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中国农业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8836313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环境与中国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地理环境与中国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地理环境与中国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地理环境与中国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地理环境与中国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环境与中国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环境与中国农业(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环境与中国农业地理环境与中国农业 一、黄河?长江?一、黄河?长江? 关于中国农业起源的争论关于中国农业起源的争论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新石器时代的石磨与石耜新石器时代的石磨与石耜新石器时代的石磨与石耜新石器时代的石磨与石耜面纱中的夏代文化面纱中的夏代文化东东汉汉武武梁梁祠祠画画像像石石夏夏禹禹关于夏代文化的文献和传说关于夏代文化的文献和传说南南宋宋大大禹禹像像昔昔昔昔者者者者禹禹禹禹之之之之湮湮湮湮洪洪洪洪水水水水,决决决决江江江江河河河河而而而而通通通通四四四四夷夷夷夷九九九九州州州州也

2、也也也,名名名名川川川川三三三三百百百百,支支支支川川川川三三三三千千千千,小小小小者者者者无无无无数数数数。禹禹禹禹亲亲亲亲自自自自操操操操耒耒耒耒耜耜耜耜,而而而而九九九九杂杂杂杂天天天天下下下下之之之之川川川川。腓腓腓腓无无无无胈胈胈胈,胫胫胫胫无无无无毛毛毛毛。沐沐沐沐甚甚甚甚雨雨雨雨,栉栉栉栉疾疾疾疾风风风风,置置置置万国。万国。万国。万国。 庄子庄子庄子庄子 天下天下天下天下n n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n n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期愈长。时代愈后,传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n n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打破

3、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念。打破地域向来一统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的观念。打破古史人化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的观念。打破古代为黄打破古代为黄金世界的观念。金世界的观念。顾颉刚先生(顾颉刚先生(1893-1980)从从信古到疑古信古到疑古从疑古到释古从疑古到释古李学勤李学勤李学勤李学勤 著著著著l植物学者李惠林的观点:植物学者李惠林的观点:l根据气候、地理以及植物之不同,中国农根据气候、地理以及植物之不同,中国农业并非起源于一个地区。他主张北方以抗业并非起源于一个地区。他主张北方以抗旱、耐冷的粟、黍为主,另配合其它的干旱、耐冷的粟、黍为主,另配合其它的干果作物如柿、栗、枣等,构成了一个复合果作物如柿

4、、栗、枣等,构成了一个复合的旱地作物农业系统;南方则以水稻为主,的旱地作物农业系统;南方则以水稻为主,结合其他的水生作物如菱、藕等等,构成结合其他的水生作物如菱、藕等等,构成一个符合的水生作物农业系统。一个符合的水生作物农业系统。九九州州雍雍州州徐徐州州青青州州豫豫州州冀冀州州兖兖州州梁梁州州荆荆州州扬扬州州土土质质上上上上上上中中上上下下中中上上中中中中中中下下下下上上下下中中下下下下九州与土质九州与土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南北方经济差距相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南北方经济差距相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南北方经济差距相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南北方经济差距相当大。魏晋南北朝的国土开

5、发主要是指江南地区的大。魏晋南北朝的国土开发主要是指江南地区的大。魏晋南北朝的国土开发主要是指江南地区的大。魏晋南北朝的国土开发主要是指江南地区的开发。开发。开发。开发。尚书尚书禹贡禹贡 长江流域发展缓慢的原因长江流域发展缓慢的原因:人口的缓慢增长;人口的缓慢增长; 长江流域人体弱多病;长江流域人体弱多病;气候的差别;气候的差别; 南方:南方:南方:南方:史记史记史记史记货殖列传货殖列传货殖列传货殖列传:“ “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江南卑湿,丈夫早夭。” ” “ “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总之,楚、越之地

6、,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或火耕而水耨。或火耕而水耨。或火耕而水耨。” 北方:北方:北方:北方:史记史记史记史记货殖列传货殖列传货殖列传货殖列传: “ “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故关中之地,于故关中之地,于故关中之地,于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天下三分之一,

7、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什居其六。什居其六。什居其六。” ” 33.6 1609万万东汉东汉永和五年(永和五年(140140) 19 1088万万西汉元始二年(西汉元始二年(2)占总人口比例占总人口比例南方人口南方人口时间时间东汉末年,北方移民大批迁入南方,促进了南方的东汉末年,北方移民大批迁入南方,促进了南方的东汉末年,北方移民大批迁入南方,促进了南方的东汉末年,北方移民大批迁入南方,促进了南方的开发。三国时,移民较多的成都平原、太湖流域和开发。三国时,移民较多的成都平原、太湖流域和开发。三国时,移民较多的成都平原、太湖流域和开发。三国时,

8、移民较多的成都平原、太湖流域和淮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淮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淮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淮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导致这次分裂的物质的导致这次分裂的物质的导致这次分裂的物质的导致这次分裂的物质的与根本的因素,是几个与根本的因素,是几个与根本的因素,是几个与根本的因素,是几个对立竞争的经济区的兴对立竞争的经济区的兴对立竞争的经济区的兴对立竞争的经济区的兴起。这些经济区的生产起。这些经济区的生产起。这些经济区的生产起。这些经济区的生产力及其位置,能足以使力及其位置,能足以使力及其位置,能足以使力及其位置,能足以使它们成为同统治主要基它们成为同统治主要基它们成为同统治主要基它们成

9、为同统治主要基本经济区的君主的权威,本经济区的君主的权威,本经济区的君主的权威,本经济区的君主的权威,作长期抗衡的基地。蜀作长期抗衡的基地。蜀作长期抗衡的基地。蜀作长期抗衡的基地。蜀的日益成长,和长江下的日益成长,和长江下的日益成长,和长江下的日益成长,和长江下游吴的新兴昌盛,就属游吴的新兴昌盛,就属游吴的新兴昌盛,就属游吴的新兴昌盛,就属于这种情况。于这种情况。于这种情况。于这种情况。 冀朝鼎冀朝鼎冀朝鼎冀朝鼎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北方大量移民再次南下,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北方大量移民再次南下,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作物

10、品种。和农作物品种。水利的兴修,发挥了江南水利资源的优势。水利的兴修,发挥了江南水利资源的优势。水利的兴修,发挥了江南水利资源的优势。水利的兴修,发挥了江南水利资源的优势。 东晋:东晋:东晋:东晋:新丰塘新丰塘新丰塘新丰塘“ “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 ” 荻塘荻塘荻塘荻塘“ “溉田二百余顷溉田二百余顷溉田二百余顷溉田二百余顷” ” 宋:宋:宋:宋:吴兴塘吴兴塘吴兴塘吴兴塘“ “灌田二千余顷灌田二千余顷灌田二千余顷灌田二千余顷” ” 梁:梁:梁:梁:豫州豫州豫州豫州 “ “苍陵立堰,溉田千余顷。岁收谷百余万石苍陵立堰,溉田千余顷

11、。岁收谷百余万石苍陵立堰,溉田千余顷。岁收谷百余万石苍陵立堰,溉田千余顷。岁收谷百余万石” ”宋书宋书宋书宋书卷五四:卷五四:卷五四:卷五四:扬州(略当江南大部)扬州(略当江南大部)扬州(略当江南大部)扬州(略当江南大部)“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约相当今宁绍平原)带海傍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约相当今宁绍平原)带海傍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约相当今宁绍平原)带海傍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约相当今宁绍平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

12、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 ”。“ “荆城(今湖北江陵)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荆城(今湖北江陵)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荆城(今湖北江陵)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荆城(今湖北江陵)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隋书隋书隋书隋书卷二九卷二九卷二九卷二九地理志上地理志上地理志上地理志上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四川盆地“ “水陆所凑,货殖所萃,盖一都之会

13、也水陆所凑,货殖所萃,盖一都之会也水陆所凑,货殖所萃,盖一都之会也水陆所凑,货殖所萃,盖一都之会也” ” 。太平寰宇记太平寰宇记太平寰宇记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升州引卷九十升州引卷九十升州引卷九十升州引金陵记金陵记金陵记金陵记梁建康梁建康梁建康梁建康“城中二十八万余户,城中二十八万余户,城中二十八万余户,城中二十八万余户,东南西北各四十里东南西北各四十里东南西北各四十里东南西北各四十里” ”。三国志三国志三国志三国志卷五四卷五四卷五四卷五四吕蒙传吕蒙传吕蒙传吕蒙传建安十九年(建安十九年(建安十九年(建安十九年(214214214214),曹操命朱光在皖北屯田,),曹操命朱光在皖北屯田,),曹操命朱光

14、在皖北屯田,),曹操命朱光在皖北屯田,“大开大开大开大开稻田稻田稻田稻田”。孙吴大将吕蒙:孙吴大将吕蒙:孙吴大将吕蒙:孙吴大将吕蒙:“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乃具陈乃具陈乃具陈乃具陈其状。于是孙权亲征皖。其状。于是孙权亲征皖。其状。于是孙权亲征皖。其状。于是孙权亲征皖。三国志三国志三国志三国志卷二六卷二六卷二六卷二六满宠传满宠传满宠传满宠传青龙三年(青龙三年(青龙三年(青龙三年(

15、235235235235)春,权遣兵数千家佃于江北。至八月,)春,权遣兵数千家佃于江北。至八月,)春,权遣兵数千家佃于江北。至八月,)春,权遣兵数千家佃于江北。至八月,曹魏前将军满曹魏前将军满曹魏前将军满曹魏前将军满宠以为田向收熟,男女布野,其屯宠以为田向收熟,男女布野,其屯宠以为田向收熟,男女布野,其屯宠以为田向收熟,男女布野,其屯卫兵去城远者数百里,可掩击也。遣长吏督三军循江卫兵去城远者数百里,可掩击也。遣长吏督三军循江卫兵去城远者数百里,可掩击也。遣长吏督三军循江卫兵去城远者数百里,可掩击也。遣长吏督三军循江东下,摧破诸屯,焚烧谷物而还。诏美之。东下,摧破诸屯,焚烧谷物而还。诏美之。东下

16、,摧破诸屯,焚烧谷物而还。诏美之。东下,摧破诸屯,焚烧谷物而还。诏美之。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表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表唐宋经济重心的转移唐宋经济重心的转移o从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特别是长江下游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黄河中下游。这除了人为的因素(如战乱及人口迁移等)以外,地理环境的缓慢变化也是因素之一。 o参考书目:郑学檬: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二、关于地理环境的定义问题。二、关于地理环境的定义问题。1,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 o主张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社会理论;o确认自然条件(

17、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2,斯大林的观点斯大林的观点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无疑是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和必要的条件之一,它当然影无疑是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和必要的条件之一,它当然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响到社会的发展加速或者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但是它的影响加速或者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但是它的影响并不是决定的影响,因为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比并不是决定的影响,因为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比地理环境的变化地理环境的变化地理环境的变化地理环境的变化和和发展快的不可比拟。欧洲在三千年内已经更换过三种不同的

18、社会发展快的不可比拟。欧洲在三千年内已经更换过三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占有制度、封建制度;而在欧洲东部,制度: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占有制度、封建制度;而在欧洲东部,即在苏联,甚至更换了四种社会制度。可是,在同一时期内,欧即在苏联,甚至更换了四种社会制度。可是,在同一时期内,欧洲的地理条件不是完全没有变化,便是洲的地理条件不是完全没有变化,便是变化变化变化变化极小,连地理学也不极小,连地理学也不会提到它。这是很明显的。地理环境的稍微重大一些的会提到它。这是很明显的。地理环境的稍微重大一些的变化变化变化变化都需都需要几百万年,而人们的社会制度的变化,甚至是极其重大的变化,要几百万年,而

19、人们的社会制度的变化,甚至是极其重大的变化,只需要几百年或一两千年也就够了。由此应该得出结论:只需要几百年或一两千年也就够了。由此应该得出结论:地理环地理环地理环地理环境境境境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决定的原因,因为在几万年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决定的原因,因为在几万年间几乎保持不变的现象,决不能成为几百年间就发生根本变化的间几乎保持不变的现象,决不能成为几百年间就发生根本变化的现象发展的主要原因。现象发展的主要原因。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引申阅读书目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 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童中心:失衡的帝国3,地理环境的定义。,地理环境的

20、定义。l宁可:地理环境,或者说,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条宁可:地理环境,或者说,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件、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起条件之一。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起作用或可能相互起作用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作用或可能相互起作用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等。地理环境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等。地理环境是上述诸方面及其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复杂系统。不仅如此,是上述诸方面及其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复杂系统

21、。不仅如此,不能只从自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来看待地理环境,还应当不能只从自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来看待地理环境,还应当从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来看待。这样,地理环境不仅和各从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来看待。这样,地理环境不仅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人类活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个地区、各个国家的人类活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而且在今天,整个人类社会和整个地球已经形成了一个十而且在今天,整个人类社会和整个地球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更大系统。(分复杂的更大系统。(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l齐涛:地理环境不是指一般的地貌,而是齐涛:地理环境不是指一般的地貌,而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于其中

22、的自然环境,包括指人类社会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植被、水文以及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植被、水文以及自然灾害等等。(自然灾害等等。(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经济史)l文贯中:地理禀赋条件指的是适当的地理文贯中:地理禀赋条件指的是适当的地理位置,地表和地下的自然资源,以及有地位置,地表和地下的自然资源,以及有地理位置而来的气候条件。理位置而来的气候条件。三,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三,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1,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生产方式不同,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生产方式不同;中国的地理环境的特性是造就中国农业经中国的地理环境的特性是造就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因。济

23、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因。中国农业经济是建立在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基础上的以土地经营为核心的综合经济。畜牧业、商业、手工业并不占主导地位。 “广种未必多收广种未必多收”牛耕图(二牛抬杠)牛耕图(二牛抬杠)耧车图耧车图 2, 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到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例证:气候变化与粮食产量的关系:例证:气候变化与粮食产量的关系:o张家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年平均气温每张家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年平均气温每下降下降1度,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就会下降度,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就会下降10;同样,;同样,年降水量每下降年降水量每下降100毫米,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也会

24、毫米,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也会下降下降10;o吴慧:如统一到今天的亩数计算,秦汉时代的平均吴慧:如统一到今天的亩数计算,秦汉时代的平均亩产量为亩产量为132公斤,东晋南朝为公斤,东晋南朝为125.35公斤,较公斤,较前朝下降前朝下降2.84,下降的数量主要来自纬度较高,下降的数量主要来自纬度较高的长江以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的长江以南地区,的长江以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的长江以南地区,水稻亩产反而上升了水稻亩产反而上升了5.2。北朝时代的平均亩产。北朝时代的平均亩产为为128.8公斤,较秦汉下降公斤,较秦汉下降2.84。阅读文献标题标题: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

25、步研究 作者作者: 竺可桢竺可桢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1,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的兴衰更替?,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的兴衰更替?2,气候变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气候变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3,地理环境对人类,地理环境对人类 向其施加的影响反馈向其施加的影响反馈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我们预想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森林植被的破坏的案例 o1,促进土壤的沙化;促进土壤的沙化;o典型案例:典型案例:o统万城的湮没与毛乌素沙漠的形成统万城的湮没与毛乌素沙

26、漠的形成 ;o楼兰古国的兴衰楼兰古国的兴衰 ;沙尘暴2,促进水土流失,减弱土壤肥力促进水土流失,减弱土壤肥力 o关中,禹贡禹贡将其成为上上之土,西汉因自然条件优越,号称陆海陆海。(师古曰:“言其地高陆而饶物产,如海之无所不出,故云陆海”)。司马迁认为: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十三,然量其富,十居其六。唐初关中仍号称沃野。但是由于森林草地的破坏,使得处在黄土地带的这一地区的土壤质量不断退化。唐后期已经是贫瘠不堪,宋元后至今衰退,造成西部经济的落后。已被风沙湮没的汉代中国北方重要城镇变迁表已被风沙湮没的汉代中国北方重要城镇变迁表o 3,原有的蓄水、涵水作用消失或减弱,造原有的蓄水、涵水

27、作用消失或减弱,造成北方水资源紧张成北方水资源紧张。o秦开郑渠,溉田四万顷。汉开白渠,复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关中沃衍,实在于斯。圣唐永徽中,两渠所溉,唯万许顷。洎大历初,又减至六千二百余顷,比于汉代,减三万八九千顷。每亩所减石余,即仅校四五百万石矣。地利损耗既如此,人力散分又如彼,欲求强富,其可得乎! 通典卷174 v地表水量的减少造成这一地区的灾害不断加重。 v董咸明董咸明:唐武德七年至开元二十九年较大的旱灾分布地区作过统计,结果表明,在这一区域内,京畿地区发生旱灾10次,都畿1次,河南7次,河北6次,淮南3次,江南1次。(唐代的自然生产力与经济中心南移)v齐涛:齐涛:全国共发生较大旱灾28次

28、,而淮河以北地区就有24次,占85.7,江南1次,仅占全部旱灾量的3.57。北方的地理环境日益恶劣,造成了隋唐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魏晋隋唐乡村社会研究,山东人民版1995年,8195页)四,地理环境造就四,地理环境造就 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五,近代的问题“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的批判o人口:人口:清乾隆年间开始,中国人口就可能已经达到4亿。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种统计数字,来源于政府、邮政局、海关以及其他私人与团体的估计有60多种。一般认为,30年代全国人口有4.5亿人,也有的估计在4.74.9亿之间,1949年的大约有5.4亿人。这个数字约为欧洲的总和,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

29、。土地:土地:旧中国的土地数量也是难以测量正确的。据1935年的世界年鉴记载,全世界的陆地有14895万平方公里,亚洲为4403万,中国约为11173558平方公里。1950年的统计显示,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其中耕地面积16.116.4亿市亩。(也有的估计为2628亿市亩)。o耕地耕地:中国已开垦土地数目无精确的数字统计。但土地的开垦,一般与人口的多少成正比。我国历朝国家掌握的土地数额不一致,而且悬殊较大,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增加的; o我国历朝国家掌握的土地数额 o清代各朝土地数的升降百分比 民国时期开垦的耕地指数 o这种垦殖指数虽然不同,但较其他国家仍旧显得很低,只有德国、比利时等国的20

30、%,美国、匈牙利、葡萄牙、丹麦等国的25%;法国、意大利、波兰、瑞士等国的33%,仅有西班牙、印度、荷兰、捷克等的50%。 形成的原因:o1,自然条件的限制自然条件的限制。 我国有2/3的土地为高原沙漠,处在海拔1000以上,根本不适宜农业的种植,而最适宜的500米以下,只有14%。 o2,经济条件的限制,经济条件的限制。受经济实力的影响无力进行大的工程建设及环境改造。 o3,社会条件的限制社会条件的限制。o除战乱、灾荒外,封建土地占有关系、租佃制度等制约因素很大。农民租地但收入很少,而地主不关心生产的改善。有的农民宁肯逃亡,也不愿租地。导致出现剩余劳动力与土地抛荒面积益广的悖论。 土葬在不同

31、地区占地百分比表4,已开垦耕地与人口比率,已开垦耕地与人口比率 o耕地人口密度,据BUCK的调查,我国22个省每平方英里耕地的人口密度平均为1485人,北方小麦地区1128人,南方水稻地区为1746人。每单位耕地所需供养的人口大大超过了欧美诸国。各国对比表五,当代的挑战五,当代的挑战n n江河上游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江河上游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重;n n围垦湖泊,加剧泥沙淤积,降低蓄洪围垦湖泊,加剧泥沙淤积,降低蓄洪能力能力;n n黄河断流,日趋严重黄河断流,日趋严重;n n水资源与水污染问题;水资源与水污染问题;n n耕地减少耕地减少;n n海洋环境恶化趋势加剧海洋环境恶化趋势加剧 ;n n食物安全的挑战;食物安全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