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0 地理(第2课时)课件(选修)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8739711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0 地理(第2课时)课件(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0 地理(第2课时)课件(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0 地理(第2课时)课件(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0 地理(第2课时)课件(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0 地理(第2课时)课件(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0 地理(第2课时)课件(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0 地理(第2课时)课件(选修)(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整合突破专题整合突破第一部分专题十选修地理专题十选修地理第第2课时课时考考点点二二课课堂堂巩巩固固复复习习练练案案命题解读考点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治理命题解读1近五年在本专题命题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问题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两大考点,以综合题为主,分值为10分,试题难易程度中等。2侧重考查重大环境问题或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图表资料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复习时一定让学生理清环境问题形成的机理及解决的措施。1(2017全国卷)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

2、发现了柽柳幼苗。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答案】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解析】据材料可知,柽柳种子多,移栽易成活,繁殖快;东北引种的柽柳,生长良好,柽柳容易侵占当地植物的生存空间;柽柳侧向枝条多,会妨碍乔木幼苗生长,致使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使森林结构发生变化;一些植食动物因食物链遭到破坏而数量减少。2(2017全国卷)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

3、,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解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好的原因可从植被的结构、植被类型、根系作用等角度分析。3(2017全国卷)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4、。【答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解析】人为砍伐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经济作物之后,植被种群密度下降,树种单一,涵养水源功能和蒸腾作用减弱,所以湿度下降。1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 一方面通过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判断出环境问题,一般从生态和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两方面考虑,具体而言,生态破坏有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和草地破坏等问题,而环境污染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另一方面还可以结合当地的环境特征分析,如山区可

5、能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破坏等问题严重,农村地区以生态破坏为主,城市则以环境污染为主。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1)自然原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人为原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污染要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生态破坏要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捕捞、过

6、度砍伐森林、交通工程建设不当、开矿、水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等方面考虑。3后果与危害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一方面可从在威胁区域生态平衡、危害人体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分析。另一方面还可从其带来的具体的问题及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1)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而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2)生态破

7、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互不干涉的平衡调节功能;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管理等。(3)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方法技巧1分析某生态问题成因的思路(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大小、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堆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主要包括当地的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8、2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对策分析思路(1)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原因的思路分析分析主要的人类活动,找出污染来源。分析污染形成的环境因素,如水体的自净能力、地形的封闭程度、大气的稳定程度、热量条件等。(2)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措施的思路分析1(2017陕西汉中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完成问题。中国国土资源部在2005年至2013年进行了一项调查,全国有30万到50万公顷土壤受到了污染。造成土壤污染的各种原因中包括工厂的有毒废弃物的排放、污水灌溉或过度使用杀虫剂等。土壤污染对环境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下图为某厂污染造成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图。注

9、:污染羽是指污染物随地下水移动从污染源向周边移动和扩散时所形成的污染区域。指出A厂土壤污染造成人群健康风险的途径并提出防治对策。【答案】途径:土壤污染区地表土壤通过皮肤接触影响厂区人群;土壤污染区污染物通过挥发进入大气,通过呼吸影响厂区人群;污染物由地表土壤污染区经降雨淋滤进入地下水,流入下游水井,影响饮用厂区下游井水的居民。防治对策:加强污染监测和预报;加强化学物品管理,防止泄露和人为泼洒;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手套,避免穿短袖和短裤上班等。【解析】根据某厂污染造成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图中污染物的流向,可知A厂土壤污染造成人群健康风险的途径主要有通过皮肤接触、呼吸空气、饮用水等途径造成人群健康

10、。土壤污染区地表土壤通过皮肤接触影响厂区人群,土壤污染区污染物通过挥发进入大气,通过呼吸影响厂区人群;污染物影响饮用厂区下游井水的居民。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监测和预报、化学物品管理、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手套,避免穿短袖和短裤上班等。2(2017四川成都第二次诊断检测)阅读材料,完成问题。位于中亚地区的咸海(图1)近几十年来面积不断减小(图2)。试分析咸海面积减小的原因,并指出面积减小对咸海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答案】原因:阿姆河、锡尔河流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入湖水量减少;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湖水蒸发量增大。影响:绿洲荒漠化加剧;农田盐碱化加剧;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11、解析】咸海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角度分析。读图可知,咸海的水主要来自于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由于中亚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两条河流为主要灌溉水源,由于人口激增,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进入湖泊的水量减少。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量增加,也会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萎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湖泊萎缩对土地、气候、生物等影响角度考虑。由于该区域气候干旱,湖泊湿地萎缩,导致绿洲荒漠化加剧;蒸发量大,农田盐碱化加剧;气候恶化,生物生产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3(2017海南地理)美国西部森林频发山火。监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下图示意美国西部部分地区20132015年山火的分布。分别指出该地区山火与水土流失易发的季节,并分析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答案】该地区山火易发生时间集中在夏季。水土流失易发生在冬季。过火林地地表植被覆盖低,植被对地表保护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大,加剧地表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