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热处理——真空回火.课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8777698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热处理——真空回火.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特殊热处理——真空回火.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特殊热处理——真空回火.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特殊热处理——真空回火.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特殊热处理——真空回火.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热处理——真空回火.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热处理——真空回火.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空回火真空回火1概述概述目的目的: :保持真空淬火的优势(产品不氧化、不保持真空淬火的优势(产品不氧化、不脱碳、表面光亮、无氟水污染等);脱碳、表面光亮、无氟水污染等);降低脆性,降低脆性, 提高韧性;提高韧性;对热处理后不再进行精加工并须进行多次高对热处理后不再进行精加工并须进行多次高温回火的精密工具更应进行真空回火。温回火的精密工具更应进行真空回火。2淬火回火方法对材料性能影响淬火回火方法对材料性能影响淬火回火方法对高速钢性能的影响淬火回火方法对高速钢性能的影响8mm130mm试样,试样,1210真空淬火真空淬火+560三次真空回火三次真空回火3真空回火工艺真空回火工艺真空回火的两种工艺

2、真空回火的两种工艺4真空回火的光亮度真空回火的光亮度a.真空炉冷态下残留气体真空炉冷态下残留气体光谱分析,抽真空光谱分析,抽真空15minb.真空炉冷态下高真空时残留气体真空炉冷态下高真空时残留气体谱分析,连续抽真空谱分析,连续抽真空4hN2N2O2O2N2N2H2OH2O5冷、热态真空炉中的气氛冷、热态真空炉中的气氛热态真空炉内残留气体的热态真空炉内残留气体的水蒸气谱峰尚在水蒸气谱峰尚在, , 而氧气而氧气谱峰消失谱峰消失, , 大部分转化成大部分转化成一氧化碳谱峰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谱峰和二氧化碳谱峰谱峰, , 该变化是借助于碳该变化是借助于碳氢物质的挥发和石墨类加氢物质的挥发和石墨类加热元

3、件而完成的。热元件而完成的。水蒸气的分子将连续地分水蒸气的分子将连续地分解成氢和氧解成氢和氧, , 而氧和碳则而氧和碳则又结合成一氧化碳又结合成一氧化碳, , 氢则氢则被保留下来。被保留下来。热态真空炉内残留气体分析结果,热态真空炉内残留气体分析结果,炉温炉温1070,102Pa6真空回火气氛对光亮度的影响机理真空回火气氛对光亮度的影响机理加热升温加热升温, ,真空炉中零件上附着的各类物质发生真空炉中零件上附着的各类物质发生挥发挥发, , 真空度迅速降低;真空度迅速降低;升温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升温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 , 零件上挥发的残零件上挥发的残留清洗剂和残留油脂的谱峰幅值降低留清

4、洗剂和残留油脂的谱峰幅值降低, , 而水蒸气而水蒸气的谱峰仍很高的谱峰仍很高. . 此状态一直要持续到约此状态一直要持续到约650650左左右。真空炉内残留气体为弱氧化性气氛。右。真空炉内残留气体为弱氧化性气氛。温度继续升高超过温度继续升高超过650650后后, , 真空炉内气氛的性真空炉内气氛的性质急剧变化,至质急剧变化,至16501650这一温度区间这一温度区间, , 炉内存在炉内存在的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 真空炉内的残留气体属弱真空炉内的残留气体属弱还原性气氛。还原性气氛。7影响真空回火光亮度的主要原因影响真空回火光亮度的主要原因因漏气或泵抽空能力不够因漏气或泵抽空能

5、力不够, ,使真空炉形成有弱使真空炉形成有弱氧化性气氛氧化性气氛, ,引起氧化着色而损坏了光亮度引起氧化着色而损坏了光亮度; ; 真空炉内真空度过高真空炉内真空度过高, ,使材质中含蒸气压高的使材质中含蒸气压高的元素挥发元素挥发, ,使零件表面成分挥发而损坏了光亮使零件表面成分挥发而损坏了光亮度。度。8影响真空回火光亮度的因素影响真空回火光亮度的因素材质含合金元素的种类和量材质含合金元素的种类和量加热温度、压力、时间加热温度、压力、时间加热或冷却时真空炉内的气氛加热或冷却时真空炉内的气氛冷却用介质气或油中不纯物含量冷却用介质气或油中不纯物含量冷却速度冷却速度9影响真空回火光亮度的因素影响真空回

6、火光亮度的因素10提高真空回火光亮度的方法提高真空回火光亮度的方法提高工作真空度;提高工作真空度;充充N N2 2中加入中加入1010 H H2 2,气氛成还原性;气氛成还原性;减少真空炉隔热屏吸收和排放水气的影响;减少真空炉隔热屏吸收和排放水气的影响;快速冷却,工件出炉温度低;快速冷却,工件出炉温度低;提高温度均匀性。提高温度均匀性。11真空回火脆性真空回火脆性回火脆性: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强度与硬回火脆性: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强度与硬度的降低,度的降低, 钢的冲击韧度并不总是单调上升,钢的冲击韧度并不总是单调上升,在两个温度范围内出现低谷,引起的脆性增在两个温度范围内出现低谷,引起的脆性增

7、加。加。第一类回火脆性:第一类回火脆性:200200350350出现的低温回出现的低温回火脆性;火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450450650650出现的高温回出现的高温回火脆性;火脆性;12第一类回火脆性的主要特征第一类回火脆性的主要特征不可逆型不可逆型降低室温冲击韧度降低室温冲击韧度增加冷脆转变温度增加冷脆转变温度显微组织沿晶断裂或少数的穿晶断裂显微组织沿晶断裂或少数的穿晶断裂13第一类真空回火脆性第一类真空回火脆性a.37CrNi3回火时硬度与冲击回火时硬度与冲击韧性的变化韧性的变化b.碳含量对碳含量对CrMn钢钢(Cr1.4Mn1.1wt%)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影响第一类回火脆

8、性的影响14影响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因素影响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因素化学成分化学成分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奥氏体晶粒的大小残余奥氏体量的多少残余奥氏体量的多少15化学成分对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影响化学成分对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影响q有害杂质元素q促进第一类回火脆性元素q减弱第一类回火脆性元素a.Mo对对SiMn钢钢回火后冲击韧度的影响回火后冲击韧度的影响b.C0.36Si1.7Mn1.8%16第一类回火脆性发生机理假设第一类回火脆性发生机理假设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碳化物簿壳理论碳化物簿壳理论晶界偏聚理论晶界偏聚理论17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根据:第一类回火脆性出现的温度范围正好与碳钢回

9、火时的根据:第一类回火脆性出现的温度范围正好与碳钢回火时的残余奥氏体转变的温度范围相对应;残余奥氏体转变的温度范围相对应;转变结果:将使塑性相奥氏体消失,转变结果:将使塑性相奥氏体消失,很好地解释很好地解释Cr、Si等元素将第一类回火脆性推向高温以及残等元素将第一类回火脆性推向高温以及残余奥氏体量增多能够促进第一类回火脆性等现象。余奥氏体量增多能够促进第一类回火脆性等现象。不足:对于有些钢来说,第一类回火脆性与残余奥氏体转变不足:对于有些钢来说,第一类回火脆性与残余奥氏体转变并不完全对应。故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不能解释各种钢的第并不完全对应。故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不能解释各种钢的第一类回火脆性。一

10、类回火脆性。18碳化物簿壳理论碳化物簿壳理论根据:经电镜观察,在出现第一类回火脆性时,沿晶界有碳根据:经电镜观察,在出现第一类回火脆性时,沿晶界有碳化物薄壳形成,第一类回火脆性是由碳化物薄壳引起的。化物薄壳形成,第一类回火脆性是由碳化物薄壳引起的。很好的解释沿晶界形成脆性相能引起脆性沿晶断裂。很好的解释沿晶界形成脆性相能引起脆性沿晶断裂。不足:理论初期未解释碳化物薄壳是怎样形成的。不足:理论初期未解释碳化物薄壳是怎样形成的。19低、中碳钢低、中碳钢碳化物的薄壳的形成碳化物的薄壳的形成低、中碳钢淬火后得到板条马氏体以及沿板条条界分布的碳低、中碳钢淬火后得到板条马氏体以及沿板条条界分布的碳含量高的

11、薄壳状残余奥氏体。含量高的薄壳状残余奥氏体。低温回火:低温回火:C0.2的马氏体则有可能在马氏体内部均匀弥散析出亚稳的马氏体则有可能在马氏体内部均匀弥散析出亚稳过渡碳化物。过渡碳化物。当回火温度超过当回火温度超过200:在低碳马氏体中也有可能析出细针状碳化物。在低碳马氏体中也有可能析出细针状碳化物。与此同时,还将在板条马氏体条界形成与此同时,还将在板条马氏体条界形成-碳化物的核并长成碳化物的核并长成条片状条片状-碳化物。碳化物。-碳化物的形成既依靠残余奥氏体的分解,碳化物的形成既依靠残余奥氏体的分解,也依靠马氏体内已析出的弥散的亚稳过渡碳化物及细针状也依靠马氏体内已析出的弥散的亚稳过渡碳化物及

12、细针状-碳化物的回溶。碳化物的回溶。这种条片状这种条片状-碳化物即电镜下观察到的薄壳状碳化物。碳化物即电镜下观察到的薄壳状碳化物。20高碳钢碳化物薄壳的形成高碳钢碳化物薄壳的形成对于在板条界有较多高碳残余奥氏体的钢料来说,残余奥氏对于在板条界有较多高碳残余奥氏体的钢料来说,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与碳化物薄壳理论是一致的。体转变理论与碳化物薄壳理论是一致的。高碳马氏体高碳马氏体200以下回火时已有亚稳过渡碳化物在片状马氏体内部弥以下回火时已有亚稳过渡碳化物在片状马氏体内部弥散析出,散析出,回火温度高于回火温度高于200时:时:将在富碳孪晶界面析出条片状将在富碳孪晶界面析出条片状及及-碳化物。碳化物。

13、与此同时,已经析出的与此同时,已经析出的-碳化物将回溶。碳化物将回溶。分布在同一个孪晶界面上的条片状分布在同一个孪晶界面上的条片状及及-碳化物将连成碳化碳化物将连成碳化物片,故断裂易于沿这样的面发生,使钢料脆性增加。物片,故断裂易于沿这样的面发生,使钢料脆性增加。回火温度进一步提高时,薄片状碳化物通过破裂、聚集、长回火温度进一步提高时,薄片状碳化物通过破裂、聚集、长大而成为颗粒状碳化物,故使脆性下降,冲击韧性升高。大而成为颗粒状碳化物,故使脆性下降,冲击韧性升高。21晶界偏聚理论晶界偏聚理论根据:俄歇根据:俄歇(Auger)电子谱仪及离子探针得到证实奥电子谱仪及离子探针得到证实奥氏体化时杂质元

14、素氏体化时杂质元素P、Sn、Sb、As等将偏聚于晶界。等将偏聚于晶界。杂质元素的偏聚引起晶界弱化而导致沿晶脆断;杂质元素的偏聚引起晶界弱化而导致沿晶脆断;很好的解释了第二类元素促进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发很好的解释了第二类元素促进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发展(能够促进杂质元素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第展(能够促进杂质元素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第三类元素扼制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发展(能阻止杂质三类元素扼制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发展(能阻止杂质元素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的现象;元素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的现象;不足:偏聚是在奥氏体化时而不是在不足:偏聚是在奥氏体化时而不是在200350之间回火时形成的,却仅仅使之间回火时形成的

15、,却仅仅使200350回火后的回火后的脆性增加。脆性增加。22第一类回火脆性发生机理第一类回火脆性发生机理将晶界偏聚理论与前述理论合并在一起考虑:将晶界偏聚理论与前述理论合并在一起考虑:杂质元素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降低了晶界强度,杂质元素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降低了晶界强度,而碳化物薄壳在板条马氏体条界及奥氏体晶界的形而碳化物薄壳在板条马氏体条界及奥氏体晶界的形成又进一步降低了奥氏体晶界的强度,成又进一步降低了奥氏体晶界的强度,故使经故使经200350回火后的断裂易于沿奥氏体晶界回火后的断裂易于沿奥氏体晶界发生。发生。如果断裂不是沿晶而是穿晶解理,则可以认为此时如果断裂不是沿晶而是穿晶解理,则可以认

16、为此时沿奥氏体晶界的偏聚不严重且沿晶内某晶面有碳化沿奥氏体晶界的偏聚不严重且沿晶内某晶面有碳化物析出,如析出物析出,如析出及及-碳化物,故断裂将沿晶内碳化碳化物,故断裂将沿晶内碳化朝薄片发生。朝薄片发生。23第一类回火脆性的防止第一类回火脆性的防止回火脆性对缺口韧度的影响回火脆性对缺口韧度的影响淬火并在淬火并在620回火的回火的5140钢,夏氏钢,夏氏V形缺形缺口冲击吸收功随温度的变化,一些试样回口冲击吸收功随温度的变化,一些试样回火温度快冷,另一些炉冷,缓冷的钢造成火温度快冷,另一些炉冷,缓冷的钢造成回火脆性回火脆性降低钢中杂质元素的含量降低钢中杂质元素的含量用用AlAl脱氧或加脱氧或加Nb

17、Nb、V V、TiTi等等元素细化奥氏体晶粒元素细化奥氏体晶粒加入加入MoMo、W W等减轻第一类回等减轻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合金元素火脆性的合金元素加入加入CrCr、SiSi调整发生第一类调整发生第一类回火脆性的温度范围回火脆性的温度范围采用等温淬火代替淬火加高采用等温淬火代替淬火加高温回火温回火24第二类回火脆性的主要特征第二类回火脆性的主要特征缓冷脆化与等温脆化缓冷脆化与等温脆化可逆型可逆型以冲击韧度的下降及冷脆转化温度的升高来以冲击韧度的下降及冷脆转化温度的升高来表示表示显微组织沿晶断裂显微组织沿晶断裂25第二类回火脆性的表示第二类回火脆性的表示冲击韧性冲击韧性K K的下降的下降回火脆性敏

18、感系数回火脆性敏感系数 K K/ / K K脆脆冷脆转化温度冷脆转化温度50%FATT50%FATT的升高的升高回火脆度回火脆度FATTFATTFATTFATT 50%FATT 50%FATT脆脆50%FATT50%FATT26影响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因素影响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因素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参数热处理工艺参数回火温度及时间回火温度及时间缓冷脆化与回火后冷速有关缓冷脆化与回火后冷速有关组织因素组织因素奥氏体晶粒度奥氏体晶粒度回火温度及回火后冷速对30CrMnSi钢冲击韧度的影响27化学成分对第二类回火脆的影响化学成分对第二类回火脆的影响杂质元素:杂质元素:P P、SnSn、SbSb、A

19、sAs、B B、S S等;等;钢中不含钢中不含NiNi、CrCr、MnMn、SiSi等合金元素时杂质元素的存在不会引起第二类等合金元素时杂质元素的存在不会引起第二类回火脆性,回火脆性,杂质元素含量在杂质元素含量在1010-5-51010-4-4数量级(质量分数)的范围即可引起脆化,数量级(质量分数)的范围即可引起脆化,杂质元素的作用大小与钢料成分有关。杂质元素的作用大小与钢料成分有关。促进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合金元素促进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合金元素NiNi、CrCr、MnMn、SiSi、C C等需与杂质元素同时作用等需与杂质元素同时作用杂质元素含量一定,此类合金元素含量越多,脆化愈严重。杂质元素含量一

20、定,此类合金元素含量越多,脆化愈严重。单一合金元素作用脆化能力单一合金元素作用脆化能力MnCrNiMnCrNi两种或以上同时存在脆化作用加强两种或以上同时存在脆化作用加强抑制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合金元素抑制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合金元素MoMo、W W、V V、TiTi加入量有最佳值加入量有最佳值稀土元素稀土元素LaLa、NbNb、PrPr等等28MoMo含量对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影响含量对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影响Mo含量对含量对P0.026-C0.3-Ni3-Cr1钢(质量钢(质量%)的)的FATT的影响的影响(500,1000h催化)催化)29回火温度及时间对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影响回火温度及时间对第二类回火脆

21、性的影响温度一定,随等温时间延长,温度一定,随等温时间延长, 50%FATT50%FATT升高,升高, FATT FATT增加。增加。550550以下,脆化温度愈低,以下,脆化温度愈低,脆化速度愈慢,能达到的脆脆化速度愈慢,能达到的脆化程度越大。化程度越大。550550以上,以上, 随等温温度升随等温温度升高,能达到的脆化程度下降。高,能达到的脆化程度下降。Cr3%-Mo钢的等温脆化动力学图钢的等温脆化动力学图30过时效现象过时效现象Mo含量对等温脆化过程的影响含量对等温脆化过程的影响等温脆化的等温时间进一步延长,有些钢的脆化程度反而减弱,出现过时效现象。不同Mo含量的某钢(C0.3-Si0.

22、25-Mn1.0-Cr1.0-P0.03 %质量分数)1200水淬后500 回火;含Mo超过0.2%脆化达到一定程度不再变化,提高Mo含量可以降低最大回火脆度,且随等温时间延长,已发生的脆化可能消失。31第二类回火脆性发生机理假设第二类回火脆性发生机理假设特征为晶界脆化特征为晶界脆化,与温度、时间有关,脆化动力学具与温度、时间有关,脆化动力学具有有C形曲线特征;与钢料化学成分密切有关;具有形曲线特征;与钢料化学成分密切有关;具有可逆性,原始组织为贝氏体与珠光体时也能发生脆可逆性,原始组织为贝氏体与珠光体时也能发生脆化。化。第二类回火脆性的脆化过程必然是一个受扩散控制第二类回火脆性的脆化过程必然

23、是一个受扩散控制的发生于晶界的的发生于晶界的,能使晶界弱化的与马氏体及残余能使晶界弱化的与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无直接关系的可逆过程。奥氏体无直接关系的可逆过程。可逆过程的两种可能情况:即溶质原子在晶界的偏可逆过程的两种可能情况:即溶质原子在晶界的偏聚与消失以及脆性相沿晶界的析出与回溶。聚与消失以及脆性相沿晶界的析出与回溶。32析出理论析出理论最早提出的是碳化物、氧化物、磷化物等脆性相沿晶界析出最早提出的是碳化物、氧化物、磷化物等脆性相沿晶界析出的理论。的理论。根据脆性相在根据脆性相在Fe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如如FeFe3C状态图中的状态图中的PQ线线)。在回火后

24、的缓冷过程中脆性相沿晶界析出而引起脆化。温度在回火后的缓冷过程中脆性相沿晶界析出而引起脆化。温度升高时,脆性相重新回溶而使脆性消失。升高时,脆性相重新回溶而使脆性消失。很好地解释回火脆的可逆性,也可以解释脆化与原始组织无很好地解释回火脆的可逆性,也可以解释脆化与原始组织无关的现象;关的现象;不足:不能解释等温脆化以及化学成分的影响,一直未能找不足:不能解释等温脆化以及化学成分的影响,一直未能找到与脆化对应的脆性相。到与脆化对应的脆性相。后提出在回火后的冷却过程中碳化物是在后提出在回火后的冷却过程中碳化物是在相内的位错线上相内的位错线上析出的。由于位错被微细的碳化物所钉扎,故使钢变脆。析出的。由

25、于位错被微细的碳化物所钉扎,故使钢变脆。33偏聚理论偏聚理论根据俄歇电子谱仪以及离子探针等探测表面极薄层化学成分,根据俄歇电子谱仪以及离子探针等探测表面极薄层化学成分,证明沿原奥氏体晶界证明沿原奥氏体晶界510的薄层内确实偏聚了某些合金的薄层内确实偏聚了某些合金元素及杂质元素,且杂质元素的偏聚与第二类回火脆性有良元素及杂质元素,且杂质元素的偏聚与第二类回火脆性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好的对应关系。平衡偏聚理论(平衡偏聚理论(Mclean)回火时由于内吸附而使杂质原子)回火时由于内吸附而使杂质原子偏聚于晶界,引起脆性。偏聚于晶界,引起脆性。不足:没有考虑合金元素的作用,仅仅含有杂质元素的碳钢不足:没有

26、考虑合金元素的作用,仅仅含有杂质元素的碳钢没有第二类回火脆性。没有第二类回火脆性。无法解释为什么无法解释为什么P含量低于溶解度时就能引起脆化。含量低于溶解度时就能引起脆化。34多元偏聚理论多元偏聚理论二重偏聚理论二重偏聚理论(capus)提出能促进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合金元素在奥氏体化时由于提出能促进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合金元素在奥氏体化时由于内吸附而偏聚于奥氏体晶界,之后在脆化温度回火时,由于合金元素与杂质原子内吸附而偏聚于奥氏体晶界,之后在脆化温度回火时,由于合金元素与杂质原子的亲和力大,故将杂质原子吸引至晶界而引起脆化。的亲和力大,故将杂质原子吸引至晶界而引起脆化。不足:不足:Mo也是内表面活性

27、物质,也应在奥氏体化时偏于晶界,且与杂质元素的也是内表面活性物质,也应在奥氏体化时偏于晶界,且与杂质元素的亲和力也很大,为甚么亲和力也很大,为甚么Mo不仅不促进脆化,反而能扼制脆化。对此不仅不促进脆化,反而能扼制脆化。对此capus等曾等曾作了解释。至今仍未能用实验方法证实合金元素在奥氏体化时的偏聚。作了解释。至今仍未能用实验方法证实合金元素在奥氏体化时的偏聚。三元固溶体的平衡偏聚理论(三元固溶体的平衡偏聚理论(Guttmann)提出铁、合金元素)提出铁、合金元素(Ni、Cr、Mn等等)与杂质元素与杂质元素(P、Sn、Sb、As等等)形成三元固溶体时的平衡偏聚。形成三元固溶体时的平衡偏聚。认为

28、合金元素是在回火时向晶界偏聚的,在偏聚的同时将杂质原予带至晶界引起认为合金元素是在回火时向晶界偏聚的,在偏聚的同时将杂质原予带至晶界引起脆化。由于合金元素与杂质元素之间的亲和力的不同,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脆化。由于合金元素与杂质元素之间的亲和力的不同,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亲和力不大时,杂质原子不能被带至晶界,故不会引起脆化;亲和力不大时,杂质原子不能被带至晶界,故不会引起脆化;亲和力适中,杂质原子被带至晶界,引起脆化;亲和力适中,杂质原子被带至晶界,引起脆化;亲和力很大,在晶内就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而析出,故能起净化作用而扼制回火脆亲和力很大,在晶内就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而析出,故能起净化作用而扼制回

29、火脆性的发生,性的发生,Mo就属于这种情况。近年来这一理论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就属于这种情况。近年来这一理论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5非平衡偏聚理论非平衡偏聚理论非平衡偏聚理论(非平衡偏聚理论(McMahon)在析出理论的基础)在析出理论的基础上得出的。上得出的。认为在脆化温度回火时沿晶界析出了认为在脆化温度回火时沿晶界析出了Fe3C。由于杂。由于杂质元素在质元素在Fe3C中的溶解度很小,故被排挤出中的溶解度很小,故被排挤出Fe3C而而偏聚于偏聚于Fe3C周围,从而引起脆化。周围,从而引起脆化。脆化后再在较高温度回火时由于杂质元素向脆化后再在较高温度回火时由于杂质元素向内部内部扩散以及部分碳化物

30、的回溶而使脆性消失。再次缓扩散以及部分碳化物的回溶而使脆性消失。再次缓冷时在冷时在相的其他界面新析出的碳化物又将排挤出相的其他界面新析出的碳化物又将排挤出杂质元素而引起脆化。杂质元素而引起脆化。36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防止降低钢中杂质降低钢中杂质加入奥氏体晶粒细化的元素加入奥氏体晶粒细化的元素加入适量遏制第二类回火脆的合金元素加入适量遏制第二类回火脆的合金元素避免在避免在450450650650范围内回火,范围内回火, 650 650以上回火后快冷以上回火后快冷亚温淬火或锻造余热淬火亚温淬火或锻造余热淬火真空回火加热保温后快冷:真空回火加热保温后快冷:真空回火炉采用充入气体在压力下快速循环冷却和热交换器设计真空回火炉采用充入气体在压力下快速循环冷却和热交换器设计采用导风板结构等使气流循环通畅,保证最佳冷速。采用导风板结构等使气流循环通畅,保证最佳冷速。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