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 菱形的性质 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8846582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下册 菱形的性质 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 菱形的性质 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 菱形的性质 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 菱形的性质 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 菱形的性质 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下册 菱形的性质 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下册 菱形的性质 课件新人教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菱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八年级下一、分析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2)教材内容与教材处理 3)学情分析w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三、重难点四、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五、教学手段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动手实验,探究新知 3)运用与拓展 4)学习小结,自我评价 5)作业布置 七七.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四边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它的用途和作用举足轻重。而各种四边形因各种因素,在外形、本质上也各具特点,因此它是平面几何中研究较多的一类,教材把对菱形的研究也列为重要内容。本节课

2、的内容是菱形的概念及菱形的性质,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概念及性质之后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为以后的几何知识的学习作必要的知识储备,本节课渗透了“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二、教材内容与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新授课,主要学习菱形概念及性质,为了使学生便于感受、理解和掌握概念的产生和由来,我设置了一组学生熟悉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发现菱形的特点,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动手度量、折叠、旋转、剪裁等活动,引导出菱形的概念,进而通过类比的方法,归纳总结出菱形的性质,使学生加深对菱形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区别,探索总结出菱形的所有性质。 创设环环相扣的活动过程的探究,即符合

3、新课程标准理念又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模型,更能促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概念及性质的学习为基础,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储备,对于菱形的性质,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活动,沿菱形的对角线折叠、旋转中发现到,但对于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区别与联系,还需通过多种方式辨析。四、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菱形的概念以及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计算,了解菱形即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认识菱形的本质特征,能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欣赏观察、动手操作、

4、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感受身边的数学,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培养主动探求、勇于实践的精神,同时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激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五、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概念和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与平形四边形的性质的区别的理解及菱形的性质的灵活运用。六、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人人都有事干,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勇于动手探求知识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而达到深刻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的目

5、的。学法:主动探求、合作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拓宽了学生的思考角度和知识面,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七、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八、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观察图片 与同伴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你能从平行四边形中得到菱形吗?试一试。动手实验,探究新知活动:把下面的图形折一折、转一转,你有什么发现?请总结出来。ABCD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菱形的四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又是轴对称图

6、形,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活动:你能说清得到菱形面积 的道理吗?S= AC BDABCD运用与拓展例题 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的长度分别为4cm,3cm ,求菱形ABCD 的面积和周长。练习P91 :1、题ABCD学习小结 自我评价为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培养表达能力,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作业布置P93 A组:1、2、3 题 B组:1 题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我对作业作了分层要求,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教学评价1、关注学生的双基训练,对学生的作业情况作评价。2、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对学生在整节课中的动手操作热情的表现作评价。3、对学生的个体学习、合作学习作评价。教学效果以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标准,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