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表面形态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8738154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表面形态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地球的表面形态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地球的表面形态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地球的表面形态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地球的表面形态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的表面形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表面形态(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地球的表面形态考纲要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因素考纲解读:1、地质作用的类型、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2、板块运动与地貌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4、外力作用与地貌考点1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分类分类能量能量来源来源表现表现形式形式对地表形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影响 分类分类能量能量来源来源表现表现形式形式对地表形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影响内力内力作用作用外力外力作用作用地球内部地球内部的热能的热能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地震地震使地表隆起或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凹陷,形成高山和盆地山和盆地地球外部地球外部地球外部地球外部主要是太主要是太主要是太主要是太阳能阳能阳能阳能风化

2、、侵蚀、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固结成岩削高填低,使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地表趋于平坦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居居主导主导地位,外力作用程度和强度地位,外力作用程度和强度受内力作用影响。受内力作用影响。考点2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见下表)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运动方向形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岭高大山脉海岸山脉、海沟、岛弧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大陆板块与大陆

3、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示意图(续表)【真题1】(2013海南)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A地热能 B风能C水能 D太阳能A(3)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A冰川与岩浆相映 B极昼C成群的企鹅 D台风A变式训练1:下图为目前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太平洋里的两大群岛都是()A火山岛 B冲积岛C板块挤压形成的 D内力作用形成的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包含了六大板块B

4、板块的交界处都是消亡边界C最深处位于大洋中脊附近D大洋板块刚好和大洋边界吻合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包含了六大板块B板块的交界处都是消亡边界C最深处位于大洋中脊附近D大洋板块刚好和大洋边界吻合A考点3褶皱断层的判断方法及其构造地貌褶皱断层的判断方法及其构造地貌 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存在明显的差别,具体分析如下: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图示(未被侵蚀)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构造地

5、貌未侵蚀的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的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物质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侵蚀后)实例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续表)地质构造断层地垒地堑断层构造带判断方法从形态上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图示(未被侵蚀)地质构造褶皱地垒地堑断层构造带构造地貌未侵蚀的地貌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块状山地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凹陷地带地带岩石破碎,沿断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的地貌图示(侵蚀后)实例庐山、泰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死海、贝加尔湖(续表)地质构

6、造的判读与应用 地质构造的判读: (1)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从形态上去判断,而应从岩岩层层的的新新老老关关系系方方面面进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 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 (2)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一是是看看岩岩体体是是不不是是受受力力产产生生断断裂裂;二二是是看看沿沿断断裂裂面面两两侧侧岩岩块块是是否否有有明明显显的的错错动动、位位移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 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

7、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选在向斜槽部。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 (2)利用背斜找油、气资源。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气油油水水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背斜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因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易于开采。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

8、,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岩层形状上表现为向下弯曲,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背斜是隧洞的良好选址,因为是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真题2】(2013广东)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B变式训练2: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3)题。 (1)有关甲构造顶部缺失的主要原因描述,正确的是()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易被侵蚀C背斜顶部受张力大,容易被侵蚀D地处干旱区,因风化作用导致岩层被破坏C(2)若甲区为含煤层,采煤时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可能是( ) A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 C瓦斯爆炸 D塌方事故C(3)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壳运动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为()A岩层的形成地壳的水平运动地壳的岩层断裂(断层)地壳的下降运动地壳上升,外力侵蚀 A B C DD巩固练习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