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8811683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中医养生与进补 中医学对健康(有神)的描述形体壮实,比例适当;须发润泽,柔亮有光;面色红润,表情舒展;眼睛有神,灵气荡漾;呼吸从容,不急不慢;食欲旺盛,美食三餐;牙齿坚固,不蛀不松;听觉灵敏,耳朵不响;声音洪亮,气息悠长;腰腿灵便,不痛不酸;二便通畅,排放正常;舌红苔薄,脉象匀缓。WHO提出的健康标准精力充沛处世乐观,态度积极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应变力强对一般传染有抵抗力体重适当,形体匀称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牙齿清洁,不痛不缺头发光泽肌肤弹性,步态轻松内容提要中医养生史中医养生法中医养生历史知识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中医养生文化的发展中医养生文化的完善中医养生文化的

2、特征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殷商周萌芽时代 “六饮、六膳、百馐、百酱”饮食调理工作春秋战国第一个黄金时代左传记载秦国医和为晋侯治病,指出晋侯之疾是“近女室,疾如蛊”儒家、道家儒家孔子论语乡党中可以看出,孔子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清规戒律很多,如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论语李氏这就表明孔子已经注意到从少、壮、老三阶段不同身心状况出发,提出相应的养生之道,堪称开创阶段养生理论之先河。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知者乐,仁者寿。”(颜渊) 孟子孟子

3、的养生思想具有一种强烈的道德色彩,堪称后世强调通过陶冶道德情操以养生流派的鼻祖。 提出,要身心健康,只有“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气”,孟子也提出了两点 :理直气壮,从而使个体保持一种旺盛的精神状况; 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心地要光明坦荡,不能邪念存心。 道家 老子在先秦诸子的学说中,养生思想最丰富深邃,对后世影响最大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 庄子庄子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更为具体、深邃。他不但直接继承了老子“归真返朴”、“清静无为”的养生理论,而且编制了一整套导引、吐纳的养生方法。 庄子刻意说:

4、“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颈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导)引之土,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战国末年, 吕氏春秋,在养生学方面显得更加成熟,养生理论也更加专门化。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蹷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不受“大喜、大怒、大忧、大哀”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 ” 三大特点:节欲、适度、运动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鼎盛期 (约千年)黄帝内经,

5、汇集了先秦时期的各种养生观点、首次专门从医学角度探讨了养生问题。养生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调摄精神与形体,努力提高机体防病抗衰能力;二是适应外界环境,避免外邪侵袭。上古天真论,全面的总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异法方宜论中介绍的导引、按足乔等等张仲景金匮要略提出了具体养生原则,即“不令邪气干忤经络”、“导引、吐纳”、“房室勿令竭之,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 “饮食禁忌”等等。华佗创立“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华佗长年坚持“五禽戏”锻炼,以至“年且百岁

6、而犹有壮容”。虎鹿戏熊戏猿戏鸟戏重视导引吐纳转向炼丹服食,进而形成了一系列颇具道教色彩的养生方法。代表人物:葛洪、陶弘景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主张恬愉淡泊,涤除各种嗜欲; 提倡宝精行气,创立胎息功法。魏晋南北朝中医养生文化的发展两宋、金元 圣济总录认识到人体“因气而荣,因气而病”。主张养生应该努力保养气血,调理气机。李东垣脾胃论 “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提出养生要务在于保养脾胃之气 。丘处机的养生思想除了强调“全神炼气” 。宋丹溪格致余论茹淡论: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提出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老年养生食谱。真宗、徽宗等皇帝狂热崇道,使得道教宗

7、派迅速蕃衍,道教理论有所深化。陈抟所著的指玄篇、阴真君还丹歌注、二十四气坐功导引治病图均为阐述道教丹派养生理论和方法的重要专著宋代文学家邵雍, “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老年肢体索温存,安乐窝中别有春。”五字秘诀“笑、嗜、足、慎、除”。中医养生文化的完善中医养生文化的完善明清发展和传播张景岳治形论,辩证地阐述了形与神、形体与生命的内在联系,提出形是神和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并明确指出: “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李时珍本草纲目则丰富和发展了饮食调养的理论通俗易懂的养生读物方面,如医先、遵生八笺、食色绅言、呻吟语、类修要诀、老老恒言等 胡文焕类修要诀 “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

8、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理理论水平水平进一步提高,表达方式通俗易懂一步提高,表达方式通俗易懂 中医养生文化的特征中医养生文化的特征以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结合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人与自然相统一与传统医学血肉相联顺应自然,无自然,无为而治而治 形神兼形神兼顾,重在养神,重在养神 虚静养神,开虚静养神,开发潜能潜能 因地制宜,性命双修因地制宜,性命双修中医传统的养生方法精神养生方法起居养生方法饮食养生方法运动养生方法药物养生方法精神养生精神养生方法是通过精神上的调节使自己每天都有个愉快的心情清静法修身养性、抑目静耳、省思少虑陶

9、冶法制约法宣泄法倾诉、诗歌、作文起居养生起居养生方法是通过良好的生活起居方式来保证身体健康每日起居一年起居每日起居有常起床之前搓脸、转睛、叩齿、挺腹、提肛、梳头、弹脑、猫身起床之后冷面、温齿晨起一杯水补水、通便、清肠、醒脑、养颜合理早餐粮谷、蛋白、蔬菜、水果晨练科学、忌空腹通二便一年起居有常(后述)饮食养生饮食养生方法是通过合理的膳食(包括药膳)来保证健康预防疾病合理膳食“药补不如食补”食物性味四季饮食有别体质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运动养生方法是通过适量的体育运动来增强体质药物养生药物养生方法则是通过补益中药或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来补益或治疗虚弱体质的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补益中药的合理应用主要适用于体

10、质虚弱或有疾病的中老年人中医养生五大要点节饮食足睡眠悦情绪应四时常运动1节饮食科学饮食“民以食为天”“饮食男女者,人之大欲也”(孔子)“五谷为养”黄帝内经“五谷杂粮,五果为佐,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蔬”、“荤”“膏梁之变,足生大疔”饮食养生的原则五味调和和谐“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食无偏嗜全面“谷、肉、果、菜,食养尽之”饮食有节规律定量、定时、卫生、寒温适度2足睡眠睡眠充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生三要“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无际真人”。 “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 ”,“能眠者,能食,能长生”。 睡眠、起床时间与节气有关子、午时段中医

11、睡眠机制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清代医家李渔:“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应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提高睡眠质量诀巧午睡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 睡前减慢呼吸节奏 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 冰糖百合莲子羹

12、、小米红枣粥、藕粉。(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 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相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达到最佳境界。3适四时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灵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俞琰周易同契发挥“人身法天象地,悉与天地造化同途。”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四气调神论“圣人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人体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如夏季出汗,秋季肤干。水土环境不同,人的生活习性也会

13、产生差异 。关节痛、干燥症、“空调病”春季养生内应肝木“百草回生,百病易发”、 “虚邪贼风”腠理疏松、气血活跃、趋向体表,脏腑气弱血衰,“春困”春为少阳之时,肝木之气当令忌怒,“怒则伤肝”“春捂”,“早睡早起”饮食宜清平、养肝芹菜、菊花脑、茼蒿、佛手瓜防传染病、流行病麻疹、水痘、腮腺炎、流感、流脑、甲肝,各种花粉或螨虫过敏夏季养生内应心火气候炎热、万物茂盛代谢旺盛、毛孔开泄“暑湿”,湿困碑胃“心静自然凉”“晚睡早起”、午睡“汗为心液”,宜情志平和饮食应新鲜、清淡绿豆、菊花、莲子、苦瓜、西瓜,富含钾、钠等电解质,茶叶粥、扁豆粥、百合粥等防中暑、伤风肠道传染病秋季养生内应肺金“秋高气爽”、“秋燥症

14、”宋代陈直“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悲愁”“早睡早起,与鸡俱兴”乐观情绪、平各心态“燥为阳邪,易伤阴液”,“燥者润之”饮食应滋润之品百合、梨子、莲藕、蜂蜜,白木耳粥,枸杞粥防肺病复发、“干燥症”、便秘、秋季腹泻、心脑血管病冬季养生内应肾水“寒性收引”,“闭藏”气血不畅,旧病复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病、末梢循环障碍冬藏,养精蓄锐“阴精固藏,阳气内敛”。早睡晚起,日出而动,免扰阳气增加光照,调节情志饮食宜高热量羊、狗、鹿、鸭肉,骨头汤、核桃粥“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防老慢支、肺气肿、心脑血管病、老寒腿、冻疮、手中皲裂等滋滋补品品选择“因人制宜因人制宜”阳虚体质畏寒肢冷,腰酸腿软,咳喘身肿,容易

15、腹泻、尿清夜多,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机体阳气不足、机能衰退而出现机体反应性低下、代谢活动减退、热量不足等症状 食羊肉、狗肉、牛骨髓、参茸片、参茸补膏等阴虚体质颧面潮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大便秘结,尿少而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机体内精血津液亏损而出现阴液不足,阴不制阳而出现机体功能虚性亢奋,热量偏多等症状 海参、银耳和当归丸、六味地黄丸等。滋滋补品品选择血虚体质面色苍白,口唇淡白,肌肤枯涩,失眠多梦,妇女月经量少、色谈、质稀,舌淡红无或少苔,脉细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于濡养而出现的全身性虚弱症状 牛奶、桂圆、鸡、蛋、红枣、当归和阿胶。气虚体质四肢倦怠,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动则汗出

16、,食欲减少,舌质淡有齿痕,脉缓机体的脏腑功能衰退,元气不足而出现的全身性虚弱症状 人参、西洋参、参杞补膏、两仪膏、十全大补膏等。冬令膏方“冬令进补,来春打虎”冬季进补适宜膏方,膏方可以养脏腑、补气血、补正气 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冬令阳气收藏,适合进补。 黄帝内经“虚则补之” 、“冬不藏精,春必病瘟” 、“祛除多余、补其不足” 、“固本清源”膏方作用一是治“未病” 当人体出现亚健康状况但并未发生疾病的时候,可以用膏方调理预防 二是“辨证施治” 根据生活起居方式、病史、疾病症状、饮食嗜好等进补,而非盲补膏方适宜人群膏方适宜人群亚健康人群经常失眠、易疲劳、抵抗力差、容易患病。久病缠身、

17、肺肾两虚、病后体虚者慢支、支哮患者,或有久咳不愈、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贫血症的人。小儿虚损有厌食、疳症、慢性腹泻、贫血、支哮、慢性扁桃体炎、遗尿、性早熟、汗症及抵抗力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等。不适合服膏方不适合服膏方身体太过虚弱的人 ,“虚不受补”肠胃功能不佳、消化吸收功能差、慢性腹泻患有感冒、咳嗽、咯痰等病症的,应先将感冒咳嗽治愈,方能进补肝炎活动期或血脂、血糖指标特别高的人体质健壮的青少年急性疾病患者 慢性疾病发作期和活动期患者 胃痛、腹泻、胆囊炎、胆石症发作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膏方的服法空腹服用,有利于药物吸收。若空腹服用引起腹部不适或食欲下降,可在饭后1小时左右服用每

18、日早、晚饭前各服1次,每次1食匙,少量开水冲调化服宜温服,过凉会对胃肠造成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也不易发挥药效自霜降至立春前服1料 贵在坚持,每年须根据服用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辨证加减,重新调整处方,坚持数年服用禁忌服药期间忌抽烟、喝酒、饮浓茶及生食萝卜 感冒发热、急性胃肠炎或呕吐、腹泻时应暂停服药4悦情志“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 长期过激或突然剧烈的情志活动,超过了人体调节适应能力,会耗伤精气,引起气行紊乱,阴阳失调,脏器受损。素问“忧恐喜怒,五脏空虚,气血离守”、“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调摄情志原则

19、1心无杂念静神老子“清静无为”黄帝内经“恬淡虚无”淮南子“夫精神气志者,静则日充者以壮,躁则日耗以老”精神内守,形神合一豁达进取信心“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调摄情志原则2意志坚定目标灵枢“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乐善好施道德“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增其寿”论衡“文王97,武王93,尧帝118,舜帝110,孔子73,孟子84岁”5 常运动“按摩养生诀”(养生医药浅说却病)发宜常梳,面宜常搓,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舌抵上腭,齿宜数叩,津宜常咽;浊气宜常呵,清气宜常吸,背宜常暖,心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撮,肢节宜

20、常摇,手心、足心、腰眼宜常搓,皮肤宜常沐浴,大小便宜闭口勿言,夜寝言语,大损元气,食时多言,则伤胃气,尤宜戒之。饭后徐行百步,万勿宴卧不起,须知久卧伤脾;行走要缓,过急则伤肾与肺。精、气、神运动养生抓住“精、气、神”这三个环节,从而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中医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以中医学理论指导健身运动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一)以中医学理论指导健身运动以中医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以动形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的虚、实、动、

21、静用开阖升降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传统健身运动的每一招式,都是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二)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呼吸调节;动形指形体运动,统一是指三者之间的谐调配合,要达到形、神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静得宜,方能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三)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气

22、功的功法加: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等。然而,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养生方面,则都讲求调息、意守、动形,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则是运动养生的一大特点。运动养生的原则1从小做起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动静结合“动于外而静于内”运动适度千金要方“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微汗,心率140运动养生的原则2持之以恒“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循序渐进因时制宜因人制宜Every day is the way运动养生的形式和流派民间健身法 系统健身法 道家健身术,“导引”、“养形”, “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 佛家健身术,易筋

23、经,少林拳、禅密功等气功保健(新名词)经常而适度的进行体育锻炼1 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情力和稳定的情绪。2 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及肺脏呼吸功能,改善末梢循环。3 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进胃肠蠕动,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有利于消化吸收。4 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5 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6 增强肌肉关节的活力,使人动作灵活轻巧,反应敏捷、迅速。附1:按摩养生脚底区脚底区 肚肚脐区区 耳朵区脊柱

24、区脊柱区腋腋窝区区按摩脚底按摩脚底 “第二心脏”人的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 人的脚底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大脑和心脏密切联系,与人体各部脏器密切联系,所以将脚称作人的“第二心脏” 经常弯弯脚趾、经常散步、踩鹅卵石、温水泡脚等,都有促进脚部血液流畅,把远端血推向心脏和全身,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健身益寿之功效。按摩脐腹保健“要塞”肚脐为神阙穴,中医常用药物贴敷肚脐治疗心绞痛、消化不良等病 按摩肚脐、腹部有预防和治疗中风、消化不良、减肥,能祛病健身、益寿延年。按摩耳朵“肾主藏精开窍于耳”人体的许多疾病,可由耳朵发出信号 肾气衰退时便可引起耳聋、耳鸣,动脉硬化的人也常先发生耳聋。

25、 耳朵垂上没皱褶、听力好的人寿命长,耳朵垂上有皱褶、听力差的人寿命短。按摩脊柱督脉的行经之地脊柱两侧的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极为密切 经常按摩脊柱,则可激发经络的疏通,气血运行,血脉流畅,滋养全身器官而健身脊柱疾病的临床症状 据统计,60%80%的颈、肩、腰、腿疼痛疾病与脊柱障碍有关;脑、胸、腹脏器官及其全身系统至少有70多种疾病与脊柱关节应力失衡所产生的微小移位有关;如今所谓的亚健康状态其实也是与脊柱障碍有关,因为精神紧张和工作压力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脊柱的静力性劳损,或脊柱区的疲劳,致使其脊柱的网络通讯出现障碍,继而表现出困倦、乏力、打哈欠、头晕眼涨或失眠等亚健康症状来。所以,脊柱健康的问题

26、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应该得到有效的预防、保健和治疗康复。 按摩腋腋窝“腋腋窝运运动”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 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各器官充分得到养分和氧气的交换,使大脑、心脏以及肺都受益匪浅附2:常用名贵中药冬虫夏草(虫草)人参灵芝冬虫夏草性温、味甘 补虚益精气、止咳化痰 主治虚劳、咳嗽痰血、腰痛、遗精等症,也具有明显的滋补作用;传说中还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研究报道,抗菌,免疫调节,抗癌,抗炎,滋肾,提高肾上腺皮质醇含量,抗心律失常,抗疲劳,祛痰平喘,镇静催眠。适应人群肺肾两虚、精气不足、咳嗽气短、自汗盗汗、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劳嗽痰血等病症。 由于它性平力缓,能平补阴阳,

27、所以也是年老体弱、病后体衰、产后体虚者的调补药食佳品。食用方法可以煎水、炖汤、做成药膳服食,也可泡酒、泡茶等。 单用冬虫夏草每次2克,研末,空腹送服,每日早晚各一次冬虫夏草5克,配杜仲、川断等,煎汤饮服。病后体虚,或体虚容易感冒、畏寒自汗者,用虫草与鸡、鸭、牛、猪、羊肉等炖服。冬虫夏草510枚,老公鸭一只,去除肚杂,加少许黄酒,煮烂食用,可增强体质。或每天用虫草4枚,煎汤后空腹服用。药膳虫草炖鸭人参 “东北三宝”之一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白参、红参、野山参、别直参、西洋参吉林参、高丽参、东洋参、西洋参用量用法510克,宜小火另煎,将参汁兑入其他药汤内饮服。 研末吞服,每次 次12克,日服23 次。切片含服或泡水服灵芝“仙草”性甘,平。归心、肺、肝、肾经。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恶性肿瘤等。 用于白细胞减少症、神经衰弱、抗肿瘤 、保肝解毒、抗衰老、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抗过敏、美容 主要成分为灵芝多糖和灵芝酸 灵芝孢子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