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8803658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9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新人教版.ppt(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必修3 3 文化生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课文化与社会-4-234151.(2017北京)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A. B.C. D.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辩证法思想、文化的内涵的

2、知识点,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体现了联系、矛盾的观点,符合题意;墨色浓淡传递出丰富的艺术信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符合题意;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体现中华文化,但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观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时代精神的特征,与材料无关。答案为A项。 答案解析关闭A-5-234152.(2016江苏)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

3、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旨在考查解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集中亮相,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表述错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D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答案解析关闭A-6-234153.(2015天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

4、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建“青蛙村”搞休闲旅游的文化创意带来良好经济效益,说明优秀文化对经济有促进作用,A项当选;经济是文化的基础,B项说法错误;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指优秀文化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C项不符合题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自我实现需求、尊重的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材料未

5、体现古典文化提升了需求层次,故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解析关闭A-7-234154.(2016江苏)“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旨在考查解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体现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具有重大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而非文化交流与传播,故A项错误;先进的

6、、优秀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D项排除。 答案解析关闭B-8-234155.(2016课标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

7、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9-23415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 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答案: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

8、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10-23415解析:解答要注意设问关键信息“扶精气神”,利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围绕“扶精气神”,从转变观念、思想动力、智力支持等方面阐释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的合理性。-1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文化的内涵、特点与社会作用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形式 -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

9、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1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4.文化的特点 -1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疑点微拨疑点微拨1.文化具有阶级性。(试判断)点拨:文化既包括世界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非意识形态部分就不具有阶级性,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文化具有阶级性。2.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试判断)点拨:物质资料的生产才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试判断)点拨: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

10、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1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4.优秀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试判断)点拨: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必须经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1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5.我们所讲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试判断)点拨:文化具有多重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既不是广义上的文化,也不是狭义上的文化,而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具体参考下面的图文透析文化的概念。-1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典例剖析(2015福建)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汉字的产

11、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B.C.D. 答案 答案关闭D-1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试题剖析 -1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疑点微拨疑点微拨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这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试判断)点拨: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与经济发展并不都是同步的,有时候会超前于经济,有时候会落后于经济。2.文化决定政治、经济的发展。(试判断)点拨:在政治、经济与文化三者的关系中

1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不能决定经济、政治。3.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试判断)点拨:先进的文化会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2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试判断)点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而不是体现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具体差异请看下表:-2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文化与综合国力1.是什么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13、的重要精神武器。2.怎么办如何发展当代社会文化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2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疑点微拨疑点微拨1.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试判断)点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而不是文化建设。2.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试判断)点拨: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文化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因素。-2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科技的发展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方向保证。(试判断)点

14、拨:文化有不同的形式,文化中意识形态部分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保证。关于不同的文化形式对经济的作用,具体请看下表:-2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典例剖析(2015课标全国)2015年1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 )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A.B.C.D. 答案 答案关闭D-2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试题剖析

15、 -2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广深视角广深视角1.正确理解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生产力-3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迫切需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

16、力和国际话语权。-3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新兴文化业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新兴文化业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都随着产业实践的不断丰富而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兴文化业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型业态。从文化产业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原来一些“新”的文化行业逐渐成熟并被归之于“旧”产业阵营,而随着传播技术、传播介质和传播内容形态的不断更新,更“新”的文化业态依然层出不穷。新兴文化业态是利用各种数字技术和软硬件载体,将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进行整合

17、,通过数字化创作、编辑、生产制作及传递,向消费者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内容产品。新兴文化业态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实现与科技深度融合。创意与创新是新兴文化业态发展的核心要素。-3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典例剖析1.(2013海南)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B.C.D.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主要考

18、查文化的产生问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精神文化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精神文化是否接近生活的本质与其年代久远没有必然联系,错误;四川珙县的悬棺岩画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对当地殡葬实践的反映,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也表明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正确;精神文化的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错误。故选C项。 答案解析关闭C-3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2013浙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3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答案: -3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