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8854359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用管理学Introduction to Credit Management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学习要点学习要点1 1、银行信用的产生、含义和形式、银行信用的产生、含义和形式2 2、银行信用在资金融通中的作用、银行信用在资金融通中的作用3 3、银行信用的风险类型和成因、银行信用的风险类型和成因4 4、银行信用管理的含义、目标和管理方法、银行信用管理的含义、目标和管理方法7/27/2024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第第二二章章银银行行信信用用的的特特征征及及其其在在

2、社社会会资资金金融融通通中的地位中的地位第三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第三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第四章银行信用管理第四章银行信用管理7/27/2024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一、银行信用的含义一、银行信用的含义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三、银行信用的形式三、银行信用的形式四、银行信用的性质四、银行信用的性质7/27/2024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一、银行信用的含义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一一) )银行信用的概念银行信用的概念( (二二)

3、)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7/27/2024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一、银行信用的含义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一一) )银行信用的概念银行信用的概念 银行信用是指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媒介、以货币为对象向其他经济个体提供的信用,是在工商企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信用。 银行信用产生以后,在规模、范围、期限上都大大超过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7/27/2024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一、银行信用的含义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一一) )银行信用的概念银行信用

4、的概念 依据不同的标准,银行信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若按受信主体的不同,可分为银行企业信用和银行消费信用; 2、依据信用期限的不同,可分为银行短期信用和银行中长期信用; 3、依据银行是否直接为客户提供信用,可分为银行表内信用(如贷款、贴现)和银行表外信用(如保函、信用证)等。7/27/2024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一、银行信用的含义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二二) )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 在现代信用制度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两种最主要的信用形式。商业信用是基础,银行信用是主导,二者有紧密的联系。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

5、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完善。 当对商业票据进行票据贴现时,商业信用就转化为银行信用。7/27/2024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一、银行信用的含义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二二) )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 相对于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有以下优势: 第一,银行信用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借贷资本,再放贷给职能资本家。因此,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资本回流的限制。 第二,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本,而是从中游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因此,银行信用不受商品使用价值和流转

6、方向的限制。7/27/2024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一、银行信用的含义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二二) )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 相对于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有以下优势: 第三,银行信用可以由银行提供给任何一个职能资本家,而商业信用只能由商品的出卖者提供给购买者。 第四,银行信誉高,可提供更多的借贷资本,有更长的借贷期限,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信用越米越重要,成为现代信用制度的主导形式。7/27/2024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一、银行信用的含义一、银

7、行信用的含义( (二二) )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 但是,商业信用是企业在商品再生产过程中内在的信用形式,是企业再生产、从而也是社会再生产的客观要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它,更不能消灭它。7/27/2024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一)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促生了银行信用(二)货币经营是银行信用的基础(三)银行信用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而产生的7/27/2024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二、银行

8、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一一)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促生了银行信用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促生了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以商品资本为借贷的对象,其借贷的量受职能资本家拥有的商品资本多少的限制,即商品资本作为商品,其使用价值有特定的用途,因而其借贷关系的建立要受商品的使用价值的限制,银行信用因为能有效地避免和克服商业信用的上述局限而发展起来。7/27/2024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二二) )货币经营是银行信用的基础货币经营是银行信用的基础 信用制度是与货币经营业务相联系而发展起来

9、的。货币经营业是经营货币的商业从事与货币流通有关的技术性的业务。例如,替实业家保管准备金、充当货币出纳、进行国际支出、兑换货币等。 由于货币经营业手中聚集着大量的货币,因而货币的借贷便在货币业中发展起来,成为它的一项特殊业务,当货币经营业以货币资本的实际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中介人的身份出现时,货币经营业便发展成为银行业。7/27/2024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三三) )银行信用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而产生的银行信用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而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前期,资本主义经营兴盛,对资

10、金的需求增加,但资金借贷行为主要是高利贷信用方式,由于利率很高,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使信用服务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相符合,就必须使利率降低,实施较低利息的新信用方式。因此,必须打破高利贷的垄断,降低利息,将一切闲置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市场,并以信用货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可以说,银行业是在同高利贷信用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7/27/2024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三、银行信用的形式三、银行信用的形式( (一一) )存款存款( (二二) )信贷信贷( (三三) )其它其它7/27/2024第一章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三、银行信用的形式(

11、(一一) )存款存款 存款是顾客提供给专业银行的信用方式,是构成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虽是一种被动的负债业务,但仍然产生专业银行与顾客之间的信用关系。存款表示了银行对顾客的负债,更表明了顾客对银行的信任。一家银行在市场中的信用度越高,其存款在同等条件下就会越多。 顾客可以借助于对银行的债权抵消其债务,这种抵消通过银行信用方式来完成,同时也因银行本身的信用而被其之外的债权、债务人所认可和接受。7/27/2024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三、银行信用的形式三、银行信用的形式( (二二) )信贷信贷 信贷即放款,是专业银行提供给顾客的信用方式。对顾

12、客而言,取得信贷意味着获得信任,并能增强自己的信誉和实力。 在西方,能够向银行取得贷款的组织和个人,一般都经过银行或其他有关部门检验,如信用评估等,符合贷款的信用要求和规定。因此,在通常的情况下,能不能向银行取得贷款,是衡量一个组织(如企业)或个人信用好坏、实力强弱的指示器。如果一个企业难以取得银行的“信用卡”,则不仅会给其经营带来不方便,而且还会招致经营伙伴的不信任。对银行而言,信贷是其保证存款信用(如偿付利息)的前提,也是发挥银行作用的根本要求。7/27/2024第一章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三、银行信用的形式( (三三) )其它其它 银行与顾客之间的信用方式不只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13、还有信托、代理、承兑、保管等。 银行提供的信用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开出汇票、支票,开立信用账户,发行货币等。7/27/2024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第一章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四、银行信用的性质四、银行信用的性质 1、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银行信用具有间接融通资金的性质。 2、通过银行间接融通资金银行信用又具有金融交易的性质。 3、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里银行已经不是简单的“金融媒介体”,它具有创造信用的能力和调节经济生活的作用。 所以,从整个银行体系来说,银行信用实质上是通过信用活动调节货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稳定金融和物价。7/27/2024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银行

14、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一、银行信用的特征一、银行信用的特征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7/27/2024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一、银行信用的特征一、银行信用的特征(一)广泛性(二)间接性(三)综合性7/27/2024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一、银行信用的特征一、银行信用的特征( (一一) )广泛性广泛性 货币是银行信用的作用对象,它

15、的来源与运用没有方向性。无论居民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可以广泛地参与到银行信用之中。银行信用将社会上分散的小额货币积聚成巨额资金,从而满足经济发展对大额资金的需求。 信用的灵活性可以使货币资金得到充分利用。由于银行信用是以银行为中介,而参与银行信用的主体具有广泛性,信用方式也是多样的,因此,银行信用的广泛性可以弥补商业信用的局限性。7/27/2024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一、银行信用的特征一、银行信用的特征( (二二) )间接性间接性 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作为媒介是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从筹集资金的角度,银行是货币

16、资金供给者的债务人;从贷放资金的角度,银行又是货币资金需求的债权人。 至于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和货币资金的需求者,两者之间并不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所以,这种资金筹集方式称为间接融资。7/27/2024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一、银行信用的特征一、银行信用的特征( (三三) )银行信用的综合性银行信用的综合性 商业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是国民经济的中枢神经。银行基本的吸收存款业务,可以使银行聚集社会游散资金,而其信贷业务,可以满足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资金需求,也可以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 银行信用的综合性使得银行对

17、国民经济既具有反映和监督作用,又具有调节和管理作用。7/27/2024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首先,银行信用是诸多信用形式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信用形式,其本身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银行作为专门的信用中介机构,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来识别与防范风险;银行作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企业,不仅能够提供信用,而且能够创造信用。7/27/2024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

18、的地位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其次,在信用领域,银行信用无论在规模、范围以及期限灵活性上都大大超过其他信用形式,在信用领域中居于主导地位。 国家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等均依赖于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国债的贴现和发行往往都是通过银行来进行。在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结构中,银行信用是工商业外源融资的最重要渠道。7/27/2024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再次,在我国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缺陷,限制了商业信用的发展,而银行信用的特征,使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具有了

19、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银行信用一直是最基本的资金融通形式。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我国只允许通过银行信用来融通资金,禁止和取消了其他形式的资金融通方式。随着改革的深化,金融机构多元化,资金融通方式亦日益多样化。但是从目前来看,通过银行信用融通资金仍然是我国企业资金融通的最基本形式。7/27/2024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我国融资体制运行过程中的缺陷: 第一,商业信用在我国尚不完善。 第二,我国股票市场尚不完善,融资规模的扩大需要时间。 第三,我

20、国企业债券市场规模有限,尚不能担负起为企业大量融资的重任。7/27/2024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第一,商业信用在我国尚不完善。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和组织纪律是维系经济体系运行的基本规则,在公有产权形式之下,企业之间不存在偿还性的资金运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商业信用逐渐被引入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并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但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滞后造成国有企业产权边界模糊不清,同时商业信用的交易规则不完善,商业信用的发展受

21、到制约。7/27/2024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第二,我国股票市场尚不完善,融资规模的扩大需要时间。 我国从1991年恢复股票市场以来,股票市场规模发展迅速。但是从融资总量的角度来看,我国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还很弱,间接融资依然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7/27/2024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第三,我国企业债券市场

22、规模有限,尚不能担负起为企业大量融资的重任。 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受到严格的管制,国家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额度管理和审批制。企业发行债券的资金用途、发行金额、发行价格、发行费用以及投资主体也同样受到管制,这些因素使企业债券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司债券的转让主要是在场外交易市场进行,而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企业债券的转让只能在交易所内进行。截至2004年11月底,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筹资1273亿元,通过债券融资245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仅为股票融资规模的15。7/27/2024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第二章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二、银行信用在社会

23、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2009年8月底,境内资本市场累计为企业股票融资约2.5万亿元,债券融资2.9万亿元。 2010年我国A股公司的公司债总融资规模就将超过5000亿元,达到5221亿元。而去年全年只有有39家公司发行510.9亿元的公司债券。由此可见,公司债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一条非常重要的融资途径。 7/27/2024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第三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第三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三、信用危机深化三、信用危机深化7/27/2024第三章章银行信

24、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一)银行信用风险的含义(二)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7/27/2024第三章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一一) )银行信用风险的含义银行信用风险的含义 银行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未能按照与银行所签的合约条款履约或未按约定形式履约,而对银行借贷资产收益造成的风险。 银行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 银行信用风险具有广泛性和不可灭失性。7/27/2024第三章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一一) )银行信用风险的含义银行信用风险的含义 银行信用风险具有广泛性和不可灭失性。 因为银

25、行面向全社会提供信用,银行信用受经济周期、国家政策、战争、灾难、行业发展、公司经营等因素影响很大,所以,银行信用风险广泛存在。银行信用所造成的损失难以对冲,所以银行信用风险具有不可灭失性。7/27/2024第三节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二二) )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 根据银行业务经营的性质,银行信用风险可分为以下五类。 1、工商贷款信用风险 2、消费者贷款信用风险 3、票据业务信用风险 4、结算信用风险 5、信用价差风险7/27/2024第三章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二二) )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 1、工商贷款信

26、用风险 工商贷款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在接到贷款申请时,通常根据“6C”法对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实行“审贷岗位分离”和贷款“三查”制度,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进行全程监控。 目前,由于我国行政性干预仍然存在,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尚未健全,可以利用的外部评级信息十分缺乏,银行内部的数据资料还很不充分等原因,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还比较落后,这也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比例长期居于较高的水平。7/27/2024第三章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二二) )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 2、消费者贷款信用风险 消费

27、者贷款主要包括房屋按揭贷款、汽车按揭贷款、助学贷款、投资贷款、信用卡贷款等。因为客户对象千差万别,而且个人和家庭的财务状况很容易因疾病、失业、灾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急剧改变,因此,消费者贷款的违约率通常较高。 7/27/2024第三章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二二) )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 3、票据业务信用风险 票据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票据的伪造、篡改和票据权利的缺失或由于票据行为(如贴现、承兑)不当而使银行蒙受损失的风险。票据业务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票据识别手段滞后、银行间信息不能互通互享、银行内控制度不严密而造成的。 7/27/2024第三章

28、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二二) )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 4、结算信用风险 结算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替客户办理转账或贸易结算过程当中,付款人没有履行其所应该承担的义务;也包括商业银行在买卖有价证券、外汇或从事债券回购及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时,交易对手不能按期履约造成的风险。7/27/2024第三节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二二) )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 5、信用价差风险 银行持有大量的信用敏感性资产,在利率市场化的国家,这些资产的收益率(或价格)与资产的信用质量有密切的联系。由于信用敏感性资产的信用级别恶化而使其与无

29、风险资产之间的信用价差扩大,从而导致该资产价格下降,这种使商业银行蒙受损失的风险称为信用价差风险。 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往往是通过利用信用衍生产品,比如买入信用价差看跌期权来管理此类风险。但在我国,由于利率还没有市场化,许多信用敏感性资产缺乏二级交易市场,因此,信用价差风险还处于隐蔽的状态,也无法利用信用衍生产品来加以管理。7/27/2024第三章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一)外部因素(二)内部因素7/27/2024第三章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一一)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1、体制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2、经济环境3、信用

30、制度和法律制度不健全,产权制度不完善。7/27/2024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一)外部因素1 1、体制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体制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 (1)我国银行体制不明晰。 首先,作为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没有完全的独立性,致使受其影响的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银行,很难从宏观上减小信用风险压力。7/27/2024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一)外部因素1 1、体制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体制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 (1)我国银行体制不明晰。 其次,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难以成为真正的公司制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缺乏自主权,行为、利益不完全独立,经营目标和责任不很明确,责任不明确,无独

31、立的法人财产权,因而没有承担经营效果和经营风险的责任;银行所有者缺位,没有人真正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保值、增值负责。所以,信贷活动的风险就难以规避和降低。7/27/2024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一)外部因素1 1、体制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体制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 (1)我国银行体制不明晰。 最后,在当前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出于宏观经济改革的需要,国有商业银行还必须继续对一些经营不善、效益下降、偿债能力较弱的国有企业进行信贷支持,商业银行不得不面临政策因素导致的经营风险。7/27/2024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一)外部因素1 1、体制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

32、原因、体制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 (2)企业体制不健全。 我国企业仍以国有企业为主,但作为我国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由于产权关系界定不清,利益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对称,加之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因而商业银行信贷活动就存在很大的被动性。 目前,我国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企业占用了相当大部分的长期性的资金,在相关政策制约下,银行很难及时收回贷款,造成大量不良债务,这直接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居高不下。7/27/2024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一)外部因素1 1、体制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体制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 (3)资本市场不规范,增大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初创时期,直接融

33、资发展缓慢,远不能解决企业资金需要,大多数企业的资金靠银行贷款。 于是,企业间大量的“三角债”货款拖欠和产品积压现象就出现了。受此影响,企业间的信用危机波及银行的信用危机,使银行资金回流减慢,由此增大了信用风险。7/27/2024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一)外部因素2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 (1)经济周期影响银行信用风险。 宏观经济的波动会带来银行信用风险的波动。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供需两旺的经济环境使企业经营处于良性循环,企业资金周转迅速,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由此降低了银行信用风险;但若经济处于低迷时期,则使社会信用体系遭到破坏,增大了银行信用风险。7/27/2024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34、一)外部因素2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 (2)经济发展影响银行信用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风险通过对外经济而产生的波及效应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对外经济贸易是信用风险产生的又一原因。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商业银行为引进设备技术出具各类担保,使得银行自身承担很大的风险。商业银行在对外贸易中不但承担结算工作也同时提供大量的贸易融资。对外贸易的增加在提供给银行业务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此外,随着对外经济交流的发展和对外经济依存度的提高,国外信用风险也会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运作产生传导作用。7/27/2024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一)外部因素2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 (3)信息系统缺陷产生信

35、用风险。 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评估时需要快速、准确、充分地了解相关行业信息和政策信息,而我国相关信息系统不健全,信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综合信息系统不配套,虚假信息过多,银行获取的数据水分很大,导致银行信用评估系统失灵,加大了银行信用风险。7/27/2024第三章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一一)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 3、此外,我国信用制度和法律制度不健全,产权制度不完善,也是造成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原因。7/27/2024第三章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二二)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低下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组

36、织机构尚不健全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落后7/27/2024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二)内部因素1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低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低下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处于垄断经营地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的许多决策直接由政府作出,银行本身经营管理能力没有经过市场的磨炼,垄断又导致了银行工作效率低下。 历史原因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很高,直接贷款80左右集中在国有企业,但其创造的产值只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0。贷款集中度高,孕育着较大的风险,这意味着投入多产出少,贷款难以保证效益和及时收回。7/27/2024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二)内部因素2 2、商业银

37、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尚不健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尚不健全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专门的技术和人才进行管理,所以,银行需要设立由既具有信用风险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银行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信用风险管理小组。 而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是信贷人员,这些信贷人员对风险管理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7/27/2024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二)内部因素3 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落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不仅水平较低,而且也没有切实地贯彻到贷款政策的制定、贷款的定价以及信用分析、风险监控等方面的工作中,这也是银行

38、信用风险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我国商业银行捕捉信息不够主动,信息反应迟钝。银行内部缺乏完整的信息库,缺乏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的专家和内部机构。一些银行在贷款前对贷款申请人不进行信用分析,缺乏深入细致的前期审查工作,风险意识淡薄,贷款利率不能反映出不同贷款风险的差异,贷款风险监控方法单一,不可避免地造成信贷风险居高不下。7/27/2024第三章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三、信用危机深化三、信用危机深化 银行信用风险具有广泛的关联性,易造成信用危机深化。 首先,银行信用风险会导致金融市场秩序的混乱,破坏社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甚至使社会陷入恐慌,严重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7/27/2024第三章章银行

39、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三、信用危机深化三、信用危机深化 其次,银行信用风险会导致实际投资风险增大,收益水平降低,整个社会的投资水平下降。信用风险严重时,银行就会选择风险较低的资产组合或者减少贷款总额,这样,技术不确定性的部门就很难获得资金支持,整个社会的投资水平就会下降。 最后,银行信用风险还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7/27/2024第三章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三、信用危机深化三、信用危机深化 银行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基本形态,银行信用风险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其他信用形式上,导致其他信用形式不能正常展开。银行信用风险会导致社会资金链条的中断,使得企业之间普遍的信用联系受损,强化社会信用危机

40、。7/27/2024第三章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三、信用危机深化三、信用危机深化 商业银行是一种高负债运营的金融机构,过度的信用风险可能导致银行倒闭,从而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加深信用危机的程度,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危机。7/27/2024第三章章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三、信用危机深化三、信用危机深化 【例1】海外银行信用问题不容忽视7/27/2024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第四章银行信用管理第四章银行信用管理一、银行信用管理概述一、银行信用管理概述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四、银行信用

41、管理方法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一、银行信用管理概述一、银行信用管理概述( (一一) )银行信用管理的含义银行信用管理的含义( (二二) )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一、银行信用管理概述( (一一) )银行信用管理的含义银行信用管理的含义 银行信用管理是指银行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对自身的授信活动进行规范、调整和控制。 授予信用是银行盈利的手段,银行的主要收入就是通过授信而获取的利息。 但银行在授信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为其自身带来了大量的信用风险。为了保证利润的最大化,银行在提供授信时要考虑:对谁提供信用、提供

42、多少信用、提供多长期限的信用。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一、银行信用管理概述( (二二) )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 1、相比市场风险管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技术尚落后 2、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相比,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其独特性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一、银行信用管理概述( (二二) )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 1、相比市场风险管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技术尚落后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力量的作用而导致某项投资价值变动的可能性。市场风险一直影响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安全,市场风险管理的技术已经历经革新,尽管在预测系统风险时间方面还存在缺陷,但这些革

43、新已经使市场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门科学。 与之相比,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还很落后。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一些指标,如违约时间、违约事件、挽回率等的建立还不完善。同时,对商业失败事件之前的金融、非金融参数以及此事件之后的债务挽回率等,都缺乏可靠的量化数据。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一、银行信用管理概述( (二二) )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2、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相比,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其独特性(1)银行和工商企业的信用管理,在机构设置和管理职能上不同。(2)银行在管理信用的方式方面与其他企业不同。(3)银行和工商企业要求客户提供的信用担保形式不同。(4)银行和工商企

44、业对待问题客户的态度不同。7/27/2024( (二二) )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2 2、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相比,、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相比,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其独特性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其独特性 (1)银行和工商企业的信用管理,在机构设置和管理职能上不同。 工商企业可以不设信用管理部门,把信用管理职能外包;但银行是专业信用经营机构,信用风险是其最为重要的风险,任何银行都必须设立自己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吸收、培养信用管理专业人员。信用风险部门在银行经营中居于核心地位,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是银行经营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他形式的企业相比,银行处理信用申请的频率更高、范围更广,因此,银行

45、必须有一套固定的贷款申请的处理程序和体系。7/27/2024( (二二) )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2 2、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相比,、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相比,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其独特性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其独特性 (2)银行在管理信用的方式方面与其他企业不同。 银行必须时刻关注客户现金账户的借方余额,以确定借款人能否及时归还借款,只有在涉及客户同其他银行的交易或客户账户中的余额不足时,才追查未付款人。 但一般工商企业为保证货款的及时收回,实施相应的监控程序,包括开具发票、回收账款、及时追查未付款人。7/27/2024( (二二) )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2 2、

46、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相比,、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相比,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其独特性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其独特性 (3)银行和工商企业要求客户提供的信用担保形式不同。 银行一般要求借款人将自身的财产作为借款担保,或要求第三方提供担保。即使有了借款担保,如果银行认为风险很大,也有权利收取较高的利息费用来弥补风险成本。 而工商企业为客户提供信用所要求的担保形式有所不同,供应商可采取保留货物所有权的条款、信用证、信用保险及代收账款等措施。7/27/2024( (二二) )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2 2、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相比,、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相比,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其独特性银行

47、信用风险管理有其独特性 (4)银行和工商企业对待问题客户的态度不同。 对于无法按既定条款偿还债款的借款人,银行可以给予继续支持,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期。此外,银行还可以免除客户一定时期内的借款利息,或延长借款时间,甚至支持客户的再融资计划,即向客户提供足够的新债去偿还旧债的利息,这样可以保障客户的发展潜力,防止坏账的发生。 但工商企业对陷人财务困境的债务人往往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一一) )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识别( (二二) )风险的衡量风险的衡量( (三三) )风险的监督风险的监督( (四四) )风险的控制风险

48、的控制( (五五) )风险的调整风险的调整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一一) )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是进行银行信用管理的第一步。风险的识别是指通过统一的标准分析确定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行为。风险识别的目的就是要预见风险,在业务流程中找出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和产生风险的环节点,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客户的综合信息、财务信息、账户信息和授信信息等寻找和确定风险因素。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二二) )风险的衡量风险的衡量 风险的衡量是指通过制定统一标准来测算及比较所有的授信风险,将风险的可能性

49、进行量化,得到由于某些风险因素而导致的在给定收益情况下损失的数额或在给定损失的情况下收益的数额的行为。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二二) )风险的衡量风险的衡量 风险的衡量是当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难点之一。随着金融工具的发展,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有了很大改进。信用风险衡量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制定什么样的标准和运用什么方法来量化风险,以及对风险因素和可能的损失与收益如何进行评价等内容。 最新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原1988年版协议规定的运用标准法衡量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内部评级法,作为自2006年起在全球范围内衡量银行信用风险的统一方法,这为风

50、险的衡量提供了理论基础。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三三) )风险的监督风险的监督 风险的监督贯穿于信用管理的始终,是指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的全流程中对风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反映的行为过程。 风险防范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及时、准确、全面地监督、反映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的各种情况,这也是及时发现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必要手段。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三三) )风险的监督风险的监督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原协议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增加了三大支柱的内容。其中第二支柱“监管检查”和第三支柱“市场约束”所规定的内容,实质上都是从市场监管的

51、角度要求商业银行对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加强监督,充分、及时、全面、有效地反映和披露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监督在技术上是通过各类统计分析进行的。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四四) )风险的控制风险的控制 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风险的平衡,即损失和收益的平衡。商业银行要利用定量方法衡量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而不能通过增加风险资本准备来防范风险。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四四) )风险的控制风险的控制 巴塞尔委员会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和资本准备作了一定规定,这有助于银行主动地调节与配置信贷资产

52、组合,获得风险资本的最佳配置。 风险资本的最佳配置要求商业银行根据董事会的风险偏好计算得出的风险资本和董事会要求的业务发展计划,针对银行现有信贷资产组合的收益、损失情况,找出风险资本在抵御损失和获得收益两个方向上的最佳合理配置方案。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四四) )风险的控制风险的控制 其本质上是要求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要同时兼顾两个标准:一是商业银行风险资本抵御损失的能力;二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计划或称为利润计划要求。 商业银行应根据这两项标准将信贷资产配置在最佳的位置上,也就是配置在风险的最佳平衡点上。商业银行风险资本的最佳配置在银行层面主要是

53、通过政策调整、业务流程管理和限额管制来实现的。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五五) )风险的调整风险的调整 风险的调整亦称风险调整收益,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某种测量方法对银行不同部门、产品和客户间的收益情况进行科学的衡量。 风险调整收益就是要科学地度量商业银行的经营收益。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五五) )风险的调整风险的调整 传统的商业银行对其经营情况的衡量都是用会计资料进行的,例如利差或股权收益率等。然而,由于商业银行经营产品的特殊性,任何业绩的取得都需要为一定的风险付出代价。因此,将可能的损失与收益结合起来衡量银行的

54、经营业绩才有意义。 风险调整收益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使商业银行在取得收益的同时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寻求风险的平衡,达到最终控制风险的目的。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一一) )客户授信整体风险客户授信整体风险( (二二) )信用风险平衡信用风险平衡( (三三) )统一授信管理统一授信管理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一一) )客户授信整体风险客户授信整体风险 商业银行将所有客户汇总起来视为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的所有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合力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或相关业务所带来

55、的影响和风险被称为客户授信整体风险。 传统的商业银行是对单笔授信进行管理的,而现代商业银行的控制对象从单一客户转向客户所有关系组成的网络,对信用风险的研究是以客户的整体风险作为研究对象,以整个社会的经济成分和经济活动作为研究方向。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一一) )客户授信整体风险客户授信整体风险1、客户的整体评价2、客户的风险域3、信贷资产组合管理7/27/2024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一)客户授信整体风险1 1、客户的整体评价、客户的整体评价 商业银行需要对客户进行资信和债务承受能力的考核和评估。一个客户或企业承受债务的能力是由许多

56、因素决定的,一般而言,一个客户或企业所能承受债务的能力与其资信等级、经济实力有关,也与其所属的行业及当时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有关。 具体决定一个客户或企业的债务承受能力或最高债务承受额的因素有资信等级、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等。银行需要对客户或企业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评定和整体评价。7/27/2024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一)客户授信整体风险2 2、客户的风险域、客户的风险域 以一个单一的公司或自然人为核心,由于投资关系、借贷关系、担保关系、经营关系、亲属关系等而与若干个单一公司或自然人建立起来的一个网络群体,这个网络群体就称为风险域,这个单一公司或自然人成为这个风险域的“风

57、险域核心”,而其他公司或自然人称为这个风险域的“风险域成员”。 风险域核心与风险域成员之间具有因成员一方的事件而对核心方产生影响的特性,这种影响的性质和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发生事件的风险域成员与风险域核心的相关度。7/27/2024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一)客户授信整体风险2 2、客户的风险域、客户的风险域 当事件具有积极意义时,对风险域核心的影响就会朝着有利的方向展;反之,如果事件是消极的,则对风险域核心的影响就会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 这时,风险域核心的变化就将直接影响其偿债能力,进而构成对债权人的风险。银行应对客户的风险域的各成员进行考核评估,以掌握风险域核心企业或

58、自然人的资信和偿债能力。7/27/2024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一)客户授信整体风险3 3、信贷资产组合管理、信贷资产组合管理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是指银行根据其授信业务的性质、种类、风险程度等因素对授信业务和信贷资产按照不同的地区、行业实行多组合、多层面、多角度的纵向与横向的动态分析监控。 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的目的是分散风险、优化授信结构、确定最佳的风险平衡组合。7/27/2024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一)客户授信整体风险3 3、信贷资产组合管理、信贷资产组合管理 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的内容和目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等级进行评级,内容

59、包括贷款评级、国家评级和资产组合评级等;目的是为了判断和确定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状况,进而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规定满足资本充足比率要求的风险资本数额。 二是根据商业银行董事会确定的损失容忍度,确定资本数额和业务发展及收益计划,确定信贷资产组合的最佳配置方案,以达到风险平衡的管理目的。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二二) )信用风险平衡信用风险平衡 信用风险平衡是指商业银行为了实现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而在全行层面进行风险管理所采用的方法。 金融资本市场变化多端,商业银行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信用风险发生的频率较高。由于风险的广泛性和不可灭失性,商业银行

60、只能通过实践找出其规律性,达到控制和锁定风险的目的,并尽可能做到损失和收益对称,实现风险的平衡。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二二) )信用风险平衡信用风险平衡1、银行层面对损失的控制2、在客户层面对损失的控制7/27/2024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二)信用风险平衡1 1、银行层面对损失的控制、银行层面对损失的控制 现代商业银行一般通过运用风险值VAR(Value At Risk)和 风 险 资 本 值CAR(Capital At Risk)这两个风险管理工具来判断和衡量其资本抵御和消化损失的能力。 VAR和CAR可以在业务部门、客户和产品

61、类别的层次上进行风险评价,在业务部门、客户和产品类别的层次上设定限额,即设定所允许的最大VAR,对交易的风险进行控制。7/27/2024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二)信用风险平衡1 1、银行层面对损失的控制、银行层面对损失的控制 VAR可以作为风险尺度来评价风险业绩。VAR也可以用于定义风险资本,这时VAR就转化为风险资本值CAR。 CAR是在一定容忍度下吸收潜在损失所需要的资本额,这个容忍度就是银行发生违约的概率。因为,CAR是抵消潜在损失的风险所需要的资本,也称为“风险资本”或“经济资本”。7/27/2024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二)信用风险平衡1 1、银行层面对损失的控制

62、、银行层面对损失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CAR与规定资本和可用资本是不同的。CAR解决了关于银行偿付能力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资本是否足够;二是在可用资本一定的条件下,风险能否接受。 当风险一定时,资本的水平就决定了银行的偿付力水平,因此,银行可以调节资本,直到这个偿付力风险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当资本一定时,风险的水平就决定了容忍度,因此,可以调节风险,直到容忍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7/27/2024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二)信用风险平衡2 2、在客户层面对损失的控制、在客户层面对损失的控制 客户授信限额是商业银行在客户的债务承受能力和银行自身的损失承受能力范围之内,愿意并允

63、许向客户提供的最大授信限额。客户授信限额的确定除了考虑客户的承债能力和银行的损失承受能力外,最主要的是还要看商业银行主观愿望是否愿意向客户提供该项授信业务。制定客户授信限额要根据两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 一是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能力; 二是银行的损失承受能力。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三三) )统一授信管理统一授信管理授信管理的统一包含四个方面:授信主体统一;授信客体统一;授信标准统一;授信业务管理统一。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三三) )统一授信管理统一授信管理 1、授信主体统一 要求商业银行作为一

64、个整体,银行各业务部门、各个分支都要统一口径,不能以本部门的利益或本机构的特殊性为由游离于银行整体之外。 2、授信客体统一 要求商业银行将客户作为一个整体,严防客户利用法律的空隙通过不同的公司套取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授信。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三三) )统一授信管理统一授信管理 3、授信风险标准统一 要求商业银行无论是总分行还是不同的业务部门,必须用一个标准对客户进行识别和评价。 4、授信业务管理的统一 要求商业银行对内部经营部门和不同地域的分支机构按照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实施统一管理。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

65、基本要素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例2】银行对客户进行信用分级,对症贷款1、信用良好,审批时间短2、贷款炒房,银行不欢迎3、失信“老赖”,一律挡门外4、负担较重,贷款可缩水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 (一一) )古典信用分析方法古典信用分析方法( (二二) )现代信用分析模型现代信用分析模型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 (一一) )古典信用分析方法古典信用分析方法1、专家制度2、Z评分模型和ZETA评分模型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1 1、专家制度、专家制度 这种方法的

66、最大特征就是:银行信贷的决策权是由该机构那些经过长期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的信贷官所掌握,并由他们作出是否贷款的决定。 因此,在信贷决策过程中,信贷官的专业知识、主观判断以及某些要考虑的关键要素权重均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1)专家制度的内容。 (2)专家制度的缺陷。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1 1、专家制度、专家制度 (1)专家制度的内容。 由于商业银行自身条件不同,因而在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信用分析所涉及的内容上也不尽相同。但是,银行一般通过对借款人的“6C”(即品德、能力、现金、抵押品、经营环境和控制)进行分析,来决定银行的信贷行为。 品德(Character)

67、。主要是指借款人还款的意愿和诚意。对借款人品德的判断可以通过借款人以往的借款记录、其他贷款人与借款人往来的经验以及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来评定。只有确认借款人具有对贷款负责的态度,才能考虑向其发放贷款。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1 1、专家制度、专家制度 (1)专家制度的内容。 能力(Capacity)。主要是指银行必须确定借款人是否具有申请贷款及签署协议的资格及合法权利,进而要判断衡量借款人是否具有按照协议按时还本付息的能力。 现金(Cash)。主要是指银行要时刻关注借款人的现金账户和经营状况,注意借款人在还本付息期间是否拥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来偿还贷款。7/27/2

68、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1 1、专家制度、专家制度 (1)专家制度的内容。 抵押品(Collateral)。主要是指对于借款人所提供的抵押品,银行特别要关注抵押品的价值、已使用的年限、专业化程度、市场流动性以及是否投保等。 经营环境(Condition)。主要是指借款人自身经营状况和其外部的经营环境。前者包括企业的经营特点、经营方式、技术状况、竞争地位、市场份额、劳资关系等。后者主要是指政局变动、社会环境、商业周期、通货膨胀、国民收入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本行业的发展趋势等。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1 1、专家制度、专家制度 (1)专家

69、制度的内容。 控制(Control)。主要是指涉及法律法规的改变、监管当局的要求和一笔贷款是否符合银行的质量标准等问题。政府法律法规的变化往往会改变一个行业和一个企业的借款条件,从而引起银行的注意。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1 1、专家制度、专家制度 (1)专家制度的内容。 也有些银行将信贷分析的内容归纳为“5W”或“5P”。“5W”系指借款人(who)、 借 款 用 途 (Why)、 还 款 期 限(when)、担保物(What)、如何还款(How);“5P”系指个人因素(Personal)、目的因素(Purpose)、偿还因素(Payment)、保 障 因

70、 素 (Protection)、 前 景 因 素(Perspective)。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1 1、专家制度、专家制度 (2)专家制度的缺陷。 第一,要维持这样的专家制度需要相当数量的专门信贷分析人员,随着银行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其所需要的相应信贷分析人员就会越来越多。 因此,对于银行来说,对新老信贷分析人员进行不间断的培训和教育就成为银行的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在这样的制度下,必然会带来银行冗员、效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等诸多问题。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1 1、专家制度、专家制度 (2)专家制度的缺陷。 第二,专家制

71、度实施的效果很不稳定。这是因为专家制度所依靠的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信贷官,而这些人员本身的素质高低和经验多少将会直接影响该项制度的实施效果。 例如,对于银行客户(公司)所提供的一套财务报表和文件,5位不同的信贷官对其进行分析会得出5种不同的分析结果,差异很大。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1 1、专家制度、专家制度 (2)专家制度的缺陷。 第三,专家制度与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官僚主义方式紧密相连,大大降低了银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影响了银行未来的发展。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1 1、专家制度、专家制度 (2)专家制度的缺陷。 第四,专

72、家制度加剧了银行在贷款组合方面过度集中的问题,使银行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造成银行贷款组合过度集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这其中专家制度的作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专家制度下,银行员工都热衷于成为专家,这就需要他们在某一行业或某类客户范围进行较长时期的分析研究,积累经验,成为这个行业的专才。因此,这些人在选择客户时都有着强烈的偏好,他们所注重的客户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就加剧了银行贷款的集中程度,必然给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1 1、专家制度、专家制度 (2)专家制度的缺陷。 第五,专家制度在对借款人进行信贷分析时,难以确定要共同遵循的标准,造

73、成信贷评估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不一致性。 例如,信贷官在对不同借款人的“6C”进行评估时,他们所确定的每一个“C”权重都有很大差异,即便在同一家银行,信贷官对同类型借款人的“6C”评估也存在差异。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2 2、Z Z评分模型和评分模型和ZETAZETA评分模型评分模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专家制度已不能满足银行经营的需要。这种方法运用财务会计信息对各种财务比例进行比较分析,但其属于单一变量测定法,是根据潜在借款人的各种关键性财务比例与同类企业相应比率的标准值和趋势进行比较,从而对该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作出判断,而单一变量测定法最大的缺陷在

74、于它不能对不同的财务比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美国纽约大学斯特商学院教授爱德华奥尔特曼在1968年提出了著名的Z评分模型。1977年他又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建立了第二代模型ZETA模型。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2 2、Z Z评分模型和评分模型和ZETAZETA评分模型评分模型(1)Z评分模型(2)ZETA评分模型(3)Z评分模型和ZETA模型的缺陷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2 2、Z Z评分模型和评分模型和ZETAZETA评分模型评分模型 (1)Z评分模型 奥尔特曼的Z评分模型是一种多变量的分辨模型,是根据数理统计中的辨

75、别分析技术,对银行过去的贷款案例进行统计分析,选择一部分最能反映借款人财务状况、对贷款质量影响最大、最具预测或分析价值的比率,设计出一个能最大限度地区分贷款风险度的数学模型,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信用风险及资信评估。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2 2、Z Z评分模型和评分模型和ZETAZETA评分模型评分模型 (1)Z评分模型 Z评分模型主要依据以下步骤建立起来: 选取一组最能反映借款人财务状况和还本付息能力的财务比率,如流动性比率、资产收益率、偿债能力指标等。从银行过去的贷款资料中分类收集样本。样本数据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正常还本付息的案例,另一类是呆滞、呆账

76、案例。每一大类还可以按照行业或贷款性质、贷款方式再细分。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2 2、Z Z评分模型和评分模型和ZETAZETA评分模型评分模型 (1)Z评分模型 Z评分模型主要依据以下步骤建立起来: 根据各行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确定每一比率的权重。权重主要是根据该比率对借款还本付息的影响程度确定。 将每一比率乘以相应权重,然后相加,便可以得到一个Z值。 对一系列所选样本的Z值进行分析,可得到一个衡量贷款风险度的z值或值域。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2 2、Z Z评分模型和评分模型和ZETAZETA评分模型评分模型 (1)

77、Z评分模型 信用分析人员在运用该模型时,只要将贷款申请人的有关财务数据填入,便可以计算出Z的得分。若该得分高于或大于某一预先确定的Z值或值域,就可一以判定该贷款申请人的财务状况良好或其风险水平可被银行接受:若该得分小于或低于预定的z值或值域,则意味着该贷款申请人可能无法按时还本付息,甚至破产。Z值越大,资信就越好;Z值越小,风险就越大。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2 2、Z Z评分模型和评分模型和ZETAZETA评分模型评分模型 (1)Z评分模型 奥尔特曼确立了5个主要的财务比率作为分辨函数的自变量,即流动资金总资产(WCTA),留存收益总资产(RETA),息前

78、、税前收益总资产(EBITTA),股权市值总负债账面价值(MVETI),销售收k总资产(STA),建立了以下分辨函数: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2 2、Z Z评分模型和评分模型和ZETAZETA评分模型评分模型 (1)Z评分模型 奥尔特曼经过统计分析和计算,最后确定了借款人违约的临界值Z0=2.675。如果Z2.675,借款人被划入违约组;反之,如果z2.675,则借款人被,划为非违约组。 当1.8lZ2.99,阿尔特曼发现此时的判断失误较大,称该重叠区域为

79、“未知区”(Zone of Ignorance)或称“灰色区域”(gray area)。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2 2、Z Z评分模型和评分模型和ZETAZETA评分模型评分模型 (2)ZETA评分模型 1977年,奥尔特曼、霍尔德曼和纳拉亚南对原始的Z评分模型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建立了第二代信用评分模型ZETA模型(ZETA credit risk model)。 新模型的自变量增加到7个,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对不良借款人的辨认精度也大大提高了。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2 2、Z Z评分模型和评分模型和ZETAZETA评分模

80、型评分模型 (2)ZETA评分模型 模型的7个变量是:资产收益率、收益稳定性指标、债务偿还能力指标、累计盈利能力指标、流动性指标、资本化程度指标、规模指标。 我们可以将ZETA模型写成下列式子,模型中的a,b,c,d,e,f,g,分别是ZETA模型中7个变量各自的系数。ZETA=aXl+bX2+cX3+dX4+eX5+fX6+gX7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2 2、Z Z评分模型和评分模型和ZETAZETA评分模型评分模型 (3)Z评分模型和ZETA模型的缺陷 Z评分模型和ZETA模型均为一种以会计资料为基础的多变量信用评分模型。由这两个模型所计算出的Z值可以

81、较为明确地反映借款人(企业或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信用状况,因此,它可以作为借款人经营前景好坏的早期预警系统。由于Z评分模型和ZETA模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适应性以及较强的预测能力,所以,它们一经推出便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和使用并取得显著效果,成为当代预测企业违约或破产的核心分析方法之一。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2 2、Z Z评分模型和评分模型和ZETAZETA评分模型评分模型 (3)Z评分模型和ZETA模型的缺陷 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发现无论是Z评分模型还是ZETA模型都存在着很多先天不足,使模型的预测能力大打折扣,限制了模型功效的发挥。Z评分模型和ZE

82、TA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两个模型都依赖于财务报表的账面数据,而忽视日益重要的各项资本市场指标,这就必然削弱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及时性;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2 2、Z Z评分模型和评分模型和ZETAZETA评分模型评分模型 (3)Z评分模型和ZETA模型的缺陷 由于模型缺乏对违约和违约风险的系统认识,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从而难以令人信服; 两个模型都假设在解释变量中存在着线性关系,而现实的经济现象是非线性的,因而也削弱了预测结果的准确程度,使得违约模型不能精确地描述经济现实;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2 2、Z

83、 Z评分模型和评分模型和ZETAZETA评分模型评分模型 (3)Z评分模型和ZETA模型的缺陷 两个模型都无法计量企业的表外信贷风险。 对某些特定行业的企业如公用企业、财务公司、新公司以及资源企业也不适用,因而它们的使用范围受到较大限制。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 (二二) )现代信用分析模型现代信用分析模型 近年来,现代信贷风险量化管理模型在国际金融界得到了很高的重视和相当大的发展。JP摩根继1994年推出著名的以VAR为基础的市场风险度量制(Risk Metrics)后,1997年又推出了信贷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模型信贷度量制(Credit Metrics)

84、,随后,瑞士信用银行又推出另一类型的信贷风险量化模型Credit Risk,这些都在银行业引起很大的影响。 同样为银行业所重视的其他一些信贷风险模型,还有KMV公司的以EDF为核心手段的 KMV模 型 , Mckinsey公 司 的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等。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 (二二) )现代信用分析模型现代信用分析模型 信贷风险管理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发展也引起了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1999年4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名为“信贷风险模型化:当前的实践和应用”的研究报告,开始研究这些风险管理模型的应用对国际金融领域风险管理的影

85、响,以及这些模型在金融监管,尤其是在风险资本监管方面应用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这些信贷风险管理模型的发展正在对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一个现代信贷风险管理的新模式正在形成。7/27/2024第四章章银行信用管理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 (二二) )现代信用分析模型现代信用分析模型1、受险价值(VAR)方法2、信用度量(Credit Metrics)模型3、KMV模型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1 1、受险价值、受险价值(VAR)(VAR)方法方法 受险价值作为一个概念,最先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交易商对金融资产风险测量的需要;作为一种市场风险测量

86、和管理的新工具,则是由JP摩根银行最早在1994年提出,其标志性产品为“风 险 度 量 制 ”模 型 (Risk Metrics model)。 目前,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纷纷采用VAR方法来测量、控制其市场风险,尤其在衍生工具投资领域,VAR方法的应用更加广泛。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1 1、受险价值、受险价值(VAR)(VAR)方法方法 受险价值模型就是为了度量一项给定的资产或负债在一定时间里和在一定的置信度下(如95,975,99等)其价值最大的损失额。 VAR方法特别适用于对可交易的金融资产受险价值的计量,因为人们可以很容易地从资本市场中获取这类资产的

87、市值和它们的标准差。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1 1、受险价值、受险价值(VAR)(VAR)方法方法 但是,若将这种方法直接用于度量非交易性金融资产如贷款的受险价值时,则会遇到如下问题: 首先,一笔贷款当前的市值P不能够直接观察到,因为绝大多数贷款是不能直接进行交易的。 第二,由于贷款的市值不能够观察,因而也就没有一个时间序列来计算出贷款的方差,即贷款市值的变动率。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1 1、受险价值、受险价值(VAR)(VAR)方法方法 第三,在VAR方法上,人们假定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收益分布是呈正态分布状的,这与它们

88、的实际分布是大体吻合的。 但是对于贷款而言,它的价值分布离正态分布状偏差较大,正如我们曾在前面所讨论过的贷款的收益是固定在一定水平之下,而它的风险则很大。因此,即使我们能够测定出贷款的市值和它的变动率,我们仍然需要考虑贷款收益的非对称性问题。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2 2、Credit MetricsCredit Metrics模型模型 “信用度量制”(Credit Metrics)是由JP摩根与其他合作者(美洲银行、KMV公司、瑞士联合银行等)在已有的“风险度量制”方法基础上,创立的一种专门用于对非交易性金融资产如贷款和私募债券的价值和风险进行度量的模型。

89、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2 2、Credit MetricsCredit Metrics模型模型 风 险 度 量 制 方 法 (Risk Metrics)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明天是一个坏天气的话,我所拥有的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的价值将会有多大的损失?”而信用度量制方法(Credit Metrics)则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如果下一个年度是一个坏年头的话,我的贷款及贷款组合的价值将会遭受多大的损失呢?”。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2 2、Credit MetricsCredit Metrics模型模型 我

90、们在前面曾谈及,由于贷款是不能够公开进行交易的,所以我们既无法观察到贷款的市值(P),也不能够获得贷款市值的变动率()。但是人们仍然可以通过掌握借款企业的以下资料来解决这个问题: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在下一年度里该信用级别水平转换为其他信用级别的概率;违约贷款的收复率。 一旦人们获得了这些资料,就可以计算出任何一项非交易性的贷款和债券的P值和值,从而最终可利用受险价值方法对单笔贷款或贷款组合的受险价值量进行度量。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3 3、KMVKMV模型模型 KMV模型是加利福尼亚州著名的风险管理公司KMV公司开发的一个信用风险计量模型(credit mo

91、nitor model),又称违约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观察某公司股价的变动来判别其违约风险的大小,其主要分析工具是预测违约频率EDF(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y)。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解决上市借款企业股东偿还贷款的动力问题来解决银行贷款所面临的信用风险问题。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3 3、KMVKMV模型模型 KMV模型利用两个关系: 其一,企业股东市值与它的资产市值之间的结构性关系; 其二,企业资产市值波动程度和企业股东市值的变动程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两个关系模型,可以求出借款企业的资产市值以及它的变动程度。一旦所有的变量值算出,K

92、MV模型便可以算出借款企业的预期违约频率(EDF)。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3 3、KMVKMV模型模型 KMV利用自身的优势建立起了一个全球范围的企业和企业违约信息数据库,计算出了各类信用等级的经验预期违约频率,从而产生了以这种经验预期违约概率为基础的信用分值。 KMV模型建立在当代公司理财理论和期权理论基础之上,是对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一次变革。该模型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信息,对所有公开上市的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的量化度量和分析,由于这种方法所获取的数据来自于股票市场的资料而非企业的历史账面资料,因此,它能够反映企业当前的信用状况,其预测能力更强、更及时,

93、也更准确。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各种方法比较各种方法比较受险价值方法 受险价值模型就是为了度量一项给定的资产或负债在一定时间里和在一定的置信度下其价值最大的损失额。 Var方法度量非交易性金融资产如贷款的受险价值时则会遇到如下问题: 1.因为绝大多数贷款不能直接交易,所以市值P不能够直接观察到。 2.由于贷款的市值不能够观察,也就无法计算贷款市值的变动率。 3.贷款的价值分布离正态分布状偏差较大。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各种方法比较各种方法比较“信用度量制”方法(CreditMetrics) 信用度量制是通过掌握借款企业

94、的资料如: (1)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资料 (2)下一年度该信用级别水平转换为其它信用级别的概率 (3)违约贷款的收复率 计算出非交易性的贷款和债券的市值P和市值变动率,从而利用受险价值方法对单笔贷款或贷款组合的受险价值量进行度量的方法。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各种方法比较各种方法比较 KMV模型与credit metrics模型是目前国际金融界最流行的两个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两者都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等授信业务时衡量授信对象的信用状况,分析所面临的信用风险,防止集中授信,进而为实现投资分散化和具体的授信决策提供量化的、更加科学的依据,为以主观性和艺术性

95、为特征的传统信用分析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补偿。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各种方法比较各种方法比较 然而,从上述的介绍和分析中,我们又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两个模型在建模的基本思路上又相当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KMV模型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衡量指标EDF主要来自于对该企业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有关数据的分析,而creditmetrics模型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衡量来自于对该企业信用评级变化及其概率的历史数据的分析。这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之一。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各种方法比较各种方法比较 2、由于KMV模型采用的是企业股

96、票市场价格分析方法,这使得该模型可以随时根据该企业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化来更新模型的输入数据,得出及时反映市场预期和企业信用状况变化的新的EDF值。因此,KMV模型被认为是一种动态模型,可以及时反映信用风险水平的变化。然而,credit metrics采用的是企业信用评级指标分析法。企业信用评级,无论是内部评级还是外部评级,都不可能象股票市场价格一样是动态变化的,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静态特征。这有可能使得该模型的分析结果不能及时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变化。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各种方法比较各种方法比较 3、同时,也正是因为KMV模型所提供的EDF指标来自于

97、对股票市场价格实时行情的分析,而股票市场的实时行情不仅反映了该企业历史的和当前的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市场中的投资者对于该企业未来发展的综合预期,所以,该模型被认为是一种向前看的方法,EDF指标中包含了市场投资者对该企业信用状况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这与creditmetrics模型采用的主要依赖信用状况变化的历史数据的向后看的方法有根本性的差别。KMV的这种向前看的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依赖历史数据向后看的数理统计模型的“历来可以在未来复制其自身”的缺陷。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各种方法比较各种方法比较 4、KMV模型所提供的EDF指标在本质上是一种

98、对风险的基数衡量法,而credit metrics所采用的与信用评级分析法则是一种序数衡量法,两者完全不同。以基数法来衡量风险最大的特点在于不仅可以反映不同企业风险水平的高低顺序,而且可以反映风险水平差异的程度,因而更加准确。这也更加有利于对贷款的定价。而序数衡量法只能反映企业间信用风险的高低顺序,如bbb级高于bb级,却不能明确说明高到什么程度。7/27/2024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各种方法比较各种方法比较 5、credit metrics采用的是组合投资的分析方法,注重直接分析企业间信用状况变化的相关关系,因而更加与现代组合投资管理理论相吻合。而KMV则是从单个授信企业在股票市场上的价格变化信息入手,着重分析该企业体现在股价变化信息中的自身信用状况,对企业信用变化的相关性没有给予足够的分析。 7/27/2024思考题1、分析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2、在我国的资金融通领域,银行信用处于什么地位?3、如何理解银行信用风险概念?银行信用风险包括哪些?4、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与影响因素是什么?5、试分析说明银行信用管理的方法及其演进。7/27/2024案例分析题外资银行信用贷款目标锁定中小企业客户7/27/20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