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佰嘉环境教材iso14000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8841394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6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佰嘉环境教材iso14000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上海佰嘉环境教材iso14000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上海佰嘉环境教材iso14000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上海佰嘉环境教材iso14000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上海佰嘉环境教材iso14000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佰嘉环境教材iso1400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佰嘉环境教材iso14000(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百嘉技术咨询有限公司ISO14001ISO14001:2004 2004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环环境境保保护护概概述述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环境是指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现象。 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环境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2020世纪世纪30603060年代,在一些工业发年代,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达的国家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事件 :马斯河

2、谷烟雾事件(比利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发生于比利时两岸耸立着90m高山山坡的马斯河谷地带。1930年12月初,由于出现大气逆温层,河谷被浓雾覆盖,附近三个炼钢厂、四个玻璃厂、三个炼锌厂及其他一些工厂,排到大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被封闭在逆温层下,浓度急剧增加,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25100mg/m3(9.6-38.4ppm),造成大气污染事件。1周内几千人受害发病,60人死亡。发病症状是流泪、喉痛、咳嗽、呼吸困难等。四日市事件(日本) 四日市事件:1955年以来,以“石油联合企业”为主的日本四日市,由于工业迅速发展,每年排到大气中的粉尘和二氧化硫总量达13万吨,使这个小城市终年烟雾弥漫,严重污

3、染了空气。人们由于吸入了有害气体而患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呼吸道疾病,这种疾病被称为“四日市气哮病”或“四日市哮喘病”截止到1972年,日本全国“四日市气喘病”患者高达6376人。 富山事件(日本) 富山事件:1955年至1965年底,日本富山神通川两 岸居民近100人因患“骨痛病”死亡。其原因是一炼铝 厂将含镉废水排放到神通川里,居民长期食用含镉的 大米和饮用含镉的大米和饮用含镉的水,体内积累了 大量的镉而中毒,引发痛苦难忍的“骨痛病”。米糠油事件(日本) 米糠油事件:日本九州牟田市一家工厂在生产米糠油脱臭过程中,因管理不善,使载热体多氯联苯混入了米糠油中,造成食者中毒。主要症

4、状是恶心呕吐、肝功能降低、慢性变为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有的因急性肝炎或医疗无效死亡。1968年7、8月份,九州的患者达5000多人,其中16死亡。水俣事件(日本) 水俣事件: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地区某工厂排出的含 汞废水污染水俣湾海域,鱼贝类将水中的甲基汞聚集。 人食用了含甲基汞的鱼贝后,导致中枢神经甲基汞中毒症。一些成年人肢体病变,大脑受损,婴儿畸形1953年至1979年1月先后有1784人死亡。多诺拉烟雾事件(美国) 多诺拉烟雾事件:发生于美国多诺拉镇。该镇处于一个两岸耸立着100m高山坡的一个马蹄形河谷地带,分布有大型炼铁厂、硫酸厂和炼锌厂。1948年10月,多诺拉镇发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5、事件,4天之内仅有14000人的镇就有5900人因空气污染患病,20人死亡。发病症状和大气污染的原因,基本上与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相同。伦敦烟雾事件(英国) 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12月5日至9日。当时伦敦上空因受冷高压的影响,出现无风状态和60-150m的低空逆温层,导致工厂和家庭排出的燃煤烟尘被封盖滞留在低空逆温层下,造成4000人死亡。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美国) 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本世纪405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约有350万辆车,每天约有1000吨的烃类、430多吨的氮氧化合物和4200吨的一氧化碳排入大气中,经太阳光能的作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浅蓝色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了空气

6、。1945年、1954年、1955年各发生一次危害事件。在1955年的危害事件中,仅65岁以上的老人就死亡400人。21世纪的人类生存将面临八大挑战世纪的人类生存将面临八大挑战 森林面积税减森林面积税减据统计全球密闭林和稀疏林的总面积原来至少为52亿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40%,人们为了发展农业或为其他目的,每年均有1110万公顷的森林被毁。土地严重沙化土地严重沙化全球每年沙漠化损失600多万公顷,由于侵蚀而流失的土壤每年高达240亿吨。而在自然力作用下,形成一厘米的土壤需要100-400年。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灾害频发,仅1995年全球自然灾害就造成1800亿美元的损失,约死亡50多万人。淡水资源

7、日益枯竭淡水资源日益枯竭,97.4%是海水,淡水只有2.58%,而淡水中的约77%是以极地冰帽和高山积雪和冰川形式存在的。全世界有2/3以上的贫民得不到洁净的饮用水,每年至少有1200万人因水污染致病而夺去生命。 造成全球气候严重失常,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岸线的改变,给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同时还会导致海水倒灌,排洪不畅、土地盐渍化等其他后果。“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臭氧、甲烷(CH4)、氯氟烷氢(氟里昂)、一氧化碳等。近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被认为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大幅度上升的结果。 “ “ “ “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日

8、增排放日增排放日增排放日增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1985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在离地表10-50千米范围内,由于太阳紫外线幅射的 光化学作用,氧分子和氧原子在氮气的参与下生成臭氧 分子,形成一个臭氧层,在离地面20-30千米处,臭氧浓 度最大。臭氧层吸收了危害生命的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大 部分,使之不能到达地面,人体受到过多“紫外线照射”, 将使患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人增加,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 的发病率,还会促使皮肤老化。 造成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是; 人类过多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CFCs)。 臭氧层遭到破坏臭氧层遭到破坏臭氧层遭到破坏臭氧层遭到破坏酸雨(酸雨(

9、 降水的降水的PHPH值小于值小于5.65.6)由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使降水变成弱酸性。酸雨首先在欧洲被察觉,80年代后,酸雨发生频繁。1981年我国对全国性酸雨普查监测结果是,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出现程度不同的酸雨、。占普查数的87%,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区域性环境问题。 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其主要 来源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的燃烧。酸雨腐蚀材料, 损害森林,破坏水生和陆生生态环境,造农家作物减 产。酸雨对人体健康也将造成直接影响。尤其是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性废物的剧增,直接严重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有害化学物质有无机有毒物质(如:汞、镉、铬、铅等重金属及其化

10、合物,也包括As、Se等非金属以及氰化物)和有机有毒物质如苯酚;有机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等;聚氯联苯、苯并芘、苯并蒽等多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放射性物质如:238铀、226镏、90锶、137铯、60钴等。化学废物排放量剧增化学废物排放量剧增化学废物排放量剧增化学废物排放量剧增人类对环境问题采取的对策人类对环境问题采取的对策1972年世界各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即斯德哥尔摩宣言)和人类环境行为计划,并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78年联合国制订了保护臭氧层的关于臭氧层行动世界计划。 1985年联合国制订

11、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主席)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著名报告。指 出了人类的发展应当是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 影响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机会的一种生态意义上的 发展”。 1、时间尺度:我们对待自然的方式将影响到其他的动物,我们的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 2、社会尺度:我们的技术使我们可以改变自然,也使我们能够不负责任地改变自然,故我们必须谨慎对待自然。 3、地理尺度:发展和环境的跨国界性质使得由于不可持续地发展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可能造成灾害性的后果。(如空气污染和森林毁坏)。 “ “

1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三个尺度上的内容:涉及到三个尺度上的内容:涉及到三个尺度上的内容:涉及到三个尺度上的内容: 1992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 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宣言(即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同生物 多样化约本次大会的重要贡献在于确立了可 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今后人类、社会协调环境与 发展关系的基础。 1992年 ISO/IEC成立了“环境问题特别咨询组(ISO/SAGE)”。1992年12月 SAGE向ISO技术委员会建议:“制定一个与质量管理体系方法相类似的环境管理体系方法,帮助企业改善环境行为

13、”。1993年6月正式成立了 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订环境管理系列标准。1996年9月、10月 ISO正式颁布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首批颁布了五项)。 ISO14000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产生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产生环环 境境 保保 护护 法法 律律 和和 法法 规规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始于70年代初,1973年召 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图2-1

14、)。环环 境境 保保 护护 法法 体体 系系 环境保护法律简介环境保护法律简介v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颁布和施行,共六章47条。 规定了我国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 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 在环保法中,把我国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几项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及近年来逐步推广实施的部分制度放到了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这些制度主要有: - 环境影响报告审批制度; - “三同时”制度 - 征收排污费制度; - 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制度; - 限期治理的制度。 对违反环保法,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者所应负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作出了规定。 对制定环保标准作了规定。 对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的法律

15、规定。 保护农业环境的法律规定。v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年4月29日人大常委会修订,2000年9月1 日施行。v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该法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共7章六十条,1984年11月1日起 施行。v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 十六次会议通过,共6章七十七条。1996年4月1日 起施行。 v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

16、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 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共八章十四条,1997年3月1 日起施行。v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2年6月29日发布,2003年1月1日起施行,共 六章42条。v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共五章三十八条, 2003年9月1日起施行。v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年1月4日颁布,1998年 7月1日实施,该名录废物物类别共分47种,即从HW01- HW47。 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简介环境保

17、护法律制度简介 v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 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 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这就是环境影 响评价制度。 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大小的不同,立法上把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种形式: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v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v 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v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环境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其 配套

18、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审批该 项目“环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该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经监测合格后批准“三同时”竣工验收。 1.1.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排污申报登记: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指定时 间内要排污单位办理登记手续,并提供防治水、气、噪声污 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2)分配排污量:各地区按本地的环境容量确定污染物总 量。 (3)发放许可证:对不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和限制条件 的排污单位,颁发排放许可证;对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 标的排污单位,颁发临时排放许可证。

19、 (4)发证后的监督管理:对排污情况的监测、排污数据的报送、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等,对违反规定的,给予处罚直至吊销许可证。 v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就是许可证中所批准的污染物的绝对量排放,即污染物的排放量乘以排放浓度;组织若要增加排放量,就应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反之,亦然。因此排污组织一方面浓度要低于标准,另一方面排放量也要控制,使两者的乘积不超出总量,目的是防止稀释排放,有效控制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 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标准 环境标准分为两级六类,两级是:国家级和地方级;六类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

20、品标准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v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为了保障人群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维护生态平衡,对环境中有害物质作限制性的规定。环境质量标准举例: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v 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础,以污染 防治技术和经济可行性为依据。以污染物排放进 行监督管理为基本手段。 污染物排放标准举例: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v 环境基础标准环境基础标准 是对环境标准中有关词汇、术语、图式、原则、导则、量纲单位所做的统一技术规定。 v 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方法标准v 标准

21、样品标准标准样品标准v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简介污染物排放标准简介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997年1月1日实施。标准中规定了33种大气污 染物的排放限值。 本标准设置下列三类指标:本标准设置下列三类指标: 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以无组织排放方式排放的废气,规定无组织排放 的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 排放速率标准分类:排放速率标准分类: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现有污染源分为一、二、三级, 新污染源分为二、三级,按污染源所在的功能区分类,

22、执行相应级别的排放速率标准。 1997年1月1日前设立的污染源为现有(老)污染源, 1997年1月1日起设立的污染源为新污染源。 关于判定污染源设立日期的规定关于判定污染源设立日期的规定 其他规定其他规定 排气筒高度应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 的建筑物5米以上;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米; 新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应从严控制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GB8978-96 本标准1998.1.1起实施,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 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 计、竣工验收等。 - 排入GB3838-2002 III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 游泳区除外)和排

23、入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 一级标准。 - 排入GB3838-2002 IV、V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 类、四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 排入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放系统的污水,执 行三级标准。 - 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 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 分别执行上述1、2规定。 - GB3838-2002 I、II类水域和III水域中规定的 保护区,GB3097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 排污口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 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

24、199-1997DB31/199-1997) 为了控制上海市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保护水体水 质、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和社会 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结合上海市实际 情况,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范围内所 有排放的单位和个体经商者, 根据污染物的危害性质,按照国家标准将污染物分 成二类、第一类17项,第二类63项,第一类污染物实 施统一的排放浓度,第二类污染物按污水排放去向实 施三个级别的排放浓度标准,不同时段的排污单位实 施不同的排放标准,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举例。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

25、90GB12348-90) 本标准1991.1.1起实施,为贯彻环境保护法及环境 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控制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危害而 制订。 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 - I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 II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 业中心区。 - III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 IV类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 各类标准适用范围由地方人民政府划定。 夜间频繁突发的噪声(如排气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0dBA,夜间偶然(如短促鸣笛声),突发的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A。 本标准昼间、夜间的时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当 地习惯和季节变化划定

26、。 监测方法按GB1234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ISO14001 ISO14001 标准概述标准概述引引 言言 环境管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目的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这些要素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 标准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和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 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要求的关系。 新版标准修订的重点: 以更加明确,更易理解的语言表述96版的 内容 顾及与ISO9001:2000的兼容,从而满足广 大用户的需求。

27、标准规定的EMS(英文环境管理体系缩写)要求可用于组织的EMS进行认证(或注册)和自(或)自我声明。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对 环境管理体系中好多问题需要得到更加全面指导的 组织,可参阅ISO14004-2004环境管理体系 原则、 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标准中除了要求在环境方针中对遵守有关法律 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以及进行污染预防和持 续改进作出承诺外,对环境绩效(行为)未提出绝 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绩 效的组织,可能都是符合本标准要求的。 对标准要求理解要点对标准要求理解要点范范 围围 标准规定了EMS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

28、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和目标。本标准适用于组织确定其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未提出环境绩效准则。 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EMS;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遵循: -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 的确认; - 寻求外部对它的自我声明予以确认; -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 /注册。 标准中所有的要求都适用于任何一个标准中所有的要求都适用于任何一个EMSEMS。其应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

29、的环境方针、活动、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运行场所和条件等因素。的性质,运行场所和条件等因素。 3 3、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与96版比较,新版标准 增加了对审核员、纠正措施、文件、不符合、预防措施、程序、记录等7个术语的定义。 术语“环境表现(行为)”改为“环境绩效”。 对持续改进、环境影响、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目标、环境绩效、环境方针、环境指标、内部审核、组织、污染预防等10个术语和定义作了编辑性的修改。 适用于本标准的术语和定义详见P45-46。 4. 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 4.1 总要求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要求建立、实施、

30、保持并持 续改进EMS,并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 文件。 组织应确定EMS覆盖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4.2 4.2 环境方针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 在界定的EMS的覆盖范围内,确保其: 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 和环境影响;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包括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的环境法 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保持;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它工作的员工; 可为公众所获取。 4.3 4.3 策划策划 4.3.1 4.3.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

31、,用来 识别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 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能够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 素,此时还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 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 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即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识别环境因素(包括重要环境因素)的 信息纳入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EMS时,对重要 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4.3.2 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法律与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实施、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识别适用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 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 渠道。 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

32、因素。 组织在建立、实施和保持EMS时,应确保对它应 遵守的环境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 4.3.3 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目标、指标和方案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 持环境目标和指标。并形成文件。 可行时,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其内容应: 符合环境方针; 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作出承诺; 对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及应遵守的其他 要求作出承诺。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目标时,就考虑: 法律与其他环境要求; 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 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各相关方的观点。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为实现 其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内容应包括: 规定组织有关职

33、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 指标的职责;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4.4 4.4 实施与运行实施与运行 4.4.1 4.4.1 资源、作用、职责的权限资源、作用、职责的权限 管理者应确保提供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EMS的必要的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 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 文件并予以传达。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 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 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确保按本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 管理体系; 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以供评审,并作为改进的基础。 4.4.2

34、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被确定为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人员,都具备相应 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 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 组织应确定与它的环境因素和EMS有关的培训需 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要求。 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 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 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EMS要求的重要性; 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或潜在的环 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 益; 他们在实现EMS要求符合性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

35、果。 4.4.3 4.4.3 信息交流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 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复。 组织应决定是否需要就其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将决定形成文件。 如决定与外界进行交流,则应规定交流方法,并予以实施。 4.4.4 4.4.4 文文 件件 EMS的文件应包括: 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的描述; 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 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本标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 有效策划、运行和

36、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4.4.5 4.4.5 文文 件件 控控 制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 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按照4.5.4的要求 进行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 以规定: 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审批;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确保文件事迹清楚,易于识别;确保对策划与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要的外来文件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须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 4.4.6 4.4.6 运行控制

37、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确保它们在通过下列方式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形成文件的程 序,以控制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导致偏离环境方 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 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 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 适用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合同方。 4.4.7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

38、和事故,并制定响应措施制定响应措施; 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并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并预防和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的环境影响;预防和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的环境影响; 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对其进行修订。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4.5 4.5 检查检查 4.5.1 4.5.1 监视和测量监视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可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

39、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测和测量。 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环境绩效,适用的运行控制、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环境绩效,适用的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对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 组织应确保所使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或组织应确保所使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或验证,并验证,并予以妥善维护,保存相关记录。予以妥善维护,保存相关记录。 4.5.2 4.5.2 合规性评价合规性评价4.5.2.14.5.2.1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定

40、期评价对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定期评价对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用用 以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以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 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4.5.2.2 4.5.2.2 组织应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组组织应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组织可以把它和织可以把它和4.5.2.14.5.2.1中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中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 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5.3 4.5.3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组组织织应应建建立立、实实

41、施施并并保保持持一一个个或或多多个个程程序序,用用来来处处理理实实际际或或潜潜在在的的不不符符合合,采采取取纠纠正正措措施施与与预预防防措措施施。程序中应规定:程序中应规定: 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 环境影响; 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 措施避免其再次发生; 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需求;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 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 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所所采采取取的的任任何何措措施施应应与与问问题题和和环环境境影影响响的的严严重程度相符。重程度相符。 组织应确保对组织应确保对EMSEMS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

42、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 注:不符合指未满足要求。注:不符合指未满足要求。 4.5.4 4.5.4 记录控制记录控制 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记录;以证实 - 对环境管理体系和本标准要求的符合以及. 所实现的结果。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留存和处置。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具有可追溯 性。 4.5.5 4.5.5 内部审核内部审核 组织应确保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目的是: 判定环境管理体系n 是否符合对组织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n 是否得到了实施和保持。 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 组织应策划、

43、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此时应考虑到相关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往审核的结果。 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来规定: - 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 - 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对审核员的选择和对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6 4.6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它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的内容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修改(包括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的需求。 评审结果应形成文件。 管理评审的输入包括: - 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

44、果; - 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信息,包括抱怨; - 组织的环境绩效; - 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 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 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发展变化; - 改进建议。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 - 为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而作出的与改变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或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概述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概述与审核有关的术语和定义与审核有关的术语和定义与审核有关的术语和定义与审核有关的术语和定义审核审核 auditaudit 为获得审核证据(3.3)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

45、3.2)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审核准则审核准则 audit criteriaaudit criteria 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注:审核准则是用作与“审核证据”(3.3)进行 比较的依据。审核证据审核证据 audit evidenceaudit evidence 与审核准则(3.2)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 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审核发现审核发现 audit findingsaudit findings 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3.3)对照审核准则(3.2)进行评价的结果 审核结论审核结论 audit conclusionaudit conclusion 审核组(3.9)考

46、虑了审核目的和所有审核发现(3.4)后得出的审核(3.1)结果。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一)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一)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通常是为了下列一种或多种目的而进行: 1)对照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确定受审核方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情况; 2)判定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实施与保持; 3)确定受审核方环境管理体系中可予改进的领域; 4)对内部管理评审在确保环境管理体系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方面效能的评估; 5)对一个有意与之建立合同关系的组织(如一个可能成为供方的组织,或合资经营伙伴)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价。(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特点(二

47、)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特点 1)被审核的环境管理体系必须是正规的; 2)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必须是一种正式的活动; 3)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一种抽样过程。 (三)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三)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 1)内部审核:有时称第一方审核,由组织自己或 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用于管理评审和其他内部目的, 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2)外部审核:包括通常所说的“第二方审核”和“第 三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 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第三方审核则 外部独立的审核组织进行,如那些对与GB/T24001 要求的符合性提供认证或注册的机构。(四)关于审核的准则(四)关于

48、审核的准则作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准则,应包括:环境法律 和/或其它相关要求、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环 境管理体系标准等,但不同类型的审核,其审核准则 应有所侧重,如:第一方审核:一般以本组织的环境 管理体系文件、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为 审核准则;第二方审核:主要以合同或法定的要求为 审核准则;第三方审核:主要以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审核准则。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概述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概述 (一)定义: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满足组织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程 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二)审核目的 环境管理体系审

49、核的目的是: 1、判定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 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是否得到了实施和保持。 2、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 组织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 有计划地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内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使体系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并为外审作准备。 ( (四)审核范围四)审核范围 内部审核的范围应覆盖组织建立、实施和保持 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即使其中部分或全部未纳 入认证审核范围,只要环境管理体系覆盖到的范围 就必须纳入内审范围。 在确定内审范围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审核应覆盖ISO14001标准的全部要素。虽 然首次内审无

50、法涉及内审和管理评审等要素,但从 第二次内审时,应包括前次内审及管理评审在内的 所有要素进行全部审核。 2、审核应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部门和职能。 3、审核应覆盖到环境管理体系所涉及的区域。 如新厂房的建筑施工工地在厂区围墙之外,但相 关的环境因素及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应纳入体系 管理,该施工工地应纳入审核范围。 4、审核应覆盖组织环境管理体系可涉及的活动、 产品及服务。 内审是一项抽样的活动,但其抽样量和资源 应多于外部审核。 审核频次及时机审核频次及时机 审核的频次取决于组织所涉及的运行环境重要性和过去审核的结果。 定期的内审活动应按组织制定的年度计划来进行,通常情况下,组织每年进行12次

51、内审活动是必要的;但当发生如下情况之一时,可适时增加内审的频次。 - 发生了重大的环境问题或相关方有重大抱怨; - 环境方针、目标、指标、重要环境因素有较 大变化; - 组织结构或环境管理体系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 生产过程发生较大变化 组织的第一次内审时机可选择在体系文件已经建立并运行了一段时间,有关的环境管理活动均已有证实资料可提供审核之后进行。 审审 核核 原原 则则一、与审核员有关的原则一、与审核员有关的原则 1、道德行为:职业的基础对审核而言,诚信、 正直、保守秘密和谨慎是最基本的。 2、公正表达:真实、准确地报告的义务. 3、职业素养:在审核中勤奋并具有判断力.二、二、 与审核有关

52、的原则与审核有关的原则 1、独立性:审核的公正性和审核结论的客观性的基础 -审核员独立于受审核的活动,不带偏见,没有 利益上的冲突。 -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保持客观的心态,以保证 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仅建立在审核证据的基础上。 2、基于证据的方法: “审核证据”是“与审核准则有关 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 作为审核证据的事实应是可重现的。 - 作为证据的信息应是能够证实的,环境管理审核方案及其管理环境管理审核方案及其管理 一、一、审核方案审核方案 审核方案是指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特有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二、审核方案的管理的内容及流程二、审核方案的管理的内容

53、及流程(一)审核方案的管理的内容,对审核组织而言,审(一)审核方案的管理的内容,对审核组织而言,审 核方案的管理涉及诸如以下活动:核方案的管理涉及诸如以下活动: 授权审核方案的管理; 确定审核方案的目的、范围和程度; 明确审核方案的职责、资源和程序; 策划、组织、协调、指导和控制审核活 动,保持与审核方案有关的记录; 监视、评审和改进审核方案。 (二)审核方案的管理流程(二)审核方案的管理流程 1、审核方案的建立 2、审核方案的实施 3、审核方案的监视、评审和改进 三、审核方案的建立三、审核方案的建立 (一)确定内审方案的目的(一)确定内审方案的目的 就审核本身而言,其目的就是确定受审核方的

54、环境管理体系与审核准则的符合程度。审核方案 的目的是指审核委托方通过实施审核 方案中的 一组审核所要达到的目的。 例如:内审审核方案的目的: 满足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的要求; 验证与合同要求的符合性; 促进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 审核方案的目的为审核的策划、组织和实施明 确了目标和方向。(二)确定内审方案的范围与程度(二)确定内审方案的范围与程度 审核方案的“范围与程度”可以理解为审核方案中包括的活动范围与程度。 根据组织的规模、性质与复杂程度可以有所变化。 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每次内审的范围 2、进行内审的频次 3、内审活动的数量、重要性、复杂性、 相似性和地点; 4、标准、法律法规和

55、合同要求及其他审核准则; 5、认证注册和要求; 6、以往审核结论或以往审核方案的评审结果 7、相关方关心的问题。(三)审核方案的职责、资源和程序(三)审核方案的职责、资源和程序 1、审核方案的职责 对审核方案的职责主要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 对审核方案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 - 审核方案管理人员的职责。 (1)审核方案管理人员的职责 (2)对审核方案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 (3)对审核方案管理的授权 2、内审审核方案的资源 (1)财务资源。 (2)技术资源。 (3)时间资源。 3、内审审核方案的程序 “审核方案的程序”是指“与审核方案有关活动 的控制程序”。 审核方案的程序内容,可包括:“每项活动

56、的目 的和范围,做什么,谁来做,何时,何地,如何做, 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资源,如何控制和记录”等方面的 适用内容。 四、审核方案的实施四、审核方案的实施四、审核方案的实施四、审核方案的实施 (一)安排审核日程:(一)安排审核日程:(二)评价审核员(二)评价审核员 (三)确保审核组的合理选择(三)确保审核组的合理选择(四)指导审核活动(四)指导审核活动(五)保持记录(五)保持记录 组织应保持内审方案的实施记录。这些记录包括:1、与每次内审活动有关的记录 如: - 审核计划; - 检查表; - 不符合项报告; - 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 - 审核报告 - 适用时,纠正措施的验证报告。2、审核方案评审的

57、结果;3、与审核人员有关的记录,一般包括: - 审核员能力和表现的评价; - 审核组的选派记录; - 内审员能力保持和提高的记录。 五、审核方案的监视、评审和改进五、审核方案的监视、评审和改进五、审核方案的监视、评审和改进五、审核方案的监视、评审和改进组织应规定适当的时间间隔由负责管理审核方案 的人员采用适宜的方法对内审审核方案进行评审。 评定其是否可行和有效,并找出需要改进的机会。 评审结果应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可利用业绩指标定期或不定期的监视和评价诸 如以下内容: - 审核组实施内审计划的能力; - 审核活动和结果与内审方案和日程安排的符合 性; - 审核委托方、受审核方和审核员的反馈意见

58、。 监视和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现场见证审核活动、评审审核结果以及向内审活动有关各方发放调查 表等方式进行。 通过对内审审核方案的评审,发现问题,并采 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改进审核方案。审审 核核 活活 动动一、审核启动一、审核启动(一)指定审核组长(一)指定审核组长 1、审核组长的职责 2、审核组长的条件 (二)规定审核的目的、范围和准则(二)规定审核的目的、范围和准则 1、审核目的 2、审核范围 3、审核准则 (三)确定审核的可行性(三)确定审核的可行性 由负责审核方案的管理人员根据获得以下的 因素来确定审核的可行性: - 安排审核所需的充分和适宜的信息; 包括对各部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实施

59、情况 的了解。 - 受审部门的充分合作; - 充分的时间和资源。 (四)成立审核组(四)成立审核组 1、当已明确审核可行时,由内审审核方案 管 理人员和(或)审核组长,考虑实现审核目 的所需的能力,组成审核组。当只有一名审核 员时,该审核员应承担审核组长全部适用的职责。 2、组成审核组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五)与受审核部门进行联系与沟通(五)与受审核部门进行联系与沟通二、文件审查二、文件审查 1 1、文件审核的目的:、文件审核的目的: 2 2、文件审核的要求:、文件审核的要求: 3 3、文件审核的对象:、文件审核的对象: 三、现场审核准备三、现场审核准备 现场审核前的准备工作通常有: (一)编制

60、现场审核计划(一)编制现场审核计划 (二)审核组工作分配(二)审核组工作分配 (三)准备审核工作文件(三)准备审核工作文件 审核工作文件包括: - 检查表及抽样方案 - 记录审核情况的各种表格 1 1、 检查表及抽样方案检查表及抽样方案 检查表是内审员进行审核时的一种工具 - 检查表的作用: - 检查表的内容: 列出审核内容和要点,确保审核覆盖的完 整;确定抽样方法,明确审核步骤和方法。 2 2、记录审核情况的各种表格,可包括:、记录审核情况的各种表格,可包括: - 审核记录表格; - 不合格报告表格; - 审核报告表格; - 首、未次会议签到与记录等。四、现场审核四、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实施阶段

61、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召开首次会议(一)召开首次会议 (二)收集并验证信息(二)收集并验证信息 1 1、信息的收集与验证信息的收集与验证 在实际审核中要辨别什么是审核证据,什么不 是审核证据。 - 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如现场观察到的审核事实)可以作为审核证据。 - 能被证实的客观事实可以作为审核证据。 - 与审核准则有关的信息,可以作为审核证据。 2 2、收集信息的方法、收集信息的方法 (1)面谈 面谈是收集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应选择适当的环 境和方式与相关人员(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面谈, 询问有关规定要求和控制方法。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 要与审核范围内有关活动的执行人

62、或部门的负 责人进行面谈,不需与无直接关系和责任的人谈; - 在面谈前和面谈过程中应努力,使被面谈人放 松; - 应当向被面谈人解释面谈和做记录的原因 - 应避免带有个人倾向意见提问,避免造成误导; - 面谈的结果,应与被面谈人确认; - 面谈时要注意提问的方式。 (2)查阅 查对数据、记录、图表、报告和实物,特别是 环评报告(表)。三同时报告、危险废物转移单、 当地环保部门监测报告等。阅读环境管理体系的规 定。审核员应结合审核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查阅方 法并注意以下几点: a)查阅的文件和记录要针对属于受审核部门/ 人员有责任实施的文件和记录; b)查阅的文件和记录和抽样量要合理控制。 (3)

63、观察 观察现场操作人员的操作、状态、标识、环境效绩,周围工作环境和条件,并作观察结果记录。但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 观察到的信息,一定要经过证实才能成为审核证据; b)观察到的不符合信息经证实后还要注意让受审部门的有关人员或联络人员予以见证。 3 3、审核过程的控制、审核过程的控制 1) 审核计划的控制 2) 审核活动的控制 3) 受审核方各种态度的控制 4) 科学、客观、公正性的控制 (三)判定审核发现及不符合项(三)判定审核发现及不符合项 1 1、审核发现、审核发现 审核发现是将获得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 准则得出的结果。 审核发现的评审由审核组织员共同参与, 在审核的适当阶段进行。

64、2 2、不符合项的确定和不合格报告编写、不符合项的确定和不合格报告编写 1)不符合判断准则。 2) 不符合项的性质。 3) 不符合项的内容。 4)不符合项记录。 5)不符合项及纠正措施记录表。 3 3、不符合报告编写的要求、不符合报告编写的要求 1)不合格事实的描述应力求具体。 2)不符合问题的性质要用一两句话点明此事哪一 点(或那几点)做得不对。 3)违反标准或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那个具体条款 应力求判断确切。(四)准备审核结论(审核组会议)(四)准备审核结论(审核组会议) 1 1、审核结果的汇总分析、审核结果的汇总分析 2 2、审核结论、审核结论 第一方审核(内审)的审核结论,一般包括:第一

65、方审核(内审)的审核结论,一般包括: - 对本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符合审核准则的程度, 体系文件实施和保持的情况作出总体性的评价。 - 识别本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潜在的改进方面; - 本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具备接受外审的条件;(五(五)召开未次会议召开未次会议五、审核报告的编写、批准和分发五、审核报告的编写、批准和分发 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2、审核组成员和受审部门名称及其负责人; 3、审核的日期; 4、审核所依据的文件。 5、不符合项的情况。 6、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结论性意见; 7、审核报告的分发清单 六、完成审核六、完成审核 七、审核跟踪七、审核

66、跟踪 (一)、纠正措施的制订(一)、纠正措施的制订(二)、纠正措施的认可与批准(二)、纠正措施的认可与批准(三)、纠正措施计划的实施(三)、纠正措施计划的实施(四)、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四)、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1)书面验证 2)现场验证 环环 境境 管管 理理 体体 系系内审员的选择与能力要求内审员的选择与能力要求一、内审员的作用一、内审员的作用 1 1、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起监督作用、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起监督作用 2 2、对环境管理体系的保持和改进起参谋作用、对环境管理体系的保持和改进起参谋作用 3 3、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起沟通领导与、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起沟通领导与员工的联系

67、渠道和纽带作用员工的联系渠道和纽带作用 4 4、在第二、第三方审核中起内外接口的作用、在第二、第三方审核中起内外接口的作用 5 5、在环境管理体系有效实施方面起带头作用、在环境管理体系有效实施方面起带头作用二、内审员的选择与能力要求二、内审员的选择与能力要求 1 1、内审员应具备的能力、内审员应具备的能力 (1 1)个人素质)个人素质 (2 2)内审员应具备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内审员应具备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a) 环境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应当包括: - 环境术语; - 环境管理原则及其运用; - 环境管理工具如:环境因素和(或) 环境影响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环境表现评 价等等。b)环

68、境科学和技术;使审核员能理解人类活动和 环境间的基本关系。 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应当包括: -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 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 环境介质(如:空气、水、土壤) - 自然资源的管理(如矿物燃料、水、动植物 种群) - 环境保护的一般方法 c) 运作的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使审核员能理解受审核方的活动、产品、服务和运作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应包括: - 行业特定的术语; - 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 - 评价环境因素重要性的方法; - 运作过程产品和服务的关键特性; - 监测和测量技术; - 污染预防技术。 (3 3)教育、工作经历、审核员培训和审核经历)教育、工作经历、审核员培训和审核经历 1) 教育 2)工作经历 3)内审员的培训 4)审核的经历 (4 4)内审员的选择)内审员的选择四四、内审员能力的保持和提高内审员能力的保持和提高 为了保持和提高内审人员的能力,组织应加强对内审员的管理,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实现: - 开展内部审核的实践与研讨 - 观摩外审员的工作 - 对内审员进行评价,促进竞争和改进评价的步骤与内容: 第一步 识别个人素质和满足内审审核方 案需求的知识与技能 第二步 制定评价准则 第三步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第四步 评价的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