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8729272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DF 页数:95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储(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 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资源/ /储量估算储量估算 福建省地勘局 陈心寿著 2009-3-5 1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固体矿产勘查项目固体矿产勘查项目 . 1 第一节 矿产勘查项目的确立 . 1 一、矿产勘查项目定义 . 1 二、矿产勘查项目确立(立项) . 1 第二节 矿产勘查项目的任务 . 2 第三节 矿产勘查项目人员组成 . 3 第四节 矿产勘查项目负责人的确定及职责 . 4 一、地勘项目负责人的确定 . 4 二、地勘项目负责人的职责 . 4 第五节 项目地质组在钻探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作范畴. 5 第二章第二章

2、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究. 7 第一节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及基本准则 . 7 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 . 7 二、地质资料整合整理、整合研究的基本准则 . 7 第二节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程序及内容 . 8 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程序 . 8 二、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内容 . 8 三、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 . 16 第三节 矿体变化性及其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 . 20 一、矿体变化性及其研究意义 . 20 二、矿体变化性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 . 21 第三章第三章 固

3、体矿产资源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储量估算 . 41 目 录 2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步骤. 41 第二节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 41 一、矿石质量方面的要求 . 42 二、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 . 43 第三节 常用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 45 一、断面法(或剖面法) . 46 二、地质块段法 . 54 三、开采块段法 . 56 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 58 一、矿体厚度计算 . 58 二、矿体平均品位计算 . 62 三、矿体面积计算(测定) . 64 四、矿石体重计算 . 67 第五节 资源/储量估算块段. 70 一、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 . 70 二、资源/储量

4、估算块段偏号 . 72 第六节 矿体的圈定及连接 . 72 一、资源/储量估算或矿体边界线种类. 72 二、矿体的圈定和连接 . 73 第七节 资源/储量分类及各类型条件 . 80 一、资源/储量分类 . 80 二、资源/储量类型条件 . 84 三、实际工作中资源/储量类型划分(仅供参考) . 84 第八节 资源/储量估算 . 86 目 录 3 一、矿石资源/储量估算 . 87 二、金属资源/储量估算 . 87 三、矿物资源/储量估算 . 87 四、建筑石料资源/储量估算 . 87 第九节 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 87 第十节 伴生组分的资源/储量估算 . 88 一、普通方法 . 88 二

5、、相关分析法 . 88 三、单矿物分析计算法 . 90 1 第一章第一章 固体矿产勘查项目固体矿产勘查项目 第一节第一节 矿产勘查项目的确立矿产勘查项目的确立 一一、矿产勘查项目定义、矿产勘查项目定义 指有矿产勘查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在法定的勘查区内,以地质找矿为主要目的,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工程、水工环地质、可行性评价等方法和手段,来了解和查明矿产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资源/储量、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矿床开发的经济意义,并将取得的各类成果,充分地、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到地质勘查报告中去,为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及矿产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性、可靠性的地质资料,这个法定的勘查区即称矿产勘

6、查项目。矿产勘查项目,根据不同的勘查阶段,分别称矿产勘查的预查项目、 矿产勘查的普查项目、 矿产勘查的详查项目及矿产勘查的勘探项目。 二、二、矿产勘查项目确立矿产勘查项目确立(立项)立项) 矿产勘查项目立项工作一般划分编制和发布立项指南、编写和提交立项申报材料、立项申报材料的初审、项目论证及项目审批等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中,地质勘查单位或项目申报单位只进行编写和提交立项申报材料,其它四个阶段工作由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省地勘局等上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进行。 地质勘查单位或项目申报单位,根据上级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编制和提出的矿产勘查的部署原则、工作重点、鼓励导向矿种和选区方向,即立项指南及编

7、写和提交项目申报材料的有关要求,组织人员,编写和提交立项申报材料。经立项申报材料的初审、项目论证后,最后上级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第一章 固体矿产勘查项目 2 审批,若被审查批准后,该矿产勘查项目即被确立。 一个矿产勘查项目立项工作是按年度滚动式进行的,下年度的立项工作是在上一年度地质工作成果基础上进行的,由项目承担的地勘单位继续编写和提交立项申报材料,由上级政府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节第二节 矿产勘查项目矿产勘查项目的任务的任务 在地质勘查单位或大队总工程师领导下,分队、矿产公司或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的直接指导组织下,矿产勘查项目(以下简称地勘项目)要完成如下任务: 1、 地勘项目第一份立项

8、申报材料被批准后, 上级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矿产勘查工作任务书,勘查项目要认真吃透、领会立项材料和任务书的精神实质,编写项目地质勘查工作设计书。所编写的设计书要任务明确,工作部署合理,手段方法得当,措施有力,经济可行。总之,要遵循花最少的钱,最少的勘查工作量,取得最大的地质成果的原则。 2、 项目地质勘查工作设计书批准后, 地勘项目严格按设计书及审查意见书实施各项勘查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协调各勘查工作,取全取准各类原始地质资料,加强质量监控和综合研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修改,但必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3、一般在野外工作结束前一个月,地勘项目按野外验收要求,认真

9、编写文、图、表等有关材料,并向上级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提出野外验收时间,接受上级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对地勘项目的控制、研究程度和第一性原始地质资料进行野外验收。对野外验收发现的问题,必须在报告编写前加以处理和解决, 未经野外验收的地勘项目, 一般不得进行成果报告 (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写。 第一章 固体矿产勘查项目 3 通过野外验收工作,认为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已达设计要求,即可转入编写勘查报告;若认为地勘项目成矿条件好,找矿前景大,还需继续开展地质勘查工作, 即继续编写和提交立项材料, 由上级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批准。 4、地勘项目经过野外验收,开始转入勘查地质报告的编写。勘查地质报告要做到客观、真实

10、、全面地反映勘查成果,要层次分明、内容翔实、重点突出、结论明确、针对性强,要为下阶段地质勘查工作或矿山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勘查地质报告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应按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时完成复制汇交和立卷归档工作。 第三节第三节 矿产勘查项目人员组成矿产勘查项目人员组成 根据不同工作程度或勘查阶段的目的任务、要求,勘查工作量的大小及具体勘查工作内容,来配备地勘项目的各方面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一般地勘项目配备如下人员: 地质组:项目负责人 1 名,项目较大时,可配制副项目负责人 1 人,地质技术人员一至十余名,必要时可建立若干作业小组。 测量组:组长 1 人,测量技术人员 1-2 名,测工若干名。 水工

11、环地质组:组长 1 人,水工环技术人员 1-2 名。 采样技术工:1-2 名。 测量组、水工环地质组、采样工等若一个地勘项目工作量小,在统一按排下,他们可以承担若干个地勘项目的相应技术工作。 钻探、坑探等勘查工作施工,现在几乎全部对外承包,所需有关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由承担单位配备,项目地质组只负责勘查工程布置、各类原始地质资料收集和勘查工程质量监控。 第一章 固体矿产勘查项目 4 第四节第四节 矿产勘查项目负责人的确定及职责矿产勘查项目负责人的确定及职责 一、一、地勘项目负责人的确定地勘项目负责人的确定 地勘项目负责人由分队、矿产公司、项目部根据学历、职称、工作业绩及技术水平提出项目负责人名单

12、,预查项目、简单矿种的普查项目一般自行确定,报大队总工程师或总工程师办公室备案。矿种复杂的普查项目及详查项目、勘探项目负责人,由分队、矿产公司、项目部提出项目负责人名单,报大队总工程师批准确定。 二、二、地勘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地勘项目负责人的职责 1、在分队长和分队技术负责、矿产公司经理和技术负责、项目部主任和技术负责的直接领导指挥下,全面负责地勘项目地质技术业务工作。 2、 直接参与和组织项目组地质技术人员编写项目勘查工作设计书、 和项目续项材料。 3、 按设计书及设计审批意见书统筹按排各勘查工作的实施, 在各勘查工作实施时,要注意先后及其衔接的关系。 4、编写或委托有关人员编写项目月、季、年

13、报 5、参与和组织项目技术人员编写野外验收材料和地质勘查报告 6、协调各技术业务组、勘查工程施工间关系,做到重型勘查工程布置到现场,重型勘查工程施工结束到现场,重型勘查工程质量验收到现场。 7、 对项目各种地质资料质量全面负责, 严格执行三级质量检查制度和大队质量领导小组制订的各项质量保证措施。做到原始地质资料室内检查 50%以上, 重型工程野外检查 30%, 其它野外检查 10-20%, 综合资料检查 100%。 第一章 固体矿产勘查项目 5 第五节第五节 项目地质组在钻探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作范畴项目地质组在钻探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作范畴 1、钻孔工程施工全过程:地质组据设计赴野外实地布置钻孔

14、孔位,提供平定施工机场机场平好后,由地质和测量组在机场上定孔位,地质组下达安装通知书,钻孔人员安装钻机钻机安装好后,由地质和测量人员对钻机立轴方位及倾角进行校核或直接对钻机立轴进行定向及定斜钻机安装无误后,地质组下达钻孔施工通知书,钻机人员开始施工钻孔正常情况下,钻机施工至设计孔深,已达施工地质目的,地质上下达钻孔终孔通知书,钻机人员终止对钻孔的施工在下达钻孔终孔通知书的同时,地质组同时下达钻孔封孔柱状图,提出封孔要求,钻机人员据封孔柱状图及要求,对钻孔进行封闭。 2、 钻孔施工之前由地质组提出钻孔设计柱状图, 对钻机人员介绍孔内地质、构造、矿化情况,提出钻孔施工质量要求。 3、钻孔施工过程中

15、,地质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地质组发现矿 (化) 体采取率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设计孔深有变动 (原设计孔深减少或增加)时,与钻机协商,下达任务变更通知书,钻机上进行补斜取心或提前或推后终孔。 (2)对特殊矿种,如煤矿,提倡“守矿制” ,即地质组跟班钻机生产,及时提醒进、出矿孔深及在煤层中钻进的要求。 (3)地质组现场参与对孔内重要地质现象(如进或出矿层、控矿构造或层位、标志层等)的孔深检查和钻孔弯曲度测量。 (4) 日常地质编录中发现诸如班报表记录、 岩心牌 (票) 填写、 岩 (矿)心丈量不清晰、 不准确等质量问题, 地质组及时向钻机提出, 以便及时纠正。 4、钻孔终孔后,由地质组根据钻

16、探工程质量六项指标,及时、如实地填第一章 固体矿产勘查项目 6 写钻孔质量验收报告,并参与由探矿部门或施工单位、钻机人员、水文地质人员等参加的钻孔质量评审(验收)会议,对钻孔质量等级进行评定。 7 第二章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综合研究合研究 第一节第一节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及基本准则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及基本准则 一、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 系统整理、综合研究矿产勘查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种原始地质资料,用文字、表格和图件的形式,阐明矿区(床)地质特征、矿体特

17、征,总结成矿地质条件、矿化标志及矿化富集规律,以指导地质勘查工作,最终为编写地质勘查报告提供资料。 二、二、地质资料整合整理、整合研究的基本准则地质资料整合整理、整合研究的基本准则 1、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整合研究是地质勘查工作中重要环节,必须贯穿地质勘查工作的始终。做到边勘查、边整理及综合研究,边指导施工。 2、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做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点(矿点、矿床或矿区、工程点)与面(区域、矿体、平面、剖面)相结合和宏观与微观现象相结合的原则。 3、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及研究时,应据地质理论与实际资料,对客观地质现象(事件)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探索和认识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技

18、术民主,鼓励不同观点进行讨论或争论。 4、 整合整理过程中对有疑义的原始资料, 必须会同当事人到现场复查或经工程验证后,将其结果报请技术负责人审定后方能修改。综合研究成果一旦定稿,未经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修改。 5、系统整理及综合研究成果,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验收。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8 第二节第二节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程序及内容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程序及内容 一、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程序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程序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分三个程序:即矿产勘查过程中野外资料系统整理、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勘查报告编写前

19、的综合整理。 二、二、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内容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内容 现将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三个程序中的主要内容及要求阐述如下: 1、勘查过程中野外资料系统整理 野外资料系统整理是把野外地质编录中提交的单项原始资料,按有关的技术要求(诸如有关规范、规程、工作细则、统一图式图例等) ,系统整理、综合及检查,为综合研究提供资料。 (1)各类标本、样品鉴定及测试成果资料 将岩石、岩相、古生物、矿石、矿物及构造等样品成果进行校核、分类、统计及列表。 选择代表性剖面及重要地质现象的标本、薄(光)片,结合野外特征系统观察补充描述,对有重要地质意义的重要标本,必要时应照相或录像。

20、收集补充完善矿区(床)内地层(地层层序、古生物、岩相或岩浆岩单元) 、构造(构造性质、容矿构造、导矿构造) ,含矿带或含矿岩系、标志层等实物资料。 选取矿区(床)成套标本(岩石、矿物、岩相、古生物、矿石、蚀变岩石、标志层、构造等标本)陈列保存。其余标本待阶段工作结束后,按有关规定处理。 (2)化学样品的分析、测试成果资料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9 收到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后先校对,如发现缺号、缺项,应通知测试单位补齐。若发现错乱或与实际不符,应到现场查明原因补救和纠正。在确认无误后,才能抄录到有关表册中交付使用。 对各类成果进行系统校核、检查及分类整理,审查各类项目是

21、否达到设计要求. 按季 (批) 计算内外检分析结果, 编制计算结果对照表, 以掌握采样、加工及分析测试质量。如发现偶然误差或有系统误差时,应与测试单位联系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分析测试结果应分类列表及编图,校正有关资料中岩石、矿石名称。修改原始资料或综合图件中矿体与围岩界线、矿石类型及品级界线、矿石自然类型界线。 系统整理及综合研究后,确定组合分析项目和组合方法,确定全分析项目。 在收到为解决某项专门地质问题而采集的标本、样品(技术样品、选矿样品、同位素样品、同位素绝对年龄测定样品、包体测温、古地磁等)成果后分类登记,并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否则应采取补救措施。 (3)地质填图资料 提供的

22、综合整理图件及资料,必须经过野外验收或质量检查合格。 将完工的勘查工程及时或分批投绘到地质图上,并根据工程中实际资料对各种地质现象(如地质界线、标志层、矿体界线、蚀变带、脉岩、断层等)进行连接或修正。 根据规定的图式、内容,编制矿区(床)地形地质图。 (4)勘查工程资料 系统检查、补充原始资料。如地层及代号,矿体界线及编号,断层编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10 号,采样位置及样号;对岩石、矿石名称及内容补充或修正。 将完工的勘查工程投绘到有关的综合图件上(地质图、工程分布图、中段地质图、投影图、采样平面图、勘查线剖面图等) 。 列表计算各勘查工程矿体真厚度、平均品位(

23、分矿体或矿层、矿石类型及品级) 。 列表统计钻孔弯曲度测量成果 (方位角及顶角) , 计算钻孔偏斜及方位,主要矿体(层)顶板、底板、标志层及终孔坐标。 投绘钻孔偏斜资料、 地质资料于综合图件上 (地质图、 勘查线剖面图、投影图、底板等高线图) ,分析对矿体(层)厚度、品位及资源/储量类型的影响,提出处理意见,指导钻探工程的布置及施工。 对典型矿床或勘查工程中揭露的重要地质现象补充素描、照相,必要时系统录像。 (5)物化探资料 根据化探样品分析数据,统计计算地球化学背景及异常下限,编制化探综合平面图及剖面图,圈定异常范围,结合地质条件对异常进行解译,指导验证工程的布置。 依据地质及测井资料,确定

24、矿体(层)厚度、深度、地温、井径、钻孔偏斜等数据。 (6)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 系统检查补充原始编录资料。如水文地质图、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坑道水文地质图、 坑道工程地质图等图件中有关地层代号、 矿体 (层) 编号、水质资料等。 对动态观测资料、气象资料,抽水、注水、涌水资料,水质资料,岩、土物理力学资料进行整理、编图。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11 2、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 (1)综合研究的基本要求 综合研究所使用的原始资料,必须真实、齐全、准确,尽量使用先进理论、方法和手段。 各类综合图件编制方法及内容按有关规定进行,力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图表化。 综合研究成

25、果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提供报告编写使用。 各勘查阶段综合研究的重点: a、普查阶段:以研究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条件、找矿标志、矿床规模、矿石质量为主,收集邻区类似矿山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和开采技术条件资料,进行技术经济概略评价。 b、详查阶段:以研究工业矿体的数量、规模、产状、形态及展布特征;矿石质量、类型、品级及分布;矿石加工选冶性能为重点。收集研究开采技术条件,做好矿床技术经济初步评价工作(即预可行性研究) 。 c、勘探阶段:对勘探地段(国家和社会拟定近期开采地段)进行全面综合研究。以矿床地质构造特征;矿体产状、形态及厚度变化;矿石质量(类型、品级) ;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矿床综合评价为重点。

26、并做好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条件;水工环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床技术经济的研究和评价。 (2)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 矿床(区)地层的综合研究 a、建立区内地层层序和含矿地段或含矿岩系的层序,指出矿区(床)地层层序在区域地层格架上的位置,编制综合柱状图。 b、研究含矿地层或含矿岩系与地层、岩相及其化学成分间的关系。 矿床(区)岩石的综合研究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12 a、统一区内岩石划分及命名。岩浆岩区应确定岩浆岩的单元、系列,对侵入机制、火山期次、矿化富集特征还应配合同位素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变质岩区除按岩石、地层划分对比外,还应对变质相带及原岩

27、进行研究。 b、配合主干剖面测制,研究区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区)构造的综合研究 a、研究矿床(区)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控制矿床(区)构造的性质、序次、产状形态, 区分控矿构造、导矿构造及容矿构造。 b、对节理、裂隙、面理(线理) 、层理构造进行测量统计及作图分析,指示与成矿有关或与构造配套有关的特征及方向。 c、对破坏矿体的断层、破碎带及挤压带在研究确定其规模、位置、产状后,根据勘查阶段的要求,布置工程进行控制。 d、用底板等高线图研究褶皱的形态、轴向及产状,对控制矿体较大褶皱的轴向、拐点设计工程控制。 e、在褶皱、断裂发育时,可沿地表走向或倾向一定范围内统计其发育程度及规律,即研究褶

28、皱的长度及弧度,断裂的产状、性质及断距。 f、划分构造复杂类型。 g、结合矿床特征,在需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开展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古地磁方面的研究。 (3)矿体(层)的综合研究 对矿体(层)的数量、产状、形态、规模沿走向及倾向的变化进行统计,计算矿体厚度变化系数,区分主要矿体、次要矿体及小矿体,划分矿体群,确定矿体(层)的稳定性。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13 用地质图、中断图、横剖面图、纵剖面图、纵投影图、矿体等厚度图及矿体底板等高线图来研究矿体三维空间的变化特征。明显受一定层位、岩相、构造控制的矿体(层) ,应研究其控矿作用与厚度变化的关系。对多层

29、矿体的矿区,应确定标志,进行矿层对比,编制矿层对比图。对首采区主矿体上盘小矿体,应研究其产状、形态及赋存规律。 对矿体中的夹石、无矿天窗,破坏矿体的侵入岩、脉岩,应研究与沉积建造、岩相或构造裂隙的关系,根据需要,设计工程圈定其分布范围。 (4)矿石质量及其加工选冶性能的综合研究 研究矿体主要有益组分(品位) 、共生组分、伴生组分及有害组分的含量、变化。选择主干剖面编制品位变化曲线图或区内品位等值线图,品位变化系数等图件来反映品位变化及规律。 研究矿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 包括矿物种类、 含量、 粒度、 形态、嵌布方式、结晶时代、矿物生存顺序和共生组合关系,选择与研究品位相同的主干剖面系统采样

30、鉴定。 研究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应用相关分析、表格及变化曲线图分析矿石中矿物成分与有益、有害组分的相关关系。 研究矿体(层)厚度与主要组分相关关系,主要组分与共生组分、伴生组分及有害组分的相关关系。有害组分超过规定的地段,应单独圈定其范围。 某些非金属矿床除研究品位外,还须研究矿石物理性质及其变化,以确定矿石质量,其研究项目可据矿种具体情况确定。 研究矿石自然类型、 工业类型和品级。 根据矿种工业指标、 矿物成分、品位及物相分析资料划分其类型、 品级, 分别将界线标绘在有关综合图件上。根据工作程度高低及需要,可重点设计工程控制其界线。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31、14 以国内当前技术条件下可行,指标先进,经济合理为原则来研究矿石的选冶性能。 从矿石类型的化学成分、 选矿技术经济指标 (精矿品位、 产率、回收率、选矿比、原矿品位)及精矿多元素分析结果等统计分析入手,来判别流程的合理性及选矿效果。具体做法可与已知矿床或附近矿山相同类型选(冶)加工资料类比评述,或确定选(冶)加工试验的种类及样品件数、采样方法。 对矿石中共生、伴生的元素进行综合研究,根据矿石全分析资料及选矿试验资料分析,确定这些共伴生组分利用的可能性,并作出综合评价。 除研究矿石中组分外,还应对围岩中、或顶底板及夹石中的有益、有害组分取样评价。 根据矿体规模、形态复杂程度、厚度的稳定性、矿石

32、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的复杂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勘查类型。 研究主矿体的厚度、品位及构造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是否达到相应勘查程度(阶段)的要求。用综合图件(纵、横剖面图、纵投影图、底板等高线图、厚度等值线图、品位厚度关系曲线图)进行对比研究,或选择一定块段用不同网度(工程间距)验算资源/ 储量误差对比论证,以此来分析研究勘查网度(工程间距)的合理性。 根据地貌条件, 可能的开拓方案及技术经济因素, 研究确定矿体 (层)延伸大的矿床(区)合理的勘查深度,必要时修改设计。 研究矿床工业指标,在可能的条件下,根据矿石品位、选冶资料、技术经济资料,统计分析(可选用统计法、类比法、价格法或

33、方案法)提出矿床工业指标、共伴生元素综合性指标方案,提供工业部门作为下达工业指标的依据。 研究各类型资源/ 储量的分布、比例,首采地段资源/ 储量类型是否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15 达到生产部门的需要。 (6)矿床(区)水文地质综合研究 确定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含水层、隔水层,依据各类水文地质资料,编制水文地质图、剖面图。 分析研究矿床(区)水文地质特征、矿床充水因素、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水力联系及矿坑进水和边界。预测矿坑涌水量,提出矿坑防排水措施和地下水综合利用,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意见或建议。对缺水地区,提出供水源方向。 (7)矿床(区)工程地质综合研究 研究矿床(

34、区)工程地质条件。从岩石特征及力学性质,软弱岩层,岩溶、滑坡、塌陷、泥石流、氧化带、岩体风化及蚀变程度,构造带(破碎带、挤压带宽度、裂隙及节理发育程度) ,变质矿床的片理及线理等特征及分布来进行研究。统计规律性,编制工程地质图、剖面图,划分工程地质类型及工作类别。 对矿体(层)顶底板岩石、矿石、夹石力学性质进行统计分析,论证矿体(层)顶底板围岩的稳固性。 对露天开采的矿床(区)要论证采场边坡的稳定性。据岩石、土壤类型及结构、物理力学资料分析边坡稳定条件及影响因素,预测边坡可能滑动变形地段、范围,为确定采场边坡稳定性提供依据。 (8)矿床(区)环境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 对矿体(层)

35、、围岩中含有害气体(瓦斯、硫化氢、汞等)及粉尘时,要研究含量、赋存形态、逸出因素及产生的地质条件,并圈定影响范围。 对危害人体超限量的元素种类、含量及分布(或异常范围)进行研究评述。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16 对矿体(层)埋藏较深或在地温较高的地区或特殊矿种煤、硫铁矿,要研究地温资料, 圈出地热灾害区。 对煤、 硫铁矿、 自然硫要研究其自然性。 研究灾害地质(如地震、滑坡、山崩、塌陷等)现象及分布,采、选矿活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提出预防措施及建议。 收集停采矿井、老硐资料,圈定分布范围及采空区范围。 研究与开采技术有关的参数, 采集相关的具

36、代表性样品进行测试 (定) ,如体重、湿度、块度、粉化性、松散系数等。 (9)矿床成因的综合研究 研究成矿作用与地层、 岩石、 岩浆作用及构造作用的时间、 空间关系,研究沉积岩相、围岩蚀变及矿化作用与矿化富集分布的规律。 用地球化学、矿物学、热力学的方法对矿床(体)形成的机制及物质成分进行研究。 对成矿环境、成矿物质来源、运移和成矿流体进行研究,大、中型矿床应有同位素及包体测温资料。 从物探、化探及地质特征方面来研究找矿标志。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对盲矿体赋存条件、形成规律、找矿标志进行研究,指出找矿方向。 对典型的大、中矿床,要对成矿模式或成矿系列进行研究。 以上矿产勘查过程中综合研究的内容比较丰

37、富齐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各勘查阶段具体目的、任务、内容、要求有所侧重及选择。 三、三、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 1、最终综合整理的要求 (1) 最终综合整理是将野外系统整理和勘查过程中综合研究的资料、 图件,按照地质报告要求编制成图件、表册及文字。 (2)最终综合整理的资料(原始编录资料、综合整理资料)必须正确齐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17 全,综合图件的内容必须重点突出,所反映的各种地质现象必须相互吻合。 (3)图件的内容、图式、图例、文字必须符合规定、规范要求,做到表格化、规范化、标准化。 (4)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国家技术标准

38、,对图件、表册及文字进行检查验收。 2、原始地质编录的最终综合整理 (1)对原始地质资料进行最终校核、定稿、分类编号,然后登记造册。 (2)根据报告要求,将列入勘查报告附图的原始编录资料(槽、井、硐素描图、钻孔柱状图)按有关规范、规定要求整理后清绘、复制。 3、综合图表的编制 (1)综合图件的编制 根据勘查报告编写提纲要求,结合矿床(区)勘查阶段及矿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综合图件的种类。 图式、内容按有关规范、规定要求进行编制。 综合图件编制好后,经最终检查校对无误后编号,复制清绘。 (2)综合表册的编制 根据地质报告的性质、矿种、资源/ 储量估算方法来确定附表的种类及格式。各类表格经检查、校对无

39、误后方能复制。 (3)基础数据的精度和修约原则 基础数据的精度应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各图件、表册和文字中采用同一数据应相同,修约按 GB8170-87数据修约规则进行。 最终资料及图件中的数据一般不能修正, 若发现明显错误需要修正时,应说明原因,报请技术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同意后方能修正。对原始资料数据不能改动。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18 编图、绘图精度。图上每一界线(含图框线)相对误差,综合或累计不大于 0.5 毫米。 少数民族文字使用。工作区隶属自治区(相当于省级单位)时,图名下标注少数民族文字。 4、资源/储量估算 (1)资源/储量估算是根据勘查阶段或某一阶

40、段(设计、年终总结)的要求进行的。 (2)资源/储量估算按照工业部门正式下达的工业指标进行。若工业部门未下达工业指标的矿床(区) ,则按 1987 年 9 月地质出版社出版的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主编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 (修订版)及相应各矿种勘查规范中提出的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储量。 (3)加强对矿体(层)圈定、资源/储量类型及块段划分的研究,使其更趋合理性。 (4)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参数、原始数据(品位、厚度)必须与原始资料一致。体重的使用应与矿石类型、品级相适应。对特高品位、特大厚度的处理,提出合理的方法。各种数据计算应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铀矿等特殊矿种准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

41、手工测定面积、两次测定值差不大于 3-5%为合格,采用电子计算机测定不作具体规定。数据修约、图件表册的精度要求同上。 (5)原始数据不能改动,综合数据检查如有错误,当事人查对后改正,若有重大错误或最终成果需改动时,应报请技术负责人批准,查明原因后纠正。 (6)根据矿体产状、形态、厚度、品位及变化、勘查方法、勘查工程分布来确定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方法时,应尽量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19 (7)根据资源/ 储量估算方法,编制相应的图件和表册。 (8)使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时,计算方法及结果录于磁盘中,汇同勘查报告资料一起提交。 (9)资源/储量

42、估算结果,应选择 10%有代表性的块段,采用第二种资源/ 储量估算方法再进行检查估算,二者相对误差不大于 10%。 5、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根据矿种、勘查阶段要求来确定评价项目。 (1)资源形势分析:分析国际、国内市场资源形势。国际市场资源形势包括产品的供需量、市场价格;国内市场资源形势包括产品在国内的需求量及保证程度、矿产开发政策、中长远规划、市场价格等。 (2)研究矿床地质评价及勘查投资效果。从矿床主要地质、矿产特征来分析成矿地质条件、资源量及远景、地勘投资效果。 (3)矿床开采建设条件分析 综合分析矿山建设条件。如自然地理、交通运输、区域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水电供应等,确定矿山建设利弊。

43、对矿山开发及开采技术经济的分析。综合分析地质、采矿及技术经济因素,研究矿山可能的开采方案、规模、生产服务年限等。根据可能的开采技术方法进行综合估算, 或采用扩大指标分析估算来研究矿山开采技术经济。 选矿工艺流程和技术经济指标的研究。分析选矿工艺流程在现时技术条件下的可行性、 合理性; 精矿品位、 回收率是否达到相应指标要求, 共生、伴生元素综合回收利用的可能性是否已评价。选矿技术经济指标可利用勘查阶段提供的选矿结果,采用扩大指标分析估算。 按现行市场价格与财务制度,从矿山企业角度计算、分析和评价矿山投资预期经济效果。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20 综合分析评价:通过

44、上述分析,结合勘查阶段要求,提出下步工作意见。 国民经济评价:站在国家的角度上,来考虑矿山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行评价。 第三节第三节 矿体变化性及其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矿体变化性及其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 一、一、矿体变化性及其研究意义矿体变化性及其研究意义 矿体是构成矿床的基本单位,也是矿床勘查的主要对象。矿体地质主要是研究矿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两类标志的地质规律。矿体的外部形态包括矿体的厚度、 长度、 延深、 形状及产状; 矿体内部结构包括矿石主要成分、次要成分、有益成分和有害成分的含量、矿物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品级和类型、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石的体重和比重等。 矿体的变化性包括变化性质

45、及变化强度。矿体变化性质一般指矿体的标志值在不同空间位置上彼此联系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而矿体变化强度指这些标志值的相对变化幅度及变化速度。 矿体的变化性质分为规则的坐标性变化及偶然或不规则变化和总体变化及局部变化两大部分。 规则的坐标性变化是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平稳性。如典型的沉积矿床的厚度变化往往具有稳定变化的特点,在剖面上的变化不仅保持着同一增符号,而且还保持着大致稳定的增长率。 偶然或不规则变化是矿体的内部某一区段或某一方向上,相邻测点所获得的标志值相互之间既无局部联系,在整体区段内也无总体联系,呈现出无规律的急剧跳跃或不连续的杂乱变化, 如贵金属矿床中有用组分品位沿走向、倾向及其它方向的变化

46、就是有这种特征。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21 总体变化是在较大范围内表现出的一种具有趋势性的根本变化,也就是说矿体不同地段各种标志值的“背景值”(平均值)的变化,它反映了矿体总的变化特征,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要用工程竭力去查明。 局部变化是指某一观测点的标志值与其背景值的离差,属于影响范围较小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由于工程密度的限制不可能也不必要一一查清,但要掌握和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 由于形成矿体的地质作用不同,矿体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等标志的特征及其变化性也不同。研究矿体的这些标志的特征及其变化性,从而为选择合理的勘查方法及矿床的工业评价提供地质依据。 矿体的各

47、种标志的变化性,其中尤其以矿石品位、矿石类型、矿体厚度、形态等的变化,对矿床的勘查及开采影响最大。如海相沉积矿床,因矿体品位、厚度及产状等标志的变化一般都较小,只要通过少量的工程点对矿体各标志进行观察、测量、取样、分析,就可以较准确地获得平均品位、平均厚度、平均产状值。这些数值能代表测量矿体的真实情况, 当然勘查方法也就简单, 资源/储量估算误差也小,以后矿山开发也较容易。但某些内生金属矿床,矿体的形态很复杂,产状也不稳定,厚度和品位的变化也很大,因此对矿床的勘查和矿山开发工作也增加了难度,只有通过增加工程点、增加观察、测量、分析的数量,才能较正确地判断矿体各种标志的变化情况,这样势必要增加勘

48、查的工作量和勘查经费,否则就会影响勘查精度,资料的误差也大,因而常会给今后矿山开发造成巨大损失。 二、二、矿体变化性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矿体变化性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22 1、矿体特征变化曲线 (1)自然分布曲线及变化性指数 自然分布曲线是研究矿体变化性质最常用而简便的方法。它是沿剖面 (走向上)或钻孔(倾向上)方向上的观测点位置及其标志值所作的曲线。图 2-1 就是某铁矿沿走向方向的矿体厚度自然分布曲线。 20 世纪 60 年代,有学者提出用变化性指数来反映矿体的变化性质,变化性指数公式: 2nMt 式中:t变化性指数;M相邻的矿体标志值在自

49、然分布曲线中数值上升、下降的(符号)变化次数;n观测点个数。 根据 t 值的大小,将矿体的变化性分为四类(表 2-1)。如图 2-1 矿体厚度自然分布曲线中,n=10,M=7,则: 0.8752107t 图图 2-1 某铁矿沿走向方向的矿体厚度自然分布曲线某铁矿沿走向方向的矿体厚度自然分布曲线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23 (2)平差曲线及相依系数 由于自然分布曲线上每个观测点的矿体标志值,往往包含有一定的随机误差,这种误差也就掩盖了趋势值,于是提出平差曲线方法。所谓“平差”就是表示各观测点数值时, 以该点为中心将相邻若干点标志值的平均值取代之,此平均值即为趋势值。

50、按各观测点趋势值绘制的坐标曲线即为平差曲线。经过一次平差所得的曲线称谓一次平差曲线,经过二次或三次平差所得的曲线称谓二次或三次平差曲线。一般认为,二次平差曲线就可以反映矿体标志值的总体变化趋势。 观测点的平均值, 是采用滑动平均法求得的。 滑动平均法可以是等权的,也可以是不等权的。 等权滑动平均公式: mmimmmyimyyyyym121)(121y 10)1(10 式中:0y 为中心项的趋势值; oy为中心项观测值; iy为第i项的观测值; m为距中心项的最大项数; 表表 2-1 t 值与变化性关系值与变化性关系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24 12m为参加滑动平均

51、点数。 例如采用 5 点平均时,则 m=2,公式可写成: )(51y 210120yyyyy 设 5 . 32y,5 . 41y,0 . 30y,0 . 71y,8 . 32y,58 .21)8 . 30 . 70 . 35 . 45 . 3(51y 04.36。 等权滑动平均分离趋势能力较强,m 越大则修匀效果超强,但滑动平均后的值与原始观测值差别较大。故 m 值的选择不宜太大,一般选择 1 或 2。 不等权滑动平均是按周围各点与所计算中心项的距离大小给予不同的权,距离越近, 权数越大, 距离越远, 权数越小。 修匀公式与周围取点多少有关。现列出五点修匀公式(由一元三次回归方程推得)如下:

52、)(3)(1217351y 221100yyyyy 采用上述滑动平均公式,便可求出与各观测点相对应的一次或二次滑动平均趋势值,然后用这些趋势值绘出一次或二次滑动平均曲线。如图 2-2 所示。 金品位值的自然分布升降、起伏跳跃比较剧烈,无明显变化规律,但从一次平差曲线可以看出,其品位趋势值却具有一定方向性变化逐渐降低,反映了金矿品位的一种变化性质。 平差曲线消除了自然分布曲线中局部随机性成分的干扰,突出了总体趋势性变化规律,但它仍不能定量地表征矿体变化性。因而采用矿体标志值空间序列相依系数来定量地表征矿体变化性质。它是根据自然分布曲线和平差曲线,分别计算局部相依系数和总体相依系数,来判断矿体标志

53、值的趋势和随机部分变化性质的一种方法。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25 局部相依是指某观测点与相邻二观测点的标志值具有线性或单调函数关系,即某点的数值高,其相邻的取样点数值亦高,反之亦然。如图 2-1 自然分布曲线上,5 点厚度大于 4 点厚度,而低于 6 点厚度,也就是说,5 点厚度界于 4、6 点二者之间,因此,5 点厚度与相邻的 4、6 点厚度呈现局部相依关系;而 8 点厚度较相邻的 7、9 点厚度都大,因此,8 点与 7、9 点厚度呈现局部不相依关系。 局部相依系数按下列公式求得: 21nmC 式中:1C为局部相依系数;局部相依系数; m为局部相依个数; n为

54、样品数或观测点数。 图图 2-2 金品位一次平差曲线金品位一次平差曲线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26 总体相依指空间序列的观测值,经过二次滑动平均处理后,每个观测点的相应趋势值,在空间上与相邻二点趋势值之间具有线性或单调函数关系。其相依系数计算公式为: 2M2nC 式中:2C为样品数或观测点数。 n为总体相依系数; M 为总体相依个数。 表表 2-2 矿体变化特征分类表矿体变化特征分类表 (相依系数)1C或2C在 0-1 之间变化。相依系数愈大,相依程度愈高,矿体变化的规律性也就愈强;相依系数愈小,相依程度就愈低,矿体变化规律性也就愈弱,而随机变化愈显著。据局部及总

55、体相依系数的大小,将矿体变化特征分为五类(表 2-2) 。 (3)频率分布曲线 矿体的许多标志值往往具有一定的统计分布规律,因此可以用频率分布曲线来表征矿体的总体特征和变化特征。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27 根据样品分析数据,按不同的组距分别统计各组的频数(即各组的样品数),计算相应各组的频率(每组样品数统计样品总数),将各组的含量及频率的对应关系用直方图表示, 然后采用数学方法拟合成一条近似的经验曲线,这条曲线就是频率分布曲线(如图 2-3) 。 如何根据频率曲线状态特征,来判断矿体的总体特征和变化特征: 沉积矿床矿体的标志值是由许多独立的微小部分所组成,或者是

56、由许多微小随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之中没有一个因素是突出显著的,也就是矿体的各种标志是比较稳定的,其变化不大。因此,沉积矿床的品位、厚度、岩石、矿石中常量元素差不多都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 若矿体是在许多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某些元素并不都是均匀微小,而个别因素的影响显著突出时,其标志值将趋于偏斜,但将标志值取对数后一般都会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因此,大多数内生有色一稀有金属矿床中的有用组分,以及岩石、矿石中的微量元素,都具有对数正态分布特征。 图图 2-3 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曲线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曲线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28 每类频率分布曲线

57、都有它们的统计参数,反映矿体的标志值的总体特征和变化特征。平均值是一种集中性参数,反映矿体标志值的总体特征;均方差是一种离散性参数,反映矿体标志值的相互差异程度,均匀差越大,数据对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反映在频率分布曲线上是越趋平缓,反之,反映在频率分布曲线上是峰高坡陡。 根据频率分布曲线的特征可以鉴别与解释矿床成因。一般认为,不同成因或不同成矿条件下形成的矿体,应构成不同的统计总体,它们应各自具有其特殊类型的频率分布模型和相应的统计特征值。有时矿体标志值频率分布曲线出现双峰混合型或其它复杂形态,往往是由于地质因素,如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沉积条件的不同,而使原始统计集体不均匀所引起的。 如浙江

58、理渚层控铁矿, 震旦系上统西峰寺组原来就是贫铁矿层或矿源层,后经热液改造,形成条带状磁铁矿化。该矿床的形成至少经历二大成矿期,即同生沉积期及后生热液和热力作用期。根据代表性矿体数千件铁品位数据进行统计作图(图 2-4) 。图 2-4A 为西矿带的最大矿体,形态较规则,频率分布曲线为简单的近正态分布特征,峰值为 17.5%,峰高坡陡,矿化均匀,成矿作用单一,后期热液作用并未引起矿体品位上的显著变化,它代表该区早期(沉积期)形成的贫铁矿化。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29 图 2-4B 中为东矿带最富的规模不大的隐伏矿体, 频率分布曲线呈双峰混合分布,铁品位分布的二个峰值

59、反映矿体形成至少经历了二期矿化迭加,早期峰值 17.5%,低峰区代表该矿体早期矿化阶段,晚期矿化迭加,至高峰值达 37.5%,宽而扁的高峰值区表明,晚期矿化是复杂不均匀的。 编制频率分布曲线时,应注意组数和组距的确定,通常以划分 10-15 组为宜, 每组平均不少于5个数据, 组距最好不超过观测值均方差的1/4或1/3。起始点选择不当也难作出较好的直方图。 频率分布曲线还与样品的代表性有关,有时由于样品的重量不等、化验方法不同、采样方式各异、样品加工不一致等因素,使得原始统计集体不均匀,而造成经验分布曲线被歪曲,因此,在作直方图前,应对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审查。 (2)均方差及变化系数 均方差也

60、称均方根差、标准离差,它是数理统计中反映数据绝对离散的参数,表示各个数据对其平均值的偏离程度。以矿体品位为例,设在矿体中共取 n 个样品,以 X1、X2Xn 表示每个样品的品位值,X为其平均品位,图图 2-4 浙江里渚铁矿体品位频率分布曲线浙江里渚铁矿体品位频率分布曲线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30 则品位的方差为: 方差= 21)(1niXXin 方差的平方根即为均方差: 21)(1niXXin或niXXin12)(11 在实际应用时,如果 n 较小(30-50),通常分母 n 换为 n-1 来计算。 均方差是有单位的特征数,其单方与变量的单位相同。它只取正值。均

61、方差能衡量一批数据的绝对离散程度, 均方差愈小, 数据集中在平均值附近;均方差愈大,数据愈分散。 均方差的大小只同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大小有关,而与各个变量本身大小无关。 当二组数值具有相等的均方差时, 而它们的平均值不相等时,不能认为它们的变化程度也相同。 变化系数, 也称变异系数, 是指均方差与平均数的比例, 以百分数表示: %100= VX 式中:V 为变化系数; 为观测样品标志值的均方差; x为观测样品标志值平均数。 变化系数是一相对离散性参数,便于比较平均数不同的数据分散性。在应用上述指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因均方差与变化系数统计量是以正态变量为基础,故在观测值服从或接近正态分

62、布时,可用观测值直接进行计算;而观测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时,则需要将变量变换为对数后,再计算平均值、均方差及相应的变化系数。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31 应用矿体标志值时,都认为是一种彼此独立的随机变量,并未考虑它们在空间的相关性。一般认为样品间距与其平均相关系数间的关系是:当样品间距 h=0 时,标志值的平均相关系数 =1.0,就是说某标志值和它的自身的关系很密切;当样品问距增大时,平均相关系数将逐渐趋于 0。因此,提出变化系数的校正公式: V 校正=V21 r 式中:V 为直接由样品计算的变化系数; 为相邻样品标志值的平均相关系数。 矿体标志值(如品位)是随所取

63、样品体积变化而变化的,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样品体积愈小, 则各标志值变化就愈大; 反之, 样品体积愈大,被平均化的结果就愈充分,标志值在空间的变化就愈趋平稳。 3、含矿系数及矿化强度指数 含矿系数也称含矿率,它是指工业矿化地段(工业矿体)的长度、面积或体积与整个矿化地段(含矿体)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的比值。它能说明矿化地段内工业矿体的连续程度。含矿系公式: VoVpKSoSpKLoLpKppp或或 式中:Lp、Sp、Vp 为工业矿化地段(工业矿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 Lo、So、Vo 为整个矿化地段(含矿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 含矿系数的变化在 0-1 范围内,根据含矿系数的大小,将矿

64、化地段中工业矿体的连续性分为四类(表 2-3) 。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32 表表 2-3 据据 K 值大小矿化连续性划分表值大小矿化连续性划分表 K 值 矿化连续程度 主 要 特 征 1 矿化连续的 整个矿化地段达到工业要求 0.7-1 矿化微间断的 矿化地段内局部地段未达到工业要求 0.4-0.7 矿化间断的 矿化地段内达到工业要求地段稍大于未到工业要求的地段 0.4 矿化极间断的 矿化地段内大部分地段未达到工业要求 不同勘查阶段,对含矿系数计算的要求也不同。在普查及详查初期,主要是在地表追索和揭露矿体, 深部工程少, 因此也只能计算其线含矿系数 (即长度含

65、矿系数) 。只有到了勘探和矿山开采阶段,才能充分地揭露矿体,因而才能计算面含矿系数和体含矿系数。 矿化连续程度不仅取决于矿化间断的总值 (反映在含矿系数中) , 而且还取决于间断的数目(即间断的频数) 。当含矿系数 KP、变化系数 V、地质构造条件相同时,间断数目愈多,矿化不连续程度就愈高。因此,有学者提出用间断频数的不连续系数来反映矿化连续程度。 计算公式: kiK 式中: k为矿化不连续系数; k为矿体的含矿系数。 i在测量的不连续面积(或长度)内的间断数目; 当 i=0, 1k时,不连续系数0k, 即矿体没有间断, 其连续程度高; 若k值高,表明矿体内间断数目多,其连续程度就差。 矿化强

66、度是反映品位变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通过某地段(某工程、某块段、某中段等)的平均品位与整个矿体的平均品位之比来确定的。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33 这个比值称之矿化强度指数。 其公式: ccIc1 式中:cI为矿化强度指数; 1c为矿体某地段平均品位; c为矿体的总平均品位。 矿化强度的变化与品位分布的均匀程度有一定的联系,矿化强度变化越大,品位分布也越不均匀,矿化强度变化越小,品位分布也就越均匀。 4、矿体狭缩系数、边界模数及复杂程度综合指标 (1)狭缩系数 所谓“狭缩” ,一般是指矿体中厚度不够最小可采厚度的部分。其公式: 式中: 为狭缩系数; 为研究地段中

67、矿体狭缩部分的总厚度; L 为研究地段中矿体的总厚度(包括 在内) 。 如图 2-5 所示, 设该矿体最小可采厚度为 1m, 狭缩部分总厚度为 1.5m,各工程所截穿的矿体总厚度(包括狭缩部分)为 29.4m,其狭缩系数 。狭缩系数值在 0100 之间变化, 值越小,表示图图 2-5 矿体狭缩系数计算矿体狭缩系数计算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34 矿体形态变化越小, 值越大,则矿体形态变化越大。因此,狭缩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定量地反映矿体变化的复杂程度。 (2)矿体边界模数 矿体边界外形可以表征矿体的复杂程度,矿体形态越规则,其在剖面上的周边长度就越短。因此,有学者提

68、出用边界模数(或轮廓模数)来表征矿体边界外形的复杂程度。所谓边界模数就是指该矿体等面积的一定标准图形的边界长度与矿体实际边界长度的比值。其具体计算可据矿体断面图形的不同,而分别采用不同的公式。当矿体的断面形状近于等轴状时,可用与等面积的园作为标准图形,即以标准图形的周长(Lo)与矿体在断面上的实际周长(Lk)之比计算: 式中:uk 为矿体边界模数; Lk 为断面上矿体边界线总长度(m) ; L0为等面积标准图形圆的周长(m) ; Sp 为矿体断面面积(m2) 。 图图 2-6 矿体边界模数计算矿体边界模数计算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35 当矿体的断面形状近于矩形,

69、可用与其等面积的矩形周长与矿体断面上实际周长之比来计算(图 2-6) : 式中:Lk 为断面上矿体边界总长度(m) ; L0为等面积矩形周边长度(m) ; 为矿体在剖面上延深长度(m) ; S 为矿体断面面积(m2) 。 当矿体的断面形状具透镜状外形时,可用椭园作为确定边界模数的标准图形,椭园的二个轴分别等于矿体的长度及厚度,其计算公式: 式中: 为椭圆的周长(m) ; 为矿体在剖面上的长度(m) ; m 为断面上矿体最大厚度(等于椭圆的短轴长度) (m) ; Lk 为断面上矿体边界总长度(m) 。 因为:L0Lk,因此边界模数值 uk0.7;边界复杂的矿体,uk0.7。为了充分反映矿体外形的

70、复杂程度,应在不同方向的断面图上进行计算,责求得矿体平均边界模数值和不同方向断面图上边界模数值之间的比例关系,显示矿体形态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36 边界模数的缺点与含矿系数类似,它不能反映矿体边界凸凹的频数及其有无规律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最好与其它方法综合应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形态复杂程度综合指标 要想全面地了解矿体形态的复杂性,必须考虑与形态复杂程度有关的厚度变化系数、边界模数及含矿系数等三个指标的总指标。因此,有学者提出“形态复杂程度总(即综合)指标” ,其公式: 式中:Vk 为矿体厚度变化系数; uk 为矿体边界模数,

71、以小数为单位; K 为含矿系数,以小数为单位; 为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总指标(%) 。 从公式可知, 如果矿体有着最简单的边界模数 (uk=1) 和含矿系数 (K=1) ,那么形态复杂程度总指标( )就等于厚度变化系数(Vk) 。边界模数 uk 和含矿系数 K 的值逐渐减少时,总指标( )同 Vk 值的偏离愈来愈大。为了估计形态复杂程度, 必须修正厚度变化系数 Vk, 就是说, 要将 Vk 增大 kuk1倍,因此,可以将形态复杂程度总指标视为经过修正后的厚度变化系数。 如三个断面的矿体(a、b、c) ,它们的厚度变化系数相等,为 Vk=10.3%,但由于它们的含矿系数及边界模数不同, 因而它们的形

72、态复杂程度总指标 ( )值有所差异:a 矿体 =10.3%(uk=1.0,K=1.0) ;b 矿体 =14.4%(uk=0.78,K=0.92) ; c 矿体 =20.5% (uk=0.62,K=0.81) 。 三个矿体相对比较,a 矿体形状最简单,b 矿体形状较复杂,c 矿体形状最复杂。因此,用形态复杂程度总指标能定量地更好地反映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形态复杂程度总指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37 标越大,矿体形状越复杂,形态复杂程度总指标越小,矿体形状越简单。如根据形态复杂程度总指标值,将某矿区矿体分为二类,形态简单的矿体,总指标值 50%。 5、矿体标志值相关性

73、在成矿过程中,矿体不同标志值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虽然标志值之间的联系不具有确定性,但常常有统计规律可寻的。通过相关分析可以查明标志值之间的联系性质和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 相关分析在矿床勘查工作中应用广泛, 特别是查明不同组分之间、组分与厚度之间、品位与体重之间的相关关系尤为普遍。其方法多采用相关图和相关系数。 (1)相关图 常采用的相关图有以下几种: 自然相关曲线:用不同组分或组分与其它标志值(如矿体厚度、矿体体重) 作成自然曲线表示它们间的相关性, 制作简单, 一目了然。 如 (图 2-7)是某含铜砂岩矿床中自然相关曲线,图上表明 Cu 的含量与 Fe2+

74、成正相关,与 Fe3+成负相关。表现在含矿岩石与矿化关系上,灰绿色砂岩中(Fe2+含量高)含 Cu 较好,而大片紫色层(Fe3+含量高) ,则矿体逐渐尖灭。 相关等值线图:在矿体范围内,利用各钻孔样品分析的不同组分的数据,分别计算组分间的相关系数,然后绘出相关等值线图,在图上可分析区段的相关程度及其变化规律。 统计相关曲线图:利用二组分之间或品位与厚度之间相关关系,可以绘出品位与厚度统计变化曲线、相关分析图、组分频数或频率关系图、组分对比关系图等。图 2-8 表示铁品位与厚度相互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矿体厚度20m 时,铁品位不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38 随厚度

75、的增大而增加,比较稳定,从总体上看铁品位与厚度成曲线相关。 图 2-9 是利用某多金属矿床 100 多个样品中银与金的品位数据所作,它反映出银与金组分之间成直线正相关关系。 图图 2-7 某含铜砂岩矿床某含铜砂岩矿床 Fe2+和和 Fe3+含量与铜品位自然相关曲线含量与铜品位自然相关曲线 图图 2-8 某铁矿品位和厚度相关图某铁矿品位和厚度相关图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39 (2)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又称单相关系数。通常所谓相关指线性相关,这种相关可用一条凝合直线表示。 相关系数的计算可用以下公式: 设取一批 n 个样品,从每个样品中取出一对 X、Y,于是得到 n

76、个数据对(X1,Y1) (X2,Y2)(Xn,Yn) 。此时相关系数XY为: YxXYniniSSSXXiXXiYYiXXi)-()-()(-(22n1i 式中:XYS为 X、Y 的协方差; XS、YS分别为 X、Y 的标准差。 相关系数是界于-1和+1之间的一个数, 其绝对值的的大小反映X、Y 间线性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的大小,其符号反映 X、Y 间变化关系。当0图图 2-9 某多金属矿银与金品位的相关曲线某多金属矿银与金品位的相关曲线 第二章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40 时,称 X、Y 为正相关,即 X 增大时,Y 也相应增大的趋势;当0 时,称 X、Y 为正相关,即

77、X 增大时,Y 也相应增大的趋势;当0 时,称 X、Y 为负相关,即 X 增大时,Y 反而有减小的趋势;当=1 时,此时各散点(X1、Y1)均在一条直线上;当=0 时,表示 X、Y 没有线性相关关系,也可能有非线性相关关系。 图图 2-10 相关图相关图 41 第三章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储量估算 第一节第一节 资源资源/储量估算步骤储量估算步骤 资源/储量估算,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1、根据矿体产状、形态、勘查方法及勘查工程分布情况,来确定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2、根据勘查工程所揭露的地质资料,编制勘查线剖面图。根据勘查线剖面图上矿体连接圈定情况,编制投影图(垂直投影或水平

78、投影图) 。根据所确定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制订资源/储量估算有关的各种表格。 3、在投影图上,根据勘查工程矿体资料、工程分布及控制情况、地质研究程度,确定资源/储量类型,划分资源/储量估算块段。 4、确定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计算方法,并用相关的表格计算各参数。 5、根据确定的资源/储量类型及划分的估算块段,分别计算不同矿石类型、不同工业品级、工业品位以上和低品位矿体的体积、矿石量、金属量。 6、按工业品位以上及低品位矿体、资源/储量类型、矿石类型及工业品级,分别统计矿体、矿床矿石量、金属量,并计算各矿体、矿床平均品位和各类型资源/储量所占比例。 第二节第二节 资源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储量

79、估算的工业指标 矿产工业指标简称工业指标。 它是工业部门根据国家当前资源供需情况,通过技术经济评价,所提出的用于矿产勘查、圈定矿体、划分矿石类型、品级、估算资源/储量的技术标准或要求。它是由矿石质量(化学或物理的)指标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两部分组成。矿石质量指标主要包括边界品位、最低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42 工业品位、矿床平均品位、伴生有用组分和有益组分、有害杂质允许含量、精矿质量要求、矿石或矿物的物理技术性能方面的要求;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包括可采厚度最低 (小)可采厚度、 夹石剔除厚度(夹石最大允许厚度)、最低米百分率(米克/吨值)、含矿系数(含矿率)、可采宽度、无矿段剔除长度

80、及高度、剥离比(剥离系数或剥采比或剥离率)、勘查深度等。 预查、 普查时, 一般采用各矿种勘查规范及 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 (修订版)中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作为矿床评价,圈定矿体和估算资源/储量的依据。详查、勘探尤其是勘探阶段所需工业指标,是根据资源情况、开采和加工技术水平,结合国家当前和长远的需要,由地质勘查单位提出有关资料,并结合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资料,依据当时的市场价格论证所确定的工业指标,按隶属关系报请主管领导部门批准下达的。 现将常用的工业指标的含意介绍如下: 一、一、矿石质量方面的要求矿石质量方面的要求 1、边界品位: 指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中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作为划

81、分矿与非矿(圈岩或夹石)的一个最低品位界限。 2、最低工业品位: 是指单个勘查工程揭露的矿体主要有益组分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凡是等于或大于该品位的矿石,才能作为工业上能利用的矿石,其资源/储量作为能利用资源/储量(以往称表内储量),界于该品位与边界品位之间的矿石属工业上暂不能利用的矿石,其资源/储量作为暂不能利用的资源/储量(以往称表外储量)。 对品位变化不均匀与极不均匀的矿产,如贵金属矿床,工业品位可用于块段平均品位, 在块段中允许有个别工程控制的矿体平均品位低于工业品位,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43 但不得有连续相邻两个工程都低于最低工业品位。否则应于分别圈定单独计算。 3、矿床平

82、均品位 为全矿床工业矿石的总平均品位,用于衡量全矿床矿石的贫富程度。它是衡量某些矿床在当前是否值得开发建设和开发后能否获得预期经济效益的一项标准。 4、伴生有用组分和有益组分 伴生有用组分是指在矿石中对主要有益组分进行采、 选、 冶加工过程中,可以顺便或单独提取具有单独的产品和产值的组分。它可用组合分折或精矿分析结果,按各矿种伴生有益组分评价指标来估算其资源/储量。 伴生有益组分是指那些在矿石中有利于主要有用组分进行选、冶加工的组分,以及在主要有用组分进行加工时能提高产品质量的组分。如某些铁矿石含有达不到综合回收标准的稀土、硼等元素,但在冶炼时进入钢铁,从而可以提高钢铁产品的质量。 5、有害杂

83、质允许含量 是指对矿石采、选、冶加工过程中起不良影响,甚至影响产品质量的组分所规定的允许平均最大限量。 6、矿石或矿物的物理技术性能方面的要求 评价某些矿床时,除对矿石或矿物的品位提出要求外,还要对其物理技术性能进行测定, 作为矿产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如耐火粘土的耐火度,云母的片度、剥分性和电绝缘性能,石棉纤维的长度、劈分性、抗拉强度、耐热、耐酸、耐碱性能,装饰用大理岩的块度、色泽花纹和机械性能等等。 二、二、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 1、可采厚度(最低可采厚度)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44 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对单个矿体(层) 最小的开采厚度(真厚

84、度)要求。一般情况下,小于这一厚度的,不得视为工业矿体。 2、夹石剔除厚度或最大夹石允许厚度(真厚度) 是指圈定矿体时, 在单工程中允许夹在矿体中非矿石部分(围岩或矿化夹层)的最小厚度。厚度大于或等于此指标的,作为围岩(夹石) ,不圈入矿体。反之,必须取样,作为矿体的一部分,一并圈入矿体计算工程平均品位,估算资源/储量。但必须注意确保矿石工程平均品位不得低于最低工业品位,以防矿石品位的贫化。 3、最低米百分率(米克/吨值) 是工业部门对某些矿产,特别是工业利用价值较高的矿产提出的一项综合指标。它包括矿石品位和矿体厚度两方面的要求,只用于厚度小于可采厚度而品位大于最低工业品位的矿体。在这前提下,

85、如果工程矿体厚度与矿石品位的乘积(即米百分率)等于或大于工业品位与可采厚度的乘积(即最低米百分率)的,仍可视为工业矿体,参加资源/储量估算。 4、含矿系数(含矿率) 它是指工业矿化地段(即工业矿体)的长度、面积或体积与整个矿化地段(含工业矿体在内)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的比值。它是表示矿化地段内工业矿体的连续程度的一项指标。矿化连续的矿体其含矿系数为 1 或近于 1,含矿系数愈小,矿化愈不连续。 5、可采宽度 一般是指用机械采掘砂矿(如用采金船开采砂金)矿体的最小开采宽度。它是根据矿床的可采厚度、矿石品位、采掘方法等因素确定的,小于这一宽度要求的,则不宜于机械化开采。 6、无矿段剔除长度及高度 第

86、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45 一般是对脉状矿床或品位变化大的复杂类型矿床所作的特殊规定,即对矿脉(体)沿走向和倾向无矿地段应于剔除的长度或高度。如脉型矿床根据上下坑道(沿脉) 对应或不对应时, 其无矿地段剔除长度分别为10-15m或20-30m,无矿段剔除高度为半个中段或一个中段。 7、剥离比( 或剥离系数或剥采比或剥离率) 指露天开采矿床或矿体,开采时需剥离的废石量(包括矿体间夹石、开拓安全角范围内的剥离物)与埋藏的矿石量相比的数值,即剥离量与矿量的比值。等于或小于这个比值的那部分可以露天开采。它是确定矿床露天开采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8、勘查深度 勘查深度是根据当前开采技术水平能

87、够开采到的深度或将来能达到的最大开采深度所确定的勘查工程控制矿体估算资源/储量的最大深度。 由于不同的矿产,其矿床地质条件不同,经济价值和矿产品售价不一,因而各类矿产矿床的勘查深度也必定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是根据矿产资源条件、矿山建设规模、矿山服务年度、开采开拓方式和矿山投资收益等,来确定矿床的勘查深度。当前,一般矿床勘查深度,以不超过 300400m 为宜。 第三节第三节 常用资源常用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储量估算方法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目前有二个系统,即几何学方法、地质统计学及统计分析方法。 后种系统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新方法, 估算的精度高, 但方法复杂,要依赖电子计算机来完成。而几何学方法是

88、最为广泛采用的方法。 几何学方法是把形态较复杂的矿体改变为某种体积与其相同而形状比较规则的几何体,亦就是将矿体较复杂的空间形态分割成简单的几何形体,这种人为地简化矿体形态, 将矿石组分均一化来估算矿体资源/储量的方法叫几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46 何学方法。几何学方法系统中有十几种具体估算方法,常用的有: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等高线法和断面法等等。前四种方法是把复杂的矿体分成简单的板状矿体,测定投影图上块段面积,乘上相应的厚度得矿体的体积;而断面法则把复杂矿体简化成简单的几何图形,用立体几何计算体积公式计算矿体块段的体积。现介绍几何学方法中最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一、断

89、面法(或剖面法)断面法(或剖面法) 它利用若干个勘查线剖面把矿体分割成若干个块段,除矿体边缘外推部分外,每一块段两侧各有一条勘查线剖面控制,再按矿石质量、开采条件、研究程度等,再划分若干个具体估算块段。根据块段两侧勘查线剖面内工程矿体资料、块段截面积、剖面间距及矿石体重,即可分别计算出块段体积和资源/储量。这种利用断面划分块段估算资源/储量的方法就叫断面法或剖面法。 按勘查线剖面相互关系,断面法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两种,平行断面法又分为垂直平等断面法和水平平等断面法两种。 1、平行断面法 (1)垂直平行断面法 它适应于垂直勘查系统(形式)中,也就是所有勘查工程均布置在相互平行一组与矿体

90、走向垂直的铅垂勘查线剖面内,这是矿产勘查中最常采用一种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形式,对于有明显走向和倾角的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及脉状矿体均适应。 (2)水平平行断面法 它适应于水平勘查系统(形式)中,也就是勘查工程主要是水平坑道沿不同标高(深度)揭露和圈定矿体,构成若干层相互平行不同标高(深度)水平剖面(断面) 。这种水平勘查系统(形式)适应于陡倾斜的层状、脉状、筒状或柱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47 状矿体。 上述两种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估算过程如下: 划分资源/储量估算块段:根据编制好的勘查线剖面图、水平断面图、垂直纵投影图或水平投影图上资料,按资源/储量类型、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石、低品位矿石

91、、矿石类型、矿石品级划分块段。 在剖面图或水平断面图上测定矿体断面面积,计算块段矿体平均品位和矿石体重。 计算矿体块段体积:根据块段矿体不同形态,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块段矿体体积。 a、当相邻两剖面上块矿体面形态相似,位置对应,且两面积相对差小于40%时,采用梯形(梯台)体积公式计算体积: b、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断面形态相似,空间位置相对应,两面积相对差大于 40%时,采用截锥体(棱台)公式计算体积,见图 3-1。 3)(2121SSSSLV图图 3-1 截锥体图形截锥体图形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48 相邻两剖面相对差计算公式: 即大面积 小面积大面积 c、组成块段的相邻两剖面,只有一

92、剖面有断面面积控制,另一剖面无面积控制,矿体呈线或点尖灭。这种情况视矿体的尖灭特征,用下列公式计算矿体体积。 (a)另一剖面矿体呈点尖灭,采用锥体公式计算体积, 见图 3-2。 (b)一剖面矿体呈线形尖灭,且尖灭的线形宽度(或斜长)与另一剖面断面面积宽度(或斜长)相等时,采用正楔形公式计算体积,见图 3-3。 (c)一剖面矿体呈线形尖灭,且尖灭的线形宽度(或斜长)与另一剖面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49 断面面积宽度 (或斜长) 不等或一剖面用米百分率 (米克吨值) 圈定矿体时,只有矿体厚度而无面积时,采用斜楔形公式计算体积,见图 3-4。 或 上各式中: V 为块段矿体体积 L 为块段

93、长度即二相邻勘查线间距或矿体外推长度 S1、S2为相邻二勘查线剖面上矿体断面面积 m1为斜楔形底面积上矿体平均厚度(底面积矿体倾斜长度) m2为斜楔形中以米百分率(米克吨值)圈矿工程矿体厚度 a1为斜楔形底面积上矿体宽度(或斜长) a2为斜楔形线尖灭处矿体宽度(或斜长) 图图 3-4 斜楔形体图形斜楔形体图形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50 计算块段矿体矿石量 DVd 或金属量 Q=DC。 式中:D 为矿石量; Q 为金属量; V 为体积; C为平均品位。 (3)线资源/储量法 它是垂直平行断面法的一种。根据块段划分的不同有二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利用勘查线剖面影响距离来划分块段,即每一勘

94、查线剖面至两侧相邻勘查线剖面之间二分之一距离的地段,就是该剖面所影响(控制)的块段,见图 3-5。 先分别计算每个剖面两侧共 1m 宽度内的矿体体积和资源/储量,然后按图图 3-5 勘查线剖面影响距离之块段划分示意图勘查线剖面影响距离之块段划分示意图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51 每个块段实际影响距离(即块段长度)计算出各块段的资源/储量。各块段资源/储量之和即为矿体之资源/储量。线资源/储量法主要用于砂矿床的资源/储量估算中。 线资源/储量估算过程如下: a、测量各剖面上矿体面积(S) ,而后向勘查线剖面左右各推 0.50m(合计 1m) ,计算出该矿块体积(VS1) ;然后乘上矿石

95、体重(d) ,计算出矿块矿石量(D1Vd) ;再乘上勘查线剖面矿石平均品位(C) ,得矿块金属量 (Q1DC) 。 这就是勘查线剖面左右 1 米宽矿块的资源/储量, 见图 3-6。 b、块段资源/储量计算: 块段矿石量(D)线矿石量(D1)块段长度(L) ; 块段金属量(Q)线金属量(Q1)块段长度(L) 。 c、矿体资源/储量计算:将组成矿体各块段资源/储量相加即为矿体资源/储量。 图图 3-6 勘查线剖面左右勘查线剖面左右 1 米宽矿块示意图米宽矿块示意图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52 将相邻两勘查线剖面间作为一个块段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估算过程如下: a、计算各勘查线剖面上的线

96、资源/储量,计算方法与点中 a 相同。 b、计算块段资源/储量:若两相邻勘查线剖面面积之差40%,两剖面上矿体的形态、位置相似,采用梯形公式计算: ( , ( 若相邻两勘查线剖面面积之差40%时, 采用截锥体 (棱台) 公式计算: , 式中:D 为块段矿石量; Q 为块段金属量; D1D2为相邻两勘查线剖面矿石线资源/储量; Q1Q2为相邻两勘查线剖面金属线资源/储量; L 为块段长度即相邻两剖面间距。 2、不平行断面法 这种方法应用不多,因为矿产勘查时绝大多数勘查线剖面是平行的。只有矿体走向上某地段发生较大变化,有明显的拐折,必须要改变勘查线剖面方位时,在矿体走向拐折处两侧不同方位的勘查线剖

97、面间才构成一个不平行块段,这时才使用不平行断面法来估算该块段资源/储量,如图 3-7 中 01 与04 勘查线剖面间块段。 不平行断面法与平行断面法不同点是计算块段体积的方法不同。不平行断面法常用的体积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普罗科菲耶夫计算法,另一种是佐洛塔列夫计算法。现将较简单的普罗科菲耶夫计算法(有的称这种方法为断面控制距离法)介绍如下: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53 如图 3-8 所示,01、04 两勘查线剖面不平行,两剖面上矿体断面面积分别为 S1、S2;作 01、04 剖面间块段矿体水平投影,在两剖面上的水平投影点为 a1、a2、b1、b2;以直线连接 a1a2、b1b2,并

98、求出 a1a2及 b1b2线段的中点c1、 c2; 通过 c1、 c2连直线, 从而将块段矿体投影面积分为两个小面积 S1、 S2;测量 S1、 S2、 S1、 S2四个面积及 01、04 勘查线剖面上矿体水平投影长度L1、L2。用下列公式计算两个小块段的体积: , 块段矿体体积 块段矿石量 D=Vd(平均体重) 块段金属量 QDC(块段平均品位) 图图 3-7 01、04 两不平行勘查线剖面构成的块段两不平行勘查线剖面构成的块段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54 二、二、地质块段法地质块段法 这种估算方法是一种在算术平均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它按一定的条件或要求(如不同

99、的地质条件、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研究程度等) ,把整个矿体划分若干块段,然后用算术平均法及加权平均法计算各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各块段矿体体积和资源/储量,各块段资源/储量之和即为矿体之资源/储量。地质块段法适用于勘查工程不规则布置,工程较多且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下。 根据矿体的倾角陡缓及所采用块段矿体面积的不同,有三种估算方法。 1、采用倾斜真面积估算资源/储量 它适用于任何倾角矿体的资源/储量估算。其估算过程或步骤如下: 图图 3-8 普罗科菲耶一夫计算法普罗科菲耶一夫计算法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55 (1)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或水平投影图上,根据要求划分资源/储量估算块段。 (

100、2)测定块段矿体投影面积(垂直投影面积 S或水平投影面积 S) ,计算块段矿体平均倾角 () 、 平均真厚度 (m) 、 平均品位 (C) 、 平均体重 (d) 。 (3)计算块段矿体体积。mSV;S(倾斜真面积)sin sinSS或 (4) 计算块段矿体矿石量、 金属量。 矿石量 D=Vd; 金属量 QDC。 (5)统计矿体、矿床资源/储量 组成矿体各块段资源/储量之和为矿体资源/储量,各矿体资源/储量之和为矿床资源/储量。 2、采用水平投影面积估算资源/储量 它适用于倾角较平缓的矿体资源/储量估算。 其估算过程或步骤与采用倾斜真面积估算资源/储量相同, 所不同之处为计算块段矿体体积所采用的

101、参数不同而已。块段矿体体积为水平投影面积与平均铅直厚度之乘积。 (平均水平厚度)(水平投影面积) m SV 矿石量 D=Vd(平均体重) 金属量CDQ(平均品位) 3、采用垂直投影面积估算资源/储量 它适用于倾角较陡的矿体资源/储量估算。与上述 2 点不同之处是,块段矿体体积为垂直投影面积与平均水平厚度之乘积。 (平均水平厚度)(垂直投影面积) m SV 矿石量 D=Vd(平均体重)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56 金属量CDQ(平均品位) 三、开采块段法三、开采块段法 当矿体被坑道切割成许多开采块段时,常用开采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所利用基本图件为矿体垂直纵投影图或水平投影图。本方法主

102、要适用于矿山开采阶段,用坑道四面(其上下为沿脉,左右为天井)或三面(其上下为沿脉,左或右为天井)圈定的开采块段,见图 3-9,或者用探矿坑道圈定的勘查程度较高地段的资源/储量估算。 该方法估算资源/储量和过程(步骤)与地质块段法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它是按开采需要来划分块段。 1、块段平均厚度计算: (1)划分块段坑道包含矿体全厚度时,且较均匀地布置样品,其平均厚度采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即各样品厚度之和除于样品数;若样品间距不等,则用各样品厚度影响长度加权求得。 (2) 若划分块段的坑道不能包含矿体全厚度时, 必须在沿脉中隔一定距离拉小穿脉,以截穿矿体全厚度,其平均厚度用各小穿脉矿体厚度算术平均法

103、求得。 2、块段平均品位计算: (1)划分块段坑道包含矿体全厚度时,且样品间距相近时,可用各样品厚度与品位加权求得各坑道平均品位,再用各坑道平均厚度与平均品位加权求得块段平均品位。也可将各坑道所有样品的厚度与品位加权求得块段平均品位。 (2) 若划分块段坑道不能包含矿体全厚度时,必须在沿脉中隔一定距离拉小穿脉,各小穿脉中用样品真厚度加权求出平均品位,再用各小穿脉的平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57 均厚度及平均品位加权求出块段平均品位。 块段矿体体积mHLV 矿石量 D=Vd(平均体重) 金属量CDQ(平均品位) 式中:L 为块段长度; 图图 3-9 开采块段投影图开采块段投影图 第三章

104、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58 H 块段矿体倾斜长度。 第四节第四节 资源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一一、矿体厚度计算、矿体厚度计算 1、矿体真厚度计算 (1)单样真厚度计算 坑探工程中单样真厚度计算 计算公式: ( 式中:m 为单样品矿体厚度; L 为样品长度; 为矿体倾角; 为样槽坡度角; 为样槽方位与矿体走向夹角。 当样槽坡向与矿体倾向相同时采用负号,反之采用正号。 钻孔中单样真厚度计算: 式中:m 为单样真厚度; L 为矿芯长度; 为钻孔穿过矿体时的天顶角; 为矿体倾角; 为矿体倾向方位角与钻孔倾向方位角之差角的补角; n 为矿芯采取率。 当90时(钻孔倾斜方位角与矿体

105、倾向相反) , 是正值,则前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59 后二项以正号相连;当90时(钻孔倾向与矿体倾向相同) , 为负值,则前后二项以负号相连;当0 时(钻孔倾斜方位与矿体走向垂直) , ; 当0 (直孔) , 0 时, 则 。 (2)工程矿体真厚度 用控制矿体各单样真厚度累加求得。 (3)矿体平均真厚度 当矿体真厚度变化较小,且勘查工程分布较均匀时,用控制矿体所有见矿工程真厚度计算平均法求得;当矿体真厚度变化较大,且勘查工程分布不均匀时,用工程矿体真厚度影响长度加权求得。 在计算平均真厚度时, 当出现大于矿体平均真厚度(大厚度参于平均真厚度计算)3 倍的特大真厚度的工程时,要进行处

106、理。处理办法用矿体平均真厚度代替特大真厚度工程中真厚度再第二次计算矿体平均真厚度。 2、矿体水平厚度计算 (1)单样水平厚度计算 坑探工程中单样水平厚度计算:见图 3-10。 计算公式: 水 ( 式中: 为矿体倾角; 为样槽坡角; 为矿体走向与样槽方位间夹角; l 为样品长度。 正、负号应用同坑探工程中单样真厚度计算。 钻孔中单样水平厚度计算。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60 计算公式: 水 ( 式中: 水为水平厚度; l 为矿芯长度; n 为矿芯采取率; 为钻孔穿过矿体时的天顶角; 为矿体倾角; 为矿体倾向方位角与钻孔倾向方位角之差角的补角。 当90时(钻孔倾斜方位角与矿体倾向相反)

107、, 是正值,则前后二项以正号相连;当90时(钻孔倾向与矿体倾向相同) , 为负值,则前后二项以负号相连。 图图 3-10 坑探中矿体水平厚度计算图坑探中矿体水平厚度计算图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61 (2)工程矿体水平厚度计算 用控制矿体各单样水平厚度累加求得。 3、矿体垂直厚度计算 (1)单样垂直厚度计算 坑探工程中单样垂直厚度计算:见图 3-11。 计算公式: 垂 ( 式中:为矿体倾角; 为样槽坡角; 为矿体走向与样槽方位的夹角。 l 为样品长度。 正、负号应用同坑探工程中单样真厚度计算。 钻孔中单样垂直厚度计算。 计算公式: 垂 ( 式中: 垂为垂直厚度; 图图 3-11 坑探

108、中矿体垂直厚度计算图坑探中矿体垂直厚度计算图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62 l 为矿芯长度; n 为矿芯采取率; 为钻孔穿过矿体时的天顶角; 为矿体倾角; 为矿体倾向方位角与钻孔倾向方位角之差角的补角。 当90时(钻孔倾斜方位角与矿体倾向相反) , 是正值,则前后二项以正号相连;当90时(钻孔倾向与矿体倾向相同) , 为负值,则前后二项以负号相连。 二二、矿体平均品位计算、矿体平均品位计算 1、单工程平均品位计算 (1)正常情况下(即无特高品位时)采用样品真厚度与品位加权求得。 (2)有特高品位(风爆品位)时,单工程平均品位计算时,要对特高品位进行处理。 特高品位的确定:在样品分析测试

109、中,有时出现品位特别高,若高出矿体平均品位(用控制矿体所有工程厚度与平均品位加权求得)6-8 倍时,即为特高品位。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小时,采用下限值。 特高品位处理:首先对特高品位样品的副样进行第二次分析(内部检查) , 当第二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被确定为特高品位时, 用第一次 (即基本分析)的结果作为待处理的特高品位值。处理时其影响范围不宜过大,以特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或工程(单工程矿体厚度大时)平均品位代替为宜。具体处理办法:采用二次平均法,就是第一次用特高品位样品在内参加计算其影响的块段或工程的平均品位,第二次用第一次计算的块段或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

110、量估算 63 工程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样品再计算特高品位所处工程的平均品位,用第二次计算的工程平均品位参加资源/储量估算。 野外采样时, 对同一种矿石类型应考虑最小可采厚度, 不宜划分过细,以避免特高品位出现的机率提高。对有特高品位控制的富矿体,可以单独圈定富矿体,单独估算资源/储量,不必进行特高品位处理。 处理特高品位需说明的二个问题 当采用工程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时,在用特高品位样品参加所在工程平均品位计算后,仍大于矿体平均品位 6-8 倍时(即仍为特高品位时) ,应再次按上述办法处理。或改用其影响块段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来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一般说来, 特高品位所影响的块段平均品位不易

111、再出现特高品位) 。 特高品位样品所在工程常不是影响一个块段,而是影响数个块段,其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应是所影响数个块段的平均品位,也就是说用所影响的数个块段的平均品位(用组成所影响块段内所有见矿工程厚度与平均品位加权求得)来代替特高品位。 2、线平均品位计算 计算块段平均品位时,常采用组成块段两剖面线平均品位与其断面面积加权求得。其线平均品位采用组成块段各工程真厚度与工程平均品位加权求得。 计算公式: ( ) 式中: 为线平均品位; 为工程真厚度; 为工程平均品位; 3、块段平均品位计算 (1) 当组成块段相邻两剖面均有面积时, 则采用组成块段两剖面上线平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64

112、均品位与断面面积加权求得;当相邻两剖面中一剖面有面积,另一剖面用米百分率或米克吨值圈定矿体时(此时剖面上无面积,而只有真厚度)则采用组成块段所有工程中真厚度与平均品位加权求得。 (2)采用组成块段的所有见矿工程中真厚度与平均品位加权求得。(最好是组成块段两相邻剖面上控矿工程数量相等时应用)。 4、矿体、矿床平均品位计算 分别用矿体的总金属量除以总矿石量和矿床总金属量除以总矿石量求得。 三三、矿体面积计算(测定)、矿体面积计算(测定) 矿体面积计算(测定)采用以下四种方法,具体采用那一种方法计算由工作者根据矿体形态特征及计算(测定)方便而定。 1、求积仪法 当矿体形态不规则时,一般采用此法来测定

113、面积。常用的求积仪为带有可变臂杆补偿式定积求积仪,操作方法如下: (1) 在测定面积前, 根据测定图形比例尺在仪器附有的卡片上查出相应的航臂长度数值,并调整求积仪航臂长度加于固定。 (2)选择极点位置:极点位置应以航针沿图形边线移动一周过程中,航臂和极臂之夹角尽量接近 90为宜。当待测图形不大时,把极点放在图形外面,当图形面积很大时,把极点放在图形内。 (3)测定图形面积:将航针置于所测图形线某点上,并在计数器上读出一个数 n1,然后手执手柄,使航针沿所测图形边界顺时针方向绕行一周,再读出另一个数值 n2。 当极点在图形外面时,用以下公式计算实际面积。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65 式

114、中:S 为图形实际面积; C 为求积仪对所测图形比例尺的刻度值, 亦称第一常数 (仪器卡片上可查出) ; n1航针移动前的读数; n2航针移动一周后的读数; 当极点在图形内时,则用下列公式计算实际面积。 式中:Q 为求积仪的第二常数(仪器卡片查得) 。 (4)每一面积测定都要二次以上,并改变极点位置,当差值不大于 2%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测定的面积值。 2、方格纸法 用一张透明方格纸,在每个方格的中心画一小点,将其蒙在所测矿体的图形上,数其矿体图形内的方格数量。在矿体边界线通过的方格常是其一部分,若矿体边界线包括该方格的中心点时可计一个整方格,恰好通过中心点则计 1/2 方格,未包括中心点可不计

115、。一个面积应改变方格纸方向测定不得少于 2 次,其方格数相对偏差在 3-5%以内,取于平均值作为测定的面积值。若要提高测定面积精度,可将方格边长()缩小些。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 为矿体实际面积(m2) ; n 为测得方格数; a 为方格的边长(mm) ; M 为所测图件比例尺倒数。 另一种面积计算公式为:Sns,式中 s为按所测图件比例尺计算出的一个方格代表的实际面积。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66 3、几何图形法 当矿体边界线呈直线时,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规则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梯形、四边形等,再计算各几何图形面积,各几何图形面积之和即矿体总面积。 (1)资源/储量

116、估算勘查线剖面图上,若干见矿工程将剖面上矿体分割成若干个四边形及三角形,分别计算出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各面积之和即为该勘查线剖面上矿体总面积,见图 3-12。 计算方法是将相邻两工程控制的四边形矿体边界分解成两个三角形,用海罗公式(即斜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 式中: 为三角表面积; a、b、c 为三角形三个边长。 将两个三角形面积相加即为相邻两工程控制矿体四边形面积。如图 3-12中 abc 三角形面积+abc三角形面积即为探槽与平硐间控制的矿体四边形图图 3-12 矿体断面面积计算矿体断面面积计算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67 面积。 (2)在资源/储量

117、估算的矿体垂直纵投影图或水平投影图上,将组成块段矿体投影面积划分若干简单规则的几何图形来计算其面积,各几何图形面积之和为块段矿体投影面积。再据块段矿体平均倾角换算成块段矿体倾斜真面积(实际面积) 。 计算公式: 或 式中:S 为矿体倾斜真面积; S为矿体垂直投影面积; S为矿体水平投影面积; 为矿体平均倾角。 4、电脑(mapgis)测定法 (1)点击“修改区属性”快捷键图标。 (2)点击区块即显示区面积,单位 mm2。 (3)换算面积:1:1000 比例尺即为 11=1m2;1:10000 比例尺即为1001=100m2。 四四、矿石体重计算、矿石体重计算 1、 有用组分的含量高低与矿石体重

118、大小无明显相关关系时, 常根据工作程度(勘查阶段)与资源/储量估算要求的不同,按估算块段(体重样品较多时)或矿石类型(品级)或矿体、矿床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出各自的体重平均值,参加资源/储量估算。 计算公式: 式中: 为体重平均值;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68 为各体重样品体重值之和; n 为体重样品数。 2、 当有用组分含量高低与矿石体重大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时, 矿石平均体重有两种方法求得: (1) 将有用组分的含量依一定的含量间隔分成若干个含量间隔组, 用算术平均法求出每个间隔组的平均体重。资源/储量估算时,其块段平均品位在那个间隔组内,即采取那个间隔组的平均体重。 (2) 利用矿石

119、小体重与有用组分品位相关曲线图求出小体重值。 相关曲线图编制方法列举福建省建阳县水吉矿区风山林矿段号矿脉铅锌银矿勘探地质报告中的作法来说明。根据采用 159 件小体重样品分析结果,按Pb+Zn=1%的间隔区间分成 11 个间隔组,分别计算其平均品位及平均体重列表 3-1。再据表 3-1 及 159 件小体重样品成果展绘到品位、体重坐标图上,将11 个组展绘点连接起来,即为矿石小体重与 Pb、Zn 品位相关曲线图,见图3-13。 表表 3-1 各品位区间(各品位区间(Pb+Zn=1%)平均体重计算表)平均体重计算表 矿石 类别 品位区间(%) 样品 数量 平 均 品 位(%) 平均湿度(%) 平

120、均体重 (t/m3) 备注 Pb+Zn Pb Zn S*1 S*2 表外矿 13 1.23 0.56 0.67 5.08 4.66 0.18 2.86 *1因小体重样中 S分析数量少, 仅供参考。 *2S为黄铁矿中的硫。 表内矿 1-1.99 16 1.77 0.96 0.81 5.69 5.14 0.22 2.90 2-2.99 19 2.53 1.32 1.21 7.47 6.67 0.21 2.91 3-3.99 20 3.58 1.90 1.68 7.16 6.04 0.21 2.99 4-4.99 28 4.52 2.19 2.33 9.65 8.17 0.18 3.04 5-5.9

121、9 12 5.45 2.44 3.01 12.84 10.99 0.18 3.12 6-6.99 16 6.42 3.44 2.98 12.46 10.47 0.16 3.16 7-7.99 10 7.63 3.74 3.89 14.66 12.17 0.19 3.20 8-8.99 9 8.46 4.74 3.72 11.02 8.46 0.15 3.23 9-9.99 10 9.42 4.85 4.57 16.65 13.66 0.17 3.31 10-10.99 6 10.49 6.45 4.04 15.15 12.17 0.25 3.36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69 图 3-

122、13 中 A 线为 11 组体重值连线,B 线为总趋势线。其函数关系式为 (D 为矿石体重; 为容矿岩石平均体重;C 为 Pb+Zn 品位;K为体重增值系数) 。 从相关曲线图上得 , 通过计算得 K0.055。 资源/储量估算体重值取用: 据相关式 计算。 在相关曲线上查出。具体查法为:根据块段 Pb+Zn 平均品位,在横坐标(品位坐标)上找出相应含量点,以该点作铅垂线,并向上延长与相关曲线相交另一点,再从这点作水平线,并延长与纵坐标(体重坐标)相交处体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70 重值,即为该块段资源/储量估算时所采用的体重值。 3、矿石体重校正 (1)湿度校正 原生矿石多为致密块

123、状, 湿度一般较小 (3%) , 对矿石体重影响不大,故一般不进行湿度校正。对于氧化矿石,特别是金属硫化物矿床之氧化矿石多为多孔疏松状,湿度值较大,对矿石体重影响亦较大。当湿度大于 3%时,必须进行湿度校正。 校正公式: 式中:d 为湿度校正后的矿石体重; d1为测得湿体重值; W 为湿度值(%) 。 (2)大体重校正 工作程度较高的阶段,均需采集若干大体重样,对小体重样成果进行检查。通常大体重值是小体重值的 97-99%,过低或过高都可能是不正确的。在采集大体重样的同时,应在大体重样中采集 5 件以上小体重样,以便二者进行比较。 当小体重值与大体重值相差较大时, 则应以大体重值校正小体重值。

124、 第五节第五节 资源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储量估算块段 无论采用什么几何学方法来估算资源/储量时,在估算过程中,为了方便起见,均将整个矿体划分为若干块段来进行,这个块段即称资源/储量估算块段。 一一、资源、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储量估算块段划分 现就最常用的垂直平行断面法及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时块段划分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71 介绍如下: 1、垂直平行断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是适用于前述平行垂直勘查系统(形式)中,就是所有的勘查工程均沿一组相互平行的勘查线剖面上布施,因此估算块段的划分是以相邻两勘查线剖面的矿体作为划分块段的基础,再据资源/储量类型、矿体形态、工程分布等具体情况来划分各

125、估算块段。单个块段原则上以相邻两剖面上、下两个工程(计四个工程)控制的范围来划分,避免因块段过大而造成估算结果的随机性大。 在划分块段时要特别注意组成块段的四个边界线的长度,其中连接两条勘查线剖面间两条边界线长度不得大于相应工程间距 (网度) 的对角线长度。如图 3-14 中 a、b、c、d 为组成 332 资源量块段四条边界线,a、b 为相邻勘查线剖面上边界线(已按矿体倾斜长度工程间距控制,最大误差我队曾采用不大于 20%。 ) ,c、d 为两勘查线剖面间边界线,其 c 或 d 边界线长度不得超过相应 332 资源量工程网度的对角线长。如 332 类型工程间距为 10050 米,其对角线长=

126、 米,其 C 或 d 边界线最大长度不得大于111.8 米, 否则 332 资源量要降级。 这与过去规定的相邻剖面组成的同一块段高差不得超过一个开采块段段高的意义相似。 图图 3-14 组成组成 322 资源量块段四个边界线中资源量块段四个边界线中 c、d 边界线长度限制示意图边界线长度限制示意图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72 2、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块段划分视勘查工程布置及分布有两种常见的情况:一种是勘查工程基本上沿勘查剖面线布置,但亦有少些勘查工程或采矿坑硐偏离勘查剖面线,在这种情况下,估算块段仍以相邻两勘查剖面线间矿体作为划分块段的基础, 再结合勘查工程分布及资源/储量类型

127、来具体划分估算块段,如尤溪德化双旗山 13 金矿段勘探报告中即是。另一种是勘查工程不是按某一方向线形布施,而是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矿体展布的空间范围内,因此,依据矿体基本形态、资源/储量类型及控矿工程分布来具体划分估算块段。 二二、资源、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偏号储量估算块段偏号 同一矿体,沿走向在投影图上从左至右,沿倾向由浅至深按资源/储量类型依次顺序编号。 第六节第六节 矿体的圈定及连接矿体的圈定及连接 在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时,必须首先对矿体进行边界线的圈定工作,将矿体的空间位置及分布范围确定下来。矿体边界线是根据工业指标在有关的图件上确定下来的,一般先在每个勘查工程中确定矿体边界,而后根据矿体

128、赋存规律,在勘查线剖面图和矿体投影图上连接圈定矿体边界。 一一、资源、资源/储量估算或矿体边界线种类储量估算或矿体边界线种类 为了确定矿体的分布范围和面积,分别估算资源/储量,应根据实际的勘查资料来确定各种边界线。一般边界线有矿体自然边界线、矿体内边界线、矿体外边界线、矿体零点边界线、矿体可采边界线、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边界线、资源/储量类型边界线等。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73 二二、矿体的圈定和连接、矿体的圈定和连接 1、矿体的圈定:是指在控矿工程中,按工业指标要求,把矿体的边界确定下来。 (1) 单工程矿体边界严格按照有关部门下达的工业指标或 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或勘查规范中

129、规定的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的。矿体边界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样品圈起,但必须首先保证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的完整性及边界的圈定,然后再考虑小于最低工业品位、大于边界品位的地段作为低品位矿体圈定。矿体中厚度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非矿部分,应加以剔除,作为夹石圈出。 (2)关于“穿鞋戴帽”问题。所谓“穿鞋戴帽”是指在圈定矿体时,矿体中部品位较高,其边部即上(戴帽)下(穿鞋)盘的低品位矿带入多少圈为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的现象。在圈定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时,在矿体边部常连续出现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一般允许带入相当于夹石剔除厚度以内的样品,圈入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其余可单独圈出作为低品位矿

130、体,不得将连续超过夹石剔除厚度的低品位矿圈入,以避免降低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品位或使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人为的变成低品位矿体。对于夹在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中零星分布、厚度小的又不能分采的低品位矿,可不单独圈出,一并圈为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但必须使工程平均品位最低工业品位,否则视具体情况加于合理处理。 (3)当工程中矿体品位较高,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时,用米百分值或米 克/吨值圈定矿体。 2、矿体的连接 矿体的连接就是指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或走向上和倾向上把矿体的空间位置圈定出来。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74 (1)在连接矿体时,坚持先连接地质界线或地质现象,然后再根据主要控矿地质特征连

131、接矿体。矿体的连接一般采用直线连接,在充分掌握矿体形态特征时,可用自然曲线连接,但工程间矿体厚度不得大于相邻两工程的实际最大厚度(宽度) 。 (2) 相邻两剖面或相邻两工程属同一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或低品位矿体,将其顶、底板直接连接成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或低品位矿体。 (3)剖面上或平面上相邻两工程中,一工程为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另一工程为低品位矿体,采用对角线连接矿体,或用品位内插法求出品位达到最低工业品位的内插点后再连接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的矿体,见图 3-15。 (4)相邻两工程中,甲工程为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 乙工程为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低品位矿体,则将两工程对应的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的

132、矿体相连接, 不对应的乙工程低品位矿体与甲工程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的顶板或底板边界直接相连接, 见图3-16。 (5)相邻两工程,一工程为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 另一工程达最低工业米百分图图 3-15 矿体连接矿体连接 图图 3-16 矿体连接矿体连接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75 率(米 克/吨值)要求时,二者直接连接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一般不再外推估算资/源量,见图 3-17。 (6)分岔矿体的连接 相邻两工程中,甲工程不含夹石,乙工程含有夹石,一般情况下,当甲工程矿体厚度大于乙工程中矿体与夹石总厚度时,按同一矿体分岔连接,反之则按两个矿体连接。或工程中矿体夹石厚度小于或等于其两

133、侧矿体的厚度时,按分岔矿体连接,若其中一侧矿体厚度小于夹石厚度时,则按两个矿体连接。见图 3-18。 (7)两种特殊情况矿体连接的处理(仅作参考) 一种是相邻两工程,一工程为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另一工程厚度小图图 3-17 用最低米百分值连接矿体用最低米百分值连接矿体 图图 3-18 分岔矿体的连接分岔矿体的连接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76 于最小可采厚度,品位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但米百分率小于最低工业米百分率,有两种处理办法:一是该工程作零点尖灭连接矿体;另一种是内插到最小可采厚度再连接矿体。 另一种是相邻两工程,一工程为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另一工程为低品位矿,且厚度小于最

134、小可采厚度,亦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是工程矿体厚度品位积达到低品位矿米百分率时,该工程可作为点尖灭连接矿体;另一种是工程矿体厚度品位积小于低品位矿米百分率时,作有限外推连接矿体(即该工程作无矿工程处理) 。 (8)关于用内插法计算内插点矿体的真厚度及品位问题 相邻两工程,一工程矿体真厚度及品位达工业要求,而另一工程品位大于最低工业品位,真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即先用内插法求出最小可采厚度的内插点,然后再据有关数据内插出内插点的矿体品位;反过来,另一工程矿体真厚度达到最小可采厚度,而品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则先用内插法求出最低工业品位的内插点, 然后再据有关数据内插出内插点的矿体真厚度。这种方法又称

135、双内插,就是先据相邻两工程矿体真厚度或平均品位资料求出达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工程至内插点的距离 (即内插点的位置) , 然后再据有关数据内插出内插点的矿体真厚度或品位。 计算内插点至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工程的距离,见图 3-19。 用下列公式计算: 或 式中:L 为 A、B 两工程距离; M1、C1为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工程 A 中真厚度和平均品位; M2、C2为未达最小可采厚度(最低工业品位)工程 B 中矿体真厚度和平均品位;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77 M0、C0为工业指标中最小可采厚度或最低工业品位; l 为内插点到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工程 A 的距离。 将图 3-19 上两工

136、程(A、B)中金矿真厚度(分子为真厚度,分母为平均品位)及金矿最小可采厚度(0.80m)代入上式得: 米 求内插点矿体品位或真厚度,用下列公式计算: 或 式中: 、 为内插中矿体品位及真厚度。 将图 3-19 品位数据代入上式得 (9) 地表加密工程中揭露的矿体, 在垂直平行断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只参与矿体的连接,其 品位及厚度不参加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计算。但用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时,它不但作为矿体连接的依据,而且其工程平均品位及矿体厚度参加资源/储量估算即参加块段矿体平均品位及平均厚度的计算。 以上矿体连接提到点尖灭连接矿体和内插连接矿体, 一般情况下, 预查、普查阶段,工作程度低,

137、所估算的资源量可靠程度亦低,所以为减少估算过程和方便起见,常采用点尖灭连接矿体。而详查、勘探阶段,工作程度高,所估算的资源/储量可靠程度亦高, 因此采用内插法内插到矿体最小可采厚度或最低工业品位来连接矿体。 3、矿体的外推 连接见矿工程以外的矿体边界的方法叫外推法。它是地质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根据已知部分的地质规律来预测或推断未知部分的情况。如根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78 据勘查工程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及矿体变化规律,推断见矿工程以外未知部分矿体可能分布的界线。运用外推法推断矿体边界时,根据勘查工程分布及控制情况,分为有限外推和无限外推两种。 矿体的外推,要充分考虑矿体空间产出的地

138、质规律来进行。当矿体的厚度与长度呈正消长关系时,在有充分依据(依据一定数量的工程资料统计数据)的情况下,可以科学地确定外推长度,即厚度大的可外推长些,厚度小的可外推短些。如建阳水吉矿区风山林矿段铅锌矿详查报告中:工程矿体厚度10 米时,外推长度为相应网度的 3/4,厚度在 5-10 米时,外推长度为相应网度的 1/2,厚度5 米时,外推长度为相应网度的 1/4。又如政和王母山矿区硫铁矿勘查报告中:工程中矿体厚度10 米时,外推长度为相应网度的3/4,厚度 3-10 米时,外推长度为相应网度的 1/2,厚度3 米时,外推长度为相应网度 1/4。 (上述外推长度均为零点尖推长度) 。 当矿体厚度与

139、矿体长度无规律可循时,一般按相应网度(工程间距)的1/2 尖推或 1/4 平推。对有色及贵金属矿产,由于矿化特征复杂,当边部相邻(矿体边界以外)工程存在大于边界品位 1/2 矿化时,可作网度的 2/3 尖推或 1/3 平推。 当矿体平推时, 有关图件上一般先按 1/2 或 2/3 尖推连接矿体,然后在 1/4 或 1/3 平推处绘条垂直矿体连线的线段,以示资源量估算边界(表示矿体连接边界与资源量估算边界不一致)。 当采用米百分率(米 克/吨值) 圈定矿体的边界时, 需结合矿床特征考虑,一般不外推。对薄脉型矿体,多数采用米百分率(米 克/吨值)来衡量矿体者, 可外推圈定。 对厚度变化大的矿体,

140、当矿体中部出现个别米百分率 (米 克/吨值)达到要求的工程时,可以圈入矿体(也有人提出出现数个米百分率或米克/吨值达工业要求的工程时,亦可圈入矿体) 。 关于最低一层坑道向下外推的问题:沿脉坑道向下,当有控制的工程间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79 距(相当以往 C 级储量网度)的见矿钻孔时,可圈估控制的资源/储量(相当以往 C 级储量) ;当用推断的工程间距(大致相当以往普查时的 D 级网度,相当于控制的工程间距放稀一倍)见矿时,可平推控制的工程间距的 1/4 估算控制的资源/储量, 推断的工程间距不见矿时, 不能推算控制的资源/储量,可尖推推断的工程间距 1/2 或平堆 1/4 估算推

141、断的资源量(相当以往 D 级储量) 。穿脉坑道在走向方向上,当有控制的工程间距见矿钻孔控制时,可圈估控制的资源/储量,否则不得外推控制的资源/储量。对于盲矿体的头部,最高一层坑道向上外推,也可采用上述办法。 (1)矿体的有限外推 即在见矿工程与相邻未见矿工程之间圈定矿体边界。无论在走向上或倾向上,相邻两工程的距离小于相应资源/储量类型工程间距时,以实际控制的距离按上述原则外推圈定矿体边界。 若两工程距离大于相应资源/储量类型工程间距时,以相应资源/储量类型工程间距按上述原则外推圈定矿体边界。 (2)矿体的无限外推 即在见矿工程以外(无勘查工程)相邻地段推断矿体边界。以相应资源量类型工程间距按上

142、述原则外推圈定矿体边界。也可外推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工程间距的 2-3 倍来圈定矿体边界。 (3) 矿体内夹石的外推工程中矿体内夹石的外推原则与矿体的外推原则一致。 (4)矿体内“无矿天窗”的外推 在矿体内边界线内,有时遇到个别工程未见矿,它所影响的范围即称“无矿天窗”。它的外推及圈定与矿体的外推、圈定原则一致。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80 第七节第七节 资源资源/储量分类及各类型条件储量分类及各类型条件 一一、资源、资源/储量分类储量分类 根据矿产资源/储量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大类 16 种类型,分别用三维形式(图 3

143、-20)和矩阵形式(表 3-2)表示。 1、可行性评价 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用图图 3-2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81 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算的。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须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一般普查阶段应做概略研究,详查或勘探阶段的矿床,也可只进行概略研究。 (2)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

144、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其结果可以为 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进行这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查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 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 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各项参数,表表 3-2 固体矿产资源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储量分类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82 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3)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其结果可以详细评价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可靠性,可作为投

145、资决策的依据。所采用的成本数据精度高,通常依据勘探所获的储量数及相应的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结果,其成本和设备报价所需各项参数是当时的市场价格,并充分考虑了地质、工程、环境、法律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2、经济意义 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划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1)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它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政府补贴

146、和(或)其它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2) 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时, 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于其它扶持的条件下可变成经济的。 (3)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成经济的。 (4)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仅指预查后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无法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

147、/储量估算 83 确定具经济意义。 3、储量: 经详查或勘探,达到了控制的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部份。用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的可实际采出的数量表达。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受益率高于基准内部受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份,可分为可采储量 (111) 、 探明的预可采储量 (121) 、 及控制的预可采储量 (122)3 个类型。 4、基础储量 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的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边

148、际经济的那部份矿产资源,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达。基础储量又可分为经济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基础储量两部份。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可分为 3 个类型: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 、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其平均内部收益率界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与零之间的那部分,也可分 3 个类型: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 、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 、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 5、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份,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内蕴经济资源量和预测

149、资源量。 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即经过详查、勘探的成果,进行了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使产品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或大幅度提高产品价格后,才能使其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84 变为经济的那部份矿产资源。可分为 3 种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 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 、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 内蕴经济资源量:即自普查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推断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尚分不清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也可分为 3 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

150、资源量(331)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 预测资源量:经过预查工作,依据已有资料分析、类比、估算的资源量(334)?,属潜在的资源量。 二、二、资源资源/储量类型条件储量类型条件 矿产资源/储量各类型的条件,请参看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三、三、实际工作中资源实际工作中资源/储量类型划分(仅供参考)储量类型划分(仅供参考) 1、 资源/储量类型划分是与各勘查阶段的研究程度及目的任务密切相关、相互对应。矿产勘查由低阶段至高阶段是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相对应的资源/储量由低类型至高类型是预测的资源量 (

151、334?) 推断的资源量 (333)控制的资源量(332、2S22) 、基础储量(2M22、122b) 、储量(122)探明的资源量(331、2S21、2S11) 、基础储量(2M21、2M11、121b、111b) 、储量(121、111) 。 预查阶段:是根据极少量见矿工程资料,结合地质特征、可能的成因类型及物、化探异常特征和未见矿工程位置,有依据地外推矿体零点边界,零点边界与最近工程的距离 (即外推长度) , 一般不超过各矿种规范中参考工程间距(即控制的工程间距)2-3 倍,该范围内的资源量为预测的资源量。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85 普查阶段:地表有稀疏工程控制,深部有工程证

152、实矿体存在,其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据此圈出的矿体及有相当推断的工程间距(一般为控制的工程间放稀一倍) 勘查工程圈定的矿体和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资源/储量外推部分为推断的资源量。 详查阶段:是在推断的资源量范围内择优按控制的的工程间距投入系统工程圈定的范围,其矿体的连续性已基本确定(但矿体局部地段的连续尚存在不确定性) ,这个系统工程圈定范围内的矿体为控制的资源量,基础储量、储量。 勘探阶段:是在控制的资源量、基础储量、储量范围内进行加密工程圈定的,矿体的连续性已经肯定,不存在多解性。加密工程的布施一般按控制的工程间距加密一倍进行, 这些加密工程圈定范围内的矿体为探明的资源量、基础储量及储量。

153、2、不同勘查阶段工作的开展及各类型资源/储量分布,应遵循矿山生产的需要。一般勘查阶段是由表(浅)向里(深) 、由首采区向备采区由高阶段向低阶段逐阶段降低, 相对应的各资源/储量类型分布也是由表 (浅) 向里 (深) 、由首采区向备采区由高类型向低类型逐类型降低 (或依次分布) , 如从资源量331(探明的)332(控制的)333(推断的)334?(预测的)逐类型降低(分布) ,一般情况下,不超越类型降低(分布) ,如不从资源量331332334?降低(分布) 。高勘查阶段所圈定的资源/储量,其分布应相对集中,且分布在相近的标高范围内,切忌呈犬牙交错状分布。 3、不同勘查阶段各类型资源/储量估算

154、,是通过相应各类型单个块段计算来完成的。为了提高估算的质量,单个估算块段划分不宜过大,最好以相邻两剖面上、下两个工程(共四个工程)控制的范围来划分。在资源/储量投影图上, 一般 332 及其以上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形态为四角有勘查工程控制的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86 四边形,尽量不划分或少划分三角形块段。333 及其以下资源量估算块段形态在投影图上可以是四边形,也可以是三角形。 4、最低一层沿脉坑道下推资源/储量类型确定见前述(六)矿体的圈定及连接中,2、矿体的圈定和连接中(3)矿体的外推。 5、外推(包括走向及倾向)矿体资源量类型的确定,总的应遵循由高类型向低类型逐类型降低的原则,即

155、由上一类型工程间距 1/2 尖推或 1/4 平推估算下一类型资源量的原则。外推包括有限外推和无限外推。 有限外推:若 332 资源量块段以外,当控制的或推断的工程间距勘查工程未见矿时,可均按 332 资源量工程间距(控制的)尖推 1/2 或平推 1/4 估算 333 资源量;若 333 资源量块段以外,当推断的工程间距或预测的工程间距(常用推断的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勘查工程未见矿时,可按 333 资源量工程间距或 334?资源量工程间距尖推 1/2 或平推 1/4 估算 334?资源量。 无限外推:333 资源量块段以外无勘查工程控制或单工程控制的矿体,其外推部分均为 334?资源量。由于这种类

156、型资源量为预测的资源量,可信度太低,因此外推距离的大小,可视矿区具体情况、矿体规模、投资人要求选择以下三种中任何一种都行:按控制的工程间距放稀 2-3 倍尖推;按推断的工程间距 1/2 尖推;按预测的工程间距 1/2 尖推。 6、 外推资源量块段应为一个资源量类型, 不能在同一块段内连续二次外推二个资源量类型,如 332 资源量外推块段只能是 333 资源量,不能一次外推估算 333 资源量后,再继续外推一次估算 334?资源量。 第八节第八节 资源资源/储量估算储量估算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大体包括矿石量,金属量或矿物量两部分。一般情况是黑色金属、固体燃料、一般非金属矿产估算矿石量,有色金属、

157、贵金属、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87 稀有金属、放射性矿产估算矿石量及金属量,特种非金属及砂矿矿产估算矿物量,建筑石料估算矿石量一立方米(体积)等。 一、一、矿石资源矿石资源/储量估算储量估算 1、块段资源/储量估算:采用块段体积(V)矿石平均体重(D)求得。 3、矿体矿石资源/储量估算:将组成矿体的各块段矿石资源/储量相加求得,再将相同类型块段矿石资源/储量相加得矿体各类型矿石资源/储量。 4、矿床矿石资源/储量估算:各矿体矿石资源/储量之和为矿床矿石资源/储量,再将各矿体同类型矿石资源/储量相加得矿床各类型矿石资源/储量。 二二、金属资源、金属资源/储量估算储量估算 1、 块段金属

158、资源/储量估算: 采用块段矿石 (Q) 块段矿石平均品位 (C)求得。 3、 矿体和矿床金属资源/储量估算: 估算方法与矿石资源/储量估算相同。 三三、矿物资源、矿物资源/储量估算储量估算 1、块段矿物资源/储量估算:采用块段体积(V)块段矿石平均品位 (C=克/m3)求得。 2、 矿体和矿床矿物资源/储量估算: 估算方法与矿石资源/储量估算相同。 四、四、建筑石料资源建筑石料资源/储量估算储量估算 1、块段资源/储量估算:由于该类矿产资源/储量用立方米(即体积)表示,故块段体积即为矿体块段资源/储量。 2、矿体和矿床资源/储量估算:估算方法与矿石资源/储量估算相同。 第九节第九节 资源资源/

159、储量估算的可靠性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应抽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块段,用其它资源/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88 储量估算方法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来评述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一般应选择 10%的块段,用其它估算方法进行验算,二者相对误差不大于 10%。 第十节第十节 伴生组分的资源伴生组分的资源/储量估算储量估算 伴生组分资源/储量估算有以下几种方法,究竟采用那种方法进行估算,视矿区地质工作具体情况及矿体特征而定,以方便操作为准。 一一、普通方法、普通方法 这种方法是在主元素工业矿体中进行的,伴生组分与主元素同处于同一矿体中(即谓同体伴生组分) ,不必另行圈定矿体。伴

160、生组分资源/储量即为主元素块段(或矿体)矿石量块段(或矿体)伴生组分平均品位求得。 计算公式: 式中:Q 为伴生组分金属量; D 为块段(或矿体)主元素矿石量; 为块段(或矿体)伴生组分平均品位。 伴生组分平均品位采用块段(或矿体)所有组合样品真厚度与品位加权求得。 二二、相关分析法、相关分析法 许多金属矿床中伴生组分与主元素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有的为正相关,有的为负相关,也有的为不相关。因此,首先要求出它们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从+1 -1,越接近+1 的正相关越强,越接近-1 的负相关越强,越接近 0的越不相关。所以,此种方法只有存在相关关系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否则不能使用此法。 相关系数计

161、算公式: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89 ; ( ; ( 式中:为伴生组分与主元素间相关系数; X 为组合样中伴生组分品位; 为矿体伴生组分平均品位; Y 为组合样中主元素平均品位; 为矿体中主元素平均品位; n 为组合样品件数; 为伴生元素均方差; 为主元素均方差。 通过计算,伴生组分与主元素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则块段伴生组分平均品位用直线回归方程求得或联合回归方程求得: (直线回归方程式) 或 联合回归方程式 式中:X 为块段伴生组分平均品位; 为矿体中伴生组分平均品位; Y 为块段主元素平均品位; 为矿体主元素平均品位。 用直线回归方程和联合回归方程所计算出的结果如有差异,是因为 X

162、、Y之间不是完全相关(即非函数关系),差值越大,相关关系越小(r 越小)。这种差值说明,伴生元素和主元素之间有一部分不相关。 块段伴生组分金属量: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90 式中:Q 为块段伴生组分金属量; D 为块段矿石量; x 为块段伴生组分平均品位。 三三、单矿物分析计算法、单矿物分析计算法 多数伴生组分常以杂质混入某矿物之中,因此,通过对这些矿物的单矿物分析得到伴生组分的平均品位, 再乘以矿体中该矿物资源/储量而得伴生组分资源/储量,计算公式: 式中:Q 为伴生组分金属资源/储量; D 为矿体中某矿物资源/储量; 为某矿物中伴生组分平均品位。 为了获得矿体中某矿物资源/储量

163、,必须采集 10-20 件具有代表性的单矿物样品进行单矿物分析。矿体中某矿物资源/储量有以下三种方法求得: 1、在所采集样品中,分别在显微镜下测定某矿物在矿石样品中含量,各样品的含量算术平均值即为矿体中某矿物的平均含量 ,已知矿体矿石资源/储量 D0,则某矿物在矿体中资源/储量 。 2、将样品粉碎,用双目镜挑出(或用机械分离法选出)某种矿物,称其重量,则样品中某矿物含量为该矿物重量与样品重量之比,再将所有样品的矿物含量用算术平均法求出矿体中该矿物的平均含量 ,乘以矿体之矿石量D0,即得某矿物的金属资源/储量 D0计算公式: 。 3、苦主元素呈某种矿物存在,则通过矿体主元素的金属资源/储量 Q0,与其某矿物中主元素含量 C来计算该矿物资源/储量。计算公式: 。 第三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91 5、精矿分析计算法 由于伴生组分常赋存于主元素的矿物中,在对主元素选矿时,伴生组分亦即在主元素之精矿中。通过精矿多元素分析得伴生组分之含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Q 为伴生组分金属量; Q0为主元素金属量; 为精矿中主元素平均品位; C 为精矿中伴生组分平均品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