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登鹳雀楼》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8910460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登鹳雀楼》优秀教案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登鹳雀楼》优秀教案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登鹳雀楼》优秀教案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登鹳雀楼》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登鹳雀楼》优秀教案第一课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鹳雀楼教案登鹳雀楼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会认 11 个生字。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出示挂图法。课前准备课前准备课文挂图、生字卡片、配乐朗读带。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第第 1 1 课时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2、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 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 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 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 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二、新课学习二、新课学习背诵古诗、激发兴趣。学生背诵古诗,教师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出示挂图,揭示课题。学习古诗,体会意境。1教师范读古诗。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3学生从古诗中找出生字自由认读或与学习小组间的同学互读。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5学生读古诗(集体读、分男女读、小组读、指名读)巩固生字的读音。6结合挂图,体会意境。边指导学生看图边讲述: 一轮红日傍着山巅逐渐落下去了, 浩浩荡荡的黄河水奔腾不息流入大海,要想看到很远的地方,那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7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哲理。朗读古诗,读中悟韵。指导学生断句,读出韵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师范读,播放配乐朗读带,引导学生反

4、复按照朗读古诗的节奏, 整体感知古诗语言轻重音,语速语调,节拍停顿的变化形式的节奏美。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古诗, (自由读、互读、指名读、赛读、配乐读)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想象画面景象,背诵古诗。三、结论总结三、结论总结一轮红日傍着山巅逐渐落下去了, 浩浩荡荡的黄河水奔腾不息流入大海, 要想看到很远的地方,那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四、课堂练习四、课堂练习朗读古诗,给古诗断句。五、作业布置五、作业布置1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轮红日傍着山巅逐渐落下去了, 浩浩荡荡的黄河水奔腾不息流入大海, 要想看到很远的地方,那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