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总复习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8843760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教育学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教育学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教育学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教育学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总复习(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总复习知识结构绪绪 论论 教育学教育学 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教育 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三章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四章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第五章 课程课程 第六章第六章 教学教学绪绪论论一、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萌芽阶段、(一)萌芽阶段、 (二)独立形态阶段(二)独立形态阶段 (三)科学教育学形成。(三)科学教育学形成。(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四)教育学

2、的理论深化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重要代表人物和著作:重要代表人物和著作:孔子的孔子的论语论语战国时期思孟学派撰写的战国时期思孟学派撰写的学记学记苏格拉底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产婆术”柏拉图的柏拉图的理想国理想国根根据据已已有有的的资资料料考考察察,最最先先提提出出教教育育学学这这个个概概念念的的,是是“英英国国唯唯物物主主义义和和整整个个现现代代实实验验科科学学的真正始祖的真正始祖”弗兰西斯弗兰西斯培根培根(156-1626)。)。年年,捷捷克克著著名名教教育育家家夸夸美美纽纽斯斯()撰撰写写了了大大教教学学论论一一般般认认为这是为这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教育学

3、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1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学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2近代时期教育学的发展近代时期教育学的发展1693年,英国哲学家年,英国哲学家洛克洛克出版了出版了教育漫话教育漫话,构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构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1762年,法国思想家年,法国思想家卢梭卢梭出版了享誉全球的出版了享誉全球的爱爱弥儿弥儿,形成了其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形成了其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体系。17811787年,瑞士教育家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在在林哈林哈德与葛笃德德与葛笃德中的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中的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 赫

4、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在此书中,他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他也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他也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19世纪末、世纪末、20世纪处叶教育学的发展世纪处叶教育学的发展约翰约翰杜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的教育口号:杜威的教育口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在做中学。 第一章第一章教育教育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概念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三、教育的演进三、教育的演进(一)教育

5、的定义:(一)教育的定义: 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从广义上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专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需要的人的活动。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一、教育者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二、学习者二、学习者教育的主

6、体教育的主体三、教育措施三、教育措施媒介的作用媒介的作用三、教育的历史形态三、教育的历史形态一、原始的教育形态(原始性)一、原始的教育形态(原始性)1、教育同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主要为、教育同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主要为生产和生活经验。生产和生活经验。2、教育手段单一、仅仅限于口耳相传。、教育手段单一、仅仅限于口耳相传。3、教育权力平等,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力平等,教育目的一致。二、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二、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一)古代中国:(一)古代中国:1、庠、序、学、校、庠、序、学、校2、西周以后,、西周以后,六艺教育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射、御、书、数3、汉武

7、帝之后,、汉武帝之后,儒家教育儒家教育4、宋代以后,、宋代以后,四书四书五经五经四书:四书:大学大学中庸中庸论语论语孟子孟子五经:五经:诗经诗经尚书尚书仪礼仪礼周易周易春秋春秋(二)古代印度(二)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婆罗门教和佛教(三)古代埃及: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僧为师”“以吏为师以吏为师”(四)古代希腊、罗马:(四)古代希腊、罗马:文法为主,学习拉丁文和修辞文法为主,学习拉丁文和修辞1古代雅典:古代雅典:军事、文学、政治等教育军事、文学、政治等教育古代斯巴达:古代斯巴达:强调军事训练和政治道德教育强调军事训练和政治道德教育古代形态的教育古代形态的教育(包含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呈

8、现的特点:呈现的特点:第一、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态第一、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态第二、学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二、学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三、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四、第四、教育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教育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第二章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第一节教育与诸社会现象的关系教育与诸社会现象的关系第二节第二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第一节第一节教育与诸社会现象的关系教育与诸社会现象的关系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教育与生

9、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 1、教教育育把把可可能能的的生生产产力力转转化化为为现现实实的的劳劳动动力力,是是劳劳动动力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 3、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

10、要手段:二、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二、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一)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一)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二)教育对政治制度具有反作用(二)教育对政治制度具有反作用(一)(一)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二)(二)教育对政治制度反作用教育对政治制度反作用1 1、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教育通过培养政

11、治人才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2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3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服务于一定的政治。、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第三章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基础作用基础作用(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制约作用制约作用(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导作用主导作用(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作用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作用动力作用动力作用第一节第一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第二节第二节青少年身

12、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 1 顺序性顺序性循序渐进循序渐进2 2 阶段性阶段性分段实施分段实施3 3 不平衡性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教育抓住关键期教育4 4 互补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品质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品质5 5 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第四章第四章教师教师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一)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法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人员,承担教书育

13、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一界定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一界定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3.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既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既是“经师经师”又是又是“人师人师”二、教师的作用二、教师的作用1、教师对社会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教师对社会的作用:教师是人类

14、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人类智慧的使者。者,是人类智慧的使者。2、教师对学生个体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教师对学生个体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师,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授业、解惑”)1、创造性、创造性2、复杂性、复杂性 3、示范性示范性4、长期性、长期性三、教师劳动的特点三、教师劳动的特点六、教师的素质六、教师的素质 1.师德素质师德素质 (1)忠诚于教育事业)忠诚于教育事业(2)热爱全体学生)热爱全体学生(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知识素质知识素质(1)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

15、基础知识(2)广博的文化广博的文化修养修养(3)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3.能力素质能力素质v(1)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2)了解学生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5)教育机智)教育机智(6)自学和科研的能力)自学和科研的能力第三节第三节师生关系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概念师生关系概念 二、建立现代的新型师生关系二、建立现代的新型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概念师生关系概念所谓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所谓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

16、会关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它对学生身心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教育活动及其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二)如何建立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二)如何建立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1. 1. 改变教育观念,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改变教育观念,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2 2发扬教学民主,树立为学生服务思想发扬教学民主,树立为学生服务思想3 3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4 4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自己的威信第五章第五章课程课程一、课程的定义一、课程的定义狭义狭义: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所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所

17、有学科的总合,它主要体现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有学科的总合,它主要体现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之中。课程资源之中。广义:广义:指按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学校安排和教师指导指按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学校安排和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一切活动。下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一切活动。 二、课程的分类二、课程的分类1、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3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可

18、以分为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与活动课程第六章第六章教学教学第一节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与任务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概念二、教学的意义二、教学的意义 三、教学的任务教学的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概念1、教学的含义、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由教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育活动二、教学的意义二、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基本手段。教学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基本手段。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三、教学的任务三、教学的任务 (一)传授系统的科

19、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二)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三)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三)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二节第二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五、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三)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三)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 (四)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四)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第三节

20、第三节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一)科学性、思想性统一原则(一)科学性、思想性统一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三)直观性原则(三)直观性原则(四)启发性原则(四)启发性原则(五)循序渐进的原则(五)循序渐进的原则(六)巩固性原则(六)巩固性原则(七)因材施教的原则(七)因材施教的原则第四节第四节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一、教学方法概述 二、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二、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概述一、教学方法概述(一)含义:(一)含义: 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了完成一定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既

21、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手段,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生的学法。 二、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二、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二、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二、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2、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 2、 实验法 3、实习作业法 第五节第五节 教学工作的教学工作的 基本程序基本程序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一、备课一、备课二、上课二、上课三、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三、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四、课外辅导四、课外辅导五、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五、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一、备一、备课课(一)意义(一)意义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的策划工作。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

23、决于教师是否认真备课和善于备课。 (二)如何备课(二)如何备课1.钻研教材(备教材)钻研教材(备教材) 2.了解学生(备对象)了解学生(备对象).考虑教法(备方法)考虑教法(备方法)(三)备课的种类:(三)备课的种类:、学期备课、学期备课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备课、课题备课课题(单元)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备课、课时备课课时计划(教案)课时计划(教案)二、上课二、上课上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上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中心环节。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1.目的明确目的明确 2.2.内容正确内容正确 3.3.方法恰当方法恰当4.4.表达清晰表达清晰5.5.组

24、织严密组织严密6.6.积极性高积极性高7.7.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第六节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一、教学一、教学组织形式组织形式的含义:的含义: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个别教学、班级授班级授课制课制、分组教学分组教学和和道尔顿制道尔顿制等。等。(一)个别教学(一)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是教师对个别教学是教师对个别学生(包括个别学生(包括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和后进生)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和后进生)进行教学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形式。(二)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二)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课堂教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课堂教学,是根据年龄或文化程度把学生编学,是根据年龄或文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学的基本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