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教育部版实验室生物性危害暨废弃物处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8774139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9.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3教育部版实验室生物性危害暨废弃物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103教育部版实验室生物性危害暨废弃物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103教育部版实验室生物性危害暨废弃物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103教育部版实验室生物性危害暨废弃物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103教育部版实验室生物性危害暨废弃物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3教育部版实验室生物性危害暨废弃物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3教育部版实验室生物性危害暨废弃物处理(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實驗室生物性危害暨廢棄物處理弘光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王俊欽 主任學習目標認識生物性危害的定義與特性了解生物性物質之傳播途徑學會生物危害的分級認識生物性危害預防與控制2大 綱單元1生物簡介1.1生物簡介1.2生物性危害的定義單元2生物性危害的來源與傳播途徑2.1來源2.2傳播途徑單元3生物性危害的影響3.1感染3.2過敏3.3中毒3.4其他單元4生物性危害的預防與控制4.1預防病原微生物之危險群分類一般預防原則(環境管理、人員管理)4.2控制消毒與滅菌生物安全櫃廢棄物處理3單元1 生物簡介生物分類非細胞生物病毒原核生物古細菌域(Archaea)真細菌域(Eubacteria)真核生物(真

2、核域)真菌界(Fungi)原生生物界(Protista或Protoctista)類似植物的藻類Photosynthetic(plant-like)protists:algae類似菌類的原生菌類absorptive(fungus-like)protists,無特別名稱類似動物的原生動物類ingestive(animallike)protists:protozoa植物界(Plantae)動物界(Animalia)微生物資料來源:維基百科5病毒 (Virus)20-300nm(1nm=10-9m)無完整細胞結構核酸+蛋白質外殼(外套膜)絕對寄生具專一性如:流行性感冒病毒(A、B、C型)、(H1N1)

3、新型流感病毒、SARS冠狀病毒、狂犬病毒、漢他病毒、愛滋病毒、口蹄病毒等6非細胞生物 流感與新型流感流感:A(全面大流行,較受重視)、B、C型其外套膜,由兩型表面糖蛋白所覆蓋,分別為具特異性的 血 凝 素 (Hemagglutinin, H)以 及 神 經 氨 酸 酵 素(Neuraminidase,N)的抗原,其核心為單股RNA。常見為H3N2,H1N1,H5N1(禽流感)H1N1新型流感InfluenzaA(H1N1)virus屬於A型流感病毒通常不會感染人類,但可能豬隻感染H1N1後,與禽流感或人流感之病毒基因混合重組人類接觸人傳人大流行。7古細菌域 (Archaea)生存於極端環境,如

4、深海、鹽湖、火山口等。細胞膜脂肪與細胞壁構造與真細菌不同。如嗜鹽菌、嗜熱菌、嗜酸菌等。http:/8原核生物真細菌域 (Bacteria)真細菌域真細菌域 (Bacteria)細胞結構0.5-1mx2-5m(1m=10-6m)獨立自主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肉毒桿菌、炭疽桿菌、大腸桿菌及肺結核桿菌等9原核生物細菌內毒素 (endotoxins)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外膜成份:脂多醣體(lipopolysacchride,LPS)細胞分解時釋放10原核生物細菌外毒素(exotoxins) 多來自革蘭氏陽性細菌蛋白質代謝物質由細菌體內釋出例如:破傷風桿菌、肉毒桿菌及白喉桿菌所產生的外毒素11

5、原核生物細菌內孢子(endospores) l功能細菌抵抗惡劣環境抗熱、乾燥、紫外線、化學物質l例如:炭疽桿菌 Bacillus anthracis 破傷風桿菌 Clostridium tetani12原核生物真菌 (Fungi)似植物體缺乏葉綠素本身酵素分解有機物包括:黴菌(mold)、酵母菌(yeast)(2-10m)與蕈類(mushrooms)(largersize)多細胞或單細胞結構13真核生物真菌毒素 (mycotoxins)l真菌的代謝產物l賦予一真菌超越其他真菌與細菌之競爭優勢l具細胞毒性;可破壞許多細胞結構如:細胞膜,並干擾重要生命程序如:RNA與DNA的合成l如:黃麴毒素、赭

6、(棕)麴毒素等14真核生物真菌孢子 (Fungal Spores)l有性孢子與無性孢子l功能散播及繁殖l性質抗性佳15真核生物圖圖1:Aspergillus sp.之分生孢子產孢細胞及串之分生孢子產孢細胞及串生分生孢子生分生孢子 http:/digiku.nmns.edu.tw/4images/details.php?image_id=44圖圖2:海生疫病菌屬:海生疫病菌屬Halophytophthora spinosa游走孢游走孢子囊子囊(zoosporangium)表面具有刺狀飾物表面具有刺狀飾物 http:/digiku.nmns.edu.tw/4images/postcards.php

7、?image_id=45原生生物界 (Protista或Protoctista)藻類Photosynthetic(plant-like)protists:algae似植物具葉綠體,可行光合作用原生菌類absorptive(fungus-like)protists,無特別名稱類似菌類吞噬有機物或分泌酵素,分解並吸收有機分子原生動物類ingestive(animallike)protists:protozoa最初的動物掠食或寄生如阿米巴原蟲、梨形鞭毛蟲、隱孢子蟲、瘧原蟲16 高等植物食用、吸入或接觸植物或其產物吸入:花粉熱風媒花花粉過敏原與過敏抗體IgE結合組織胺、發炎介質過敏性鼻炎及過敏性結膜炎

8、接觸:乳膠過敏乳膠蛋白皮膚癢、起水泡等過敏性皮膚炎1997年:台大醫院:6.8%1998年:中部醫院:8.25%17杉木豕草高等動物來源:寵物或實驗動物鼠、兔、貓、狗、猴等造成風險的途徑與方式:動物咬傷皮屑寄生於寵物身上的節肢動物人畜共同傳染病18節肢動物19節肢動物 蝨蜱蚤蟎蟑螂宿主人類、狗等人類、狗等人類、鼠、貓等傳播方式 叮咬排泄物、軀殼的碎片蜱蚤蟎蟑螂粒徑大小與停留時間飛沫由患者噴出至空氣中,在空氣中沈降至地面所需的時間(20,1atm)粒徑(m)時間沈降速度(cm/s)1078min0.352025min0.075114Hr0.0030.120day0.00008720粒徑大小與停留

9、時間不同粒徑的水滴完全揮發所需時間(溫度對其影響不大)(RH:50)(RH:80)粒徑(m)時間(sec)100.1550.0210.0017粒徑(m)時間(sec)100.37550.0510.00432122生物安全主要著重在如何避免因人為利用、操控、運輸,或因交易農、漁、畜產作物、野生物或微生物,而導致感染性病原、入侵種、基因改造生物、基因改性活體及其產製品,危害生物多樣性與人類之健康福祉。生物性危害的定義生物性危害(BiologicalhazardsorBiohazards)由生物性危害物質所造成的傷害即為生物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物是指所有會造成健康影響的生物(或其產生不具活性的產物)。

10、這些危害物質包含植物、節肢動物、鼠類和其他動物、真菌、細菌、病毒以及毒素和過敏原等。Abiologicalhazardsorbiohazardsarealloftheformsoflife(aswell as the nonliving products they produce) that can causeadversehealtheffects.Thesehazardsareplants,insects,rodents,andotheranimals,fungi, bacterial, viruses, and a wide variety of toxins andallergens.

11、(Yassietal.,2001)23資料蒐集24252627282930單元2 生物性危害的來源與傳播途徑生物性危害的來源1.宿主:受感染的人或動物宿主:受感染的人或動物F人:肺結核、流感、腸病毒F動物:狂犬病、狂牛症2.環境中之病原:F 花粉F 黴菌F 污染水體中的退伍軍人菌32危害進入人體的途徑吸入吸入(Respiratory tract)肺結核、流感、麻疹食入食入(GI tract)受污染之食物:傷寒、霍亂、A型肝炎經由皮膚經由皮膚(Skin)或黏膜或黏膜(Mucous membrane)血吸蟲病、砂眼、血液傳播的疾病33生物性危害之傳播途徑間接傳播飛沫dropletsex:流感、腸病

12、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直接傳播吸入空氣airborneex:肺結核、麻疹341a.宿主吸入生物性危害之傳播途徑機械性傳播(mechanicaltransmission)病原僅機械性地被帶往傳染部位,如:蒼蠅生物性傳播(biologicalvector-bornetransmission)病原需在病媒體內成長繁殖後才能傳播,如:蚊子親吻食入直接傳播間接傳播媒介物受污染之物品 ex:衣物、床單水:霍亂、傷寒食物:腸病毒、A型肝炎病媒351b.宿主食入性行為、垂直感染、咬傷、接觸Ex:梅毒、愛滋病、香港腳、 B型肝炎間接傳播直接傳播皮膚黏膜體液血液尖銳物(針器、刀械):B型肝炎輸血:B型肝炎、愛滋病病

13、媒(蚊子):登革熱、瘧疾生物性危害之傳播途徑361c.宿主皮膚、黏膜 黴菌 花粉 寄生蟲 細菌 食入媒介物(污水體、受污染的食物) ex:黃麴毒素、霍亂空氣 ex:花粉熱、 退伍軍人症皮膚黏膜吸入穿透、傷口、接觸ex:血吸蟲病、破傷風37生物性危害之傳播途徑2.環境中之病原單元3 生物性危害的影響生物性危害感染(Infection):生物體在人體內生長繁殖所致(如:流行性感冒、麻疹、肺結核)過敏(Allergy):生物體以過敏原角色經重覆暴露致使人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所致(如:過敏性肺炎、氣喘、過敏性鼻炎)中毒(Toxicosis):暴露於生物體所產生之毒素(細菌內毒素、細菌外毒素、真菌毒素)所

14、致(如:發燒、發冷、肺功能受損)其他:如心理恐慌等394041心理恐慌單元4 生物性危害的預防與控制病原微生物之分類依其危險性為基礎(依據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3年6月增修版之基因重組實驗守則)43第一級危險群 (Risk group 1, RG1)微生物與健康成人疾病無關之微生物例如:1.病毒重組不含潛在致癌基因,且無輔助病毒存在下進行培養之第一型至第四型腺病毒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virus)2.細菌不產生內孢子的地衣芽孢桿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非病原性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li-k12)44此類微生物很少引起人類嚴重疾病,且通

15、常有預防及治療的方法。例如:1.病毒第1-4型登革熱病毒(Dengue virus serotype 1-4)A-E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E virus)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A及B型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es type A & B)2.細菌(含披衣菌)腸致病性、腸致毒性、腸侵襲性及攜帶有K1抗原的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第二級危險群 (Risk group 2, RG2)微生物45此類微生物很少引起人類嚴重疾病,且通常有預防及治療的方法

16、。例如:3.真菌 新型隱球菌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馬菲氏青黴菌 (Penicillium marneffei)4.寄生蟲 人類鉤蟲 (Ancylostoma human hookworms)吸蟲(Heterophyes)蟯蟲(Enterobius)第二級危險群 (Risk group 2, RG2)微生物(續)46此類微生物可引起人類嚴重或致死疾病,可能有預防或治療方法。例如:1.病毒與變性蛋白(Prions)傳染性海綿狀腦病,俗稱狂牛症(Transmissibles pongioform encephalopathies,TME)漢他病毒(Hantavirus

17、)第1型及第2型人類後天免疫缺陷病毒(HIVtype1&2)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第三級危險群 (Risk group 3, RG3)微生物47此類微生物可引起人類嚴重或致死疾病,可能有預防或治療方法。例如:2.細菌(含立克次氏菌)結核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貝氏考克斯菌(Coxiella burnetii)3.真菌 粗球黴菌(Coccidioides immitis) 莢膜組織胞漿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 非洲型莢膜組織胞漿菌(H. capsulatum var. duboisii)第三級危險群 (Ri

18、sk group 3, RG3)微生物(續)48第四級危險群 (Risk group 4, RG4)微生物可引起人類嚴重或致死的疾病,通常無預防及治療方法。例如:病毒沙狀病毒(Arenaviruses)崩芽病毒(Bunyaviruses)絲狀病毒(Filoviruses,ex:Ebolavirus,Marburgvirus)泡疹病毒(Herpesviruses)副黏液病毒(Paramyxoviruses)49危險群微生物與生物安全之對照表危險群生物安全等級實驗室類型實驗室操作規範安全設備第一級第一等級(P1)基礎教學、研究優良微生物學技術無,開放式工作檯第二級第二等級(P2)初級衛生服務、診斷

19、服務、研究優良微生物學技術加上防護衣、生物危害標誌開放式工作檯加上防止氣霧外流之生物安全櫃第三級第三等級(P3)特殊診斷服務、研究同第二等級加上特殊防護衣、進入管制及定向氣流生物安全櫃及(或)其他所有實驗室工作所需要之基本防護裝備第四級第四等級(P4)具危險性病原體同第三等級加上氣密門、出口淋浴及廢棄物之特殊處理三級生物安全櫃或二級生物安全櫃並穿著正壓防護衣、雙門高壓蒸氣滅菌器(穿牆式)及經過濾之空氣50生物安全資料表MATERIALSAFETYDATASHEET-INFECTIOUSSUBSTANCES(BSDS)http:/www.phac-aspc.gc.ca/msds-ftss/ 第四

20、部分:生存力抗藥性對殺菌劑的易感性物理環境耐受度離體環境存活力第五部分:醫療醫療監控急救及治療施打疫苗預防方法第六部分:實驗室危害相關實驗室感染檢體來源主要危害特殊危害第一部分:感染性物質 名稱 同義名 特性第二部分:健康危害 致病力 流行病學 宿主範圍 感染劑量 傳播方式 潛伏期 傳播力第三部分:散播性 帶菌者 動物疾病 傳染媒介第七部分:建議預防措施 防護需求 個人防護具 其他預防措施第八部分:處理資訊 洩漏 廢棄 儲存第九部分:其他資訊 準備日期 準備單位51範例525354生物性危害一般預防原則 l環境管理l人員管理55環境管理清除污染源(最重要的預防管理項目)維持環境清潔與衛生並定期

21、消毒控制環境濕度空氣品質管理56空氣品質管理機械通風系統整體換氣:氣流型態與流向局部排氣:生物安全櫃空氣清淨裝置高效率過濾濾材(HEPAfilter)殺菌設備負壓環境設計隔離病房、第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BSL-3)57人員管理加強個人衛生(例如:洗手)注意個人健康管理(例如:施打B肝疫苗)遵守標準微生物操作守則使用個人防護設備(最後一道預防管道)穿著實驗衣佩戴手套及防護口罩58標準洗手步驟1.濕: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2.搓:擦上肥皂或洗手液,兩手交叉並互相摩擦,兩手搓揉手掌及手背,作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此動作至少須20秒。3.沖:用清水將雙手沖洗乾淨。4.捧:捧水將水龍頭淋洗乾淨。5.擦:用擦

22、手紙、乾淨的毛巾或手帕將手擦乾。建議加圖片59標準微生物操作原則實驗進行中的門禁管制工作前後必須洗手工作前後消毒工作檯面減少噴濺及氣霧的產生禁止工作時飲食、吸菸、處理隱形眼鏡及化妝禁止以口吸取任何實驗相關液體使用耐用、防漏密閉、可滅菌之容器盛裝實驗相關物品使用防穿刺、防漏密封之容器運送尖銳物品與檢體高溫高壓滅菌處理培養物及相關的感染性廢棄物60減少噴濺的產生未加蓋試管或容器中的液體在振盪過程中,容易產生噴濺和細小液滴而造成危害資料來源:WHO & DIH, http:/www.apbtn.org/apbtn/trainingMaterials.html611.以戴手套的右手抓住近手腕處左手手套

23、的外面,將手套翻轉脫下。2.用脫下手套的左手插入右手套內,以外翻的方式脫下右手手套。注意事項:1.整個過程中以不碰觸手套外側為原則,即手套對手套、皮膚對皮膚的方式進行。2.當手套很髒時,應先以清水清洗過後再脫除。3.脫除的手套須置於生物廢棄物處理桶(袋)中。標準脫除手套步驟62消毒與滅菌63消毒與滅菌名詞定義:消毒(disinfection):使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殺菌,但未必能殺死內孢子。滅菌(sterilization):摧毀或去除所有等級微生物和其內孢子的過程。滅菌及消毒之清潔:灰塵、污物以及有機物是為生物棲身之所,並可能影響殺菌劑之殺菌作用,必須經過預先清潔才能實現消毒及滅菌之目的。64化

24、學性方法(一)酒精消毒法消毒原理:75%酒精可使病原體蛋白質凝固,達到殺菌效果;95%酒精會使菌體外層產生一層保護莢膜,而影響消毒效果。注意事項:可有效消滅細菌營養體、真菌和含脂病毒,但對內孢子無效,對無外套膜病毒(如:腸病毒)效果不穩。長期和重複使用後也可能對橡膠或部分塑膠造成退色、膨脹、硬化和破裂。簡易配製方法為3份95%酒精加1份水,稀釋後濃度為71.25%。65化學性方法(二)氯液消毒法消毒原理:使菌體產生氧化作用。注意事項:若是含5%次氯酸鈉,建議以1:100稀釋。也就是1份漂白水加99份的冷水作為表面消毒。漂白水會刺激黏膜、皮膚和呼吸道,且會在光或熱下分解,並容易與其他化學物質(如

25、:鹽酸)起反應,產生有毒氣體。66物理性方法()紫外線照射消毒原理:波長254nm的紫外線會使細胞的DNA發生變化,造成喪失繁殖的能力。注意事項:紫外線的穿透度極低,無法消毒到物品的背面或內側。消毒時間約20分鐘以上,依菌種而異,對孢子及芽孢殺菌效果差。對人體細胞有破壞作用。67物理性方法(二)高壓蒸氣滅菌法滅菌原理:利用高壓高熱的水分子均勻滲透入,使病原體受熱、濕的作用,使蛋白質凝固變性,可消滅所有微生物。注意事項:不適用於不耐熱或不耐濕之物品。操作條件:-134,3min-126,10min-121,15min-115,25min如果生物醫療廢棄物經高溫高壓滅菌後要當作一般事業廢棄物處理時

26、,則高溫蒸氣滅菌法需依照衛生署公告的條件進行68物理性方法(三)光觸媒消毒原理:在受光激發後,於觸媒(二氧化鈦)表面產生活性位置以進行光催化反應。注意事項:需使用紫外光(=365nm),才能激發二氧化鈦產生並產生具強氧化還原力的自由基。微生物需接觸到光觸媒表面才能起反應,殺菌時間要30分鐘以上。紫外線不能直接照射到人體的肌膚,眼睛不可直視。69生物安全櫃70生物安全櫃(Biosafety Cabinet, BSC) vs. 無菌操作台lBSC利用乾淨之負壓層流空氣來隔絕其內部空氣外洩主要目的:保護使用人及實驗室,順便保護產品l依防護效能:ClassI:不常見ClassII:較常見A.應有NSF

27、/ANSI49-2007(美規)/BSEN12469:2000(歐規)認證B.分類及效能排序:A1,A2(原B3),B1,B2ClassIII:生物安全等級第4級適用l正壓無菌操作台:保護產品,空氣會外洩Class II A271正壓無菌操作台非生物安全櫃,空氣往外吹,無保護使用者功能UV燈開啟期間需遮光(通常是用布幕)上方初級濾網應定期自行更換(例:每500hr)氣流方向72Class II 生物安全櫃使用注意事項原則不應在操作台面上使用明火:會影響層流氣流不應遮住排氣篩網:會影響層流氣流使用時玻璃窗應下拉至定位(約20cm),不能過高上方開口為濾清空氣出口,不可遮住,應常清理開UV燈時要拉

28、下玻璃窗,此玻璃窗可遮蔽UVTypeA1操作台面下方有初級濾網,可自行定期更換HEPA濾網應定期由專人更換防護效能應每年定期驗證73生物醫療廢棄物暫存與管理 (血液、細胞組織檢體、動物)742024/7/2674生物醫療廢棄物之定義衛生保健廢棄物(Healthcarewaste):WHO從衛生保健機構產生的廢棄物,包括診斷、治療、預防、復健以及相關研究行為所產生的廢棄物。生物醫療廢棄物(Biomedicalwaste):台灣指醫療機構、醫事檢驗所、醫學實驗室、工業及研究機構生物安全等級第二級以上之實驗室、從事基因或生物科技研究之實驗室、生物科技工廠及製藥工廠,於醫療、醫事檢驗、驗屍、檢疫、研究

29、、藥品或生物材料製造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包括:基因毒性廢棄物、廢尖銳器具、感染性廢棄物。75生物醫療廢棄物之處理流程包括三大步驟貯存、清除及處理貯存之前須先做好收集、分類、包裝及標誌76生物醫療廢棄物之分類及貯存方式可燃性醫療廢棄物以紅色可燃容器密封貯存,並標示生物醫療廢棄物標誌;其於常溫下貯存者,以一日為限,於攝氏五度以下冷藏者,以七日為限,攝氏零度以下冷凍者,以三十日為限。不可燃性醫療廢棄物以不易穿透之黃色容器密封貯存,並標示生物醫療廢棄物標誌;該項廢棄物須進行滅菌處理。(貯存時間、溫度及生物醫療廢棄物標誌,應標示於容器明顯處)77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醫療機構事業廢棄物管理作業參考手冊(

30、97年版)78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醫療機構事業廢棄物管理作業參考手冊(97年版)79含感染性物質之廢棄物需滅菌後以事業廢棄物丟棄(如手套、拋棄式離心管、採血管等)消毒或高溫高壓滅菌後重複使用的污染 (有潛在感染性) 材料(如血清瓶、玻璃吸量管)80使用加蓋不會滲流之容器可用金屬或高密度塑膠容器 針頭、刀片等拋棄式銳器需棄置於加蓋且防穿刺之硬殼容器中可燃性廢棄物不可燃性廢棄物消毒或高溫高壓滅菌後重複使用的污染(有潛在感染性) 材料Ex.1.操作RG1及一般細胞培養使用的吸量管,需浸泡消毒液後再行清洗2.操作RG2以上的感染性材料,玻璃吸量管或血清瓶等重複用之材料在操作過程中可先浸泡消毒液,並經

31、高溫高壓滅菌後再清洗。任何高溫高壓滅菌後重複使用的污染 (有潛在感染性) 材料不應事先清洗任何必要的清洗、修復必須在高壓滅菌或消毒後進行。垂直浸泡(無法全部浸泡到)不不理理想想水平浸泡(卸下吸量管前先吸消毒液,再將其全部浸泡到消毒盒中)0.5% 漂白水81動物屍體之暫存與處理動物房舍中必須設置容量充足的冷藏設備以暫時貯存屍體。屍體由冷凍庫取出後需先解凍再予焚化以避免燃燒不完全及浪費燃料。解凍時亦須在適當的場所,以避免解凍水之污染(防漏容器)。無害性動物屍體,直接做掩埋處理或焚化;感染性的動物屍體應該以裝載生物危害物質的塑膠袋妥善包裝,經高溫高壓滅菌後,再以一般處理無害性動物屍體方法貯存、掩埋或

32、焚化。放射性動物屍體,應以裝載放射性物質的塑膠袋妥善包裝,利用專用烘箱,以60-70將屍體水分烘乾,為避免烘乾過程產生惡臭,可利用微波爐加熱使水分分離。經乾燥後的動物屍體可依廢棄放射性材料處理。82直接焚燒的生物性污染材料或滅菌完焚燒的污染材料(如無害性動物或感染性動物的器官或屍體)83國內一般學術機構實驗室廢棄物處理現況參考來源: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科技研究發展計畫 , BSL2實驗室安全設施調查( IOSH99-H999)管制、除污與廢棄物管理不備有BSC(BSL1)(N=121)備有BSC(BSL2)(N=161)感染性廢棄物進行適當分類並使用正確容器儲存7461.2%13

33、684.5%感染性廢棄物棄置清運前進行滅菌處理10385.1%15193.8%84國內一般學術機構實驗室廢棄物處理現況(續)未使用防漏容器、未加蓋未使用可耐高溫高壓之生物醫療廢棄物垃圾袋85參考來源: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科技研究發展計畫 , BSL2實驗室安全設施調查( IOSH99-H999)未使用防漏容器、未加蓋致 謝長庚大學呼吸照護學系長庚大學呼吸照護學系 萬國華老師萬國華老師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趙馨老師趙馨老師中國醫藥大學口腔衛生學系中國醫藥大學口腔衛生學系 林文海老師林文海老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檢驗中山醫學大學醫學檢驗暨暨生物技術學系生物技術學系 林克亮老師林克亮老師台大環境衛生研究所台大環境衛生研究所 張慧嫺小姐張慧嫺小姐協助本教材之製作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