流文明。但是但是, ,历史条件的差异决定历史条件的差异决定了民国的一系列经验不可能完全适用于现今的国情。了民国的一系列经验不可能完全适用于现今的国情。当时的许多经验,有的已基本无可行性,有的虽有可行性,但一时发展余地不大(比如,尽管我们早已开始办学主体多元化,但仍很难办出像燕京、协和、南开、金陵等那样高水平的非公立院校),另外一些则

33、仍具有较大的可行性。这需要区别对待,需要我们有选择性地继承并进行一系列新的探索、尝试和创新。参考文考文献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张斌贤,教育科学出版社张斌贤,教育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史论高等教育史论涂又光,湖北教育出版社涂又光,湖北教育出版社欧美高等教育思想史论稿欧美高等教育思想史论稿赵卫平,浙江大学出版社赵卫平,浙江大学出版社中中国教国教育史育史孙培培青青高等教育史论高等教育史论涂又光,湖北教育出版社涂又光,湖北教育出版社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李子迟编著李子迟编著.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0.52010.5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34、( /(美美) )易社强著;饶佳荣译易社强著;饶佳荣译.北京:九北京:九州出版社,州出版社,2012.12012.1大学的发展历史大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大学发展之最中国大学发展之最人文社会最高学府:人文社会最高学府:中国人民大学 华侨界最高学府:华侨界最高学府:暨南大学由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大学:由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复旦大学 第一所现代公立大学:第一所现代公立大学:天津大学ITIT行业最高学府:行业最高学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能源电力最高学府:能源电力最高学府:华北电力大学煤炭行业最高学府:煤炭行业最高学府:中国矿业大学 地球科学最高学府:地球科学最高学府: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水利最高学府:中国水利最

35、高学府:河海大学 中国农业最高学府:中国农业最高学府:中国农业大学林业生态最高学府:林业生态最高学府:北京林业大学橡胶行业最高学府:橡胶行业最高学府: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最高学府:海洋科学最高学府:中国海洋大学 化工行业最高学府:化工行业最高学府:华东理工大学石油科学最高学府:石油科学最高学府:中国石油大学 法学教育最高学府:法学教育最高学府: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审计最高学府:中国审计最高学府:南京审计学院 税务行业最高学府:税务行业最高学府:吉林财经大学质量监督最高学府:质量监督最高学府:中国计量学院 纺织行业最高学府:纺织行业最高学府:东华大学音乐学科最高学府:音乐学科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

36、舞蹈教育最高学府:舞蹈教育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戏曲教育最高学府:戏曲教育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 戏剧艺术最高学府:戏剧艺术最高学府:中央戏剧学院电影艺术最高学府:电影艺术最高学府:北京电影学院 传媒行业最高学府:传媒行业最高学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印刷最高学府:出版印刷最高学府:北京印刷学院 美术专业最高学府:美术专业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体育专业最高学府:体育专业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 外语专业最高学府:外语专业最高学府:北京外国语大学药学界的最高学府:药学界的最高学府:中国药科大学 中医领域最高学府:中医领域最高学府: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海拔最高大学:中国海拔最高大学:西藏大学 中国最北边的大学:中国最北边的大学:黑河学院中国最南边的大学:中国最南边的大学:琼州学院 中国最西边的大学:中国最西边的大学:塔里木大学中国最东边的大学:中国最东边的大学:佳木斯大学 图书馆最豪华的大学:图书馆最豪华的大学:汕头大学体制最特殊的大学:体制最特殊的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