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史课件:第十章清代文化产业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8823219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产业史课件:第十章清代文化产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国文化产业史课件:第十章清代文化产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国文化产业史课件:第十章清代文化产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国文化产业史课件:第十章清代文化产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国文化产业史课件:第十章清代文化产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产业史课件:第十章清代文化产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产业史课件:第十章清代文化产业(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代历史清朝(公元清朝(公元1636年年1911年是由女真族建立起来年是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清代自努尔哈赤称帝至末帝溥个封建帝制国家。清代自努尔哈赤称帝至末帝溥仪,共历十二帝;仪,共历十二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朝定都年,清朝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

2、逐步统一全国。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帝制。1912年年2月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第十章 清代文化产业一、清代经济政治体制1、重农业2、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3、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4、军用或民用企业:步入近代5、观念上仍然推崇小农经济观念6、文化政策:文字狱第一节 建筑业一、宫廷建筑业紫禁城的修复、扩建二、圆明园三、颐和园四、皇陵五、专业设计人员的出

3、现二、私人建筑1、私家园林2、公共建筑第二节 演艺业一、宫廷演艺活动(一)蓄养戏班艺人南府艺人收入外班承差伶人收入外班演员赏金(二)物质资助(三)宫廷戏剧投入二、戏剧市场(一)戏班及其经营 1、戏班投入:教习费用、场地费用、剧本费用、行业会费。2、戏班收入:演出收入:民间流动作场、专门表演 、堂会名角制“名角制”指的是以名角作为班社组织和运营核心的班社体制。它和宋元以来传统的“角色制”班社的区别在于:“角色制”班中的演员不论工于哪门角色,也不论有名与否,他们的地位是对等互补的;“名角制”则强调名角在班中的地位和作用,名角与其他演员呈现等级森严的金字塔结构。名角制产生的原因1、戏剧转型咸同以来以

4、京剧为主的内廷演剧的风行,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演员的声名,从而推动了“名角制”的形成。 2、商业性戏园大量出现,并成为徽班、京班的主要演出场所,则成为京剧班社“名角制”形成的直接推动力。商业性戏园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上座率,获取更大的商业利润,戏园和戏班都会充分考虑观众的口味,迎合观众的需求。同时,随着商业性戏园数量的不断增加,戏园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扩大宣传效应以招徕更多的观众,演出海报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只列戏名,到戏名之外兼列人名,以至演员越来越显赫,最终跃居戏名之上,形成人为主、戏为次的局面。3、中国民族戏剧发生了一次影响深远的转型:传奇时代的结束和花部戏剧的崛

5、起,使得文士阶层逐渐丧失主导戏剧发展的地位,演员的社会地位虽然没有根本变化,却一跃成为戏剧活动的主体,这一转型为“名角制”取代“角色制”提供了可能。只有当演员成为戏剧活动的主体,个别演员才可能凭借较为出众的技艺,而成为一个班社中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名角,以名角为核心的“名角制”才有形成的可能。头等角:每班各行当均需有头等角一人或两人;好戏班老头等角:每班各行当均需有头等角一人或两人;好戏班老生、青衣、花旦、丑行均须头等角二人,其他行当至少也生、青衣、花旦、丑行均须头等角二人,其他行当至少也需头等角一人,如此才能保证演出水平;需头等角一人,如此才能保证演出水平;二等角:内行称二等角:内行称“里子里子

6、”,好者称,好者称“硬里子硬里子”,各行二路,各行二路角均需有二等角二三人,如头等角少,必须有硬里子来撑;角均需有二等角二三人,如头等角少,必须有硬里子来撑;三路以下角,每班需用老生七八人,旦行十余人,净行六三路以下角,每班需用老生七八人,旦行十余人,净行六七人,小生二三人,老旦一二人,丑行四五人,武生二三七人,小生二三人,老旦一二人,丑行四五人,武生二三人,武旦二三人;人,武旦二三人;上下手,即筋斗匠。戏中出现两面对打,出而打筋斗以示上下手,即筋斗匠。戏中出现两面对打,出而打筋斗以示酣战;酣战;龙套,四人为一堂,每班至少应备三堂,多者用四堂、八龙套,四人为一堂,每班至少应备三堂,多者用四堂、

7、八堂,在北京可通过该行头人互相串用;堂,在北京可通过该行头人互相串用;武行,每班约二三十人,此行人画什么装就是什么行,一武行,每班约二三十人,此行人画什么装就是什么行,一般不紧要之将官喽啰、男女兵丁等皆是。般不紧要之将官喽啰、男女兵丁等皆是。另外,戏班还有班主、管事、帐务、音乐伴奏、另外,戏班还有班主、管事、帐务、音乐伴奏、“四支交四支交作作”等等名角制的制度保障 收入分配关系:包银制向分成制转变:“包银制”,相当于现在的月薪或年薪,齐如山戏班“包银”条云:大致小脚,每年大个钱几十吊,几百吊不到那个,大脚则纹银几十两或几百两,乃至千余两。以后每日演唱,另给车钱。“戏份制”,即按每日演出所得收入

8、分成,这使得好角与一般角色之间在收入上拉开差距。齐如山戏班“戏份”条说:包银,车钱,都系旧名词。现时都说是戏份。每日现演戏,现开份。头等脚每日二三百元,下至十元二十元不等。二路脚由两三元至三四十元,三路以下等脚,则多者一二元,少者八吊十吊足矣。(二)表演场地的变化戏庄、戏园、酒庄、酒馆同治四年,满庭芳茶园新舞台新型舞台的对演出艺术的意义1、场面2、售票制:收费易于管理案目制:类似目前的戏票推销员。由一些人向剧场包销最好的戏票,名谓“案目”。3、戏价:4、戏园与戏班关系:南北方两种关系:北方:松散关系。南方:戏班隶属于戏园。三、曲艺市场 评书、评话、弹词(一)流动卖艺(二)坐堂卖艺:按座收钱、买

9、筹入场书场(三)上堂卖艺第三节 文学 业碑志市场消失,书稿市场和捉刀市场书稿市场的出现原因:1、刊刻业有利可图2、报酬形式由润笔费向稿费过渡。代笔市场:二、作品市场价格组成主要以名气为主第四节 书画业二、民间书画业1、卖画成为画坛时尚2、绘画市场交易日益规范化3、价格:时人价格、古人价格(二)绘画价格的决定因素1、定价精确2、绘画时尚对画价影响很大。3、画家特长4、画幅面积对画价的影响(三)民间绘画市场1、艺人行会2、地方年画3、赝品市场清代画工行会清代行会组织,在全国普遍存在。在传统的工商业城市中,商业和手工业的各行各业,几乎都有行会。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 。我国的民间绘画工人除了有严密悠久

10、行会传统的画匠以外,还有另外一部分以绘画为工艺品加工的人,那便是散处在各工艺作坊中的画工。 这一类画工不一定受过什么专业的传授,也有不少原是没落的文人,因为一般人数较少,不集中,也往往缺乏行会的组织。 画陶、画瓷江西景德镇、吉安;浙江余杭、丽水;江苏宜兴等。画漆、雕漆、镶嵌、螺甸北京、福建福州、山西平遥、江苏扬州、云南大理、江西吉安。年画、版画河北天津杨柳青,东丰台;山东潍县杨家埠、仓上;苏州桃花坞、冯桥、山塘;四川绵竹;陕西凤翔;广东佛山镇;山西武乡;河北武强;湖南楚南滩。织绣印染北京;江苏南京、苏州;浙江金华、萧山、杭州;画扇北京;浙江杭州;河南滑县;四川荣昌;河北通县;江苏苏州 天津杨柳

11、青的年画,三百多年来,出版了两千多品种,何止千万张,题材内容多不胜举,有过许多成功的作品,而作者多不署款。在廿余家画铺出版的全部年画中去检查,只发现了钱吉生、张俊庭、张祝三、戴立三、高荫章、赵子阳、王绍田、高桐轩、白俊英(女)几个名字。但是实际情况,到了19世纪中叶,杨柳青附近各村已经是“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了。(四)外销商品画:十三行外销画,又被称作贸易画,是以其制作的目的命名的一大批绘画作品,它们产生于18,19世纪的中国南部沿海地区.作品种类繁多,数量丰富.是由一批为数众多的画家专门制作,用来销售给当时来华的外国人,并从中获取商业利益的绘画作品.它们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和繁杂,仅

12、从地理位置而言就分布于广东,澳门,香港等地. 其中尤以广洲为盛。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一直至19世纪中叶,在中国当时最大的港口广州,出现了一批绘制西画的中国人.他们以中国社会的风物为题材,绘制了大批的油画,水粉画和水彩画.这些画作为商品,销售给来广州的外国人,然后经商船流向欧洲.这一类的画因此得名为外销画.随着外销画生意的红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这种行业,于是在十三行地区陆续出现了许多专门经营外销画的店铺,至十九世纪初,这类的画店已增至三十家左右. 我们将讨论的画家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创作,经营获利的. 史贝霖是英文名Spoilum的音译, 他是最早的以油画肖像画而著称的外销画家.这个结论来

13、自于发现的一幅玻璃肖像画. 史贝霖于1774年前后,已经设肆羊城,最初是玻璃画的画师,后专作油画肖像.另外根据其它的一些被发现的史贝霖的作品来看,其最晚作品出现在1805年到1806年之间,所以目前看来他是活跃在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初的广东早期外销画家. 1、外销画的制作特点(1)西方绘画技法的引入: 透视法的运用明暗法的运用 采茶图(2)西方绘画材料的引入除了对西方绘画技法的广泛采用之外,外销画还引入了丰富的绘画材料.就绘画底材来说,除了在传统的纸上画,还有画在油画布上的,以及象牙画,玻璃画等等也十分常见.不同的底材,对绘画的种类有很大影响.比如玻璃画就是采用了油画的技法,画在一面,要

14、求观者从另一面欣赏.水彩画和水粉画则一般画在纸上,中国纸和西洋纸都用,有时也画在绢,叶和一些工艺品上,如象牙,扇面,鼻烟壶上.由于纸上水粉画,水彩画通常比油画或玻璃画小,绘制所费时间也比较少,而且常常被装订成册或集装成盒,便于携带和运输,所以占有外销画市场的最大份额,在现存的作品中也是为数最多的一类. (3)就画笔的使用方面来说,外销画家们是根据具体需要中西兼用的,并不单纯局限于画种的要求.这就是说,在同一幅画中,经常是有时用西洋画笔,有时用传统的毛笔. (4)商业生产的制作模式 纵观中国人物外销画,特色之一是一套绘画与另一套绘画在设计上有很大的一致性,这是工作方法受雇所致.这些画不是个人所画

15、,也不是来源于生活.这些画大多是临摹早期的画.这些画的标准化和复制,部分因素取决于市场需求;那些西方顾客不断的挑选同一题材和内容的画,也是原因之一.一旦选定了一个题材,这个题材有可能被成批量的生产,无 需个人有想象力.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1837年,法国人奥尼在参观完林呱画室后将这些外销画得着作者们称为智慧的机器.甚至更有人这样评价道: 这些画无甚艺术可言,纯粹是刻板操作,高度分工的产品.有些画匠终其一生只画树木,有些专门画人物;也有人只负责画手和脚,房子则有另一个画匠负责.如此一来每个画匠都各有专精,尤其在绘画细致部分方面,更见功力.不过,他们没有一个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作品. (5)表现中国

16、风情的内容题材外销画是为了卖给不了解中国本土风貌的西方人看的,所以,以极具中国特色的风土人情为表现题材,自然成了外销画的内容标志.在对它们的描绘上,外销画发展出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包括风景,建筑,神像,历史故事,风俗习惯,官员,刑罚,游戏,各行各业,音乐,船舶,鱼,鸟,昆虫,花卉,生果,植物的等等.它们在摄影术还未传到中国以前,生动细致地记录了的社会百态. 9年前,由于英国约克郡约克大学伊凡威廉斯先生对广州的慷慨捐赠,70多幅19世纪中国外销通草水彩画不远万里回到她的创作地,一幅幅色彩依旧鲜艳的画作上,翔实记载着100多年前的广州,十三行手推车的救火场面,水乡广州的赛龙舟和养鸭船,颇具闽粤特色的

17、大眼鸡,还有当年粤海关部第壹号巡船时的场景通草水彩画的题材涉及包括港口风景风情、广州新式消防、船舶、街头买卖、各行各业、茶叶和丝绸的生产和销售、人物肖像画、社会百态、戏剧表演、习俗与节庆,甚至是当年的刑罚,真实再现东方的场景,成为当年欧美国家了解广州,了解中国的一道闪亮的窗口。广州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清泉看到这批珍贵的水彩画后激动不已,惊叹是“岭南版的清明上河图”。 书法市场1、画幅大小与价钱联系起来2、商品货币关系成熟3、现货交易4、商务关系板桥卖字画明码标价,曾自书书画润笔价码,其文如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盖公之所送,未

18、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恐赖账,年老神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乾隆己卯拙公和上属书谢客。板桥郑燮。”(见清朝野史大观郑板桥笔榜)(1)从郑板桥开出的润笔价码看,“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足以说明他的书画作品售价不斐,难怪当时就有大量赝品出现,尤以潍县某木匠所仿书画几可乱真。(2)有钱人来买字画,一不得讨价还价;二不得赊欠;三是现金交易,不得以礼物食物充当银两。(3)咱做的是买卖,不讲交情不叙旧,谁要纠缠,当他耳边风。由此可见,他那时已十分懂得商场上的游戏规则。 清代书法价格当

19、时江西有位张真人,受乾隆垂青,入京觐见后路过扬州,当地商人都争着逢迎拍马。有一位想请郑板桥为张真人写一幅对联,为此他特差人去江西定做了长丈许、宽六尺多的大纸,携至板桥处。这纸实在太大,远远超出板桥“大幅六两”的范畴,又要为其撰句,所以要特别地问一下价钱。郑板桥不假思索地开价1000两,来人毕竟是扬州的生意老手,随口杀价500 两,不料板桥亦不假思索,欣然应允。提笔一挥而就,顷成上联:“龙虎山上真宰相。”来人赞不绝口,并请写下联。板桥笑答:“说好一千两,你只出五百两,我只好给你写一半。”来人这才发现吃了亏,情急之下又去请示大商人,商人哭笑不得,只好如数奉上,郑板桥这才写了下联:“麒麟阁下活神仙。

20、” 一、艺术品价格可以精确计算和比较。清代内务府可以将字画定价一直计算到银几钱,如戴进夏景山水轴7钱,林良的芦雁轴为 3两5钱,表明随着书画市场的成熟,书画价格也日益精确化。绘画市场的计价精确性也影响到宫廷向民间收购字画时的定价。 二、绘画时尚对画价有极大影响。清朝初年,继续元、明发展之余绪,文人画日益成为画坛主流。其中尤以“四王”画派因受皇室扶植,成为正统派。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的这一画派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巨和元四家,讲究笔墨趣以技巧功力见长。其山水画风对有清一代的画坛造成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也反映在价格上。如明宫廷大画家、“浙派”创始人戴进画名甚大,但因其山水师马远、夏圭,

21、故被归入北宗,这与以南宗为基础的“四王”画派在当时看来是对立的,因此受到贬抑。戴进作品的平均价格最低,画价最高也只有十两,最低仅值二钱。 三、画家之特长对画价也有影响。同一画家所擅长的画种往往价格最高,其他则较低。如明画家商喜擅长人物画,其次山水画,至于花鸟则不是他的长处。因此其作品卖价最高的是人物画,如四侧横披一轴30两,洞宾轴30两;其次为山水画,如子陵雪景轴25两;再次为花鸟画,如竹鱼轴20两,鱼图轴价格最低,仅4两。 四、画幅面积对画价影响突出。以商喜的山水画为例,取各种画幅的最高价排列:子陵雪景轴25两,山水人物小横披12两,山水扇面轴5两。按面积,这几幅画大致形成了10:5:2的比

22、例关系,与画价的25:12:5的比例关系是一致的。客观上,在清初书画市场上,已约定俗成地存在着市场机制。 清代市场上古人的画作价格相对要高一些,倪云林一幅山水的估价大约是白银 120两。倪云林因是元代名家,故其作品价格就比一般古画高出一个档次,相当于郑板桥一幅大画价钱的20倍。若是古代名家的名作,售价更高得惊人。王维名作江山雪霁卷,明代董其昌曾称之为“海内墨皇”。本来是华亭王氏的嫁奁中物,后被毕润飞以1300两买去。这个价格相当于郑板桥一幅大画价钱的217倍。 清代画市的购买力 至本朝顺治初,良田不过二三两。康熙年间,长至四五两不等。雍正年间,仍复顺治初价值。至乾隆初年。然余五六岁时,亦不过七

23、八两,上者十余两。 当时郑板桥一大幅画,价值约近一亩良田。 第五节 工艺业宫廷工艺业衰微工艺业出口国内古董市场十三行外销瓷器到了18世纪,饮茶在欧洲成为了时尚。品茶时,茶具当然必不可少。并且,陈设在厅堂内的花瓶、瓷碟,用餐时的餐具,品茶时的茶具,这些都是来自中国的瓷器为上品,它是体现中国风情的重要实物,也是欧洲人乐于采购的商品,瓷器虽然不是外销商品的主角。但仍是贸易中重要的组成部份。 一般是从景德镇运来白胎瓷, 然后在十三行商设置的手工工场内进行加工。 出口的瓷器中,以青花瓷为最大宗, 景德镇生产的瓷器中,亦以青花瓷为最大宗, 也是以此类成为遐迩闻名。不过,广州也发展起了自己的瓷器品种,那就是独具特色的“广彩”。广彩均有描金,且色彩鲜明,瓷雕图案既有传统的花鸟鱼虫等,也有欧洲的景物,可以说它是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应运而生的新品种。 广彩青花洋彩国内古董市场古董商古董贩古董牙人第六节 其它文化产业唱片业影戏业作业收集清代京剧名角的资料,思考一下名角制对演艺业的进步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