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1.3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多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课件(2) 沪科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8839496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1.3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多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课件(2) 沪科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1.3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多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课件(2) 沪科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1.3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多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课件(2) 沪科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1.3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多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课件(2) 沪科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1.3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多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课件(2) 沪科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1.3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多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课件(2) 沪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1.3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多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课件(2) 沪科(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墨翟曾提出过物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墨翟曾提出过物质微粒说,他称物质的微粒为质微粒说,他称物质的微粒为“端端”,意思是不能再被分割的质点。,意思是不能再被分割的质点。一一.从古典原子论到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从古典原子论到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惠施惠施1.我国战国时期 墨翟墨翟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物质分割只能到原子为止。德谟克利特

2、 2.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古典原子论不同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按简单整数不同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按简单整数比结合成化合物。比结合成化合物。化学元素均由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化学元素均由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原子在一切化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相同,不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相同,不同的元素在质量和性质上都不相同;同的元素在质量和性质上都不相同;道尔顿道尔顿 近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道尔顿错误错误3.19世纪初 英国错误4.1897年 英国汤姆逊发现电子这与元素的放射性,原子有核一起成为19世纪90年代物理学上的

3、三大发现。原子是一个半径大约为原子是一个半径大约为10101010米的球体,正电米的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球体,电子则稀疏地嵌在荷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球体,电子则稀疏地嵌在球体中,这是一个类似葡萄干面包的原子模型球体中,这是一个类似葡萄干面包的原子模型5.1903年 英国汤姆逊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二.从X射线到元素放射性的发现1.1895年 德国伦琴 发现X射线于1901年荣获世界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2. 1896年 法国贝克勒尔发现铀的放射性卢瑟福1.射线(带正电)粒子:氦原子失去电子后的正离子(He2+) 2.射线(带负电)电子流3.射线(不带电)波长很短的电磁波3.1905年 英国 电子的

4、发现和元素的放射性现象说明了原子不是不可再分的微粒,原子还可以再分,原子是有结构的。一,二小结:通过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模型: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原子核和它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原子核和它外面运动着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的一个体系,就像外面运动着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的一个体系,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 三三.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 离子散射实验离子散射实验2.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原子模型原子模型主要科学家主要科学家提出模型的依据提出模型的依据

5、古典原子论古典原子论Democritus思辨思辨原子模型原子模型主要科学家主要科学家提出模型的依据提出模型的依据古典原子论古典原子论Democritus思辨思辨近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John Dalton原子模型原子模型主要科学家主要科学家提出模型的依据提出模型的依据古典原子论古典原子论近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DemocritusJohn Dalton思辨思辨实验,思辨实验,思辨葡萄干面包模型葡萄干面包模型 Joseph Thomson电子的发现电子的发现原子模型原子模型主要科学家主要科学家提出模型的依据提出模型的依据古典原子论古典原子论近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葡萄干面包模型葡萄干面包模型行星模型行星模

6、型DemocritusJohn DaltonJoseph ThomsonErnest Rutherford思辨思辨实验,思辨实验,思辨电子的发现电子的发现粒子散射实验粒子散射实验补充(不做要求): 虽然,卢瑟福的行星模型能成功地解释一些现象,但它立即遭到全世界大多数科学家反对。因为根据经典物理理论,任何作加速运动的电荷都要辐射电磁波,这必然引起两种后果:1,不断辐射能量,电子将沿螺旋线渐渐趋近原子核,最后落到核中而湮没。2,电子不停的,连续的辐射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长会发生连续的变化,因此,所有的原子都应发射连续光谱。新的问题:事实并非如此:首先:从未发生过原子塌缩的现象。其次:原子在正常情况下

7、不辐射电磁波这些现象卢瑟福也无法解释,那该怎么办呢?波尔原子模型 尼尔斯尼尔斯波尔波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 1885-1962)因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的研究,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把卢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和普朗克的量子论结合起来,提出了著名的“波尔理论”原子的定态假设和频率法则。 他的电子波动模型就是对电子粒子模型的补充。 波尔原子模型波尔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在奥地利科学家薛定谔所建立的波动方程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一门新的学科:量子力学。这是现代研究原子,分子结构的理论依据。 科学的发展就是一部历史,人科学的发展就是一部历史,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历了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正是因为有了无数无数的艰辛,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探索者,才使人类对事物的认的探索者,才使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一步步地走向深入,也越来越识一步步地走向深入,也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接近事物的本质。 作业:1.书后练习P72.练习册P1-P23.预习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