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中的作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8743127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中的作用(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第五章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授课: 林 高注意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生活现象 枯草杆菌以水果枯草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物获取物取物质和能量,和能量,导致水致水果腐果腐烂。腐烂的梨腐烂的梨枯草杆菌枯草杆菌 枯草杆菌使梨腐烂枯草杆菌使梨腐烂,它与水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果有怎样的关系?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植物植

2、物动物动物植物遗体植物遗体动物遗体动物遗体生物遗体生物遗体(复杂的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真菌和细菌真菌和细菌思考:1 1、细菌和真菌在物菌和真菌在物质循循环中起什么作用?中起什么作用?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2 2、细菌和真菌是怎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生活的? 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属异养型生物。电镜下的链球菌(颜色经人工处理)扁桃体炎上鄂扁桃腺里的细菌活跃引起的发炎,称作扁桃炎。猩红热猩红热是由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丹毒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主要是链球菌从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入侵所致。足癣臂癣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与动植物共生 细菌

3、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什么是共生现象?地衣( )( )提供(提供( )提供(提供( )真菌真菌藻类藻类有机物有机物水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豆科植物的根瘤( )( )提供(提供( )提供(提供( )植物植物根瘤菌有机物有机物含氮物质含氮物质有无根瘤菌拌种的豌豆无根瘤菌拌种的豌豆有根瘤菌拌种的豌豆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原因是什么?根瘤菌有固氮作用,使土壤中含氮量增高,促进植物的生长。菌类与动物共生小结: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

4、质循环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三.与动植物共生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呢?一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有利,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不利,还有些细菌、真菌与动植物互利共生。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2、能够使梨和香蕉腐烂的细菌是()A、链球菌B、枯草杆菌C、根瘤菌D、曲霉CB3、大部分的细菌和真菌属异养生物,其原因是()A、进行有氧呼吸B、进行无氧呼吸C、不能直接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4、豆科植物的根瘤是由哪两种生物共同生活所形成的?()A、根瘤菌和植

5、物根部B、藻类与真菌C、藻类与细菌D、原生动物与根CA 小猫把小猫把鱼埋在土里,埋在土里,过一段日子,小猫再挖开泥土,一段日子,小猫再挖开泥土,鱼不不见了,你能告了,你能告诉小猫,小猫,这是怎么回事是怎么回事吗?这种种现象象对自然界有何意自然界有何意义?鱼被被细菌和真菌分解了。菌和真菌分解了。这种种现象象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的循环起起重要作用。重要作用。1、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3、找出每个方案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找出每个方案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方案操作实验组/对照组方案1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方案2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方案3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灭菌后接种放在无菌条件下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目的: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4、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方案3更能说明问题。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方案3的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四、新课程学习辅导P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