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ppt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8858322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ppt(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章章章 城城城城镇镇镇镇体体体体系系系系与与与与区区区区域域域域经经经经济发展济发展济发展济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城镇的经济效应城镇的经济效应第三节第三节 城镇职能城镇职能第四节第四节 城镇体系城镇体系第一节第一节 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一、理论基础与假设一、理论基础与假设一、理论基础与假设一、理论基础与假设1、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理论基础:屠能的农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2、假设假设 (1)均匀的平原,生产所需的资源特征是均匀分布。(2)运输条件在任何地方都可行,且运输距离各处都相等。(3)人口均匀分布,他们的偏好

2、都相同。(4)投入物和技术等的获得成本相同。(5)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都是理性的,生产者尽可能扩大生产区。(6)人们总是从最低、最近的中心地购买商品和劳务,厂商规定其产品的出厂价格,运费由消费者承担。二、理论内容二、理论内容二、理论内容二、理论内容1、中心地一个经济活动区域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这些核心由若干大小不等的城镇组成。城镇具有商业、娱乐、教育、文化等多种服务功能。城镇大都位于其服务区域的中心部位,被成为中心地。市场区是中心地理论的地域细胞,一切市场系统均建立在这一细胞及其组合的图形之上。2、市场门坎市场门坎能够满足中心地生存下去所必须获得的基本收益的市场区的范围。如果市场区小于这个范

3、围,中心地就不能生存下去。门槛人口:商业服务活动中的每一行业内,其活动和规模有很大差异,因而形成了各自的服务范围。一定规模的商业服务,由于接受服务人次数的限制,其市场区是同居民平均光顾次数呈反比的。3、等级分布中心地的大小和排列具有规律性,按照规模大小可以分为等级。中心地的级别越高,数量越少,服务功能越多,中心地的级别越低,数量越多,服务功能越少。根据门槛人口原则,可将各商业、服务行业分为高、中、低不同级别的序列,把各种行业的序列按地域再进行归并。市场区结构和分布就是一个由大小经贸点和市场区交错叠合而成的市场网络。任何一个经贸点(城市、村镇、商业服务点等)均在网络中占有一定位置,具有相对固定的

4、市场区,从而整个市场网络形成典型蜂巢状体系。4、六边形屠能圈所认定的圆形的缺陷:有一部分接受不到服务,或者接受重叠的服务。其变换过程一般从分散的服务面,到服务面粘连以及服务面重叠,最后形成六边形市场区,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三、三、中心地等级体系三原则中心地等级体系三原则1、市场原则在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区,一般遵循市场原则。(1)每一个低级市场区为3个高级市场区所分享。(2)每个高级中心地实际上只辖有自身和其他两个完整的低级中心地(6/3),即一个较高的中心地的市场区正好是下一级市场区的3倍,即K=3。(3)高一级中心地的面积正好是低一级的3倍。(4)等级体系中,市场区系列为1,3,9,2

5、7,81;1、2、6、182、交通原则交通原则在新开发地区,移民拓荒一般是沿着交通线进行,较低级的中心地会在两个较高级的中心地之间的中点发展起来,导致较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是下一级的4倍,即K=4。1、3、12、483、行政原则行政原则在交通偏僻和自给自足地区,不同等级的中心地的分布首先受制于行政管理和政治控制的需要,低级中心地完全被包围在高一级的中心地之内,以消除行政上摸棱两可的可能。市场区和行政区是一致的,高级中心地可以管理7个低级的,即K=7,1、6、42。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一国家的城镇分布可能出现的等级体系:一级城市1个,二级城市2个,三级城市6-12个,四级城市42-54个,五级城

6、市118个。四、中心地理论作用和局限性四、中心地理论作用和局限性1、理论作用城市布局和城镇化的选址依据。2、 缺陷缺陷(1)静态一般均衡。(2)许多因子如资源、地形等会引起城市区位的变异。 (3)一个国家和区域内城市体系往往是在一个、几个枢纽、中心的刺激下经过许多历史时期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行为原则是会发生变化的。(4)现代消费者行为常常受到广告左右,所以城市的商业职能不再取决于它的地点位置,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家的活动本领。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城镇的经济效应城镇的经济效应城镇的经济效应城镇的经济效应一、聚集效应一、聚集效应 二、规模效应二、规模效应三、优位效应三、优位效应

7、 四、创新效应四、创新效应五、辐射效应五、辐射效应一、聚集效应一、聚集效应1、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成本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总成本,提高利润和市场竞争力,降低运输成本的最佳途径是生产场所与市场的集中。生产要素成本的降低,劳动力、资金、物资等的集聚,会使供求信息更加对称,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增加,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对某一地区进行纵向考察,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呈现正相关。好的基础环境设施,使企业或某一单位内部的经营成本降低。这种成本的降低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由大家共享,即具有外部经济效益。2 2、引起初始聚集的原因、引起初始聚集的原因城镇等区位点特殊的有利条件,运费和劳动费的最低。城镇具有高度的聚集

8、性,是区域人口、经济、信息、技术、活动等的集中地,集中程度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提高,是区域内高质量的点。3、聚集的次序(1)原始聚集,农产品的流通交换以及农业生产工具的生产和交换。(2)消费品制造业和资本品制造业的聚集。聚集:单个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各类工厂的集中不同产业的集中。(3)直接为制造业服务的聚集,管理、金融机构、法律组织、技术咨询、通讯交通、研究机构、高校。(4)为了前两种服务的聚集,如房地产、建筑业、宾馆、饮食、商店和娱乐,家庭服务。4 4、聚集的效益来源、聚集的效益来源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共同使用公共设施、集中管理。如果某区域的聚集效益的增加引起的生产成本的降低运输费用劳动费用,

9、更多的企业将聚集该点。聚集效益服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有一定的限度。拥挤后下降。5 5、聚集经济的来源、聚集经济的来源一种外部经济(1)社会生产条件和辅助行业所提供的、价格较低的专门服务的共享。(2)技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通过人际交往进行传播和互相学习。(3)高效率的区域劳动力市场。(4)厂商之间的合作加强。(5)相互竞争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6 6、交易以及集市的形成、交易以及集市的形成人的经济行为是追求自身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对于自然是生产,对于社会是交换或者更为广泛的交易。交易过程中,必须确定产权,支付交易费用。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越大,交易成本越高。使用企业这种组织可以替代

10、这种不确定性交易。空间距离、交易技术和交易方式能够影响交易费用,货币的出现减少了交易等待的时间和费用,市场的出现,降低了搜寻成本。7 7、人口的集中与城市的形成、人口的集中与城市的形成(1)较高级的生活方式、安全、舒适吸引了一些富人居住。富人的城镇。(2)较高的收入,吸引了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及其家属。有一定技能的人的城镇。(3)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进入,所有人的城镇。(4)穷人的城镇。二、规模效应二、规模效应1、规模效应规模扩大导致生产成本降低,商品价格下降,购销两旺。城镇不断发展,人口集中和生产要素集聚形成越来越大的规模,生产者和居民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追求规模经济

11、的前提是有足够的市场潜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应该有销路才行,这就在客观上需要市场的集中。城镇的存在正是满足了企业的这种不断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需求。2 2、城镇的合理规模、城镇的合理规模城市的规模究竟有多大是最好,争议很大主张大城市论者认为,发展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其边际产出和经济效益较高,如测算各类城市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提供的利税。世界银行专家认为,城市只有达到15万人的聚集,经济效益才能表现出来,而还没有事实证明城市大到什么程度才不经济。讨论: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城市规模越大,工资水平越高,地价也越高。3 3、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产出增长的倍数大于投入增长的倍数,规模利益。规模是指生产批量。规

12、模变化:(1)生产设备条件不变,生产规模的变化;(2)生产设备条件变化时,生产规模的变化。规模经营:随产量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不断地降低。规模经济指规模的收益递增现象,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向下倾斜,即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一般指工厂的规模经济;企业集团的规模经济指若干工厂联合成一个经营实体,形成规模的扩张和纵向一体化。4、规模经济的四个层次、规模经济的四个层次(1)工厂plant的规模经济:工厂内部。干中学对于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规模扩大,实行专业化,节省劳动转换过程中闲置的时间;大规模生产有利于新技术。(2)企业的规模经济 Firm,企业规模大有利于各工厂的专业化分工和各工厂的协作,节

13、约企业间交易成本。(3)产业industry的规模经济,产业密集便于提供各种基础设施与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专业人才、专业服务以及各种专门零部件生产集中都带来规模经济。(4)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使国际贸易的范围更加广泛瑞士的手表生产。三、优位效应三、优位效应1、优位效应优位效应城镇一般是交通便利、环境条件优越的地点。经济活动布局的边际效益提高,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活动聚集。大量的生产和经济活动部门,互为市场,相互提供和利用燃料、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甚至废料,扩大了市场规模,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协作性。2 2、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城镇总是最先在最适合的地理位置产生并

14、发展。 (1)自然资源的差异,影响了制造业的定位。如煤矿、金属矿所在地、油田所在地等等,往往形成城镇;(2)交通便利地区也容易形成城镇,所以城镇所在地往往具有资源优位效益。穷乡僻壤指的便是交通闭塞。如在硬化公路产生以前,城市往往在水边建立;在航海业发达的国家,沿海地区城市崛起;铁路产生后,铁路沿线开始出现大量城市。四、创新效应四、创新效应1、创新(熊彼得):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是一种内生因素。2、创新的内容、创新的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定型、产业投资、产品商业化和产品对市场的适应等复杂的过程。 创新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主导产业中,主导产

15、业群所在城市就是增长极,通过扩散效应带动腹地的发展。3 3、创新的条件(一)创新的条件(一)(1)单个企业不能操纵技术创新的全部过程和创新所需的各种要素,个人或单个企业无法闭门造车。(2)高新技术所需的合作创新,市场或等级组织都无能为力;一方面市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为创新所必需的知识难以交易或交易费用很高;另一方面单个企业不能控制全部的创新过程,它必须跨越组织边界。因此,实现技术创新必须通过众多企业的合作,造成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特殊的文化氛围3 3、创新的条件(二)创新的条件(二)(3)创新需要创新企业所建立的他们自己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创新是一种社会过程,需要企业间既竞争又合作的特殊文化氛围。

16、创新孕育在一种氛围之中。(4)区位的共享使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面对面谈判、信息交换、新思想的交流和创新的扩散成为可能。当大量人口集中在某一区域并从事类似的工作时,通过与其他人的交往可以得到培训,并通过工人他们自己的语言形成一种从事工作所需的工作能力和技能的氛围,年青人从小吸收它。五五、辐射效应辐射效应1、辐射效应辐射效应辐射效应:城镇的发展对于周边地区产生有利的扩散作用,从而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2 2、辐射扩散的类型、辐射扩散的类型(1)无形扩散,信息技术、教育。(2)有形扩散,人才流动和资金、物资流动。通过发展经济增长点,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或产品的发展,诱发新的市场需求,扩大对其它部门产品

17、的需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城镇职能城镇职能城镇职能城镇职能一、交易和城镇形成一、交易和城镇形成二、城镇的经济职能二、城镇的经济职能三、城镇的其他职能三、城镇的其他职能一一、交易和城镇形成、交易和城镇形成1、交易及交易制度(1)人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满足,理性行为是满足最大化。最有效的方式是分工和专业化。有分工就有交易。(2)满足的出发点不同,交易的动机不同。交易行为复杂产生交易成本,交易活动越多,交易的成本越高。(3)交易制度,降低交易成本。包括市场管理制度,也有企业制度、产权制度等。例如: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机会主义等行为使得交易成本很高。企业的存在,能够降低交易成本。2、集市的产生_(1

18、)运输、信息传播产生交易的空间成本;_(2)供求不一致产生等待所造成的时间成本。通过一种约定,可以很好的解决空间和时间问题。集市的出现正迎合了这种需求。有交易需要的人定期定点进行,各取所需,互通有无,使自己得到更大的满足。3、城镇的产生(1)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交易场所设施不断更新。(2)专门为交易服务的产业出现。(3)为了更好的实现交易,生产向集市所在地集中。(4)为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人口随着聚集到集市。非农化进程脱离对土地的依赖,加快了这一过程城镇出现。二二、城镇的经济职能城镇的经济职能1、贸易中心职能贸易和市场是城镇的基础职能,各种物资的集散地和对外辐射地。城镇的级别越高,大宗的批发贸易

19、和对外市场联系和越强。2、服务中心职能最初是为了当地的生产和贸易服务,产生了专门的服务机构和从事服务业的人群。后来不仅对内服务,还对外周边区域服务,替代了物流进行对外经济辐射。3、信息中心职能物流和服务的集中,必然导致通讯、交通事业的发达,城镇称为信息的中转站。开始是以物流和服务为载体,后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产业独立。4、生产中心职能制造业向城镇的聚集,可以更好地获得规模和聚集经济效益,成为制造业的大本营。处于发展中期的城镇,其生产职能往往非常重要,随着工业化的普及,才开始下降。5、金融中心职能城镇工商业的发展,储蓄、结算、汇兑、投资等对于生产经营变得非常重要

20、。金融业越来越有利可图,并逐渐成为其他各业的基础。三、城镇的其他职能三、城镇的其他职能1、政治职能,首都,首府。2、军事职能。军事重镇,要塞,边防。3、文化职能,大学城,艺术城,宗教圣地。4、旅游名胜,疗养和度假。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城镇体系城镇体系城镇体系城镇体系一、城镇体系概述一、城镇体系概述二、城镇规模体系二、城镇规模体系三、城镇空间体系三、城镇空间体系四、桑托斯的城镇职能体系四、桑托斯的城镇职能体系一、城镇体系概述一、城镇体系概述1、城镇体系指在一定区域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职能各异、规模不等、相互分工又密切合作的城镇组成的空间体系。2 2、城镇体系的层次性、城镇体系的层次性城

21、镇等级序列:(1)国家级城市体系。大城市可以为全国服务。(2)地区城市体系。(3)地方城镇体系。中心城镇所在区域服务。3 3、城市场理论、城市场理论城镇在区域内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中的影响,随其职能不同、相互之间距离的远近而不同,这种影响,就如同磁力场一样,被称为城市场。强调各城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和关联。二、城镇规模体系二、城镇规模体系1、城镇规模体系理论在一个区域内,城镇的位次排列与其数量一般呈现显著的反向关系,呈金字塔形分布。这种分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顺序顺序- -规模法则规模法则即城镇人口与其序列之间的关系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公式一公式一: P*R=K 其中P=城镇人口数,

22、R=在区域内按照人口规模排列的位次,K=常数。公式二:令K=P1 P=P1/RP1是该区域内按照人口规模排列为第一位或首位的城镇人口数。第2位城镇的人口是首位城镇人口的1/2,第10位城镇人口是首位城镇人口的1/10。公式三:以q为参数,修正后的公式: P=P1/(R*q)当q=1时,与上述公式相同。经济发达国家,自然增长。当q1时,第一位城市比其他城市规模大得多,是首位型城市体系。墨西哥,贫富差距显著。当q1时,城市人口分布较均匀。幅员辽阔的国家,中国。(2)(2)城市指数城市指数四城市指数: S4=P1/(P2+P3+P4) =大约1十一城市指数;S11=P1/(P2+P3+P4+P11)

23、=大约1。P1、P2、P3、P4、P11:指按照人口数自大而小排列的第n位次城镇的人口数量。(3)(3)城市首位度城市首位度首位城市:区域内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城市首位度: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比,反映该国或该地区城市的规模结构和人口聚集程度。城市首位度2 :表明结构正常 2:结构失衡、过度集中阿根廷的城市首位度是10.2,秘鲁是10.1,都是过度城市化的结果。2 2、最佳城镇人口规模、最佳城镇人口规模选择最佳人口规模的不同标准:(1)财政开支最小。U形。(2)现有城镇居民的福利最大。倒U形。(3)未来城镇居民的福利最大。(4)生产经营单位的利润最大化。3 3、中国的城镇规模体系、中国的城

24、镇规模体系(1)城镇类型:城镇规模按户籍注册的非农人口数划分。超大型城市:200万以上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少于20万建制镇(2 2)中国的城市结构)中国的城市结构超、特、大、中、小等5级城市体系:(1)全国个数分别是11、23、44、195、393个。金字塔分布比例: 1: 2: 4: 18: 36。(2)人口规模(万人),分别为 4000、3000、3000、6000、4500。倒U形: 1: 0.7: 0.7: 1.4: 1。(3)经济规模(城区工业总产值、亿元)。分别是:12900、8500、9000、22000、22000。不规则:

25、 1: 0.66: 0.72: 1.72: 1.73。三、城镇空间体系三、城镇空间体系1、城镇宏观空间结构(1)世界,城镇分布在中纬度平原地带:美国东北大西洋沿岸、五大湖沿岸日本太平洋沿岸、欧洲西北、英国。(2)中国城镇分布:沿海地带和长江沿岸构成的T形分布。东中西三大地带空间结构明显。2 2、城镇中观空间结构、城镇中观空间结构对于各省级而言,省会、地级市、县级市、县城镇、小城镇四级体系。出现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趋势:沈阳与大连,济南与青岛,福州与厦门。讨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分离? 制度约束?3 3、城镇空间聚集过程、城镇空间聚集过程(1)分散向心发展,二三产业和人口不断聚集,处于不同地域

26、的经济中心城镇大量出现。(2)聚集向心发展,出现区域性大城市,规模越来越大,逐渐与其他城镇在规模层次上分出档次,成为控制其他城镇的城镇中心。(3)分散离心发展,以大城市为中心,周边的小城市,专门为其服务,成为卫星城。(4)城市群带。以交通线为纽带,大城市及其卫星城,或者是距离较近的大城市之间,形成土地的增值,逐渐发展成城市群带或大都市圈。四、桑托斯的城镇职能体系四、桑托斯的城镇职能体系1、工业在城镇体系的分布(1)地方城镇最低一级,工业生产满足当地居民最基本需要。(2)中等城市,工业适应较成熟的消费需求,为满足生产、流通等更为复杂的需求。(3)大城市。其工业能够对自身的大多数经济需求作出反应,

27、并参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2、飞地指与当地经济少有联系的产业门类或区域。(1)某国的一块土地跑到另一国。(2)某一单位的土地与其成片的土地相分离,而坐落于其他单位土地范围内的零星土地。(3)外向型工业集中的地区,其工业门类由国外需求决定,与周边经济联系较少,大多是飞地。欠发达国家在大城市之外从事外向型工业的可能性大,因为不需要特定的本地市场。3 3、城市经济的两种循环、城市经济的两种循环(1)高级循环主要是资本密集型大工业;高级循环往往到区域之外寻找合作伙伴,表现为空间上的不连续。(2)低级循环是非现代化的小规模工业和零售、贸易。低级循环在城市周边地区寻找合作,表现为空间的连续。大城市的人口多,对于低级循环的需求量大,但是由于高级循环的存在,低级循环不太重要。在中小城市,低级循环更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