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及食疗药膳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8915302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地药材及食疗药膳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道地药材及食疗药膳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道地药材及食疗药膳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道地药材及食疗药膳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道地药材及食疗药膳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地药材及食疗药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地药材及食疗药膳(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道地药材及食疗药膳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1.道地药材重点放大,整理一下道地药材的资料以及炮炙九法。 2.药食同源:查一下家庭常用的食疗药膳方 100 种。(尽量权威一些,可在药膳正规网站上查询) 1.道地药材: 什么叫道地药材呢?道地药材是指经过长期中医实践证明,特定产地出产的着名优质药材。道地药材的概念各有其描述,但其核心的要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医的实践检验,经过长期的中医用药的检验,在中医药界得到肯定的优质药材。二是特定产地出产,也就是特定的生态气候环境条件生长或生产的,离开其适宜的生态气候环境生

2、产出的药材质量会发生改变,道地药材的生态气候环境适宜药材的生长。道地产地的生态气候环境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多种生态因子组成的生态环境。三是质量优良,质量优良是指经过中医用药检验,其疗效好、质量稳定,不是指单一化学成分含量的高低。 公认的的道地药材主要由以下品种: 四川:黄连、附子、川芎、白芷、川贝母、黄柏、金钱草? 云南:三七、云南? 甘肃:当归、大黄? 宁夏:枸杞子? 内蒙:黄芪、甘草? 吉林:人参、鹿茸? 辽宁:细辛、五味子? 山西:党参? 河南:地黄、牛膝、山药? 山东:北沙参、金银花? 江苏:薄荷? 安徽:牡丹皮、木瓜? 浙江:玄参、浙贝母、延胡索、麦冬? 福建:泽泻? 广东:砂仁、

3、藿香? 广西:蛤蚧? 新疆:紫草? 江西:枳壳? 另外,对于药物的产地和种类,又有一下介绍: (1)川药:四川是我国首屈一指的药材之乡,四川省产常用药材500余种,居全国第一位。四川又称巴蜀,故产自四川的药材一般都冠以“川”、“巴”、“蜀”字。如川芎、川贝、川断、川连、川朴、川楝子、川大黄、蜀椒、巴豆等。还有以峨眉山起名者,如峨参、峨三七、峨眉耳厥、峨眉半边莲等。 主要品种: 川芎、川贝母、附子与乌头、黄连、川牛膝、麦冬、石菖蒲、姜、丹参、青皮、陈皮、补骨脂、使君子、巴豆、花椒、黄柏。 (2)浙药:浙江省产常用药材400余种,居全国第二位。 主要品种:浙贝母(象贝)、白术、元胡、郁金、姜黄、玄

4、参、乌药、石竹、山茱萸、乌梅、栀子。天台山乌药、象山贝母、瑞安郁金、温州白术。 (3)怀药:河南省产常用药材400余种,居全国第三味。怀药主要指河南怀庆的药。 主要品种:地黄、怀牛膝、山药、茜草、栝楼、天南星、白附子、菊花、辛夷、红花、金银花。 (4)广药: 两广盛产热带和亚热带药材,常冠以“广”,如广木香、广陈皮、广豆根、广地龙、广防己、广竹黄、广藿香等; 主要品种:广防己、巴戟天、山豆根、何首乌、高良姜、阳春砂仁、益智仁、槟榔、广藿香、金钱草、鸡血藤、肉桂。 (5)云药:云南多产热带和高山药材,品名前冠以“云”或“滇”字,如云茯苓、云木香、云白芍、云琥珀、云竹黄、滇常山、滇瑞香、滇崖爬藤等

5、素. 主要品种:三七、云木香、重楼、柯子、茯苓、儿茶。文山三七 (6)贵药:主产于贵州的药。 主要品种:天麻、天门冬、黄精、白芨、杜仲、五倍子。 (7)北药:北方出产的药。 主要品种:黄芪、党参、远志、甘遂、黄芩、白头翁、香附子、北沙参、柴胡、银柴胡、紫草、白芷、板蓝根、知母、蔓荆子、山楂、连翘、苦杏仁、桃仁、小茴香。 (8)西药是指陇西也就是甘肃一代的药。 主要品种:大黄、甘草、当归、羌活、麻黄、秦艽、茵陈、枸杞子。 (9)南药一般说是长江以南的药。 主要品种:半夏、射干、吴茱萸、莲、女贞子、艾叶、南沙参、明党参、太子参、苍术、芍药、木瓜、灵芝、薄荷、紫苏、牡丹、泽泻。 (10)关药是东北药

6、的统称,常冠予“关”。 主要品种:人参、细辛、防风、刺五加、薤白、关木通、五味子、牛蒡子。 一些常用道地药材的总结: 东北三宝:人参、鹿茸、五味子(东三省)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两广) 四大蕲药:蕲龟、蕲蛇、蕲竹、蕲艾(华南) 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建国前的怀庆府,即今天河南省黄河北岸的武陟、博爱、沁阳、温县、孟县、济源等县) 八大宛药:山茱萸、辛夷、桐桔梗、裕丹参、半夏、杜仲、唐栀子、天麻(南阳) 浙八味: 延胡索、浙贝母、杭白菊、温郁金、莪术、白芍、麦冬、玄参 道地药材六字诀: 云南文山三七、宁夏中宁枸杞、山东莱阳沙参、 安徽凤凰丹皮、江苏太仓薄荷、河

7、北易县知母、 浙江天台乌药、四川石柱黄连、四川康定炉贝、 广东高要肉桂、浙江瑞安郁金、河北安国大青叶、 安徽宣城木瓜、安徽霍山石斛、江苏苏州土鳖、 山东东阿阿胶、湖北武汉龟板、湖北应城石膏、 江西信州砒石、湖南辰州朱砂、山西潞安党参、 江苏吴地茱萸、湖北荆楚三棱、广东高州良姜、福建柘荣太子参、 道地药材之乡: 珍珠之乡浙江诸暨 人参之乡吉林抚松 天麻之乡贵州赫章 鹿茸之乡安徽青阳 琥珀之乡河南西峡 三七之乡广西靖西 蟾酥之乡江苏启东 阿胶之乡山东东阿 贝母之乡浙江勤县 当归之乡甘肃岷县 枸杞之乡宁夏中宁 党参之乡山西长治 银花之乡山东平邑 黄连之乡四川雅安 木耳之乡湖北保康 黄芪之乡山西恒山

8、白芍之乡安徽毫县 茯苓之乡湖北罗田 半夏之乡安徽阜阳 白果之乡广西兴安 红枣之乡山西稗山 泽泻之乡福建建瓯 甘草之乡内蒙古杭锦旗 知母之乡河北历县 玄胡之乡浙江东阳 菊花之乡浙江桐乡 木瓜之乡安徽宣城 蜈蚣之乡浙江岱山 山楂之乡河南林县 蛤蚧之乡广西大新 何首乌之乡广东德庆 罗汉果之乡广西永福 山茱萸之乡安徽歙县 太子参之乡福建柘荣 2.炮制方法: 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制、制剂、贮藏等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将药材加工成饮片时所采取的一系列传统制药技术。古称“炮炙”。 修制:对药物进行纯净 、粉碎和切制的处理方法。纯净是采用手工或机械挑、筛、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和非药用部分,

9、以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粉碎是采用捣、碾、研、磨、锉等方法,改变药物外形,使其符合调剂、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切制是采用手工或机械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成片、段、丝、块等各种形状,以便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药物的调剂使用。 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常用的水制法有漂洗、浸泡、闷润、水飞等,目的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调整。漂洗是将药物置于宽水或中,反复换水,以去掉腥味或盐分。浸泡是将药物置于水中浸湿立即取出,或将药物置于清水或辅料药液中,使水分渗入,药材软化,除去药物毒性。闷润是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用淋浸、洗润、浸润等方法,使药物软化,便于切制。水飞是将研细的矿石类药物,放入水中,

10、提取上清部分再沉淀,如水飞朱砂、珍珠、炉甘石等,其目的是内服时更易吸收,外用时可以减少刺激性。 火制: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炒是将药物置锅中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有炒黄、炒炭的不同。有便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的作用。炙是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能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煅是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药物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煨是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炭中加热的方法,可减少烈性和副作用。 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淬等。蒸是利用水蒸汽和隔水加热药物,有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作用。煮是将水或液体辅料同药物共同加热,可增强疗效,减低

11、副作用。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立即取出,目的是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药用部分。淬是将煅至红透的药物立即投入液体辅料当中使之骤然冷却,可增强疗效,减低副作用。 其他制法。 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目的是为增强药效,如姜半夏,即用清水浸漂后用姜、矾水共煮,再经切片干燥而制成,增强了止呕化痰的作用;改变药性,如天南星用胆汁浸制后,其性味由辛温变苦凉;半夏用清水浸漂后再用甘草、石灰水浸泡,然后洗净、阴干,用时捣碎则称法半夏,有降低毒性、增强药效的作用。 制霜法。即将净药材碾碎如泥状,压去部分油脂,制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

12、成粉渣的炮制方法。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如巴豆、千金子去油取霜可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用西瓜和混装瓦罐内封口于阴凉通风处,瓦罐外析出的白色结晶即西瓜霜,能增强消热泄火、消肿止痛的作用。 提净法。即将某些矿物药进行溶解、过滤、重结晶处理而除去杂质。如与萝卜、硇砂与米醋共煮,经溶解、过滤,收取结晶,均可达到纯净药材,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 干馏法。即将药物置于容器内或直接用火烤灼,不加水,使之产生液汁。目的是制备适合临床需要的药,如淡竹茎经火烤灼而流出的汁液即是竹沥;蛋黄直接熬炼成蛋黄油;黑豆用砂壶密封置火炉上干馏而成黑豆馏油等。 发酵发芽法。发酵法。即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13、,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目的是改变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药物品种,如由杏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面粉混合发酵而成的神曲,产生了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的新功效,成为一种新药物。发芽法。即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萌发幼芽,古称蘖法。目的是改变或产生新的功效。如大麦生用,和胃止泻利水;制成麦芽后可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3.药食同源:食疗药膳方 100 种。 养生粥 (1)首乌红枣粥 原料:首乌 60 克,粳米 60 克,红枣 10 枚(去核)。 制法:将首乌,粳米,红枣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成粥,放入红糖煲沸即成,随

14、意食用。 功效:补气血、益肝肾、黑须发、养容颜。 (2)枇杷菊花粥 配方:枇杷叶 9 克,菊花 6 克,梗米 60 克。 制法:枇杷叶、菊花用布包好,加水 2000 毫升,煎至约 1500 毫升,再入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清泻肺热。 (3)杏仁薏米粥 原料:甜杏仁、海藻、昆布各 9 克,薏米 30 克。 制法:先把前三味加水适量煎煮熟烂,再入薏米煮粥食。 功效:宣肺除湿,化瘀散结。 (4)芹菜粥 原料:粳米 100 克,芹菜 150 克,麻油、精盐、味精适量。 制法:粳米加清水,小火慢熬至粥将成时,再将芹菜连根洗净切段放入,继续熬至菜熟粥成,下麻油、精盐和味精,调匀。每日服 2 次,早晚空腹趁

15、热服。 功效:适用于高血压,神经衰弱。 (5)淡菜皮蛋粥 原料:淡菜 30 克,皮蛋 1 个,粳米 100 克。 制法:粳米加适量清水煮粥,待米开时加入洗净的淡菜同煮,粥将成时放入切碎的皮蛋,稍煮,加盐 12 克调味。 功效:滋阴降火,清热除烦。 (6)葛根粉粥 原料:葛根粉 30 克,粳米 100 克。 制法:粳米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改文火再煮半小时加葛根粉拌匀,至米烂成粥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7)归蛋益母粥: 原料:当归 15 克,益母草 30 克,鸡蛋 3 个,粳米 30 克。 制法:先将当归、益母草煎煮 2 次,每次沸后 20 分钟,合并滤液,与粳米、鸡蛋共同煮粥。 功效

16、:活血行气,化淤止痛。 (8)姜枣红糖粥: 原料:干姜 10 克,大枣 20 个,红糖、粳米各 30 克。 制法:先将干姜加水煎煮 30 分钟,取药汁与大枣和粳米共同煮粥,待粥熟时,加入红糖,趁热食服,每天 1 次,连服 57 天。 功效:暖宫散寒。 (9)参芪阿胶粥: 原料:党参、炙黄芪各 15 克,阿胶、粳米各 30 克。 制法:先将党参、黄芪加水煎煮,每次沸后 20 分钟,合并药汁,与粳米共同煮粥,再将阿胶烊化,与粳米调服。 功效:补益气血。 (10)小麦粥 原料:小麦 3060g,粳米 100g,大枣 5 枚。 功效:养心神,止虚汗,补脾胃。 (11)甘蔗粥 原料:甘蔗汁 100150

17、ml,粳米 50100g。 功效:清热生津,养阴润燥。 (12)沙参粥 原料:沙参 1530g,粳米 50100g,冰糖适量 功效:润肺、养胃、祛痰、止咳。 (13)脊肉粥 原料:猪脊肉 100g,粳米 150g,食盐、香油、川椒粉各少许。 功效:补中益气,滋养脏腑,滑润肌肤。 (14)山楂粥 原料:山楂 3040g,或鲜山楂 60g,粳米 100g,砂糖 10g。 功效:健脾胃,消食积,散瘀血。 (15)橘皮粥 原料:橘皮 1520g 或鲜者 30g,粳米 50100g。 功效:顺气,健胃,化痰,止咳。 (16)槟榔粥 原料:槟榔 1015g,粳米 50100g。 功效:下气,消积,驱虫。

18、(17)冬瓜粥 原料:新鲜连皮冬瓜 80100g,或干冬瓜子 1015g,新鲜的 30g,粳米适量。 功效:利小便,消水肿,清热毒,止烦渴。 (18)鸭粥 原料:青头雄鸭 1 只,粳米适量,葱白 3 茎 功效:补虚劳,滋阴血,健脾胃,消水肿。 (19)猪蹄粥 原料:猪蹄 12 个,通草 35g,漏芦 1015g,葱白 2 茎。 功效:通乳汁,利血脉。 (20)安胎鲤鱼粥 原料:苎麻根 1015g,活鲤鱼 1 条约 500g,粳米 50100g。 功效:安胎、止血,消肿。 (21)乌梅粥 原料:乌梅 1520g,粳米 100g,冰糖适量。 功效:生津止渴,敛肺上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 (22)

19、益母草汁粥 原料:益母草汁 10ml,生地黄汁、藕汁各 40ml,生姜汁 2ml,蜂蜜10ml,粳米 100g。 功效:滋阴、养血、调经、消瘀、解渴、除烦 (23)生地黄粥 原料:生地黄汁约 50ml 或用干地黄 60g,粳米 100g,生姜 2 片。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24)生芦根粥 原料:新鲜芦根 100150g,竹茹 1520g,粳米 100g,生姜 2 片。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止呕。 (25)豆豉发汗粥 原料:淡豆豉 1520g,荆芥 36g,麻黄 12g,葛根 2030g,山栀 3g,生石膏末 6090g,生姜 3 片,葱白 2 茎,粳米 100g。 功效:发汗解表

20、,和解退热。 (26)蒲公英粥 原料:蒲公英 4060g,鲜品用量为 6090g,粳米 50100g。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27)茵陈粥 原料:绵茵陈 3060g,粳米 50100g,白糖适量 功效:利湿热,退黄疸。 (28)紫苏麻仁粥 原料:紫苏子、麻子仁各 1015g,粳米 100g。 功效:润肠通便。 (28)干姜粥 原料:干姜 13g,高良姜 35g,粳米 100g。 功效:温暖脾胃,散寒止痛。 (29)补虚正气粥 原料:黄芪 3060g,人参 35g 或党参 1530g,白糖少许,粳米100150g。 功效:补正气,疗虚损,健脾胃,抗衰老。 (30)落花生粥 原料:落花生(

21、不去红衣)45g,粳米 100g,冰糖适量。 功效:健脾开胃,润肺止咳,养血通乳。 (31)红薯粥 原料:新鲜红薯 250g,粳米 100150g,白糖适量。 功效:健脾养胃,益气通乳。 (32)龙眼肉粥 原料:龙眼肉 15g,红枣 35 枚,粳米 100g。 功效:养心、安神、健脾、补血。 (33)桑仁粥 原料:桑椹子 2030g,糯米 100g,或冰糖少许。 功效:补肝、滋肾、养血、明目。 (34)糯米阿胶粥 原料:阿胶 30g,糯米 100g,红糖少许 功效:滋阴补虚,养血止血,安胎,益肺。 (35)韭菜粥 原料:新鲜韭菜 3060g,或用韭菜籽 510g,粳米 100g,细盐少许。 功

22、效:补肾壮阳,固精止遗,健脾暖胃。 (36)苁蓉羊肉粥 原料:肉苁蓉 1015g,精羊肉、粳米各 100g,细盐少许,葱白 2 茎,生姜 3 片。 功效:补肾助阳,健脾养胃,润肠通便。 (37)枸杞羊肾粥 原料:枸杞叶 250g,羊肾 1 只,羊肉 100g,葱白 2 茎,细盐少许,粳米100150g。 功效:益肾阴,补肾气,壮元阳。 汤羹类 (38)百合鸡子汤 原料:百合 50 克,鸡子黄 1 枚。 制法:将百合洗净,浸泡一晚,洗去白沫,加清水 400 毫升,煎煮至 200毫升,再将鸡子黄搅匀调入即成。 功效:滋阴养血、清心安神。 (39)葱豉汤 原料:连须葱白 30 克,淡豆豉 10 克,

23、生姜 3 片,黄酒 30 克。 制法:将葱白、淡豆豉、生姜入锅,加水 500 毫升煮沸,再加黄酒煮沸即可。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和中。 (40)虫草枸杞淮山羊肉汤 原料:冬虫草 10 克,枸杞子 15 克,淮山药 20 克,羊肉 500 克,生姜 3片,蜜枣 3 枚,大蒜头 4 个。 制法:将冬虫草、枸杞子、淮山药洗净;大蒜头去皮;羊肉洗净,切块,用开水洗去膻味。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煲 3 小时,调入适量酱油、味精食用。 功效:调补肝肾、益精养血壮阳。 (41)杞子胡桃猪肾汤 原料:猪肾 2 个,枸杞子 15 克,胡桃肉 30 克,首乌 60 克,巴戟 30克

24、,生地 15 克,生姜 3 片。 制法:枸杞子、首乌、巴戟、生地洗净,胡桃肉用开水烫去衣。猪肾洗净,切开去白脂膜,切片,下油起锅用姜片略炒。把全部中药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煮沸后,文火煲 2 小时。最后加入猪肾片,煮 5 分钟后,加盐少许调味,饮汤吃猪肾。 功效:补肾填精,乌须黑发。 (42)香蕉玉米须汤 原料:玉米须、西瓜皮各 30 克,香蕉 3 只。 制法:玉米须、西瓜皮加水 500 毫升,煎半小时,去渣留汁,再将香蕉去皮切段放人,继续煎至蕉熟。 功效: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 (43)山楂降压汤 原料:山楂 15 克 猪瘦肉 200 克 素油 30 克 姜 5 克 葱 10 克 盐 5 克 上

25、汤 1000 毫升 制法:把山楂洗净,若是山楂果,拍松,待用。 瘦猪肉洗净,去血水,切成 4 厘米长,2 厘米宽的块。姜拍松,葱切段。把锅置中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熟时,下入姜、葱爆香,加入鸡汤,烧沸后下入猪肉、山楂、盐,用文火炖 50 分钟即成。 功效:滋阴潜阳,化食消积,降低血压。 (44)丝瓜豆腐瘦肉汤 原料:猪瘦肉 60 克,丝瓜 250 克,嫩豆腐 2 块,葱花适量。 制法:将丝瓜去皮,切成厚片;豆腐切块;猪瘦肉切成薄片,加精盐、糖、芡粉拌匀。在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先下豆腐煮沸后,再放人丝瓜、肉片,稍煮,至丝瓜、肉片刚熟,加葱花等调味即可。 功效:益气血,清虚热 (45)首

26、乌巴戟兔肉汤 原料:兔肉 500 克,制首乌 30 克,巴戟天 30 克,花生 30 克,生姜 4片。 制法:兔肉洗净,切块,用开水氽去血水。把上物全部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 23 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温补肝肾,养血益精。 (46)菠菜银耳汤 原料:菠菜根 100 克,银耳 10 克。 制法:菠菜根洗净,银耳发泡,共煎汤服食。 功效:滋阴润燥,生津止渴。 (47)蚌肉苦瓜汤 原料:苦瓜 250 克,蚌肉 100 克。 制法:将活蚌用清水养 2 日,去泥沙,取蚌肉洗净,与苦瓜同放锅内,加清水适量共煮汤,熟后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除烦止渴。 (48)鳖鱼滋肾汤 原料:鳖

27、鱼 1 只(500 克左右),枸杞子 30 克,熟地黄 15 克。 制法:将鳖鱼切块,加枸杞、地黄、料酒和清水适量,先用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煨炖至肉熟透即可。 功效:滋补肝肾,滋阴养血。 (49)山药玉竹鸽肉汤 原料:白鸽 1 只,淮山药 30 克,玉竹 20 克 制法:白鸽洗净入锅,加山药、玉竹、清水适量,煮至鸽肉烂熟后,放入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养阴益气,滋补肝肾。 (50)猪胰海参汤 原料:海参 3 只,鸡蛋 l 个,猪胰 1 个,地肤子 10 克,向日葵秆芯 10克。 制法:将海参泡发,去内脏洗净切块,猪胰切片,鸡蛋打入盘中,打匀放入食盐,调入海参和猪胰,上屉蒸熟,出锅后倒入砂锅中

28、,加水煎煮,煮沸后,将用纱布包好的地肤子和向日葵秆芯放入锅内同煮 40 分钟即可。 功效:补肾益精,除虚热。 (51)黄芪虾皮汤 原料:黄芪 20 克,虾皮 50 克。 制法:先将黄芪切片,入锅,加水适量,煎煮 40 分钟,去渣,取汁,兑入洗净的虾皮,加水及葱、姜、精盐等调味品,煨炖 20 分钟,即成。 功效:补益脾肾,补充钙质,抗骨质疏松。 (52)绿豆海带汤 原料:绿豆 30 克,海带 30 克,鱼腥草 15 克,薏米 30 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海带切丝,鱼腥草布包,与绿豆、薏米同放锅中煎煮,至海带烂、绿豆开花时取出鱼腥草。食用前用白糖调味。 功效:清热除湿止痒。 (53) 冬瓜苡米汤

29、 原料:冬瓜 400 克、薏苡仁 40 克。 制法:先将薏苡仁洗净,放适量水煮 40 分钟,再把冬瓜洗净切成块下入同食,加盐调味,吃瓜喝汤。 功效:清膀胱热邪。 (54)姜桂猪肚汤 原料:生姜 30 克,肉桂 6 克,猪肚 250 克,香菜少许。 制法:猪肚洗净切片;生姜洗净,切片;肉桂洗净,搥碎成末。将肉桂、生姜、猪肚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猪肚烂即成,加入适量香菜,饮汤吃猪肚。 功效:助阳散寒、温中健脾暖胃。 (55)十全大补汤 原料:党参、炙黄芪、炒白术、酒白芍、茯苓各 10 克、肉桂 3 克、熟地、当归各 15 克、炒川芎、炙甘草各 6 克、墨鱼、猪肚各 50

30、克、猪肉500 克、生姜 30 克、猪杂骨、葱、料酒花椒、食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以上中药装入洁净纱布袋内,扎好备用。将猪肉、墨鱼、猪肚洗净;猪杂骨洗净,捶破;生姜拍破备用。 将猪肉、墨鱼、猪肚、猪杂骨、药袋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放入葱、生姜、花椒、料酒、食盐,置武火上烧沸;后用文火煨炖,待猪肉、猪肚熟烂时,捞起切条,再放入汤中。 捞出药袋不用。 功效:双补气血。 (56)虫草枸杞淮山羊肉汤 原料:冬虫草 10 克,枸杞子 15 克,淮山药 20 克,羊肉 500 克,生姜 3片,蜜枣 3 枚,大蒜头 4 个。 制法:将冬虫草、枸杞子、淮山药洗净;大蒜头去皮;羊肉洗净,切块,用开水洗去膻味

31、。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煲 3 小时,调入适量酱油、味精食用。 功效:调补肝肾、益精养血壮阳。 (57)黑豆鲤鱼汤 原料:鲤鱼 1 条,黑豆 50 克。 制法:先将鲤鱼去鳞及内脏,将黑豆放入鱼肚中缝合,用水煮熬至鱼烂豆熟成浓汁。 功效:利水消肿。 (58)大麦羊肉汤 原料:大麦仁 100g,草果 5 个,羊肉 500g,食盐适量。 功效:温肾助阳,暖脾和胃,理气宽中。 (59) 当归煨鸡汤 原料:母鸡 1 只,当归 30g。葱姜盐胡椒面各适量。 功效:益肝肾,补气血,润肠。 (60)乌鸡汤 原料:乌骨鸡 1 只,大生地 120g,饴糖 120g。 功效:滋阴补血

32、,养肝益肾。 (61)猪蹄花生墨鱼汤 原料:猪蹄 2 只,墨鱼干、花生各 50g。 功效:滋阴养血,补血通乳。 (62)鲤鱼赤小豆汤 原料:大鲤鱼 1 头,赤小豆 15g,陈皮、胡椒、草果各 6g。 功效:健脾祛湿,利水消肿。 (63)益寿鸽蛋汤 原料:枸杞子、龙眼肉、制黄精各 10g,鸽蛋、冰糖各 50g。 功效:滋补肝肾,益气养血。 (64)百合鸡子黄汤 原料:百合 45g,鸡蛋 1 枚 功效:滋养心阴,清热安神。 (65)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羊肉 500g,当归、生姜各 15g,调料适量。 功效:养血散寒,温经止痛。 (66)茯苓鸡肫汤 原料:茯苓 15g,鸡肫 1 个。 功效:化湿运

33、脾,健胃消食。 (67)甘麦大枣汤 原料:淮小麦 100g,大枣 10 枚,炙甘草 10g。 功效:养心宁神,和中缓急。 (68)二肚白及汤 原料:鱼肚、猪肚各 100g,白及 15g,调料少许。 功效:健脾益气,收敛止血。 (69)菠菜猪胰汤 原料:菠菜连根 200g,猪胰 1 个,鸭蛋 2 枚。 功效:养阴润燥,补益肺脾。 (70)藕羹 原料:藕 250g,薄荷 1 握,豆豉 60g。 功效:解热生津,清利头目。 (71)三汁羹 原料:生黄精、大生地、鲜天冬各 1500g,白茯苓 300g,白蜂蜜 2000g。 功效:滋阴生津,润肺益胃,凉血退热。 (72)红枣黑耳羹 原料:红枣 15 枚

34、,黑木耳 15g,冰糖适量 功效:益气养血,健脾养心。 茶饮类 (73)海带决明饮 原料: 海带 100 克,决明子 50 克。 制法:海带洗净切成小块,决明子洗净,用清水 400 毫升,煮半小时。分 12 次食海带,喝汤。 功效:适用于高血压,眩晕耳鸣,头痛面红,急躁易怒,口苦面赤。 (74) 茅根绿豆饮 原料:鲜茅根 30 克,绿豆 50 克,泽泻 15 克,冰糖 20 克。 制法:白茅根切段,与泽泻一起先煮 20 分钟,捞去药渣,再入绿豆、冰糖,煮至绿豆开花蜕皮后,过滤去渣取汁。 功效: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75)三消饮 原料:炒麦芽 10 克、炒谷芽 10 克、焦山楂 10 克、白糖

35、 30 克。 制法:将三药洗净,加适量水煎熬,约 15 分钟,取药汁,用纱布过滤,下白糖趁热顿服。 功效:消食化滞。 (76) 百合桑椹汁 原料:百合 30 克,桑椹 30 克,大枣 12 枚,青果 9 克。 制法:以上四味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取汁液,白糖调味。 功效:清热润肺,除湿止痒。 (77)桑菊饮 原料:桑叶、菊花、金银花各 9g,薄荷、淡豆豉各 6g,芦根 15g。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78)木瓜饮 原料:木瓜 1 个,蜂蜜 80g,生姜 3 片。 功效:化湿和中,健脾消食,舒筋活络。 (79)扁鹊三豆饮 原料:绿豆、赤小豆、黑豆各 12g,生甘草 3g。 功效:清热解毒

36、,利尿除湿,健脾益肾。 (80)茅根饮 原料:鲜白茅根 60g。 功效:清热凉血,生津利尿,止血消斑。 (81)杭菊糖茶 原料:杭菊花 30 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杭菊花放茶壶内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代茶频饮。 功效:疏风解表。 (82)五神茶 原料:荆芥、苏叶、生姜各 10g,红糖 30g,茶叶 6g。 功效:祛风除寒,和中行气。 (83)乌发茶 原料:黑芝麻 500g,核桃仁、白糖各 200g,茶适量。 功效:滋补肝肾,益精养血,乌发美容。 (84)薄荷茶 原料:薄荷叶 30 片,生姜 3g,人参 5g,芦根 15g,生石膏 30g。 功效:疏风散热、益气生津,和中除烦。 (85)大海茶

37、 原料:胖大海 3 枚,生甘草 3g,冰糖 510g。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通便。 (86)五香奶茶 原料:牛奶、茶叶、蜂蜜、杏仁、芝麻、白砂糖各适量。 功效:益气养阴,补肺健脾,滋肾润肠。 (87)槟榔橘皮茶 原料:白槟榔 1 枚,橘皮 1g。 功效:顺气消积,降逆和胃。 (88)葛根解酒汁 原料:鲜葛根汁 300ml,或干葛根 300g。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渴,解酒醒神。 (89)银花露 原料:金银花干品 3040g。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退热。 面食类 (90)四喜煨饭 原料:大米、猪肉、黄芽菜、胡萝卜、黑木耳、精制油、葱、姜末、盐、黄酒、酱油、味精各适量 功效:补益五脏,强筋健体,

38、滋补养生。 (91)姜汁牛肉饭 原料:鲜牛肉 100g,姜汁适量,酱油、花生油各少许,粳米适量。 功效:补脾益胃,强健筋骨,利水消肿 (92)补气双菇面 原料:鲜蘑菇、水发香菇各 25g,黄芪 10g,挂面适量。 功效:补气健脾,益卫固表 (93)莲肉糕 原料:莲肉 120g,茯苓 60g,粳米 120g,白糖适量。 功效:养心安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 (94)芡实内金饼 原料:芡实 180g,鸡内金 90g,白面粉 250g,白糖适量 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开胃,滋肾强身 (95)鸡肉元宝饺 原料:黄母鸡肉 120g,白面 180g,茯苓 60g,姜、葱、味精、料酒、精盐各适量 功效:益气养血

39、,滋补脾肾 (96)长寿粉 原料:莲子、芡实、薏苡仁各 250g,山药 1500g,糯米 500g,人参、茯苓各 150g,白糖适量。 功效:健脾益气,补肾利水,扶正祛邪 (97)茯苓包子 原料:茯苓、山药各 100g,面粉 1000g,白糖猪油各适量。 功效:补气健脾,益阴养胃,宁心安神,涩精止遗 (98)山药汤元 原料:山药、芝麻各 50g,白糖 100g,糯米粉 500g。 功效:补益脾胃,润养五脏。 (99)人参煨猪肚 原料:猪肚 1 个,人参 15g,干姜、花椒各 6g,葱白 3 茎,糯米 80g。 功效:补中益气,散寒暖胃。 (100)艾叶蒸乌鸡 原料:乌骨鸡 1 只,艾叶 20g,黄酒 30ml。 功效:温补脾肾,调经止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