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藏动力学系统之三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8893166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5.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藏动力学系统之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成藏动力学系统之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成藏动力学系统之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成藏动力学系统之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成藏动力学系统之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藏动力学系统之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藏动力学系统之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区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稍低成熟度稍低。油源对比表明:主要来自于主要来自于东次洼、中次洼东次洼、中次洼。在烃源岩、油源对比、在烃源岩、油源对比、油气资源量的研究上油气资源量的研究上运用盆地模拟技术,整体系统定量的计算了本区的生烃量、排烃量、聚集量,指出了有利的聚集区。指出了有利的聚集区。根据本区生烃期晚、排烃生烃期晚、排烃期短,期短,认为油气运移主要是沿沙三下底部自源侧向底部自源侧向运聚成藏动力系统中运聚成藏动力系统中不整合面运移,在扇三角洲体扇三角洲体系储集砂体系储集砂体中聚集。11、单一油源洼陷的成、单一油源洼陷的成藏模式研究藏模式研究 利用孔隙流体压力和沉积的旋回特征、油源特征划

2、分了富林洼陷成藏动力学系统为: 底部自源高压底部自源高压成藏动力学系统; 中部自源到它源高压到常压中部自源到它源高压到常压成藏动力学系统; 上部它源常压上部它源常压成藏动力学系统。 顶部它源常压顶部它源常压成藏动力学系统。油气主要由沙三下异常高压带向下排烃,沿着沙三下与中生界侧向运移聚集向高部位聚集。根据本区生烃期晚、排烃期短生烃期晚、排烃期短认为油气运移主要是沿沙三下不整合面向沙沙三下不整合面向沙三下的底部三下的底部扇三角洲砂体运移聚集。2富斜富斜1111富15(1)自源直排)自源直排成藏模式成藏模式 富15井位于生油洼陷中心,Es3下含砂率小于5%,9条二维剖面解释其沙三下顶面为一个背背斜

3、斜构构造造,形态完好,面积近2 km2,埋深3000m左右。经钻探,在沙三下油页岩中夹有 2m白云岩,白云岩微裂隙含油、试油白云岩,白云岩微裂隙含油、试油初产6 m3/天,不含水。这种直排式成藏模式,储层被封闭在源层中储层被封闭在源层中,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直接排入储层而形成油气藏。一些深洼陷中砂岩透镜体,白云岩化孔隙空间,具裂隙的白云岩砂岩透镜体,白云岩化孔隙空间,具裂隙的白云岩,均可形成自源直排式成藏模式。 3(2)自源侧向运聚成藏模式)自源侧向运聚成藏模式富林洼陷中次洼沙三段烃源岩,埋深达富林洼陷中次洼沙三段烃源岩,埋深达3800m,其底部为不整合面,油页,其底部为不整合面,油页岩向下排烃,

4、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至沙三下水下扇中聚集成藏。岩向下排烃,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至沙三下水下扇中聚集成藏。中次洼沙三中次洼沙三下油页岩下油页岩4(3)深源侧向)深源侧向垂向入山成藏模式垂向入山成藏模式这种类型与前者相似,不同的是油气运移至断面后排入对盘潜山中,这种类型与前者相似,不同的是油气运移至断面后排入对盘潜山中,并在奥陶系潜山中聚集成藏。并在奥陶系潜山中聚集成藏。 深 源Kg225(4)深深源源侧侧向向-垂垂向向它源成藏模式它源成藏模式 油气沿侧向不整合面油气沿侧向不整合面向上运移汇集在水下扇砂向上运移汇集在水下扇砂层中,后沿断层运移至浅层中,后沿断层运移至浅层层东营组它源成藏动力系东营组它源

5、成藏动力系统统的砂层中聚集成藏。的砂层中聚集成藏。 富斜11井区馆陶底构造图东营组油层东营组油层富富111斜斜7井井97年年1月投产月投产Ed油油层(层(1688.31690.4m)目前目前5mm油嘴喷日油油嘴喷日油30t,含含水水13,累油,累油30714.1t累水累水789.3m3.富富1118井井98年年8月投产月投产Ed油层(油层(1691.81694m)目前目前7mm油嘴喷,日油油嘴喷,日油68t,含水含水1.5%,累油累油13133t,累水累水157m3.富富11斜斜7井井97 年年5月投产月投产Ed油层(油层(1688.11689.9m)目前日油目前日油36t,含水含水64%累油

6、累油14852.7t,累水累水8919m3.垦古斜垦古斜100井井97年年7月投产月投产Ed油层油层(1676.81684.4m)目前日油目前日油3.2t累油累油1964.3t,累水累水940.2m3.垂向输导垂向输导断层断层垂向输导垂向输导断层断层62 2、双油源洼陷的、双油源洼陷的成藏模式研究成藏模式研究 孤南洼陷有孤南洼陷有沙三中下段、沙一段油源层沙三中下段、沙一段油源层,可以,可以划分为划分为 5 5 个成藏动力系统,其中隔开沙一、沙三两个成藏动力系统,其中隔开沙一、沙三两个油源系统的是个油源系统的是沙三上的泥岩和异常压力层沙三上的泥岩和异常压力层,它几,它几乎遍布整个洼陷,厚度变化在

7、乎遍布整个洼陷,厚度变化在3060m,相当稳定,相当稳定,有效的隔开了两个油源系统。有效的隔开了两个油源系统。 7孤南24,Es1,2085m孤南24-1,Es3,2238m:伽玛蜡烷:伽玛蜡烷第一类原油来自沙一段生油岩第二类原油来自沙三段生油岩石油的运移和聚集发生在两个彼此隔离的,独立的压力系统内进行油源对比,追踪确定各油藏与各源层的关系油田井号深度(m)层位Pr/Ph伽玛蜡烷/C30霍烷4-甲基甾/C29甾烷C29s/r+sC29/+油源河滩Gn242085.0Es10.510.690.340.140.2Es1Gn24-12238.0Es31.590.070.60.570.45Es38(1

8、)双自源侧向运聚成藏模式)双自源侧向运聚成藏模式其特点是其特点是沙三下的油和沙一段的油沙三下的油和沙一段的油。虽然生排烃期不同,一个开始于馆陶。虽然生排烃期不同,一个开始于馆陶组初期,一个开始于明化镇组末期,但从孤南洼陷生成后,从洼陷向斜坡组初期,一个开始于明化镇组末期,但从孤南洼陷生成后,从洼陷向斜坡运移,由于两个自源系统中间有稳定的运移,由于两个自源系统中间有稳定的沙三上泥岩,以致密岩性和异常压沙三上泥岩,以致密岩性和异常压力分隔,力分隔,在河滩油田聚集时三个自源系统中在河滩油田聚集时三个自源系统中沙三和沙一段沙三和沙一段油气特征差别明油气特征差别明显,没有发生相混现象。显,没有发生相混现

9、象。 孤南洼陷孤南洼陷沙一段油源沙一段油源孤南洼陷孤南洼陷沙三段油源沙三段油源沙三上段沙三上段泥岩分隔层泥岩分隔层9(2)混源侧向)混源侧向-垂向阶梯状它源成藏模式垂向阶梯状它源成藏模式这这种种类类型型是是孤孤南南洼洼陷陷的的沙沙三三、沙沙一一段段源源层层向向孤孤东东、孤孤岛岛油油田田浅浅层层馆馆陶陶组组供供油油气气的的成成藏模式。藏模式。孤孤南南洼洼陷陷沙沙三三、沙沙一一段段源源层层生生产产的的油油气气顺顺自自源源系系统统向向东东、向向北北运运移移遇遇到到断断层层后后顺顺断断层阶梯状垂向层阶梯状垂向侧向运移侧向运移,直至浅层馆陶组的披覆背斜中聚集成藏。,直至浅层馆陶组的披覆背斜中聚集成藏。在在这这种种成成藏藏模模式式中中,洼洼陷陷中中的的两两个个自自源源层层虽虽然然先先后后排排烃烃,开开始始侧侧向向运运移移的的系系统统不不同同,但但在在后后来来的的侧侧向向垂垂向向阶阶梯梯状状运运移移中中,进进入入大大断断层层垂垂向向运运移移,最最后后至至油油藏藏中中均均会会发发生混合作用形成生混合作用形成混源油藏混源油藏。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