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8917636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经济?政治?读者?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背景背景1.西方西方 (a) 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b) 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和对外开拓殖民市场。 (c c) 报刊:近代报刊的大发展。2、中国、中国 (a) 政治上:封建中央集权制。 (b)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闭关锁国。 (c) 报刊:封建的邸报、京报。背景外人在华办报活动的两个阶段外人在华办报活动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815-1839 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到1839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外人来华创办6家中文报刊和 十几家外

2、文报刊,开办者大多为传教士。办报活动局限于南洋及东南沿海一带。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840-19世纪末。世纪末。 外人办报规模和地域迅速扩展,逐渐形成以香港和上海为中心,遍及从东南沿海到中原腹地的办报网络。 外人在华办报活动的两个阶段外人办报第一阶段中文报刊中文报刊外文报刊外文报刊外人办报第一阶段外人办报第一阶段外人办报第一阶段中文报刊中文报刊6 6家家1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察世俗每月统计传1815-1821马六甲创办人伦敦布道会马礼逊、主编米怜 2 2、特选撮要每月统计传特选撮要每月统计传1823-1826印尼雅加达创办人、主编 伦敦布道会麦都思3 3、依泾杂说依泾杂说1828-1828澳

3、门葡萄牙人罗4 4、天下新闻天下新闻1828-1829马六甲伦敦布道会纪德5 5、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1838广州创办人、主编普鲁士人郭士立6 6、各国消息各国消息1838-1839广州创办人、主编伦敦布道会麦都思外人办报第一阶段察世俗每月统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计传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也是中国近代报刊史开始的标志。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也是中国近代报刊史开始的标志。 18151815年年8 8月月5 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马礼逊:马礼逊: 英国传教士,所属英国海外传教组织伦敦布道会。英国传教士,所属英国海外传教组织伦敦布道会。 米

4、怜:米怜: 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一年轻传教士,协助马礼逊从事传教工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一年轻传教士,协助马礼逊从事传教工作。作。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也是中国近代报刊史开1807年9月,英国伦敦会的马礼逊作为第一个来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到达广州。为建立能放手开展传教活动的基地,1815年,马礼逊带领助手传教士米怜和中国刻字工人梁发等来到华人聚居的英属殖民地马六甲,办学校、设印刷所,并出版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1815年,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开始。 1807年9月,英国伦敦会的马礼逊作为第一个来到中国的基督教马礼逊是西方派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他在华马礼逊是西方派到中国

5、大陆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他在华25年,在许年,在许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他在中国境内首次把他在中国境内首次把圣经圣经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使基督教经典得以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使基督教经典得以完整地介绍到中国;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编纂第一部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华英字典,成为以后汉英字典编撰之圭臬;,成为以后汉英字典编撰之圭臬;他创办他创办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为第一份中文月刊,在中国报刊发展史上,为第一份中文月刊,在中国报刊发展史上位居首尊;位居首尊;他开办他开办“英华书院英华书院”,开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之先河;,开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之先河;他又和东印度公司医生在

6、澳门开设眼科医馆,首创医药传教的方式。他又和东印度公司医生在澳门开设眼科医馆,首创医药传教的方式。他所开创的译经、编字典、办刊物、设学校、开医馆、印刷出版等事业,他所开创的译经、编字典、办刊物、设学校、开医馆、印刷出版等事业,使其成为开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使其成为开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马礼逊马礼逊是西方派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他在华25年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报刊书籍传教原因:报刊书籍传教原因:1、是中国地方很大,方言很多,口头宣传有困难,而中国的文字是统一的,通过印刷品宣传,各地民众都能接受;2、是清朝政府严禁外国人传教,中国人对

7、外国教士也怀有敌意,很难直接作口头宣传,而散发中文书刊进行传教却较方便,将中文宣传品从马六甲运到中国也不难。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报刊书籍传教原因:察是一份宗教报刊,木刻雕印,基本每月一册。 免费发行。以我国侨商聚集的南洋一带为主要发行地,也发往内地。察的内容包括宗教宣传、阐述伦理道德、西学介绍等。其中,直接宣传教义的文章约占80%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察是一份宗教报刊,木刻雕印,基本每月一册。 免费发行。以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特点特点1 1、常以儒家学说来阐明基督教教义,用附会的手法缩短宣传内容、常以儒家学说来阐明基督教教义,用附会的手法缩短宣传内容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达到宣传效果。如封面

8、上印有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达到宣传效果。如封面上印有“子曰:子曰:多多闻择其善着而从之闻择其善着而从之”、“博爱者纂博爱者纂”等字样。刊物采用略带文等字样。刊物采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2 2、在刊物形式上采用中国传统线装书的式样,雕版印刷。、在刊物形式上采用中国传统线装书的式样,雕版印刷。3 3、有评论、记叙文、故事、诗歌等,还用对话体、章回体。有些、有评论、记叙文、故事、诗歌等,还用对话体、章回体。有些文章的结尾,写上一句文章的结尾,写上一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4 4、为了吸引读者兴趣,米怜强调要增强文章的、为了吸引读者兴趣,米怜

9、强调要增强文章的“彩色彩色”,即文章,即文章要注重读者口味,应有可读性趣味性照顾读者接受能力,注重文要注重读者口味,应有可读性趣味性照顾读者接受能力,注重文章的通俗易懂也是该刊的特点。章的通俗易懂也是该刊的特点。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特点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创新:创新:1 1、月食月食一篇预告性新闻,是中文近代报刊上的第一条消息。一篇预告性新闻,是中文近代报刊上的第一条消息。2 2、事痘娘娘悬人环运图事痘娘娘悬人环运图这幅插图是中国报刊史上最早发表的新闻图画。这幅插图是中国报刊史上最早发表的新闻图画。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每期6至7页(1张两面),每期初印500册,第五期起印1000册,后增

10、至2000册。免费赠阅,传布于南洋群岛、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华人聚居区,“中国境内亦时有输入”。编辑和主要撰稿人是米怜,其他撰稿者还包括马礼逊、麦都思、梁发等。 1821年,因为米怜病重,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停刊,历时7年,共出7卷。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每期6至7页(1张两面),每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地位地位: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中文近代报刊。时间及创办人:时间及创办人:1833年8月1日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经历两次休刊和复刊,于1838年停刊。内容:内容:东西洋考虽为宗教报刊,但它的内容却比较广泛,有科学知识、宗教、道德等,设有言论、新闻专栏。郭士立是以传播教义为出发点,

11、达到用西方文明征服中国的目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地位: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中文近代报刊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东西洋考东西洋考与与察世俗察世俗的异同的异同 两种刊物均为基督教传教士所创办,形式上均为中国线装书式,刊名相似,封面设计也相似,但由于创办者的办报宗旨有异,两者差异也显而易见。1 1、从内容上看、从内容上看:两者均由宗教、伦理道德、科学知识三部分组成。 所不同的是三者的比重,东西洋考中,宗教内容比重大大下降.2 2、新闻和言论:、新闻和言论:东西洋考对时事政治很关注,具体表现是注重新闻和言论。东西洋考有了固定的言论栏目。此时的言论栏目摆脱了察世俗时期单纯阐发教义的状况,而是开始涌来

12、回答现实中的问题。3 3、新闻文体:、新闻文体: 与察世俗相比较,东西洋考的新闻文体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东西洋考与察世俗的异同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创新:创新:1、迁新加坡后出有货价行情报表2、京报选载均为中文近代报刊之首创。3、新闻专文:东西洋考还登载过中文近代报刊史上第一篇论述西方报纸的专文新闻纸略论。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创新:外人办报第一阶段外文报刊外文报刊外人办报第一阶段外文报刊外人办报第二阶段香港和上海两中心香港和上海两中心商业报刊为主:如外文德臣报、中文申报宗教报刊为辅:如万国公报外人办报第二阶段香港和上海两中心中心一中心一 香香港港主要外文报刊主要外文报刊中心一 香港主要外文报刊中心一中

13、心一 香香港港主要中文报刊主要中文报刊中心一 香港主要中文报刊遐迩贯珍遐迩贯珍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也是中国境内第一份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1853年8月由香港马礼逊教育协会出资在香港创办的一份月刊,主编麦都思。由香港英华书院负责印刷发行。1856年3月停刊。遐迩贯珍全刊以三分之二篇幅介绍西方政治、历史、医学、地理等知识,三分之一篇幅报道新闻。全刊以三分之二篇幅介绍西方政治、历史、医学、地理等知识,三分中心二中心二 上海上海主要外文报刊主要外文报刊中心二 上海主要外文报刊北华捷报北华捷报上海第一份近代外文报刊。1850年8月3日创刊。周刊。创办人英商奚安门。1856年增出日刊每日航运新闻,186

14、4年1月每日扩为独立出版的日报,更名字林西报,北华转为字林的星期附刊。北华捷报上海第一份近代外文报刊。字林西报字林西报外文报刊中,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报纸。1866年开始由字林洋行经营,发行到1951年3月31日止。该刊创刊不久即被指定英国驻沪领事馆及商务公署的文告发表机关,并得到上海工部局的经济资助。字林重视言论,常就中外关系与中国时政发表观点,是政治性很强的报纸。有时可以左右社会言论。除言论之外,还大量登载航务、商业等方面的信息。它报道内容广泛,资料丰富,且常涉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为当时的政府官员所注重,也为今天的中外史学家所重视。字林西报外文报刊中,发行最广、影响最

15、大的报纸。北华捷报 创刊号和字林西报北华捷报中心二中心二 上上海海主要中文报刊主要中文报刊中心二 上海主要中文报刊六合丛谈六合丛谈上海地区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1857年1月创刊。月刊。主编是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1858年终刊。内容与遐迩贯珍相似。主要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六合丛谈六合丛谈创刊号目录六合丛谈虽然也是一本宗教刊物,但传教内容亦显著减少,新闻增多,也刊登了商人需要的信息。创刊号的目录全抄如下:创刊号的目录全抄如下:1857年1月26日(咸丰丁巳正月朔日)六合丛谈小引 英伟烈亚力 金陵近事丁巳元旦列国历纪 粤省近事述略地理 英慕维廉 月历地球形势大率论 进口货单希腊为西国文学之祖 英艾

16、约瑟 出口茶价单约书略说 英韦廉臣 银票单泰西近事纪要 水脚单印度近事六合丛谈创刊号目录六合丛谈虽然也是一本宗教刊物,但传万国公报万国公报(18681883,18891907) 鸦片战争后的宗教报刊中,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一份周刊。 1868年9月5日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创办,并任主编。 该报初名中国教会新报,1874年9月5日出第301期时更名为万国公报。1883年休刊。1889年以广学会机关报身份复刊,并改为月刊。1907年5月,主编林乐知突然病逝,7月,万停刊。万国公报(18681883,18891907)在中国教会新报时期,主要以传教、联系教友、报道教会活动等为目的。更名后,宗教内

17、容减少,介绍西方科学与政治、评论时事等内容大量增加,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时事争论刊物。在中国教会新报时期,主要以传教、联系教友、报道教会活动等万国公报对于中国知识分子影响最大的,使它的变法宣传和西学介绍。 万国公报对于中国知识分子影响最大的,使它的变法宣传和西学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301期起改名为期起改名为万国公报万国公报目录目录 1874年9月5日(同治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 京报七日全录(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初四日)地球全图(附张) 大英国事万国地图说略:亚细亚洲 印度与暹罗立约有和约之十五国与中国相较事 印度国信息大清国事 大丹国事台湾信息 丹国皇出游属地大美国事 秘国与中国立约二则土番

18、滋生事端 格物探源(未完) 英韦廉臣美国驻俄钦差回国 救世当然之理(未完)英李提摩太、郑雨人美国米西息江边大铁桥告成 传教于印度之盛大德国事 印度教会大兴 蓝牧师德俄两国密约 助钱印书传道 蓝牧师大俄国事 银洋市价德国奥斯伯新报信息 上海各货行情301期起改名为万国公报目录 1874年9月5日上海新上海新报报上海第一张中文商业报纸。1861年创刊,由出版北华的报馆创办。 初为周刊,1862年改为周三刊,1872年7月2日改为日刊。同年12月在与申报的竞争中失利,停刊。该报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开中国报纸两面印刷之始。上创办宗旨是为商业贸易服务。其刊载的中外新闻大多选自香港的报刊。创办之初,刊载太平

19、军和清军的战况,很受时人关注。该报虽为商业报纸,但历任主编的却都是传教士。第一任主编是美国传教士伍德。上在创刊后十来年里,使上海唯一的中文商报。直到1872年申报创刊。上海新报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申报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由英国人美查等人集资创办。宗旨:赢利;办报策略:低价出售;重视言论;重视新闻;出版文艺期刊;出版画报;创办书局,出版申报年鉴;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由英国人美查等人集资创办1889年,美查将申报馆改组为美查兄弟有限公司,并成立董事会,收回原股本2000股(约合银10万两),返回英国。改组后的申报官买办为席裕祺,总揽馆务的是英籍董事埃波诺特。1913

20、年,史量才独自经办申报后,其业务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889年,美查将申报馆改组为美查兄弟有限公司,并成立董事会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申报申报改革第一:重视言论,每日一篇“言论”,且都在头版。第二:重视新闻。第三:改进新闻报道与写作。第四:申报注重文艺与广告 第五:扩大报社业务 申报改革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新闻报新闻报与申报被当时时人们称为“鲁公之政,兄弟也”。1893年2月17日创刊于上海,比申报晚21年,初为中外商人合办,后股权为英商丹福士独有。 新闻报新闻报新闻报与申报被当时时人们称为“鲁公之政,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经营思路经营思路: :

21、一:是每份报纸以低于申报的价格出售;二:是将自己的发行及地方在苏锡常一带;三:是利用一切方法获取广告。四:福开森时期的新闻报确定自己的读者对象为工商界,提出“在商言商”、“经济独立”的办报口号,它密切注意商情的报道,努力适应商业需求,使得新闻报发行量不断上升。在上海报界成为极具特色的报纸,从而对申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外报的历史作用和外报的历史作用和影响影响一:外报与中国“邸报”的区别。二:19世纪40到90年代中文报刊业务状况。三:外报在侵华活动中的作用。四:外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中的影响。外报的历史作用和影响外报与中国“邸报”的区别(一)外报和中国古代报纸的同时存在,但有不同点:外报和中国古代

22、报纸的同时存在,但有不同点:1 1、在办报思想上:、在办报思想上: 每一家外报都有明确的、具体的宗旨,并公之于世。如察世俗、申报等。2 2、在内容和版式上:、在内容和版式上: 外报逐渐形成以新闻、评论、文艺作品、广告为基本内容的格局,而邸报、京报始终以官方文书为基本内容。3 3、在机构设置和专业分工上:、在机构设置和专业分工上: 外报的报馆是独立的机构,办报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报馆内部有明确的分工,从出报到营销能有序地运作。所有这些是中国古代报纸所没有的。外报与中国“邸报”的区别(一)外报和中国古代报纸的同时存在,外报与中国“邸报”的区别(二)4 4、在新闻传输和印刷技术上:、在新闻传输和印刷

23、技术上: 当邸报、京报还在手抄、木刻活字(或胶泥活字)印刷的时候,外报已经利用近代科学技术传输稿件和排印报纸。5 5、外传播范围和效果上:、外传播范围和效果上: 邸报传递的是官方文书,主要在官吏中传播,范围很小。而外报面向社会发行,办报者有明确的读者观念和市场意识。外报与中国“邸报”的区别(二)1919世纪世纪4040到到9090年代中文报刊业务状况(一年代中文报刊业务状况(一)1、印刷上、印刷上 雕版印刷到铅印石印的过程。2 2、版式上、版式上 鸦片战争前后,多是中国土纸印刷的线装书式,60年代,上海和香港出现几家单张的报纸。有的仿照外文报纸的版式,用进口白报纸印刷,每版分为几个直栏。 但7

24、0年代申报创刊后出现了倒退。,用中国土产纸张单面印刷,每张4版(当时称页),每版版面很小,整张报纸,可裁叠称线装书。19世纪40到90年代中文报刊业务状况(一)19世纪40到90年代中文报刊业务状况(二)3 3、版面编排上、版面编排上 70到90年代,中文报纸大体流行着一种格式,即“首论说,次上谕或宫门钞或辕门钞,次为各省各埠要闻,末为本埠新闻”。 这种编排是一种简单的分栏,是一种进步,但在20多年中一直停滞不前。 从70年代起,中文报纸上开始陆续刊登电讯或专电。但到甲午战争前,除外来电讯外,各报的专电还是偶尔有之,还没有一家中文报纸设立电讯或专电专栏。19世纪40到90年代中文报刊业务状况(

25、二)3、版面编排上19世纪40到90年代中文报刊业务状况(三)4 4、在新闻文体与写作上、在新闻文体与写作上 70年代前,由外人编撰的一些中文报刊,如遐迩贯珍、上海新报,其新闻虽然写得还不够完备,还常与评论相混淆。但都较为记实、简洁,有一些新闻,已经五要素俱全。 1870年,上海新报开始在每条新闻上加简明标题,并且用大于四号字正文的头号字排出。 但是70年代起,随着中文报纸的增多,一批中国旧式文人参加了报纸编撰工作。他们不懂报纸和新闻,往往混淆了新闻与文学的界限,喜欢以新闻描写取代对事实的报道。于是,大量谈神说鬼、离奇故事被当作新闻充斥报端。反映到新闻标题上,开始流行优美典雅、但千篇一律的四字

26、标题,如“上林春色”、“禁苑秋声”等。 大约70年代后期开始,怪诞人及故事新闻逐渐减少,较记实的新闻有所增加,并且出现了一些比较像样的新闻通讯。如申报所谓一些旅行通讯和战地通讯。不过到90年代,总体上新闻稿件的质量都不高,远未形成较固定的新闻文体,主笔、访员的素质都较差。19世纪40到90年代中文报刊业务状况(三)4、在新闻文体与19世纪40到90年代中文报刊业务状况(四)5 5、新闻画、新闻画 中文报刊上刊登了新闻画。最早刊登新闻画的是遐迩贯珍,该报1854年时,曾配合一则战事报道,配发了一幅军事形势图。 后来,申报、时报、新闻报等也曾刊登新闻画,但新闻性不强。 7090年代,出现了一批画报

27、,如小孩月报、图画新报、点石斋画报等。其中点石斋画报新闻性最强。 19世纪40到90年代中文报刊业务状况(四)19世纪40到90年代中文报刊业务状况(五)6、文艺作品、文艺作品 这一时期的中文报刊大都刊登文艺作品。尤其是申报,自创刊始,就将文艺作品作为必备内容,刊于新闻之后,使它大体有了较固定的位置,成为副刊的雏形。7、广告广告 70年代后,各报日益重视经营,广告数量增多,所占版面从三分之一增至二分之一,广告费在报纸收入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19世纪40到90年代中文报刊业务状况(五)外报在侵华活动中的外报在侵华活动中的作用作用外报的发展是同西方列强的侵略活动相伴而行的。一些外国人并不讳言他们来华办报的目的。如英国传教士韦廉臣、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办报读者对象从下层走向上层。内容和重点从传教到干预中国政治。外报的主持人大都同中国当局有密切的关系。外报在侵华活动中的作用外报的发展是同西方列强的侵略活动相伴而外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中的外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中的影响影响使中国人认识近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外报出现后,把西方的报刊观念、办报模式与方法带到了中国。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验,并使一批中国人受到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外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中的影响使中国人认识近代报刊的功能,产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