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章课堂管理ppt课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8860639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章课堂管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十四章课堂管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十四章课堂管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十四章课堂管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十四章课堂管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四章课堂管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章课堂管理ppt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课堂管理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记忆记忆: 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内容、课堂气氛、定型期望、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人际关系、课堂纪律、课堂结构、问题行为理解理解: 课堂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分析;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及产生原因探索;运用运用: 结合群体动力的理论,提出改善课堂气氛、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具体方法。 根据课堂纪律的形成原因以及课堂结构,设计促成班级纪律形成的方案。 学会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预防和处置方法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管理的含义和功能 (一)课堂管理的含义 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

2、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人际关系的管理: 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管理,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群体规范、营造和谐的同伴关系等; 课堂环境管理: 物理环境的安排、社会心理环境的营造等; 课堂纪律管理: 课堂行为规范、准则的制订与实施,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 1、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 创设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2、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保持在课业上,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课堂管理目标二、课堂管理目标 (一)专注于课堂活动,争取更

3、多学习时间(一)专注于课堂活动,争取更多学习时间 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其在课堂上的投入时间正相关。学生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其在课堂上的投入时间正相关。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是评价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指标。投入学习的时间是评价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指标。 ( (二二) )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规范的制定,师生通过合作建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规范的制定,师生通过合作建立起一种共享的价值体系,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立起一种共享的价值体系,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 (三三) )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课堂气氛通常也称课堂心理气氛,它是课堂

4、教学情境中,课堂气氛通常也称课堂心理气氛,它是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成员的共同情绪各种成员的共同情绪( (情感情感) )状态。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状态。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课堂管理的重要目标。课堂管理的重要目标。A=A=总的时间总的时间B=B=在校时间在校时间C=C=可用于学习的时间可用于学习的时间D=D=参与学习的时间参与学习的时间E=E=学业学习时间学业学习时间 课堂上的时间 三、课堂管理的内容三、课堂管理的内容 ( (一一) )建立课堂规则建立课堂规则 课堂规则是学生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应遵守的规范。包括课堂规则是学生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应遵守的规范。包括课堂规约和课堂活动程序两个方面。课堂规

5、约和课堂活动程序两个方面。 课堂规则应明确、合理、必要和可行。课堂规则应明确、合理、必要和可行。 规则也不能太多,一般以规则也不能太多,一般以5 51010条为宜。条为宜。 (二)维持课堂秩序 课堂秩序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表现出来的活动状态。意义:维持课堂的稳定,降低焦虑程度,激发学习潜能,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 课堂规则与课堂秩序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规则的建立与维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秩序,课堂秩序也总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表征着特定的行为规则。 课堂秩序是一个中性词,是否能使课堂秩序表现为“有序”状态,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的教学艺术。 四、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四、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

6、 (一一) )教师的领导风格教师的领导风格 ( (二二) )班级规模班级规模 ( (三三) )班级的性质班级的性质 ( (四四) )对教师的定型期望对教师的定型期望 19391939年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及其同事的领导行为经典年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及其同事的领导行为经典实验。他们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将领导行为划分成实验。他们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将领导行为划分成三种方式,即通常所说的民主型、权威型和放任型。实三种方式,即通常所说的民主型、权威型和放任型。实验结果表明,当组织者是民主型的,小组成员在活动中验结果表明,当组织者是民主型的,小组成员在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主动精神,善于合作,活动效果很表

7、现出极大的兴趣和主动精神,善于合作,活动效果很好好 。 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应该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班级集体的特点,运用促应该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班级集体的特点,运用促进和维持的高度技巧,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进和维持的高度技巧,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不同性质的班级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方式,教师不同性质的班级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方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性质决定其管理方式。应根据不同的班级性质决定其管理方式。 第二节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课堂

8、群体的管理 一、课堂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一、课堂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 (一一) )群体的概念和特征群体的概念和特征 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联合体。 作为群体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作为群体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 1、 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组织结构 2 2、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目标 3 3、共同的情感共同的情感 4 4、共同的价值规范共同的价值规范 人们按照这种固定的看法去看待和解释他人的行为,这人们按照这种固定的看法去看待和解释他人的行为,这就是定型期望。就是定型期望。 迪克尔曼等人研究学生在不同阶段对教师持有不同

9、的定迪克尔曼等人研究学生在不同阶段对教师持有不同的定型期望。如果教师的实际行为与学生们的定型期望不一致,型期望。如果教师的实际行为与学生们的定型期望不一致,班内就会产生不满,所以,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首先必须班内就会产生不满,所以,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首先必须知道班内的学生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知道班内的学生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 学生对教师的心理调控:学生对教师的心理调控: 1 1语言反馈。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不同看法,或有语言反馈。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不同看法,或有不懂的问题时,学生便会向教师发出明确的语言信息,要求不懂的问题时,学生便会向教师发出明确的语言信息,要求教师予以解决,从而影响教师

10、的心理。教师予以解决,从而影响教师的心理。 2.2.动作反馈。学生通常以自己在课堂中的手势、头部动动作反馈。学生通常以自己在课堂中的手势、头部动作等来表示自己对教师的讲解是否感兴趣,促使教师调整教作等来表示自己对教师的讲解是否感兴趣,促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学策略。 3 3表情反馈。学生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向教师传递他表情反馈。学生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向教师传递他们是否关注、理解了教师教学的信息。们是否关注、理解了教师教学的信息。 ( (二二) )课堂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课堂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研究表明,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研究表明,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人的活

11、动起阻碍作用。时群体也会对个人的活动起阻碍作用。 社会心理学称之为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致弱作用。社会心理学称之为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致弱作用。社会助长,指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从而使个人社会助长,指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从而使个人的活动效率与水平提高的现象。的活动效率与水平提高的现象。 与社会助长相反,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与社会助长相反,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则个人的行为效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之为社会致弱。则个人的行为效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之为社会致弱。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一)正式群体管理(一)正式群体管理 正式群体是由行政部门明

12、文规定的群体。正式群体是由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 在正式群体内部,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在正式群体内部,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没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及职责分工,缺乏结构的稳定性,这种群体没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及职责分工,缺乏结构的稳定性,但它有不成文的规范和自然涌现的领袖。但它有不成文的规范和自然涌现的领袖。 课堂里的非正式群体主要有朋友与小集团。非正式群体对课堂里的非正式群体主要有朋友与小集团。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

13、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目标的一致程度。必须注意协调非正式群体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目标的一致程度。必须注意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阶段。 (二)非正式群体管理(二)非正式群体管理 在管理好正式群体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和在管理好正式群体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和管理好班级内的非正式群体。管理好班级内的非正式群体。 1 1、态度要公正、态度要公正 2 2、管理要及时、管理要及时 3 3、要讲究方法、要讲究方法 三、群体动力在课堂

14、管理中的作用三、群体动力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 (一)群体动力的概念(一)群体动力的概念 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力量的总和就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是群体动力。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和压力、群体气氛、吸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和压力、群体气氛、吸引与排斥、竞争与合作。引与排斥、竞争与合作。 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些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些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 (二)班级群体动力作用的发挥(二)班级群体动力作用的发挥 1 1、注意增强班级群体凝聚力、注意增强班级群体凝聚力 2 2、形成班级良好的群体规范、形成班级

15、良好的群体规范 3 3、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 (三三) ) 改善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改善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1 1、吸引与排斥、吸引与排斥 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性以及外貌等是影响人际吸引相似性、个性的互补性以及外貌等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和排斥的主要因素。 2 2、合作与竞争合作与竞争 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协同活动从而使目标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协同活动从而使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意义:得以实现的过程。意义: 首先,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从而首先

16、,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其次,当解决的新问题需要提出多种选择方案时,学其次,当解决的新问题需要提出多种选择方案时,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集思广益,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生之间的合作可以集思广益,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再次,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现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再次,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现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自觉改进学习方法和态和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自觉改进学习方法和态度;度; 最后,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最后,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 竞争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潜能,争取

17、按优胜竞争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潜能,争取按优胜的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方的过程。的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方的过程。 竞争意义:活跃课堂气氛,减轻作业的单调感,增加学竞争意义:活跃课堂气氛,减轻作业的单调感,增加学习的乐趣,缩短个人能力与成绩之间的差距,激发成就动机,习的乐趣,缩短个人能力与成绩之间的差距,激发成就动机,发现潜力及能力局限,克服自卑或自大。发现潜力及能力局限,克服自卑或自大。 过于频繁、激烈的竞争会使学生之间产生敌意和失去信任,从而使班级出现紧张、不团结等消极气氛。频繁的竞争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取得好成绩以赢得老师的称赞、同学的羡慕,从而削弱了

18、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乐趣。 一般来说,群体间竞争的效果取决于群体内的合作。群体竞争有利于群体观念和群体意识的培养,因而不少心理学家都提倡群体间竞争,它在学校教育中也日益得到重视并被推广运用。 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对立统一的,随着能否满足各自的利益而转移。在课堂的集体活动中,有时可能同时发生合作与竞争,有时可能交替出现。不能片面强调合作,也不能片面强调竞争。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协调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成为促进课堂管理功能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益手段。 第三节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课堂纪律的管理 一、课堂纪律的性质一、课堂纪律的性质 (一一) 课堂纪律的概念课堂纪律的概念 课堂纪律是指在

19、课堂内对学生所施加的行为准则与规范。课堂纪律是指在课堂内对学生所施加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1、纪律是指惩罚;、纪律是指惩罚; 2、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 3、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 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不仅需要强制性的规则,更需要学生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不仅需要强制性的规则,更需要学生的自制与自律。的自制与自律。 纪律的发展是以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通常经历五个阶段。纪律的发展是以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通常经历五个阶段。 2 2岁前为第一阶段,行为选择不考虑行为后果

20、,不受任何准则的岁前为第一阶段,行为选择不考虑行为后果,不受任何准则的约束。约束。 2 25 5岁为第二阶段,开始接受行为的外在准则,但尚未将执行岁为第二阶段,开始接受行为的外在准则,但尚未将执行准则视为义务,因而缺乏对行为的约束力。准则视为义务,因而缺乏对行为的约束力。 6 68 8岁为第三阶段,行为几乎完全以服从权威为特征,属于权岁为第三阶段,行为几乎完全以服从权威为特征,属于权威的他律阶段。威的他律阶段。 8 81212岁为第四阶段,认为准则是同伴间为保证共同利益而约定岁为第四阶段,认为准则是同伴间为保证共同利益而约定和接受的社会创造物,具有相互予取的可逆特征,标志着自律的萌和接受的社会

21、创造物,具有相互予取的可逆特征,标志着自律的萌芽。芽。 1212岁以后为第五阶段,学生们能够自觉地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岁以后为第五阶段,学生们能够自觉地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属于自律的最高阶段。属于自律的最高阶段。 ( (二二) )课堂纪律的功能课堂纪律的功能 1 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逐渐形成独立、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逐渐形成独立、自信、自制等成熟的人格品质。自信、自制等成熟的人格品质。 2 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接受道德准则,形成道德、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接受道德准则,形成道德义务感。义务感。 3 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产生安全感,减少对自己、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产生安全感,减少对

22、自己行为的迷惑和担心,降低过度焦虑。行为的迷惑和担心,降低过度焦虑。 (三)课堂纪律的类型(三)课堂纪律的类型 1 1、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促成的纪律 指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包括结指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包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构的创设和体贴。 2 2、集体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 指同辈集体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要求。随着年龄的指同辈集体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同辈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增长,同辈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 3、任务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 指由某一特定任务的需要而提出的纪律要求。指由某一

23、特定任务的需要而提出的纪律要求。 4 4、自我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自我促成的纪律也就是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也就是自律。 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一)课堂情境结构(一)课堂情境结构 1 1、班级规模的控制、班级规模的控制 2 2、课堂常规的建立、课堂常规的建立 3 3、学生座位的分配、学生座位的分配 (二)课堂教学结构(二)课堂教学结构 1 1、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24、2 2、课程表的编制、课程表的编制 3 3、教学过程的规划、教学过程的规划 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一)问题行为的含义与类型(一)问题行为的含义与类型 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的行为规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 1 1、扰乱性的问题行为;心理问题行为。、扰乱性的问题行为;心理问题行为。 2 2、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以不成熟行为等三、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以不成熟行为等三种类型。种类型。

25、3 3、外向性问题行为;内向性问题行为。、外向性问题行为;内向性问题行为。 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一)问题行为的含义与类型(一)问题行为的含义与类型 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的行为规范和道德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对课堂问题行为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对课堂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问题行为则是一个教育性概念。问题行为则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心理学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分类。心理学家试图

26、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分类。 有人分为扰乱性的问题行为;心理问题行为。有人分为扰乱性的问题行为;心理问题行为。 有人分成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以及情绪上、有人分成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以及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种类型。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种类型。 还有,普遍的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分外向性还有,普遍的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分外向性问题行为;内向性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内向性问题行为。 2 2、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方面的原因 (1 1)教师管理能力。)教师管理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缺乏适当的管理,也是引发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缺乏适当的管理,

27、也是引发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因素。课堂管理能力是一个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因素。课堂管理能力是一个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 (2 2)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方法不当。 教师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的教学失误,也会教师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的教学失误,也会引起课堂问题行为。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3 3)教师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是一位利他主义者,)教师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是一位利他主义者,有一颗包容与仁爱之心。有一颗包容与仁爱之心。 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有一种温暖的情怀。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有一种温暖的情怀。 使得悲观的学生变得快乐;使得悲观的学生变

28、得快乐; 受挫折的学生建立信心;受挫折的学生建立信心; 懒散的学生变得勤奋;懒散的学生变得勤奋; 内向的学生变得活泼;内向的学生变得活泼; 固执的学生变得灵活;固执的学生变得灵活;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处置(三)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处置 1 1、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 2 2、养成遵守课堂规则的习惯、养成遵守课堂规则的习惯 3 3、积极开展心理辅导、积极开展心理辅导 4 4、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5 5、实施必要的行为矫正、实施必要的行为矫正 5 5、实施必要的行为矫正、实施必要的行为矫正 (1 1)观察问题行为性质。)观察问题行

29、为性质。 (2 2)设立基点行为频率。)设立基点行为频率。 (3 3)选择强化物和强化标准。)选择强化物和强化标准。 (4 4)恰当的运用惩罚。)恰当的运用惩罚。 (5 5)实施行为矫正的程序,评估行为矫正效果。)实施行为矫正的程序,评估行为矫正效果。5 5、实施必要的行为矫正、实施必要的行为矫正 (1 1)观察问题行为性质。)观察问题行为性质。 将学生的具体表现记录分析,以识别少数将学生的具体表现记录分析,以识别少数几个行为作为目标行为,第一个被定作目标的几个行为作为目标行为,第一个被定作目标的行为应当是最严重、最容易看出、最重要、发行为应当是最严重、最容易看出、最重要、发生的频率较高的行为

30、,并且看看是什么强化物生的频率较高的行为,并且看看是什么强化物在维持这一行为;观察的另一个意图就是设立在维持这一行为;观察的另一个意图就是设立一个基点,以便比较出来后改进。一个基点,以便比较出来后改进。 (2 2)设立基点行为频率。)设立基点行为频率。 问题行为矫正之前,教师需要明确界定这问题行为矫正之前,教师需要明确界定这一行为的构成。例如,如果目标行为是一行为的构成。例如,如果目标行为是“打扰打扰同伴同伴”,那么教师就得决定什么具体行为构成,那么教师就得决定什么具体行为构成了了“打扰打扰”( (或许是逗乐、伸头、打断或许是逗乐、伸头、打断) )。可以。可以根据频率根据频率( (如张某某擅自

31、离座位多少次如张某某擅自离座位多少次) )或时间或时间( (离座位多少分钟离座位多少分钟) )来测量行为基点。来测量行为基点。 (3 3)选择强化物和强化标准。)选择强化物和强化标准。 使用惩罚和强化同样奏效,但应当避免使使用惩罚和强化同样奏效,但应当避免使用惩罚。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一两种惩罚,用惩罚。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一两种惩罚,但只有在无法使用强化策略时才予以使用。但只有在无法使用强化策略时才予以使用。 在一个结构严密的行为矫正程序里,表扬对改在一个结构严密的行为矫正程序里,表扬对改善学生的行为是极其有效的,有意忽视不当行善学生的行为是极其有效的,有意忽视不当行为与表扬适当行为效果常常

32、相当。为与表扬适当行为效果常常相当。 (4 4)恰当的运用惩罚。)恰当的运用惩罚。 当使用强化程序也无法解决某一个严重的行为问当使用强化程序也无法解决某一个严重的行为问题时,就需要使用惩罚。题时,就需要使用惩罚。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受到惩罚以及如何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受到惩罚以及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行为。 其次,注意选择惩罚的方式。其次,注意选择惩罚的方式。 (5)实施行为矫正的程序,评估行为矫正效果。)实施行为矫正的程序,评估行为矫正效果。 做好观察记录,将问题行为频率与基点行为进行做好观察记录,将问题行为频率与基点行为进行对比,如果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已经显著下降,说明对比,如果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已经显著下降,说明矫正计划有效,这时,应该适当减少强化的频率;如矫正计划有效,这时,应该适当减少强化的频率;如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并没有降低,说明矫正计划没有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并没有降低,说明矫正计划没有产生相应的效果。产生相应的效果。 问题与思考:1、课堂管理的目标与内容包括哪些?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是什么?3、怎样发挥群体动力的作用?4、什么是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有哪些类型?5、如何协调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6、试阐述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的措施。7、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与处置都有哪些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