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8822729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7.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分析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分析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发生危害概况近年发生情况今年发生趋势主要防控措施一、水稻病虫害总体发生危害概况一、水稻病虫害总体发生危害概况发生种类多发生种类多。全国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达100多种。其中:病害40余种,虫害60余种。发生范围广发生范围广。水稻主要病虫害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等在全国各水稻产区普遍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水稻“两迁”害虫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常年发生;条纹叶枯病在长江下游稻区发生严重,并逐年向其他稻区蔓延;黑条矮缩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稻区新近发生,并呈加重流行趋势。暴发频率高暴发频率高。各水稻产区每年至少二种以上病

2、虫害爆发或流行。危害程度重危害程度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正常生产状态下,如果全生长期不防治病虫害,产量损失40%-100%。防控难度大防控难度大。水稻病虫害发生期长,从播种后的秧田苗期至大田收获期,全程都可能遭受病虫危害,水稻封行后,大大增加了防控难度。1、稻瘟病造成的毁灭性灾害2 2、灯光诱集的稻飞虱、灯光诱集的稻飞虱3、南京街头发生的稻飞虱实况4、2006年上海市街道呈现的褐飞虱5 5、20072007年西南稻区稻飞虱落地成灾实况年西南稻区稻飞虱落地成灾实况6、施药防治后留在田间的稻飞虱虫体7、稻飞虱危害水稻造成的“黄塘”8、稻飞虱在水稻基部危害实况9 9、稻飞虱危害造成的稻田、稻飞

3、虱危害造成的稻田“冒穿冒穿”1010、稻纵卷叶螟造成的危害状、稻纵卷叶螟造成的危害状11、水稻螟虫危害状13、水稻二化螟虫造成的灾害14、2009年海南东方水稻病毒病田间实况15、2009年海南东方水稻病毒病田间实况二、近年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二、近年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发生频繁,暴发频率增加稻瘟病等流行性病害流行范围广,重发频率高水稻螟虫等钻蛀性害虫持续高位发生态势水稻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等偶发或次要病虫害显著上升,局部危害损失严重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危害的威胁加剧1. 1. 稻飞虱稻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每年发生面积每

4、年发生面积4 4亿亩次左右,比亿亩次左右,比前十年增加近前十年增加近60%60%。迁入早、峰次多,迁入量大。迁入早、峰次多,迁入量大。为害期延长,主害代次增多。为害期延长,主害代次增多。发生范围扩大,面积增加。发生范围扩大,面积增加。暴发频率上升,危害程度加重。暴发频率上升,危害程度加重。大量成虫集中迁入造成局部落大量成虫集中迁入造成局部落地成灾危害地成灾危害。稻飞虱发生面积及区域变化情况稻飞虱发生面积及区域变化情况年代年代发生面积发生面积 (百万公顷百万公顷)占水稻种植面占水稻种植面积比率积比率主要发生区域主要发生区域二十世纪二十世纪70年代以前年代以前2-35-8%长江中下游部分长江中下游

5、部分稻区稻区二十世纪二十世纪70年代年代8-1020-30%长江中下游、西长江中下游、西南部分稻区南部分稻区二十世纪二十世纪80年代年代13-1540-50%长江流域及其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南稻区二十世纪二十世纪90年代年代16.953%淮河流域及其以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大部稻区南大部稻区2000年以来年以来17.457%黄河灌区及其以黄河灌区及其以南大部稻区南大部稻区稻飞虱重发频率统计稻飞虱重发频率统计年代年代偏重及其以上发生年份偏重及其以上发生年份重发频率重发频率1960s很少见到报道很少见到报道 10%1970s1974, 197520%1980s1980,1982,1983,1985,1

6、987,198860%1990s除除 1992和和1994年年80%2000s所有年份所有年份100%2. 2. 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江南、长江中下游、西南和江南、长江中下游、西南和东北的部分区域连年重发生。东北的部分区域连年重发生。峰次增加,主迁峰提前。峰次增加,主迁峰提前。发生范围扩大,面积增加。发生范围扩大,面积增加。20032003年全国性暴发以来,一年全国性暴发以来,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年发生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年发生面积面积3 3亿亩次以上。表现亿亩次以上。表现田田间世代重叠严重,为害时间间世代重叠严重,为害时间拉长。拉长。3. 3. 水稻螟虫水稻螟虫 二十世纪二十世纪9090年代开

7、始上升,年代开始上升,20002000年以来,年发生面积年以来,年发生面积稳定在稳定在3 3亿亩以上。亿亩以上。江南稻区虫源基数持续偏高,江南稻区虫源基数持续偏高,发生严重;发生严重;长江中下游、江淮稻区有所长江中下游、江淮稻区有所下降,但仍保持重发态势;下降,但仍保持重发态势;华南和西南北部、东北稻区华南和西南北部、东北稻区上升迅速。上升迅速。4. 4. 稻瘟病稻瘟病年发生面积年发生面积6000-80006000-8000万亩,万亩,较二十世纪较二十世纪9090年代增加年代增加10%10%以上;以上;西南、东北、华南北部以西南、东北、华南北部以及长江中游局部稻区发生及长江中游局部稻区发生较为

8、普遍,流行风险较大较为普遍,流行风险较大江南、长江流域、江淮大江南、长江流域、江淮大部稻区发生较轻,但流行部稻区发生较轻,但流行威胁依然存在。威胁依然存在。5.5.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大部稻区偏重发纹枯病大部稻区偏重发生,年发生面积仍维持在生,年发生面积仍维持在2 2亿亩以上,东北稻区上亿亩以上,东北稻区上升明显升明显 上海、江苏、浙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等稻区发生较湖南、湖北等稻区发生较重重6. 6. 条纹叶枯病条纹叶枯病 长江中下游稻区因传长江中下游稻区因传毒介质灰飞虱虫量大、毒介质灰飞虱虫量大、带毒率高,水稻条纹叶带毒率高,水稻条纹叶

9、枯病暴发流行,年发生枯病暴发流行,年发生面积达面积达2500-30002500-3000万亩,万亩,特别是江苏,近年流行特别是江苏,近年流行严重,东北、华北稻区严重,东北、华北稻区上升明显上升明显7 7、稻曲病、稻曲病水稻品种高产优质化,穗水稻品种高产优质化,穗期生长阶段拉长,抽穗扬期生长阶段拉长,抽穗扬花期遇遇雨及低温、施氮花期遇遇雨及低温、施氮过量或穗肥过重等,导致过量或穗肥过重等,导致部分地区、部分品种稻曲部分地区、部分品种稻曲病发生较重。病发生较重。近年全国年发生面积约近年全国年发生面积约50005000万亩。万亩。三、三、2010年水稻病虫害年水稻病虫害发生生趋势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已

10、进入新一轮暴发周期,严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已进入新一轮暴发周期,严重发生将持续一段时间发生将持续一段时间水稻螟虫在江南、长江中游将继续维持大发生态势,水稻螟虫在江南、长江中游将继续维持大发生态势,东北稻区发生面积、为害程度呈进一步扩大、加重东北稻区发生面积、为害程度呈进一步扩大、加重趋势趋势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范围呈扩大趋势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范围呈扩大趋势纹枯病将维持现有偏重发生水平纹枯病将维持现有偏重发生水平稻瘟病在东北、西南稻区流行风险增加稻瘟病在东北、西南稻区流行风险增加1、当前水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发生动态“两迁两迁”害虫受多次强降雨影响,始见时间提害虫受多次强降雨影响,始见时间提前前 、迁

11、入峰次频繁、诱集虫量偏高、迁入峰次频繁、诱集虫量偏高 水稻螟虫越冬基数高,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越水稻螟虫越冬基数高,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越冬代成虫发生期比去年推迟冬代成虫发生期比去年推迟3-83-8天天稻瘟病、稻纹枯病和水稻病毒病等在早稻产区稻瘟病、稻纹枯病和水稻病毒病等在早稻产区已经零星发生已经零星发生2、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实况始见时间提前始见时间提前 华南、西南和江南南部稻区稻飞虱灯下始见期比去年普遍前移5-10天,云南南部边境沿县和福建永定等地分别提前15-20天和30天。稻纵卷叶螟始见期较去年略有提前。迁入峰次频繁迁入峰次频繁 稻飞虱在华南和西南的南部稻区累计出现3-5个明显迁入高峰,云

12、南南部局部超过10次;进入5月上旬,上述稻区连续出现两个单灯诱虫量百头以上的突增峰,近期仍有虫源不断迁入。诱集虫量偏高诱集虫量偏高 截至目前,稻飞虱在华南南部稻区单灯累计诱虫量一般为1000-2000头,为去年同期1-2倍;云南南部近期灯下诱虫急剧增加,单灯诱虫过千头的情况屡次出现,江城4月下旬高峰日单灯诱虫72793头,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稻纵卷叶螟在广西和贵州等地近期出现亩蛾量1000头以上的蛾高峰,局部最高过万头。3、当前水稻螟虫发生情况 据19省(区、市)308个县(市)病虫测报站3月下旬至4月上旬冬后螟虫基数调查,今年二化螟冬后活虫数仍然偏高。江南、长江中游、东北稻区和西南中北部、长江

13、中下游稻区的冬后亩活虫数分别为3000-4000头和1000-2000头,满足偏重以上程发生的虫源基数条件;今年二化螟的越冬代蛾高峰期没有延续前几年连年提前的势头,比去年推迟3-8天。4、当前水稻病害发生情况 由于今年早稻栽插期普遍推迟,目前稻瘟病、由于今年早稻栽插期普遍推迟,目前稻瘟病、稻纹枯病和水稻病毒病在田间的侵害症状并不明稻纹枯病和水稻病毒病在田间的侵害症状并不明显,仅在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的早稻上零星显,仅在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的早稻上零星发生,但伴随水稻生育期和气候条件的逐步适宜,发生,但伴随水稻生育期和气候条件的逐步适宜,田间菌源充足的田块中稻株受害将进入一个快速田间菌源充足

14、的田块中稻株受害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发展阶段。5 5、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水稻水稻“两迁两迁”害虫大范围重发危害的格局仍将持续害虫大范围重发危害的格局仍将持续水稻螟虫总体偏重发生,但大面积成灾可能性不大水稻螟虫总体偏重发生,但大面积成灾可能性不大 水稻纹枯病高级别、大范围的流行态势依旧水稻纹枯病高级别、大范围的流行态势依旧 稻瘟病在西南等部分老病区和感病品种上存在高流行稻瘟病在西南等部分老病区和感病品种上存在高流行风险风险稻曲病在长江中游及江南单季稻区持续加重稻曲病在长江中游及江南单季稻区持续加重水稻病毒病迅速抬头,对水稻生产潜在威胁巨大水稻病毒病迅速抬头

15、,对水稻生产潜在威胁巨大 (1 1)稻飞虱)稻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 在长江以南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预计今年全国发生面积在长江以南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预计今年全国发生面积4.14.1亿亩(次)。亿亩(次)。(2 2)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 在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西南东部和华南部分稻区呈在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西南东部和华南部分稻区呈偏重及以上程度发生,预计今年全国发生面积偏重及以上程度发生,预计今年全国发生面积3.33.3亿亩(次)。亿亩(次)。(3 3)二化螟)二化螟 在长江中游大发生,江南、西南中北部和东北部分稻在长江中游大发生,江南、西南中北部和东北部分稻

16、区偏重发生,预计今年全国发生面积区偏重发生,预计今年全国发生面积2.32.3亿亩(次)。亿亩(次)。(4 4)三化螟)三化螟 在华南和江南等稻区偏轻发生,预计今年全国发生面积在华南和江南等稻区偏轻发生,预计今年全国发生面积40004000万亩次。万亩次。(5 5)稻瘟病)稻瘟病 在西南、江南、华南和东北部分稻区中等发生,预计在西南、江南、华南和东北部分稻区中等发生,预计今年全国发生面积今年全国发生面积80008000万亩,破口前后如遇连日阴雨天万亩,破口前后如遇连日阴雨天气,东北、西南的部分老病区和感病品种大流行的风险气,东北、西南的部分老病区和感病品种大流行的风险较高。较高。(6)水稻纹枯病

17、 在华南、江南、长江流域、江淮稻区及东北和西南在华南、江南、长江流域、江淮稻区及东北和西南的部分稻区偏重至大发生,预计全国发生面积的部分稻区偏重至大发生,预计全国发生面积2.5-3.02.5-3.0亿亩。亿亩。 (7)稻曲病长江中游及江南部分长江中游及江南部分稻区单季稻稻曲病发稻区单季稻稻曲病发生面积增加,程度加生面积增加,程度加重,局部地区损失较重,局部地区损失较重重预计今年全国发生面预计今年全国发生面积积60006000万亩万亩(8 8)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 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及北方部分稻区中等至偏重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及北方部分稻区中等至偏重发生,预计今年全国发生面积预计今

18、年全国发生面积1000-15001000-1500万亩万亩 (9)水稻黑条矮缩病灰飞虱传毒的水稻病毒病灰飞虱传毒的水稻病毒病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但不经卵传毒。但不经卵传毒。预计在长江中下游及江淮稻预计在长江中下游及江淮稻区发生面积区发生面积1000-12001000-1200万亩万亩 (10)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20092009年该病在越年该病在越南北部及我国华南北部及我国华南和长江中游稻南和长江中游稻区多个省发生并区多个省发生并局部造成稻谷损局部造成稻谷损失失主要发生区域广主要发生区域广西、广东、海南、西、广东、海南、福建、湖南、湖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北、

19、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等。江苏、安徽等。(10)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白背飞虱传毒的水稻病毒病白背飞虱传毒的水稻病毒病今年海南、广东、广西冬种水稻、早今年海南、广东、广西冬种水稻、早稻田已出现感病稻株,检测华南稻区稻田已出现感病稻株,检测华南稻区春季灯下白背飞虱带毒率结果,春季灯下白背飞虱带毒率结果,3 3月月5%5%左右,左右,4 4月中下旬达月中下旬达11%11%。 随着白背飞虱的不断往东部稻区迁飞,随着白背飞虱的不断往东部稻区迁飞,南方黑条矮缩病具有加重发生危害的南方黑条矮缩病具有加重发生危害的潜在威胁。潜在威胁。预计今年在华南、江南和长江流域等预计今年在华南、江南和长江流域等稻区的发生面积

20、稻区的发生面积500-1000500-1000万亩万亩 四、主要防控措施四、主要防控措施农业防治。农业防治。采取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栽培技术措施,如轮作、翻耕、壮苗等措施,对防控病虫害的效果显著。但近年推广的免耕抛秧、机收等,确实为水稻病虫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抗病虫育种。抗病虫育种。推广应用抗病虫品种,是病虫害防控的首要选择。特别是防控稻瘟病、水稻病毒病等病害,抗性品种的防病效果更加显著。但目前争论较大的转BT基因防治螟虫水稻品种,还需要科学数据支撑,包括螟虫控制后其他害虫是否猖獗、消费者长期食用后的安全性等问题。物理防治。物理防治。多数水稻害虫具有飞行能力和趋光、色、化等习性,根据其习性实施

21、物理防治方法,效果显著。古往今来的“点灯灭螟”方法,就是长盛不衰的物理防治方法。四、主要防控措施四、主要防控措施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水稻病虫害应用生物防治的面积是最大的,应用BT制剂防治螟虫、井岗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已经多年,面积较大,稻田蜘蛛等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也明显。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确保水稻产量最后防线,至少在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前,还是必须实施的主要手段。但也不要“谈药色变”,只要采取正确的施药方法,完全按照安全间隔期收获,其产品是安全的。谢谢 !谢谢 !超级杂交稻品种选择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简述马国辉 博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 言1、目前水稻生产上超高产产量差

22、距的问题100 %13.7% 24.2% 45.4% 超级杂交稻高产潜力与现实产量的差距超级杂交稻高产潜力与现实产量的差距近近10年湖南水稻单产水平(年湖南水稻单产水平(Kg/亩)亩)早稻早稻早稻早稻 358.1kg/358.1kg/亩亩亩亩晚稻晚稻晚稻晚稻 419.0kg/419.0kg/亩亩亩亩晚稻晚稻晚稻晚稻 超高产:超高产:超高产:超高产:766kg/766kg/亩亩亩亩早稻早稻早稻早稻 超高产:超高产:超高产:超高产:620.1kg/620.1kg/亩亩亩亩2002002502503003003503504004004504505005005505506006006506507007

23、0075075019931993199419941995199519961996199719971998199819991999200020002001200120022002800800中稻平均单中稻平均单中稻平均单中稻平均单产产产产 7.05 t/ha7.05 t/ha产产 量量 差差 距距 : 4.95t/ha 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潜力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潜力 我国现有超级杂交稻品种(籼型)认定年认定年份份类型类型品种名称品种名称20052005年年三系三系天优天优998998、D D优优527527、协优、协优527527、优优162162、优优7 7号、号、优优602602、丰优、丰优299

24、299、金优、金优299299、优优084084、协优协优93089308、国稻、国稻1 1号、国稻号、国稻3 3号、中浙优号、中浙优1 1号、号、优明优明8686、特优航、特优航1 1号、号、优航优航1 1号、号、优优79547954、优优9898两系两系 准两优准两优527527、两优培九、两优培九20062006年年三系三系天优天优122122、一丰、一丰8 8号、金优号、金优527527、D D优优202202、Q Q优优6 6号号两系两系Y Y优优1 1号、株两优号、株两优819819、两优、两优287287、培杂泰丰、新、培杂泰丰、新两优两优6 6号号20072007年年三系三系

25、内内2 2优优6 6号、淦鑫号、淦鑫688688、优航优航2 2号号两系两系 新两优新两优63806380、丰两优、丰两优4 4号号20092009年年三系三系 洛优洛优8 8号、荣优号、荣优3 3号、金优号、金优458458、春光、春光1 1号号两系两系 扬两优扬两优6 6号、陆两优号、陆两优819819、丰两优香一号、丰两优香一号一、超级杂交稻品种选择与技术要点一、超级杂交稻品种选择与技术要点超级杂交稻示范组合Y两优1号Y两优2号两优1128双两优1号广占63S/1128D两优15D两优29P88S/747Y两优3128种植地区生育期(天)株高(cm)产量性状抗性平均亩产(kg)华南华南双

26、季双季早稻早稻种植种植133.2114.7有效穗有效穗18.5万万/亩亩穗长穗长23.6cm总粒数总粒数133.3粒粒/穗穗结实率结实率82.2%千粒重千粒重26.0g稻瘟病综合指数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抗性频率级,抗性频率56.7%;白叶枯病;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级;褐飞虱7级,白级,白背飞虱背飞虱5级。级。499.3 (06年区试年区试)508.4 (07年区试年区试)486.1 (07年生产试年生产试验验)长江长江中下中下游一游一季中季中稻种稻种植植133.5120.7有效穗有效穗16.7万万/亩亩穗长穗长26.3cm总粒数总粒数163.9粒粒/穗

27、穗结实率结实率81.0%千粒重千粒重26.6g。稻瘟病综合指数稻瘟病综合指数5.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抗性频率级,抗性频率90%;白叶枯病平均;白叶枯病平均6级,级,最高最高7级。级。552.3(05年区试年区试)573.4 (06年区试年区试)555.5(07年生产试年生产试验验)注:华南地区对照为优128,长江中下游对照为优838Y两优两优1号号品种特性:品种特性: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株型紧凑,叶色浓绿Y Y两优两优1 1号号两优两优0293VarietiesHighest yield(t/ha)Purity N applied

28、(kg/ha) Wujin97288.98375.0974611.32300.0Wuxianggen148.93300.0Xieyou90198.90300.0Liangyou 293Liangyou 29312.1412.14231.0231.0LiangyoupeijiuLiangyoupeijiu12.2612.26255.0255.0Y两优1号栽培技术要点育秧育秧移栽移栽肥水肥水管理管理病虫病虫防治防治适时移栽适时移栽早稻:每亩栽早稻:每亩栽插插1.5万万2.0万穴、基本苗万穴、基本苗78万。万。中稻:每亩栽中稻:每亩栽插插1.1万万1.3万穴、基本苗万穴、基本苗67万万 适时早播,适

29、时早播,培育壮秧;培育壮秧;秧田播种量:秧田播种量:1215kg/亩亩大田用种量:大田用种量:1.5kg/亩亩及时防治稻瘟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害 中等偏上肥力下中等偏上肥力下栽培,以基肥、栽培,以基肥、有机肥为主,施有机肥为主,施肥肥“前重、后看、前重、后看、早追早追”前期浅水、中期前期浅水、中期轻搁、后期采用轻搁、后期采用干湿灌溉,断水干湿灌溉,断水不宜过早不宜过早 结论:结论:结论:结论:基部基部基部基部1 1、2 2节节间总长度在节节间总长度在节节间总长度在节节间总长度在 56 cm56 cm的超级杂交稻的抗倒伏性最强的超级杂交稻的抗倒伏性最

30、强的超级杂交稻的抗倒伏性最强的超级杂交稻的抗倒伏性最强 形态差异与超级杂交稻抗倒性能的关系形态差异与超级杂交稻抗倒性能的关系1)超级杂交稻抗倒伏特性研究超级杂交稻抗倒伏特性研究品 种倒6节间 倒5节间 倒4节间 倒3节间 倒2节间 倒1节间 株高 杂 交 中 稻Y优1号 1.77 5.28 12.97 20.88 22.34 36.52 129.87 准两优527 2.827.7813.4519.5722.0736.32137.48D优527 2.718.3612.6918.9422.3136.61128.52两优培九 1.625.2011.6419.7421.6736.43130.4188S

31、/0293 1.774.5110.6718.7622.3735.28129.28P/E32 1.654.149.4316.6921.3738.34131.6088S/1128 1.294.0610.7919.2723.9935.28138.47杂交中稻不同组合节间形态结构比较(单位:杂交中稻不同组合节间形态结构比较(单位:杂交中稻不同组合节间形态结构比较(单位:杂交中稻不同组合节间形态结构比较(单位:cmcm)HS:齐穗期:齐穗期MS:乳熟期:乳熟期WS:蜡熟期:蜡熟期RS:成熟期:成熟期结论:结论:1 1、氮磷钾三因素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影、氮磷钾三因素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影响次序是:氮钾磷。响次序

32、是:氮钾磷。 2 2、氮、磷、钾的最佳比例为、氮、磷、钾的最佳比例为 10.410.40.70.90.70.91.21.2。 2 2)超级杂交稻营养特性:)超级杂交稻营养特性:NPKNPK配比及最佳施用量研究(以配比及最佳施用量研究(以Y Y两优两优1 1号为例)号为例)氮肥:氮肥:0 0、6 6、1212、18kg/18kg/亩;磷肥:亩;磷肥:0 0、3 3、6 6、9kg/9kg/亩亩钾肥:钾肥:0 0、6 6、1212、18kg/18kg/亩。亩。结论结论结论结论: 1: 1、N180N180为产量高峰转折点。为产量高峰转折点。为产量高峰转折点。为产量高峰转折点。 2 2、高氮与低氮各

3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高氮与低氮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高氮与低氮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高氮与低氮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3 3、平原地区连续两年在试验小区获、平原地区连续两年在试验小区获、平原地区连续两年在试验小区获、平原地区连续两年在试验小区获得的最高单产为得的最高单产为得的最高单产为得的最高单产为11.98t/ha11.98t/ha和和和和12.03t/ha12.03t/ha编码值编码值施施N(纯量纯量)施施P2O5施施K2O次次数数频数频数(%)(%)次数次数频数频数(%)(%)次数次数频数频数(%)(%)018.3432.4216.71216.618.3216.72541.7324.900

34、.03432.4432.4866.6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2.01.582.17标准误标准误0.09470.15920.110895%置信区间置信区间1.8142.1862.1861.2711.8921.8921.9502.3842.384推荐方案推荐方案(kg/ha)kg/ha)10.913.113.13.85.75.711.714.314.3Y Y两优两优1 1号亩产量号亩产量700kg700kg以上推荐施肥量以上推荐施肥量结论:结论:Y两优1号单产达到10500kg/ha以上的氮、磷、钾肥最适施用量范围是:N 10.913.1kg/亩、P2O5 3.85.7kg/亩、K2O 11.714.

35、3kg/亩。 超级杂交稻氮肥后移现象及吸超级杂交稻氮肥后移现象及吸收运转特性研究收运转特性研究收运转特性研究收运转特性研究 处理SCUN- SCUN CCFN- CCFN UreaN- UreaN移栽-高峰苗%46.31 46.78 54.51 55.90 68.30 64.13 高峰苗-孕穗%20.09 20.14 16.45 16.78 11.97 12.96 孕穗-齐穗%3.47 3.09 1.76 1.05 0.61 -0.09 齐穗-成熟%30.13 29.99 27.27 26.27 19.12 23.00 吸收总N量(g/m2)20.08 21.16 17.95 18.57 15

36、.89 17.54 基本结论:缓释肥的氮肥有向后移的趋向,这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施肥基本结论:缓释肥的氮肥有向后移的趋向,这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施肥技术,如技术,如氮肥后移氮肥后移及超级杂交稻及超级杂交稻生育后期相对延长生育后期相对延长相一致相一致。A A 不同缓释肥品种的差异不同缓释肥品种的差异处理N0N1N2N3N4N5SCUSCU SCU Urea SCU Urea SCU Urea SCU移栽-高峰苗%60.23 56.5654.29 41.7 54.22 43.8 54.94 45.6 56.20高峰苗-孕穗%5.2611.8714.55 44.7 14.92 44.6 16.38 36

37、.6 16.59孕穗-齐穗%2.323.08 3.28 -1.4 4.12 -1.5 2.39 -1.1 -0.05齐穗-成熟%32.228.4827.88 15.0 26.74 13.1 26.28 18.9 27.25吸收总N量(g/m2)13.07 16.7119.06 17.9 21.41 18.1 23.04 19.0 24.12品种Y优1号准527尿素Y优1号准527尿素Y优1号准527尿素Y优1号B B) 不同氮水平氮素吸收特性比较不同氮水平氮素吸收特性比较基本结论:与前面研究的缓释肥有相适的特点,即无论用量多少,其氮肥均有向基本结论:与前面研究的缓释肥有相适的特点,即无论用量多

38、少,其氮肥均有向后移的趋向,这一特点与超级杂交稻的高产后移的趋向,这一特点与超级杂交稻的高产需肥特性的同步性需肥特性的同步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值得进一步研究。3 3) 移栽密度移栽密度合理稀植合理稀植N1N1、N2N2、N3N3即亩施纯氮即亩施纯氮9 9、1212、15kg(15kg(施等量施等量P P2 2O O5 5 6kg/ 6kg/亩亩 K K2 2O 12kg/O 12kg/亩亩) ); D1D1、D2D2、D3D3即亩插即亩插0.90.9、1.21.2、1.51.5万穴。万穴。 结论:结论:1、移栽密度大于氮肥对Y两优1号产量的影响,Y两优1号要合理密植。 2、亩产650700kg时,

39、氮肥用量和密度范围分别为12.612.9kg/亩(折纯),移栽密度为1.21.4万穴/亩。 4、超级杂交稻结实率稳定性研究超级杂交稻结实率稳定性研究初步结论初步结论:无极端灾害天气条件下,无极端灾害天气条件下, 10个水稻品种的不同播期,结实稳定、个水稻品种的不同播期,结实稳定、正常,总体表现为越早播、结实率越高。正常,总体表现为越早播、结实率越高。不同播期对超级杂交稻结实率的影响(湖北荆州,不同播期对超级杂交稻结实率的影响(湖北荆州,2008)不同播期各品种结实率与抽穗后气温的相关性不同播期各品种结实率与抽穗后气温的相关性抽穗前后抽穗前后7d日最高气温日最高气温抽穗后抽穗后15d日平均气温日

40、平均气温结论:结实率在不同播期间的差异与抽穗后结论:结实率在不同播期间的差异与抽穗后15d期间的日平均气期间的日平均气温、抽穗前后温、抽穗前后7d期间最高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期间最高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抽穗前后抽穗前后40d日照时数总和日照时数总和结论:结论:结实率在不同播期间的差异与抽穗前后结实率在不同播期间的差异与抽穗前后40d期间日照时期间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推断:推断:各品种结实的安全温度在各品种结实的安全温度在24-35范围,但此范围内超范围,但此范围内超级杂交稻的优化结实区较窄,且位于这一范围的高端。级杂交稻的优化结实区较窄,且位于这一范围的高端。 不同播期

41、各品种结实率与抽穗前后日照时数的相关性不同播期各品种结实率与抽穗前后日照时数的相关性超级杂交稻结实率稳定性研究(湖北荆州,2009年)与2008比较,第1、2和3播期结实率偏低,显然受到7月中下旬高温、8月上中旬低温和雨日偏多、下旬高温等影响。两优培九结实稳定性较差、其他超级稻的结实稳定性相对稳定。超级杂交稻结实率稳定性试验总体上与2008年普通年景下的结实模式一致,即品种发生结实波动时,并不如预期的那样,大量弱小分蘖结实性会严重变差。当然,主茎和大分蘖的结实稳定性更强、显示直播水稻可能在这方面具有优势。超高产栽培策略与技术策略之一:为大穗形成创造优良的生育条件策略之一:为大穗形成创造优良的生

42、育条件策略之一:为大穗形成创造优良的生育条件策略之一:为大穗形成创造优良的生育条件策略之二:提高单位面积总库容策略之二:提高单位面积总库容策略之二:提高单位面积总库容策略之二:提高单位面积总库容策略之三:提高抗倒能力策略之三:提高抗倒能力策略之三:提高抗倒能力策略之三:提高抗倒能力策略之四策略之四策略之四策略之四: : : : 提高根系活减力、防止叶片早衰,提高根系活减力、防止叶片早衰,提高根系活减力、防止叶片早衰,提高根系活减力、防止叶片早衰, 提高结实率提高结实率提高结实率提高结实率 Y两优2号 品种特性:株形松散适中,上三叶直立、微凹,光能利用率高;农艺性状优良,分蘖力强、抗性较强;丰产

43、性好、适应性广 2007-2009年亩产平均年亩产平均751.8kgY两优2号栽培技术要点山区一季中稻山区一季中稻4月中下旬播种,大田用种量月中下旬播种,大田用种量1.01.25 kg/亩,秧龄亩,秧龄2535天,天,每亩基本苗每亩基本苗45万;万;底肥足、追肥早、及时晒田控蘖,底肥足、追肥早、及时晒田控蘖,幼穗分化幼穗分化4期看苗追施尿素期看苗追施尿素35 kg、钾肥、钾肥35 kg作穗肥(施肥纯作穗肥(施肥纯N总总量量16 kg为宜);为宜);抽穗扬花后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抽穗扬花后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不要断水过早;湿润,不要断水过早;注意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病虫害。 .平原一季中平原一

44、季中/晚稻晚稻大田用种量约大田用种量约1.0 kg /亩,稀播壮亩,稀播壮秧,秧龄秧,秧龄2035天,亩基本苗天,亩基本苗45万;万;底肥足、追肥早、及时晒田,底肥足、追肥早、及时晒田,施施肥纯肥纯N总量总量 15 kg为宜,配施钾为宜,配施钾肥、硅肥肥、硅肥 ;抽穗扬花后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抽穗扬花后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不要断水过早;湿润,不要断水过早;注意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病虫害。两优1128 品种特性:两系迟熟杂交中籼,全生育期138-140天;株高125cm,株叶形态优良,分蘖力中等;高度抗倒,耐寒和抗高温能力较强;亩有效穗14万左右,每穗总粒230粒左右,结实率85%,千粒重27

45、.5克。实收亩产680kg-850kg两优1128栽培技术要点5月中旬播种:秧田播种量10kg/亩 大田用种量1.25kg/亩。栽插密度:高肥水条件 2530cm 中肥水条件 2025cm适宜高肥水条件下种植 高度抗倒,在较高的肥水条件下不会侧伏。大田种植产量随着肥水条件的增加而提高。双两优1号 品种特性:两系杂交中籼,全生育期136天; 株高117.9cm,株型优良;高产稳产 亩有效穗17.8万,穗长23.6cm,每穗总粒数200-235粒,结实率75.6%-93.6%,千粒重28g,实际亩产在770公斤以上; 抗稻瘟、白叶枯病能力均为5级,耐肥抗倒。双两优1号栽培技术要点育秧育秧 病虫防治

46、病虫防治栽插栽插 密度2330cm,或采用20(20+40)cm宽窄行栽培,每公顷插20万穴左右 中期加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的防治;后期要特别注意对稻飞虱和纹枯病的防治。抽穗前5-7天用爱苗、好立克或三唑酮预防稻曲病 大田亩用种量1.5kg秧田亩播种量7kg秧龄期30天左右 基肥与追肥比例为6:4 ,施肥“控前、促中、补后” 施肥施肥品种特性品种特性两系迟熟杂交中籼,全生育期两系迟熟杂交中籼,全生育期145天左右;天左右;株型松散适中,剑叶直立,分蘖力中等,株高株型松散适中,剑叶直立,分蘖力中等,株高128cm;亩有效穗亩有效穗13-14万条件下,每穗总粒万条件下,每穗总粒220粒左右

47、,结实率粒左右,结实率88%,千粒重,千粒重30克;克; 2008-2009年试种亩产均年试种亩产均800公斤以上公斤以上 ;抗倒、抗高温、耐寒能力强;抗倒、抗高温、耐寒能力强;栽培要点栽培要点5月上中旬播,每亩秧田播种量月上中旬播,每亩秧田播种量10kg,大田用种量,大田用种量1.25kg;栽插密度:高肥水条件下栽插密度:高肥水条件下2530cm,中肥水条件下,中肥水条件下 2030cm;宜高肥条件种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宜高肥条件种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广占广占63S/1128 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Y Y两优两优32183218 P88S/747P88S/747 栽培技术要点栽培要点栽培要点

48、P88S/747P88S/747Y Y两优两优31283128适时播种适时播种4月中下旬月中下旬-5月中旬月中旬4月中旬月中旬-5月中下旬月中下旬培育壮苗培育壮苗 秧田播种量秧田播种量6kg/ 亩,大田亩,大田用种用种1kg/亩,秧龄亩,秧龄30天内天内 秧田播种量秧田播种量10-12kg/ 亩,亩,大田用种大田用种0.6-1kg/亩,秧龄亩,秧龄30天内天内合理密植合理密植 移栽规格移栽规格2026cm左右,左右,并做到浅插、直插并做到浅插、直插 一般株行距一般株行距610寸,每蔸寸,每蔸插插2粒谷的苗粒谷的苗 科学施肥科学施肥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穗肥适施穗肥 ,

49、巧施壮籽肥,巧施壮籽肥 底肥足,追肥早,重施钾底肥足,追肥早,重施钾 综合防治综合防治 重防稻纵卷叶螟、螟虫、重防稻纵卷叶螟、螟虫、飞虱,前期重防细菌性条飞虱,前期重防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后期稻瘟斑病、纹枯病,后期稻瘟病。病。苗期和破口期防稻瘟病;苗期和破口期防稻瘟病;抽穗期前抽穗期前7天防稻曲病,注天防稻曲病,注意防治稻飞虱。意防治稻飞虱。 D两优系列品种品种栽培技术要点D两优两优15适时播种 :4 4月中下旬月中下旬-5-5月中下旬播种,软盘半旱秧田月中下旬播种,软盘半旱秧田育秧;每亩秧田播种量育秧;每亩秧田播种量8kg8kg,大田用种量,大田用种量0.80.8公斤,强公斤,强氯精消毒处

50、理种子。氯精消毒处理种子。合理稀植:每亩每亩1.0-1.21.0-1.2万穴,每穴万穴,每穴1 12 2粒谷苗,每亩粒谷苗,每亩基本苗基本苗2-42-4万。万。 平衡施肥:N:P:KN:P:K的施用比例为的施用比例为1 1:0.50.5:0.8 0.8 ,氮肥施,氮肥施用基肥占总量的用基肥占总量的5050,分蘖肥占,分蘖肥占3030,穗肥占,穗肥占20%20%。 合理灌溉:浅水浅插,薄水护苗,分蘖期间歇灌溉浅水浅插,薄水护苗,分蘖期间歇灌溉 ,孕穗至齐穗期田间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孕穗至齐穗期田间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成熟前成熟前7 7天断水。天断水。 综合防治:前期稻蓟马

51、,中后期螟虫、稻纵卷叶螟、前期稻蓟马,中后期螟虫、稻纵卷叶螟、后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后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D两优两优29二、当前主要栽培模式简述二、当前主要栽培模式简述1.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模式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模式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模式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模式(SRI)(SRI)2.水稻超高产设计栽培水稻超高产设计栽培水稻超高产设计栽培水稻超高产设计栽培 3.水稻机械化直播栽培技术模式水稻机械化直播栽培技术模式水稻机械化直播栽培技术模式水稻机械化直播栽培技术模式4.双季稻双季稻双季稻双季稻“ “双抛双抛双抛双抛” ”技术模式技术模式技术模式技术模式5.超级

52、杂交稻节氮栽培技术模式超级杂交稻节氮栽培技术模式超级杂交稻节氮栽培技术模式超级杂交稻节氮栽培技术模式6.水稻物化栽培技术研究水稻物化栽培技术研究水稻物化栽培技术研究水稻物化栽培技术研究1 1、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模式、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模式(SRI)(SRI)水稻强化栽培水稻强化栽培(SRI)的基本特点的基本特点 单本稀植。单本稀植。避免多苗根系之间的竞争,形成较大的生长空间,促避免多苗根系之间的竞争,形成较大的生长空间,促进多穗大穗,当地最高的产量密度是进多穗大穗,当地最高的产量密度是5050cm。乳苗浅植。乳苗浅植。移栽秧龄移栽秧龄812d,仅长出,仅长出2片小叶,单根且种子还附片小叶,单根且种

53、子还附在其上的极幼嫩小苗,促进秧苗在大田迅速恢复生长,极大发挥水在其上的极幼嫩小苗,促进秧苗在大田迅速恢复生长,极大发挥水稻分蘖潜力。稻分蘖潜力。较较少少供供水水,间间断断性性灌灌溉溉。在在营营养养生生长长期期保保持持湿湿润润但但不不淹淹水水,土土壤水分不饱和。有助于根际通气,促进根系深扎。壤水分不饱和。有助于根际通气,促进根系深扎。 多多次次中中耕耕。幼幼穗穗分分化化前前深深中中耕耕23次次,达达到到除除草草、通通气气、促促根根的的目的。中耕调节氧气为稻根利用比消灭杂草更为重要。目的。中耕调节氧气为稻根利用比消灭杂草更为重要。施足有机肥。施足有机肥。重施有机肥,每亩基施重施有机肥,每亩基施2

54、5004000千克。千克。 软盘育秧代替旱土或湿润育秧软盘育秧代替旱土或湿润育秧 合理稀植合理稀植 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 浅垅型的湿润灌溉浅垅型的湿润灌溉 化学除草与中耕除草相结合化学除草与中耕除草相结合 研制相适应的农机具提高工效研制相适应的农机具提高工效SRISRI改良技术体系的基本思路改良技术体系的基本思路 技术操作规程:技术操作规程: 1、软盘育秧软盘育秧 2、定位播种定位播种 3、乳苗移栽乳苗移栽 4、合理稀植合理稀植 5、湿润灌溉、湿润灌溉 6、有机肥与化肥配套、有机肥与化肥配套 强化栽培技术软盘定位播种技术软盘培育乳苗技术全程控水技术高产环保配方肥技术 群体质量栽

55、培技术初步建立了超级杂交稻栽培技术体系初步建立了超级杂交稻栽培技术体系超级杂交稻改良型强化栽培技术超级杂交稻改良型强化栽培技术2005年年9月通过湖南省农业厅现场评议月通过湖南省农业厅现场评议连续三年同丘重演了超高产水平适宜生态区(隆回)超高产攻关田产量结构户主面积(亩)年分有效穗(万/亩)穗平实粒(粒)结实率(%)千粒重(克)理论产量(公斤/亩)实际产量(公斤/亩)王现梅 0.97200915.45258.3 96.3291114.5865.6200820.521896.1271160869.5200716.426895.1 26.51108877王化升1.8(1.01*)200913.8

56、249.2 96.8 29965.4 830.1 200816.821696.827949.3821200716.124995.5261053842姜华友1.7(0.92*)200914.35 252.8 95.8 29 1007.8 852.1 200817.422394.727992.4844200714.329392.0261002801嫩秧早栽有利于分蘖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塑料软盘旱育秧或湿润保温育秧,培育适龄壮秧 稻田实行免耕或翻耕移栽秧龄:冬水田或冬闲田,移栽2.5-3叶龄的秧苗; 稻、麦(油)两季田,移栽4-6叶龄的秧稀植壮株稀植壮株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单株生长有利于分蘖的发生

57、和单株生长种植方式:三角形种植,每穴呈三角种植方式:三角形种植,每穴呈三角形栽形栽3株,行间错穴;或者宽窄行株,行间错穴;或者宽窄行栽插密度:栽插密度: 低肥力低肥力 25-30cm25-30cm 中肥力中肥力 30cm30cm左右左右 高肥力高肥力 35-50cm35-50cm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四川农业大学,马均等)足肥高产满足超高产的营养要求满足超高产的营养要求施肥种类:有机肥比例占总施肥量的30%左右 施肥量:根据产量指标和土壤肥力水平,施纯 N10-14Kg/亩,氮、磷、钾配比2:1:2 施肥方式:“减前增后,增加穗、粒肥用量”,底、蘖、穗肥比例5:

58、3:2 ,达到“前期轰得快,中期控得住,后期稳得起”之目的 控苗壮秆控苗壮秆促发有效蘖,控制无效蘖,实现壮秆大穗注重分蘖期够苗(注重分蘖期够苗(15-1815-18万万/ /亩)晒田,提高分蘖成穗率达亩)晒田,提高分蘖成穗率达75%75%以上以上湿润强根湿润强根有利于强大根系的建成无水层栽秧,浅水返青无水层栽秧,浅水返青前期(分蘖期)前期(分蘖期)湿润或浅水干湿交替灌溉促分蘖;够苗晒田(全田总苗数达每湿润或浅水干湿交替灌溉促分蘖;够苗晒田(全田总苗数达每亩亩15151818万)万)中期(穗分化至抽穗扬花)中期(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浅水(浅水(2cm2cm左右)灌溉促大穗左右)灌溉促大穗后期(灌浆

59、结实期)后期(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养根保叶促灌浆干湿交替灌溉,养根保叶促灌浆v 增产效果突出增产效果突出2005年 四川示范推广达11万余亩,亩增80kg左右 2006年 四川推广应用86.25万亩,高温干旱之年平均亩产588kg,比大面积增产96kg,增幅达19.5,避灾增产效果突出2007年 四川推广170万亩,平均亩增105kg,增幅超过202008年 四川推广面积300万亩,平均亩增100kg左右,小面积最高亩产达845kg2005年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年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鉴定,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验总结阶段经验总结阶段( (“

60、南陈北崔”、“三黄三黑”): 产量上4t/hm2台阶(陈永康“三黄三黑”栽培创单季晚稻“二九青”7.5t/hm2)小苗密植“穗数型”栽培阶段(扩库增源): 产量上5t/hm2台阶. 种植密度:双季早、晚稻35-45穴/m2,高的达60穴/m2以上; 单季稻25-30穴/m2,高的达35穴/m2以上; 有效穗数:双季早、晚稻375-450穗/m2,高的达525穗/m2以上,单季稻300-375穗/m2,高的达400穗/m2以上;稀播少本插“穗粒兼顾型”栽培阶段:产量上6t/hm2台阶;播种量:杂交稻22.530g/m2,低的仅10g/m2,常规稻4560g/m2,低的仅30g/m2提高群体质量的

61、“穗重型”栽培阶段: 栽培调控目标:稳定穗数,高成穗率、结实率、收获系数。关键技术措施:旱育秧,稳前控中攻穗施肥,节水灌溉。塑造理想新株型的“超级稻”栽培阶段:栽培目标:“理想新株型”与“重穗型”栽培相结合,理论与技术特点:集成创新2 2 2 2、水稻超高产设计栽培、水稻超高产设计栽培、水稻超高产设计栽培、水稻超高产设计栽培(中国水稻所,湖南农业大学)超高产水稻计算机模拟栽培结果超高产水稻计算机模拟栽培结果反馈修正反馈修正验证验证超高产水稻设计栽培生产示范超高产水稻设计栽培生产示范超高产水稻栽培超高产水稻栽培调控技术参数平台调控技术参数平台水稻生态环境水稻生态环境数据平台数据平台不同区域超高产

62、水稻设计栽培模式不同区域超高产水稻设计栽培模式品品种种产产量量潜潜力力和和生生育特性信息平台育特性信息平台超高产水稻群体质量超高产水稻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参数平台与产量形成参数平台图图1. 1. 水稻超高产设计栽培技术思路水稻超高产设计栽培技术思路(章秀福等,中国水稻所,(章秀福等,中国水稻所,20072007)超级杂交稻“三定”栽培方法(湖南农业大学邹应斌等)适时播种、培育健壮秧苗.宽行移栽、改善群体结构.间歇灌溉、协调根叶生长.测苗施肥、促进群体平衡.防治病虫、保持健康群体.技术规范理 论 依 据超级稻产量表现受种植区域气候和土壤的影响,目标产量确定应与种植区域的生态条件相一致.超级稻群体发

63、育指标应与目标产量因子相一致,过小的和过大的群体结构均不利于籽粒产量的形成.栽培措施应满足超级稻对种植区域气候、土壤条件的要求,协调与目标产量相一致的群体和个体发育.定目标产量定目标产量定群体指标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程定技术规程定产定产定苗定苗定氮定氮技术(增产)原理技术(增产)原理 作物栽培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技术的精确化遵循以下思路与原理。1、各项措施都要为构建抽穗成熟期的高光效群体服务;2、以高产群体生育各阶段的形态、生理的发展指标为依据,通过各叶龄期群体发展状况的诊断,采用适当措施,对各部器官的生长,作定向、定量的调控;3、用充分壮大个体,发展构建合理群体的方法,走“小(群体)、壮(个体)

64、、高(积累)”的栽培途径;4、促控技术的应用,遵循有利于促进有效生长和高效生长,控制无效和低效生长的原则;5、对各项技术进行精确定量,以最经济的投入,保证水稻高产群体的形成,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2BD10型水稻精量穴直播机技术特点:可同步开沟、起垄和播种,集成轻简直播、好气强根、节水节肥等多项农艺措施。1)垄沟可作灌溉水沟,保证水稻生长所需。2)稻种播在垄面上小沟中,湿润促全苗。3)垄面上的播种小沟增加了水稻根系的入土深度,较好地解决了一般直播稻播在泥面上而根系入土较浅、容易倒伏的问题。3 3 3 3、水稻机械化直播栽培技术模式、水稻机械化直播栽培技术模式、水稻机械化直播栽培技术模式、水

65、稻机械化直播栽培技术模式(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4)垄沟有水、垄面无水,湿润节水,好气强根。 5)行距可选择和穴距可调节。 固定行距有20、25和30cm三种及15cm35cm宽窄行距;穴距从10cm至25cm 有6级可调节,适应各地水稻种植的需求。6)播种量可调控:每穴播种量26粒可调。7)成行成穴,水稻群体通风透光好,减少病虫害,可适当减少农药施用量。肥料机械定位深施节肥增产效肥料机械定位深施节肥增产效果显著果显著( (机械直播早稻机械直播早稻) )+6.8% +2.4%+10.3% +5.5%+21.2% +19.8%Y两优

66、7号产量及产量结构亩增产40kg!机械直播机械直播35亩,同等条件的手工直播亩,同等条件的手工直播150亩,普通育苗移栽栽培法亩,普通育苗移栽栽培法55亩,亩,开展对比试验。成熟时,选择开展对比试验。成熟时,选择3个典型田块进行产量调查,调查结果区个典型田块进行产量调查,调查结果区3点点的平均值。的平均值。 超级杂交稻在江汉平原直播技术的研究超级杂交稻在江汉平原直播技术的研究实收产量亩产736.6kg,达到本课题设计亩产达700-750kg的目标! 5、双季稻“双抛”技术模式技术特点秧苗活蔸快,无明显的返青期、生育期提早。秧苗活蔸快,无明显的返青期、生育期提早。确保移栽密度和基本苗,分蘖发生早

67、、节位低、单位确保移栽密度和基本苗,分蘖发生早、节位低、单位面积穗数多面积穗数多省力、高效,较常规栽插工效提高省力、高效,较常规栽插工效提高5 58 8倍,确保了双倍,确保了双季高产移栽季节。季高产移栽季节。技术难点双季季节紧张双季季节紧张晚稻秧龄期长晚稻秧龄期长秧苗素质差、立苗困难秧苗素质差、立苗困难倒伏风险增加倒伏风险增加技术原理选用抗倒高产品种防止倒伏,采用早稻中熟或中熟偏迟选用抗倒高产品种防止倒伏,采用早稻中熟或中熟偏迟型配晚稻中熟品种,争取全年高产型配晚稻中熟品种,争取全年高产早稻种衣剂包衣、营养土育苗提高秧苗抗寒性和早发性,早稻种衣剂包衣、营养土育苗提高秧苗抗寒性和早发性,提早抛秧

68、期,促进早稻早熟为晚稻留出高产空间提早抛秧期,促进早稻早熟为晚稻留出高产空间晚稻大孔软盘和加大软盘数量以及低氮高磷钾包膜控释晚稻大孔软盘和加大软盘数量以及低氮高磷钾包膜控释肥带肥育苗,确保秧苗素质肥带肥育苗,确保秧苗素质晚稻加大播种量,确保高产有效穗晚稻加大播种量,确保高产有效穗以适度控制中期群体、提高成穗率、控制基部节间为目以适度控制中期群体、提高成穗率、控制基部节间为目标、氮肥后移和施用抗倒剂为主要技术的高产抗倒肥水标、氮肥后移和施用抗倒剂为主要技术的高产抗倒肥水调控技术可有效协调高产和抗倒伏之间的关系调控技术可有效协调高产和抗倒伏之间的关系关键技术l优质高产抗倒品种(特别是晚稻宜选择秧龄

69、弹性大、优质高产抗倒品种(特别是晚稻宜选择秧龄弹性大、早发性好、后期抗寒性强的优质高产中熟品种)早发性好、后期抗寒性强的优质高产中熟品种)l早稻种衣剂包衣,营养土育苗早稻种衣剂包衣,营养土育苗l晚稻大孔软盘和加大软盘数量带肥育苗晚稻大孔软盘和加大软盘数量带肥育苗l安全早播安全早播l早抛匀抛、抛足基本苗(晚稻尽早抛秧,秧龄早抛匀抛、抛足基本苗(晚稻尽早抛秧,秧龄2525天天以内为佳。抛足以内为佳。抛足1.8-2.01.8-2.0万蔸)万蔸)l稳产高产抗倒肥水管理稳产高产抗倒肥水管理l病虫无害化控制病虫无害化控制l机械收割。机械收割。高产实例(赫山核心试验区赫山核心试验区)2006年: 示范面积3

70、06亩,双季平均亩产980.6公斤,比湿润育秧每亩增产108.9公斤2007年: 示范面积2013亩,双季平均亩产1021.0公斤,比湿润育秧每亩增产123.95公斤。 氮高效(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为基础,品种、技术及其物化产品高效) 氮适量高效(最大限度的降低氮肥用量) 稳产高产 (大面积稳产高产为目标) 环境友好6 6、超级杂交稻节氮栽培技术模式、超级杂交稻节氮栽培技术模式技术路线:超级杂交稻节氮栽培研究技术路线:超级杂交稻节氮栽培研究超超级级杂杂交交稻稻节节氮氮超超高高产产栽栽培培技技术术施肥施肥施肥施肥技术技术技术技术集成集成集成集成技技技技术术术术节节节节氮氮氮氮前氮后移氮前氮后移氮前氮

71、后移氮前氮后移氮肥施用技术肥施用技术肥施用技术肥施用技术实时实地氮实时实地氮实时实地氮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技术肥管理技术肥管理技术肥管理技术施肥技施肥技施肥技施肥技术研究术研究术研究术研究氮氮磷磷钾钾平平衡衡氮氮磷磷钾钾平平衡衡施施 肥肥 技技 术术施施 肥肥 技技 术术低氮高磷钾肥低氮高磷钾肥低氮高磷钾肥低氮高磷钾肥料研制与应用料研制与应用料研制与应用料研制与应用缓控释氮肥缓控释氮肥缓控释氮肥缓控释氮肥研制与应用研制与应用研制与应用研制与应用缓控释氮磷缓控释氮磷缓控释氮磷缓控释氮磷钾肥配套用钾肥配套用钾肥配套用钾肥配套用物化技物化技物化技物化技术研究术研究术研究术研究节氮节氮节氮节氮高产高产高产

72、高产理论理论理论理论与技术与技术与技术与技术SHRSHR吸氮吸氮规律及规律及氮氮氮氮肥利用率肥利用率肥利用率肥利用率稳健型群稳健型群稳健型群稳健型群体调控理体调控理体调控理体调控理论与技术论与技术论与技术论与技术挖掘作物生挖掘作物生物学潜力物学潜力(强根)实(强根)实现氮高效现氮高效节氮条件节氮条件节氮条件节氮条件下水土氮下水土氮下水土氮下水土氮面源动态面源动态面源动态面源动态节节节节氮氮氮氮超超超超高高高高产产产产理理理理论论论论基基基基因因因因挖挖挖挖潜潜潜潜品种优化品种优化品种优化品种优化高效节氮基高效节氮基高效节氮基高效节氮基因型筛选因型筛选因型筛选因型筛选耐肥型与广耐肥型与广耐肥型与

73、广耐肥型与广适型比较适型比较适型比较适型比较低氮型或广适低氮型或广适低氮型或广适低氮型或广适型超级杂交稻型超级杂交稻型超级杂交稻型超级杂交稻(FAO, 2002) 1 1、不同基因型组合在不同氮素水平下产量差异有不同表现。不同基因型组合在不同氮素水平下产量差异有不同表现。2 2、低氮胁迫下氮高效基因型组合能整体优化产量结构而高产。、低氮胁迫下氮高效基因型组合能整体优化产量结构而高产。表1、具高产潜力的杂交稻组合不同氮水平产量差异比较(2006) 品种实际产量(t/hm2) N1较N2(%)显著性测定类型N1N20.050.01准S/124310.475 10.268 2.02 不显著58S/2

74、4699.561 9.343 2.33 不显著隆两优1号9.183 9.687 -5.20 不显著C两优3439.473 10.147 -6.65 不显著科超32189.417 10.287 -8.46 显著1161S/24698.447 9.177-7.96 显著不显著安隆3S/安 6号8757 9.726-9.96 显著不显著培矮64S/12438.658 9.777-11.45 显著不显著Y优1号9.19810.376-11.36 显著不显著C两优87 9.37811.046-15.10 显著极显著两优培九8.40510.140-17.11 显著极显著科优217.7709.483-18.

75、06 显著极显著58S/747 8.276 11.135 -25.69 显著极显著不同缓释肥料肥效及节氮效果比较不同缓释肥料肥效及节氮效果比较供试组合:Y优1号供试肥料(同丘地连续两年试验) : 硫包衣缓释尿素SCU(含氮37%) 肥包肥CCF(N-P-K=15-8-12) LPK肥料(N-P-K=0-6-15) 低氮高磷钾肥(N-P-K=12-14-14) 普通尿素(含氮46%)等肥料 对照(不施氮)纯N: 187.5kg/hm2配施等量磷钾肥,N:P:K=1:0.6:0.9基本结论:硫包衣缓释尿素两年表现一致的趋势基本结论:硫包衣缓释尿素两年表现一致的趋势基本结论:硫包衣缓释尿素两年表现一

76、致的趋势基本结论:硫包衣缓释尿素两年表现一致的趋势, ,优于其它肥料品种优于其它肥料品种优于其它肥料品种优于其它肥料品种1 1 1 1) 不同肥料肥效比较不同肥料肥效比较不同肥料肥效比较不同肥料肥效比较供试组合:Y优1号供试肥料: 硫包衣缓释尿素SCU(含氮37%) 肥包肥CCF(N-P-K=15-8-12) 低氮高磷钾肥(N-P-K=12-14-14) 微生物活性肥(N-P-K-O=16-6-12-20 ) 普通尿素(含氮46%)等肥料 对照(不施氮)处理: 等N: 12.5 kg/亩 节氮 9kg/亩配施等量磷钾肥,N:P:K=1:0.6:0.9基本结论:基本结论:基本结论:基本结论:1)

77、 1) 处理年度产量均表现为处理年度产量均表现为处理年度产量均表现为处理年度产量均表现为20072007年高于年高于年高于年高于20062006年。年。年。年。 2) SCU2) SCU处理两年产量均居第一位处理两年产量均居第一位处理两年产量均居第一位处理两年产量均居第一位, , 较其它处理显著增产。较其它处理显著增产。较其它处理显著增产。较其它处理显著增产。2 2 2 2)节氮效果比较)节氮效果比较)节氮效果比较)节氮效果比较(同丘地连续两年同丘地连续两年)不同缓释肥及节氮处理间产量结构差异不同缓释肥及节氮处理间产量结构差异不同缓释肥及节氮处理间产量结构差异不同缓释肥及节氮处理间产量结构差异

78、1 1、不同肥料对产量结构影响年际有差异。、不同肥料对产量结构影响年际有差异。SCUSCU比其它处理优势明显。比其它处理优势明显。2 2、节氮处理的有效穗少于等氮处理,但结实率却显著提高,实粒数增加。、节氮处理的有效穗少于等氮处理,但结实率却显著提高,实粒数增加。项目年份SCUCCFULNCK(无氮)N-NN-NN-NN-N有效穗(/m2)2006217.5b231.0a216.0b229.5a214.5b222.0a-232.5a205.5c2007228.0b253.5a 219.0bc 222.0b213.0c 216.0bc 222.0b 217.5bc193.5d穗平总粒200616

79、7.6a176.9a151.9b153.7b149.9b 159.4ab-157.5b117.0c2007171.8a176.4a163.6b164.0b 158.2bc 167.5ab 158.8bc 159.4bc154.5c穗平实粒2006150.3a147.3a133.6b123.8b129.5b136.0b-140.7ab108.1c2007152.1a152.4a147b145bc140.8de 147.2b142.8c142.1c139.8e结实率(%)200689.7a83.3b88.0a80.6b86.4ab85.4ab-89.3a92.4a200788.5a86.4b89.

80、8a88.4ab89a87.9ab89.9a89.1a90.5a千粒重(g)200627.5a27.3a27.0b27.6a26.6ab26.8ab-27.3a25.9b200727.8a27.7a27.8a27.7a27.5ab27.4b27.6ab27.7a26.9c实际产量t/hm220069.06a9.07a8.28b8.19b8.10b8.22b-8.68ab5.89c20079.53a10.04ab8.77c8.60bc8.38c8.11c8.72bc8.69bc6.14d4 4 4 4)节氮栽培对产量结构的影响)节氮栽培对产量结构的影响)节氮栽培对产量结构的影响)节氮栽培对产量结

81、构的影响不同肥料不同氮肥处理氮肥利用率差异(不同肥料不同氮肥处理氮肥利用率差异(不同肥料不同氮肥处理氮肥利用率差异(不同肥料不同氮肥处理氮肥利用率差异( 20062006年年年年)1 1 1 1、不同肥料氮肥利用率均大大高于尿素,以、不同肥料氮肥利用率均大大高于尿素,以、不同肥料氮肥利用率均大大高于尿素,以、不同肥料氮肥利用率均大大高于尿素,以SCUSCUSCUSCU提高幅度最大,节氮和等氮提高幅度最大,节氮和等氮提高幅度最大,节氮和等氮提高幅度最大,节氮和等氮处理分别提高了处理分别提高了处理分别提高了处理分别提高了28.628.628.628.6和和和和19.919.919.919.9个百分

82、点;个百分点;个百分点;个百分点;2 2 2 2、氮肥利用率节氮处理显著高于等氮处理;、氮肥利用率节氮处理显著高于等氮处理;、氮肥利用率节氮处理显著高于等氮处理;、氮肥利用率节氮处理显著高于等氮处理;3 3 3 3、收获指数也以节氮处理的为高。、收获指数也以节氮处理的为高。、收获指数也以节氮处理的为高。、收获指数也以节氮处理的为高。(2007200720072007年数据整理之中)年数据整理之中)年数据整理之中)年数据整理之中)处理处理产量产量t/hmt/hm2 2氮肥吸收氮肥吸收利用率利用率% %农学利农学利用率用率生理利生理利用率用率偏生产力偏生产力氮籽粒生氮籽粒生产效率产效率氮收获氮收获

83、指数指数氮素运转氮素运转指数指数(%)(%)经济系经济系数数SCUN-9.0661.3 17.9 30.6 67.1 45.7 0.7 54.3 0.525 N9.07 51.7 12.9 27.2 48.4 43.7 0.7 51.6 0.521 CCFN-8.28 40.0 12.1 23.2 61.3 50.3 0.7 51.7 0.484 N8.19 34.1 8.2 20.3 43.7 46.9 0.6 50.5 0.483 UreaN-8.10 32.7 10.8 20.6 60.0 52.7 0.6 49.2 0.480 N8.32 31.8 9.0 20.4 44.4 48.4

84、 0.6 48.7 0.475 LNN8.69 35.0 10.8 24.8 46.3 49.2 0.7 51.8 0.496 5 5 5 5)节氮栽培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节氮栽培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节氮栽培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节氮栽培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SCU不同氮水平产量差异比较不同氮水平产量差异比较基本结论基本结论基本结论基本结论: 1: 1、随、随、随、随SCUSCU用量增加产量先升后降,用量增加产量先升后降,用量增加产量先升后降,用量增加产量先升后降,N180N180为产量高峰转折点。为产量高峰转折点。为产量高峰转折点。为产量高峰转折点。 2 2、高于、高于、高于、高于N180N180

85、的的的的N225N225、N270N270处理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处理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处理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处理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 3 3、高氮处理、高氮处理、高氮处理、高氮处理N225N225、N270N270与低氮处理与低氮处理与低氮处理与低氮处理N135NN135N三者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三者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三者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三者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 4 4、在平原地区连续两年在试验小区获得的最高单产为、在平原地区连续两年在试验小区获得的最高单产为、在平原地区连续两年在试验小区获得的最高单产为、在平原地区连续两年在试验小区获得的最高单产为11.98t/ha11.98t/ha和和

86、和和12.03t/ha12.03t/ha超级杂交中稻超级杂交中稻SCU最佳节氮量研究最佳节氮量研究 SCU施氮水平的产量技术拐点施氮水平的产量技术拐点N0N0N90N90N135N135N180N180N225N225N270N270氮肥与密度互作产量结构分析(2007)处理有效穗 (/m2)总粒数 实粒数结实率 (%)千粒重(g)N1D1183.0d186.2c 149.9c80.5b24.8bN1D2201.0c195.3ab 166.8b85.4a25.1abN1D3220.0b199.3a 175.0a87.8a25.3aN2D1205.0c194.0b 168.0ab 86.6ab2

87、5.2abN2D2211.0bc198.2a 178.4a90.0a25.4aN2D3247.0a199.9a 179.9a90.0a25.6aN3D1199.0c201.4a 157.9b78.4b25.4aN3D2223.0b197.2ab 162.5b82.4ab25.8aN3D3238.0a196.5ab 162.5b82.7ab25.8a氮肥NSNS密度NSNS氮肥密度NSNSNS表示未达到表示未达到5%的不显著,不同字母和的不显著,不同字母和表示达到表示达到5%的显著水的显著水平,平,表示表示1%显著水平。显著水平。1 1、产量以、产量以、产量以、产量以N2D2N2D2,N2D3N

88、2D3处理最高,表明中氮水平易获高产,而高氮或低氮条件下的产量都相对较低。处理最高,表明中氮水平易获高产,而高氮或低氮条件下的产量都相对较低。处理最高,表明中氮水平易获高产,而高氮或低氮条件下的产量都相对较低。处理最高,表明中氮水平易获高产,而高氮或低氮条件下的产量都相对较低。2 2、中氮水平穗粒结构有得到优化的趋势、中氮水平穗粒结构有得到优化的趋势、中氮水平穗粒结构有得到优化的趋势、中氮水平穗粒结构有得到优化的趋势节氮栽培氮肥与密度互作效应研究节氮栽培氮肥与密度互作效应研究N1N1:135Kg/h135Kg/h;N2 180Kg/hN2 180Kg/h; N3N3:225Kg/ha225Kg

89、/haD1D1: 13.513.5万蔸万蔸万蔸万蔸/ha/ha;D2D2: 1818万蔸万蔸万蔸万蔸/ha /ha D3D3: 22.522.5万蔸万蔸万蔸万蔸/ha/ha氮肥与密度互作产量差异(氮肥与密度互作产量差异( Kg/ha)氮肥与密度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比较氮肥与密度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比较1 1、节氮条件下、节氮条件下、节氮条件下、节氮条件下密度密度密度密度比氮肥用量对产量影响比氮肥用量对产量影响比氮肥用量对产量影响比氮肥用量对产量影响更大更大更大更大。2 2、氮肥与密度的相互作用为、氮肥与密度的相互作用为、氮肥与密度的相互作用为、氮肥与密度的相互作用为负向负向负向负向,减少氮肥时应适

90、,减少氮肥时应适,减少氮肥时应适,减少氮肥时应适当当当当增加增加增加增加移栽移栽移栽移栽密度,密度,密度,密度,反之亦反。反之亦反。反之亦反。反之亦反。不同不同不同不同NPKNPK配比对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配比对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配比对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配比对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1 1、N:P:KN:P:K1:0.5:1(N1:0.5:1(N2 2P P2 2KK2 2) )产量最高。氮用量一定时,产量最高。氮用量一定时,产量最高。氮用量一定时,产量最高。氮用量一定时,NPKNPK比例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比例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比例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比例对产量影响不显著;2 2、氮、钾协同促进

91、,一定量的磷能促进氮吸收利用,超过一定量、氮、钾协同促进,一定量的磷能促进氮吸收利用,超过一定量、氮、钾协同促进,一定量的磷能促进氮吸收利用,超过一定量、氮、钾协同促进,一定量的磷能促进氮吸收利用,超过一定量(90kg/hm(90kg/hm2 2) ) 反不利于高产;反不利于高产;反不利于高产;反不利于高产;3 3、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不同氮磷钾配比氮肥利用效率差异比较不同氮磷钾配比氮肥利用效率差异比较氮肥后移特性与节氮栽培条件下吸收运转特性氮肥后移特性与节氮栽培条件下吸收运转特性 处理SCUN- SCUN CCFN- CCFN UreaN- UreaN移栽-高峰苗

92、%46.31 46.78 54.51 55.90 68.30 64.13 高峰苗-孕穗%20.09 20.14 16.45 16.78 11.97 12.96 孕穗-齐穗%3.47 3.09 1.76 1.05 0.61 -0.09 齐穗-成熟%30.13 29.99 27.27 26.27 19.12 23.00 吸收总N量(g/m2)20.08 21.16 17.95 18.57 15.89 17.54 基本结论:缓释肥的氮肥有向后移的趋向,这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施肥基本结论:缓释肥的氮肥有向后移的趋向,这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施肥技术,如技术,如氮肥后移氮肥后移及超级杂交稻及超级杂交稻生育后期

93、相对延长生育后期相对延长相一致相一致。A A 不同缓释肥品种的差异不同缓释肥品种的差异处理N0N1N2N3N4N5SCUSCU SCU Urea SCU Urea SCU Urea SCU移栽-高峰苗%60.23 56.5654.29 41.7 54.22 43.8 54.94 45.6 56.20高峰苗-孕穗%5.2611.8714.55 44.7 14.92 44.6 16.38 36.6 16.59孕穗-齐穗%2.323.08 3.28 -1.4 4.12 -1.5 2.39 -1.1 -0.05齐穗-成熟%32.228.4827.88 15.0 26.74 13.1 26.28 18.

94、9 27.25吸收总N量(g/m2)13.07 16.7119.06 17.9 21.41 18.1 23.04 19.0 24.12品种Y优1号准527尿素Y优1号准527尿素Y优1号准527尿素Y优1号B B) 缓释肥不同氮水平氮素吸收特性比较缓释肥不同氮水平氮素吸收特性比较基本结论:与前面研究的缓释肥有相适的特点,即无论用量多少,其氮肥均有向基本结论:与前面研究的缓释肥有相适的特点,即无论用量多少,其氮肥均有向后移的趋向,这一特点与超级杂交稻的高产后移的趋向,这一特点与超级杂交稻的高产需肥特性的同步性需肥特性的同步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值得进一步研究。倒伏已成为水稻高产栽培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倒伏

95、已成为水稻高产栽培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倒伏已成为水稻高产栽培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倒伏已成为水稻高产栽培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7、水稻物化栽培技术、水稻物化栽培技术烯效唑的抗倒效果研究烯效唑的抗倒效果研究烯效唑的抗倒效果研究烯效唑的抗倒效果研究( (两优两优两优两优02930293,2004)2004)(I:(I:不施药不施药(CK);II:8.1(CK);II:8.1叶喷施叶喷施;:9.1;:9.1叶喷施叶喷施;:10.1;:10.1叶喷施叶喷施;:11.1;:11.1叶喷施叶喷施;12.1;12.1叶喷施叶喷施;:;:破口期喷破口期喷;:;:抽穗期喷施。抽穗期喷施。 II-II-每每667m667m

96、2 2喷施烯效唑浓度为喷施烯效唑浓度为200/100200/100万溶液万溶液2525公斤公斤,、减半减半) )。处 理株 高(cm)穗 长(cm)节 间 长 度(cm)田面5cm处茎杆粗度(mm)倒伏指数倒1节倒2节倒3节倒4节(CK) 120.7 27.641.119.818.77.25.9303.0119.5 25.837.820.421.79.85.3360.196.324.333.114.612.84.55.0123.9107.7 26.135.515.314.46.25.9219.2105.8 27.034.416.014.83.55.9157.8103.0 25.641.316.

97、711.84.55.3155.6114.9 26.838.418.719.27.85.7229.4118.6 26.639.920.018.75.75.1345.1结论:结论:1.倒倒1倒倒4节间总长度节间总长度节间总长度节间总长度除处理除处理II外,其他处理均外,其他处理均短于短于对照。对照。2.烯效唑烯效唑对对对对穗长有缩短穗长有缩短穗长有缩短穗长有缩短作用,对植株作用,对植株作用,对植株作用,对植株高度有降低作用高度有降低作用高度有降低作用高度有降低作用。3. 3.烯效唑施用时间宜早不宜迟,或者抽穗以后施用才有利于烯效唑施用时间宜早不宜迟,或者抽穗以后施用才有利于烯效唑施用时间宜早不宜迟

98、,或者抽穗以后施用才有利于烯效唑施用时间宜早不宜迟,或者抽穗以后施用才有利于降低倒伏指数降低倒伏指数降低倒伏指数降低倒伏指数。 水稻抗倒化学调控应用效果研究水稻抗倒化学调控应用效果研究水稻抗倒化学调控应用效果研究水稻抗倒化学调控应用效果研究处理有效穗(万/667m2) 穗 粒 结 构总粒实粒结实率(%)千粒重(g)(CK)16.6221.9128.359.430.219.7185.6111.560.030.218.3191.6117.861.530.218.1194.8119.761.430.217.8201.8122.960.930.417.6208.6123.659.330.416.821

99、8.5127.358.330.416.3223.6131.758.930.2不同烯效唑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不同烯效唑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烯效唑前期施用能增加有效穗、提高结实率;后期施用则能增加穗平实粒数。烯效唑虽提高了抗倒伏能力,但影响产量潜力的发挥,寻找合适的烯效唑替代品成为栽培实践的必然需要新型抗倒剂对超级杂交中稻穗粒结构的调控效果 新型抗倒伏调控剂对超级杂交稻产量结构的影响新型抗倒伏调控剂对超级杂交稻产量结构的影响基本结论:基本结论:抗倒调控剂在提高有效穗、结实率的基础上,不会减少每抗倒调控剂在提高有效穗、结实率的基础上,不会减少每穗颖花量,其中,穗颖花量,其中,88S/1128

100、、D优优527、Y优优1号和两优培九总粒数还有所号和两优培九总粒数还有所增加,有利于超高产栽培实现抗倒、多穗和大穗的协调统一。增加,有利于超高产栽培实现抗倒、多穗和大穗的协调统一。 新型调控剂立丰灵对超级杂交早稻穗粒性状比较研究新型调控剂立丰灵对超级杂交早稻穗粒性状比较研究 (株两优株两优02,2008)品种品种处理处理节间长度节间长度(cm)节间直径(节间直径(cm)第第1节间节间第第2节间节间倒倒1节间节间倒倒2节间节间倒倒1节间直径节间直径1-3节间直径合节间直径合计计 两优两优0293N-1.580.42e6.290.77c38.162.62a22.131.34b7.110.50c19

101、.211.11cN02.020.88c6.061.15d38.852.52a24.132.86a7.870.29a22.010.91aN+2.151.28c6.571.85c37.393.08a21.961.14b7.700.25b21.060.57bD01.590.69e5.681.03e37.703.08a22.401.28a8.120.33a22.870.78aD11.930.67d7.092.75b38.372.20a21.521.49b6.920.48c20.261.06bD23.091.46a8.611.15a33.683.50b20.331.11c6.960.47c19.850.

102、78cCK2.480.73b7.231.36b34.492.90b20.781.45b6.170.29d17.590.54bY优优1号号N-4.282.58a10.161.28a35.141.99b19.822.12b6.160.21b17.330.45bN03.432.17b8.870.43b40.517.80a22.422.15a7.070.23a19.140.79aN+2.881.64c10.561.33a35.632.69b20.371.61a6.060.20b17.410.43aD01.950.57d8.411.08c37.882.16a22.110.87a6.800.55a20.0

103、91.35D11.770.95d8.492.14c38.242.74a21.211.89a7.050.56a19.370.54D21.930.98d9.332.51b35.434.03b20.032.38b6.050.37b17.470.98CK1.980.46d7.291.57d37.792.48a22.572.04a6.090.21b16.940.55立丰灵能显著缩短水稻基部第立丰灵能显著缩短水稻基部第立丰灵能显著缩短水稻基部第立丰灵能显著缩短水稻基部第1 1节间长度,促进倒节间长度,促进倒节间长度,促进倒节间长度,促进倒1 1、2 2节间伸长节间伸长节间伸长节间伸长, ,显显显显著增大植

104、株基部著增大植株基部著增大植株基部著增大植株基部( (第第第第1313节节节节) )节间直径。节间直径。节间直径。节间直径。立丰灵调控效果的研究立丰灵调控效果的研究(长江大学,田小海,马国辉等,(长江大学,田小海,马国辉等,2007)N+N+N+N+、 N0N0N0N0、N-N-N-N-分别为每亩分别为每亩分别为每亩分别为每亩 16kg16kg16kg16kg、12kg 12kg 12kg 12kg 和和和和 8kg8kg8kg8kg纯氮纯氮纯氮纯氮,D0,D0,D0,D0、D1D1D1D1、D2D2D2D2分别为每亩分别为每亩分别为每亩分别为每亩9338933893389338、200102

105、00102001020010、30015300153001530015穴穴穴穴品种品种处理处理7月月21日日 8月月1日日 成熟期成熟期 株高株高(cm)株高株高(cm)株高株高(cm)穗长穗长(cm)两优两优0293N-95.912.42b 98.732.05b 125.853.56a 25.281.26b N097.123.41b 102.983.19b 129.352.72a 26.231.64a N+97.324.44b 98.483.28b 126.432.74a 26.691.59a D095.673.78b 101.972.57b 125.153.27a 26.322.04a D

106、193.432.30c 98.891.84b 126.901.77a 23.911.42c D292.823.59c 101.151.87b 127.202.63a 23.891.44c CK105.932.50a 111.512.22a 122.436.24b 25.481.92b Y优优1号号N-99.562.50b 100.973.66b 136.903.13a 27.081.49a N095.293.79c 101.84.45b 139.871.64a 28.921.26a N+98.243.16b 103.251.49a 137.752.54a 26.471.13a D096.683

107、.47c 102.652.63a 137.051.79a 28.181.98a D197.453.76b 104.342.59a 136.602.30a 26.141.42a D2101.543.59b 105.501.40a 135.452.74a 26.311.49a CK105.901.93a 110.553.06a 133.692.66a 27.050.53a 立丰灵对超级杂交稻株高和穗长的影响立丰灵能整体立丰灵能整体立丰灵能整体立丰灵能整体提高植株高度提高植株高度提高植株高度提高植株高度,在同等施氮水平下或降低移栽密度时均能,在同等施氮水平下或降低移栽密度时均能,在同等施氮水平下或降

108、低移栽密度时均能,在同等施氮水平下或降低移栽密度时均能增加穗长增加穗长增加穗长增加穗长。株高变化过程表。株高变化过程表。株高变化过程表。株高变化过程表现为现为现为现为先降后增先降后增先降后增先降后增的变化过程。的变化过程。的变化过程。的变化过程。立丰灵对分蘖形成及有效穗数量的影响立丰灵对分蘖形成及有效穗数量的影响品种品种 处理处理 最高茎蘖数最高茎蘖数(No m-2) 有效穗有效穗(No m-2) 成穗率成穗率(%) 两优两优0293N- 313.450.5c 154.115.7d 49.17d N0 317.278.2c 195.431.6c 61.60a N+ 335.578.2c 166

109、.722.2d 49.69c D0 323.076.9c 190.531.0c 58.98b D1 497113.8b 231.143.7b 46.50f D2 642114.0a 254.473.4a 39.63g CK 313.759.0c 154.122.7d 49.12e Y优优1号号N- 306.038.6c 170.920.6c 55.85c N0 338.361.9c 198.929.0b 58.79b N+ 318.662.0c 168.823.4c 52.98d D0 307.470.3c 189.125.1b 61.52a D1 430.7150.6b 201.139.1b

110、 46.69e D2 583.0207.8a 240.973.4a 41.32g CK 317.959.6c 142.916.8d 44.95f 不减少氮肥条件下,施用立丰灵能显著提高不减少氮肥条件下,施用立丰灵能显著提高分蘖总数和有效穗数分蘖总数和有效穗数,在等氮,在等氮( (或增氮或增氮) )水平和移栽密度水平和移栽密度条件下能条件下能显著提高分蘖成穗效率显著提高分蘖成穗效率。立丰灵对超级杂交稻株高、颖花量及结实率的影响立丰灵对超级杂交稻株高、颖花量及结实率的影响立丰灵对超级杂交稻株高、颖花量及结实率的影响立丰灵对超级杂交稻株高、颖花量及结实率的影响(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数据

111、来源:20072007年,长江大学,品种:两优年,长江大学,品种:两优年,长江大学,品种:两优年,长江大学,品种:两优293293。) )处理第1节间长度(cm)第2节间长度(cm)倒1+倒2节间长度(cm)株高(cm)颖花数(个/穗)结实率(%)N- 1.580.42e6.290.77c60.293.96b125.853.56a 188.8833.71a74.3111.57aN0 2.020.88c6.061.15d62.985.38a129.352.72a 180.6545.29a75.888.34aN+ 2.151.28c6.571.85c59.354.22b126.432.74a 17

112、5.941.40a77.2911.06aD0 1.590.69e5.681.03e60.104.36ab125.153.27a 204.2534.64a76.1612.40aD1 1.930.67d7.092.75b59.893.69b126.901.77a 208.8543.22a75.4411.96aD2 3.091.46a8.611.15a54.014.61c127.202.63a 212.4546.17a71.229.23aCK 2.480.73b7.231.36b55.274.35c122.436.24b 195.5348.38a68.297.78b1. 1. 基部第基部第基部第基部

113、第1 1、2 2节节间长度节节间长度节节间长度节节间长度显著缩短,显著缩短,显著缩短,显著缩短,穗下第穗下第穗下第穗下第1 1、2 2节节间节节间节节间节节间反而增长,因此反而增长,因此反而增长,因此反而增长,因此植株高度植株高度植株高度植株高度也有所增高。也有所增高。也有所增高。也有所增高。2. 2. 颖花数量颖花数量颖花数量颖花数量没有显著变化,没有显著变化,没有显著变化,没有显著变化,结实率结实率结实率结实率显著提高。显著提高。显著提高。显著提高。液体硅肥的应用效果水稻孕穗期施用液体硅肥:v促根壮杆抗倒 水稻吸收硅后,表层细胞膜硅水稻吸收硅后,表层细胞膜硅质化,与角质层形成角质质化,与角

114、质层形成角质- -硅质硅质双层结构,使茎杆变粗,伸长双层结构,使茎杆变粗,伸长节间缩短,茎叶硬度增加,茎节间缩短,茎叶硬度增加,茎杆抗折力加强杆抗折力加强。v提高抗病虫能力 吸收硅肥后,体内形成硅化细吸收硅肥后,体内形成硅化细胞,使茎叶表层细胞壁加厚,胞,使茎叶表层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从而提高防虫抗角质层增加,从而提高防虫抗病能力,特别是对稻瘟病、茎病能力,特别是对稻瘟病、茎腐病、白叶枯及螟虫等抗性强。腐病、白叶枯及螟虫等抗性强。1为第一伸长节间;为第一伸长节间;2为第二伸长节间为第二伸长节间1221施硅处理对照v 提高水稻茎中硅、钾含量提高水稻茎中硅、钾含量液体硅钾肥对杂交晚稻植株硅、钾

115、含量的影响液体硅钾肥对杂交晚稻植株硅、钾含量的影响处理处理全硅全硅(Si)%全钾全钾(K)%叶叶+鞘鞘茎茎穗穗叶叶+鞘鞘茎茎穗穗倒倒4叶喷施叶喷施2.11 a0.77 a/3.17 a3.64 a/倒倒3叶喷施叶喷施2.41 a0.81 a0.98 a2.72 b2.74 b1.02 a倒倒4、倒、倒3叶喷施叶喷施2.17 a0.71 ab1.06 a2.90 b2.93 b0.92 a对照对照2.16 a0.56 b0.84 a2.89 b2.94 b0.91 a 倒4叶或倒3叶期喷施液体硅钾肥可明显增加茎中全硅的含量。 倒4叶期喷施可明显增加叶、鞘和茎中全钾的含量。 注:倒4叶期8月3日喷施,倒3叶期8月8日喷施,8月15日统一取样。 硅钾肥成分:SiO23.75%,K2O10%。 生产试验示范效果(生产试验示范效果(2009年)年)地点品种产量(kg/亩)增产湖北省松滋市中稻Y两优1号666.78.68%湖南省溆浦县Y两优302777.69.58%湖南省隆回县88S/1128856.314.17%湖南省醴陵市晚稻培矮64S/R292554.05.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