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PPT参考课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8733118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PPT参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PPT参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PPT参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PPT参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PPT参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PPT参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PPT参考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好了歌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自家性命也难保。最怕地方造反了,自家性命也难保。2021/3/101授课:XXX第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重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重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演变的史实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021/3/102授课:XXX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

2、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和。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政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持一定的公人类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和分配方式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共秩序和分配方式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一系列规定。一系列规定。 政治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中央行政体制皇帝

3、制度、中央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地方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军和运行机制、地方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军事制度、法律制度、监察制度、财政制度、事制度、法律制度、监察制度、财政制度、文教文书符玺等制度、民族政策及有关制度、文教文书符玺等制度、民族政策及有关制度、职官管理制度等。职官管理制度等。 2021/3/103授课:XXX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秦朝采取了那些措施加强中央集秦朝采取了那些措施

4、加强中央集权?权?2021/3/104授课:XXX本课基本线索两条主线中央与地方中央集权加强皇权与相权君主专制加强三个方面地方机构变化中央官制演化选官制度变化2021/3/105授课:XXX刘邦 建立西汉王朝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采取了那些措施?效果如何?异姓王:楚汉战争中,刘邦分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藏荼;韩王信;衡山王吴芮。此外还封了功臣萧何等140多人为列侯。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基本剪除这些异姓王。同时又分封同姓子弟为王,陆续分了九个王,并规定王国的相、太傅、内史、中尉等官吏由中央委派,以限制诸侯王的权力。2021/3/106授课:XXX西汉地方行政管

5、理制度西汉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 国 并 行2021/3/107授课:XXX问题问题: :刘邦建汉后确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有何异同刘邦建汉后确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有何异同? ?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汉承秦制”及及“郡国并立郡国并立”的的格局格局- -郡郡( (郡县制郡县制) )国国( (王国王国- -诸侯王诸侯王) )并立并立刘邦大封同姓王。他刘邦大封同姓王。他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央直辖的土地面积。结果他死后不过结果他死后不过1818年,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 2021/3/108

6、授课:XXX汉景帝“七国之乱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改王被平定后:改王国丞相为相,废除其御史大夫、国丞相为相,废除其御史大夫、廷尉、宗正、博士等官,对大廷尉、宗正、博士等官,对大夫以下的官吏予也以裁减。夫以下的官吏予也以裁减。把把王国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收王国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收归收归中央归收归中央“令诸侯王不得复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治国”。2021/3/109授课:XXX 汉武帝实行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推恩令”:诸侯王死后,: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

7、小,力量削弱。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汉汉武武帝帝刘刘彻彻2021/3/1010授课:XXX唐朝陇 右 道唐朝的行政区划道州、县2021/3/1011授课:XXX 唐睿宗为加强西、北边防,于唐睿宗为加强西、北边防,于710年始年始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唐政府不仅对参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唐政府不仅对参加叛乱的节度使不予追究,还任命安史旧加叛乱的节度使不予追究,还任命安史旧部担任节度使。平叛过程中设置的节度使部担任节度使。平叛过程中设置的节度使也大多保留下来。也大多保留下来。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续100多年,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8、。【二】唐朝中期以后中央集权的削弱2021/3/1012授课:XXX节度使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节度一词出现甚早,意为节制调度。2021/3/1013授课:XXX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藩是“保卫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封建朝廷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倕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倕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时称天宝十节度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

9、个经略使(时称天宝十节度使),安禄山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伺机发动叛乱。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中衰,使,伺机发动叛乱。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中衰,在今陕西、四川以及江淮以南的藩镇大多依旧服在今陕西、四川以及江淮以南的藩镇大多依旧服从中央政府,向中央缴纳赋税。而在河北、山东、从中央政府,向中央缴纳赋税。而在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山西一带的藩镇,即时称河南、湖北、山西一带的藩镇,即时称“河朔三河朔三镇镇”的成德、魏博和卢龙三镇,则割据一方,表的成德、魏博和卢龙三镇,则割据一方,表面上尊奉朝廷,但法令、官爵都自搞一套,亦不面上尊奉朝廷,但法令、官爵

10、都自搞一套,亦不赋税,形同独立政权。后代史家把这种局面统称赋税,形同独立政权。后代史家把这种局面统称为为“藩镇割据藩镇割据”。2021/3/1014授课:XXX藩镇割据现象的藩镇割据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是什么?实质是实质是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与与地方分权地方分权之争之争2021/3/1015授课:XXX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五代十国的实质是什么?五代十国的实质是什么?2021/3/1016授课:XXX宋太祖赵匡胤位于今天河南2021/3/1017授课:XXX 材料材料1 1 : 太祖问: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数十年间

11、,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生民涂炭,其故何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赵普回答:“此非此非他故,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治之,亦无他奇巧,惟惟稍夺其稍夺其权,制其钱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材料材料2 2:“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朱子语类1。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战乱不已的历史教训是什么。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战乱不已的历史教训是什么?2。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方镇太重、君弱

12、臣强的。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局面?3 3。地方收权后结果会怎么样?。地方收权后结果会怎么样?4 4。你得出了什么认识?。你得出了什么认识?阅读与探究阅读与探究2021/3/1018授课:XXX路、州、县2021/3/1019授课:XXX宋太祖收权运动的措施:军事:收主要将领军事:收主要将领兵权兵权归中央;充实归中央;充实 禁军禁军行政:派行政:派文官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财政:各路设财政:各路设转运使转运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地方赋税一小部分 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央兵兵权权政政权权财

13、财权权2021/3/1020授课:XXX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割权力,相互制约分割权力,相互制约若干强枝,守内虚外若干强枝,守内虚外2021/3/1021授课:XXX2021/3/1022授课:XXX利: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展。弊:弊: 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 机构臃肿,形成机构臃肿,形成“冗官冗官”,效率低下;,效率低下; 军制紊乱,形成军制紊乱,形成“冗兵冗兵”,战斗力衰退

14、;,战斗力衰退; 财政危机严重,形成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冗费”,造成积,造成积贫积弱。贫积弱。评价宋太祖的收权运动2021/3/1023授课:XXX元元 代代 的的 行行 省省河北、河北、山东、山东、山西山西宣政院直辖地宣政院直辖地中书省中书省直辖地直辖地2021/3/1024授课:XXX元代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地方设立十个行省管理地方。行省以下,地方设立十个行省管理地方。行省以下,分设路、府、州、县。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宣慰司是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宣慰司是一种介于省与州之间偏重于军事监司机构,一种介于省与州之间偏重于军事监司机构,一般掌

15、军民之事。它是中央机构。宣慰司一般掌军民之事。它是中央机构。宣慰司长官称宣慰使,是负有承上启下的一个地长官称宣慰使,是负有承上启下的一个地方区划的军政最高长官。元朝时在全国范方区划的军政最高长官。元朝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设立)围内普遍设立)2021/3/1025授课:XXX比较元朝行省制适应度与今天行政区划的异同(了解)。比较元朝行省制适应度与今天行政区划的异同(了解)。相同点相同点(1 1)都是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各个地区统一在都是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各个地区统一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中央政府管辖之下。(2 2)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不同点不同点(1 1)

16、元朝行省辖区大,部分名称今天仍在沿用但大多已经元朝行省辖区大,部分名称今天仍在沿用但大多已经改变。改变。(2 2)今天的行政去换中设了一些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今天的行政去换中设了一些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给这些地区高度的自治权,这在元朝是不可能的。给这些地区高度的自治权,这在元朝是不可能的。(3)3)元朝的行省制度主要是代表封建中央政府控制地方局元朝的行省制度主要是代表封建中央政府控制地方局势,管理地方、征发徭役,搜刮财富。而今天社会主义初势,管理地方、征发徭役,搜刮财富。而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政区划主要是体现对地方的管理和建设职能,级阶段的行政区划主要是体现对地方的管理和建设职能

17、,代表当地人民当家作主。代表当地人民当家作主。2021/3/1026授课:XXX五五.明朝废行省明朝废行省废除行省,地方设置废除行省,地方设置13个承宣布政使个承宣布政使司,地方长官为三司(见课本司,地方长官为三司(见课本16页历页历史纵横),但习惯上我们仍然称之为史纵横),但习惯上我们仍然称之为省,沿袭至今。省,沿袭至今。2021/3/1027授课:XXX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 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三司三司布政司布政司都指挥司都指挥司按察司按察司行政行政 军政军政 监察监察 互不统辖互不统辖各司其职各司其职权集中央权集中央2021/3/1

18、028授课:XXX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集权发展(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秦秦(郡(郡县)县) 汉初汉初(郡(郡国)国)唐唐(道(道州州县)县)(藩镇)(藩镇) 北宋北宋(路(路州州县)县) 元元(省(省路路府府州州县)县)集权与分权的矛盾时隐时现集权与分权的矛盾时隐时现, ,总趋势加强总趋势加强2021/3/1029授课:XXX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阶段阶段朝代朝代 地方制度(措施)地方制度(措施)对中央集权对中央集权影响影响秦秦汉初汉初武帝武帝唐唐宋宋元元郡县制郡县制郡国并行郡国并行加强加强节度使,发展为藩节度使,发展为藩镇

19、割据镇割据削弱削弱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官设通判;掌控赋税加强加强;但三冗但三冗;积贫积弱积贫积弱行省制行省制, ,宣慰司宣慰司, ,宣政院辖地宣政院辖地加强,重大变加强,重大变革,省制开端革,省制开端形成形成巩固巩固趋势:趋势:中央权中央权力不断力不断加强加强;地方权地方权力不断力不断削弱削弱完完善善加强加强推推恩令恩令恩令恩令加强加强削弱削弱新新发发展展2021/3/1030授课:XXX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秦(三公九卿)(三公九卿)汉汉(中、外朝制)(中、外朝制)北宋北宋(“二府三司二府三司”) 元元(一省二院)

20、(一省二院)皇帝削弱相权与将权,君权不断强化皇帝削弱相权与将权,君权不断强化。隋唐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2021/3/1031授课:XXX皇帝皇帝三公三公御史御史大夫大夫丞丞相相太太尉尉奉奉常常郎郎中中令令卫卫尉尉廷廷尉尉典典客客宗宗正正治治粟粟内内史史少少府府太太仆仆九卿九卿2021/3/1032授课:XXX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 1、汉及历代王朝、汉及历代王朝沿袭沿袭皇帝制皇帝制度度2 2、西汉的中、外朝制西汉的中、外朝制度度中朝:皇帝侍从、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尚书

21、大事决策。尚书令权力日显重要。令权力日显重要。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且布衣公九卿组成。且布衣为相。为相。(中、外朝制)(中、外朝制)2021/3/1033授课:XXX汉武帝削弱相权:“中朝”和“外朝”皇皇帝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 九 卿 中朝外朝有事上报决策机构执行机构萨孟武先生在萨孟武先生在中国历代中央政制中国历代中央政制载:载:2021/3/1034授课:XXX中朝与外朝中朝与外朝v概念:何谓概念:何谓“中朝中朝”与与“外朝外朝”?v“中朝中朝”设置的原因是什么?它实质上是什么的设置的原因是什么?它实质上是什么的产物?产物?v发展趋势如何?发展趋

22、势如何?萨萨孟孟武武先先生生在在中中国国历历代代中中央央政政制制载载:“天天子子畏畏帝帝权权旁旁落落,惧惧大大臣臣窃窃命命,欲欲收收其其权权于于近近臣臣,常常用用中中朝朝官官来来抑抑制制外外朝朝官官。历历时时既既久久,近近臣臣便便夺夺取取大大臣臣的的职职权权,因因此此外外朝朝官官乃乃退退居居于于备备员员的的地地位位,而而中中朝朝官官却却渐渐次次变变为为外外朝朝官官。中中朝朝官官一一旦旦演演变变为为外外朝朝官官,天天子子复复欲欲夺夺其其权权,而而更更信信任任其其他他近近臣臣。这这样样由由近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臣而大臣,演变不已。”(中朝(中朝-尚书台尚书台-尚书省尚书省-三省)三省)2021/

23、3/1035授课:XXX(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 1、确立并完善、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沿袭,并被后世沿袭皇帝皇帝中书省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草拟、颁发诏令)(决策)(决策)尚书省尚书省(执行命令)(执行命令)门下省门下省(审核政令)(审核政令)(审议)(审议)吏、户、礼、兵、刑、工吏、户、礼、兵、刑、工2 2、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牵制和和监督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度的重大创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

24、的演变2021/3/1036授课:XXX三省六部制度含义:中国古代中央的行政管理制度。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唐时期在尚书之下设立六部,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特点:三省分工明确,互相牵制监督;三省长官集体行使宰相职权;尚书省分设六个行政管理机构作用: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完善后的体制为以后历朝沿袭。2021/3/1037授课:XXX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中书门下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参知政事(二府)削弱宰相权利削弱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皇帝总揽大权20

25、21/3/1038授课:XXX盐铁掌管工商收入及兵器制造等事;度支掌管财政收支和粮食漕运等事;户部掌管户口、赋税和榷酒等。枢密院称为枢府,中书省称为政府。枢密院的大事都要奏报皇帝批准。宰相与枢密使分别朝奏,彼此不相知。2021/3/1039授课:XXX(三)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行政:、行政:中书门下(政事堂)中书门下(政事堂)长官行使宰相职权长官行使宰相职权3、设、设枢密院枢密院长官枢密使,长官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分割宰相的军权2 2、增参知政事为副相,、增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分割宰相的行政权4 4、设三司管理财政,分、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

26、财权(四方贡赋割宰相的财权(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和国家财政)削弱相权削弱相权皇帝总揽大权皇帝总揽大权2021/3/1040授课:XXX(四)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四)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 1、最高、最高行政行政机关:机关:中书省中书省 领六部,行宰相职权,后领六部,行宰相职权,后期宰相权利越来越大期宰相权利越来越大2 2、最高、最高军事军事机关:机关:枢密院枢密院(了解)(了解)3 3、统领、统领宗教宗教及及西藏西藏事务:事务: 宣政院(了解)宣政院(了解)元朝加强皇权的新举措(一省二院)(一省二院)2021/3/1041授课:XXX西汉西汉唐朝唐朝宋朝宋朝基本特点基本特点削夺相权。削夺

27、相权。a频繁任免丞相频繁任免丞相b设设“中朝中朝”(又称(又称“内朝内朝”)抑制以丞相)抑制以丞相为首的为首的“外朝外朝”的权力。的权力。实行多相制度,实行多相制度,三省最高长官都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参加政分为三,参加政事堂议事的其他事堂议事的其他官员身份亦等同官员身份亦等同于宰相。于宰相。设同中书门下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平章事、参知政事等分化相政事等分化相权。权。相权的不断分散和削相权的不断分散和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弱,君权不断加强 2021/3/1042授课:XXX朝代朝代中央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汉朝汉朝三公九卿制、中三公九卿制、中朝

28、和外朝朝和外朝郡国郡国郡国郡国二二制并行制并行 州、郡、县州、郡、县州、郡、县州、郡、县三级制的形成三级制的形成隋朝隋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废除郡级,形成废除郡级,形成州、县州、县州、县州、县两两级制级制唐朝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形成形成道、州、县道、州、县道、州、县道、州、县三级体制;三级体制;唐中后期地方军镇形成唐中后期地方军镇形成藩藩藩藩镇镇镇镇割据割据宋朝宋朝枢密院和中书门枢密院和中书门下下地方政权分地方政权分州、县州、县州、县州、县两级制两级制 州县之上,还设有州县之上,还设有“路路路路”元朝元朝中书省、枢密院中书省、枢密院和宣政院和宣政院行省行省行省行省制度制度 行省之下设行省之

29、下设路、路、路、路、府、州、县府、州、县府、州、县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置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宣慰司宣慰司宣慰司。2021/3/1043授课:XXX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 朝察举制 魏 晋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元 科举制朝 代 选官制度 标 准 品行(品行(孝廉孝廉)门第(世家)才学(进士)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21/3/1044授课:XXX科举制含义:中国古代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演变:隋文帝创立,隋炀帝正式形成。唐宋朝完善和发展。明清走向衰落,清朝末年废除。清朝1905年废除科举。积极作用:1)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社会氛围。2)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

30、仕途的局面为寒门子弟做官提供了途径3)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4)把选拔官员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作用:明清八股取士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控制,牵制了人们的思想。造成文化的落后。2021/3/1045授课:XXX选官制变化的特点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人才选举逐渐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选官制度到后期都表现出其阻碍国家进步的一面。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官制是科举制。2021/3/1046授课:XXX鸦片战争中中国士兵的武器2021/3/1047授课:XXX鸦片战争中英军的武器2021/3/1048授课:XXX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分权地

31、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中央集权集集中中皇帝皇帝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21/3/1049授课:XXX小小 结结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 1)相权相权日益削弱,日益削弱,皇权皇权不断加强。不断加强。(2 2)地方权力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将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将用人用人权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力从地方收归中央。

32、总特征:总特征:不断发展了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集权2021/3/1050授课:XXX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是:()A.召开政事堂会议召开政事堂会议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众设宰相,分化事权C.以六部分割相权以六部分割相权D.设枢密院,与宰相抗衡设枢密院,与宰相抗衡2、下列地方行政制度,具有很强割据性的是、下列地方行政制度,具有很强割据性的是:()西汉的王国西汉的王国唐朝的地方军镇唐朝的地方军镇北宋的北宋的“路路”元朝的行省元朝的行省A.B.C.D.2021/3/1051授课:XXX 3 3

33、、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A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思考思考: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21/3/1052授课:XXX4、唐朝修建长安城,中央政府部门的三省六部实、唐朝修建长安城,中央政府部门的三省

34、六部实施该工程的运转机制是施该工程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尚书中书中书门下门下户部户部B、中书、中书门下门下尚书尚书工部工部C、中书、中书门下门下尚书尚书吏部吏部D、门下、门下尚书尚书中书中书工部工部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21/3/1053授课:XXX6、元朝行使宰相职权的政府机构是、元朝行使宰相职权的政府机构是A中书省中书省B尚书省尚书省C、枢密院、枢密院D宣政院宣政院5、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防止宰相权重难控B完善中央集权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

35、方的控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民主权利扩大民主权利2021/3/1054授课:XXX作业:从汉到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的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2021/3/1055授课:XXX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孝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孝廉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科目之一。凡是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人,由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荐举。孝就是孝悌的人,廉就是廉吏。二十四孝中郭巨“为母埋儿”的故事说: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子可再有,母不可得。郭巨被举为孝廉。2021/3/1056授课:XXX如何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 1、不断发展

36、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 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3 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的治理。(1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许有独立行政体系。)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许有独立行政体系。(2 2)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皇帝于皇帝(3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础上,控制地方

37、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础上,控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21/3/1057授课:XXX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是我国封建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是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治制度的三大基本特征三大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具体表现为: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和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和皇位世袭;各级官吏由皇帝任免,从地方到中央均听命各级官吏由皇帝任免,从地方到中央均听命于皇帝;于皇帝;中央集权,皇帝独断,皇帝从决策到行使各项中央集权,皇帝独断,皇帝从决策到行使各项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借助神权,实施专制统治;皇权借助神权,实施专

38、制统治;始终伴随着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始终伴随着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封建政治制度比较完善,封建法网日趋严密封建政治制度比较完善,封建法网日趋严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2021/3/1058授课:XXX思考思考: 从汉至元,从汉至元,哪些朝代的地方权力会有可能哪些朝代的地方权力会有可能危及中央集权的,分别指出其原因和表现?危及中央集权的,分别指出其原因和表现?答:汉初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随着答:汉初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随着诸侯王诸侯王实力增长,日益威胁中央政权。唐实力增长,日益威胁中央政权。唐中后期地方军镇中后期地方军镇节度使节度使越设越多,权力越越设越多,权力越来越大,形成藩镇割据局面。来越大,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21/3/1059授课:XXX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儒童童生童试生员 秀才乡试举人(通过)乙榜(中举)第一名:解元第二名:亚元第三四五名:经魁会试贡士(通过)会元(第一名)殿试 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甲榜一甲 赐进士及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2021/3/1060授课:XXX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2021/3/10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