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教学文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8825539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教学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教学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教学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教学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教学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教学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教学文案(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旅游景区治理焦点要“坚持旅游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保护、研究、利用的关系。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生命周期的调控在旅游业中,并存着“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论”和“旅游区生命周期论”两种认识。1、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反映了旅游产品从产生经发展、饱和直到衰退的经济寿命过程。旅游产品有两大特点:一是空间上的相对凝固性,二是时间上的相对稳定性。旅游区是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空间载体,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现象的发生地。真正具有生命周期的是旅游产品而不是旅游地。决定旅游景区生命

2、周期的主要因素一是景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包括自然景观和文化差异的吸引力;二是旅游景区的规模和容量。2、旅游区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区的演化一般要经过6个阶段探索阶段:特点是旅游区只有探险者,旅游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未因旅游活动而改变。参与阶段:人数渐多,当地居民提供一些简易设施。旅游季节逐渐形成,旅游市场范围开始界定,旅游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开始改善,产生了一些旅游服务机构。发展阶段:完善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吸引大量外来投资,旅游人数剧增,交通、基础和服务设施极大地改善。巩固阶段:游客增长率下降,游客总量继续增加并超过长住居民数量。为了扩大市场,吸引更多的远距离游客,旅游促销范围扩大。当

3、地居民对过多旅游者的到来产生情绪。停滞阶段:旅游环境容量达到最大限度,导致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出现,游客数量达到最大,旅游接待设施出现过剩。衰退或复苏阶段:旅游者减少,大量旅游设施闲置或被转变其他功能。再通过创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加大市场促销,使旅游业复苏。3、旅游景区生命周期的调控第一、旅游区生命周期理论为描述一个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模式。第二、运用旅游区生命周期理论可以预测一个旅游景区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三、旅游区生命周期理论为旅游景区的管理和营销提供了长远的依据。第二章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体系一、体系建立的原则系统性原则:体系划分方法科学合理,线路清晰,边界明确,不互相交叉重合

4、。实践性原则:产生改革开放发展、实践的需要,体现时代要求、区域特色和发展的需求。指导性原则:体系的建立既是对实践成果的总结,更应服务于实践的需要,更大力度地指导旅游景区资源开发、产品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实践行为。二、模式划分的依据旅游景区经营主体的市场化程度:景区主体-企业-独立市场经营-走市场化发展之路。景区以事业主体进行景区经营-按事业型进行管理。(旅游景区治理模式分为企业型治理与非企业型治理两大类别。)旅游景区经营主体的所有制性质:国有全资企业经营、股份制企业经营以及整体租赁经营3种类型。旅游景区及其经营主体的行政隶属关系:决定景区的经营治理结构,我国现行政体制,都是功能性管理,而不是区域性

5、管理。旅游景区的权属关系:旅游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资源保护权与开发权的相互关系。三、体系架构与模式特点依据上述原则,旅游景区治理模式分为企业化治理与非企业化治理两大类别。前者分为整体租赁经营、股份制企业和国有企业经营3种类型,后者分为具有行政职能和不具有行政职能的治理两种类型。整体租赁经营模式: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民营企业或民营资本占绝对主导的股份制企业。如四川碧峰峡景区,重庆芙蓉洞景区及桂林阳朔世外桃源景区。此类模式-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一)、整体租赁经营模式1、模式的产生是20世纪90 年代末期,在中西部一些旅游资源优势明显而经济相对落后

6、的地区,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旅游业全面发展中产生的。它最初产生于四川省西部碧峰峡省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1月8日,成都市民营企业万贯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与碧峰峡景区所在地雅安市政府签订了【开发建设碧峰峡的合同书】。2、模式的主要特征:(1)在明确旅游景区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将其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分离,是此模式的核心内涵。按照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列等现行法律法规,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所有,是全民共享的公共资源。(2)、追求旅游景区最有效的投资规模,是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所谓投资规模,是指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旅游景区中,投资总规模与实际到达该景区的游客总需求量之间适宜的比列关系。如果投资总规模大于游客

7、总需求,则形成剩余投资,造成部分投资无法按期收回,其结果是景区内各投资主体进行恶性竞争,对旅游景区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反之,则形成投资饥渴,部分游客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必然降低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造成投诉增多等现象。不管是投资剩余还是投资饥渴,都是无效投资。特别是投资饥渴对一个旅游景区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是贫困地区旅游景区开发利用不足,旅游资源普遍闲置,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主要原因。(3)、由政府授权一家企业垄断性整体开发是这一模式的实质内涵。旅游景区的开发实质上是旅游资源与投资主体的结合。根据投资主体的多寡,旅游景区开发模式存在“1+多”和“1+1”两种方式。(4)、政府统一规划,

8、企业长期经营,是景区相关利益者各自利益的必要保障。在旅游景区经营中,政府不但要注重旅游资源利用效率,更要注重对旅游与资源的保护,有效监督旅游景区经营活动,使旅游资源永续利用。(5)、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是模式运行的机制保证。政府是旅游景区所有者代表,主要职责是编制旅游区规划,成立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并通过各种行政、立法、税收、物价、计量、工商、行政管理手段对景区进行直接或间接调控。3、治理结构(1)、景区经营总体目标:通过政府授权,实行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通过大量注入资金,使景区资源与社会资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景区开发建设;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促进景区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进程,提

9、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景区资源的利用率,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2)、景区经营法规体系: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风景名胜区暂行条例等;当地政府制定的景区规划及景区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租赁企业与当地政府签订的有关经营合同。(3)、景区管理体制:景区所在地人民政府设立专门的景区管理机构,对旅游景区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机构领导班子由政府委任,按照公务员进行管理。(4)、景区经营机制:由当地政府和景区投资企业共同组建旅游景区开发公司,政府以景区资源使用权及其胚胎设施入股,景区投资企业以资金入股,并控股。政企双方成立董事会。4、对模式的综合评价(1)、模式形成条件分析:这一模式的产生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发展

10、环境,并体现一定的地域偏向。一方面吗,西部大开发给经济后发地区带来了新视野、新思维、新机遇和新挑战;另一方面在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感召下,海内外一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也都看好西部良好的资源、有利的政策、庞大的市场。(2)、模式的优势分析体制创新: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按照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在 确保公共资源国家所有前提下,为贫困地区的招商引资理顺了机制,拓展了空间,创造了机遇。资本优势:该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那些旅游资源富裕而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资金障碍的优势,同时使旅游资源优势较快地转化为地方经济优势。有效的保护机制: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上,此模式

11、立足于保护,强调政府对景区规划的绝对控制,任何不符合规划等你经营项目都将被否决不,从而避免旅游景区短期经营中的破坏性开发。先进的经营理念:该模式对旅游景区实施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和市场化发展的经营战略,给欠发达地区带来了全新的观念。显著的效益优势:如四川碧峰峡景区,开业第一年就接待旅游者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多万 元利润2600万,带动相关就业人员1万多人。(3)、模式的适用条件具有显著 的旅游资源优势。资源是旅游吸引力的最根本的来源,景观是景区的主要价值体现,旅游产品的基础在于资源,旅游开发前景在于景观。只有当景区旅游资源品位高,独特性强,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时,才能激

12、发旅游者的消费兴趣,具有市场前景和开发价值时,才能吸引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具有庞大的有效需求市场。就是具有适宜的消费能力、余暇时间和消费偏好的现实的和潜在的旅游消费群体总体规模。可进入性条件良好。包括通往景区的交通、通讯、能源等硬设施,也包括景区所在地人们对游客的包容性和亲和度等软环境。区域经济薄弱。整体租赁经营模式产生于资源丰富、经济后发地区,是与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联系的。地方政府主导有力。(4)、模式的风险分析政策风险道德风险合作风险经营风险5、模式的完善与发展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的经营,实质上是对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公共资源注入资本、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谋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

13、效益的最大化过程。模式是目标的具体途径与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优化的是:一是将景区资产作价入股,与外来货币资本组成景区经营企业,共同受益。于是,整体租赁经营模式出让的就是景区资源性资产的经营权,而不是资源性资产本身。这样,就与“风景名胜资源国家所有,不得出让”的现行法规基本一致,有力规避政策风险。二是该模式还需要更多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当地居民的发展需要,培育海纳百川的景区企业文化,有效规避合作风险。(二)、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 非上市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未上市的股份制企业。如青岛琅琊台景区、浙江桐庐瑶琳仙境景区曲阜孔府、孔林、孔庙景区。此模式中

14、,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景区所有权代表-景区管理委员会。1、模式的产生:我国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投入景区经营始于浙江省桐庐县,成立于1993年12月18日的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以风景旅游资源为主要资金投入的规范化股份制企业。20世纪90年代末,股份制企业经营方式,发展到了一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乃至世界遗产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中。1996年,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与县旅游局脱离,谋求公开上市发行股票。2000年以部分景区经营性资产入股,进入上市公司“国旅联合”。后者与2000年9月22日上市,总股本1

15、4000万股,流通5000万股。富春旅游占12.23%。2、模式的主要特征:(1)、具有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开发权与保护权部分分离的权属关系。(2)、向社会筹集大量资金进行景区开发,是模式形成的主要动力。(3)、景区实行股份制经营企业垄断经营。(4)、景区经营企业需缴纳一定数额的专营权使用费。3、治理结构:采用股份制经营模式的旅游景区,一般对应的是以风景名胜或文化遗产为吸引物主体的景区。(1)、景区经营总体目标:通过股份制改造,募集大规模景区开发资金,短时间内实现景区精品化建设和规模化发展;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促进景区集约化经营,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2)、景区经营法规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6、颁布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风景名胜区暂行条列、风景区管理条例,有关规章制度,经营合同等。(3)、景区管理体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开发权与保护权不完全分离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景区设有景区管理机构作为景区所有者代表,实施景区管理职能。股份制景区经营企业,全面负责景区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将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对景区保护负有直接的责任。在委托经营的情况下,景区经营企业与管理机构通常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4)、景区经营机制-独家开发、垄断经营、市场化运作、开发与保护一体化。景区经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经营投入以社会资本为主。

17、4、对模式的综合评价(1)、模式的运行效果-在实践中成效显著。特别是在资金筹措和经营机制转变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模式的优势分析-巨大的融资能力。-垄断的经营地位。-先进的经营机制。-有效的保护机制。(3)、模式的适用条件-资源条件:足够的旅游吸引力。-区位条件:邻近主要客源市场。-经济环境:资本市场发育。-人文环境:市场化程度高。(4)、模式的风险分析-政策风险:-道德风险:固有观念引起的行为合法性的、景区资源与环保压力的、道德风险。-经营风险:有由于决策不当或决策人能力不足产生的、景区经营的多目标性造成的、景区规划与环保制约所导致的经营风险。5、模式的完善与发展(1)、增强景区管理

18、机构地位,强化景区管理职能与经营监督力度(2)、景区经营管理实行实质性的政企分开,不搞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等。(3)、经理人员职业化(4)、建立规范、富有特色的景区治理机构如设立独立董事等。(5)、建立更广泛的社区参与机制-当地居民参股等。(三)、上市公司经营模式上市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经营主体是股份制上市公司。如黄山风景区和峨眉山风景区。在此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完全分离。地方政府设立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景区统一管理。1、模式的产生-源于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发展为景区上市公司。受景区管理机构的委托,成为景区内唯一代理经营景区旅游业务的机构,

19、因而称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模式。2、模式的主要特征(1)、“四权”分离,各尽其职(2)、整体上市,垄断经营(3)、治理有效,监督健全3、治理结构(1)、景区经营总体目标(2)、景区经营法规体系(3)、景区管理体制(4)、景区经营机制4、对模式的综合评价(1)、模式的运行效果研究以黄山景区为例-(2)、模式的优势因素分析市场融资优势-经营机制优势-经营效益优势-资本效用优势-资源保护优势。(3)、模式的适用条件政策环境:政策松动,法律健全。景区资源:规模体量,持续吸引。管理主体:高度权威,协调有力。人力资源:数量充分,素质良好。(4)模式的风险分析制度安排的风险-资源保护的风险-旅游经营的风险5、模

20、式的完善与发展建立景区上市公司有效保护景区资源与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法律法规意识将委托代理经营-调整为特许权经营,并与对资源保护绩效考核制度挂钩。(四)、整合开发经营模式1、模式的产生:(文物大省陕西)问题的提出,保护文物缺资金-向市场要钱-政府出政策-发展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强调文物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文物旅游业。两个坚持:坚持以文物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实行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相结合;坚持旅游产品科学开发,实现文物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三个分开:打破文物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实行政企分开、事企分开、所有权(主体)与经营权(主体)分开。四个整

21、合:全面整合全省文物旅游景区 的资源、要素、产品和经营性企业形成的优势资源。两个创新:形成以国家保护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文物管理保护体制的创新;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产品开发市场化、经营活动企业化的旅游经营机制的创新。2、模式的主要特征(1)、以确保旅游景区的文物资源的所有权完全为国家拥有,并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作为模式确立的前提条件(2)、坚持在以贯彻文物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实行文物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的结合,坚持旅游产品的科学开发,实现文物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是这一模式确立的基本原则(3)、政企分开,事企分开,两权统一,主体分离,国有国营,全面整合,文物事业性管理,旅游市场化经营,是

22、这一模式形成的核心内涵(4)、创立以国家保护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新体制,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产品开发市场化、经营活动企业化的旅游经营新机制,利用优势资源,形成拳头产品、龙头企业、特色产业、知名品牌,是这一模式选择的根本目标(5)、确保景区相关利益者的既得利益,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这一模式运行的保障3、治理结构(1)、景区经营总体目标(2)、景区经营法规体系:世界遗产保护公约、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列。(3)、景区管理体制(4)、景区经营机制4、对模式的综合评价(1)、模式创立的主要动力-产生于改革的年代、发展的时代和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是地方政府为适应市场经

23、济要求而实施的政府主导型改革之举,是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开创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2)、模式的优势分析-实现了旅游资源的全面整合和优化配置,规模经营、规模效益初步显现,速度和效益连创新高。-形成了强有力的投融资平台,进行了系列性、大力度的战略投资。-大幅度增加了对文物保护的投入,提高了文物的有效保护水平,确保了文物与旅游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形成了与地方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树立起陕西旅游产业的新形象。(3)、模式的局限性分析:模式是体制创新的产物,体制创新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一些新的矛盾仍然制约着旅游景区的发展。-整合开发经营模式形成依据的合法性受到

24、挑战。-文物保护权与开发权分离可能带来文物保护的风险。-国有独资的企业形态一定范围内局限了景区融资的水平。-子公司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景区经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单一的股权结构扩大了景区经营决策和监督管理的机会成本。-整合开发经营模式较多地关注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利益,却忽视景区所在地居民的利益保障。(4)、模式的适用条件-区域经济:地区经济不发达,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发展的压力巨大。-景区性质:以公共资源为主体,具有能够进行技术分离的多重职能。-旅游资源:品位高,特色强,规模大。-客源市场:对该旅游景区产品的有效需求旺盛。-实施主体:主导有力的地方党政主干线。(5)、模式的风险分析-政策

25、风险-资源(文物)保护风险-景区经营风险5、模式的完善与发展-完善企业制度,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景区经营和文物保护的责、权、利明晰,相互独立而又相互约束景区治理机构。-完善景区文物保护的投入机制-p-150页(五)、网络复合治理模式 兼具旅游行政管理 的网络复合治理模式:旅游景区实行非企业型治理,经营主体是景区管理机构;并与当地旅游局合并,对景区实施一体化、封闭式、全方位管理,即使得景区管理机构既要负责景区的经营管理,还有当地旅游市场管理的行政职责。特点: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发权与保护权对外统一、对内分离。如长春净月潭、江西龙虎山、山东蓬莱阁等。1、模式的产生:它产生于长春市净月潭景区。2、

26、模式的主要特征兼具资源行政管理的复合治理模式:旅游景区实行非企业型治理。政府派出景区管理机构与当地某一资源主管部门合并,不但要负责景区的经营管理,还具有对当地资源管理的行政职责。特点,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发权与保护权对外统一,对内分离。如泰山风景区。景区管委会与文化局合并一起。隶属国有旅游企业集团的整合开发经营模式:特点是,景区实行企业治理,其经营主体是国有全资企业,隶属当地政府国有公司。如陕西华清池、华山景区、海南天涯海角及桂林七星公园等。此模式中,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优势是能按旅游市场需求,全面整合旅游景区的资源,促进旅游景区的发展。隶属地方政府的国有企业经营

27、模式: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治理,经营主体直接隶属当地政府的国有公司。如浙江乌镇和江苏周庄。此模式中,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隶属政府部门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经营主体也是国有全资企业,而它隶属于当地有关部门,而不是直接隶属政府。如南宁青秀山景区及宁夏沙坡头、沙湖景区。此模式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隶属旅游主管部门的自主开发模式:景区实行非企业型治理,经营主体是景区管理机构。特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发权与保护权互不分离。如河北野三坡、重庆四面山等景区。隶属资源主管部门的自主开发模式:这是传统的经营模式。景区实行非企业型管理。经营主体是景区管理机构,并隶属当地建设、园林文物等旅游资源管理部门。特点是,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发权与保护权互不分离。如北京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