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应用解剖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8805178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7.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的应用解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耳的应用解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耳的应用解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耳的应用解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耳的应用解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的应用解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的应用解剖学(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耳的应用解剖学耳的应用解剖学广西医科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研室耳分外耳、中耳及内耳。耳分外耳、中耳及内耳。 包括耳廓及外耳道。包括耳廓及外耳道。外耳(外耳(external ear)大部分以弹性软骨为支架,外覆皮肤,皮下大部分以弹性软骨为支架,外覆皮肤,皮下组织少,富含血管、神经。组织少,富含血管、神经。耳廓耳廓略呈略呈S S状弯曲,长约状弯曲,长约2.52.53.5cm3.5cm。外外1 13 3为软骨部,内为软骨部,内2 23 3为骨部,外耳道有两为骨部,外耳道有两处较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处处较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处为骨部距鼓膜为骨部距鼓膜0.5cm0.5cm

2、处较狭窄处,称为外耳道狭处较狭窄处,称为外耳道狭部。部。软骨部是耳疖的好发部位。软骨部是耳疖的好发部位。前壁有前壁有2 23 3个裂隙,腮腺炎症可经此裂隙侵入个裂隙,腮腺炎症可经此裂隙侵入外耳道。下颌关节位于骨性外耳道的前下方,外耳道。下颌关节位于骨性外耳道的前下方,可互相影响。可互相影响。骨性外耳道后上壁系鼓窦与乳突前壁,当急性骨性外耳道后上壁系鼓窦与乳突前壁,当急性乳突炎时,外耳道后上壁可红肿下塌。乳突炎时,外耳道后上壁可红肿下塌。 外耳道外耳道中耳中耳 (Middle ear)(Middle ear)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四部。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四部。鼓室鼓室(tympa

3、nic cavity)鼓室三部鼓室三部 以鼓膜紧张部的上下缘为界,将鼓以鼓膜紧张部的上下缘为界,将鼓室分上、中、下三部,分别称为上、中、下鼓室分上、中、下三部,分别称为上、中、下鼓室,听小骨主体在上鼓室。室,听小骨主体在上鼓室。 鼓室分:顶、底、前、后、内、外六壁鼓室分:顶、底、前、后、内、外六壁上盖下静前动后乳内迷外鼓上盖下静前动后乳内迷外鼓鼓室鼓室(tympanic cavity)顶壁顶壁:又叫鼓室盖,与颅中窝的大脑颞叶相隔又叫鼓室盖,与颅中窝的大脑颞叶相隔2mm2mm。底壁:以薄骨板与颈静脉球相隔。底壁:以薄骨板与颈静脉球相隔。内壁内壁:即内耳外壁,亦称迷路壁。有:即内耳外壁,亦称迷路壁

4、。有“一岬两窗两一岬两窗两凸凸”,鼓岬、前庭窗、圆窗、面神经管隆凸、外半,鼓岬、前庭窗、圆窗、面神经管隆凸、外半规管隆凸。规管隆凸。外壁外壁:大部分为鼓膜所封闭。:大部分为鼓膜所封闭。前壁前壁:上有鼓膜张肌半管,下有咽鼓管鼓室口。前:上有鼓膜张肌半管,下有咽鼓管鼓室口。前壁下部借一薄骨板与颈内动脉管相隔。壁下部借一薄骨板与颈内动脉管相隔。后壁后壁:即乳突前壁,乃骨部外听道的延续,上部有:即乳突前壁,乃骨部外听道的延续,上部有鼓窦入口通鼓窦,后壁有面神经的垂直段通过鼓窦入口通鼓窦,后壁有面神经的垂直段通过鼓室六壁鼓室六壁鼓室六壁鼓室六壁 外耳道皮肤外耳道皮肤光锥光锥Coneoflight紧张部紧

5、张部Parstense松弛部松弛部Parsflaccid锤纹锤纹Malleolarstria锤骨短突锤骨短突Shortprocessofmalleus形态:圆、椭圆;大小:高形态:圆、椭圆;大小:高9mm9mm, 宽宽8mm8mm,厚,厚0.1mm0.1mm。 三层。三层。 鼓膜鼓膜 Tympanic Membrane,TM人体最小的一组小骨。人体最小的一组小骨。将鼓膜感受到的声波传将鼓膜感受到的声波传入内耳。听骨韧带:固入内耳。听骨韧带:固定听骨。定听骨。鼓室内容鼓室内容-听小骨听小骨 听骨听骨 &听骨链听骨链Auditory ossicles and Ossicular chain鼓室内容

6、鼓室内容-肌肉肌肉 鼓膜张肌鼓膜张肌 (tensor (tensor tympani muscle):tympani muscle):牵牵拉锤骨柄向内、增加拉锤骨柄向内、增加鼓膜张力,以免鼓膜鼓膜张力,以免鼓膜震破或伤及内耳。震破或伤及内耳。镫骨肌镫骨肌 (stapedius (stapedius muscle):muscle):牵拉镫骨头牵拉镫骨头向后、足板前缘向外向后、足板前缘向外跷起,以减少内耳压跷起,以减少内耳压力。力。鼓室内容鼓室内容-神经神经 鼓索神经(鼓索神经(chorda chorda tympani nervetympani nerve):):司舌前司舌前2/32/3味觉味觉

7、咽鼓管咽鼓管 pharyngotympanic tube 咽鼓管从鼓室前壁向前、内、下方通至鼻咽部外侧壁,小咽鼓管从鼓室前壁向前、内、下方通至鼻咽部外侧壁,小儿较成人短、宽、平,而成人较长、细、斜。儿较成人短、宽、平,而成人较长、细、斜。管腔通常呈管腔通常呈闭合状,只有吞咽和打哈欠时,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闭合状,只有吞咽和打哈欠时,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鼓管咽肌收缩时才开放。鼓管咽肌收缩时才开放。鼓窦鼓窦 tympanic antrum 是鼓室与乳突之间的小腔室。是鼓室与乳突之间的小腔室。乳突乳突 mastoid process 乳突内含许多气房,彼此相通。乳突内含许多气房,彼此相通。 前壁

8、前壁 即鼓室之后壁,有鼓窦入口,面神经垂直即鼓室之后壁,有鼓窦入口,面神经垂直段经过。段经过。 外壁外壁 为乳突皮层,可见颞线、筛区、道上棘。为乳突皮层,可见颞线、筛区、道上棘。 顶壁顶壁 借一骨板与中颅窝的大脑颞叶相隔。借一骨板与中颅窝的大脑颞叶相隔。 内后壁内后壁 为乙状窦骨板,与后颅窝小脑相隔。为乙状窦骨板,与后颅窝小脑相隔。 内界内界 为迷路及岩骨底。为迷路及岩骨底。内内 耳耳 inner ear又称迷路(骨迷路与膜迷路)位于颞骨岩又称迷路(骨迷路与膜迷路)位于颞骨岩部内部内。膜迷路位于骨迷路内。膜迷路内含膜迷路位于骨迷路内。膜迷路内含有内淋巴液,有内淋巴液,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的空隙骨

9、迷路与膜迷路之间的空隙内有外淋巴液,内、外淋巴互不相通。内有外淋巴液,内、外淋巴互不相通。内内耳又分前庭、半规管及耳蜗三部分。耳又分前庭、半规管及耳蜗三部分。 骨迷路骨迷路 Osseous labyrinthLateral semicircular canal水平半规管水平半规管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后半规管后半规管Superior semicircularCanal上半规管上半规管Vestibule window前庭窗前庭窗Cochlea window蜗蜗 窗窗Cochlea耳蜗耳蜗位于耳蜗和半规管之间,略呈椭圆形,容纳椭圆位于耳蜗和半规管之间,略呈椭圆形,

10、容纳椭圆囊和球囊。前有一椭圆孔通耳蜗的前庭阶;后有囊和球囊。前有一椭圆孔通耳蜗的前庭阶;后有5 5个开口通三个半规管;外侧为鼓室内壁的一部分,个开口通三个半规管;外侧为鼓室内壁的一部分,有前庭窗及蜗窗,分别为镫骨底板及圆窗膜所封有前庭窗及蜗窗,分别为镫骨底板及圆窗膜所封闭;内侧为内耳道底,有位听神经及面神经进入。闭;内侧为内耳道底,有位听神经及面神经进入。 前庭前庭 vestibule 半规管半规管 semicircular canals 位于前庭后方,为上、后、外三个弓形互相垂直的位于前庭后方,为上、后、外三个弓形互相垂直的骨管,骨管,5 5孔开口于前庭,膨大端为壶腹,另一端为单孔开口于前庭

11、,膨大端为壶腹,另一端为单脚。上半规管与后半规管单脚合并为总角。脚。上半规管与后半规管单脚合并为总角。为螺旋形骨管,绕蜗轴旋转两圈半,形似蜗牛。骨蜗为螺旋形骨管,绕蜗轴旋转两圈半,形似蜗牛。骨蜗管由骨螺旋板、基底膜和前庭膜将蜗管分为前庭阶、管由骨螺旋板、基底膜和前庭膜将蜗管分为前庭阶、中阶和鼓阶三个管腔。中阶中阶和鼓阶三个管腔。中阶( (膜蜗管膜蜗管) )内储内淋巴,膜内储内淋巴,膜迷路,为一封闭的盲管。迷路,为一封闭的盲管。 耳蜗耳蜗 The Cochlea Scala vestibuli Scala vestibuli 前庭阶前庭阶Cochlear duct Cochlear duct 蜗

12、管蜗管 Scala tympani Scala tympani 鼓阶鼓阶CortiCorti器器耳蜗耳蜗 The Cochlea 膜迷路膜迷路 membranous Labrynth 膜迷路亦分前庭、半规管及耳蜗三部,膜迷路亦分前庭、半规管及耳蜗三部,在骨迷路在骨迷路内。膜迷路由相连通的膜性管和膜性囊组成。含内。膜迷路由相连通的膜性管和膜性囊组成。含听觉与位觉感受器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膜听觉与位觉感受器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膜蜗管互相连通蜗管互相连通, ,自成密闭的内淋巴系统自成密闭的内淋巴系统半规管和椭园囊球囊的位置半规管和椭园囊球囊的位置半规管和椭园囊球囊的位置半规管和椭园囊球囊的位

13、置外侧半规管外侧半规管外侧半规管外侧半规管前半规管前半规管前半规管前半规管球囊球囊球囊球囊椭圆囊椭圆囊椭圆囊椭圆囊后半规管后半规管后半规管后半规管同侧耳的三个半规管互相垂直同侧耳的三个半规管互相垂直同侧耳的椭园囊、球囊互相垂直同侧耳的椭园囊、球囊互相垂直Positions of semicircular canal and otolith apparatus感受器感受器前庭、半规管及耳蜗的神经末梢感受器形前庭、半规管及耳蜗的神经末梢感受器形式各异,而组织结构相仿,均由支持细胞式各异,而组织结构相仿,均由支持细胞及感觉上皮(毛细胞)构成,依其形态分及感觉上皮(毛细胞)构成,依其形态分为三型:为三

14、型:位于半规管壶腹端位于半规管壶腹端 壶腹嵴壶腹嵴位于前庭的椭圆囊及球囊位于前庭的椭圆囊及球囊囊斑囊斑位于耳蜗基底膜上,为耳蜗神经的末梢位于耳蜗基底膜上,为耳蜗神经的末梢感受器感受器柯替氏器(螺旋器)柯替氏器(螺旋器)听神经在桥脑和延髓间离开脑干,偕同面神经进入内听神经在桥脑和延髓间离开脑干,偕同面神经进入内耳道后分为蜗神经及前庭神经二支,蜗神经终于耳蜗耳道后分为蜗神经及前庭神经二支,蜗神经终于耳蜗的柯替氏器。的柯替氏器。前庭神经终止于半规管的壶膜嵴、前庭前庭神经终止于半规管的壶膜嵴、前庭的球囊斑和椭圆囊斑的球囊斑和椭圆囊斑位听神经传导径路位听神经传导径路蜗神经及其中枢联系蜗神经及其中枢联系耳

15、蜗神经核耳蜗神经核上橄榄核上橄榄核外侧丘系核外侧丘系核下丘下丘听觉皮层听觉皮层耳蜗耳蜗前庭神经及其中枢联系前庭神经及其中枢联系前庭神经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核(延脑延脑),从前庭神经诸,从前庭神经诸核发出上、下行纤维,有下列传导径路。核发出上、下行纤维,有下列传导径路。l经内侧纵束上行与同侧、对侧经内侧纵束上行与同侧、对侧、颅神颅神经核连系,因而头位改变可引起两侧眼球的反射,经核连系,因而头位改变可引起两侧眼球的反射,此反射与维持眼肌张力的平衡密切相关。此反射与维持眼肌张力的平衡密切相关。l前庭神经诸核发出的纤维经内侧纵束走向脊髓,前庭神经诸核发出的纤维经内侧纵束走向脊髓,与同侧脊髓前角细胞联系,来自内耳前庭的冲动与同侧脊髓前角细胞联系,来自内耳前庭的冲动可引起颈部、躯干和四肢肌肉的反射性反应。可引起颈部、躯干和四肢肌肉的反射性反应。l到脑干的网状结构与植物神经中枢联系,引起到脑干的网状结构与植物神经中枢联系,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反应,如面色苍白、出汗、恶心、植物神经系统反应,如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呕吐。l与小脑有联系。与小脑有联系。前庭神经及其中枢联系前庭神经及其中枢联系中耳组成、听骨链中耳组成、听骨链考点考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