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8890608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176 大小:7.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1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方 剂剂 学学Prescriptions of TCM 提提 纲纲总总 论论各各 论论总总 论论大叶性肺炎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主药:抗生素次药:解痉平喘次药:化痰药使药佐药臣药君药其他药1.1.方剂学的概念方剂学的概念两两前前提提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研研究究内内容容基本理论配伍规律临床运用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全运用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2.2.方剂的概念:方剂的概念: 是中医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并酌定剂量、规定适宜的剂型及用法而成的处方。方:方:1、医方、药方、处方。 “譬医之治病也,方施而药行” 2、规定

2、、规矩 之意。 “以规成园,以矩成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 剂:剂: 古文通“齐”,整齐、整合、排列 ;调配、调 和。 “排比而整齐谓之齐” “参差而无杂谓之齐”可见方剂是指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合成方。可见方剂是指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合成方。l 方剂具有特定剂型的中药处方。中药处方。ll l l辨证立法选药、定量、配伍组成原则方剂剂型、用法二、方剂发展概况二、方剂发展概况1.1.五十二病方论:五十二病方论:战国时期,载方283首 (能够辨认的197首),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方剂著作。2.2.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战国时期,书中有关辨证立法、组方结构、配伍方法、用药宜忌等理论,为方剂

3、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3.3.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著;载方314首。既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又首创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誉称之为“方书之祖方书之祖”。4.4.宋金元时期方剂学全面发展宋金元时期方剂学全面发展 宋宋代代太太平平惠惠民民和和剂剂局局方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修的“成药典成药典”。 医方集解:首开综合分类方剂的先例。5.5.近现代时期特点:近现代时期特点: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是 :A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B伤寒杂病论 C医方集解 D太平圣惠方 答案:答案:A A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 :A古今名医方论

4、 B医方集解 C伤寒明理论 D医方考 答案答案:B:B3被誉为方书之祖的方书是: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普济方 D伤寒杂病论 答案:答案:D D * 治法是指导方剂应用的依据; * 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 治法:即治疗方法。经过辨证论治,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1. 1.治法的概念:治法的概念:2.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三、治三、治 法法 “八法八法”的概念:的概念:“八法”为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所归纳出来的八种治疗大法。其谓:“论治病之方,则有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3.3.3.3.“八法八法八法八法”从八纲辨证推导出八法之

5、思路从八纲辨证推导出八法之思路寒 温 热 清 虚 补 单一治法(七法) 汗 实 泻 吐 消 和(复合治法) 下八法“八法八法”的内容:的内容: 汗法汗法 吐法吐法 下法下法 和法和法 温法温法 清法清法 消法消法 补法补法 汗法(解表法)汗法(解表法)汗法(解表法)汗法(解表法) Diaphoresis Diaphoresis Diaphoresis Diaphoresis 黄黄帝帝内内经经:“其其在在皮皮者者,汗汗而而发发之之”,是通过开泄腠理,宣发肺气,调畅营卫等作用,使病邪从汗出而解的一种治法,主要用于治疗表症。 1.辛温发汗适用于表寒症,代表麻黄汤、桂枝汤。 2.辛凉发汗适用于表热症,

6、代表桑菊饮、银翘散。 吐吐吐吐 法法法法EmesisEmesisEmesisEmesis 黄黄帝帝内内经经:“其其高高者者,因因而而趆趆之之。”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常用于食物中毒或痰涎阻塞咽喉,食停胃脘等病证。 代表方:瓜蒂散下法(泻下法)下法(泻下法)下法(泻下法)下法(泻下法) PurgationPurgationPurgationPurgation 黄黄帝帝内内经经:“其其下下者者,引引而而竭竭之之”。是通过涤荡肠胃,泄出肠中积滞,使停留在胃肠的宿食、燥屎、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去除病邪的治法。 攻逐体内结滞,通

7、泻大便、水饮的一种治法。用于大便秘结、痢疾、水饮停聚胃肠等里实证。 代表方大、小承气汤、麻仁润肠丸。 和法(和解法)和法(和解法) Mediation Mediation 是通过和解和解与调和调和的作用,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方治法。1.1.和解少阳:和解少阳:用于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胸胁满闷、 口苦咽干、脉弦等。代表方小柴胡汤。2.2.调和肝脾:调和肝脾:用于肝气郁结之胸闷、心烦、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等证,代表方逍遥散。 温法(祛寒法)温法(祛寒法) Warming Warming 黄黄帝帝内内经经:“寒寒者者温温之之”,是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法。

8、1.1.温中祛寒:温中祛寒:用于脾胃虚寒症,代表方理中汤。 2. 2.回阳救逆:回阳救逆: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致四肢 厥逆、恶寒倦卧等。代表方四逆汤。 3. 3.温经散寒:温经散寒:外寒侵袭,证见四肢冷痛、肢端青紫, 痛经等证,代表方温经汤,当归四逆汤。 清法(清热法)Heat-reducing 黄黄帝帝内内经经:“热热者者清清之之”,是治疗各种里热症的一种治法。1.1.清热泻火:清热泻火:热在气分,代表方白虎汤。2.2.清热凉血:清热凉血:热入血分,吐血、衄血、代 表方犀角地黄汤。3.3.清热燥湿:清热燥湿:湿热内蕴引起的黄疸、痢疾等,代 表方龙胆泻肝汤。4.4.清热解毒:清热解毒:热

9、毒引起的红肿热痛等证,代表方 五味消毒饮。 清法一般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或化脓性炎症,其功效是通过抗菌、消炎、退热作用来实现的。 清法(清热法)清法(清热法) 消法(消散法)消法(消散法) Elimination Elimination 内内经经:“坚坚者者消消之之”,是消食导滞,消痞散积的一种治法。1.1.消食导滞:消食导滞:适用于食积停滞引起的脘腹胀满,恶心 呕吐、嗳腐吞酸、腹痛腹泻等症, 代表方保和丸。2.2.行气消瘀:行气消瘀:气滞血瘀证侯,代表方大黄蛰虫丸。 3.3.软坚散结:软坚散结:用于痰核瘰疠证侯,代表方小金丸。4.4.安蛔杀虫:安蛔杀虫:用于肠道寄生虫,代表方乌梅丸。5.5.活血

10、祛瘀:活血祛瘀: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内停的病证。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等。 消法(消散法)消法(消散法)消法与下法在适应病证方面的区别消法与下法在适应病证方面的区别下法下法消法消法病位病位中下两焦 全身病势病势急迫 较缓病程病程短 长正气状况正气状况正虚不明显 正虚邪实补法(补益法)补法(补益法) Tonification Tonification 黄黄帝帝内内经经:“虚虚者者补补之之”,是补益气血,阴阳,治疗各种虚证的一种治法。 1. 1.补气法:补气法:用于气虚引起乏力,气短便溏、自汗 浮肿、脏器脱垂等症,代表方补中益气汤等。 2. 2.补血法:补血法:用于血虚证,面黄、失眠健忘、

11、月经 量少或闭经,代表方四物汤。 3.3.补阴法:补阴法:用于阴虚证,口干咽燥、盗汗遗精、舌红 少苔等证,代表方六味地黄丸。4.4.补阳法:补阳法:用于阳虚引起的证侯,畏寒,腰膝冷痛、 阳萎早泄、小便频数等证,代表方肾气丸。 补法(补益法)补法(补益法)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泻下剂的作用: A 荡涤实热 B 峻下热结 C 排除胃肠积滞 D 攻逐水饮、寒积 答案:答案:A A试试 试试 看看 2. 一患者发热,怕热,多汗,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应采用哪种治法? A 汗法 B 下法 C 清法 D 补法 答案:答案:C C 3.一患者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流清流清涕,咳白稀痰,舌淡红,苔薄

12、白,脉浮紧,此患者应治以何法? A 和法 B 汗法 C 补法 D 下法答案:答案:C C 4. 下列哪一具体方法属于消法范畴? A 荡涤胃肠积滞 B 利水消肿 C 活血化瘀 D 和解少阳 答案:答案:C C 5. 一患者症见:头晕,乏力,气短,咳嗽,大便欠畅,舌淡红,苔白,脉弱,应采取哪种治法? A 和法 B 消法 C 补法 D 下法 答案:答案:C C 6. 连连看。虚者补之其下者,导而竭之其高者,引而趆之热者清之坚者消之下法消法补法清法吐法四、方剂的组成原则四、方剂的组成原则 The Principle of Forming a The Principle of Forming a Pre

13、scriptionPrescription四、方剂的组成原则四、方剂的组成原则 1. 1.理论的形成理论的形成 “君、臣、佐、使”组成基本结构的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后世医家论述后世医家论述金张元素:“力大者为君”。 李东垣:“主病之为君,兼见何病,则以佐 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 “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使药又 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 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2.2.君、臣、佐、使涵义君、臣、佐、使涵义君药:君药: 针对主病主病或主证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臣药

14、:1、辅助君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佐 药药:1 1、佐助药,、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次要兼证的药物。2 2、佐制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的药物。3 3、反佐药、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病重隔药。 使药:使药:1、引经药引经药,(引经报使),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 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

15、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以麻黄汤为例:主治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等,兼证是咳喘。 麻黄君药:重在发汗解表 桂枝臣药:助麻黄增强发汗解表作用 杏仁佐药:助麻黄止咳平喘 甘草使药:以调和药性 上面的例子,是临床常用的一般配方原则,但也不是每配一个处方,必须要用四味以上或更多的药物,硬把君、臣、佐、使的内容套上不可,也不是说方中的药物越多疗效越大,而是根据病证需要都合理地选药配方。 君、臣、佐、使运用须知:君、臣、佐、使运用须知:1、君药不可缺少,药味少,用量大。2、臣佐使药不必具备,且一药可兼多职。1.臣药的作用有哪些? A 治疗主证 B 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病 C 治疗主病 D 治疗

16、主要兼症或兼病答案:答案:C C、D D2.佐药的作用有哪些 A 治疗次证 B 辅助君、臣药的治疗作用 C 降低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 D 防止病重隔药答案:答案:A A、B B、C C、D D3.下列哪些论述是使药的作用? A 引其他药入病所 B 辅助佐药的治疗作用 C 调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D 防止病重隔药答案:答案:A A、C C4.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方中必须有臣药 B 必须君药 C 一药可兼有多种作用 D 方中君臣佐使必需具备答案:答案:B B各各 论论 一一 、解表剂、解表剂概概 念:念:解表药-发汗、解肌、透疹适应证适应证:表证分分 类:类: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煎煎 煮:煮

17、:不宜久煎,煮开后再小火煮10-15分钟即可。服服 法:法:宜温服,忌食生冷、油腻及辛辣(一)辛温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辛辛温温解解表表适应证:适应证:风寒表证恶寒或恶风,无汗或 有汗,发热或不发热,脉浮组方配伍规律:组方配伍规律: 以辛温解表药为主,常配: 1、活血通脉药(桂枝、川芎) 2、宣降肺气药(杏仁、桔梗) 组成:组成: 君药:君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臣药:臣药: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解除肢体疼痛。 佐药:佐药:杏仁宣降肺气,助麻黄平喘。 使药:使药:甘草调和药性,缓和桂枝辛散, 防麻黄过于发散。 1.1.麻黄汤麻黄汤 辛辛温温解解表表 功功 用: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主

18、 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无汗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脉浮。 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嗽痰多清稀者。麻黄汤麻黄汤 辛辛温温解解表表2.2.桂枝汤桂枝汤 组成组成君药:君药:桂枝解表通阳气;臣药:臣药:白芍敛阴和营,防桂枝辛散而伤阴。佐药:佐药:生姜助桂枝解表 大枣助桂枝、白芍和营血。使药:使药:炙甘草调和药性。辛辛温温解解表表 功用:功用:辛温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头痛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汗出恶风、 苔薄白、脉浮缓。 临床运用:感冒、关节痛、多汗症、产后外感等。 辛辛温温解解表表桂枝汤桂枝汤 (二)辛凉解表剂(二)辛凉解

19、表剂 适用证:外感风热或风温初起:发热,有汗或无汗,或恶风,口干,咽痛,咳嗽,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以辛凉解表药为主,常配: 1、清热解毒药(银花、连翘) 2、宣降肺气药(杏仁、桔梗)辛辛凉凉解解表表药物组成:药物组成:君药:君药:桑叶甘苦性凉,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菊花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 臣药:臣药:杏仁、桔梗宣肺利气而止咳。 连翘清热解毒佐药:佐药:薄荷疏散风热 芦根清热生津而止咳 使药:使药: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相合而利咽喉。 诸药相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畅,则表证解,咳嗽止。 1. 1.桑菊饮桑菊饮 辛辛凉凉解解表表 功功 用: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主 治:治

20、:外感风热初起,咳嗽头痛、发热微恶寒、 苔薄白、脉浮数。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以咳嗽为主。 辛辛凉凉解解表表 桑菊饮桑菊饮 2.2.银翘散银翘散银翘散银翘散 组组 成:成: 君君 药:药:银花、连翘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臣臣 药:药:薄荷、牛蒡子、芥穗、淡豆豉辛散表邪、 透热外出 佐使药:佐使药:桔梗、甘草宣肺祛痰、利咽散结 竹叶、芦根清热生津以止渴。 辛辛凉凉解解表表 功功 用: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主 治:治:外感风热初起,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 咽痛口渴、有汗不多,舌尖红、苔薄白或薄 黄,脉浮数。 现代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扁桃体炎,麻疹初起发热等证

21、。 辛辛凉凉解解表表银翘散银翘散 桑菊饮与银翘散比较桑菊饮与银翘散比较方名方名比较比较银翘散银翘散桑菊饮桑菊饮功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止咳利咽解表、清热力强( (辛凉平剂辛凉平剂) )宣肺止咳力大( (辛凉轻剂辛凉轻剂) )主治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口渴,咳嗽,脉浮数温病初起,表热重证症见发热咽痛,无汗恶寒,舌红脉浮数风温初起,表热轻证但咳,余症不显。辛辛凉凉解解表表3.3.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 组组 成:成:君君 药:药:麻 黄发汗、宣肺平喘;臣臣 药:药:生石膏清泄肺热;佐佐 药:药:杏 仁宣肺止咳;使使 药:药:甘草和药性。 辛辛凉凉解解表表 功用:功用:宣泄郁热,清肺平喘 主治:主治:外感

22、风热或风寒郁久化热,热壅于肺所致咳 嗽气喘、痰多色黄、口渴、高热不退、舌红 苔白或黄,脉滑数。 常用本方治疗急慢性气管炎、肺炎、麻疹合并肺炎。 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 辛辛凉凉解解表表小小 测测1.解表剂煎服方法正确的是 A 大火久煎 B 文火久煎 C 饮食无禁忌 D 先武火煮开后,再文火煮10-15分钟 辛辛凉凉解解表表答案:答案:D D2.下列哪个方子为辛凉轻剂? A 麻杏石甘汤 B 桑菊饮 C 银翘散 D 麻黄汤答案:答案:B B3.麻黄汤的组成中不包括? A 杏仁 B 桂枝 C 石膏 D 甘草答案:答案:C C4.一患者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舌淡红,苔白,脉浮紧,应使用哪个方

23、子治疗? A 麻杏石甘汤 B 桂枝汤 C 银翘散 D 麻黄汤答案:答案:D D5.解表剂属于八法中的哪一法? A 下法 B 汗法 C 消法 D 清法答案:答案:B B6.一患者临床症见:高热,汗出,喘咳,咳黄痰,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应用何方? A 麻黄汤 B 桑菊饮 C 麻杏石甘汤 D 银翘散答案:答案:C C7.麻黄汤与桂枝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 恶寒与恶风 B 有汗与无汗 C 风寒表实证与风寒表虚证 D 咳嗽与咽痛答案:答案:C C组成组成: :清热药为主作用作用: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透热治证治证: :里热证清清热热剂剂二、清热剂二、清热剂1.白虎汤 组组成:成:生石膏

24、、知母、甘草、粳米君君药:药:生石膏辛甘大寒,以制阳明内盛之热;臣臣药:药:知母苦寒质润,助石膏清肺胃之热,借 苦寒润燥以滋阴;佐使药:佐使药:甘草,粳米:益胃护津,防大寒伤阴之弊。清清热热剂剂 功功 用:用:清热生津主主 治:治:外感病邪入里化热之气分实热证。 高热、口干舌燥、大饮、面赤恶热、大汗出,脉 洪大有力。适应症:适应症:一般以四大(即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典型症 状为依据。 常用本方加减治疗乙脑、流脑、肺炎、糖尿病。 清清热热剂剂白虎汤 2.龙胆泻肝汤组成组成君药:君药:龙胆草泻肝经实火,下除下焦湿热 臣药:臣药:黄芩、栀子加强龙胆草泻热之力 佐药:佐药

25、:木通、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生地、当归滋 阴养血,防止伤阴 使药:使药:柴胡疏肝清热,引诸药入肝。 甘草调和药性,防伤胃清清热热剂剂功功 用:用:泻肝胆湿热 主主 治:治:肝经实火所致胁肋疼痛,口苦、目赤肿痛、 耳鸣耳聋,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现代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肝炎、胆囊炎、急性中耳炎、结膜炎、急性泌尿系感染,阴囊湿疹及带状疱疹。龙胆泻肝汤清清热热剂剂3.犀角地黄汤 组成组成 君君 药:药:水牛角清心火而凉血解毒,热清血自宁 臣臣 药:药:生地凉血滋阴 佐使药:佐使药:赤芍、丹皮凉血散瘀 清清热热剂剂 功用:功用:清心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主治:用于外感热病、热入血分、证见高热、神昏

26、 谵语、出血或发斑、舌红绛,脉数。 代常用本方治疗血液病、败血症、尿毒症出血等,临床表现有高热、出血、神志改变者。 犀角地黄汤清清热热剂剂4.五味消毒饮 组成组成君君 药:药: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臣臣 药:药: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蒲公英、连翘 治疔毒要药,适用于痈疮肿毒清清热热剂剂 功用: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痈肿 主治:主治:各种疱疡肿毒,证见局部红肿热痛,舌红, 脉数。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乳痈,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等。五味消毒饮 清清热热剂剂 组组 成成 君君 药药: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臣佐药:臣佐药:黄连、黄柏、秦皮助白头翁,清热解毒,燥 湿止痢 5.白头翁汤清清热热剂剂 功用:功

27、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主治治:热毒下迫之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弦数。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 清清热热剂剂 白头翁汤 1具有清心解毒,凉血散瘀功用的方剂是: A 白虚汤 B 犀角地黄汤 C 白头翁汤 D 龙胆泻胆汤 答案:答案:B B2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功效的方剂是: A 银翘散 B 桑菊饮 C 白虎汤 D 白头翁汤 答案:答案:C C3下面哪个方剂可以用于丹毒的治疗: A 银翘散 B 五味消毒汤 C 白虎汤 D 白头翁汤 答案:答案:B B4下面哪个方剂可以用于痢疾的治疗: A 银翘散 B 五味消毒汤 C 白虎汤 D 白头翁汤 答案:答案

28、:D D5.胁肋疼痛,口苦、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选用何方治疗? A 龙胆泻肝汤 B 五味消毒汤 C 白虎汤 D 白头翁汤 答案:答案:A A 组成组成 泻下药为主。 作用作用 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 热、攻逐水饮 “下法”。 泻下剂泻下剂 三、泻下剂泻泻下下剂剂1.大承气汤泻泻下下剂剂 组成: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君:君:大黄 苦寒泄热,清泻肠胃积滞。 臣:臣:芒硝 咸寒泻热,软坚润燥通便。 黄、硝相须为用。 佐:佐:枳实 破气散结,消积除痞。 厚朴 宽肠下气,消胀除满。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泻泻下下剂剂功功用:用:峻下热结主主治:治:阳明腑实重证:阳明

29、腑实重证: 大便不通,脘腹痞满,腹痛拒按,甚或 潮热谵语。舌苔黄燥起刺,脉沉实。热结旁流证: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 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大承气汤泻泻下下剂剂病机特点:病机特点:痞:痞:自觉胸脘闷塞不舒。满:满: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燥:肠中燥屎干结不下,舌苔黄燥。实:实:腹痛拒按,大便秘结,脉实有力。大承气汤泻泻下下剂剂2.麻 子 仁 丸泻泻下下剂剂组成:组成:麻子仁、枳实、芍药、厚朴、大黄、杏仁、蜂蜜君药:君药:麻子仁润肠通便臣药:臣药:大黄通泄热结,芍药,杏仁养阴润肠佐使佐使:厚朴、枳实行气通便。

30、 麻 子 仁 丸泻泻下下剂剂麻麻 子子 仁仁 丸丸泻泻下下剂剂主治:主治:脾约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胃热脾阴不 足)使用注意 年老体虚,津亏血少者,以及孕妇应慎用或忌用。随证加减 痔疮便秘,加桃仁、当归; 痔疮出血,加槐花、地榆; 伤津较甚,加生地、玄参、石斛。四、补益剂补补益益剂剂u 组成:组成:补益药物为主u 功效:功效: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u 主治:主治:各种虚证1.四君子汤 组成: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君药:君药:人 参甘温、补气健脾 臣药:臣药:白 术苦温、健脾燥湿、助脾运化 佐药:佐药:茯 苓与白术健脾渗湿 使药:使药:炙甘草补脾和胃 补补益益剂剂方名由来方名

31、由来 “君子”,古时泛称才德出众之人。张璐云:“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朮、苓、草,甘温益胃,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德,故为君子”。(张氏医通)王晋三曰:“汤以君子名,功专健脾和胃,以受水谷之精气,而输布于四脏,一如君子有成人之德也。”四君子汤 补补益益剂剂 功用: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主治: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所致面色晄白、四肢无力、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四君子汤 补补益益剂剂四君子汤加减方四君子汤加减方1.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 健脾祛湿化痰,用于脾胃虚弱兼有咳嗽痰多稀白,或恶心、呕吐及老年性慢性气管炎。2.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加木香、砂仁。 健脾和胃理气,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

32、指肠溃肠而见胃脘胀痛,食少倦怠或恶心呕吐。补补益益剂剂四君子汤 2.补中益气汤 组组 成:成:黄芪、白术、炙甘草、党参、升麻、柴胡、陈皮、 当归 君君 药:药:黄芪补气升阳 臣臣 药:药:党参、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 佐使药:佐使药:升麻、柴胡协同黄芪、党参补升举阳气 陈皮理气化滞 当归补气和营 补补益益剂剂 功功 用:用: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主主 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自汗体倦,以及中气下陷之内脏下垂、久泻、低血压头晕或气虚发热等。 补补益益剂剂补中益气汤 3.归脾汤 组成:组成:党参、白术、茯神、炙甘草、当归、黄芪、 龙眼肉、酸枣仁、远志、生姜、大枣.君药:君药:党参、白术、

33、茯神、炙甘草补气健脾 臣药:臣药:当归、黄芪补气生血佐药:佐药: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 木香理气醒脾使药:使药:生姜、大枣营卫补补益益剂剂功效:功效: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主治:主治:心悸,失眠健忘; 纳少便溏,疲乏无力; 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神经衰弱、再障、血小板减少性紫殿、月经不调等。 补补益益剂剂归脾汤 4.四物汤 组成: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药 君药:君药:熟地滋阴养血,补肾填精。 臣药:臣药:当归补血活血,养血调经 佐使药:佐使药: 白芍养血补阴;川芎活血行气, 使补而不滞 补补益益剂剂 功用:功用:养血调经 主治:主治:血虚血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以及一切

34、血虚 证。补补益益剂剂 四物汤四物汤四物汤加减方四物汤加减方1.1.桃红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四物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用于血虚挟瘀之月经不调或闭经。2.2.八八 珍珍 汤:汤:四物加四君。 气血双补,用于气血两虚之证。3.3.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加黄芪、肉桂,用于气血 不足兼阳虚之证。 补补益益剂剂5.六味地黄汤 组成:组成: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君药:君药:熟地滋阴补肾,填精补髓。 臣药:臣药:山萸肉补养肝肾而涩精; 山药-补益脾阴,兼以固肾。 佐使药佐使药:泽泻-利湿泄肾浊, 茯苓-健脾渗湿,助山药之健运; 丹皮-清泻虚热,制约山萸肉之温涩。 补补益益剂剂

35、功用: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之证头晕耳鸣、腰 膝酸软、盗汗遗精、咽干喉痛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 补补益益剂剂六味地黄汤六味地黄汤加减方1.1.知柏地黄汤:知柏地黄汤:加知母、黄柏。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五心烦热,盗汗遗精,配清热解毒药治慢性泌尿系感染等。2.2.杞菊地黄汤:杞菊地黄汤:六味加枸杞子、菊花。 滋补肝肾明目,用于肝肾阴虚之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高血压病属于阴虚阳亢者。 补补益益剂剂六味地黄汤6.肾气丸 组成:组成: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 君药:君药:附子、肉桂 滋补肾阳 辅佐药:辅佐药:六味滋补肝肾 补补益益剂剂 功功

36、效:效:温补肾阳 主主 治:治:肾阳不足之腰膝冷痛或下半身发凉,小便不利或 尿频,夜间尿多以及咳喘,消渴、水肿,孕妇转 胞等。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腰痛,性功能不全等,见有以上症状均可用。 加 减:济生肾气丸,肾气丸加牛膝、车前子。利尿消肿,用于肾阳不足之腰痛、腿肿、 小便不利。 补补益益剂剂肾气丸血府逐瘀汤组成:组成:君药:君药: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祛瘀;牛膝祛瘀而通血脉。臣药:臣药:柴胡、枳壳、桔梗疏畅胸中气滞、使气行则血行。协助君药以活血祛瘀。佐药:佐药:生地、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 使药:使药:甘草调和清诸药。消消 剂剂 功用: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

37、痛 主主 治治 : 胸 中 血 瘀 , 血 行 不 畅 之 头 痛 、 胸 痛 日 久 不愈,痛如针刺,心悸失眠、舌质暗红、舌边有瘀斑,脉弦。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心绞痛,神经官能症、闭经、痛经、头痛等证。消消 剂剂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 组成:组成:蒲黄、五灵脂、当归、川芎、元胡、赤 芍、没药、肉桂、小茴香、干姜。 君药:君药:蒲黄、五灵脂、当归、川芎 活血 化瘀。 臣药:臣药:元胡、赤芍、没药活血定痛。 佐使药:佐使药:肉桂、小茴香、干姜温经散寒。消消 剂剂少腹逐瘀汤功用: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少腹胀满、月经不调或经期腰酸腹痛等证。 临床多用于妇科治疗月经不调

38、、痛经、不孕症,属于冲任虚寒。消消 剂剂补阳还五汤 功用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 医林改错:“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消消 剂剂补阳还五汤消消 剂剂 组成:组成:生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 龙、川芎、红花、桃仁各3g。 君:君:黄芪 大补元气,使气旺而促进血行。臣佐:臣佐:当归尾 活血祛瘀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通经活 络。治疗特点:治疗特点:用本方治疗,左侧病比右侧病好治, 下半身比上半病好治。现代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应用: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脑梗塞后 遗症、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皮肤病、肌 无力等。

39、补阳还五汤消消 剂剂温经汤功用功用功用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主治:主治:主治: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uu漏下不止,或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漏下不止,或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uu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月经超前或延后;uu或逾期不止;或逾期不止;uu或一月再行;或一月再行; uu或经停不至;或经停不至;uu亦治女人宫冷,久不受孕。亦治女人宫冷,久不受孕。兼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消消 剂剂 君:君:吴茱萸 温经散寒 桂 枝 助吴萸温经散寒,兼通利血脉 臣:臣:当 归 川 芎 养血,活血,调经 白 芍 丹

40、 皮 活血祛瘀,清虚热 阿 胶 养血滋阴 麦 冬 制约吴茱萸、桂枝温燥之性温经汤消消 剂剂组成: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 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 佐:佐:人 参补中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半 夏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助于祛瘀调经 生 姜助吴萸、桂枝温经散寒 -合参、夏、草以温中养胃 使:使:甘 草调和药性。温经汤消消 剂剂功用:功用: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主治:主治:产后血虚受寒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本方是产后一个通用方,对于行恶露、促进子宫复原都有好处。 益母草是用于产后复原子宫的单味药,但性偏凉,因此用艾叶代替更佳。生化汤生化汤消消 剂剂组成:组成:全当归25克,川

41、芎9克,桃仁9克,干姜2克,甘草2克。 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君:君:当 归 补血活血,化瘀生新 温经散寒。 臣:臣:川 芎 活血行气 桃 仁 活血化瘀 佐:佐:炮 姜 温经止痛。 黄 酒 温通血脉而活血 童 便 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使:使:炙甘草 调和诸药生化汤消消 剂剂功用: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主治:湿痰咳嗽 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 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 白润,脉滑。二陈汤二陈汤消消 剂剂二陈汤二陈汤组成: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生姜,乌梅。 君:君: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臣:橘红 理气和胃,使气顺则痰消咳止; 燥湿化痰; 佐:佐:茯苓 健脾

42、渗湿,使湿去则痰无以生(杜绝生痰之源) 生姜 和胃降逆止呕; 使:使:炙甘草 调和诸药。消消 剂剂 现代应用:现代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咽炎、慢性胃炎、眩晕、脂肪肝、代谢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二陈汤二陈汤功用: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上扰心神:上扰心神:虚烦不眠,惊悸不宁。 胃气上逆:胃气上逆:呕吐呃逆。 上蒙清窍:上蒙清窍:癫痫。温胆汤温胆汤痰热内阻苔腻微黄,脉弦滑。为什么叫温胆汤?腐熟水谷与少阳之气有关,胆内藏相火,助脾胃腐熟水谷的功能。胆为清静之府,内藏清汁,既不寒也不热,只有常温才能帮助脾胃运化消消 剂剂组成: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43、、生姜、 大枣。 君:君:半夏 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臣:臣:竹茹 清胆和胃,止呕除烦。 佐:佐:枳实 行气导滞,顺气消痰; 橘皮 理气化痰; 白茯苓 健脾渗湿以消痰; 生姜 和胃止呕; 大枣 补中健脾。 使:使:炙甘草 和中,调和诸药。温胆汤温胆汤消消 剂剂 现代应用现代应用:精神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颅脑损伤后遗症、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冠心病、室性早搏、心脏低电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肺炎、小儿哮喘、糖尿病、多发性硬化、颈椎病等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者。温胆汤温胆汤消消 剂剂功用:功用:消食和胃。主治:主治:一切食积脘腹痞满胀痛,喛腐吞酸, 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

44、,脉滑。 本方为消导平剂,是治疗一切食积轻证的常用方。常用于儿童,因过于平和,成人用之多无效。保和丸保和丸消消 剂剂保和丸保和丸组成: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君:君:山楂 消一切食积,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 神曲 消食健脾,尤善消酒积。 萝卜子 下气消食,长于消谷面之积。 臣:臣:半夏、陈皮 行气化滞,和胃止呕。 茯苓 健脾渗湿,和中止泻。 佐:佐:连翘 清热散结 消消 剂剂枳术丸枳术丸组成:组成:枳实30克、白术60克。荷叶烧饭为丸。 君:君:白术 健脾化湿。 臣:臣:枳实 行气消胀。 佐:荷叶助君臣养脾胃,升清阳。功用:功用:健脾消痞。主治: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

45、胸脘痞满,不思饮食。 香砂枳术丸枳术丸加木香、砂仁。消消 剂剂主治:主治:中焦虚寒自利不渴,呕吐腹痛, 不欲饮食, 阳虚失血; 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 由中焦虚寒引发的胸痹 理中丸理中丸温温 剂剂理中丸理中丸组成:人参、甘草、干姜、白术组成:人参、甘草、干姜、白术 君:君:干姜 温中散寒。 臣:臣:人参、白术 益气健脾化湿。 佐使:甘草佐助臣药以健脾益气,调和诸药。功用: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温温 剂剂 现代应用:现代应用:急慢性胃肠炎、冠心病、慢支、心律失常、慢性盆腔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理中丸理中丸温温 剂剂治法:治法:主治:主治:虚劳里急(气血阴阳俱虚)。腹中时疼,喜温喜按,面色无华

46、,心悸,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缓。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温温 剂剂中焦虚寒肝脾不和阳虚寒凝土虚木乘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弦化源匮乏阴血不足血虚失荣心悸,面色无华阴虚内热心烦,手足烦热,咽 干口燥小建中汤小建中汤组成:组成: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君:君: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臣:臣:桂枝温运阳气桂、饴合用,辛甘化阳,以温 建中阳。 芍药滋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芍、饴合用 ,酸甘化阴,以增养阴血,缓急止痛之效 佐:佐:生姜、大枣补益脾胃,增强温中脏之效 使:使:炙甘草甘温益气, 调和诸药。温温 剂剂配伍要点:配伍要点: “辛甘化阳辛甘化阳”和

47、和“酸甘化阴酸甘化阴” 于气血营卫之中取治于中,通过温建中气,资助营卫化生,以养五脏,故名“建中”,甘温补中,调养阴阳,药用平和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温温 剂剂 现代运用现代运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过敏性结肠炎等见有腹痛;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见有发热者等。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温温 剂剂四逆汤四逆汤治法:治法:回阳救逆主治:主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 少阴病之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证太阳病汗多亡阳者温温 剂剂四逆汤四逆汤组成:组成:附子、干姜、炙甘草。 君:君:附子温肾祛寒, 回阳救逆。 臣:臣:干姜温阳散寒 佐、使:佐、使:炙甘草益气温中,调和诸药, 助制约附子毒性 本经疏注:“

48、附子以走下, 干姜以守中,有姜无附则难 收斩将夺旗之功,有附无姜难取坚壁不动之效”。两药相须为用,助阳散寒之力尤大,有“附 子无姜不热”之说温温 剂剂四逆汤四逆汤四逆汤加减方:四逆汤加减方: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汤:组成:干姜、附子。功效:回阳除躁。 主治: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功效:回阳益气,救逆固脱。 主治:四肢厥逆,恶寒踡卧,脉微而复自下利,利虽目而余证仍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逆汤加猪胆汁。温温 剂剂四逆汤四逆汤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强心升压、减慢窦性心律。 现代应用:现代应用:感

49、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属亡阳虚脱者;胃肠炎、肾炎、尿毒症等属脾肾阳气虚衰者。温温 剂剂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主治:血虚受寒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 微欲绝。 寒入经络腰、股、腿、足疼痛。 温温 剂剂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l 组成:组成:桂枝、白芍、细辛各三两、炙甘草、通草各二两、l 大枣十五枚。l 君:君:当归、桂枝补养肝血,温通血脉l 臣:臣:芍药益阴敛营l 细辛温经散寒l 佐:佐:木通通利血脉、关节l 使:使:大枣、炙甘草补中调药l 加减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其人内有久寒者。温温 剂

50、剂 现代应用:现代应用:血栓闭管性脉管炎、雷诺氏病、风湿性关节炎、冻疮、小儿麻痹等属血虚寒凝者。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温温 剂剂病例分析病例分析 一女性患者,腹泻反复发作6年余,每于晨起腹泻,便稀急迫,腹部绞痛,畏寒,肢冷,纳少,喜热食,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 诊断:腹泻脾肾阳虚 选方:附子理中汤 病例分析病例分析 同一患者,经附子理中治疗后腹泻好转,一年后再次就诊,诉夜尿混浊,尿桶内上浮白色油状物,无腹泻,体重无明显变化,无腹泻,舌淡,苔白,脉沉细。 尿常规:未见异常。 诊断:乳糜尿 中医辨证:脾肾阳虚失固 选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温温 剂剂小柴胡汤小柴胡汤 功用:功用:和

51、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 ,心烦喜呕,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口苦,咽干,目眩。 女人伤寒女人伤寒,热入血室热入血室:指妇人月经期间,外受风寒, 化热内传,热与血相互搏结,故见经水不 当断而断,又见少阳寒热往来等证候者 黄疸、杂病、疟疾而见少阳证者。黄疸、杂病、疟疾而见少阳证者。 和和 剂剂小柴胡汤小柴胡汤 组成:半夏、柴胡、人参、黄芩、生姜、大枣、生地组成:半夏、柴胡、人参、黄芩、生姜、大枣、生地。 君:君:柴胡 重用之以透少阳(半表)之邪; 辛散疏畅少阳枢机的郁滞。 臣:臣:黄芩 清泄少阳(半里里)之热; 柴、芩

52、相配:透表泄热,调畅气机,和解少阳。柴、芩相配:透表泄热,调畅气机,和解少阳。 佐:佐:半夏、生姜 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 益气扶正以祛邪外出; 使:使:炙甘草 充实正气以防邪气内传。 调和诸药。 和和 剂剂 现代应用:现代应用:感冒、疟疾、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道感染、胸膜炎、乳腺炎、睾丸炎以及产后发热等见少阳证者,抑郁证、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等。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和 剂剂 一女产后2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寒热往来,体温最高达40摄氏度,口干,少量恶露,全身酸痛,无其他不适,入院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略高,考虑感染可能性大,予以抗感染治疗1周,体温无明显缓解,遂请中医会诊,舌暗红,苔黄略厚

53、,脉滑数。 中医诊断:热入血室。 治 法:和解少阳。 方 药:小柴胡汤加丹皮,赤芍,益母草1剂,嘱取药后即刻服,分二服,间隔4小时,第2日后体温正常出院。 和和 剂剂病病 例例 分分 析析逍遥散逍遥散 功用: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主治:肝郁血虚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心悸 ,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脐腹 作痛,脉弦而虚者 组成:组成:柴胡、茯苓、白术、炙甘草、煨姜、薄荷 君:君:柴胡 疏肝理气而解郁。 臣:臣:当归 养血补肝,调血行滞; 白芍 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佐:佐:白术、茯苓 健脾益气,资营血生化, 又实土以御木乘; 薄荷 疏达肝气,助柴胡以解肝郁。

54、烧生姜 温胃和中。 使:使:炙甘草 配白芍以养阴缓急止痛; 益气和中调药。逍遥散逍遥散和和 剂剂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慢性肝炎、肝硬化、肋间神经痛、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更年期综合征、乳房小叶增生、精神分裂症、黄褐斑等病证属于肝郁血虚脾弱者。 逍遥散逍遥散病例分析病例分析 刘某,大学教师,因家庭变故而情绪低落近1年,逐渐出现失眠,乏力,喜叹息,曾就诊于北医六院,诊为抑郁症,予以抗抑郁治疗,患者拒服西药而救助于中医,刻下症见:焦虑,双眉紧锁,频繁叹息,纳差,口苦,乏力,脘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畅,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 诊断:郁证。 辨证:湿热蕴结,肝郁气滞。 治

55、法:清热除湿,舒肝健脾。 方药:先予以龙胆泻肝汤,待湿热除,再予逍遥散,一月后复诊,诸症消失待尽。和和 剂剂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 功用:功用: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主治: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 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现代应用:现代应用: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 不完全性胃 幽门梗阻等病证属于寒热错杂,肠胃不和者。 和和 剂剂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组成:组成:黄连、黄芩、干姜、人参、甘草、大枣。 君:君:半夏 辛开散结以除痞;和胃降逆 。 臣:臣:干姜 温中散寒; 黄连、黄芩 清降泄热。 佐:佐:人参补益脾胃之气以促运化; 大枣防温燥、苦寒药伤及虚土。 使:使

56、:炙甘草(兼) 调和诸药。和和 剂剂 一老年男性,腹泻反复发作10余年,曾行肠镜等相关检查未能明确诊断,每日平均腹泻5-8次,严重时每小时一次,平时出门前需服用易蒙停,不敢乘公交车,形体消瘦,精神可,伴口干,肠鸣明显,无明显腹痛,大便呈稀水样,舌红少苔,脉弦数有力。 诊断:腹泻-肝脾不和,阴虚内热 处方? 葛根芩连汤痛泻要方白头翁汤半夏泻心汤患者连续服药近3个月,病情缓解,偶尔出现便秘。舌淡红质润,苔薄白。其他常用方剂其他常用方剂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癵,半夏厚朴汤主之妇人咽中如有炙癵,半夏厚朴汤主之”。治法:治法:行气散结,降气化痰。主治:主治:痰气互结之

57、梅核气证:咽中如有物阻,吞咽不下 ,咯吐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组成:组成:半夏、厚朴、紫苏叶、生姜。 君:君:半夏 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厚朴 行气开郁,下气除满 半夏、厚朴合用,加强消痰散结之功。 臣:臣:茯苓健脾渗湿,助君化痰 苏叶宣肺疏肝,助厚朴宣通郁气佐使:佐使:生姜温胃和中降逆,并解半夏之毒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 临证加减: 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 胁痛者,加川楝子、玄胡 咽痛者,加玄参、桔梗2. 现代运用: 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属痰气互结者。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汤 治法: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脘腹胀满脘腹胀满,食少食少,呕吐恶心,肢

58、体倦怠,倦怠,嗜卧,常多自利或便溏,苔苔白腻,脉缓白腻,脉缓平胃散平胃散 主治:主治:湿滞脾胃证:平胃散平胃散 君:君:苍术 芳化辛苦温燥,尤善燥湿运脾。 臣:臣:厚朴 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佐:佐:陈皮 理气和胃,芳香醒脾。 生姜、大枣 调和脾胃以促运化。 使:使:炙甘草和中,调药。 本方以化苦燥药配伍行气药,以“苦辛芳香温燥”为特点,其中苦降辛开能消胀除满,芳香化浊能醒脾和胃,温中燥湿能健脾助运。现代应用:现代应用: 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证,见有脘脘腹胀满、食少、倦怠,舌苔白腻,脉缓腹胀满、食少、倦怠,舌苔白腻,脉缓的湿滞脾胃者。平胃散平胃散导赤散导赤散

59、治法:治法:养阴清心,利水通淋。主治:心热下移小肠主治:心热下移小肠: 心胸烦热,面赤,口舌生疮,口舌生疮,口渴,小便赤涩刺痛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导赤散导赤散 君:君:生地清心凉血,养阴增液。 臣:臣:木通清心降火,利水通淋 佐:佐:竹叶清心除烦,引热下行。 佐使:佐使:甘草梢直达茎中而止淋痛;调和诸药。 木通配生地,利水而不伤阴,养阴而不恋邪,共木通配生地,利水而不伤阴,养阴而不恋邪,共 奏清心泄热之功。奏清心泄热之功。 现代应用:现代应用:常用于口腔炎,鹅口疮,小儿夜啼等心经有热者,小儿急性泌尿系感染属心经移热于小肠者。导赤散导赤散功效: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兼以解表。主治:主治:

60、1.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 或水入即吐(水逆证)(水逆证),小便不利小便不利,舌苔白,脉 浮。 2.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小便不利,以及霍乱 吐泻等证。 3.痰饮:脐下动悸,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 者。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五苓散五苓散组成:组成:桂枝、茯苓、泽泻、猪苓、白术。 君:君:泽泻 重用之以甘淡渗湿利水。 臣:臣:猪苓、茯苓 利水渗湿。君臣相须为用。 佐:佐:白术 健脾而运化水湿,合茯苓相使为用, 以助健脾利湿之力。 桂枝 温阳化气以利水, 外散风寒以解表。五苓散五苓散1 1、

61、现代应用:、现代应用: 急、慢性肾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肿、心源性水肿、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于水湿内停者。2、现代研究现代研究: : 本方具有利尿、对肾功能不全的保护、降血压等作用;对尿路结石的防治以及对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五苓散五苓散病例分析病例分析 一小学生,男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双下肢紫癜,查血常规示血小板正常,尿常尿潜血阳性(+),尿蛋白1.2克/24h,诊断为紫癜肾,予以口服激素治疗2月,复查尿常示潜血(+),尿蛋白1.3克/24h,紫癜消失,怕风,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诊断:紫癜肾 中医诊断? 辨证:外有表邪,内停水湿兼热。 方药:五苓散加阿胶、小蓟、白茅根。 连服2周后复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0.15克。病例分析病例分析 一老年女性,自诉小腹胀闷不适,下肢沉重,时有恶心,纳可,喜热饮,大小便尚调,舌淡胖,苔白润,脉沉。曾行相关检查未异常。 中医诊断:蓄水证。 辨证:阳气亏虚,气化不利。 方药:五苓散原方。 服1周后开始排出粘冻样大便,无脓血,排出后小腹胀闷消失,下肢沉重感减轻,继服2周后病情缓解。 随着医药实践的不断发展,八法不能完全概括临床常用方药,为了适应治疗的需要,在治法上又不断得到发展和充实。因此,又将常用的治法概括为十九法。解表法清热法补益法理血法理气法和解法泻下法祛寒法祛湿法祛风法祛痰法润燥法消导法催吐法收涩法安神法开窍法驱虫法表里双解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