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8737660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宏观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宏观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宏观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宏观经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Macroeconomic Policy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第五节 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目标n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相当于自然失业率的失业率。相当于自然失业率的失业率。n物价稳定物价稳定保持社会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定,即将通货膨胀率保持社会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定,即将通货膨胀率维持在一个可以承受的限度内。维持在一个可以承受的限度内。n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增长。国民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增长。这是解决失业、改善这是解决失业、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

2、口素质、增强国力等的前提条件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国力等的前提条件。 n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n其它目标:资源合理配置;满足公共需要;收入公其它目标:资源合理配置;满足公共需要;收入公平分配;人口合理控制;保护某些地区和产业;改平分配;人口合理控制;保护某些地区和产业;改善消费形态;环境改善与保护;缩短工作时间善消费形态;环境改善与保护;缩短工作时间。n要实现既定目标,首先政府运用的各种政策手段必要实现既定目标,首先政府运用的各种政策手段必须相互配合,其次需要政府应综合考虑,不能追求须相互配合,其次需要政府应综合考

3、虑,不能追求单一目标,三要把握时机单一目标,三要把握时机例:学生干部的烦恼例:学生干部的烦恼n当学生干部难,当一个好的学生干部更难。这不是学生干部当学生干部难,当一个好的学生干部更难。这不是学生干部的能力问题,而是一个目标冲突的问题。只要院校的目标与广大的能力问题,而是一个目标冲突的问题。只要院校的目标与广大学生的预期不一致,学生干部的苦恼就来了:受益的一方不会因学生的预期不一致,学生干部的苦恼就来了:受益的一方不会因此而夸你,受损的一方却会因此而怨你。同样,政府也是受气包:此而夸你,受损的一方却会因此而怨你。同样,政府也是受气包: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基本上是不相容充分就

4、业与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基本上是不相容的。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而进行的国企减员增效必然会的。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而进行的国企减员增效必然会损害工人的即得利益;而要扩大就业政府就必须顶住国际压力创损害工人的即得利益;而要扩大就业政府就必须顶住国际压力创造出大量的出口顺差。微观经济的目标就是一个:最大化。而宏造出大量的出口顺差。微观经济的目标就是一个:最大化。而宏观经济的目标却是四个,所以这门学科注定是一门充满了争议的观经济的目标却是四个,所以这门学科注定是一门充满了争议的学科。对待宏观经济和学生干部,希望大家理解万岁!学科。对待宏观经济和学生干部,希望大家理解万岁!二、二

5、、凯恩斯主义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需求管理”n需求管理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n通通过过调调节节总总需需求求来来达达到到一一定定政政策策目目标标的的宏宏观观经经济济政政策策工工具具,包包括括财财政政政政策策与与货货币政策。币政策。“相机决择相机决择”方法方法n“相机决择相机决择”nthe Discretionary Approachesn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n “相机决择相机决择”是凯恩斯主义宏观

6、经济政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特征。策的重要特征。“逆经济风向行事逆经济风向行事”原则原则n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是“逆经济风向行事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当经济萧条时,即:当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刺激总需求;当通货膨胀刺激总需求;当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Tight Fiscal Policy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Tight Monetary

7、 Policy减少总需求。减少总需求。 第二节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工具一、财政政策的工具n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转移支付。n政府收入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包括:主要是税收,包括:n所得税、财产税和流转税等。所得税、财产税和流转税等。n公债公债(PublicDebts) 。财政政策的机制财政政策的机制n财政政策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n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需求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或物价稳需求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或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n二、二、财政

8、政策的运用财政政策的运用n(一)(一)“逆经济风向行事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的原则: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经济萧条失失 业业扩张性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紧缩性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减少税 收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增加税 收收增加增加总需求总需求减少减少总需求总需求总需求过度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经济繁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二)财政政策运用的手段(二)财政政策运用的手段n1、酌情使用或权衡的财政政策、酌情使用或权衡的财政政策n政府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变动政府支出水政府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变动政府支出水平或税收等政策来调控经济平或税收等政策来调控经济n2、自动

9、稳定器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 n又称内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Built-in stabilizers n某些经济政策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某些经济政策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趋向于稳定的机制。济趋向于稳定的机制。主要有:主要有:n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n税收税收n农产品的价格管制农产品的价格管制n如所得税对经济的自动调控如所得税对经济的自动调控n经济萧条经济萧条所得税减少,转移支付增加,所得税减少,转移支付增加, n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下降;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下降;n经济繁荣经济繁荣所得税增加,转移支付减少,所得税增加,转移支付减少,n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上升。自动抑制总需求

10、的上升。例:抗体与药物例:抗体与药物n 现代人越来越娇贵了,当身染小恙时就一现代人越来越娇贵了,当身染小恙时就一定要去看看医生,因为人们对自己的抵抗力定要去看看医生,因为人们对自己的抵抗力越来越没有信心。事实上每个人体内都有抗越来越没有信心。事实上每个人体内都有抗体,当有病毒进入时它们能自动地繁殖对入体,当有病毒进入时它们能自动地繁殖对入侵者进行消灭,只有在病毒量特别大时,才侵者进行消灭,只有在病毒量特别大时,才有必要借助外来药物的力量。财政体系也是有必要借助外来药物的力量。财政体系也是如此,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应该针对巨大的外如此,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应该针对巨大的外来冲击,国民收入的轻微波动完全可

11、以由自来冲击,国民收入的轻微波动完全可以由自动稳定器平衡掉。讳疾忌医不是一件好事,动稳定器平衡掉。讳疾忌医不是一件好事,过于依赖药物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过于依赖药物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是药是药三分毒三分毒”。三、功能财政与预算平衡三、功能财政与预算平衡Functional Finance and Balanced Budgetn(一)传统的财政平衡思想:(一)传统的财政平衡思想:n1、年度平衡预算:消极地量入为出,要求年度收、年度平衡预算:消极地量入为出,要求年度收支平衡,支平衡,20世纪世纪30年代以前普遍采取的财政政策年代以前普遍采取的财政政策原则。原则。n缺点:加剧经济波动缺点:加剧经

12、济波动n2、周期平衡预算:不追求逐年的平衡,只求、周期平衡预算:不追求逐年的平衡,只求“以以丰补歉丰补歉”,追求一个经济周期内的财政收支平衡。,追求一个经济周期内的财政收支平衡。n缺点:经济周期难以把握,预算无法实现。缺点:经济周期难以把握,预算无法实现。n两种财政思想的共同目标;机械的追求财政收支两种财政思想的共同目标;机械的追求财政收支的平衡。的平衡。n(二)功能财政(二)功能财政n 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财政应当具有调节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财政应当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要使这一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经济的功能,要使这一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放弃传统财政的旧信条就必须放弃传统财政的旧信条n功能性

13、财政预算:根据经济发展情况机动灵功能性财政预算:根据经济发展情况机动灵活地增减财政收支活地增减财政收支n n(三)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三)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udgetSurplus美国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家C.布朗在布朗在1956年提出)年提出)n思考思考:根据预算盈余与预算赤字能够判断财政根据预算盈余与预算赤字能够判断财政政策是扩张性还是紧缩性的吗政策是扩张性还是紧缩性的吗?n1、含义:在潜在含义:在潜在GDP(GDP*)基础上产生)基础上产生的的BS,记为,记为BS* n2、公式:、公式:BS*=ty*-G-TRn3、作用:从、作用:从BS*判断应实行什么政策:判断应实行什么政策:n(BS*

14、BS)0(GDP*GDP)0经济萧条,应实行扩张性政策。经济萧条,应实行扩张性政策。四、赤字财政与公债四、赤字财政与公债n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针对经济萧条和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针对经济萧条和失业提出来的。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政府失业提出来的。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政府支出而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税收,政府必然支出而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税收,政府必然出现财政赤字。出现财政赤字。n弥补赤字的方法:弥补赤字的方法:n1 1、向央行借债,加大货币发行、向央行借债,加大货币发行n2 2、向国内外发行债券、向国内外发行债券n “公债哲学公债哲学”公债无害论公债无害论n 有人认为,由于不能增加税收,政府有人认为,由于不能增加

15、税收,政府不得不举新债还旧债,最终导致通货膨胀。不得不举新债还旧债,最终导致通货膨胀。所以,公债是有害的。所以,公债是有害的。n 凯恩斯主义认为公债无害,因为公债凯恩斯主义认为公债无害,因为公债的债权人是公众,债务人是政府,可以说的债权人是公众,债务人是政府,可以说是自己欠自己债,而且作为债务人的政府是自己欠自己债,而且作为债务人的政府是长期存在的,可以确保债务的兑现,所是长期存在的,可以确保债务的兑现,所以,只要公债不用于战争和浪费,而用于以,只要公债不用于战争和浪费,而用于刺激经济发展,使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公债刺激经济发展,使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公债增长速度,公债就是安全的和值得的。增长速度,公

16、债就是安全的和值得的。五、财政政策的效果五、财政政策的效果n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两个因素: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两个因素:n乘数效应的大小。乘数效应的大小。n挤出效应的大小。挤出效应的大小。n乘数效应乘数效应Effectiveness of Multipliern政府支出增长(减少)或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长(减少)或税收减少(增长)所引起的总需求成倍增长(减少)。(增长)所引起的总需求成倍增长(减少)。n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n税收乘数税收乘数 1 11 YG= 11 YT=挤出效应挤出效应n挤出效应挤出效应Effectiveness of Crowding outn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

17、。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n主要原因:主要原因:n 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支出增加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实际货币供实际货币供给减少给减少利率上升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和消费减少。私人投资和消费减少。0YrIS2r1E1Y1IS1E2 Y2LM财政政策的效果与乘数效应财政政策的效果与乘数效应(1)0YrIS2r1E1Y1IS1 Y2 LM财政政策的效果与乘数效应财政政策的效果与乘数效应(2)乘数越大,乘数越大,IS曲曲线的斜率线的斜率越小,越小,IS曲线越平缓,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就越大。反之,。反之,则效果就越小。则效果就越小。0YrIS2r1E1Y1IS1E2Y2r2LMY

18、3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1)挤出效应挤出效应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2)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不敏感,(即越不敏感,(即d值越值越小),小), IS曲线的斜率曲线的斜率越越大,大,挤出效应就越小,挤出效应就越小,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大。反之,则效果就越。反之,则效果就越小。小。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3)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

19、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4)货币需求货币需求1对收入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越敏感,或货的反应越敏感,或货币需求币需求2对利率变动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不敏感,反应越不敏感, LM曲线的斜率曲线的斜率越大,越大,挤挤出效应就越大,即财出效应就越大,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反之,则效果就越大。反之,则效果就越大。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四个因素: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四个因素:n投资乘数的大小。投资乘数的大小。n投资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投资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n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度。n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20、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n 所以,挤出效应的大小与所以,挤出效应的大小与IS曲线和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相关。曲线的斜率相关。六、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六、财政政策的局限性首先是时滞性(首先是时滞性(TimeLag)。认认识识总总需需求求的的状状况况、变变动动财财政政政政策策以及乘数作用的发挥,都需要时间。以及乘数作用的发挥,都需要时间。其次是不确定性。其次是不确定性。实行财政政策时,政府主要面临两个实行财政政策时,政府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不确定:第一,乘数大小难以准方面的不确定:第一,乘数大小难以准确地确定;第二,政策必须预测总需求确地确定;第二,政策必须预测总需求水平通过财政政策作用达到预

21、定目标究水平通过财政政策作用达到预定目标究竟需要多少时间。而在这一时间内,总竟需要多少时间。而在这一时间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需求特别是投资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这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另外,外在的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另外,外在的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也可能导致财政政策达不到预期结扰,也可能导致财政政策达不到预期结果。政治因素也会影响财政政策的执行果。政治因素也会影响财政政策的执行如大选、战争时期一般不增税减支如大选、战争时期一般不增税减支还存在财政政策的还存在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问题及问题及公众的预期。如果他预期持续萧条,则公众的预期。

22、如果他预期持续萧条,则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第三节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一、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一、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n一、货币政策和操作一、货币政策和操作n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政策。n二二、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n(一)(一)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n商业银行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n 金融企业,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放款金融企业,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放款业务。业务。主要业务:主要业

23、务:n负债业务负债业务n资产业务资产业务n中间业务中间业务n中央银行中央银行Central Bankn“发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 、 “银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 “国家国家的银行的银行” ,不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放款业,不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放款业务。务。n(二)(二)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n1、准备金:、准备金:Reserve商业银行在发放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现金,以便贷款之前,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现金,以便支付给前来取款的客户。支付给前来取款的客户。n吸收存款额准备金发放贷款额吸收存款额准备金发放贷款额n2、法定准备、法定准备金金:RequiredReserveR

24、ate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必须保留一定比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现金。例现金。Rd-rdn3、超额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存放在央存放在央行、超出法定准备金的部分行、超出法定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资金。(ExcessReserve,Re-re)n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Demand Deposit又称支票货币又称支票货币Checkbook Money或存款货或存款货币币Deposit Money ,存款货币的增加也就,存款货币的增加也就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是货币供给量的

25、增加。(三(三)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机制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机制n假定法定准备率为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nA银行吸收存款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万元原始存款原始存款;nA银行将银行将80万元贷给客户甲;万元贷给客户甲;nB银行取得客户甲的存款银行取得客户甲的存款80万元;万元;nB银行将银行将64万元贷给客户乙;万元贷给客户乙;nC银行取得客户乙的存款银行取得客户乙的存款64万元;万元;nC银行将银行将51.2万元贷给客户丙;万元贷给客户丙;n n100万元万元+80万元万元+64万元万元+51.2万元万元+=500万元万元举例说明商业银行如何创造存款货币:举例说明商业银行如何创造存款

26、货币:n存款总额存款总额D= 原始存款原始存款 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原始存款原始存款+派生存款派生存款 (四)(四)货币乘数货币乘数货币乘数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原始存款扩张的倍数。原始存款扩张的倍数。Km=存款总额存款总额D原始存款原始存款R= 1 1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rd 1 1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rd +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率re +提现率提现率rc 货币乘数的货币乘数的作用也是双作用也是双向的。向的。n前提:前提:(1)商业银行无超额储备)商业银行无超额储备excessreserve,否则否则Km= 1 1n 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rd +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率re (

27、2)银行客户不在手边保存现金)银行客户不在手边保存现金cash,否则否则nKm= 1 1n 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rd +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率re +提现率提现率rc (3)考虑到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考虑到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三三、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工具n(一)一般性货币政策(一)一般性货币政策n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n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以控制货币供给量。n公开市场业务优点:公开市场业务优点:n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中央银行可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中央银行可及时及时地按照一定

28、地按照一定规模买卖政府证券,从而比较易于规模买卖政府证券,从而比较易于准确准确地控制银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行体系的准备金。n公开市场公开市场操作灵活操作灵活,便于中央银行及时改变货币,便于中央银行及时改变货币供给变动的方向,变买进为卖出证券,立即就有供给变动的方向,变买进为卖出证券,立即就有可能使增加货币供给为减少货币供给。可能使增加货币供给为减少货币供给。n 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 Policyn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或贴现条件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贴现条件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na)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是市场利率的下限

29、,因)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是市场利率的下限,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以左右市场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以左右市场利率的平均水平,从而实现对信贷规模的调节。利率的平均水平,从而实现对信贷规模的调节。nB)中央银行提高利率本身,意味着中央银行认)中央银行提高利率本身,意味着中央银行认为本国的为本国的“经济过热经济过热”,需要,需要“降温降温”。降低利率,。降低利率,也意味着中央银行认为本国经济的需求不足,需也意味着中央银行认为本国经济的需求不足,需要扩大需求。要扩大需求。n这些都是重要的信息,起着告示性的作用能产生这些都是重要的信息,起着告示性的作用能产生告示效果,表明中央银行的政

30、策意向,从而影响告示效果,表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的预期。到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的预期。n再贴现率政策特点:再贴现率政策特点:nA:期限很短(一般:期限很短(一般3一一6月)月)nB:商业银行平时很少利用,以免被人误认为:商业银行平时很少利用,以免被人误认为自己财务状况有问题。每个储备银行的贴现自己财务状况有问题。每个储备银行的贴现窗口也执行联储关于银行和存款机构可以借窗口也执行联储关于银行和存款机构可以借款的数量和次数的规定款的数量和次数的规定nC:通过:通过再再贴现率来控制银行准备金效果相当贴现率来控制银行准备金效果相当有限。有限。一一方面,再贴现率的随时调整,通

31、常方面,再贴现率的随时调整,通常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这会使企业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这会使企业或商业银行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再贴现率或商业银行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再贴现率不随时调整,又不宜于中央银行灵活地调节不随时调整,又不宜于中央银行灵活地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因此,再贴现政策的弹性市场货币供应量,因此,再贴现政策的弹性是很小的。是很小的。nD:此外再贴现率政策不是具有主动性:此外再贴现率政策不是具有主动性的政策。的政策。n准备率政策准备率政策Reserve Ratio Policyn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准备率以

32、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n从理论上说,变动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从理论上说,变动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最简单的办法,然而,行调整货币供给最简单的办法,然而,中央银行一般不愿轻易使用变动法定准中央银行一般不愿轻易使用变动法定准备率这一手段。备率这一手段。n1984年,我国才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起初,年,我国才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起初,中国人民银行设计该制度的思路是要保证集中国人民银行设计该制度的思路是要保证集中控制必要的信贷资金,以便通过再贷款形中控制必要的信贷资金,以便通过再贷款形式控制信用规模及调整信用结构。从式控制信用规模及调整信用结构。从1985年年至今央行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

33、对至今央行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n2008-04-25 15.5%提高到16% n2008-05-20 16%提高到16.5% n2008-06-15 16.5%提高到17%n 2008-06-25 17%提高到17.5%n 2008-09-25 *17.5%下调至16.5%(部分金融机构下调)n 2008-10-15 16.5%下调至16.0% ,n2008-12-05 16.0%下调至14.0% n 2010-1-12 15.5%上调至16%(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除外)n 2010-2-25 16%上调至16.5%(农村信用社等小

34、型金融机构除外) n2010-5-10 16.5%上调至17%(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除外) n2010-11-16 17.0%上调至17.5% n(二)(二)选择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n(1)直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n它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它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具体手段包括:规定利率限额与行控制。其具体手段包括:规定利率限额与信用配额、信用条件限制,规定金融机构流信用配额、信用条件限制,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n(2)间接信用指导间接信用

35、指导n它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它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为的做法。四、四、货币政策的货币政策的传导传导机制机制n 1、利率渠道(主要渠道)、利率渠道(主要渠道)n MrC、IAD n2、汇率水平对净出口的作用汇率水平对净出口的作用 n 货币政策影响汇率水平,并进一步对净货币政策影响汇率水平,并进一步对净出口和总产出水平产生影响,其传导机制出口和总产出水平产生影响,其传导机制是:是: MrENXAD n n3、股票市场传导渠道股票市场传导渠道 n(1)托宾)托宾q渠道:货币供给渠道:货币供给股

36、票价格股票价格托宾托宾q投资投资总需求总需求 n(2)财富渠道:货币供给)财富渠道:货币供给股票价格股票价格金融金融财富价值财富价值消费消费总需求总需求 n4、信用途径信用途径 n 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银行贷款途径,其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银行贷款途径,其影响路径可表示为:影响路径可表示为: n MBDBLIAD n 五五、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n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两个因素: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两个因素:n 一是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一是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度 。n 二是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的敏感程二是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度 n 所以,货币政策效果

37、的大小也与所以,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也与IS曲曲线和线和LM曲线的斜率相关。曲线的斜率相关。0Yrr1E1Y1ISE2Y2r2LM1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1)LM20Yrr1Y1Y2r2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2)E1ISE2LM1LM2 IS曲曲线的斜率线的斜率越小,即越小,即投资对利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率的反应越敏感,越敏感,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效果就的效果就越大越大。0YrISr1E1Y1E2Y2r2LM1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3)LM20Yr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4)ISr1E1Y1E2Y2r2LM1LM2 LM曲曲线的斜率线的斜率越越大,货币需大,货币需求对

38、利率的求对利率的反应越不敏反应越不敏感感, 货币政货币政策的效果就策的效果就越大越大。IS-LM曲线的三种特殊情形(曲线的三种特殊情形(1)垂直的垂直的LM线线古典极端古典极端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非常有效货币政策非常有效IS-LM曲线的三种特殊情形(曲线的三种特殊情形(2)水平的水平的LM线线凯恩斯极端凯恩斯极端财政政策非常有效财政政策非常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IS-LM曲线的三种特殊情形(曲线的三种特殊情形(3)垂直的垂直的IS线线财政政策非常有效财政政策非常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六、六、货币政策的局限性货币政策的局限性n第一,在通货膨胀时期实

39、行紧缩的货第一,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就不明显。n第二,使从反通货膨胀看,货币政策第二,使从反通货膨胀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的作用也主要表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效果就很小货币政策效果就很小n第三,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第三,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必须以货币流通速

40、度不变为前提。在在通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而紧通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而紧缩时则相反。缩时则相反。第四,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第四,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策效果。第五、开放经济的影响第五、开放经济的影响第四节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n一、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n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虽然都能对社会总供给与社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虽然都能对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状况进行调节,但无论是在调节目标总需求的平衡状况进行调节,但无论是在调

41、节目标的确定、调节方式和手段的选择、调节作用的发挥的确定、调节方式和手段的选择、调节作用的发挥机制上等方面,二者之间均有很多差别,而且在许机制上等方面,二者之间均有很多差别,而且在许多差别上,又往往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由此决定了多差别上,又往往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由此决定了必须相互配合。具体地讲,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必须相互配合。具体地讲,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合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n 二者的调节目标有所不同二者的调节目标有所不同。财政政策往财政政策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往往往以促进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货币政策则往往往以促进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货币政策则往往以货

42、币稳定为第一目标。以货币稳定为第一目标。n 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n 二者的功能不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调节二者的功能不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调节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上的功能存在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上的功能存在些差异些差异。n 二者均具有局限性二者均具有局限性n经济萧条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经济萧条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可以消除财政政策的货币政策相配合,可以消除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n 经济繁荣时,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经济繁荣时,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相配合,可以更有效地制缩性货币政策相配合,可以更有效地制止通货膨胀。止通货膨胀。n 也可以采取

43、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也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或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性货币政策或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相配合的方式。财政政策相配合的方式。政策混合政策混合产出产出利率利率1 1膨胀财政与紧缩货币膨胀财政与紧缩货币不确定不确定上升上升2 2紧缩财政与紧缩货币紧缩财政与紧缩货币减少减少不确定不确定3 3紧缩财政与膨胀货币紧缩财政与膨胀货币不确定不确定下降下降4 4膨胀财政与膨胀货币膨胀财政与膨胀货币增加增加不确定不确定经济萧条不太严重,用第一种经济萧条不太严重,用第一种严重通货膨胀,用第二种严重通货膨胀,用第二种不太严重的通货膨胀,用第三种不太严重的通货膨胀,用第三种严重通

44、货紧缩和萧条,用第四种。严重通货紧缩和萧条,用第四种。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n 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达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达到的目标主要是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到的目标主要是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 ,但这两个但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目标之间存在矛盾, ,而且这两个目标与其他目标而且这两个目标与其他目标如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如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 ,只调节财政收支总只调节财政收支总量和货币供给总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很难解量和货币供给总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很难解决这些矛盾。决这些矛盾。n 所以,后来有人提出了宏观经济政策微观化所以,后来

45、有人提出了宏观经济政策微观化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简单地说,所谓宏观经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简单地说,所谓宏观经济政策微观化就是有区别对待地实施宏观财政政济政策微观化就是有区别对待地实施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策和货币政策。1.财政政策的微观化财政政策的微观化n财政支出政策的微观化财政支出政策的微观化通过调整财政支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构成以促进部门结构的调整,使某些有利于出的构成以促进部门结构的调整,使某些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部门优先增长;或使某些可以容纳更经济增长的部门优先增长;或使某些可以容纳更多非熟练工人就业的部门得到发展,以解决经济多非熟练工人就业的部门得到发展,以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失

46、业与空位并存问题的解决。增长过程中存在的失业与空位并存问题的解决。n财政收入政策的微观化财政收入政策的微观化通过调整税收结通过调整税收结构、征税范围或税率,使税收政策能够促进资源构、征税范围或税率,使税收政策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不致于降低的有效利用,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不致于降低经济效率。如仅对个别消费品或投资品增税或减经济效率。如仅对个别消费品或投资品增税或减税,而不是对所有个人或企业增税或减税。税,而不是对所有个人或企业增税或减税。2.货币政策的微观化货币政策的微观化n货币政策的微观化货币政策的微观化局部地调整不同部门、局部地调整不同部门、不同市场或不同类型借贷的放

47、款限额、信贷条件、不同市场或不同类型借贷的放款限额、信贷条件、利息率或规定各类从事放款业务的银行的法定准利息率或规定各类从事放款业务的银行的法定准备率等,以增加资本的流动性,调剂资本的供给备率等,以增加资本的流动性,调剂资本的供给与需求,促进某些部门或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与需求,促进某些部门或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而又不致于影响整个物价水平的升降。又不致于影响整个物价水平的升降。第五节第五节 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一、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一、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n 货币主义货币主义Monetarism的货币的货币政策在传递机制上与凯恩斯主义不政策在传递机制上与凯恩斯主义不同:同:n 他们认为

48、,直接影响国民收入他们认为,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不是利息率,而是货和价格水平的不是利息率,而是货币供给量。币供给量。n假设前提:假设前提:n 人们的财富具有多种形式:货币、债人们的财富具有多种形式:货币、债券、股票、住宅、珠宝和耐用消费品等。券、股票、住宅、珠宝和耐用消费品等。n 在这一假设前提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在这一假设前提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主要不是影响利息率,而是影响各种形动主要不是影响利息率,而是影响各种形式的资产的相对价格,从而影响国民收入式的资产的相对价格,从而影响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和价格水平。n 货币本身是经济失调的根源。因而,货币本身是经济失调的根源。因而,货币政策不

49、应该是多变的,应当以控制货货币政策不应该是多变的,应当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实行币供给量为中心,实行“简单规则简单规则”或或“固定规则固定规则”的货币政策。的货币政策。二、供给学派的财政激励政策二、供给学派的财政激励政策n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不是调节总需求,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不是调节总需求,而是刺激总供给,以刺激经济增长。而是刺激总供给,以刺激经济增长。n他们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就应着眼他们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就应着眼于对人们经济行为的激励,采取各种激励于对人们经济行为的激励,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增加总供给。措施增加总供给。n他们认为,高税率和高社会福利导致他们认为,高税率和高社会福利导致“干不如

50、不干干不如不干”或或“干等于白干干等于白干”的后果,因而的后果,因而主张降低税率和社会福利支出。主张降低税率和社会福利支出。减税政策:减税政策:n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是针对西方国家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是针对西方国家的高税收制度的提出的,是为了增加储蓄的高税收制度的提出的,是为了增加储蓄和劳动的供给,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劳动的供给,以刺激经济增长。n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政策: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政策:n供给学派的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政策是供给学派的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政策是针对西方国家高福利制度提出的,是为了针对西方国家高福利制度提出的,是为了刺激人们工作和储蓄的积极性,提高经济刺激人们工作和储蓄的积极性,提高经济的

51、竞争性和充分发挥个人独创性,以增加的竞争性和充分发挥个人独创性,以增加总供给。总供给。三、供给管理政策三、供给管理政策n收入政策:收入政策:n有人认为现在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有人认为现在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工资收入增长过快所推动的,因而主张限工资收入增长过快所推动的,因而主张限制工资收入的增长,使其增长率不致于高制工资收入的增长,使其增长率不致于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n具体措施有:工会和企业自愿达成限具体措施有:工会和企业自愿达成限制工资增长的协议;政府直接管制、直至制工资增长的协议;政府直接管制、直至冻结工资和物价;以税收作为奖励或惩罚冻结工资和物价;以税收作为奖励或

52、惩罚遵守或超过工资增长率界限的企业和个人。遵守或超过工资增长率界限的企业和个人。n人力政策人力政策n有人认为现在的失业主要是结构性失有人认为现在的失业主要是结构性失业或摩擦性失业,因而主张政府采取有针业或摩擦性失业,因而主张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以减少失业、增加供给。对性的政策以减少失业、增加供给。n具体措施有:进行劳动力再培训;帮具体措施有:进行劳动力再培训;帮助劳动力迁移;提供劳动力市场更充分而助劳动力迁移;提供劳动力市场更充分而准确的信息;发展能在一定投资水平上容准确的信息;发展能在一定投资水平上容纳较多劳动力的部门(劳动密集型部门),纳较多劳动力的部门(劳动密集型部门),如发展服务行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如发展服务行业和公共服务部门。总结:总结:n1.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n2.需求管理的主要内容。需求管理的主要内容。n3.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n4.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n5.凯恩斯主义的功能财政(特别是赤字财政)凯恩斯主义的功能财政(特别是赤字财政)理论及其公债理论。理论及其公债理论。n6.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n7.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n8.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其他宏观经济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