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备考锦囊一 牢记5大类规范答题术语——一分不丢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8740394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备考锦囊一 牢记5大类规范答题术语——一分不丢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备考锦囊一 牢记5大类规范答题术语——一分不丢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备考锦囊一 牢记5大类规范答题术语——一分不丢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备考锦囊一 牢记5大类规范答题术语——一分不丢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备考锦囊一 牢记5大类规范答题术语——一分不丢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备考锦囊一 牢记5大类规范答题术语——一分不丢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备考锦囊一 牢记5大类规范答题术语——一分不丢课件 新人教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二二部部分分 常见太阳用语:太阳辐射、太阳活动、黑子、常见太阳用语:太阳辐射、太阳活动、黑子、耀斑、太阳辐射总量。耀斑、太阳辐射总量。 常见地球用语:自转、公转、远日点、近日点、常见地球用语:自转、公转、远日点、近日点、太阳日、恒星日、回归年、恒星年、正午太阳高度、太阳日、恒星日、回归年、恒星年、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黄赤交角。昼夜长短、黄赤交角。(1)(1)出现错别字。耀斑两个字最易出错。出现错别字。耀斑两个字最易出错。(2)(2)理解不到位,运用错误。如将恒星日说成太阳日,理解不到位,运用错误。如将恒星日说成太阳日, 把把“昼夜现象昼夜现象”混同混同“昼夜长短昼夜长短”。(3)(3)

2、概念混淆。将概念混淆。将“远日点远日点”和和“近日点近日点”混淆,将混淆,将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和和“太阳活动太阳活动”混淆。混淆。(4)(4)描述不准确。将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描述描述不准确。将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描述 成成“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009(2009浙江高考浙江高考) )读图,完成下题。读图,完成下题。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4(4分分) ) 送检样卷送检样卷 得分得分 _0 0分分_ 失分原因失分原因 本题失分的原因有两点:本题失分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对极昼极夜的范围

3、描述不准确。只说了北极圈以北地一是对极昼极夜的范围描述不准确。只说了北极圈以北地区而忽视了北极圈上。区而忽视了北极圈上。 二是对极昼极夜的原因剖析不到位。产生极昼极夜的原因二是对极昼极夜的原因剖析不到位。产生极昼极夜的原因有两点: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的影响,少一点都不能准有两点: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的影响,少一点都不能准确说明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确说明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规范解答:规范解答:66.566.5N N及其以北地区。及其以北地区。(2(2分分) )原因:黄赤交角为原因:黄赤交角为23.523.5,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消失。,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消失。(2(2分分) ) 常见地形用

4、语: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常见地形用语: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常见地势用语:地面平坦、高低不平、由常见地势用语:地面平坦、高低不平、由XX(XX(方位方位) )向向XX(XX(方位方位) )倾斜。倾斜。 常见地质用语:地壳、岩石圈、岩层、地质构造、背常见地质用语:地壳、岩石圈、岩层、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斜、向斜、断层、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1)(1)概念不清。比如将概念不清。比如将“地壳地壳”和和“岩石圈岩石圈”混淆。混淆。(2)(2)不能正确区别地形和地势用语。比如往往将不能正确区别地形和地势用语。比如往往将“我国西我国西高东低高东低”说成是地

5、形特点,描写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说成是地形特点,描写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叙述为叙述为“地面平坦地面平坦”。(3)(3)语言口语化。在解释语言口语化。在解释“向斜成山向斜成山”时,叙述为时,叙述为“向斜向斜的中间部分由两侧岩石挤压变得很结实,不容易被侵的中间部分由两侧岩石挤压变得很结实,不容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蚀而成为山岭”,没有使用,没有使用“槽部槽部”“”“岩层岩层”等专业等专业术语。术语。 (2011 (2011浙江高考浙江高考) )图甲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乙图甲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为图甲中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题。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题。甲地是我国甲地是我国

6、“西气东输西气东输”重要的气源地,说出形成气重要的气源地,说出形成气源地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源地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6(6分分) ) 送检样卷送检样卷 样卷一:样卷一: 得分得分 _3 3分分_样卷二:样卷二: 得分得分 _3 3分分_ 失分原因失分原因 本题失分的原因有两点:本题失分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没有紧扣地质构造的关键信息,答成构造地貌。一是没有紧扣地质构造的关键信息,答成构造地貌。 二是不能根据层理结构来判断沉积岩,而是简单地二是不能根据层理结构来判断沉积岩,而是简单地把图例内容写到答案上。把图例内容写到答案上。规范解答:规范解答:向斜构造、沉积岩。向斜构造、沉积岩。(6(6分

7、分) ) 常见天气用语:天气晴朗、阴雨、大风、降温、天气常见天气用语:天气晴朗、阴雨、大风、降温、天气转晴、多连续性降水、暴雨等。转晴、多连续性降水、暴雨等。 常见气候用语:终年高温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常见气候用语:终年高温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大等。寒冷干燥、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大等。 主要气候名称: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主要气候名称: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海洋性气候等。(1)(1)天气用语和气候用语相混。天气用语和气候用语相混。(2)(2)气候用语表述不当。如气候用语表述不当。如“高温多雨高温多雨”一词在

8、应用时要一词在应用时要 注明是注明是“终年终年”高温多雨,还是高温多雨,还是“夏季夏季”高温多雨。高温多雨。(3)(3)气候类型名称与自然带、植被类型相混。如将气候类型名称与自然带、植被类型相混。如将“热带热带雨林气候雨林气候”误写为误写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或或“热带雨林带气候热带雨林带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误写为误写为“热带热带荒漠气候荒漠气候”。(4)(4)气候类型名称不准。如气候类型名称不准。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误写成误写成 “温带海洋气候温带海洋气候”。(5)(5)口语化。如口语化。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冬

9、季低温少雨”答成答成 “夏天高温多雨,冬天温度不高,下雨不多夏天高温多雨,冬天温度不高,下雨不多”等。等。 (2010 (2010上海高考上海高考)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3(3分分) ) 送检样卷送检样卷 得分得分 _2 2分分_ 失分原因失分原因 本题失分的原因有两点:本题失分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气候用语表述不当。把一是气候用语表述不当。把“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没有没有注明注明“常年常年”这一关键限制词而失掉这一关键限制词而失掉0.50.5

10、分。分。 二是过于口语化。把二是过于口语化。把“干旱少雨干旱少雨”答成降水不是很多;把答成降水不是很多;把“降温减湿降温减湿”答成答成“使天气变冷,降水减少使天气变冷,降水减少”而失掉而失掉0.50.5分。分。规范解答:规范解答: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少雨;(1(1分分) )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1(1分分) )东部大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响。(1(1分分) ) 常见地表水用语:淡水资

11、源、河川径流、冰川融常见地表水用语:淡水资源、河川径流、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 常见水循环用语: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常见水循环用语: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地表径流、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上内循环、地表径流、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 常见洋流用语:风海流、季风洋流、寒流、暖流、常见洋流用语:风海流、季风洋流、寒流、暖流、渔场、增温增湿、降温减湿。渔场、增温增湿、降温减湿。(1)(1)混淆不同概念。将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补给方式混淆不同概念。将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补给方式 “季节性积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叙述为叙述为“冰雪融水冰雪融水”。(2)(2)叙述不

12、严密。在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中,将相叙述不严密。在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中,将相 对于对于“原污染海域来说,污染程度会降低原污染海域来说,污染程度会降低”,简单,简单 地描述为地描述为“降低污染程度降低污染程度”。(3)(3)口语化严重。将口语化严重。将“河川径流的变化河川径流的变化”通俗地表达为通俗地表达为 “河流水量的变化河流水量的变化”(2010(2010天津高考天津高考)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1)图中右江的流向为图中右江的流向为_,判断的依,判断的依 据是据是_。(6(6分分) )(2)(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广西河流径

13、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 因。因。(6(6分分) ) 得分得分 _0 0分分_ 送检样卷送检样卷 得分得分 _2 2分分_ 失分原因失分原因 本题失分的原因有三点:本题失分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审题不仔细,误将右江看成整个河流,导致一是审题不仔细,误将右江看成整个河流,导致方向判断错误。方向判断错误。 二是不知道从地势高低上判断河流流向,胡乱捏二是不知道从地势高低上判断河流流向,胡乱捏造答案。造答案。 三是对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的叙述不完整,三是对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的叙述不完整,导致失分。导致失分。规范解答:规范解答:(1)(1)自西北向东南自西北向东南(3(3分分) )右江

14、流域地势自西北向东右江流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南降低(3(3分分) )(2)(2)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化大。(6(6分分) ) 常见农业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土壤、常见农业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气候气候( (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水源、水源( (灌溉水源灌溉水源) )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科

15、技、工业基础等。科技、工业基础等。 常见工业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位置、土地、水源常见工业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位置、土地、水源等。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等。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资金、地价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力、技术、资金、地价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等。件等。 常见城市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常见城市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

16、宗教、等。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科技、旅游等。(1)(1)混淆概念。农业自然区位因素中的光照和热量、降水和混淆概念。农业自然区位因素中的光照和热量、降水和水源是最易混淆的两种概念。对农作物生长或品质影响较水源是最易混淆的两种概念。对农作物生长或品质影响较大的是大的是“日较差日较差”,而不是,而不是“年较差年较差”。(2)(2)思路不全面,造成答案不完整。涉及区位因素分析的问思路不全面,造成答案不完整。涉及区位因素分析的问题,一般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回答,有的考生往题,一般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回答,有的考生往往只答一个方面,造成思路不完整,而造

17、成失分。往只答一个方面,造成思路不完整,而造成失分。(3)(3)语言过于口语化,缺少地理术语色彩。语言过于口语化,缺少地理术语色彩。“某居住地某居住地”该该用用“聚落聚落”表达,把表达,把“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表述成表述成“小麦种植小麦种植业业”。 (2011 (2011广东高考广东高考) )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完成下题。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 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意

18、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原因。(6(6分分) ) 送检样卷送检样卷 得分得分 _4 4分分_ 失分原因失分原因 本题失分的原因有两点:本题失分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审题不清,没有针对一是审题不清,没有针对“那不勒斯市那不勒斯市”的条件分析。的条件分析。 二是语言空泛,只照搬一般思路,没有结合题目具体二是语言空泛,只照搬一般思路,没有结合题目具体条件。那不勒斯市紧靠沿海,优良港口多,有便利的海运条件。那不勒斯市紧靠沿海,优良港口多,有便利的海运优势。优势。规范解答:规范解答:优良的港口;廉价的海运;较高的技术。优良的港口;廉价的海运;较高的技术。(6(6分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