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等温线与等压线的判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8841465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讲 等温线与等压线的判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七讲 等温线与等压线的判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七讲 等温线与等压线的判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七讲 等温线与等压线的判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七讲 等温线与等压线的判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讲 等温线与等压线的判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讲 等温线与等压线的判读(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温线等温线1.气温(1)世界气温分布图分布规律(低纬两极递减、海陆间弯曲、南北半球走向、极值区)影响因素(纬度、海陆等)(2)沿海地区: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3)受洋流影响:(4)受地形影响:2.水温(1)世界水温分布:由低纬向两极降低、季节变化、受陆地影响(受人类活动影响)、垂直分布(2)洋流影响等温线等温线(1)等温线判读的方法等温线等温线变化变化 示意图示意图 解解 说说 影影 响响因因 素素 等温线平等温线平直,与纬直,与纬线平行线平行 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不同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或纬度或纬度) ) 等温线大等温线大体与海岸体与海岸线平行线平行气温由沿海向

2、内陆递变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海洋影响程海洋影响程度不同度不同 夏季:内夏季:内陆向高纬陆向高纬凸冬季:凸冬季:内陆向低内陆向低纬凸纬凸A A、B B、C C同纬度,同纬度,B B处内处内陆夏温陆夏温B B地地A A、C C,冬温冬温B B地地A A、C C 海陆分布海陆分布( (海陆热力海陆热力性质有差异性质有差异) ) 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等温线变化 示意图 解 说 影响因素 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 地形(山地垂直高度) 暖流:向高纬凸寒流:向低纬凸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洋流 盆地闭合曲线夏季炎热中心冬季温暖中心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

3、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 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山地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气温垂直递减,升高1000米,降温6 地势高 锯齿状分布(南美洲7月份气温图)河谷、平原与高原、山地交错相间分布,气温高低不同 地势高低起伏大等温线的疏密等温线的疏密等温线的疏密,反映着气温水平分布的差异的等温线的疏密,反映着气温水平分布的差异的大小,若就同一地区、两个季节相比,疏者,大小,若就同一地区、两个季节相比,疏者,气温差异小,如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分气温差异小,如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分布就稀疏,密者,气温差异大。布就稀疏,密者,气温差异大。(2)(2)等温线图判读的基本知识等温线图判读的基本知识等温线的走向等

4、温线的走向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走向的总趋势,大体上有三种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走向的总趋势,大体上有三种a.a.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从全球看,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东西方向延伸,这是由于太从全球看,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东西方向延伸,这是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的结果。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的结果。b.b.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致使等温线与海岸方向大体平行。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致使等温线与海岸方向大体平行。c.c.等温线呈西北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或东北东南走向或东北西

5、南走向西南走向 如欧洲西北部或东南部如欧洲西北部或东南部d.d.等温线的弯曲等温线的弯曲等温线的弯曲与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诸多因素有关。同纬度等温线的弯曲与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诸多因素有关。同纬度大陆最冷月等温线向低纬度突出,海洋向高纬度突出,最热月相大陆最冷月等温线向低纬度突出,海洋向高纬度突出,最热月相反。反。* *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高纬度突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高纬度突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度突出。等温线呈闭和曲线的地区,受地形向低纬度突出。等温线呈闭和曲线的地区,受地形( (盆地或山地盆地或山地) )影响,从而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即影响,从而形成

6、暖热或寒冷中心。即“高高低低高高低低”。(2)(2)等温线图判读的基本知识等温线图判读的基本知识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上述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上述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相似,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相似,也主要是看等降水量线的走也主要是看等降水量线的走向、疏密及数值等几个方面,向、疏密及数值等几个方面,其具体判读方法总结如下:其具体判读方法总结如下:(1)(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密集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稀疏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如下图,如下图,B B地区等降水量线比地区等降水量线比A A地密集,地密集,B B地区降地区降水分布

7、差别比水分布差别比A A地大。地大。( (图中单位图中单位mmmm,下同,下同)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2)(2)判断海陆影响判断海陆影响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致平行降水自沿海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向内陆减少。如右图是我国辽宁省年如右图是我国辽宁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内陆减少。(3)(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多雨多雨迎风坡迎风坡 少雨少雨背风坡背风坡等压线与等压面1.1.等压线等压线(1)(1)气压

8、系统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气压系统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型气压场型气压场(2)(2)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大小风力大小风力大小 风向风向(3)(3)对天气的影响对天气的影响 低压低压( (气旋气旋) )、低压槽、低压槽多云雨天气多云雨天气 高压高压( (反气旋反气旋) )、高压脊、高压脊 多晴朗天气多晴朗天气 锋面气旋锋面气旋(4)(4)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温度等温度等等压线与等压面2.2.等压面等压面基本规律:基本规律:(1)(1)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2)(2)高压、低压的含义高压、低压的含义( (与没与没变化之前作比较变化之前作比较) )(3)

9、(3)高空与低空气压性质相反高空与低空气压性质相反(4)(4)等压面形状:等压面形状: 高压凸起、低压凹陷高压凸起、低压凹陷(5)(5)热力环流:气流运动热力环流:气流运动判读等压线分布图主要从三个方判读等压线分布图主要从三个方面,第一,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面,第一,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读出高低气压中心、高压数值,读出高低气压中心、高压脊和低压槽;第二,判断风向;脊和低压槽;第二,判断风向;第三,分析天气变化,如图。第三,分析天气变化,如图。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做高气压;相反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做低气压。由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气压高于两侧地区,称为高压

10、脊;由低压风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两个高压脊之间或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1)(1)气压场类型的判读气压场类型的判读风向的判读:在近地面大气中,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风向的判读:在近地面大气中,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因此,某点风向的画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因此,某点风向的画法为:首先,过该点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法为:首先,过该点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其次,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北半球指向低压;其次,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北半球向右

11、、南半球向左偏转一定的角度,偏转以后的箭头方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一定的角度,偏转以后的箭头方向即为风的方向。向即为风的方向。风力的判读: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风力的判读: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风力大。力大。根据风向可判读下图中的高压和低压:根据风向可判读下图中的高压和低压:(2)(2)风向、风力的判读及应用风向、风力的判读及应用北半球风向右后方高压区,如图北半球风向右后方高压区,如图A A南半球风向左后方高压区,如图南半球风向左后方高压区,如图B B确定锋面位置:在低气压区确定锋面位置:在低气

12、压区( (气旋气旋) ),锋面多,锋面多形成在低压槽处,如下图中形成在低压槽处,如下图中ABAB和和CDCD线处。线处。(3)(3)锋面气旋的判读锋面气旋的判读确定锋面附近风向:根据南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E、H、K点为偏北风,M、F、N为偏南风。判断冷暖空气(气团):图中E、H、K点都在锋面北侧,气温比南面的气流低,因为E、H、K从北方吹来,来自高纬地区,M、N、F相反,故E、H、K为冷气团,M、N、F为暖气团。确定锋面性质及移动方向:根据图中空气的移动方向和冷暖扭转的性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由此又可确定,锋面都应随着气流呈反时针方向移动。(3)(3)锋面气旋的判读锋面气旋的判读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不论高空或低空,等压面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凹的地方为低压区。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4)(4)垂直方向等压线垂直方向等压线( (面面) )的判读的判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